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al Mode 的運用

f1

對於攝影初哥來說 , 在相機操控中最大的心理障礙莫過於脫離相機的自动模式而去使用全手動模式 ( Manual Mode ) 拍攝。

有些人會奇怪地問 , 現今數碼相機的設計咁聰明及先進 , 有又如此多場境模式微調功能 , 拍什麼都是按 一兩 個制就搞掂為何要不利用科技反而倒退找自己麻煩呢?

我絕非保殘守舊的人 , 更絕對同意人要與時並進 , 好好運用科技帶來的方便。 我想指出的是當你發覺自動模式幫不了你甚至 Pulling Your Legs , 你如何駕御或超越它吧了。

首先我覺得相機操控完全是個人習慣 , 只要自己用得開心又影到心目中的靚相 , 其實用什麼模式也沒有什麼問題。 若果大家現時十分滿意手上的相機的話 , 恭喜你 , 因你真的少了很多煩惱 , 請繼續 Enjoy 你手上的一切及不用嘥時間睇以下的分享。   假若你一向用開自動模式 , 又覺得影了一段日子好似無乜進步突破 , 咁不妨看看以下的個人分享 , 睇吓幫唔幫到你。

f2

相機中Manual Mode 是指相機的測光運算模式 , Manual Focus則是指鏡頭的對焦模式 , 兩者是不同的大家不要混淆

鏡頭的Manual Focus 唔使多講 , 大家都好熟識而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统十分可靠及聰明 , 95%環境中基本上無乜問題 , 除了影微距 , 相機分不出那一點是你要的焦點所在 , 你才要用Manual Focus自己決定外。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可以信晒去 , 尤其一些眼晴不太好如 (老花、散光) 的影友 , 用手動對焦真的極之吃力 , 倒不如乾脆用自动模式。因為一張相不論點靚但若是 Out Focus 都係柱然。

f3

我以前很多時都會用光圈先決自動 , 快門先決自動這兩個半自動模式拍攝無疑這是十分方便 , 但我有時都覺得被那些自动模式牽制着 , 甚至有時覺得很 Confused , 因為都唔知點解相機要用這些 Setting? 有時甚至拍來拍去都拍不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影像。 直到上年開始學用 Manual Mode , 真係一天都光晒 , 我終於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  用 M Mode 初期真有少少不習慣 , 但用得二三次就完全適應了 , 而且越用越覺得心應手 。現在我差不多90% 時間都會使用 M Mode 為何有如此轉变呢 M Mode 又係咪真係咁好用呢?

f4

未講 M Mode 點用之前我先講講 自動模式不足之處:

1. 當我們用相機的自動模式 (光圈先決、快門先决) 去拍攝一個場景 , 相機會透過鏡頭所看到的影象 , 化成一些資料傳送到相機的資料庫作配對分晰 , 然後計算出一個最佳光圈快門 ISO 組合 , 這一切只在電光火石間進行 , 基本上一按 Shutter , 鏡頭對好焦就影到。 這種設計沒有什麼大問題 , 首先肯定俾你影到相 , 但未必等於影到你想要那種 Mood 或效果。 原因是相機資料庫內雖有很多數據但始終沒有創意” “氣氛” “感覺這些只有人類特質。  而每次當你想去拍攝一些較明暗反差很大有氣氛的光影創作時 , 相機的資料庫根本不懂如何處理 , 它只會以為你張相 Under Exposure 而幫你矯正” , 而這些矯正往往就是你不想要的東西。 簡單一句 , 你若想拍一些光影為主的創作 , 自动模式會 Pulling Your Legs

2.由於相機的感光元件很敏感 , 鏡頭移动少少又或者將鏡頭 Zoom 埋少少 , 環境光有少少改變 , 就算在同一位置同一時間連影幾張 , 張張相片出來的光圈快門 ISO 數值都可能會不同 , 效果可能亦有分別。  這樣問題就來了 , 因為你都唔知邊一張先叫做標準 , 要用那一個 Setting 去做基礎去作微調修正 , 一切只能斷估。 尤其當你面對一些複雜的光暗環境 , 這些變數會令你無所識從 , 錯失良機。 我在拍攝 健美比賽 , 舞台 , 拳擊比賽 中我坐在同一位置拍攝在台上表演及移动走位的主體 , 我都是用 M Mode 為基礎以一個 Setting 拍攝 , 命中率達九成。這樣拍出來的相片不論顏色 , 明暗都很统一 , 唔會張張唔同。

