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攝影初哥來說 , 在相機操控中最大的心理障礙莫過於脫離相機的自动模式而去使用全手動模式 ( 即 Manual Mode ) 拍攝。
有些人會奇怪地問 , 現今數碼相機的設計咁聰明及先進 , 有又如此多場境模式微調功能 , 拍什麼都是按 一兩 個制就搞掂為何要不利用科技反而 “倒退” 找自己麻煩呢?
我絕非保殘守舊的人 , 更絕對同意人要與時並進 , 好好運用科技帶來的方便。 我想指出的是當你發覺自動模式幫不了你甚至 Pulling Your Legs 時 , 你如何駕御或超越它吧了。
首先我覺得相機操控完全是個人習慣 , 只要自己用得開心又影到心目中的靚相 , 其實用什麼模式也沒有什麼問題。 若果大家現時十分滿意手上的相機的話 , 恭喜你 , 因你真的少了很多煩惱 , 請繼續 Enjoy 你手上的一切及不用嘥時間睇以下的分享。 假若你一向用開自動模式 , 又覺得影了一段日子好似無乜進步突破 , 咁不妨看看以下的個人分享 , 睇吓幫唔幫到你。
相機中Manual Mode 是指相機的測光運算模式 , Manual Focus則是指鏡頭的對焦模式 , 兩者是不同的大家不要混淆 。
鏡頭的Manual Focus 唔使多講 , 大家都好熟識而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统十分可靠及聰明 , 在95%環境中基本上無乜問題 , 除了影微距 , 相機分不出那一點是你要的焦點所在 , 你才要用Manual Focus自己決定外。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可以信晒去 , 尤其一些眼晴不太好如 (老花、散光) 的影友 , 用手動對焦真的極之吃力 , 倒不如乾脆用自动模式。因為一張相不論點靚但若是 Out Focus 都係柱然。
未講 M Mode 點用之前我先講講 自動模式不足之處:
1. 當我們用相機的自動模式 (光圈先決、快門先决) 去拍攝一個場景 , 相機會透過鏡頭所看到的影象 , 化成一些資料傳送到相機的資料庫作配對分晰 , 然後計算出一個最佳光圈快門 ISO 組合 , 這一切只在電光火石間進行 , 基本上一按 Shutter , 鏡頭對好焦就影到。 這種設計沒有什麼大問題 , 首先肯定俾你影到相 , 但未必等於影到你想要那種 Mood 或效果。 原因是相機資料庫內雖有很多數據但始終沒有 “創意” “氣氛” “感覺” 這些只有人類特質。 而每次當你想去拍攝一些較明暗反差很大有氣氛的光影創作時 , 相機的資料庫根本不懂如何處理 , 它只會以為你張相 Under Exposure 而幫你 “矯正” , 而這些“矯正” 往往就是你不想要的東西。 簡單一句 , 你若想拍一些光影為主的創作 , 自动模式會 Pulling Your Legs。
2.由於相機的感光元件很敏感 , 鏡頭移动少少又或者將鏡頭 Zoom 埋少少 , 環境光有少少改變 , 就算在同一位置同一時間連影幾張 , 張張相片出來的光圈快門 ISO 數值都可能會不同 , 效果可能亦有分別。 這樣問題就來了 , 因為你都唔知邊一張先叫做標準 , 要用那一個 Setting 去做基礎去作微調修正 , 一切只能斷估。 尤其當你面對一些複雜的光暗環境 , 這些變數會令你無所識從 , 錯失良機。 我在拍攝 健美比賽 , 舞台 , 拳擊比賽 中我坐在同一位置拍攝在台上表演及移动走位的主體 , 我都是用 M Mode 為基礎以一個 Setting 拍攝 , 命中率達九成。這樣拍出來的相片不論顏色 , 明暗都很统一 , 唔會張張唔同。
