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東西巴羅鏤 , 天地之謎試解構

q1

繼美國老祖宗大對決後 , 這個月第二個重頭戲就是這晚 6 Marchesi di Barolo 82的品試。

 引用意大利酒活字典心無罣礙心無兄的1955一文中解釋了 Marchesi di Barolo 意思是「Barolo 的侯爵」。第一瓶稱為 Barolo 的酒也是十九世紀初在這個酒莊誕生的。 Barolo 原來只是個市鎮的名字, 當地的 Tancredi Falletti 侯爵娶了個法國女人 Giulia Vittorina Colbert de Maulevrier Giulia 1840 年左右年通過一位法國朋友請來了釀酒專家 Louis Oudart 伯爵,是這位法國貴族用布根地的方法把 Marchesi Falletti nebbiolo 甜酒改造為乾紅酒的,之後他們就取 Barolo 為這種新酒的名字, 意大利的 “the wine of kings, the king of wines” 于是誕生了!

Marchesi di Barolo可說是歴史悠久 , 雖然Marchesi di Barolo這酒莊的光輝可能已漸漸退色 , 但爛船都有三斤釘 , 加上六支 1982 是意大利的好年份 , (亦是酒莊100 年以來十一個 Exceptional Year 之一) 以三位數字的價錢絕對是抵到爛 , 爛咗都抵的選擇。

意大利 Piemonte Langhe 區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白松露產區外 , 也是 Northern Italy Nebbiolo 表現最好的地區。 對環境相當挑剔的 Nebbiolo 占據了區內最好的向陽坡地。Barolo 原來是一個 commune 的名字,但後來也變成包括好幾個 commune 在內的大產區的名字。Marchesi di Barolo 的田主要在 Barolo commune ,除了 Brunate 橫跨 Barolo La Morra,但主要在 La Morra Barolo 葡萄園僅有 1200 公頃 , 其餘較差的地方則種植 Barbera Dolcetto Barolo 比其他用 Nebbiolo 釀製的紅葡萄酒顏色最深 , 酒精同單寧都最多 , 口感更濃郁沉實 , 亦更適宜耐久就是因為天氣與土壤這兩種先天因素。 

Barolo 的土質變化相當大 , 不同村不同葡萄園都會釀出不同風格及風味 , 就像 Burgundy 產區 Single Vineyard 一樣。 今次所品試的六支 Barolo 中來自東、西及北區的產地 , 它們如何去表現特性呢?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Coste di Ros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Riserva (Top of the lin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Brunat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Cannubi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Vigna Sarmassa (Top of the lin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Vigna Valletta (Top of the line)

同莊同年不同區域出產的 Barolo 要去分別酒質中的細微變化其實頗有難度 , 若支酒表現緊閉開得唔夠是不能察覺的 , 為達到預期目的酒主將所有酒在 1300 hrs 開瓶並作原瓶唞氣 , 到飲之前再過一過 Decanter 幫酒鬆一鬆 , 然後再落杯讓酒在杯中開放。 這種處理下每支酒都開展得不俗 , 起碼有更多的果香、酸度、細節內容及餘韻變化。

q2

未開始主題之前先來兩支意大利白葡萄酒啷啷口。不幸的是支 Umani Ronchi Casal di Serra Corked 了十分可惜 這支由 100% Verdicchio 釀製而在神水第 14 集中亦出現過的白葡萄酒質素十分不俗 , 是一支十分超值好飲而又特別的好東西 , 下次有機會我再另文介紹。

2007 Pico Maccario Monferrato Bianco DOC Estrosa, Piemonte

這支由70% Chardonnay, 25% Sauvignon blanc, 5% Favorita 釀製。 酒色較淡水色邊 , 香氣帶少許石榴、蘋果、花香、蜜糖、菠籮 ; 入口有濃郁的柑、柚皮般的果味 , 圓潤柔美的酒體 , 酸度明麗舒服 , 餘韻帶少許礦物感。 簡單得來舒服 , 放暖少少飲香氣更佳 , 酒味變化亦有板有眼 , 風情另類而清爽怡人。

感覺有如藍天白雲下在蘇梅海灘享受微風吹送下 Hea 一樣 這支酒唔使兩舊 , 作為餐前及平時 Hea 飲絕對是正斗又唔傷荷包之選。

 q3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Coste di Ros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Riserva

第一對出場是來自Barolo 的東面: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Coste di Rose

酒色深紅香氣散發車尼子、乾花、青椒、甘草、豉油、黑果、玫瑰 , 香氣深長。入口是 Ashy 質感 , 沉實成熟而又帶點酸削的果味 , 單寧細緻 , 酒味流暢複雜而有深度 , 餘韻的果味非常 Focus 在喉底深處。 成熟中有深度 , 温文中帶點克制野性 , 加上意大利時裝那種裁剪貼身的線條感 , 有個性而亦不流於俗套 , 就像金城武着住套 Giorgio Armani一樣。

Coste di Rose Barolo 的東面近 Monforte d’Alba 向東的山坡上。 這地區比較崎嶇土質貧瘠也含有較多的砂岩及高鐵質的 Quartzite Sand 82 好年份表現在成熟的果味上 , 土質貧瘠也含有較多的砂岩及高鐵質的特性反影在堅削而有線條的酸度上 , 柔中帶剛又夠結實的酒體及 Structur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Riserva

酒色比 Coste di Rose 深沉及帶點磚色邊 , 香氣散發着青椒、Spice、松木、熟無花果的香氣 ; 入口先感覺到那種來自木桶的結構及規模感 , 果味元素收得較為緊 , 酸度高而乾身 , 單寧 Chewy , 中尾段有很多細節 , 餘韻以酸果為主。 比起Coste di Rose它表現更複雜及深沉 , 亦剛亦柔 , 同樣亦更難以捉摸

Barolo Riserva 來自不同產區最優透的葡萄 , 在大木桶熟成 24 – 36 個月再在瓶中 2 – 3 年釀藏才推出市場。所以這 Riserva 有更大的結構、能量及耐久性。 這支 Riserva 就像羅拔狄尼路 , 亦正亦邪形像百變戲路縱橫。

 q4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Brunate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Cannubi

第二對兩支都來自 Barolo 的西部地區 , 西部土質以石灰質泥灰岩為主 , 土質屬於 Serravallian Tortonian 的石灰質泥灰土 , 風格比來自東面產地的 Coste di Rose 來得柔和 , 香氣及內容亦較細緻。

這兩支比第一對 Barolo 果味更為成熟 , 只是嗅都覺得支酒比較甜。入口證實它倆果味突出 , 酒的酸度略為平和 , 結構及單寧上亦無咁緊扣 , 酒精度比較強 , 內容均衡而 Barolo 那餘韻及喉底出現的甜美感覺 Core of Sweetness 則比第一對更明顯 , Aftertaste 比較短。

Brunate Cannubi 兩者水準都十分接近的双生姊妹花 , 性格基本上同 Coste di Rose 源出一轍 , 但更快人快語豪爽直接。 若要強作分別我只能說 Cannubi 這個大姊香氣有點似 Port , 內容更細心及餘韻略較明顯。

 q5

第三對是來自酒莊接近北村 Sarmassa Valletta 是一北一中的兩塊田。Vigna 是葡萄園的意思,不是地名, 這裡的土壤以 Clay 及石灰質為主 , 比較温和均衡且較快成熟。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Vigna Sarmassa

黑車尼子、薄荷、有少許 Earthy ; 仍然感覺到那股酒精感 (切記支酒到我飲之時巳開瓶了 9小時) 可想而知支酒幾咁 Powerful 這支酒對比第二對更強勁 , 結構骨格相若 , 酒味中那股 Earthy 及薄渮感較強 , 而酒味曲線有點 Chok , (大家不要以為是林峰那種 Chok , 而是酒味有點窒而非第一二對那份流暢感 , 這可能是支酒仍未全開的關係) ,  餘韻那 Core of Sweetness 一瞬即逝隨後而來是帶點苦澀。

1982 Marchesi di Barolo, Barolo Vigna Valletta

這支酒有輕微的 Corked , 雖然未至失衡但那股濕報紙味依然存在。(切記支酒到我飲之時巳開瓶了 9小時 , 而仍有這氣味就唔會有錯)  , 感覺上這支酒的酒精度同樣高 , 質感柔和而酸度亦較乾 , 單寧明顯 , 唯有特別是元素溶滙得頗細緻。

q6

Ruster Beerenauslese 1981

這是自己帶來的一支甜酒 , 明亮的玫瑰金酒色 , 香味少許蜜糖 , 無花果 , 杏甫 , 香味 入口清爽清甜而不厚重 , 酸度明顯而幼細口感柔順 , 平衡性佳結構工整複雜性層次不算很高 , 但勝在清爽自然 , 恰如其份 , 令人舒服。

試完六支酒我有以下的感覺:

  1. 六支 82 都很年青 , 我相信再擺十年八年絕對不是問題 。 整體給我的感覺是純樸踏實的風格而且果味的甜、酸、韻表現上真的做得十分自然平衡 , 複雜性又夠。 要我去分誰優誰劣我覺得好難亦沒有什麼意思 , 反而每支酒能否反映出它的地域特性 , 給我一些資料去了解 Barolo 及增加對意大利酒的經驗 , 這對我的意義反而更大。
  2. 今次同時比較 Marchesi di Barolo 的東、西、北三條村的風格 , 感覺上東面較為剛陽有格 , 西面較為柔和細緻 , 北面是剛硬均衡。當然這種歸類較為片面 , 還要更多的品試經驗去鞏固及引證。
  3. 對比之前曾飲過的 Barolo , 我覺得 Marchesi di Barolo 的空間感比較細 , 換句話就是少了 Barolo 那種壯濶的宇宙感。Marchesi di Barolo 有很好的田,但很不幸長期以來他們的量做得很大,但質量只是一般,有點像快餐集團的出品,絕對不能代表 Barolo 的精彩。
  4. 文中我多次提及 Core of Sweetness 其實那並非的從味蕾中吃到的那種甜 , 而是一種生理投射在喉底的果韻及脷尖的感覺 , 就像吃完清甜水果口腔那份酣甜滿足感一樣。 這種 Core of Sweetness 好多時會在一切酒味過去之後等一會才會出現 , 所以若果車輪般一杯一杯接住飲是未必能察覺到的。

