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的迷思

 

 From left to right

1. Burgundy, Pinot, Nebbiolo

2. Syrah, Grenache, Mourvedre

3. Port

4. Decanter

5. Rock

6. Riesling

7. White Wine

8. Chardonnay

9. Tempranillo

10. Bordeaux

11. Sherry

12. Decanter

13. Sangiovese

14. Champagne & Sparkling

 應朋友要求去寫一篇有關酒杯選擇的文章。

 Q1. 大家在市面上可見到不同款色的酒杯 , 平價的幾十元已有六隻 , 貴價的可能要幾百元只得一隻 , 大家會問它們真的有分別嗎?

 Q2. 有些出名品牌更有一些科學研究話佢哋的產品能針對不同葡萄品種及脷上味蕾分佈而設計 , 用他們的酒杯啲酒會發揮得好啲及好味啲。 我相信一些朋友都親身上過這出名品牌的示範 , 真的體會到不同杯的分別 , 但當中的竅妙在那裡呢?

 Q3. 經常遇到一些情況就是在欣賞杯中佳釀時嗅唔到乜味。究竟是隻杯有問題? 定支酒有問題?

 Q4. 點解有些人能嗅到杯酒咁多不同味道而自己就只能嗅到一種香味呢?

對於上迹四條問題我相信大家都好想知道答案。

 A1 , A2 . 不同形狀大小酒杯對香氣的表現有分別 , 但對酒味上無分別。

 先講一些簡單易明的例子: 大家去一間餐廳食一塊牛扒 , 不會因用銀刀叉或不鏽鋼刀叉甚至膠刀叉而塊牛扒變得好味咗又或者差咗 , 大家一定100% Agreed  同樣是一塊牛扒在一所小餐廳及五星級扒房價錢上差幾倍 , 而大家都願意去付出這差別在於在小餐廳大家只期望是吃飽 , 而五星級扒房大家要求的由踏入 Hotel的一秒至離開的一刻是個 Total Experience (假若五星級扒房俾隻飯堂用的刀叉大家一定對整個 Total Experience打個折扣。

同樣道理我睇唔到任何酒杯對酒味的影嚮 , 除咗隻杯洗得唔乾淨 , 有殘留的洗潔精 , 甚至之前盛載了其他飲品之外。 反而葡萄酒的 Serving Temperature , 品嚐葡萄酒之前吃過什麼對酒味的影嚮還重要。

 大家若不相信的話就喝一口清水再喝一口紅葡萄酒 , 會發覺葡萄酒果味淡了而木桶及單寧更為明顯 (所以一定唔好飲)   正常的品酒是先呷一口葡萄酒先 Off Set 咗口腔內的雜味再飲第二啖 , 並以第二啖的酒味作品評標準。  這玩法是純以品評酒質為基楚 , 但若換轉是 Food & Wine Matching 用法就剛好相反。

 A3. A4 對於香氣方面的展現 , 不同的杯真的有分別。 原因亦好簡單 , 當酒倒進酒杯與空氣接觸就會開始氧化及變化。 酒接觸空氣的面績越大變化亦會加快。

 c33

 在另一方面不同香氣亦有不同的重量 , 有些香氣較輕盈的如花香、酒精一類的就會升高一點(紅色區) , 木桶、泥土、雲尼拿、奶油一類的就會浮在中層 (黄色區) 而果味一類大約就會在較底層 (藍色區)

 好多時同一杯酒有些人嗅到花香 , 有些人嗅到雲尼拿 , 有些人嗅到果味 , 其實就是嗅在上中下不同位置就係咁簡單。

 要捕捉葡萄酒的香氣要由紅、黄、藍由上至下三區咁去嗅 , 有些強勁的酒種甚至在杯口以外 3 – 4 吋都嗅到芳香。 葡萄酒的香氣會不斷變化 , 有時香氣的出現亦有分先後次序 , 未必同一時間會出晒所有香氣。 有些酒 Nose 比 Palate 更吸引及迷人。

 這個道理大家要明白並識得活用。

 不同酒杯的設計可說是針對香味的發展模式去決定。

例如 Bordeaux 杯杯身較大外形像朵鬰金香 , 杯肚較直 , 杯口略比杯肚細少就是因為香氣澎湃及可展露 Bordeaux 的層次。

 c35

Burgundy 杯像高身 Brandy , 杯肚較大而杯口較窄就是因為要將 Burgundy 纖細的香氣包住  , Burgundy 杯的杯身比 Bordeaux 杯短是因為 Burgundy 的香氣無 Bordeaux 咁夠力可谷上杯口。

