Vinexpo 2012 酒展隨想

國際葡萄酒界盛事 VinExpo 兩年一度重臨香江 , 自己不論怎樣忙碌都會榨取些空間時間攞假出席

今年雖然很忙但都寧願週末開 OT趕好手頭上工作 , 滕出兩個下午出席活動 , 雙比以往連續三天像返工一樣的出席率今年算是極之克制。

 

我覺得今年最大缺點是主辦單位只選擇性針對某些業界團體如零售 , 批發 , 大公司酒店 , 傳媒等發出邀請咭 , 而網頁中聲明到場時無請咭的除即場登記外要額外付$500入場費。 但在網頁中亦沒有提供網上登記渠道 , 有點令人Confuse。過往幾年主辦單位在 VinExpo 前幾個月都有電郵預先通知 , 讓我們預先登記及取得Electronic Badges , 今年我卻完全收不到通知 大安主意以為大會安排進步了 , 我們只須出示證件或Business Card , Check Database 就可以進場 , 可惜事與願違。

當日到場後我埋 Counter 登記 , 就算 Database上有明明有我資料但一句 I am sorry 今年認咭唔認人 , 無邀請咭要進場的麻煩你俾$500大洋!  雖然近排自己較少寫酒評 , 但我亦算是在Yahoo Blogger中碩果僅存的第一代 Wine Blogger , 偶然亦會出席一些業界活动 而我的職業當中亦包括 Sommelier及買酒的環節。 在香港舉行的 VinExpo 我每次都有出席 , 並對多年來的 VinExpo 安排提出建議改進希望大會能做得更好 , 今天這個半業界的我卻被拒諸門外 更荒的是若果我肯俾 $500 就算非業界就可進場 ,可能主辦單位是想藉這方法隔走一些非業界人士而令展覽更 Target 去目標組群 , 但又不想得失愛酒人士及令展場冷清所以有此安排 但我覺得這方法成效不大而且反容易令人誤解成向錢看!! 

原本想一走了之但細想一吓實在有點氣憤 , 老實說若我覺得不值得出席的活動就算請我都未必會來 , 另外我若想 Sneak In進場 , 我有太多方法跟本不須多費唇舌或付款 , 但我堅持要堂堂正正取回自己的 Badge進去 , 因為我覺是一種個人尊嚴。 我主動找到在場負責的女主管並温柔地解釋一切讓她處理 , 女主管多翻請示最初她的回應都是按本子辦事的說 ”I am sorry” , 碰巧有幾位參展商朋友看見到我情況 , 亦力證了我的功能及地位 , 而我亦再次解釋才終於得到 Badge 進場了 , 如此這般折滕了半小時 , 是從善如流還是什麼原因就不得而知
我的一些 Wine Blogger朋友及某些業界酒友都遇上同樣問題覺得今年主辦單位轉了玩法安排上有點混亂 , 俾錢入場的篩選邏輯令人費解。

今年的 VinExpo表面上同樣熱鬧 , 除了一些熟識品牌外亦有不少 Hidden Gem , 而我的目標當然是去尋找一些精彩而又價廉物美的精品。

多年來行 VinExpo 我有少少個人心得 , 自己覺得真係唔須要太早去 , 因為酒商一般會早上 1100或中午飯後才開些好酒 , 而且展出的酒多是新年份 , 若果你品試時支酒啱啱開又或者未唞夠真係好飲極有限。


所以我這幾年都是 Lunch 之後才去先飲一輪白酒 , Sparkling 或一些較輕身的紅酒 , 下午 3pm 後開始飲啲較重身濃郁的大酒 , 而且我一般都會揀些飲了大半瓶的酒去試。 飲到攰就揾支甜酒或甜氣酒飲吓回吓魂 , 唞唞又再來過好酒靚酒一切隨緣。

酒展品酒之餘亦可向酒商或莊主 / 酒商請教及互相交流 。今年大部份本地酒商都覺得生意難做 , 皆因通漲、租金成本飛昇 , 最低工資令人工成本樣樣加 , 基本上已抵消了零酒稅的利潤空間。很多小舖因捱不住貴租而要被迫結業 , 相比幾年前撤消葡萄酒零酒稅人人投身市場的熱鬧情況可說是略見委縮。 其實這並非香港的獨有問題 , 歐債危機對歐洲整體經濟打擊及影嚮深遠 , 很多葡萄酒商都要改變經營策略求變求存。  我不太擔心大機購因為他們自有一套經營手法 , 我擔心的是市場選擇變少及收窄。 我個人覺得像淘寶網般的消費模式將會是一個趨勢 , 葡萄酒商或酒莊組成網上稍售平台 , 而將酒經專業處理 Group Shipment ,  Door to Door運送到買家手上,  Anyway 這只是個人隨意聯想吧了 , 香港人腦根轉得快我很有信心會找到出路 , 我都係事專心品酒 , 揾些好嘢介紹給知音人算了。

西班牙頂級酒品試會隨想

近年我因工作及興趣忙碌關係已很少出席一些大型的公開品試活動 , 所以當一些酒友見我現身在這個西班牙酒的品試會都感到十分好奇 , 走來問我乜嘢風吹到我來?  我簡單地答一句來學嘢 , 可惜十個有九個半都不信 ………. 