酒莊資料

http://www.marchesibarolo.com/welcome_eng.lasso

酒中聖物難猜估 , 蒙瓶啓示露玄機

c1

自從上年聖物與長老會酒聚後時間飛快 , 轉眼間原來有八個月無聚頭。為慶祝其中一位長老牛一我們又一次聚首一堂暢飲一返。

長老會酒局一向玩法都是玩 Blind Tasting 這次當然亦不會例外。 Blind Tasting 時酒瓶酒塞全用紙包好 , 甚至連酒瓶的形狀也看不到 , 只能從杯中酒的表現去推測 , 到最後開估時酒瓶 Label 才見真身 ,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看 Blog 中處理過的相片一樣有提示 , 若果能看酒瓶就易估得多了。 正所謂拳不離手 , 曲不離口 , 自己近排較少飲酒 , 都有點擔心對葡萄酒的分晰及鑑賞力會下降 , 難以 Link Up 自己的 Data Base , 今次正好試一試自己把刀會否生鏽。

曾有酒友問我怎樣能提昇品酒功力 , 我的答案是努力學好基本功 , 細心、耐心及專心去品嘗每一支酒 , 勤力做筆記印證書本中的理論 , 當然多玩 Blind Tasting 絕對有幫助 。 很多人都怕玩 Blind Tasting 因為怕估錯會無面。  事實上葡萄酒的世界咁大根本無人能知得晒學得晒 , 更極少可能像神水漫畫般單靠描述及試飲就能估得中是那一支酒。 以 Blind Tasting 作決鬥比拼更是天方夜談般的虛構情節 , 現實中就算估中亦不會分到某人的千萬存酒遺產 , 估錯亦唔使拉去勞改。  其實玩 Blind Tasting 目的並不是要你 100%估中边支酒反而是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怎樣憑香氣 , 酒色 , 酒味 , 結構 , 層次 , 變化 Step by Step去分晰 , 什麼是重要的線索 , 在什麼情形下會被誤導 ………… 理性探索 , 與酒友互相分享感覺及想法 , 一同解謎 , 從而加深對酒的認知及印像 , 我覺得這是提昇品酒功力的必修功課。  


有鑑於此 , 我略略將我 Blind Tasting 的思巧方法簡單地寫出俾大家作個參考。

c2

第一支出場是一支白葡萄酒 , 金黃色的酒色 , 清澈明亮 , 而酒杯中發覺到有少許 Wine Crystal 。 香氣中散發看甜美百合花香 , 蜜糖 , 石榴 , 少許 Rubber & Petroleum , 初步以香氣表現來說是一支很成熟年份的 Riesling。以酒的顏色推斷這絕非一支新年份的 Riesling (起碼 15 – 20)。入口時感覺酒體屬中厚 , 口感柔滑 , 甜美中帶點柑皮的甘澀 , 平衡性極佳令人極之舒服 , 唯獨酸度較弱 , 餘韻感到一股火熱在喉底湧現。

Riesling 甜中帶酸的 Wine Style 來說 , 它偏向甜的一方而酸度略遜反而有點似一支 Semillon 做的甜酒 , Semillon來說酒體會更重而且香氣中那陣白花及 Petroleum 卻是 Riesling 的個性。 Semillon 的甜白酒要加入 Sauvignon Blanc 作平衡 , Sauvignon Blanc 的酸度會較 Crispy 。在這支白葡萄酒中沒有這種元素 , 但兩種想法在腦中不斷盤旋我推算是德國 Riesling 而以酒的甜酸度來說應是支 Auslese , 因為 Spatlese 會雙對較酸及薄 , 長老無理由揾支 Beerenauslese Welcome Drink 咁浪費。

至於是什麼莊出品就真係估唔到。

c3

開估是一支 J. J. Prum 1982 Ausless

c4

第二支出場是支香檳 , 大家會奇怪為什麼擺支香檳在如此美味的甜白酒之後出場? 原因是這支香檳非常强勁。

淺黃色的酒液 , 極之幼細的氣泡 ,麵包香 , Nutty , 之後是柚子 , 青檸 , 蜜糖 , 焦糖的香味 , 香氣散發得不徐不疾內斂優雅 入口泡沬幼細果味濃郁 , 酒味有一種沉穩的凝聚力 , 可說是很有名家氣派 , 層次豐富 , 甜酸平衡 , 酒味曲線如飛機起飛般扒昇 , 餘韻是 Crispy Lemon 般的果酸及少許 Mineral 感覺而且極之悠長。

這支 Champagne 非常有個性 , 從酒味那種堅實沉厚的風格令我想起 Krug 的氣派 , 但沒有 Krug 那強勁 Yeasty及複雜性。 而它酒味曲線及後勁似是支由 Blanc de Noirs 釀造的香檳。 這支 Champagne 我用了 Sommelier Series Burgundy 杯同一隻香檳杯作比較 , 無可否認 Burgundy 杯中開得更立體。由於酒味曲線及後勁我想過可能是 Billecart Salmon Nicholas Francois , 但酒主說不對。 我從新思巧我 Data Base 中那些有如此氣派及沉穩的凝聚力的香檳 , 我肯定飲過它而且不止一次。 思巧過後我感性地說出是 Jacques Selosse Blanc de Noirs 釀造Contraste

c5

正確答案是 Jacques Selosse Initial NV  難怪我覺得如此熟識又如此好飲 , 一支 Blanc de Blancs 做到如此出色真的非他莫屬。

http://www.rarewineco.com/html/impo/fran/j-selo.htm

c6

第三支是我帶去的一支舊酒 , 原瓶唞氣2.5 小時落杯 , 酒色呈淡啡色非常 Watery , 一股大補酒的香氣撲鼻而出 , 長老一看酒色一嗅就知道是支大約五幾六幾的 Barolo 跟本對他們無難度

大補酒的氣息在大杯中靜放一會就開始變化 , 乾花 , 車尼子 , 酸果 , 豉油 , 香料 , 煙燻 , 煙肉 , Dry Pepper , 鹹菜。 口感柔和果味較弱 , 果酸平和舒服 , 有少許 Spicy Ashy  質感 , 中尾段有股強勁內勁由喉底湧上 , 餘韻隱約感到有少果甜及礦物感。

 這支酒酒色雖老但仍然老馬有火 , 表現一種老爾尤堅的後勁 , 飲貫 Bordeaux Burgundy 的人會覺得它果味較弱 , 其實意大利舊酒普偏都是這個模樣 , 要比較的是酒味中的細節、果酸有多鮮及那一種酸後回酣一點甜的特有韻味優雅兼平衡 , 而且最難得的是有很細緻的層次 , 什麼都恰到好處連 sweet spot 是也。這支酒我一年前飲過 但今次這次支酒開得比上次更好。 由於大家對意大利的釀酒師不太熟識 , 所以能估到大約年期及酒款已算過關。

 c7

開估是支 Franco Fiorina Barolo 1961 酒莊成立于 1925 年,他們的葡萄是從酒農那裏採購回來的,他們會選不同葡萄園的葡萄混合而成,靠葡萄之間的互補個性造出比較平衡的酒。可惜酒莊在 1990 年被人收購以後水準好像大不如前。

 c8

飲完老爾尢堅的 Barolo大家用清水啷一啷酒杯繼續 Blind Tasting 。第四支磚紅般的酒色。一嗅就嗅到鮮花、朱古力、紅棗、乾玫瑰、Truffle 的香氣。 在這刻大家心中已覺得是一支老年份的 Burgundy。入口酒味濃郁 , 酒的密度頗高 , 同樣感到一股酒精勁度。 酸度柔和而鮮活 , 少許乾草及紅棗乾的果味 , 單寧已完全溶化 。 從酒味元素及單寧、酒色推測這絕對是支二三十年以上的老 Burgundy , 再問酒主支酒原來在 1930 hrs 開瓶落 Decanter 唞了差不多 3小時 , 而酒味中那股後發後至的強勁酒精感又覺得支酒唔應該咁老。酒主稱支酒開 6 – 7小時絕對無問題。如此情況支酒理應 Either 是極好年份否則就是一支七幾八幾時期的東西。

這段時間酒在杯中不停變化 , 這時我嗅到的是剛才我飲完支 Barolo那股酸果 , 豉油 , 煙燻 , Dry Pepper , 鹹菜香氣 , 我以為自己隻杯啷得唔乾淨 , 但用第二隻杯又真係香氣變成這樣。這時我們真的感到一種疑惑 , 是一支似 Burgundy 的意大利酒? 定還是一支有意大利酒變化的 Burgundy? 定還是酒去到某一個年紀會殊道同歸? 呢次真係考起!