3. 我個人多次拍攝經驗是 , 同一場合中我用 M Mode , 在同一光圈快門指數我用 ISO800-1000 就影到 , 但若轉用光圈先決自動摸式 , 我要用到ISO3200-6400 , 而且相片拍出來的微粒仲鬼咁粗。 若果我依靠光圈先決自動摸式拍攝我可能就會考慮轉用更大光圈鏡頭 , 更高 ISO 的質素亦超昂貴的機種。大家有無想過相機本身的自動模式封印了一些功能 , 令我們像毒品一樣上癮及產生依賴 , 繼而墮入不斷追求 Upgrade 的遁環中。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ISO 的迷思。 現時很多新機都將高 ISO 作賣點 , 新型號相機的基本配置每每去到 ISO6400 – 12800 , 試想想菲林時代 ISO400 巳頂晒磅 , 一般ISO200已可以影到很多靚相 , 但現在的足足高16-32 , 我們拍攝的主題離不開風景人物 , 這樣高的 ISO 我們真的用得着嗎??  就算我拍攝 水舞間 在這種光暗燈光變化咁大及高速動態下我都是用了f2.8, 1/200s , ISO1250 有些我甚至只用 1/60s ISO800 我不是反對高 ISO 的功效 , 因為我有更大的光圈快門自由度及彈性 , 但在要求相片質素的拍攝過程中 , 我永遠選擇低ISO , 1600以上的ISO 真的極小用。 (當然你若想做體育記者 , 專門托支大炮去影夜間球賽又或者奥運比賽又另計)

f5

其實 Manual Mode 一啲都唔難用 不論你是使用什麼牌子 , 什麼型號的單鏡反光機只要有 M Mode 就可應用。 當大家轉用 Manual Mode 時在觀景器的底部見到一條微細刻有( + .. 0….- ) 的測光錶指針線 , 這個就是測光錶 , (很奇怪為何如此重要的一個 Feature會做得咁不起眼) 只要大家轉動光圈 , 快門 , 測光錶指針就會郁動。

l     若指錶的數值指向 ( 0 ) 這就是這個環境的正常曝光值。

l     若指錶的指針偏向 ( – ) 那就是 Under exposure 曝光不足

l     若指錶的指針偏向 ( + ) 那就是 Over exposure 曝光過度

l     這個測光錶再配合現場的光暗反差多少 , 選用全幅測光 , 中央重點 , 單點測光的三種模式運用。 我在另篇測光模式的運用中亦分享過三種模式的分別。

l     通常我會先定一個光圈 (視乎你要多少景深) , 日間我會將ISO收細到ISO200 , 晚上我會用ISO400-640 , 然後調整快門直到曝光值去到”  試影一張之後看看 LCD的影像滿不滿意。

f6f7

l     若覺得稍暗我有三種調教選擇 A) 加大光圈 , B) 調慢一點快門 , C) 加多一點 ISO

l     若覺得稍光我亦有三種方法調教 A) 收細光圈 , B) 調快一點快門 , C) 減少一點 ISO

l     當你作微調時你不用再関心測光讀數是否在 , 因為測光讀數只是一個參巧 , 要明白影一張相可以有不同光圈、快門及 ISO 組合 , 而且永遠是要影出來的效果作準。我們要留意的是整體有無 Over , 人的 Skin Colour 是非正常 , 顏色夠唔夠鮮 , 角度啱唔唔就可以。

f8

l     切記只要主光源與主體位置不變 ,拍攝出來的相片都會一樣。 若果我在同一光源下拍攝一個主體, 我每次只須測一次光 , 攞啱個數據 , 之後就可以四處走位一路咁影 , 不用每次影都要測光。  例如在室內環境拍攝人像 , 我只須行近主體用 M Mode及中央重點測光對準主體人像塊面測一次光 , 攞啱數據 , 之後不論我在 3 , 6 , 10 , 前後左右行前行後 , 行左行右去边個位影出來效果都一樣。 直到主體由室內轉到室外 , 企定位置後我才須要從新測光拍攝。

l     但假若我拍的是小朋友 , 坐唔定四處走那我就無法用 M Mode , 反而會用光圈光決自動拍攝。

f9

l     在拍攝夜景 , 我用 M Mode 加全幅測光 , 測到正常曝光後稍微 Under 少少 , 就用這 Setting一路影就得。

f10

l     在拍攝日出日落 , 我同樣用 M Mode加全幅測光 , 測到正常曝光後稍微 Under 少少 , 就可欠一路影 , 當影到個天漸暗我就調慢一點快門 , 吸多一點現場光就可以。 相反日出個天漸光就收細光圈及快門 , 吸夠光就可以。
l     在夜間拍攝我不會令快門去得太低 (一般1/30s – 1/60s) , 我寧願提高ISO , 這是寧 Challenge ISO Challenge 快門的道理 , 因為張相一有少少郁就會鬆郁矇。

f12

l     當你要拍攝夜景人像時 , 你可用 M Mode 及全幅測光 , 先影好一張滿意及理想的背景 ; 然後再用閃光燈為人像補光 , 咁做就簡單得多了。 學用 M Mode 是學影人像的必要步驟 , 若果用光圈先決自動的話 , 你會發覺出來的相張張會不同 , 若有問題你跟本唔知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 你會煩到唔想影。

當你學識玩 Manual Mode, 你就會進入另一境界 , 你會發覺突然間好像變得海濶天空 , 因為你更容易及靈活地運用光圈、快門、ISO的不同組合及自由變化去創做你心中的影像。 這時真的是你在拍攝創作 , 而非相機為你拍攝。 另一方面你只要知道個光圈、快門、ISO 制在那裡調教 , 你就會識用任何牌子的相機 , 就算俾部入門機你 , 你都可以影到靚相 , 而你日後為器材升級時你會有清楚自己的路向而非盲目的跟着市場主導 。