西班牙葡萄酒是葡萄酒世界裡沉睡的巨人 , 歴史悠久而且本土風格濃厚 , 雖然西班牙葡萄酒以往給人的印像是有點過時及老氣 , 但實際上那些沾滿灰塵而被人遺忘的角落裡有很多未被人發掘的驚世佳釀。 近十年間西班牙葡萄酒更值烽煙四起的革新浪潮 , 新派釀酒技術及概念再加上保留舊有傳统風格混合下 , 產生很多有趣而富魅力又有質素的葡萄酒 , 好值得飲家留意。


 大部份人第一次喝到的西班牙酒相信都是來自 Rioja 這地區 , 簡單一點 Rioja 就像西班牙的 Bordeaux 這地區一直以出產經長時間木桶培養的紅酒聞名 , 一些 Gran Reseva 在橡木桶存兩、三年 , 甚至七、八年 , 再裝瓶後最少再儲三、五年 , 甚至十年八年才推出市面 所以買後不須久存即可品嘗到西班牙葡萄成熟又陳年的香氣及口味 , 比起一些 Bordeaux 買回來要放十年二十年才叫適飲 , 在飲家角度來講更覺實際及貼心。  而且在在現時講求 Cash Flow 的商業世界這種傳统方法及堅持實屬難能可貴。


自己對西班牙酒認識不多 , 這些區域性的公開品試能夠用比對方法去了解當地葡萄酒之風格及個性 , 正是一個極佳的學習機會。 今次出席這活動除了品嚐美酒之外 , 我亦希望能為以下問題找到頭緒 , 加深對西班牙葡萄酒的了解。

Tempranillo , Garnacha , Mazuelo Rioja 最具代表性的品種 Tempranillo 早熟、醬果、色淡、酸味和單寧較少 ; Garnacha 晚熟、圓潤、甜美、GameyStrawberry ; Mazuelo 的丁香、草味、高酸 , 加上其他較少品試的葡萄品種 , 它們的風格會怎樣表述及與木桶結合呢?

Rioja 以長時間木桶培養的紅酒而聞名 , 而亦巳釀藏時間來分級 , 由以新鮮果味為主只在木桶中存極短時間的 Joven 年青酒 , 至少兩年以上木桶培養的 Crianza , 至少三年以上木桶培養的 Reversa ; 至少二來三瓶甚至十年二十年培養的 Gran Reserva ; 究竟這幾種分級在酒味的表現有多大分別呢?

Rioja 釀酒常用美國桶及法國桶長時間去培養紅酒 , 所以木桶元素比重很大 , 有些釀酒師只純用美國桶 , 有些則純用法國桶 , 亦有些更是先用美國後法國桶 , 這些桶法我能從酒味中察覺出來嗎?

Rioja 產區有很多產量低 , 種植著珍貴的老樹葡萄 , 對於老樹葡萄那種細線條及 Details 會如何在 Tempranillo Garnacha 表現? 這種會否被木桶元素所覆蓋呢?

整個品試我就環繞着以上的四個問題去探索及收集數據去加強自己的 Data Base , 對於上述四個問題我有初步資料 , 但這些資料十分片面未算 Solid , 所以不想在此斷章取義式作評論。

 

大家一定會問我在場有無好東西? 答案一定有 , 問題是你是否願意付這個價錢去買有些酒品質不俗但可惜香港暫時未有入口商 , 真係揾到好嘢都唔知揾边個幫我入貨。 而現時市面上買到又覺得好飲的 , 大家不妨看看這篇舊文 , 我始終覺得當中所講的價錢合理又十分好飲。 

 由於自己一心試酒 , 加上在場試酒人士眾多 , 人多擠迫杯來杯往亦不太方便拍照 , 所以今次自己無拍照 , 只能夠向酒友 Fai Fai Cafe 借相。

 

後記:

香港的葡萄酒市場雖因零稅而中門大開 , 但近年暢旺的都只是拍賣市場一支獨透 , 一般飲家市場因匯率、最低工資及租金成本不斷上升 , 消費力自己覺得反而有少許萎縮。 傳统法國酒在香港市場根深蒂固 , 同一價錢下法國酒與西班牙酒 , 一般消費者都會選擇較穩陣的法國酒 , 大眾市場有這個觀念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 雖然近年 “偏飲” 的情況慢慢改善 , 但前路仍是十分遙遠。 我個人覺得西班牙酒要打入香港及大陸市場不能單從 一兩次的推廣活動能改變或帶動。 香港人認識法國菜才繼而認識法國酒 , 例如生蠔配 Chablis , 鵝肝配 Sauternes ; 先認識意大利菜才慢慢認識意大利酒深奧美妙世界 ; 澳門食葡國菜飲葡國酒 ………..我想指出的是香港人的接收模式會先接受當地飲食文化特式食物才慢慢進一步去到葡萄酒 , 再由淺入深逐步升呢。 西班牙酒要在港建橋頭堡我覺得要從美食入手 , 這樣成功的機會一定比單賣酒來得大 , 可惜的是香港這以飲食天堂自居的地方 , 西班牙餐廳數目真是少得可憐 , 少了本土食店的支援 , 西班牙酒要在中港大展拳腳 , 落地開花真是崎嶇難行。

2010 香港國際美酒展簡報

十一月真是一個繁忙的月份 , 多個特別工作項目、品酒活動、拍攝課程將整個月填的密密麻麻 , 有很多活動的日期都撞到七彩不能出席 , 連上星期的西九香港美酒佳餚巡禮" 亦因太疲纍懶於出席。

這個星期的香港國際美酒展又撞上了連串的繁忙工作 , 三天的活動中只能出席第一天 , 面對有如 VinExpo 般的大型盛事而無暇出席 , 無疑是十分可惜的事。

 

在活動之前收到 HKTDC 的邀請 , 出席了美酒展的博客優先導賞團。 這個概念倒是十分新鮮 這幾年來 Wine Blogger 慢慢得到業界的認識 , 當中 Bloggers 所出的努力得到欣賞及認同這是值得高興的事。

 