由於知道酒主鐘愛 Burgundy 大家順理成章都押注在 Burgundy 區上。答案是 Burgundy。 範圍收窄但在 Burgundy 邊區邊條村什麼年份呢又再一次令人抓晒頭。

從酒的結構及剛陽風格它有點似 Chambertin 但缺乏 Chambertin 那種單寧及 Complexity 型格及霸氣 , 簡單一點我感覺到這支酒非產自Lime Stone 多的 Cote de Nuits 而是 Clay 較多的 Cote de Beaune。 而 Cote de Beaune 中最富男性剛陽氣的就是 Corton 那一帶 , 功力所限只能解謎到這地步。

c9

開估是 Louis Latour lle des Vergelesses 1923

我感到有點暈差點成個撻低
,一支 88 歲呀爺級的 Burgundy 竟然可以 Decant 3 小時而可以飲 6 – 7 小時仍未 Dowbhill 這表現尤如一位年青如三十歲的盛年人 , 而且中尾段的酒味表現竟然如此像一支 Barolo , 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老實講 1923 年我老爸都未出世我更加唔知自己在那個時空。 我想信 Burgundy 之神 Henri Jayer 及名宿 Lalou Bize 都可能未來到這世界 , 那時的 Louis Latour 在沒有現代化器材只靠傳统技術及材料 , 竟能釀出一支如斯利害能超越時空的葡萄酒 , 那時的天、地、人究竟是什麼的回事我們是進步還是退步回想起上次酒神的聖物支
Clos Des Lambrays 1918 今次又再一次對我品酒思維的大衝擊。 葡萄酒真的是難以捉摸及深不可測。

據酒主講這箱酒是拍賣回來的 , lle des Vergelesses 跟本不太出名所以亦無人會留意 , 在酒單中毫不起眼 , 長老是資深飲家獨具慧眼知道 1923  Burgundy 的極佳年份 , Louis Latour 是傳统派老手 , 加上價錢不貴當然可以執到筍嘢。

事後返查這條村原來位於
Cote de Beaune , Corton 山區之中的一條村 Pernad Vergelesses, 自己推斷來自 Corton 總算是中個安慰獎。

c10

輪到第五支出場 , 這支酒在 1800 hrs Decant 唞氣 5 hrs 2300 hrs 落杯。 深而明亮酒色 , 酒帶點濁這支酒應該是 Unfiltered 。 香氣散發着一股甜香 , 香味展現葡萄乾、西梅乾、焦糖、香料。 以這段表現我七八成推斷這是一支 Rhone

入口是一種柔和而帶少許甜美及辛辣的果味 , 酒味平和展現一種親近感 。內容和諧平衡 , 果味表現十分自然 ,單寧巳然溶化 , 餘韻是果乾果的酸度。 酒的酸度及酒味曲線連貫 , 感覺上它應該來自單一葡萄。 這酒極有深度內涵 ,令我感到一股親人般的撫摸。

以酒味表現來說它很像 Southern Rhone 的出品 , 而且質素做得雙當高。 Southern Rhone 中有此質素的我印象中浮現了三個名字Chateau Rayas, Henri Bonneau, Domaine Pegau Da Capo 但矛盾的是 Southern Rhone 都是由 13種混合而成 , 因而葡萄的 Image 較模糊 , 但這一支的酒味表現由始至終地貫徹而且葡萄的 Image 明顯強烈地令我感到來自單一葡萄。 若果是單一葡萄的話那就一定是 Northern Rhone Syrah , Northern Rhone 的山區及土質釀出來的酒會較緊及堅削 , 與這支親近和諧而平衡的感覺很不同。線索推理至此面對了一條三义路。  酒主長老提示是 Rhone 是對的但不是 Southern Rhone

範圍收窄即是話這可能是一支 Wine Style 很像 Southern Rhone Northern Rhone , 又有可能這是一支不太好年份的 Northern Rhone 酒。 Northern Rhone 之中有此質素的首推 E. Guigal Cote Rotie  的三個 La –  La Landonne , La Mouline , La Turque

三個 La Wine Style 中有何分別呢?  La Turque 最為堅削及緊扣 , La Landonne 則單寧較强較有結構 , La Mouline 則介乎兩者之間亦最平衡優雅。如此推斷 La Mouline 應該最接近 , 而一般 La La La 十年內的新酒都比較難喝 , 這酒單寧及酸度柔和表現應在十五至二十年之間即是約 8x La Mouline

c11

開估正確答案是
E. Guigal Cote Rotie La Landonne 1979

1979  Northern Rhone 的普通年份評分不算高 , 亦因為這個原因令支酒表現出像如此像 Southern Rhone 的風格。  對我來說這支酒的質素絕對是一支 Great Wine 級數 , 評分未必能真正反映一支酒的質素。

c12

一個完美的晚上怎能缺少一支甜酒 , 作為壓軸它同樣精彩。

酒色如琥珀般晶瑩 , 香氣有如 Apricot Jam , 橙皮 , 水仙花香 , 淡蜜糖的香氣 ; 柔和微涼的酒體下滲着清甜的芳香 , 甜度並不厚重封喉但很有質感 , 曲線玲瓏 , 甜蜜中帶層次 , 輕柔的酸度夾雜甜美的酒味旅程中 , 平衡舒服餘韻良久不絕 這支酒有 Chateau D’Yquem 的甜美及層次 , 但比 Chateau D’Yquem 有更多的酸度細節 , 而且比 Chateau D’Yquem 可以早飲。

c13
Chateau Tirecul La Grabiere Cuvee Madame  1994

唔使估這支甜酒對我很熟識 , 因它在我心佔一席位的甜酒不多於五支 , 而這正是其中一支 Chateau Tirecul La Grabiere Cuvee Madame

c14

這又是一個豐富而滿足晚上 , 真正的友誼就如陳年美酒一樣 , 令人回味無窮而且歴久常新 , 亦在人生路上留下精彩的印記。

陳年意酒五六七 , 歲月無痕難預測

c1

近排因要忙於搬 Office 及重整工作流程關係 , 日日左滕右滕做到甩轆 , 而且仲吸吸埋唔少灰塵、甲醛、天那水 ………, 搞到個人口乾頸喝 , 整個人就像被流放去了沙漠中一樣 , Dry 得要命 乾涸非常。 幸得酒友安排了如此一個美酒聚會 , 真是久旱逢甘露般 , 將我從大漠中 暫時帶回人間天堂。

這晚的主角是五支五六十年代的陳年意大利酒 , 這是繼上幾次 陳年意大利酒 延續 , 究竟它們表現如何而我又有什麼體會呢? 大家請細心看下去。

c2

Ca’ del Bosco Franciacorta Dosage Zero 2002


酒局的頭炮是意大利出名
Ca’ del Bosco 的一支 Sparkling Wine 若大家還記得我之前寫過的
羅馬許願池的光輝 的話 , 這支就是同莊另一支較高級的版本。

這是以 60% Chardonnay, 20% Pinot Bianco (Pinot Blanc) , 20% Pinot Nero (Pinot Noir) 釀製的一支 Dosage Zero 版本。 法語中稱 Dosage 為加糖過程 ,  Dosage 為香檳加甜調味。香檳為什麼要加糖?不是為了使酒更甜 , 而是避免太使酒太「乾」。香檳都經過兩次發酵,因此糖分含量比一般葡萄酒更低 , 口感容易變得乾澀。為了保持香檳鮮爽及有更佳的平衡性 , 一般在除渣過程後會加入糖份或新鮮的葡葡汁。  Dosage Zero 即是真正完全的無糖添加 。在法國,香檳對添加的糖有嚴格監控 , 要在市面找一瓶 Zero Dosage 並不太易。而這支意大利 Sparkling 就以這做法證明酒莊的功力。

這支 Sparkling 淡黄帶青調的酒色 , 氣泡不及名牌 Champagne 般幼細 , 略為放暖後散發新鮮麵包香 , Apricot , 西柚 , 柑皮 , 蜂蜜 , 白花等香氣 ; 口感豐富而 Chewy, 酒味凝聚展現一種內儉的堅實質感 , 非常 Focus , 回酣幼細的果酸中帶點礦物感 , 表現平衡典雅。 Sparkling 放久了花香會轉為梨子 , 濕石及菠蘿的香氣 , 收結的餘韻不算太長。 這支 Sparkling屬早飲一類 , 不宜存放得太久。 

它不像羅馬許願池的光輝那樣鮮爽明媚 , 但比例平衡 , 精雕細緻 , 沉實精練 , 風格界乎清新及複雜之間的中庸風格 , 就像羅馬雕像一樣。

c3

Paolo Scavino Bianco Sorriso 2007

這支意大利白葡萄酒由 70% Chardonnay, 20% Sauvignon Blanc,10% Viognier 釀製。整體而言這酒的 Body 頗厚身, 所以不宜雪得太凍否則香氣會被封印。 這支酒越暖會越香 (當然不是叫你將它放在太陽低曬熱佢 , 最佳是雪凍後取出放到出倒汗水 , 酒温凉而不凍最好)

放暖後第一浸散發的是 Viognier 的特有花香 , 之後是石榴、柚子、青蘋果、Hazelnuts ; 入口圓潤幼滑柔和濃郁 , 帶着石榴及Apricot 的果味 , 酸度被圓潤的 Body 包圍着只在尾段才能滲出 , 這支酒的酸度其實頗乾。

這支白葡萄酒柔中帶剛 , 變化多端 , 若用來襯食物變化出來的較果會令人驚喜。

http://www.paoloscavino.com/eng/home_eng.html

c4

 未踏入正題之前, 先講講當晚所有陳年老酒都在幾個月前已抵港 , 並在晚飯前兩天已提早送抵餐廳 , 免卻舟車暈浪之弊。 所有酒在1600 hrs 開瓶原瓶唞氣至 1900 hrs , 再以當時的表現決定原瓶直出還是過 Decanter 鬆一鬆佢。 所有酒都無 Corked , 更難得的是酒塞非常完整 , 酒塞軟而充滿彈性濕潤平均 , 這表示這批酒的儲存情況極佳 , 免卻儲存不佳影嚮表現之因素應能切實地反映酒之本質。

c5

第一對是兩支不同年份 1958 , 1967 Gaja Barbaresco Vertical Tasting兩支酒都是由頭到尾原瓶唞氣及直出 , 在我們品嚐 Sparkling Wine 之時已落杯並讓它們在杯中慢慢 Develop 同莊不同年很難相信兩支酒表現竟如此不同。

1967 在初段酒香尤如跌打酒般 , 之後有些少 Sherry 酒的香氣。 酒香如花開般是向外擴散的。 Ashy 般的質感 , 酒體凝聚完全沒有因為陳年而支離破碎 ,內容細緻充滿細節 , 節奏平和令人感覺像 Massage  般舒服 , 中尾段酒味中出現 Juicy Acidity 及平和的梅子果韻。

1958 這支酒帶濃郁豉油香氣 , 之後有點像 Port 。酒香如黑洞般深沉內向。酒體凝聚而且味覺頻譜比 1967 那支更寬濶 , 同樣是 Ashy 般的質感 , 內容細緻充滿起伏 , 節奏帶點 Punching , 內涵結構及平衡性盡皆上乘 , 中尾段酒味中出現果酸更鮮 , 更難得的是竟有點甜美成熟的梅子果韻。