以上全都是我個人這幾年的親身經驗及真感受 , 我只能說 M Mode 真可愛。

再見夜遊人

g1

自從 Daniel Sir 出咗本人像攝影聖經 , 經常俾我哋班徒底寃住要學拍書中的系列。當中最多人想學的就是 Daniel Sir 那輯充滿電影感的夜遊人

這晚在 Facebook 上突然見到Daniel Sir 搞一次夜遊人高階專題拍攝活動”, 一堂過一班名額只得 , 而且只限一些上過基礎班的舊生參加。自己有機會能學到那套拍攝竅門當然極之雀躍及興奮 , 二話不說第一時間報名兼入數, 但可惜都遲咗 , 因為講都唔信個Event Post 一出不消十五分鐘就已爆滿。  在僧多粥少群情洶湧的情況下 , Daniel Sir 決定順應民意開第二班。  自從報名以後我心情就像小學生等去旅行一樣 , 日日數着日子的來臨…………

g2

這晚終於來臨 , 雖然天氣唔多穩定但無損拍攝心情。

g3

夜間人像並不是用幾盞大燈或三四支閃光燈將 Model 照到光晒就叫 OK。夜遊人的拍攝重點在於怎樣面對不同地方的環境光 , 怎樣借用現場光拍攝 ,怎樣控制現場光的色温 , 怎樣利用一支閃光燈 /恆定燈去佈光 , 怎樣將現場環境光溶合(這是最考功夫的) , 怎樣有效地利陰影。我們着重保留現場環境氣氛之餘,Model 的膚色、衣服顏色亦要鮮明 , 千萬不能影到個人灰灰黑黑。

 

g4

相片出來要表現到層次深度 , 有時尚美及有電影感。所以夜影人像難 , 要影得靚仲難。

g5

富電影感的分鏡手法。

g6

只用一盞閃燈加柔光就能營做一種強烈的立體感。

g7

充滿時代感 , 像時裝雜誌封面的拍攝燈法。

g10

街燈及背景的處理。

g9

我喜歡玩的逆光處理及眩光效果。

g11

鏡頭缺陷所產生的眩光 , 卻是另有味道 , 這張相的眩光就剛好淡淡的着整個人。

g12

Daniel Sir 私伙出支恆定燈並傳授燈法 , 用完真的心都痕埋 ……. 

g13

唔使波波鏡一支人像鏡的波波亦很美。

g14

中環立法會是很多拍友的聖地 , 但其實現場燈光非常難搞, 因為燈光太黄近乎橙色 , 人身處其中膚色會影到黄禽禽, 就算事後點做後製都唔會靚 , 所以我們要避開那種光。

立法會橙黄的燈光亦 Outline 出建築物本身的線條。

地鐵站入口有很多不同光源 , 加上玻璃及鋼面反射 ,色彩多變色温混雜 , 有時啲廣告燈光光線太強, 有時甚至要用到少少壓光手法去處理 , 充滿難度挑戰的拍攝環境。

利用街上的燈箱的光源及反影去拍攝

g22

這種光要用光管色温才能拍出靚靚 Skin Colour

 

g24

這係隧道大家都熟識 , 平時人來人往燈火通明, 我哋無可能叫人熄燈供我們拍攝 , 同樣利用現場光但轉一轉手法就拍出這種效果。

g25

現場光那種黃、藍色温漸變及透視感效果 , 有一種棲美的孤獨感。

g26

一般人拍攝人像習慣走得好近去影大頭 , 其實這種拍攝方法根本發揮不到人鏡的威力。 我用同一支AF 85m m f1.4以三種不同距離拍攝以下三張相 , 大家可以比較吓距離越遠 , 支鏡的透視及壓縮感越強, Model越立體。

 

g27g28

Model 十多呎的效果。 Model 20 呎用遠距離拍攝做出了一種強烈的立體空間透視感 , Model 整個人就好像 Key落去一樣。

這晚唔覺唔覺影了 5小時 , 真係盡興兼獲益良多 , 對於用光及燈法又上了寶貴而又實用的一課。 真的要多謝 Model – Manis Chiu 的傾力演出及Daniel Sir 的悉心教導 老實講這晚所學的燈法若玩得熟真係可以用來揾食 , 難得 DanielSir 能無私相授。

今次自己在相機操控上有了新突破 , 基本上我無乜點睇相機內的測光讀數 , 只是在每個環境中開始時測一次光 , 之後就全憑自己感覺及影出來的效果去調控不同的光圈、快門、ISO 組合。 我心中只記着光圈控制前景光 , 快門控制背景光的夜拍法則 , 再配以ISO 協調 , 我全程就是以這種思維去拍攝。

人始終係人 , 我相信無人願意被影到好似件藝術雕塑一樣 , 對於拍攝人像 , 除了影滿面歲月痕跡啲呀公呀婆我會用一套較藝術沙龍的手法拍攝外 , 影普通生活人像我較喜歡用Daniel Sir 所教的一套較有血有肉 , 較有時代感、電影感的拍攝手法 , 咁樣會較切合觀賞者的期望。

g31

這輯相自己覺得十分滿意 , 真的越看越喜歡。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7251917478/

 

 