  Riedel Sommelier 系列的 Burgundy 杯就會將 Burgundy 的酒香放大幾倍 , 加上闊闊的杯口就可以嗅到不同的層次。咁是否表示杯越大越好呢? 答案就要睇大家飲的酒夠唔夠硬淨及力水假若是一些纖細類的酒種或陳年老酒 , 隻大杯等同摧命符杯酒會好快被扯死 若果隻杯大而酒的香味唔夠力谷上杯口 , 除非大家有個 小木偶 Pinocchio 的伸縮鼻否則大杯真係無乜着數。

 c38 

一些中菜飯店喜歡用水杯當酒杯 , 對於酒味無問題但對於酒香因杯身太直杯口又大啲香氣好難保留 , 所以 Nose 方面唔好有太大期望。

 有時支酒落杯後唔香 , 這情況好大可能是啲杯洗得唔乾淨有關 , 可嘗試用暖水洗洗隻杯再用紙巾抹乾應該可以。

 自己搞酒宴很多時都會問餐廳會提供什麼杯 , 每人可有多少隻可用? 若配套不足亦唔介意 BYOG (Bring your own glass) 甚至 Decanter。餐廳要收開瓶費其實是用來作酒杯的耗損 , 試問收一百幾十一支酒而要俾幾隻杯你用 , 打爛杯又無得收錢 , 做生意收回成本亦好公道。

點解會出咁多不同款色的酒杯呢?

我覺得除了酒杯除了基本功能外另一層面可視作為一個 Total Experience , 就像去一所米之蓮三星餐廳 , 有專業 Sommelier 幫你處理支靚酒 , 用上適當的酒杯 , 令你覺得一份專業 , 一份安全感及信心。 基本上已非用什麼杯飲什麼酒咁簡單。 

c39

對於品酒我覺得慣常用同一款杯做 Universal Tasting Glass 就已足夠 , 而最平靚正的當然是 ISO 杯。每隻只須十元八塊 , 又細隻唔阻地方 , 打爛又唔肉痛 , 一隻酒用一隻杯同一時間品評效果最佳。

 越靚的杯越易打爛 , 有時大力少少抹都會搣爛隻杯 , 有時家傭唔知咁多當普通杯咁洗法就好易幾百蚊就咁無咗 , 好鬼肉痛。所以用靚杯都係要自己一手一腳洗同抹否則代價好大。

 酒杯是消耗品 , 除了功能外都要入的廚房出得廳堂 , 自己用的我覺得要靚仔得嚟易打理的為首選。

大家見我品酒用的是一隻 Bordeaux 又唔似 Bordeaux , Burgundy 又唔似的酒杯。 這套 Kwarx Glass 是早幾年 Vinexpo 中的大會指定用杯 , 外型唔錯又夠硬淨 , (雖話不易碎但自己亦打爛過幾隻)

 至於杯型我喜歡它杯肚大杯口窄杯身比例唔錯 , 對於品嘗不同酒款亦能表現到 , 所以趁當年減價入咗一打用咗幾年 So Far So Good , 可惜現在轉了代理不易在街舖找到。

 http://www.decanter.com/news/wine-news/487160/unbreakable-glass-launched

http://production.chefsommelier-hotel-restaurant-uk.migration.lbn.fr/Templates/FicheProduit.aspx?IDReferenceCommercial=U1012

 對於酒杯我相信大家看完這篇都有個概念怎去選擇 , 我想指出的是不要太過迷信酒杯的神效。 酒杯唔會提昇你的功力 , 正如無人會無咗着杯會唔識飲酒一樣 , 若你功力好俾隻紙杯你一樣品到酒。

 切記真正高手不雖手執倚天劍或屠龍刀 , 而是隨手飛花擇葉皆可傷人。

舊酒處理的迷思

t1

有朋友提問関於舊酒的處理 , 由於篇幅太長所以我決定再寫了一篇作個分享。

我雖然不是 Sommelier 但有好多 Sommelier 朋友 , 他們都經常提供寶貴心得俾我 , 加上品酒多年自己亦十分注重酒的處理 , 從多年嘗試及失敗中吸取教訓 , 對於葡萄酒的處理亦有少許個人睇法 , 我以前亦分享過一篇葡萄透氣的迷思

https://amlifeblog.com/2008/12/02/%e8%91%a1%e8%90%84%e9%85%92%e9%80%8f%e6%b0%a3%e7%9a%84%e8%bf%b7%e6%80%9d/