無可否認 1958 這個好年份比 1967 褞藏的潛力更大更深 , 細節及節奏感亦更豐富 , 兩支酒表現上的分別在兩方面 : A) 年份好對酒本身的質素 B) 唞氣時間的長短。 以品試這一刻而言 1967  Open Up 及更 Ready To Drink , 1958 可能唞多一個小時以上會同 1967 表現一樣也不定。

進入第二 Round , 以下的三支酒處理上與之前兩支有少許分別 , 同樣在 1600 hrs 開瓶原瓶唞氣至 1900 hrs , 這時發覺支酒仍然十分強悍所以將它們過  Decanter , 加速解放。

c6

1958 Cappellano Barolo, Piedmont

第三支是 58 年的 Barolo , 難以想像一支 53 年的酒有如此內勁 , 除了初段有少許跌打酒般的 Sherry 香味外 , 之後散出了淡淡花香 ; 入口驚異地發覺它比支 1958 Gala Barbaresco  更多細節及深沉 , (這反映 Barolo Barbaresco 在質素上的分別) , 同樣是 Ashy 般的質感 , 內容細緻更清晰 , 節奏流暢 , 平衡性極佳 , 餘韻中出現那果酸更鮮美。

它浮現出 Barolo 那種近乎禪味的宇宙感1967 那支更寬濶。 這是我當晚最喜歡的一支酒。

c7

隨後是兩支 1967 年的 Barolo 教量。

c8

1967 Scarpa Barolo Riserva Speciale, Piedmont

這支酒酒色較濁好明顯支酒是 Unfiltered 的。香氣是一種封塵的車尼子 , 口感柔和 , 果味酸度平和舒服 , 有少許 Spicy ,  Ashy 質感比之前幾支都強 , 餘韻有少許礦物感。以酒質而論它來得比較平和簡單 , 複雜性及 Character 只屬一般 , 欠缺一種宏大的規模感。 但這並非代表它質素差 , 它就像僧人早禱梦唱般令人感到一陣平靜及舒泰。當知道這支酒的價錢時我只能說抵到爛就算爛都抵”

c9

1967 Borgogno Giacomo Barolo Riserva, Piedmont

這酒酒色清徹 , 香氣帶着雪茄盒、玫瑰、乾車尼子 ; 入口出其的感覺它非常年青完全不似一支 44 年的陳釀 , 鮮爽帶活力的車尼子果味果酸 , Silky Texture , 結構精緻 , 餘韻悠長。

這酒令我有如走進一坐在迷霧中的古老玫瑰園一樣, 空氣帶着潮濕清新的氣息,泥土及玫瑰花香圍繞着我。我繼續在迷霧中前返 , 之後我隱約見到一所樸實而長滿蔓生植物的歐式宅園 , 它並不很大亦不算宏偉 , 但卻是如詩如畫般美麗、自然、古樸、深具結構、比例均稱 , 這景像令人印像深刻。

c10

1976 Masi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 Mezzenella

這是產自單一葡萄田 Mezzanella 的一支由風乾葡萄釀製的甜酒。 它的色澤及香味有若一支大補酒 , 濃郁的草藥加上葡萄乾  Dry Rasin、梅子、布冧及藍莓的果香少許 Rubber 及煙燻酵烘焦糖般的氣息 , 濃郁酒體甜中又帶有梅子的果酸。

這甜酒的內涵結構及層次並不算太複雜 , 甜酸交融又帶點草藥的乾澀感 , 感覺非常特別。 我們用它來配襯甜品可能因為甜鬥甜關係而出現互相抵消現像 , 我相信要用來配襯芝士一類食物效果應會十分不錯。

c11

後記:

飲了多次陳年意大利酒多少對它們有某程度上的印像。 相比起陳年 Burgundy Bordeaux , 無可否認意大利酒的抗衰老能力更強 , 若存放條件好的話真的可以嬰兒出世買定俾佢退休時飲用 , 非常誇張。凡事都無絕對 , 這種青春長駐的生命力當然有利也有弊 , 試想你買一支酒莫講話要等佢三五十年 , 就算十年八載都未必會願意。面對新年份的酒難道唔使飲?  我的看法是 Young Wine Young Wine 飲法 , Aged Wine Aged Wine 飲法。

一支葡萄酒由出廠就等同人生一樣
, 孩童時段的天真可愛 , 青年時期的反叛不覊 , 盛年時期的風華正茂 , 中年的成熟穩重 , 暮年時期的蒼桑世故 , 不同時段都有值得欣賞之處及美態 , 其實不論飲乜年份的酒最主要是俾夠時間讓它展現它的個性風格。我覺得若 Young Wine 處理得宜 (要唞夠氣) , 其實都有其精彩之處。 硬要以 Young Wine 的標準去評價一支舊酒 , 又或者以舊酒的尺度去衡量 Young Wine , 根本是錯配及不公道。

 每個人對葡萄酒的口味要求及欣賞角度都不同 , 不一定要熟酒舊酒才叫好酒。 Young Wine 的活力及衡擊性更非舊酒能及 , 況且熟酒的釀藏香氣亦未必個個人會欣賞喜歡 , 例如陳年 Burgundy 的臭蛋或 Farmyard 氣味 , Bordeaux 的腐木泥土氣息 , Italian Wine 那股類似跌打酒 , 大補酒般的個性 ………….. 這些特有香氣都不是人人能接受及會喜歡的。 正如我不斷去試不同年份的酒款及 Wine Style, 不論是飲靚酒還是平酒 , Young Wine , Aged Wine , 最注要的是怎樣增加對酒的了解 , 提昇自己對酒的欣賞能力 , 擴濶自己的思維 , 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不喜歡什麼? 為何喜歡或不喜歡 , 這才是正確的品酒心態。

 

順帶一提各有 Blog Fans , 因為新 Blog 中找不到 訂閱” Setting , 大家可能收不到網誌更新資料 , 權宜之計唯有勞煩大家勤啲上來看一看。 第二件事是由於我已更新系统 , 我揾唔返以前一些未 Upgrade網友的網址 , 請各位未 Upgrade的網友盡快 Upgrade 又或者私下留言俾返條舊網址我 , 等我唔使同大家失去聯絡。

陳年意酒對對碰 , 韻味回酣細節中

w1

繼上月陳年意大利酒聚後今晚來個 Part II延續。 這晚的主角是六支 60-80年代的意大利舊酒 , 全是酒友在意大利品酒團期間在當地店鋪搜刮回來 , 在香港幾難找到這些陳年東西。 全晚共支酒 (2 , 6 ,1) , Pair Pair上以作比較。 

從來飲舊酒都有風險 , 但這批酒在當地買確實不貴 ,  ER (Experience / Risk) 經驗與風險成本絕對超值 , 總之一句講晒抵到爛就算爛嘅都抵。 所有紅酒原本俾 Order 1800 hrs 開瓶並作原瓶唞氣 , 可惜餐廳無跟足指引只在1900 hrs 才開 , 相差了一小時 

言歸正傳講番啲酒

w2

2009 Deltetto Roero Arneis Daivej DOCG, Piedmont

100% Arneis of cru Daivej

第一次品嘗這隻葡萄釀製的白酒 , 在昏黄偏暗的環境中很難看得清酒色。 這酒散發着柔和的花香夾着淡淡的 Apricots、桃駁梨、蘋果 , 那種香味感覺令我想起 Viognier 不過無 Viognier 那種表現斯斯文文。入口酒體軟綿柔潤 , 酸度平和而帶有不俗的礦物感。  這支酒飲落軟綿綿 , 簡單得來不單簿 , 果味怡神, 十分適合夏天飲用或作為餐前酒用。
http://www.deltetto.com/welcome_eng.lasso

w3

2009 Deltetto Gavi del Comune di Gavi DOCG, Piedmont

100% Cortese

第二支是同莊的另一產品由一隻古老葡萄 Cortese 釀製。 這支酒的果香更為內儉斯文 , 仍是偏向花香一類帶些橙皮。入口的感同Roero Arneis Daivej 好似 , 分別是這支酒以果酸為主而非 mineral  以往飲開 Gavi都覺得它高酸及偏簿 , 這支 Gavi 做得頗有肉地而且很平衡 , 由於酸度充足用來佐膳亦十分不錯。

w4

1978 Donda Refosco, Friuli 

100% Refosco 

這支酒真的有如一支帶輕量的皮革、石墨及酸梅味的花雕 , 入口感到酒味頗酸 , 單寧及其他元素己盪然無存 , 只剩下滑滑流暢的酸度及梅子果韻 , 支酒太老只剩下果酸就會变成一支花雕。
  

w5

1985 Ceretto Dolcetto d’Alba Rossana, Piedmont

100% Dolcetto

初段散發日本壽司豉油的鹹香 , 輕微的鐵銹及有如塵封玫瑰的陳年香氣。這支酒原瓶唞氣了 1.5小時 ,果味、酸度、結構、內容樣樣齊 , 平衡性亦不錯只是酒味上仍然覺得它未完全開展 , 看不到當中的細節及意境就像一把摺扇半開半合一樣 , 只能看到扇面某些圖案但未能得睹全豹 。這支酒若唞耐少少表現會更好
 w6

1979 Prunotto Barbaresco, Piedmont

100% Nebbiolo 

陳舊的花香及車尼子散發一股古樸的幽香 , 酒味濃郁而且有很多細節及深度感覺立體 , 餘韻帶點 Dry Cherry 整個酒味旅程並不算長 , 但勝在香氣吻合表裡如一 , 非常正斗的一支小品佳作。

w7

1967 Prunotto Barbaresco Riserva, Piedmont

100% Nebbiolo

這支酒有輕微的 Corked, 酒香帶少許紙皮氣味 , 混夾着 Dry Fruit, 乾花的香氣。酒味中果味明顯流失 , 單寧及苦澀在沒有果味承托下顯得比較明顯 , 餘韻亦較為失色 , 飲陳年舊酒這是無法避免的。

w8

1987 Tenuta San Guido Sassicaia, Tuscany

85% Cabernet Sauvignon, 15% Cab Franc

意大利酒都一定聽過 Sassicaia 這支由 International Grapes 釀製的 Super Tuscan , 這支酒在1994 之後升格為 Bolgheri Sassicaia DOC, 1993 年之前 只是一支table wines, Vino da Tavola , 所以這舊 Label 很有留念價值。