地質公園奇想曲

上星期日可能是個拍攝的大吉日 , 竟然在同一天有三個攝影活動進行! AM 分身乏術只能以先報先得的方法決定。  我選的是馮 Sir 攝影坊搞的塔門、東平洲地質公園一日遊。

由於出發前幾天都是下雨天 , 面對不穩定而户外無摭無掩的拍攝環境 , 器材及自身的防雨防濕真係要準備充足 ,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 當天出奇地無落雨 , 藍天薄雲 , 中午時候仲陽光普照 , 大家誓估唔到 防雨、防濕竟變成防曬真係曬到我成隻熟蝦一樣 – “紅扑扑” ………

塔門及東平洲我相信很多人都去過 , 我今次不是寫遊記所以不打算詳述經過。 今次主要目的是拍攝 , 我以一支18-200mm 天涯鏡為主力 , 再加一支微距鏡就玩晒 , 魚眼鏡及波波鏡有帶但無乜點用。

有影友看完我相片問為何去同一地方 , 他眼中的所見盡是蠻荒野嶺 , 平平無奇 , 但我所拍出來的竟是色彩鮮艶 , 趣味盎然的東西。 哈哈 , 一般人拍攝地質公園都會以拍攝大景為主 , 我覺得大景有時影一兩張就夠 , 我今次相反地用拍攝小品大中取小 , 小中求大的手法去找一些色彩、紋理、微細而有趣的東西作拍攝對像。

廢話少講大家就看看我眼中的地質公園是何等模樣吧。

a1

色彩、排列

a2

網網珍珠 – 棄置路邊的魚網。

a3

一幅泥黃色的爛屋石牆上長了綠色青苔 , 再加上一些白色小樹根

a4

籖花倒影 , 這是天后廟門上的大籤花 , 我利用花球銀色球面倒影廟內情況。

a5

燈影重重 (在天后廟內利用油燈玻璃箱中的反映 , 將火光伸延)

a6

燈蕊 , 心燈

a7

孤石望海 (塔門的地標呂氏叠石)

a8

岩石有如被刀的坑紋 。 我利用 ND鏡慢快門拍攝浪潮 , 多得影友做我的趣味點。

a9

利用偏光鏡將水面反光消除再加 ND 鏡慢快門拍攝水面水底的層次。

a10

隣居岩石與珊瑚

a11

叠叠而來沉積岩就像一層一層的紙皮

a12

麟爪 – 生長在岩石边的鬼爪螺

a14

一般人到地質公園都會集中影一些大景 , 但其實在岩石上有很多顏色及有趣圖案。

a15

孤山明月有點中國畫的感覺

a16

石上色彩就像新派抽象畫

層雲

a18

飛鳥圖騰

a19

甲骨

a20

印象派

a21

梅花點點

a22

三色石

a23

東平洲地標

a24

碧海紅石 – 塊石真係紅色的

a25

浪淘

a26

赤龍下海

a26a

霧鎖重山

a27

水雲

a28

潮浪

a30

十字路 – 個路標放到咁近海邊 , 是否俾準備跳海的人看跳邊一邊啱啲?

a32

玉葡萄

全輯相集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7096360989/

初探藝術攝影

b1

最近 AM 又走去上有關攝影的課程 , 大家一定好奇怪我啲相巳影得唔差 , 仲要學乜? 我是否有舖病態返學癮

哈哈 , 我當然是覺得有須要才會去上堂 , 這次我報讀的是藝術攝影實習班 其實這個課程很早已想報讀 , 只是自己覺學習過程一定要遁序漸進 , 由淺入深 , 一步一步去實踐、消化及融滙貫通才能領悟得益。 假若自己連基本功都未紥實 , 相機操作及控光能力仍未摸清 , 跟本好難去吸收這些較抽象的藝術攝影概念。 加上又有幾位影友話有興趣 , 於是順埋成章就一齊上學去。

b2

藝術攝影是很抽象的東西 , 一張色彩鮮艶奪目令人感到賞心悅目的相片, 並不等於是藝術成份高的作品。  藝術攝影與時下流行的拍攝心態很不同 , 藝術攝影對光影、線條、構圖、比例、色彩、畫意都有一套思維概念  , 雖然有時會覺得有些空泛及主觀個人化 , 但亦有其線索可言 

 

b3

拍攝了一段日子 , 自覺自己的攝影思維中有太多雜質” , 太多的執念 。 這次對我來說是一次 Back to Basic 的訓練 , 令我化繁為簡摒去除這些雜質”之餘亦希望擴濶自己的創作思維