當晚導賞團的所見所聞其他 Blogger 有十分全面的報導不作重覆。

 

隨著亞洲區內葡萄酒市場的快速增長,每年一度的香港國際美酒展已成為全球酒業的焦點活動。 今次展覽搜羅來自29個國家及地區近700家參展商酒展共有四個展館 , 範圍比上年又大了 , 不同國家分佈不同區域 ,佈局上井然有序 , 十分易明。

參展國家包括阿根廷、奧地利、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中國內地、捷克、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日本、黎巴嫩、摩爾多瓦、新西蘭、波蘭、葡萄牙、南非、瑞士、台灣、突尼西亞、土耳其、英國及美國 ………….. 有的 Booth 雖然不算大但無疑十分多元化及豐富。

除了展館外亦有很多大型的 Tasting Room, Seminar Room Tasting Room 的規模比以前酒展大一至兩倍有多 , 而且 Tasting Room之間距離頗遠 , 不會因為聲浪而互相影嚮。

 

Booth Booth 之間通道寬濶 , 而且裝飾華美 , 整體感覺十分舒服。

 

再看看三天的活動、講座及研討會 , 同一時間有不同的活動在不同 Tasting Room 進行 , 我只能用分身不暇來形容。

 

而主講者很多是有名的 Master of Wine、釀酒師、葡萄酒專家、酒莊莊主、侍酒師、品酒師、葡萄酒投資顧問 ………. 講座的題材可說十分多元化。 問題只是名額始終有限 , 很多時預先登記都未必能攞到位。 話雖如此臨場都可能有些又 No Show , 有心想聽的最好是預早一點到場登記作 Waiting List

對於這些講座或試酒會亦是我們 Wine Bloggers 的重點項目 , 但很多時主辦單位未必認識 Wine Bloggers , 我覺得大會可預留部份座位俾一些 Wine Bloggers , 這樣收到 Marketing 之效亦滿足到 Blogger 的需要 , 是個 高效益的Win Win 雙贏提議。

 

這幾年的大型酒展做得頗多 , 配套安排上十分巳做得十分暢順。值得一讚是多了吐酒桶的安排 , 使人們不至於四圍找吐酒桶吐酒 , 分散聚集的人群。 

對於星期六開放公眾的安排我是絕對支持的 , 因為公眾可有更大機會接觸到葡萄酒 , 但在安排上要與西九香港美酒佳餚巡禮" 要有所分別。  西九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是嘉年華會式的節目 , 適合一家大少出席的假日活動。 HKIWSF則是較專注的展覽活動 (志在推廣) 而非展銷場合 (志在掃平貨) , 目標是葡萄酒愛嗜者 , 而展覽亦有很多外國參展商參與 , 若然為了谷人流而搞到像 Food Fair一般引來大批師奶拖喼掃貨团 , 又或者像賑災嘅場面 , 又或者像上海世博般的醜態咁不單會嚇倒外國參展商而真正葡萄酒愛嗜者都不會來的雙輸局面。

當然理想是如此在實際執行上是有困難的 , 亦好靠參加者自律 , 但場內氣氛及包裝宣傳上加做點功夫 , 幾年前我出個一篇品酒會應有的禮儀其實大會在宣傳上可加入這些元素 , 甚至拍些短片教育市民這些禮儀。 老實講這對市民、大會及形像上長遠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 問題這誰肯去做咁解。

另外像 Check in/ Check out  般進場取杯 , 離場還杯 , 一個場還一個場的安排亦見心思。 因為人流流動性大 , 若大部份人由 A 館入 C 館出 , 啲杯可能最尾去晒 C , A 館最後可像會無杯用。 這安排某程度上能確保酒杯保留在原本的展館內 , 保證了供求平衡問題。

 

我以前講過HK 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s Fair 下稱(HKIWSF) 的規摸配套各樣可說是與 VinExpo 的翻版

VinExpo 每年一次 , 一次在法國一次在別的国家。過去幾年 VinExpo 有幸選中香港兩次舉行。 VinExpo 較多法國及舊世界產區的酒 , HKIWSF 則各產區的比例較為平均。 個人覺得出席 VinExpo 就好像出席 別人安排的盛會 一樣 , 主導權在 VinExpo 的主辦單位手中 。而HKIWSF 則是我們港人當家作主發展出來的品酒盛會。 以我多年來所見及感受 , 我可以肯地說一句 , HKIWSF 不論在軟硬件配套上都非常成熟 , 而本地的葡萄酒文化亦開始漸漸成長 , 有能力吸引到海外酒商及 Wine Makers 到香港展銷。 換句話說就算 VinExpo 不來香港 , 我們自己亦有能力搞個大型的葡萄酒盛會 , 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而今年HKIWSF 亦找到澳洲作為顆伴國家 , 並有多場介紹澳洲酒的試酒會及工作坊。 個人覺得這個 顆伴國家的構思安排相當好 , 因為可以每年以不同國家作 Partner , 將不同地方的葡萄酒推介俾香港的飲家 , 擴濶本地市場的多元化。 

香港在葡萄酒拍賣方面的成交額已超越了倫敦成績十分驚人, 對於那些天價佳釀可說是越來越多人認識 , 但同樣地很多人只認識某國家的酒 , 變成了一種偏飲的傾向。 其實葡萄酒世界的層面好大 , 除了拍賣的珍品以外 , 世上亦有很多價廉物美而精彩的葡萄酒佳釀 , HKIWSF的這個“顆伴國家” 計劃 , 讓香港人多接觸、多嘗試、多選擇 , 無疑是為葡萄酒注入多點 品味文化而非只是一種 投資產品亦作為一個重要平衡。