3. 我個人多次拍攝經驗是 , 同一場合中我用 M Mode , 在同一光圈快門指數我用 ISO800-1000 就影到 , 但若轉用光圈先決自動摸式 , 我要用到ISO3200-6400 , 而且相片拍出來的微粒仲鬼咁粗。 若果我依靠光圈先決自動摸式拍攝我可能就會考慮轉用更大光圈鏡頭 , 更高 ISO 的質素亦超昂貴的機種。大家有無想過相機本身的自動模式封印了一些功能 , 令我們像毒品一樣上癮及產生依賴 , 繼而墮入不斷追求 Upgrade 的遁環中。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ISO 的迷思。 現時很多新機都將高 ISO 作賣點 , 新型號相機的基本配置每每去到 ISO6400 – 12800 , 試想想菲林時代 ISO400 巳頂晒磅 , 一般ISO200已可以影到很多靚相 , 但現在的足足高16-32倍 , 我們拍攝的主題離不開風景人物 , 這樣高的 ISO 我們真的用得着嗎?? 就算我拍攝 水舞間 在這種光暗燈光變化咁大及高速動態下我都是用了f2.8, 1/200s , ISO1250 有些我甚至只用 1/60s ISO800。 我不是反對高 ISO 的功效 , 因為我有更大的光圈快門自由度及彈性 , 但在要求相片質素的拍攝過程中 , 我永遠選擇低ISO , 1600以上的ISO 真的極小用。 (當然你若想做體育記者 , 專門托支大炮去影夜間球賽又或者奥運比賽又另計)
l 若指錶的數值指向 ( 0零 ) 這就是這個環境的正常曝光值。
l 若指錶的指針偏向 ( –負 ) 那就是 Under exposure 曝光不足
l 若指錶的指針偏向 ( +正 ) 那就是 Over exposure 曝光過度
l 這個測光錶再配合現場的光暗反差多少 , 選用全幅測光 , 中央重點 , 單點測光的三種模式運用。 我在另篇測光模式的運用中亦分享過三種模式的分別。
l 通常我會先定一個光圈 (視乎你要多少景深) , 日間我會將ISO收細到ISO200 , 晚上我會用ISO400-640 , 然後調整快門直到曝光值去到 “零” 試影一張之後看看 LCD的影像滿不滿意。
l 若覺得稍暗我有三種調教選擇 A) 加大光圈 , B) 調慢一點快門 , C) 加多一點 ISO。
l 若覺得稍光我亦有三種方法調教 A) 收細光圈 , B) 調快一點快門 , C) 減少一點 ISO。
l 當你作微調時你不用再関心測光讀數是否在 “零” 位 , 因為測光讀數只是一個參巧 , 要明白影一張相可以有不同光圈、快門及 ISO 組合 , 而且永遠是要影出來的效果作準。我們要留意的是整體有無 Over , 人的 Skin Colour 是非正常 , 顏色夠唔夠鮮 , 角度啱唔唔就可以。
l 但假若我拍的是小朋友 , 坐唔定四處走那我就無法用 M Mode , 反而會用光圈光決自動拍攝。
l 在拍攝日出日落 , 我同樣用 M Mode加全幅測光 , 測到正常曝光後稍微 Under 少少 , 就可欠一路影 , 當影到個天漸暗我就調慢一點快門 , 吸多一點現場光就可以。 相反日出個天漸光就收細光圈及快門 , 吸夠光就可以。
l 在夜間拍攝我不會令快門去得太低 (一般1/30s – 1/60s) , 我寧願提高ISO , 這是寧 Challenge ISO 不 Challenge 快門的道理 , 因為張相一有少少郁就會鬆郁矇。
l 當你要拍攝夜景人像時 , 你可用 M Mode 及全幅測光 , 先影好一張滿意及理想的背景 ; 然後再用閃光燈為人像補光 , 咁做就簡單得多了。 學用 M Mode 是學影人像的必要步驟 , 若果用光圈先決自動的話 , 你會發覺出來的相張張會不同 , 若有問題你跟本唔知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 你會煩到唔想影。
當你學識玩 Manual Mode, 你就會進入另一境界 , 你會發覺突然間好像變得海濶天空 , 因為你更容易及靈活地運用光圈、快門、ISO的不同組合及自由變化去創做你心中的影像。 這時真的是你在拍攝創作 , 而非相機為你拍攝。 另一方面你只要知道個光圈、快門、ISO 制在那裡調教 , 你就會識用任何牌子的相機 , 就算俾部入門機你 , 你都可以影到靚相 , 而你日後為器材升級時你會有清楚自己的路向而非盲目的跟着市場主導 。
以上全都是我個人這幾年的親身經驗及真感受 , 我只能說 M Mode 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