舊酒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 , Decant 的手法亦有好多種變化 , 有啲要最短時間扯盡支酒 , 有啲想盡量將支酒的 Enjoyable Period 延長 , 有啲想原汁原味 , 有些飲家喜歡力量形的酒 , 有啲喜歡柔和一點 ………….. 這些口味就產生很多不同見解及理論 , 好難話邊種啱要多練習及靠經驗自己去感應。

t2

一般步驟:

1.    葡萄酒入酒柜我喜歡將 Label 向天 , 這樣酒渣就會沉積在無 Label 那一邊 , 假以時日當我提取葡萄酒時我就會好小心咁保持這個狀態方向 , 避免揚起酒渣。

2.    搬運酒時要 Carry Like a Baby不要太大動作 , 有須要可用 Wine Basket 或酒架運送 , 以免揚起酒渣。

3.    首先飲之前小時最好將支酒放酒架或放直 , 等啲酒渣沉落底。

t3

4.    我會視乎年份及酒莊質素去評估支酒的力度 , 有時會上網摷摷資料看看別人的 Tasting Note

5.    準備 Decant 用品如 Decanter , 電筒及 Coffee Filter Paper

6.    開瓶方法可參考舊酒開瓶法一文

https://amlifeblog.com/2008/05/26/%e8%88%8a%e9%85%92%e9%96%8b%e7%93%b6%e6%b3%95/

7.    倒一小杯試一試 , 看有冇 Corked 有冇壞 , 亦同時試吓支酒的力度我會留意支酒果味、酒體、酒精濃度、單寧硬度 , 亦要視乎你支酒幾時落杯 , 飲酒的人功力及喜好幾個因素再作決定。

8.    有須要的會將酒 Decant , 至於 Decant 手勢大家可以上 YouTube 摷些片睇 , 無乜花巧 , 亦唔會好似神水咁誇張。

t4

9.    Decant 到最後淨番一杯左右 , 揾隻吉杯落塊 Filter Paper 將剩下的酒隔渣 , 又或者放 Filter Paper 在 Decanter 瓶口直接隔渣 。兩種方法效果一樣 , 分別在於好唔好睇。

10.   將隔清的酒倒回 Decanter 中。

t5

注意:

·            對於舊酒我個人主張原瓶唞氣 , 因為咁支酒表現會最自然 , 我寧願讓酒在杯中 Open Up , 但這方法品酒的時間會較長 , 一晚可能只飲到一支酒。

·            有些人會話我用 Filter Paper 會有紙味 , 我覺得全是心理作用 , 紙味其實係支酒已 Downhill 甚至 Fault 的跡像 , 就算我唔用 Filter 隔渣都會有

·            但凡酒精感強勁 , 單寧重啲新世界酒 , 可以的話我都會 Decant , 因可等啲 High Alcohol , SO4 散一散 , 就無咁易醉及酒後头痛

·            Bordeaux 為例 –   6x , 7x 果啲一定唔大搞 , 我主張原瓶唞氣 , 最多飲時才過一過 Decanter 隔渣 , Decant 即落杯。

·            8x 就兩睇 , 有啲莊可能已 Downhill 要試過先知。就算 Decant 都係 1/2 – 1 hrs

·            9x 就多數會 Decant , 視乎單寧硬度及果味才決定 Decant 幾耐 , 一般 2 – 5 hrs不等。有時甚至因要加速支酒開放而要 Double Decant

·            2000 打後除非試酒免得過都唔會開 , 否則就一定會 Decant 而且會 Decant 好耐由 3 – 18 hrs不等。 Bordeaux一般都唔預你 Drink Young , 若支酒話明可以存 20 – 30 , Decant 20 – 30 小時絕對不是問題。

·            我寧願用大杯大 Decanter Breath 都唔主張用坊間那些 Wine Key , 靜電 , 磁石去加快支酒 Open Up

·            一支未 Ready 的酒點搞都是未 Ready , 搞咁多嘢只係想知酒無咁難飲吧了 , 所以最直接都係買啲 Ready to drink 的酒。