回顧多年前第一次參加 VinExpo 及 HKIWSF 我感受到當中在軟硬件上的進步 , 飲家心態上的轉變。 香港是開放型社會沒有什麼固有的傳统限制 , 在運作變化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及空間去發揮 , 發展得好隨時能變成另一世界性盛事。 我相信以香港的市場潛力、活力、軟硬件配套、人才、多完飲食文化、市民接受新事物的程度及速度 , 不出五年一定能做出好成績。

 

VinExpo 2010 隨想

香港葡萄酒界盛事連續三天的 VinExpo 總算曲終人散 , 我相信一眾業界朋友或葡萄酒愛嗜都能收獲豐富盡慶而回。

這三天真是忙過返工 , 每天 1000 – 1800 hrs 除中午 Lunch Time 稍作休息之外就是不停的聽 Seminar 及品酒而在場內有太多精彩的事同時發生 , 有時只恨自己分身乏術不能兼顧太多。這也沒辦法葡萄酒的世界實在太大 , 跟本可以將你輕易沒頂。就像去世博一樣你不可能在三天之內走完 , 所以一這要有所取捨及目標。

今次的 VinExpo 搞得非常成功 , 不論配套及場地安排各方面都有極高水準 , 整體感舒服及專業 , 就今次的 VinExpo 我自己仍有少許個人意見作個記錄。

這一兩年的 VinExpo 無疑加重了國內市場的比重 , 眼觀場內的國內同胞比例亦佔頗高比重 , 一些 Certificate Program Seminar 亦針對了國內的龐大市場而增設普通話 Session 。而我感受到國內同胞真的品酒水平真的是進步神速 , 他們已不是以往只問價錢不問酒質的態度轉為開始尊重葡萄酒的文化 , 他們會品試品嘗及發問。從他們所發問的問題中可以察覺到他們的積極性及水平亦不斷提昇 , 而且他們的品酒禮儀亦有很大進步。個人覺得這個是件好事 , 始終市場越大越能吸納更多不同貨品。

Certification Program – 以往我都有參加這些 Program , 我覺得所付出的值回票價 。但今年的 Program 主題吸引不到我 , 而一些酒友參加了向我回報 『某些』課程太過 Basic 只適合一般入門者。 當然這麼大的 Exhibition 很難去搞一些很深入的課題 , 而另一方面如我上文所講可能因應國內市場而將課程相就亦無可厚非 , 所以大家要明白及懂得選擇。

至於 Seminar 方面– 很多 Seminar 都要 By Invitation , 當然不排除有些較熱門的 Seminar 一早爆滿 , 有些甚至要預先登記及長長Waiting List。我自己一個月前就已預先報名 , 據以往經驗到了當日亦有很多 No Show , 有心想去的可早以提早半小時到場排隊有可能執到死雞。

但同樣地之些 Seminar 十個之中有八九個所提供的資訊可能是較 Basic 所以自己要慎選以免浪費自己時間。

 

某些 Seminar 所提供的 Press Kit 或 Material 真的非常豐富及實用 , 有些更成為我的 Reference Kit 值得一讚。

Public Tasting – 我覺得這是最值得參與的環節 , 同一年份或主題大家自由品試去了解葡萄酒年份的特性即時比較 , 亦可直接向 Wine Maker 發問或同酒友交換心得 , 這是最能明白自己取向提昇功力的方法。而且一些請在場飲家作評判的大型矇瓶比賽 , 令大眾親身感受一吓這些大型而嚴謹的比試 , 又更能令 Wine Maker 測試到市場的喜好而作出對應市場的安排 , 可說是一舉兩得。

Booth Sweeping – 最精彩亦是最難玩的一節 , 場中真的是太多精品供大家尋寶。每個 Booth 都提供試飲 , 而莊主大都熱情招呼。當然你若品酒水平足夠又或是 Importer 他們很多時都會拎啲好嘢出嚟招呼你。

有些 Booth 會單打獨鬥但有些則會連合起來分不同時段提供不同主題的品試 , 我覺得德國區每年都做得很成功 , 他們的酒商很團結連合起來取出一些精品供大家品試 , 酒的質素不但高而且很有 Heart 非常抵讚。

今年以我個人口味來說 2007 Bordeaux 不論左右岸都很不樂觀。果味薄弱酸度高而且酒味較淡 , 好難找到一支較為平衡的 。反而 Sauternes 的甜酒就非常正斗 , 甜酸比例平衡而又不至過份的濃郁厚重。 Burgundy 平均來說亦十分不錯。2009 Bordeaux 說是極好年份但自己品試過果味無疑較濃郁但相比幾年前 2005 單寧硬到飛起的略為收斂。老實講 2007 , 2009 要賺我錢真的不易。

 

香港天氣較熱而且熱的日子由四月可去到十二月比凍的日子長 , 在熱的天氣要飲些厚重濃都 Full Body 的葡萄酒未必會是一件樂事 , 加上香港人喜歡海鮮及夏天飲食趨向清淡 , 一些較 Light Medium Body 的酒更為合適及更有市場。所以香檳、白酒、Pinot Noir 類等較為有利 。
越來越多人做 Bio dynamic 的酒 , 個人覺得這些酒流露一派清新自然 , 有些佳品質素强勁很有 Aging Potential 。但同樣地價錢較貴 , 以現時市場來說未必個個人識得欣賞及願意高追 , 但從品酒的角度來說非常值得留意。

今年德國酒的印像最深刻 , 尤其是它的 Pinot Noir 真的做得相當怡人又好飲 , 我個人覺得德國 Pinot Noir Cold Climate Pinot Noir 的一個 Text Book Reference 。對比 Burgundy 德國 Pinot Noir 是個簡單版 , Burgundy 則是豪華版 分別是當中的 Complexity , 兩者同場比較會令你對 Pinot Noir 加深了解。