因是用 Cabernet Saugivnon Cab Franc 釀造 , 香味帶熟布冧、甘草、輕微薄荷的甜香。 酒味集中在前段部份 , 表現出一種濃郁複雜的味道 , 酸度及單寧亦十分細緻 , 可惜的是這一擊過後即時變得手軟腳軟 , 中尾段無以為繼表現得水淡及剩下酸度 , 相對當晚幾支陳年意大利更覺它有前無後並不吸引。一支 24年酒並不算是太老 , 有此表現是否指支酒早飲為佳呢就不得而知了。


w9

1989 Borgogno Barolo Riserva Vigna Lista, Piedmont

100% Nebbiolo 

這支酒的果香酒味表現不俗 , 但欠缺 Barolo 那種宏觀無邊的虛蕪感 , 反而覺得它吞吞吐吐 , 有點欲言又止。

w10

2006 Deltetto Arnies Passito Bric Du Liun, Piedmont

100% Arneis of Cru Bric du Liun

這支甜酒同樣地第一支白酒的葡萄釀製 , 這支甜酒的做法不同 Sauternes 那種靠 Botrytis 或像 Ice Wine 方法釀製反而是用釀製 Ararone的手法將葡萄風乾三個月使其水份蒸發後釀製。

這支酒的香氣很特別 , 蘋果乾、杏仁、稻草、香料、蜜糖 ; 入口酒體濃而不凋 , 甜酸平衡優雅 , 酸度自然而流暢 , 果韻十足。雖非五光十色般華麗 , 但勝在率性自然 , 易飲易明 , 真係要俾個 “Like” 佢。

w11

後話:

從來醒酒唞氣問題都有不同的說法 , 沒有一定的法則 , 對於舊酒處理 , 一般人都有一個疑問是如此陳年又不是什麼極品貨色 , 能否經得起 1 – 2 小時的原瓶唞氣或 Decant ?  

好多人都會選擇即開即飲唔敢太搏。

近幾年間自己對舊酒處理的經驗中覺得舊酒提早開瓶並作原瓶唞氣小時左右 , 散一散那股腐木噏味的方法絕對可取 , 反正若支酒真的死了 , 也不是早這 1 – 2小時開瓶能扭轉乾坤的事。

飲舊酒果味流失是正常事 , 反正我們欣賞舊酒不會太注重前段的果味 (如果要飲新鮮澎湃果味咁不如飲 Young Wine 更直接 , 使乜嘥時間等咁多十年! ) 。舊酒的精髓在於酒味中果、木、酸、單寧這些元素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那種溶滙和諧 , 內容結構經過咁耐仲是否平衡 , 酒味中有多少細節而且是否自然 , 餘韻是否仍能保留當年葡萄的一些果韻鮮味 , 定只是得番木水。懂得欣賞舊酒 ,  就像明白為何睿智而成熟 , 充滿人生智慧的人那股魅力一樣 。 所以我個人會 Target 如何去處理支酒令支酒能展示這個層面為目的 。 

有人可能會覺得遲開一點最多到時將支酒 Decant不是一樣嗎? 這答案是好睇支酒夠唔夠硬淨 因為支酒若非老而尤堅” Decant 真的會令這幅老骨頭即時散晒”, “得仲快 風險頗高 , 而且每支舊酒的人生經歴都不同 , 一定要開瓶試一口才能決定 , 它的耐勁如何

一支風燭殘年的就真係唔好搞佢 , 就算是老而尤堅須要 Decant 隔渣 , Decant 的手勢都要做得很慢及很輕柔 , 就好像拆炸彈一樣難度十分較高 , 切不可玩神水書中那種拉茶式的 Decant 手法。 

所以對舊酒早點開瓶作原瓶唞氣方法較穩陣。

酒神的聖物 – 下

h1

第二三支同樣在 1830 hrs 開瓶 , 原瓶唞氣到 2200 hrs  , 飲之前 15 – 20 Minutes 才過 Decant 隔渣及落杯。

同樣是啡紅 色的酒色 , 一嗅之下我即時眼前一亮 , 那豐富的花香我整個人就像在一片廣濶的花田中一樣。 酒香慢慢開放變化 , 梅子香、車尼子、甜美的肉味、普茸茶葉。 入口的感覺同之前支 Louis Latour Corton Grancey 1959 近似 , 都是 Well Integrated 果味、酸度、單寧混成一體一派舊酒風格。但整個味覺上這支 Burgundy更 Clean , 味覺元素的頻譜更濶 , 果味及各種元素更精細 , 焦點及細節感覺上更清晰 ,酒味曲線自然完全沒有任何斧鏨痕跡。 餘韻果酸略 Dry及收結收得更準。

這支酒就像西門吹雪的劍殺人不見血劍下一點紅:一劍刺出 , 劍尖只有一滴血 , 而對手卻已倒下 , 乾淨利落。 甚至那號稱“天外飛仙”的白雲城主葉孤城 , 也只在他劍下留下一滴血那僅僅是一霎那的事。 西門吹雪一劍揮出時代表尊嚴和榮耀 , 在他來說那一瞬間就是永恆 。這亦是釀酒師灌注在這支 Burgundy 的核心價值。

 可能有些年青酒友不明誰人是西門吹雪 , 讓我再舉一例 : Louis Latour Corton Grancey 1959  DVD 的解像那麼這支 Burgundy 就絕對是 Blu-ray High Definition 的質素了。而我亦極少飲到一支如此高清精準的 Burgundy , 更何況是一支三四十年酒齡的 Burgundy

h2 第三支酒色略為鮮紅 , 香氣先滲出石墨、菰香、Earthy , 隨後是濃郁的肉味、Spice、車尼子果香。果味混圓複雜 , 質感平和温暖 , 酸度鮮美 , 泥土及礦物感比第二支更豐富 , 餘韻悠長而帶 Smoky 及柑皮的丁點甘澀

能夠拍住第二支一同出場的應該是同一 Vintage 或同一產區甚至 Wine Maker 的出品 , 但飲落第二支 Burgundy 的線條、影像明顯較模糊 , 而表達方式就較為感性而不像第二支那樣嚴緊及理性 , 換個角度來說可說是更有人情味。 若單獨品試這支 Burgundy完全是上乘佳品 , 只是第二支太過搶鏡。

第二支 Burgundy 比第一支更好飲 , 它的花香及寬濶感令我想起 Echezeaux , 但長老說 Echezeaux 沒有那種茶葉香。 但酒中那份精準感絕對是 Wine Maker 的手藝。第三支有點似曾相識但印像模糊 ,  第二三支對比第一支是 59 多一些活力 , 理應是同期的產物。  自己對上代的 Wine Maker 中我認識的太少 , 猜到此處已是極限。

h3

開估第二支是 Domaine Bouchard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

h4

第三支是 Domaine Lorey Corton Grand Cru 1966

同樣是 Corton 同樣是 1966 , 第二同第三支拍埋相比之下真的有些差別 , 不是說 Leroy 不好只是要感性與理性你選那一方的口味問題。 

翻查記錄支 Domaine Bouchard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 在今年四月飲過 , 感覺上今次支酒比上次表現及發揮得更好。

1995  Henriot 香檳酒廠收購了 Bouchard 家族經營的 Bouchard Pere et Fils 並進行改頭換面的改革 , Domaine Bouchard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可說是上一代的產物。 1955  Lalou Bize Leroy 接手 Leroy , 這支Corton 1966  Lalou 34 歲正當盛年時期的產物。 雖然 Leroy 的主力不在 Corton 這塊田好難作出比較 , 但年份一樣 , 土地特性條件近似 , 那分別就在釀酒手藝及火喉上了。

由於大家太興奮 , 長老忘記了將第四支預早 Decant 只在 2200 hrs 開瓶即時 Decant 2320 hrs 落杯。 開瓶時香味有點像坑渠水般的濁 , 我以前亦有類似經驗知道這是 正嘢 的前奏 , 一於靜待它蘇醒。

2320 hrs 正式落杯 , 酒色暗紅帶少許磚邊明亮而帶光澤。 一嗅杯口那股渠味已過取而代之的是白松露的濃郁貴氣香味。 之後是少許薄渮、皮革、Asian Spice、乾玫瑰、煙草 , 香氣溶合得難以辨認。入口一刻我整個人溶化 , 感性代替了我的理性 , 那種 “化境” 已非筆墨所能形容 , 我只能挽強地集中精神將片片感覺嘗試地寫出來。  初段依然感到一股帶衡擊性力令我覺悟 , 之後是一份難以形容的複雜性順着口腔流入 , 那股幼滑如絲温柔令人感到一份祥和 , 清溪流水般的酸度 , 古樸純和的風格雖然老舊仍感到那份堅實的層次 , 綿韌不斷恩澤 , 結構自然有如四季交替 , 平衡性如日出般渾如天成 , 餘韻帶着類似焦糖的葡萄回酣甜味。

Many are the Lightbeams – Stockholm Cathedral Choir

這 Burgundy 給我的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聲明: 我絕非教徒亦無任何宗教信仰)

我從汚泥中爭扎並爬出來 , 滿身泥污 , 眼前一片漆黑 , 突然遠處看到一些光 , 我跟着光一步一步前行  , 我心中有很多疑惑 。 光一路引領 , 柔和的光像一隻無形的手拖着我前進 。 雨露洗去了我身上的汚泥 , 清風把我潔淨 。 光引領到了祂的聖壇前面 , 我眼內熱淚盈眶 , 心中的疑惑一掃而空 , 換來的祥和與喜樂 , 因為我找到了 , 我抱着虔誠的心欣然向祂下跪  , 因為我與祂從未如此的接近 …………

亦是祂傳給我的一個訊息 , “概然已找到了我 , 你亦無須再四處尋覓” , 我所飲的正是我心中的 “神之水滴 “

我腦內一片空白人就像受到感召一樣 , 人變得份外平靜

直到長老開腔說支酒是 Clos Des Lambrays 1918 全場 “嘩” 然時我才回過神來 , 什麼?   1918 !!  我是不是在做夢??   不是當事人很難明白當時的那份震撼 , 若不是張椅穩陣我早巳昏倒在地上。

我驚歎着一支九十二年的 Burgundy 竟然如此生命力 , 而且如此具有靈性!!  上一輩的釀酒功力竟是如斯境界!!  我內心在問這不是酒神 Bacchus 的聖物那會是什麼?