在課堂中所講的理論及多次拍攝實習中 , 對我平時一貫所用的拍攝思維產生很大的衝擊。 有時拍攝出來自以為不俗的東西 , 在老師眼中仍未算合格 , 有時老師讚好的東西自已又完全無 Feel , 真是摸不着頭腦 , 有時甚至感到迷惘及有點迷失。

b4

上一幅照片為例 , 拍的不是人而是水 , 水流要影到像水簾洞一樣而人只是倍襯 , 所以人不能太大亦不能太少 , 亦不能太搶鏡 ; 畫面要簡單不要雜 , 水要密而不要疏 ……..我拍了很久很久都無一張收貨 , 頭都痕埋。最後只有這張叫做合格。

b5

一些我們時常見慣的東西去練習線條
b6
b7
利用構圖去將主體 / 賓體組織起來 , 產生互相呼應 , 對比 , 均衡去表襯托主體 , 表達拍攝意圖 , 而不致於雜亂無章 。 構圖要簡潔、有力、生動、完整、穩定。

b8

有時光和影在畫面上交錯出現 , 形成一種節奏 , 旋律 , 在視覺上產生具象與抽象的畫面。

b9b10

光影思維人的眼睛看事物是立體的 , 但相機拍攝出來是平面的 , 我們要利用光影在平面上去表現立體感。利用光去表達一種情感。
b11

用手法去將平凡變做不平凡

b12

這是文化中心平凡的天花燈

b13

我用手法將它變成咁 …………

b15

熟識的維港夜景  , 我將之變成咁…………

大家會覺得這輯相感覺根我以前的作品很不同 , 這些全是外影練習時的功課。

Daniel Sir 曾經講過人要不斷衡擊自己的固有思維 , 突破自己的框框才能有進步。面對現在這些新衡擊 , 我要摸着石頭過河 , 慢慢去改變及調節手法及思巧模式 , 希望能將這些新元素加到自己作品中。

潮、時尚人像攝影聖經

f1

首先要聲明這本書是我一位攝影呀 Sir 的著作 ,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加了人情分 , 賣花讚花香也不定!!

大家有睇開我 Blog 的朋友若睇返我兩三年前未上攝影課程時的作品 , 都會覺得我的進步很明顯。這一切都是歸功於多位攝影老師及前輩的啓發 。  每位老師都有他們擅長之處及個人風格 , 好值得我學習、借鏡、參巧。

今次我想講的是我其中一位攝影導師 Daniel Lee 。以下是他的作品相集:

http://www.fotop.net/daniellee/Portrait

http://www.fotop.net/daniellee/vision

f2

Daniel Sir 個子不高 , 比我想像中年青 , 言談率直、親和而有個性 ,  若叫他老師兼太老 , 叫佢師傅又好似好疏離 , 對他感覺上亦師亦友 , 所以我叫他 Daniel Sir。

Daniel Sir 擅長於唯美人像拍攝 , 他的作品非常吸引我 , 亦令我有一種難以描述的感染力 , 亦因為這種感覺吸引我去 “孤身” 去報讀他的課程。

有人會話影 Model 是糖水相 , 即是只求養眼" (養顏) 不求內容:
只有技術,沒有藝術。
只有構圖,沒有意圖。
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
我的看法是層次表達上的分別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試問:
沒有技術根本連影都影唔到又談何藝術?
沒有構圖張相雜亂無章又如何清晰表達意圖?
沒有感官美又怎能吸引人用心去看及感受當中表達的心靈美
?

Daniel Sir 對影 Model 的睇法亦很不同 : “主題人像拍攝很多時候所著重的並不是人物本身 , 而是如何借助人物來營造畫面中的情感。你不是在替某人拍照 , 而是借助她來創造一張相片…….."

對於用閃光燈很多人會奇怪日光日白為何影人仲要用閃光燈? 為何影人要用飛燈及又燈又反光板咁大陣仗 ? 用自然光不是更好嗎?  Daniel Sir 解釋 : 因為大白天陽光底下都可以影出好多種唔同嘅 feel!!落唔落閃燈亦要睇你想表現啲乜嘢感覺。 當然有自然光梗係好 , 但若果自然光不佳難道就不能拍攝嗎?  其實如何運用現場環境光角度去配合閃燈角度嘅混合光源絕對唔係一件簡單的事。 用閃燈最高境界係用咗都不著跡為之最高境界。 當然唔識玩吓吓閃到亂七八糟,咁就真係唔閃好過閃!

就像«乘著光影旅行»的李屏賓先生所說 : 光影無處不在,但你不去關心它,它不會屬於你的道理一樣。 這東西不是單靠書本就能夠了解的東西 , 你要置身現場 , 看它、觸摸它、與它溝通共融 , 它才是你的。

燈光人像看似簡單其實是十分複雜的高階玩法 , 因為除了相機運用操控要熟識外、鏡頭的特性、構圖、現場光的應用及變數處理、閃光燈及反光板的配合、現埸光如何與閃光燈融合、 如何找拍攝的主題、怎樣與Model 溝通及作出引導 , 如何分鏡、如何後製、如何增加渲染力去表達一整套感覺 …….. 這一切就像拍戲一樣 , 要多方面的配合 , 並非只靠一部高級相機一支機頂閃燈就能達到的。

Daniel Sir 對閃燈的使用及光質的運用真的是爐火純青 , 他對光質的要求十分嚴格 , 他教我們如何觀察現埸光 , 何謂光質 , 如何利用手上器材或反光板去營做不同光質效果。每一張相的用光都細心雕琢務求盡善盡美 , 大家若細心觀察我 Blog內有關閃燈的文章 , 尤其是最近玩影樓燈的幾輯就會見到啲光打得幾自然及靚。