 

德國的甜酒由 Auslese , Beerenauslese , Eiswein , TBA 更是精彩絕倫 , 在場竟有得品試 71 Spatlese , 89 Auslese, 76 Beerenauslese 這些舊年份佳釀 , 那種在口中的彭湃而出滿口果味 After Taste更是印像難忘 , 試完極度滿足直呈可以收工果隻。

 大家都知我喜歡 Burgundy , 所以我一定會去這區尋寶 , Booth 中亦見到天地人的 Wine Maker 仲田晃司。而另一令我印像深刻的是 Lucien Le Moine 這細酒莊的多款出品 。

 最近環球金融市埸的動盪 , 歐洲多國的債務危機 , 歐羅下跌令舊世界酒的價格更具吸引 , 而宏觀全世界手上資金最多的就是我祖國同胞 , 香港近水流台加上零稅制 , 未來幾年要飲靚酒的機會絕對良好。

我與幾位國內做葡萄酒入口的買家閒談 , 他們國內面對最大的問題是運送儲存。因中國天氣熱路程遠葡萄酒的運送若無恆温處理 , 對葡萄酒會是極大傷害。 他們指出好多時支酒送到客人手上客人一摸上手支酒是暖的而要退貨 , 這個物流難題亦要解決。當然國內的假酒問題亦非常嚴重 , 香港若能描準這方面絕對是一個很大商機。

另一個在 VinExpo 我發現的問題要改善的是酒杯的殘留洗潔精 , 我同朋友好幾次都發覺酒味怪怪原來問題出現在殘留的洗潔精上 。當然我非常明白要搞這樣一個大型酒展所用的杯可能是數以萬計 , 要洗這麼數的杯絕對不是輕易的事。 在現今環保的風氣下能減少用洗潔精而只用熱水都夠 , 而且我一杯翻用亦無計麼不妥。

長篇大論講了這麼多廢話 , 純屬個人感覺只供參考。

香港國際美酒展後感

 

d55

這個星期可算是葡萄酒業界的盛事 , 一連多個與葡萄酒有關的大小型活動連串爆發 , 繼上週末的美酒佳餚巡礼後 , 貿發局的 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s Fair 算是葡萄酒界的一個重頭戲。 由於這次展覽很多地方的 Wine Makers 都飛來香港 , 連帶坊間可多了很多與葡萄酒有關的活動 , Wine Dinner, Master Class, Wine Auction …………..我相信大部份酒友都忙得不易樂乎 , 分身乏術 , 飲得天昏地暗 , 日夜難辨…………

這幾天自己工作上碰巧遇着幾單大嘢 , 非常忙碌 , 無緣出席大部份活動 , 這也無法凡事隨緣吧。 今次只能抽出兩個下午到會場看展覽未能很深入去感受整過展覽的得失 , 所以評語可能主觀及片面。

d56

今次展覽感覺上辦得比住年成熟 , 硬件配套巳十足一個小型 Vinexpo , 除主流的法國酒外限地方都有參展今次隨了幾間大入口商外 , 亦多了很多外地酒莊酒商來港擺 Booth 尋找 Importer。真係包羅萬有 , 某些國家的展區雖然不大 , 但總算是個好開始 , 我相信多搞幾年後規模會越來越大。

言歸正傳由於時間較少唯有放棄聽 Talk , 集中火力在場中試酒。 但凡出席這類大型酒展 , 我的焦點都會是一些有名的大 Booth , 因它們都產品在市場巳有一定的客路 , 我反而走去一些細 Booth 去發掘一些高質而又鮮為人知的珍品或試一些自己少試的地區去增加經驗值。

AM 當然會揾仙人指路 , 探子巳一早報告邊個 Booth 邊支重點出擊 , 而且到場後碰到的酒友亦會互相通報 , 以合擊方法去圍剿目標。 試到一些精品就去通知一些入口商朋友將靚酒引入香港 , 做福大家。

d57

正到痺又無人識的白酒 ……….

d58

頂班香檳及 Rose

d59

好難買到的 Lambrusco

d60

舊派而又非常精彩意大利 Barbaresco

d61

 

印像難忘的意大利甜酒

兩支平靚正超班西班牙 ……..

d64

Organic Wine 竟做得如此均衡 , 尤其兩支白 ……..

第一天掃 Booth 之餘亦去參加了一個 Burgundy Tasting , 當試完主展埸內一些新酒後口嚡脷硬之餘 , 就轉轉口味飲些纖細柔和的 Burgundy 實在零舍醒神。 Burgundy 是我的飛沸 , 在場大多數都是一些熟口熟面酒莊 , 不過勝在村級酒頗多選擇 , 這類 Tasting 的目的並非去找最美味的一支酒 , 而是去 Update及比較 Burgundy 不同村南北地域在風格上的分別 , 再去揾自己喜歡的 Wine Style 日後再帶入自己宮中慢慢享用。

d65

今次最大收獲是在會場中碰到我 AM 的偶像台灣很出名葡萄酒鑑賞家林裕森先生 , 他所著作有關葡萄酒的書藉一向是我必備的參考工具書 , AM 對他仰慕已久 , 今日得見廬山真的要偶像朝拜一吓 。林向我透路他的新作有關西班牙葡萄酒的書籍己在台灣面世 , 看來過幾日要去城邦代訂。