.      有時開咗支酒發覺已好 Ready 但又未夠鐘開飯 , 咁我亦會只作原瓶唞氣 , 若支酒已 Decant 咗咁我就會揾冰坐一坐支酒 , 將支酒微微 Chilled 一 Chilled , 用温度去減慢支酒 Open Up , 但這方法亦同樣有風險會扯散支酒 , 要好小心判斷 , 初學者最好乜都唔好搞 , 塞住個 Decanter 口算。

.       但凡喜歡葡萄酒的人都喜歡支酒有層次有變化 , 那種不可預測的神秘感 , 這就是葡萄令人着迷之處 , 否則不如去飲 Spirit葡萄酒當接觸空氣就會開始氧化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 , 香味酒體亦隨着氧化而表現不同變化 , 但當中變化速度沒有 Formula 去計算 , 只能自然地去讓它演譯自我風格。所以無人可以肯定支酒要唞幾耐才叫 Ready , 要用什麼 Decanter 去處理叫做妥當由此推斷 Decanter 的形狀嚴格來講並不太重要 , 一些有型同名貴的 Decanter 最重要的是俾到飲家有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及優越感 , 實際上你揾個乾淨的吉樽就可以去 Decant。唯一考慮的是 Decanter Airing Surface 一般我會用窄口有塞的 Decanter 去處理舊酒 , 而傳统濶口的去處理啲力度澎湃一點的大酒或 Young Wine , 但這一切都只是提供一個條件俾支酒去表達 , 並不等於一定啱的 Text Book Reference , 老實講除非一些有經驗的專業 Sommelier 有時連我自己都會失手。 

畢竟每支葡萄酒的質素經歴都不同 , 不能 “一竹篙打一船人” 咁用單一方法 Decant 處理 , 不論用任何方法處理支酒都要不時監察住支酒的變化再作調整 , 不可以任由佢 Decant 咗就算 , 大家要切記。

葡萄酒迷的二十守則

e11

自己年輕時發燒於音響、手錶、茶道 、水族、小說 ……….時至今時今日的葡萄酒 ,  其實代入任何物事都極為相似  , 為免自己年老要橋底執紙皮 ,  所以我個人會奉行一些守則 , 引以為戒 , 並非什 “清規戒律 “及 “酒壇二十戒”  。 一句到尾 : 不要吝嗇消費 , 但要使得有智慧 , 玩物養志而非喪志。

1.別為了買葡萄酒而買酒,請買你真正喜歡的葡萄酒

舉例來說,如果你真的想買的酒是 Latour Mouton,就不要因為價錢較貴而屈就於其他較便宜的葡萄酒。克制自己為「買酒」而買酒的購買慾,將錢省下來日後買真正喜歡的葡萄酒。如果真的無法負擔酒的高價,不妨考慮與友人一齊分擔。
2. 選擇合適場合用的葡萄酒
food matching , 就避免買昂貴的葡萄酒。 純品酒的 , 可以買些質素較好的葡萄酒 , 但數目就不能太多 , 一來有足夠時間及專注力體會及了解酒的質素 , 二來避免太短時間要品嘗太多酒 , 貪多嚼不爛 , 做成浪費。

3. 儘可能用現金買酒
現金付款會讓你更仔細考慮自己的財力,比較能避免用信用卡過度擴張信用,負債買酒的景況。

4. 買自己喜歡的葡萄酒,而不是其他人喜歡的葡萄酒
只要你夠努力徵詢別人的意見,無論你想買的是甚麼酒,你的朋友、親戚,甚至是網友,總有辦法湊足十個意見(缺點)給你參考。但請記住,飲酒的人是你,而不是他們。

5. 你不會因為飲了某支葡萄酒而變成另外一個人
酒始終是酒,而不是魔法森林裡的魔法棒。
 

6. 多一點耐心常可以省一點錢
常常再你已經花錢買酒後沒多久,就發現其實同一款酒還有其他更好的交易,尤其在季尾或 promotion的時間 , 基本上這是人生哲理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戒急用忍”, “分段入巿

7. 珍惜眼前人

如果你有一班志同道合而對酒認真的酒友 , 恭喜你 , 這比得了一支名釀而孤獨品嘗的幸福得多。樹欲靜而風不息 , 酒慾飲時而 friends 不在 , 珍惜眼前人 , 與她/他們一起去品嘗吧。