上他的堂我個腦袋會很忙 , 因為所学的東西頗多。 他着重現場實戰 , 他 Assume 你巳有一定根基 , 而所教的東西是針對環境變化的對應微調之法。上堂時我除了看 Daniel Sir 出招外 , 亦很留心他究竟看什麼? 想什麼 ? 留意什麼 ?希望學到他的思巧方法。

上堂時我們根據他的所教方法實習 , 有時影得未如理想 , 他會即時用我們的相機影一個 Model Answer 俾我們睇 。 你不敢相信同一部機同一支鏡在他手上影出來的相片就像脫胎換骨一樣 , 真係唔到你唔服。老實講我每次上完堂回家都會做筆記 , 詳細記錄所學的招式心法以供日後參巧。

有時我會將一些作品供他品評 , 他能快速地指出我相片中的 核心毛病在那裡及要改進的地方 , 而非講咗等同無講的抽像概念。 就像我影粵劇那一輯相 , 他就指出我太注重人物拍攝 , 怱略了現場氣氛。 即是說影 Event 要着重現場氣氛的捕捉 , 要將觀賞者帶到如親臨現一樣。

而我另一輯 英西的一些照片 , Daniel Sir 的評語很特別 :  “有好多張都影得幾好!構圖都唔錯!唯一不足就係令我睇起上嚟嘅感覺頗為平凡…..點解比我有咁嘅感覺?!因為缺乏照片嘅渲染性! 我思巧了一整天終於明白他所指的是相片的色彩、氣氛、格調問題我嘗試用 Photoshop 根據自己的想像執了幾張相再請他品評 , 他的評語簡單直接 :  " 相片的耐看性+戲劇性立刻增加不少!起碼我會更用心去睇睇每一張相裡面嘅嘢!!而且我要題醒玩渲染係會越玩越走火入魔而搞到人不人鬼不鬼!!執相時要時刻提醒自己「中庸」之道。。。不要太過。尤其係嘩眾取寵嘅事千祈唔好試,咁樣反而會令人感覺好討厭。

當然有些作品未必每個人都覺得好 或欣賞, Daniel Sir 指出: “十個人睇只要有一半以上人認同及讚好就算成功!如果有超過一半以上人睇完都覺得有問題就要檢討衰咗係邊。。。要從中檢討作出改進及修正。 而且係好就係好,係唔好亦唔會因為佢吹多兩句而變得好個道理就係畢加索嘅畫你夠唔夠膽話張張都咁靚,張張都咁好丫??每個人審美眼光都唔同。 當個個人嘅審美眼光都一樣嘅時候亦代表失去咗自己嘅價值。

創作同思惟方式同藝術係自己好私人嘅嘢,要忠於自己嘅創作就得。這道理對於一般只追求表面嘢嘅人唔會明白!

Daniel Sir 對我的評語永遠充滿發性 , 所以我對 Daniel Sir 是衷心拜服的。如此一個好老師出書我當然會捧場。

f3

一般坊間的攝影書 , 基本上半本講一些係人都知的器材規格 , 光圈快門這些基本資料 , 後一半則放相及一些相機 Setting , 對一些照片只作簡單解釋 , 那些我最多歸納為影集 , 因為書中內容根本無助你改善技術。

f4

當我細閱 Daniel Sir 那本書的內容時 , 我心中暗說有無搞錯???”

我之所以咁講是因為書中所說就等同呀 Sir上課的教科書一樣 , 它比我自己的筆記更加詳細 , 更加清楚及有條理。我看着書中內容再回想起上課時的情景及所學招式 , 真的看得津津有味 , 回味無窮。 我抽取了部份書中的目錄俾大家參巧:

l        別陷入當局者迷的泥淖

l        用定焦鏡的思維來拍攝

l        找到自己的攝影之路

l        正確地與 Model溝通

l        顛覆自己的思維 , 從平凡中創造不平凡

l        人像 x 旅遊的拍攝手法

l        婚紗寫真的表現手法

l        室內影棚的用光

l        現場光及閃光燈混合光源拍攝

l        Photoshop人像編修技巧

l        疑幻疑真的合成製作

f5

Daniel Sir 竟然毫無保留地將一切公開 , 如整個拍攝部署 ,拍攝手法心法 , 燈圖 , 用光細節 Photoshop …………等 , 最重要的還有他的思巧方法。市場上競爭激烈 , 我不禁問難道他真的不怕別人如盤將這些知識產權盜去嗎?   
我再細心一想只能讚 Daniel Sir 藝高人膽大 , 因為書中的一切只是招式 , 如何活用光質這才是最核心的內功 , 若不明白何謂光質 , 如何營做光質 , 只識依書方法直搬套用而非根據現場情況變化活用 , 只會有其型而無其實虛有其表。 而且 Daniel Sir 亦會不斷進步 , 顛覆及求變 , 到一天你到了他現在的據點 , 他可能已到了另一更高層次境界 , 真係 ”見到尾燈都當你贏”  , 你點追都追唔到。

大家不要妄想一本書能令你功力大進變成絕世高手 , 但一本好書卻能啓發你思巧俾指引你一個方向。 這本書絕對是我個人的 “攝影聖經”!!