看一看酒標是如此新淨 , 大家曾有懷疑。(為什麼我們會懷疑自己的本能!!) 長老強調這是 OWC (Original Wooden Case) 而且來歴清楚。 我不會懷疑它的真偽 , 因為在坐每一位都是道行高深的大行家 , 在酒質任何瑕玼跟本難逃我們法眼 , 而這種酒質跟本複製不來 , 新淨 Label 可能是近幾十年才從酒窖中出廠時才貼上 ,又或者真的沉睡百年靜侯今日的黎明

 

飲完支咁震撼的 Clos Des Lambrays 1918 心已極之滿足

到了尾聲就是甜酒出場 , 單看酒色及樽頂錫紙已知一定是 Chateau d’Yquem 猜的只是年份而已。

啡黃近乎瑪瑙 Deep Amber 般的酒色 , 酒香滲着菊花茶、椰子、杏甫、柑皮、菠蘿、蜜桃、咖啡的複雜層次變化。 入口甜中帶點柑皮及咖啡的香澀 , 甜酸平衡 , 元素混然 , 柔潤中包含優雅的線條美感覺絕非平面而是像雕素般立體 , 而且酒仍十分年青 , 保存亦極好完全沒有起雲現像。 甜酒的糖份及厚重要能做別這份 “立體層次感” 就是這支 d’Yquem 精妙之處。

長老提示這支是 One of the best d’Yquem every made in 20-50 year old history : 包括 21, 37, 67, 71 , 75 , 76 雖然有提示但有很多我亦未試過 , 已非我射程範圍能做到的事。最後開估是支 Chateau d’Yquem 71

h10

l  這一晚對我來說真的是十分震撼 , 纖細脆弱的 Burgundy Pinot Noir 竟然有如此的耐力及生命力。

l  我們時常擔心一些舊酒經不起長時間的唞氣又或者 Decant 就散 , 是我們對支酒質素無信心定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l  我們這一代只知 DRC , Henri Jayer Lalou Bize-Leroy 並奉之為神 , 殊不知早上一代的釀酒師功力竟然是如斯境界 , 葡萄酒的世界永遠是天外有天 , 人外有人

l  有人批評堅守傳统釀酒技術不思進取是食古不化。 我想沒有過去那有現在 , 新的真技術是否真的一定比舊的好   究竟又有多少東西因此觀念而失傳?

l  對於一些具質素的珍品我們會否太心急去品嚐而不給它一個成熟的機會呢?

l  在追逐、追捧、熱炒物質、名利、權力的同時 , 究竟我們心中真正追求的什麼? 及想證明的又是什麼?

看來支 Clos Des Lambrays 1918 對我的沖擊震撼實在太大了 ………..

但不管上述問題的答案如何 , 這一晚的 “恩澤”、”感召” 將永遠銘記在我心中  …………..

酒神的聖物 – 上

h22

聖將至這晚 AM 連同幾位酒友獲長老邀請到他家中作客 , 長老並親自下廚美酒加美食來個充滿恩典的聚會

這晚的主題是 Burgundy 全部酒由長老一手安排AM 飲葡萄酒的日子不是很長 , 對於浩瀚無邊的葡萄酒世界中 , 自己所知的只是蒼海中的一粟。 長老對 AM 來講亦師亦友 , 每次品試都為我帶來很多驚喜及葡萄酒世界的啓示 , 但我誓估不到這次的驚喜是如此震撼 ……………

在未開始之前來支香檳清一清口腔熱熱身。

h23

Veuve Clicquot La Grande Dame 1995

金黄酒色 , 酒香帶柑皮 , 柚子 , 果仁 , 奶油糖果的香氣 , 而香氣中滲有甜粟米及 Sherry 的香氣。入口泡沬豐富而十分 Creamy , 果味清新流暢 , 柔麗的檸檬及青蘋果酸中帶有點木桶及 Yeasty 的複雜性 , 中尾段有少許腳步凌亂酒味有點跣呔 , 餘韻則保持穩定果韻悠長。

這香檳有輕微的氧化 , 酒味元素幸好沒有變壞只是有點鬆散 , 情況未算嚴重飲落仍然保持一定水準 , 作為餐前飲用絕對卓卓有餘。

Pierre Yves Colin Morey Chevalier Montrachet 2008

酒色淡黃而帶少許混濁 , 相信這酒是 Unfiltered 初入杯時散發芳香的木桶、雲尼拿、薏米、奶油香。在杯中靜養十五分鐘就開始散發少許果香 ; 入口柔滑如絲的酒體中滲着鮮味的奇異果果酸 , 酒體非常 Rich 及濃密 , 但絕非大而無盪而是非常 Complex 柔韌中顯出精緻結構 , 果酸、木桶、礦物三者互相溶滙呈現了絕佳的平衡性 , 有着如保時捷跑車的線條美及潛藏爆炸力 , 尾段隱約感到一些層次變化 , 餘韻帶明媚的奇異果鮮果酸。

這支白酒無疑十分 Young , 但其結構、元素大少比例均稱而精緻, 平衡性絕佳 ,顯出 Wine Maker 那精巧的釀酒手藝及釀酒功力 飲這支 Chevalier Montrachet 時自覺這酒有點 Coche-Dury 的影子 , 這位年青的 Wine Maker Pierre-Yves Colin 絕對不能走漏眼。

h25

http://www.jancisrobinson.com/articles/20080224_4.html

接下來是當晚的主題四支 Burgundy Red , 一支支以 Blind Tasting 的形式蒙瓶出場

h26

這支酒在 1800 hrs 開瓶並原瓶唞氣 2100 hrs , 飲前 15 – 20 minutes 才過 Decanter 再落杯。 帶點暗黃的磚色 , 一看便知是支有相當日子的陳年佳釀。 杯中散放着溶滙得難以區分的芳香 , 那隱約是玫瑰、紫羅蘭、Spice、鮮梅子的芳香 ; 不同層次的香味分佈了整個 Sommelier Series Burgundy 那濶大的杯肚中 , 香氣迎面飄上 , 濃郁中帶着絲絲甜意 , 單是香氣巳是十分迷人。 入口是一種 Well Integrated 的果味 : 山渣、梅子、 酸度近似 Juice acidity , 單寧巳然溶化。整段酒味表現了舊酒的風格, 果味、酸度、單寧混成一體 , 酒味曲線充滿細節並一步一步向後伸延 , 餘韻仍保留了一種甜美而果實味及少許單寧感在喉中盪漾

從酒的顏色 , 元素的溶合我肯定這是一支舊酒 , 而且是一支很舊的年份 約 70s ~ 80s , 但一支舊 Burgundy 能原瓶唞氣咁耐仍有這種活力及平衡性 , 而那種活力是綿長的沒有一絲下坡跡像 , 單是這一點就巳是非同小可 , 這點令我十分迷惑。它的柔和及甜美令我想起了 Chambolle Musigny , 但柔美中卻帶有一種工整一種 Focus。 有點近似 Chapelle Chambertin 的柔美。 對於 Bordeaux 舊酒的風格終終有跡可尋及可以預測性 , 但對 Burgundy 這種推理方法永遠與事實有很大的偏差。 老實講這酒巳超出了我的知識及經驗範籌了 , 當然我無可能估得中。

h29

這支酒開估是 Louis Latour Corton Grancey 1959 

第一支出場竟然是一支 1959 年的舊 Burgundy , 我真的感到有點暈。 近代的 Louis Latour 產量太多 , 質素參差 , 未能引起自己的垂菁 , 但上一輩的掌門人沒有任何高科技的設備協助 , 單以簡單的器材及天地入的配合 , 所釀的酒竟然如此利害 , 一支五十歲的 Burgundy 竟能保持如此鮮甜美味 , 不禁問一句 科技及時代究竟令葡萄酒進步還是退步??  這酒令我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感。 我內心深處發出一聲驚歎。

翻看資料 : “ Louis Latour 早在 1768 年已在 Aloxe Corton 種植葡萄 , 而在 1890 年買入 Chateau Grancey 開始釀酒。 Louis Latour 的出產的葡萄不夠整個酒莊出產的 10% , 所以長期從外買入葡萄。 Chateau Corton Grancey 是唯一來自自家品質最好的 Grand Cru 葡萄 , (Bressande, Perrieres, Clos du Roi 個獨立葡萄園。 除了 2.66 公頃的 Vigne-au-Saint 是獨立裝瓶外 , 其餘的都混成 Corton) Burgundy 少見的 Chateau 而一項耐人尋味的是 , 看似早熟的 Chateau Corton Grancey 卻在瓶中以極緩慢的速度成熟 , 讓人分不出時間的距離。”

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 爐火純青的火喉及釀酒功力 , 甜美的主調及其和諧感 , 就像 Frank Sinatra 同女兒 Nancy Sinatra 兩代合唱 Something Stupid 的情歌一樣與這支 Chatea Corton Grancey 1959 絕對是一個經典。

第一支出場竟然是如此精彩及具震撼性 , 我手心冒汗心中不禁問 , 之後出場的將會是些什麼 ??????

陳年意酒新體驗 , 祥和頓悟棄執着

f1

踏入六月份是AM 的生日月份 , 好多朋友都知我較喜歡飲熟酒但自己亦從未飲過如此陳年的意大利酒 , 這個月的重頭戲是一次陳年意大利酒的品試。 今晚的品試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 令我對意大利酒多一份深刻的體會 , 眼界大開之餘亦影嚮深遠 …………..