d66

第二天參加了一個 St Emilion Grand Cru 的品試 , 品試比較 2000 2006 個年份的一些出品 老實講試完後心中有點失望 , 原因是 Wine Style 普遍都表現得十分 Powerful、果味相對偏淡、單寧厚重 , 真係飲到你嚡口嚡面 我只覺他們釀酒時新桶的比例過多 , 欠缺右岸應有的優雅及平衡 , 更談上細緻 , 場內二十支中只有幾支叫做較為均衡優雅 , 看來這個區域要找到珍品真的不易。

d67

第三天因為開放俾公眾關係 , 以入場費 $200 任飲作招徠 , 想信會吸引很多市民出席。 經過上次美酒佳餚巡礼後面對如潮水般無窮無盡的飢渴群眾 , 我自己就一定不會出席 。很多本地參展的酒商朋友都話面對有如蝗蟲般掃場實有點怕怕 , 因為任飲確是一個無底的深潭。  酒商朋友話會收起大部份高價貨品及訂下止蝕位 , 總知賣完就收工走人 , 甚至一些好嘢不供品試只供即時認購 , 手快有手慢冇 。

我絕對同情酒商 , 貿發局要谷人流背後原因我亦能理解。 兩者取個平衡 , 首先我覺得切勿以任飲作招徠 , 因會招引一大群 “Jack So” 群眾 , 不但嚇怕真正飲家 , 而且人太多酒商亦不能 Focus 在他們的 Target Group 去測試產品的認受性 , 兩邊都不討好。 

“室雅何須大 , 花香不在多” , 我覺得 Vinexop 之所以成功並不在於人流多少 , 而是集中了最精彩的東西及專業。而 TDC 若想將香港國際美酒展打做到 Vinexpo 般就應睇高一線 , 千萬不要搞到好似美食節散貨埸咁無 Taste 那只會令真正用家卻步

對於開放公眾的安排 , 我覺得可以仿效美酒佳餚巡礼做法 , $200 可包一些 Coupon 而絕非以任飲每張 Coupon 面額則可以訂高一點 , 擺明比美酒佳餚巡礼高一兩班 , 用價錢去將客源分級酒商可以安排一些酒作 Free Tasting , 一部份要 Coupon , 一部份作散貨亦可將顧客分流及集中火力去 Target Group。 酒展目的是展覽介紹推擴為目標 , 稍售倒是下一部的事。

而另一方面 , 我覺得是時候坊間舉辦一些品酒會禮儀講座或印發一些宣傳單張 , 灌輸正確品酒禮儀 , 並非一味牛飲 , 起碼識用 Split Bucket , 入到場唔好在外國酒商面前太失禮甚至嚇怕他們以為我們是飢民生蕃 , 我總覺得文化始終要由文明教育作個開始。

美酒佳餚節隨想

e5

身為葡萄酒愛嗜者又是納稅人 , 兩大原因下某程度上應支持一吓本地搞的一個葡萄酒盛事。

三天的美酒佳餚節中我只去了星期六近黄昏 5 – 8pm 這時段 , 今次我只以一個普通市民的心態去感受一吓現埸氣氛 , 所以我是獨自行動 , 反正去到實遇到酒友。

e6

旅發局揀深秋微涼的天氣去搞一個户外活動 , 我覺得是頗聰明的 , 雖然下午的氣温仍在 28 – 29 , 但起碼秋高氣爽 , 無咁翳焗 , 加上選址在西九龍這個無敵海濱長廊上 , 海風飄送 , 一邊欣賞港島景色 , 一邊把酒言歡 , 天時地利條件配套真的無邂可擊

老實講西九這個海濱長廊其實頗為吊腳 , 幸好有穿梭巴士接駁機鐵、尖東及紅磡三個交通滙點 , 包接包送 , 車多又夠密 , 在繁忙時段15 – 20 鐘上到車安排算做錯 , 只是進出的那條車路頗窄 , 旅遊巴又大架 , 有些路段對頭車灣位呈現樽頸 , 減慢了行車時間 , 若搞大型活動這條路真的有須要擴濶改善。

e7

場地真係好多元化 , 有露天 Concert , 老爺車展 , 有著名食肆擺檔買小食 , Dressed Models , 有街頭音樂  , 有品酒學堂 ……….. 真係成個嘉年華會一樣 , 三倆個朋友甚至一家人一起消磨幾小時是不俗的娛樂。

另一要讚的是”免費入場”這個安排, 香港人對 “免費入場” 都特別情有獨鐘地喜愛 , 有着數就打硼頭都來 , 而主辦單位又 “唔怕你來只怕你唔來” , 試想無最低消費人就無合理期望 , 就算唔啱玩亦不會勞嘈 , 主辦單位起碼”止蝕”。  一班人山長水遠入到西九無理由唔消費 , 場肉酒香飄飄 , 又有即場煮食的肉香四溢 , 四圍都有人食緊嘢 , “羊群效應” 下真係無可能唔幫襯吓 , 佢咁就搞掂你 , 當你計計條數就知  ”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is world”

入場免費而要品酒就要買 Pass 安排亦算合理 , 唔飲得的兩個人 Share 一個 Pass 亦可試多幾款酒 , 飲得的又可加碼 , 適隨尊便。而且個 Pass $150 有十二張試酒卷 , 又有隻 Riedel , 又有支水 , 又有朱古力卷 …….. 圍圍條數跟本蝕做 。我自己並唔讚成 Free Tasting , 因為一 Free 親啲人真係攞個桶來斟都唔奇 , 而且在商言商 , 做生意收回成本人工水腳亦好合理 。