我唯一要彈這本書的是字體較細 , 對有老花眼的我真的有點吃力。 而另一方面我相信 Daniel Sir 亦因為這本書而多收學生 , 又會有排忙 , 我們班師兄弟若要再深造又要有排等。

老套啲講句 “唔怕貨比貨 , 最怕唔識貨” 正所謂睇相佬呃你十年八年 , 這本書是只售百多元 , 內容是堅嘢定流嘢大家不妨去書局自己睇睇自己去決定值唔值得買

CP Square
地點:九龍旺角山東街 47-51 號星際城市 231 號舖

Page One、三聯、商務等書店亦有售。

 

雨荷叠影

g1

每年初夏都是拍攝荷花的季節 , 由五月開始每逢周末大少影荷勝地都迫滿影友 , 非常熱鬧。

荷花優美清雅 , 由含苞、盛放、調謝、花朶、葉片、蓮蕊、枝節的確變化萬千。不同題材如晨荷、晚荷、殘荷自己亦影過 , 上年影雨渮的時候自己有一構思 , 但至今未能如願。

影雨荷是困難的 , 除了要準備濕身外 , 器材的防水保護亦要慎重考慮 。雖然現今我們天文台的預測都好準 , 但天氣變幻無常 , 不論科技如何精準 , 至今亦未能做到預測到分區下雨的可能性。

雨太細根本影不到 , 雨太大又難影 , 就算真係等到落大雨但你又未必有空 , 你所在的地方落大雨亦未等於荷塘边同樣會落雨 , 有時就算趕到去雨又可能落完 所以我由上年一路等 , 等到今時今日我都係得個吉。

這天遇着三號風球 , 天文台預測廣泛地區將會有大驟雨 , 自己又咁啱正在放大假 。反正無事於是便孤身帶同器材走去碰一碰運氣。

千山萬水去到荷塘 , 竟又是無雨問蒼天的一個早上。既來之則安之唯有等上天的安排吧 ……………

雖然偶而一陣雨 , 但雨勢始終與自己所構思的相距甚遠

這時腦內泛起另一念頭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是菲林時代的技術 , 就是一張底片連影 多次將影像重叠 , 做出疑幻疑真的特別效果。

多重曝光巳非寫實拍攝而是影像創作的範籌了 , 但凡創作空間就可以很廣濶。N 記的相機有此功能 , C 記無此功能的唯有借助 Photoshop去做。玩多重曝光要掌握的技巧很多例如構圖 , 曝光 , 而且意境更是一大問題。有時真係好難一 Take過影到你心中所構思的影像 , 當你在現場做盡一切都達不到所要效果時 , 就要借助 Photoshop去後製去達成願望了。

對於 Photoshop 從來都是十分爭議性的問題 , 我覺得 Photoshop 本身只是一個 Software 或一個工具 , 它沒有對定錯 , 一切都是在乎使用者怎去用它。相片作品是一種表達 , 有時可以寫實 , 有時亦可以天馬行空去創作 , 所以我會用一個開放的態度去看 , 不會執着於原汁原味 ,  Photoshop 就一定不好的框框去困死自己的思想創作空間 , 反正人人都在做 , 而且寫實就算點靚大家睇得多都會悶。

Anyway 以下這些就是我想表達的一種意境。

相片在此 , 大家看看感覺如何?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6922988869/

台中清境消遙遊 (六)

a1

在台北市區一般的行街 Shopping 並無什麼特別 , 不過有兩餐飯真係好值得分享。 這兩處都不是一般旅遊雜誌或書藉會介紹的大路地方 , 而且無公車直達 , 真係地方偏僻 , 食得招積的一類。 我朋友駕車接載 , 所以不要問我條路點去 , 我真係唔知點話你聽。

a2

第一間叫大山無價” 是一所台式懷石料理私房菜

一進入餐廳見到室內的裝飾佈置格調清雅妨如到了日本一樣

a7

這所私房菜沒有任何 Menu , 一切全由廚師發板 , 俾乜食乜。以下菜式侍應上菜時介紹了 , 我記性差只能靠記憶簡單註解。

a6

十二度菜式真係視覺及味覺的享受 ……..

a8

花生味豆腐 , 蟹子卷

a9

花膠鮑魚湯

a11

魚生沙律

a12

梅子醋

a13

豆酥排骨加凍頂烏龍

a14

很好味的菜羮及雞子窩炸

a15

烤大蝦

a16

另一款果醋

a17

烏魚子炒飯

這個湯最特別 , 這朵是乾蓮花,  放在湯面上蓮花受熱就慢慢打開。

a21

清香的蓮花茶

a22

甜品

呢餐真係食到捧住個肚。

a23

這餐廳不接受 Walk In一定要預先訂位

a24

另一餐廳我們去了近桃園的大江屋客家料理 , 這裡地方更是山卡啦 , 真係 GPS 都未必帶到你去。

a25

不要以為咁偏僻餐廳會拍烏蠅 , 一去到竟是泊車位全院滿坐 , 店內坐無虛席。 這地區所住的都是客家人 , 而且很多材料都是有機及在附近出產 , 又係好食到停唔到口。

a26

白斬放山土雞

a27

梅菜扣肉

a28

有機水蓮菜

a29

涼拌蕨類

a30

客家燜筍

a31

客家小炒

a32

筍排骨湯

a33

江屋豆腐

a34
a35

開心時間過得特別快 , 話咁快又要講 Bye Bye , 台灣五天四夜轉眼到達尾聲又要回歸現實。 這次一家人都玩得好開心 , 而且各得所須 , 滿載而歸。大家睇完六篇可能意未盡 , 這也難怪台灣真是個好地方而且平、靚、正、近 , 言語又通 , 普通一條街都好有味道 , 好值一去再去。