當晚一共有四對意大利酒 , 年份分別是 74 , 70 , 64 , 61 ; 所有酒在品試前幾日巳送去餐廳 , 全部酒在飲用前半小時開瓶並只作原瓶唞氣並無隔渣處理。

這晚的菜式我交由另一酒友介紹。http://hk.myblog.yahoo.com/fatbilly_wong/article?mid=8696

f2

Champagne J De Telmont Burt 2003

在未開始時先來支Champagne 清一清口腔。

這支 Champagne 頗熟入杯一剎那有點攻鼻 , 之後香味較隱晦。入口酒味較聚泡沫creamy 輕柔 , 內容略為簡單直接。

f3

ROSSELLO Barbaresco 1974

第一支出場的是一對 36 年酒齡的 Barbaresco 。磚紅酒色在燈光下看到很多細如粉粖的沉澱物 , 好明顯這支酒應該是未經 Filter 過的。

f4

落杯第一層香氣是輕柔花香帶少許鹹肉味 , 混合着木桶及 Sweet Spice的芳香 , 隨後發展成車尼子, 豉油 , 香料 , 淡簿渮香氣 ; 第三層香氣像煙燻 , 煙肉 , dry pepper 及黑椒牛肉乾的肉味氣息 ; 最尾的香氣是甘草 , 柑皮 , 白菊花。香氣變化層次非常精彩。

入口初段仍感到酒精感如浪濤泊岸般充滿一種自然力量 , 剛中帶柔而非一舊硬物般將你擊倒。稍放一會待酒精感一過就表現了混成一體的複雜內容 , Juicy Acidity 果酸貫徹整個味覺旅程 , 單寧已完全溶化 , 有點似濃郁帶甘草味的山渣茶 , 但當然更具細節及線條。

它給我的感覺像一具由古典小提琴所奏的曲譜 , 帶點松香及感性絃樂 , 豐富多變別具味道的空氣感。

f5

DE MARIA Barbaresco Reserva Especial 1970

第二支酒色亦較清 , 它與第一支 Barbaresco 在酒香酒味上有八成相似 ,不同的是這支的果味更成熟 , 帶點 Dark Cherry , 中段有點鐵銹及偏向 Leathery 的釀藏香氣。

f6

這支酒雖然有 40 年酒齡但依然豪不感到老態 , 入口感到它沉穩有力而帶一股綿勁。 它比 74 那支質感上較柔和 , 形態線條較濶 , 果味的比例較多酸度相對平順 , 而甘草、木香、Spice加上溶和的果味餘韻悠長令人感到十分舒服。

一支四十年的酒仍能保持這份活力真的極之難得 , 以它的表現我相信等多十年八載都不是問題。

f7

BERSANO Barolo Riserva Speciale 1964

第三支是有 46 年酒齡的 Barolo ; 在燈光影照下亦清楚見到酒中的微粒 , 我事後將酒渣倒出來看竟是一塊塊深啡色如濕紙巾般的 , 而且倒滿1/3, 如此多渣真的令人驚奇。

f8

酒初落杯時散發蛋白 , 醬油 , 柏油 , 鹹菜的釀藏香氣 , 第二層是以花香為主混合了, 香草 , 黑椒 ; 第三層香氣變化是酸果 , 甘草 , 士多啤梨。入口同樣感到它的生命力 , 濃郁而緊緻的酒體結構 , 果鮮味貫徹始終 , 內容精緻如繁星點點的夜空 , 不着邊際深不可測 , 這個與我上兩星期飲那支 2001 Luciano Sandrone, Barolo Cannubi Boschis所感到的宇宙感有異曲同工之處。

f9

FIORINA Barolo 1961

最後一對 Barolo , 當中有一支不幸地 Oxidized 了變了支 Sherry , 而另一支幸好無之恙。飲舊酒有一定的風險 , 亦好睇緣份。這支酒同樣沒有經過 Filter 酒色顯得有點混濁 。

f10

酒香中帶乳酩 , 煮熟的車尼子 , 蛋白 , 帶塵的花香 , 香氣變化雖不及 74 那支多姿多彩 , 但與 64 那支近似。 它年近 50 支酒仍然出奇地有氣有力 , 化境般的內容表達方式 , 酸度依然保持着鮮美自然 , 餘韻略短而帶點水淡 。

它令我再一次想到 哭泣的彌勒的比喻 , 從這支 46 年的熟酒中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 那是什麼這將在總結中交待。

我不能用規模去形容它 , 因它跟本酒中所表現的深濶空間感更令人難以捉摸但你又能感到它的存在 , 說得玄一點那是超出形態意境精神上的昇華。

總結當晚的經驗:

  • 36 – 46 酒齡的酒來說很多 Bordeaux Burgundy 都可能已 『早登極樂 , 化為烏有』。以我飲過的同年期的 Bordeaux Burgundy 相比 , 這四支意大利酒出奇地表現到一份生命力 , 而且內容比到飲家更多細節變化 , 如繁星的夜空一樣。
  • 若飲 Bordeaux 欣賞其規模結構 ; Burgundy 欣賞其有如女性般的嫵媚感性 , Rhone 欣賞其和諧協調為例 , 當你品嗜上迹時你與葡萄酒之間會感到一種互動式的溝通。但飲 Barolo 則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 它深不見底無邊無際 , 你就好像對心中的神祈禱一樣 , 神不會即時回應你 , 但牠會給你一份平靜及安詳的一份感應 。 而它的表達方法就像佛謁中的 『看破不說破』 要靠你自己用 『本心』 『本性』去頓悟一樣 。
  • 而當晚這兩支 陳年 Barolo 給我的訊息是 『放下執着』
  • 若我用這個角度去理解 , 從看 『神水第六門徒』終於明白到 『哭泣的彌靱』真正意義是神咲豐多香並不是要兩位主角 『自立』而是要他倆 『放下執着』不要再為成敗、勝負、得失、名氣而爭 , 而兩位主角對父母親的怨恨 , 兩人彼此間心理包袱 , 若不能放下份執着枷鎖他倆根本不能超脫及突破到另一境界。

今次陳年意大利酒的新體驗真的終於明白到意大利酒的那份強韌不屈的生命力 , 神奇而精彩的表述方式 , 難怪它能有如此吸引力。單以酒質表現高低物值而論 , 這四支意大利酒絕對不是 『超錯』而是 『超值』。當然意大利酒的高酸度及 Herbal 似大補酒的個性可能未必人人喜歡 , 而它的虛渺意境亦不是太多人能欣賞及感應 , 但成熟意大利酒確有它的迷人魅力及實力。身為葡萄酒愛嗜者、追隨者我們對意大利酒 , 是否亦應放下一些名牌、名酒、名氣、身價的執着呢????

 

萬劍歸宗 – C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iant 1979

j1

第二支要講的是一支很神奇的酒 ………

1979 年是 Burgundy 30 年中其中幾個爛到唔爛的年份之一 , 一個 31 年的爛年酒加上這支酒其貌不揚 , 大家的期望是什麼?

這支酒酒色混濁磚色邊一派老酒特色 , 香味帶紫羅蘭 , 成熟紅果 , 車尼子 , 午餐肉 , 皮革及少許鐵鏽腥味 , 但支酒越耐越香 , 那股花香幽幽滲透迷人得很 ; 入口酒體柔和 , 幼滑如絲 , 成熟果味中混着一些細緻的香料 , 酸度自然 , 風格古樸 , 而餘韻中帶着士多啤梨的鮮美果韻。

j2

一支爛年的 Burgundy 只感到成熟 , 完全沒有老態及支離破碎 , 反而內容柔美自然 , 由頭到尾段段有 , 雖然已過卅多年仍感到那份堅實中帶有層次,綿勁而不失風韻 , 結構如雙面刺繡般細緻精巧 , 平衡性渾如天成的風格但這一切完全在極微細的酒味中展現 , 我只能說品酒功力要達到水平的才能體會到當中精妙變化所在。

此酒年青時的 Wine Style 應該有幾分似 Bass Philip 的風格 , 我相信大家釀酒理念是相近的。

j3

這支酒不見經傳為何如此利害?

Charles Noellat 死於1939 年而這酒莊由家人打理。 跟據酒友資料這位 Charles Noellat Burgundy 之神 Henri Jayer 的啓 蒙 老師 , Leroy 傳奇 Lalou Bize-Leroy 形容這片莊園出產的葡萄是”Unremarkebale & inconsistent, yet the potential was high, the wines they produced were terrible.  Especially Romanee Saint Vivant they are particularly superb, giving very small fine berries. Yardstick Pinot Noir fruit. I have never seen anything so fine in all of Burgundy”  Lalou 更在 88 年買下 Charles Noellat 的部份葡萄園 , 可見這片土地的不平凡。 可惜的是世人只知 Henri Jayer Leroy 而不知上一代的 Charles Noellat

葡萄酒講求天、地、人 , 這樣的爛年出到支咁質素的酒 , 當中的地域元素及釀酒師的功力真的令我感到十分驚訝 , 尤其是釀酒師的功力我不能用什麼景像去描繪 , 因為為已超出了我文字表達的範籌

我從 Leroy Vonse Romaee Bourgogne 中感到那份悲傷及百感交雜 , 而對於這支C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iant 1979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化境”………

我只能說任何武功到了某個境界就叫 “化境” , 而這支酒就如風雲電影或漫畫中的劍聖的 “劍廿三” 或無名的 “萬劍歸宗” 吧!!