8. 不要等一個完美日子去開你的名釀 / 佳釀

切記你是主人 , 當你決定開一支名釀或佳釀時 , 一個平凡的日子立刻會變成不平凡。
9. 酒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從來沒有人是因為「一定要擁有」而必須購買一瓶名釀,而是因為「內心渴望」而購買名釀的多得多。如果你在買酒前問自己:「我的酒庫需要這一瓶名釀嗎?我會在什麼場合與什麼人分享這瓶酒」,誠實的答案會令你買得更有意義。

10. 決不要為了投資增值而買葡萄酒
的確有少部分名釀很具有保值、甚至會增值,但絕大部分的酒不會。即便是某一天會增值的名釀也常可遇不可求,不是一般人看得準的。更何況受惠的人往往是你的兒子,而不是你。

11. 世上沒有完美的葡萄酒,更沒有所謂終極葡萄酒

12. 當你懂得越多,你需要的就越少

13. 買你會及能夠經常會飲用的葡萄酒,而非名牌、只會儲存或不捨得飲用的葡萄酒

14. 愛葡萄酒的最高表現是細心呵謢、用心傾聽、專心品嘗、達至人酒合一,而不是將葡萄酒大口大口地往嘴裏灌 , 一覺醒來 , 喝了什也沒有印象。

15. 所謂限量經常只是一種市場學上的促銷手法

16. 不要在意他人的評價
當有人對你驚呼:「甚麼,你花 $$$ 錢飲了一瓶 XXX 名釀」時,千萬別在意。當然,建議你無須多費唇舌解釋這一支名釀的價值,因為講這些話的人通常聽不進你的解釋。

17. 不要用酒品來評斷人
千萬別因為看到別人飲了什什 而忌妒或羨慕,儘可能欣賞自己杯中的葡萄酒,從中尋得自己的快樂。永遠不要由一個人所飲用的來評斷這一個人,包括你自己。

18. 好好處理你的葡萄酒

試想像女為悅己容等待愛侶化莊及裝身一樣 ; 給葡萄適當的處理 , 透氣 , 讓她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展示美態 , 絕對值得及有意想不到的回報。
19. 酒舖的店員對他們不販售的酒和品牌常常是主觀有偏見的

20. 尋找的過程比到達終點有趣
在買下一瓶酒後,購酒人常難掩心中一點說不清楚的不滿足感,這是正常的,這樣像抵達旅途終點時的所產生的「失落感」,隔一段時間就會自然消失無蹤的。

 

 

試酒會應有的禮儀

摘錄自網上一篇文章 , 因年份遠 , 己不知作及出自何處。

在過去幾個月裡編者曾參加過好幾個試酒的聚會遇見和觀察過千百個酒客,包括初學者和酒會的負責人等。從而找到了在試酒聚會裡不應做的十件如下


1
不要像鬼節夜討糖般到每一個試酒攤位試酒試酒是享受佳釀的一種行為。在試酒時應該跟侍酒的人或你的朋友彼此對所試飲過的酒,通過一連串的一問一答的對話方式而有更深的認識試酒並不是看看你在最短的時間內能試到多少杯酒的一種比賽試酒時我們應該慢慢選取我們要試的酒事實上在試酒的聚會裡我們不可能嚐試過每一個品種的酒的先我們品嚐 10 個品種然後稍作休息十五至三十分鐘同時總結一想想那一隻酒你較為喜愛之後再試其他 10 個品種這個時候你的味蕾應該休息了之後你便應該再回頭試試你曾經特別欣賞的品種又或者嚐嚐較甜的酒作為今天晚上酒會的壓軸戲請勿忘記在一個試酒的集會是要享受飲酒的樂趣和追求對酒的認識而不是要看誰飲得較多品種的酒的一種比賽呢

2切勿圍著試酒攤位以免妨礙他人進入—-假如你在試酒時想問一些問題,或提供一點意見最好不要在攤位負責人很忙的時刻進行因為這足以妨礙其他要試酒的人。這個時候你最好是站在一旁等待發問的機會我們要顧慮他人因為試酒聚會是為每個赴會的人而設而並不只為你一個人

3在參加試酒會前應作好準備—-尤其是你要參加的是一個大型的試酒會原因在這種場合你是沒有機會可以完全嚐遍場內所有酒的品種的所以最好是要有一個進行的方式比如在第一個小時先試紅酒第二個小時試白酒而第三個小時試餐後甜酒或者只選擇卑詩省地區的餐酒,又或者以某一種種類葡萄釀製的餐酒作為試酒的分類這樣你便可以對同一類品種的餐酒作一個比較。同一個理由我想你都不會沒有作好準備而白白荒廢了一個美好的假期而得來一些惆悵