試酒卷每杯一張 $10 , 一支 750ml 葡萄酒分到 8 – 10  ; 即所有酒價成本都在 $100 左右 , 對酒的質素方面當然不會有什麼太大期望。 而我亦讚成一些質素較高的酒可用 2 張試酒卷試飲 , 起碼多個選擇。不過若超過 3 張試酒卷的我就有所留 , 因為 Price Range 越高 , 人的要求亦相對提高 , 而且酒商 Lock 住在$150 以下這個射程內開托市場 ,  讓一般市民容易接受 , 小型參展商户有發圍空間 , 亦避免俾大公司玩晒的局面 , 反正今次對像是普羅大眾並非資深飲家 , 我覺得這條價格分界線定位清析十分重要。

我記得早幾年前仲有葡萄酒稅之時 , $100 這價位的葡萄酒真的頗難入口 , 現在零稅後價錢回落 , 老實講今次我所試的酒質一般真係唔差 , 簡單易飲 , 襯 Food 又易 ; 而且擺 Booth 的酒商亦有較高檔次酒種供選購 , 有啲仲搞埋 Food & Wine Matching , 明顯好有心去做 , 所以好多都大排長龍。 有些 Booth 人太多我基本上有啲跟本迫唔到入去 , 所以我只隨意飲幾杯就算。

場內雖有枱椅但始終僧多粥少 , 點都無位你坐 , 一手攞住隻杯 , 一手攞食物 , 冇地方放真係幾踢腳 ,  兩個人都可以互相幫忙 , 而我這獨行俠就真係可恨生少隻手 。我記得蘭桂芳啲對街舖會放一塊 4”濶木板在欄河上 , 俾人放吓杯 , 轉轉手 , 佔地少又可 Serve 到 Purpose , 一舉兩得 , 值得考慮。 

入夜後越來越多人 , 我果晚 6:30pm Wine Pass 巳買晒 , 我相信這個反應遠超出主辦單位預期。

當晚短短 3 小時我都撞到很多酒友 , 而一些酒商朋友見到我都好熱情招待 , 一定揾啲”收埋嘢”來關照AM , 真係唔話得 , 所以我啲品酒卷用極都未完 ………. 一般人來說若杯杯清的話 , 我想 8 -10 杯就會有醉意 , 所以 12 張試酒卷真係唔算少。

在場所見很多市民都飲到面紅耳熱 , 醉態紛現 , 有的腳步浮浮 , 而且場內地面不平 , 又多電線及高低起伏位 , 真係好易跌倒 PK 。 加上所有枱椅巳被癱坐或佔用 , 真係見地就坐亦無計。 有些市民酒品態度真係麻麻亦無吔礼貌 , 心想這是嘉年華會非專業品酒活動 , 這個情況無可厚非 , 情有可原。一個文化修養始終要時間培養 , 急不來。

我自覺有一個問題是入場未有年齡限制 , 在場亦見很多坐手推車的BB 或小朋友進場 , 雖然主辦單位想打做一個老幼函宜的嘉年華會, 但法例亦規定未沒十八歲可飲酒 , 感覺上始終覺得兩者関連好像有點不妥。

我覺得大會既然有廣播呼籥大家量力而為 , 亦可加多句提示 “未滿十八歲不可飲酒” , 甚至列明入場有年歲限制會較穩陣。無事無幹平安大吉梗係最好 , 香港責怪文化歪風盛行 , 有起事上來主辦單位就會好易受道德人士攻擊。

對於今次的 Wine & Dine Festival 我覺得是頗成功的 , 我以前講過葡萄酒要植根香港 , 一定要變成一種生活文化 , 而第一步就是以一個低廉代價令普羅大眾有一個接觸葡萄酒的機會 , 亦令葡萄酒溶入日常美食生活之中當人們對葡萄酒產生興趣 , 就會自动自覺的一路追求及尋找方法進修 , Demand 的基數越大 , 才能吸引更大的 Supply , 咁個餅(市場) 先可以越做越大 , 葡萄酒才能變成一種本土生活文化自行成長開花結果。旅發局今次定位清析方向正確 , 我希望將來有更多這類活動。

上年 Wine Fair 我寫了一篇隨想 , TDC 亦私下留言問准借用我的文章上報管理層 , 看來 AM 昨天的評論有部份今天真的實現了。

聯繫分享的美麗

c1

葡萄酒最令我着迷的地方並不在於它的價值、名氣質素 而是在於 Wines Connect People

葡萄酒不論酒質多麼的超凡或低劣 , 若獨個兒品嚐 , 如錦衣夜行 , 什麼都是一個人承受 , 沒有分享共鳴 , 感覺孤單寂寞 , 不論質素多高的佳釀在這情況下都只是一支 Beverage 。

事實上一支葡萄酒 750ml 一個人跟本太多 , 而品嚐葡萄酒亦須要時間 ,  這一切做就了與人分享的客觀條件。 當我將一支葡萄酒與朋友分享時 , 一支普通的 Beverage 頓幻化成一道彩虹橋樑 , 不單令聚會氣氛更輕鬆 , 為美食增添色彩 , 增加朋友之間的交流 , 從而增進彼此的友誼。  一支美酒亦因為與好朋友或情人一同分享而變得更有意義及價值。

葡萄酒是為人而做的 , 天、地、人當中所指的 “人” 除了指釀造者外 , 亦是指為了聯繫人與人。 套用一句俗語不飲不相識 , 飲耐變親戚” 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帶出了人與人分享、共聚、聯繫的樂趣。 藉着葡萄酒活動 , 大家由相識到相知 , 由普通朋友慢慢發展成知己好友 , 就像葡萄酒要足夠時間 Decant 才能展示其迷人芳香。一支靚酒要經過陳年熟成才能展示其芳香醇和 , 就如好朋友要時間一樣。而因葡萄酒邂迨結 , 發展成情侶及夫妻的浪漫例子亦屢見鮮 , 自己身邊就有幾對例子 