元旦再遇皇者 – Petrus 1961

f55

靚酒永遠在出奇不意的情况下出現 , 而唯一自己能做的就是接受命運的安排 , 一切隨緣 ………

元旦佳節這天 , AM 在心血來潮的情況下竟巧遇這支酒。 酒主素知 AM 熱愛葡萄酒 , 對酒處理亦有一手 , 就恭請 AM 飲一杯。

AM 一嗅 Decanter 發覺果香呆滯就知支酒未完全盛放 , 再一問 , , 原來只 Decant 了半小時 , 心中暗暗可惜 翻查自己筆記這支神品要 Decant 3 小時才完全開放 Decant 得果半小時難怪這麼生硬。  連忙請纓將酒來個 Double Decant 補救 , 由於人多AM 只分到一小杯 , 以這有限酒量 , 總不能養魚玩佢兩三個鐘 , 反正之前亦寫了篇詳細分享 , 就等酒在杯中發展到差不多才品嚐。

f66

酒色暗啞深沉磚色邊 , 一貫老酒模樣 ; 香味帶, 黑加侖子 , 黑櫻桃 , 梅子 ,木桶的香味 , 鉛筆 , 皮革芳香 。雖然酒仍有點緊 , 但我已能感到它的變化 , 入口柔和淡美而複雜的果味下 , 那種果木交融的渾成 , 如流雲般的酒味曲線 , 感受到一種嚴謹的規模感 , 而酒的質感就像山澗溪水的滑溜 , 而細細的單寧就像溪水下的圓石一樣 , 一動一靜一沉一浮 。它的餘韻同樣充滿細緻變化 ,果味在口腔兩側幽幽盪漾 , 脷尖出現生津然後伸延到兩側 Fine Acidity 流暢美妙 , 生津過後仍有果韻在喉底歴久不散

Petrus Merlot 為主 , Cabernet Franc 作為調味點綴 , Merlot 向來以豐盈圓潤聞名 , 若生長在沙地或礫土上就會因為缺少堅硬的骨架所以未能像 Cabernet Sauvignon 般耐久。 Petrus 的之所以特別是因為葡萄園的土地裡有黑色黏土表層而下層就有礫石和藍黏土 , 使葡萄樹的根部發展因地壓力而受到牽制 , 而酒莊必須勤於犁土才能使葡萄樹根吸取空氣作為平衡 , 使葡萄的能量集中發展在果實上。 加上酒莊採用 Green Harvest , 將葡萄產量降低 , 增加葡萄的品控 又選在正午採擇為的是不想露水濕氣弄淡了葡萄的濃郁味道 , 釀酒過程反而十分簡單。 天、地、人三者在一個奇特的支配下結合釀造了這一支被喻為皇者中的皇者葡萄酒。 以兩次的品嚐依然令人讚嘆。

f67

上一次飲這年份巳是三年前的事 , 不敢說自己對葡萄酒的認知有很大進步 , 但欣賞角度卻有新的體會。

對比上次的 Tasting Notes , 我覺得我上次已將這酒的 90% 重點說出 , 而唯一要補充的這酒的單寧做得相當有線條 , 而它的內涵充滿典雅而優美的細節 , 在不同時間它仍保持一種平衡性 , 由入口到餘韻都同樣精彩 ,  Petrus 雖算是濃郁 , 但相比現在新派的 Fruit Bomb Type 的葡萄酒 , Petrus 反覺得傳统 ; 而年青的 Petrus 絕對表現不出如上描術細節。

Petrus 就如 Pavarotti 全盛時期唱的一首 Torna a Surriento 一樣充滿伏線 , 技巧帶動高潮 , 絲絲入扣的完美演譯 ………….

2010 日所飲的第一杯酒竟然會是這支 , 這倒是個不錯的吉兆。

Mouton Rothschild 1970 – 再見

B1

上星期剛飲完支 Haut Brion 1970 , 今晚再飲 Mouton Rothschild 1970, 我在之前朋友酒聚中飲過呢支酒 , 對她多小有些了解 , 這夜一連開了兩支 Mouton Rothschild 1970 , 真的可以對這酒有些定論。

兩支水位一樣 , 好明顯經歷有所同 , 網上有人將她長時間透氣及 decant (9 hours in the decanter and 3 hours in the bottle) Robert Parker 亦對這酒處理方法有多方討論。

B2

其實冇話與錯 , 只係你要 , 而我好清楚答案 , 因知支酒捱唔得耐所以打算早開及兩支一齊開 , 就決定用即開接力法去處理。

1900 hrs 先開高水位的一支 , 酒塞好梅 , 就算用呀蘇去開都碎晒 , 搞十分鐘有多才完全將散 cork 取出 , decanter , 酒渣如粉般細。

B3

 

1920 hrs 試第一口初驗 , 入口第一印像是果酸” , 但並非壞酒的酸 , 一種熟識的感覺 , 表現如我所料。

1930 hrs 落杯 , 並刻意地倒大杯一點 , 因杯大酒少支酒表現會跌得更快。

酒色暗啞磚紅 , 初段是熟車尼子 , 藍莓 , 紫蘿蘭 ; 入口時先出現葡萄的果酸 , 柔和酒體密度下包含一種複雜性 , 單寧巳化於虛蕪 , 柔和舒服 , 果味在前反而在餘韻中出現 , 而幼細的酸斷在口中伸延。

B4

2000 hrs 香氣變成煙草 , 香料 , 甘草 , earthy , mineral (在這時開第二支 , 用同樣方法 decant)

2025 hrs  第一支香味乃有變化皮革、布、煙草、朱古力 ;  入口但酒味巳開始散。隨即用第二支接力。

2100 hrs  第一支巳完全下坡 , 酸而失 , 內容一片空白 , 俗講死死。第二支重覆近似的舖排 , 同的是果酸無咁重 , 較圓潤。

2200 hrs  第二支又完全下坡

 

兩支 Mouton Rothschild 1970 感覺是完一至 , 須然香味仍有變化但酒味真的與香味耐力表現脫 , 可說是平淡如水 , 沒有曲線伏

, 歲月無情 , 滿頭白髮 , 面容蒼白 , 心境無奈 , 腦中空白 , 一切光輝巳成過去 ………

她 低聲細訴往事 , 帶一種無奈滄桑…………. 回憶逝去的往事 , 充滿悽酸 , 捨 , 真擘而盪氣迴腸 ………… 

她 , 給我一種悽酸離別的感覺 , 就如這歌 ………….

趁熄滅前還可一見 , 蠟成了灰沾污了我的臉 , 眾生蔓延淚海被填 , 浪漫擱淺舊歡不變 ……………..

三千年前Three Thousand Years Before.mp3 –

Petrus 1961 – 皇者再臨

b6

Tasting Date 2 Nov 2007

上天眷顧 , 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支 Petrus , 今次仲要係 61 , 上次 86 結果強差人意 , 這支 61 喻為 Wine of the Centry 會否有驚喜 , 真的很期待。

酒在 48小時之前從低溫房取出 , 上酒架靜止 , 水位良好。

1800 hrs 開瓶 , 如此舊酒 , 酒塞已晦 , 開瓶有一定難度 , 落鑽要慢 , 拔塞分段慢慢拔出 , 柔不可粗暴 , 停, 真係搞足 10 分鐘才完事。

b3

酒色深紅但並不太濃密 , 少許磚紅色邊 , 掛杯較慢 , 甘油成份高。 酒香複雜得難以分辨 , 只從香味感覺上有點甜。

1815 hrs  試第一口 ………. 感覺上充滿力量 , 酒精感覺仍然強勁 , 蓋過果味 , 酒仍然緊而無想像中的老態 , 酸度幼細 , 單寧柔和 , 非常複雜 , 收結以微苦帶動 , 維持約分鐘 , 而餘韻是滿口甘甜及津液湧泉 , 非常利害 , 只是第一印象己非同小可。

1830 hrs (開瓶 0.5 小時將酒 decant , 香味有點似鐵打酒 , 果香平順 , 酒渣如粉末般幼細

b4

1900 hrs (開瓶 1小時) 香氣漸漸開放 , 黑加侖子 , 黑櫻桃 , 梅子 ,各樣果味混合木桶的香味 , 有點似沉香 , 芳香散發 , 但不及上次 86 時離杯三呎都嗅到酒香的厲害。

2000 hrs (開瓶  2小時) 香氣己轉為香菇 , 鹹菜 , 豉油 , 依然自然散發而有力 , 展現另一種深度層次 試第二口 ………. 酒體比預計中緊 , 酒精感覺仍然較強 , 並不很 Rich及圓潤 , 果味並非太濃郁 , 未入高峰 , 再等。

2100 hrs (開瓶  3小時) 表現開始達到頂 , 香味已轉為 Black Truffle, 松樹 , 釀藏類香氣混合紅梅果香 , 玫瑰花 , 香葉, 肉味 ; 入口是滿口 Truffle (這是果、木、Terrior 的混合 味道) , , 香菇 , 果實 , 酒體柔和 , 酸度己很平順 , 單寧幾乎是感覺不到 , 各樣完素混合 , 結構及複雜性緊緊相連 , 性絕佳 , 收結由無味帶動 , 之後口腔及端再次出現泉湧現象 , 維持約 15 分鐘 , 非常特別 , 本以為一切己過去 , 萬料不到隨後而來的竟是淡淡果實的餘韻 , 在口中如幽靈般出現 , Truffle 的味道及 Petrus 的強烈感覺 , 在口腔上顎飄浮不散 , 這是一種昇華現像 , 此感覺是我以前從未試過的

以前所試的美酒只是天、地、人的組合" , 各種完素仍然各自分離 , 而這支 Patrus 61 的是三者的融合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我深深體會什麼是天、地、人的和階真正結合" , 而人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那具有是一種的另深的意義及層次 ……… 我低首誠心下跪 , 我真的被他征服了。

2200 hrs (開瓶  4小時) 酒已有下坡跡像 , 香醇有餘而力度不足 , 嘆一句 , 將酒一飲而盡。

b5

一支釀藏 46 年的酒仍能有如此力量 , 並不如上次飲 86 時那種黃昏夕陽感覺 , 可以想像酒年青時那種霸氣。

一生中能有幸飲到如此傳奇的一支酒 , 真是不枉此生。

我會用以下影像去描述此酒:

夕陽下 , 紅葉滿處 , 一個孤獨劍客冷冷的面對夕陽 , 劍客手中無劍 , 他拆下了一節樹枝 , 閉目出招 , 運枝如劍 , 劍如流雲 , 意在劍先 , 一切已突破了劍招原本範籌 , 這是一套已達化境的絕世劍法 …….

當所有招式過後 , 本應一切已是盡頭 , 一切已是完結 , 時空彷彿停頓了 , 而劍招在絕境中突然出現一種不可能變化的變化 , 劍像有生命般重生 , 這一劍是包涵之了天、地、人三的精髓所在 , 這一式已非凡人之劍………

這是獨孤九劍中的第十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