4切勿常常用水沖洗你的酒杯 —- 很多人都喜歡每試飲一次都把酒杯加以清洗本人則認為不應這樣做原因剩餘在酒杯的清水會把要試的酒淡化尤其是給你試酒的人,只倒上少許的酒在你的酒杯裡給你嚐試假如你剛飲完了白酒而要去試另一個品種的白酒或紅酒在這個情況我認為你不需要把酒杯清洗而你只須把酒杯傾側搖動盡量把剩餘的酒傾倒出杯外。不過假如你飲過紅酒而想轉飲白酒或餐後甜酒的話那你便需要用清水清洗你的酒杯了同時要徹底把清水全部傾倒出杯外。假如用你的誠意我想分派試酒的人會樂意給你一點你將要試飲的酒作為清洗一下你用過的酒杯的不過這固然是一個善意的欸侍而不是你的權利

5不要受羊群心理的影嚮 —- 這個心理會令你相信最多人前往的攤檔那裡的酒便一定是最好的酒的假如你這樣做的話那你便會荒廢很多時候在排隊等候而你的朋友早已試過多個品種的酒和跟釀酒商或試酒的負責人在談論中取得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所以應該先避去太多人的攤位直至到人流較稀疏時才回頭去試它的酒呢

6切勿塗捈香水或帶有強烈氣味的物品 —- 大部份人都極欣賞酒的芬香味的一般來說人的嗅覺對酒香的分辨能力較從舌頭分辨酒的味道高出一百倍所以當你塗有香水時你便會較難嗅到從酒杯溢出的酒的果香味道帶有強烈氣味的物品會影嚮他人的嗅覺故此切忌使用香水去參加試酒的聚會

7請勿只嚐試最昂貴的酒 —-試酒並不像是去食任食的自助餐酒的價錢高低並不可以代表酒質的優劣的所以可以說最好的酒並不須要是價最貴的。不要忘記找到物有所值的酒並沒有獎品的所以試酒的真意,是嚐試各地不同的酒的品種從而找到你歡喜的佳釀

8不需要全部飲完給你試酒的酒的通常給你試酒的工作人員都會慷慨地給你大半滿的一杯。假如你完全飲完所給你的酒那你便不可能支持而走上幾個試酒的攤位事實你可以把多餘的酒,傾倒到放在桌旁的痰盂裡好的方法還是你要求給較少量你要試的酒這樣你可以減少浪費 ( 不然他希望你會全部飲完他們給你的酒的 )不過你不要擔心當你把剩餘你不喜歡的酒傾倒到痰盂裡,不會有人認為你囂張或看不起你的

9假如你不歡喜給你所試的酒不要裝鬼臉或給替你倒酒的人不禮貌的評語 —-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到給你倒酒的人他們大部份跟釀製那品種的釀酒商有很密切的關係的而且他們都以他們的出品為榮的假如你向他們做鬼臉或給他們不禮貌的評語,就等於把酒唾在他們的臉上一樣 ( 這當然不是我們希望你這樣做的 )第二大部份的酒是免費讓人試飲或只收回極少的價錢同時你亦應該感謝他們化了很多時間,選擇一些認為值得  們嚐試的佳釀第三你的喜愛可能與別人不相同所以如你發現你不歡喜這個品種保留那杯酒直至你要離去同時要向侍酒的人道謝

10不要先試冰酒或其他餐後甜酒 —- 有些人認為你應該先甜酒,然後回頭嚐試紅酒和白酒這種做法可說是" 逆道而行我個人以為這是不智的方法原因當你試飲過 20 種冰酒之後任何飲品你都會覺得是酸或苦澀

附加 2 點個人睇法。

11. 避免穿白色衣服 , 因試酒過程中難免會被酒濺到 , 白衫會令你更加礙眼。

12.  試酒時盡量不飲水 , 但試完酒後就要飲大量的水 ,  this prevents you from becoming dehydrated and maybe from getting drunk.

緊記以上的守則,那你在試酒的聚會裡不會出錯的了。重點是要對每個人都保持應有的禮貌和顧慮別人這樣你便可以得到應得的樂趣同時亦可給別人應得的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