所以很多時我選購葡萄酒時 , 我心中一定會想着這支酒會在什麼場合使用 , 與什麼朋友一齊分享 , 甚至作為禮物送給別人 , 而這支葡萄酒亦包含着自己的一份心思心意。

因為葡萄酒的關係 , 我開始寫 Blog 做記錄 , 亦因為這個原因吸引了一大班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 有些朋友我們認識了之後亦變成了好朋友 , 但我相信素未謀面的讀者比我認識的可能更多

Wines Connect People  我亦從未想過一種興趣能帶給我這麼多的朋友。我以前亦寫個一篇叫 Why Wines 的文章就解釋了葡萄酒的迷人之處。

c2

葡萄酒的世界沒有彊界 , 因為 Wine Blog 的關係我認識了 Maria , Damaon, Eric, Celia 這班工聯會品酒班的導師及朋友 , 多次聚會後大家亦變得熟絡。這天很榮幸得到好朋友 “寫攝人” Celia 的繳請 , 作為她們工聯會品酒班同學週年聚會的嘉賓。

雖然自己當天剛完成一個大型 Event , 十多小時不停作戰 , 身心本來頗為疲累 , 但當我踏入會場後見到一班熱情的同學時 , 我立即被那份窩心、輕鬆、歡愉的感覺溶化 , 亦令我的生命力再次燃燒。

c3

(由同學設計 , 一個富有心思意義的 Logo )

看見Celia 連同幾位搞手為這個聚會奔跑及付出 , 用心細意的安排及準備每一環節 , 安插的品酒遊戲用心製作的一套與葡萄酒及參加者有關的 Video , 年青華人釀酒師 Johnny Leung 的分享 ……………

這種種都令人感到歡愉之中有着充實元素 , 濃烈熱情下包含的心思。一眾搞手在 Limited Budget 之下選出如此有質素的酒單 , 而且更預先準備好 Tasting Note 給一眾同學分享 , 不是用心是什麼?

據聞他們只是每星期一次上堂而只上了幾堂 , 能有如此組織力及凝聚力 , 不是 Wine Connect People 是什麼?

c4

Twiling Clevedon Chardonnay 2008

c5

Chateau Roubine Provence Cru Classe Tete de Cuvee InSpire Rose 2008

c6

Brennan Central Otago Pinot Noir 2007

c7

Capanelle Chianti Classico Riserva 2003

c8

Chateau Quinault L’Enclos 2004

c9

Imperial Hetszolo Tokaji Aszu 3 Puttonyos 2000

c10

導師 Damon Sir 的開場致辭

c11

今次難得 Celia 請來了一位紐西蘭的華人釀酒師 Johnny Leung  分享葡萄種植至釀酒過程中的苦與樂。Johnny 因親身打理自己的葡萄田 , 所以對葡萄酒天、地、人所面對的學問及細節十分了解 , 他所說的內容實察而絕不簡單 , 我只能說聽他一席話勝讀十本書 。

而另一件最令我欣賞的是 , Johnny的分享 , 在坐的同學們都難得的聚精會神在傾聽 , 令我感受到同學們對主講者及葡萄酒的那份尊重。

c12
c13

幾個味覺的試練 Blind Tasting 遊戲

簡單而美味的菜式

c17

由嘉賓送出供抽獎的豐富禮物

c18

酒友為他們的大師姐 Maria的點點心意

c19

Celia 送給嘉賓們的小礼物

“世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到亦摸不到 , 它只能用心感受得到”。  而這個聚會我真正感受到一分 “心” ; 那一份人與人之間分享、共聚、聯繫的 “美麗的心”

 

Domaine Antonin Guyon Burgundy Wine Dinner

Although I heard some fair comment of this restaurant, but after review the wine list,  I still decided take a risk and go…………..
我入地獄誰入地獄

Welcome Drink

2005      Antonin Guyon Pernand Vergelesses 1er Cru “Sous Fretille”

Carpaccio de Saint Jacques Marinées aux Betteraves Rouges et Coulis de Framboises,

Navet Doux en Citonette

Marinated Scallops with Red Beetroot, Raspberry Coulis,

White Turnips tossed in Lemon Dressing

2004      Antonin Guyon Chambolle Musigny “Clos Du Village” Monopole

eeeeeeeeee

Croustade d’Escargots de Bourgogne, Crème de Chaource en Persillade

Vol au Vent of Burgundy Snail tossed in a Creamy Parsley, Garlic

and Chaource Cheese Sauce

2003      Antonin Guyon Gevrey Chambertin

eeeeeeeeee

Ballottine de Volaille  Française Farcie aux Pieds de Cochon, Foie Gras,

Sauce Pinot Noir aux Trompettes de la Mort

French Free Range Chicken stuffed with Pig’s Trotters and Foie Gras,

Black Trumpet and Pinot Noir Sauce

2002      Antonin Guyon Corton Bressandes Grand Cru

eeeeeeeeee

La Sélection de Fromage de Bourgogne “Herve Mons”

Herve Mons Burgundy Cheese  Selection

2004      Antonin Guyon Corton Charlemagne Grand Cru

eeeeeeeeee

La Poire Pochée au Vin d’Épices,

Mousse Mascarpone au Miel, Gingembre et Zeste d’Orange, Son Biscuit

Poached Pear with Red Wine,

Honey, Ginger and Orange Zest Mascarpone Mousse, His Biscuit

Chez Patrick – 15 April 2008 Tuesday 7:30pm 8-9 Sun Street, Wanchai HK.

                 $880 + 10% service charge.  Booking at 2527-1408
Se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dom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