    ——- 全卷完 ———-

台中清境消遙遊 (五)

b1

經過一晚的大昏迷我精神總算是回復了 , 我清晨四時多就下意識地醒一醒我步出到露台吸着清新濕潤而微涼的高山空氣

民宿方向朝西雖然看不到日出但卻看到月亮

b2

大家所見的光點不是太陽而是月亮 , 月亮加上紫藍色的天空及紅色的霞彩 , 高山的薄霧 ………..這是上天賜汝的絕色美景。  幸好自己早醒否則就會錯過如此美景, 於是又攞架生影了幾張相。

b3

山上天氣變幻莫測 , 美景瞬間即逝來得快去得快

b4

眼前薄霧一散又回復一片清朗 , 而天色亦沒有之前那種戲劇性彩霞 。拍過美景我又再次上床入夢。

這天的行程略為簡單 , 我們早上先到清境農場走一走藍天白雲加上清境農場一大片草原真是十分怡人

清境農場的棉羊 Show是頗出名的 , 所以很多家長都帶小朋來親親小棉羊。

棉羊 Show 其中一個環節是神鞭表演 , 用皮鞭去打破氣球 大家都驚嘆以為表演者鞭法如神之際 , 原來氣球並非被皮鞭打破而是被司儀手上的一根針剌破!  原本神不知鬼不覺 , 卻逃不過相機的連拍 , 這破綻不幸被我捕捉下來 。Anyway 大家明白這些表演的難度 , 所亦無須太執着只要睇得開心就無謂去踢爆。

睇完 Show 大家就漫步大草原 , 再慢步回民宿準備 Check Out

包車司機在中午來接我們 , 原本打算由台中坐高鐵去台北 , 這會較慳時間但考慮到轉車及行李上落麻煩 , 價錢反正相差不大 , 倒不如 Door to Door 舒適。

b12

臨離開我們路經清境中最靚及最貴的老英格蘭莊園 The Old Englandhttp://www.theoldengland.com/story.htm  在這偏僻地區能建一間如此構模的酒店真係抵佢咁貴。

如此這般我們便離開這霧上桃源 , 專去台北。 去台北市除了吃喝玩樂外大家都各有所須 , 我的主要目的是探望相識多年的朋友 , 格格就簡單只想去誠品買書 , AM 嫂近來迷上了自製美容梘  。

 

台灣是自製美容梘的發源地 , 所以模具、書藉、用具都比香港齊全及便宜。 AM 嫂此行的最大心願是找些專門店入貨。 這些專門店只開 Mon – Fri 而且 6pm 就關門 , 多得包車司機熱心協助 , 千辛萬苦終於趕在專門店收舖之前趕及。 AM 嫂一輪掃貨終於如願以償。

這是 AM 嫂的部份傑作。

台中清境消遙遊 (四)

c1

參觀完做紙工場後 , 下午我們到了日月潭遊湖。

c3c2

 此時時值正午 , 天氣頗熱及曬 , 遊人眾多 , 加上自己唔夠瞓真係攰到想死。勉强地Hea 遊一輪 , 司機原本提議帶我們多去幾個景點 , 我都扯白旗投降只想早點回程回民宿休息。
 c5c4

回程沿途去了一所用紙做的教堂 , 這教堂大部份建材都是以紙壓製的 , 十分環保及特別。

教堂附近有個花園及渮花池 , 景色優美 , 我見到渮花盛放手上又有支波波鏡 , 就順手影了些相片。逗留了一段短時間就再繼續行程

c13c12

千辛萬苦終於捱到入住的第二間民宿雲頂山莊。

c15

雲頂山莊位置頗高觀景開揚而且前面沒有任何電線 , 加上向西邊 , 正是拍攝日落的理想地方。

 

 

雲頂山莊的設施及裝飾當然同音樂城堡是兩回事 , 但亦麻雀雖少五藏俱全。順帶一提清境山的民宿好多都無冷氣 , 但地勢高其實打開窗都好清涼 。 我們所住的是三人房 , 同樣房中有一層閣樓。有露台而浴室亦有大玻璃窗 , 可一邊淋浴一邊欣賞景色。

 

休息了一會簡單地吃了晚飯就打算早點休息 , 但見到咁靚的 Magic Hour 景色你話我點忍得手 , 於是又再取出架生拍攝一番。

民宿的另一翼 , 影完 Magic Hour 我真係再支持唔住 , 未到 9 pm 就撻落床大昏迷 ………….

台中清境消遙遊 (三)

d1

合歡山是頗近清境的一個旅遊點 , 一般人都喜歡去合歡山睇日出。千里迢迢來到清境無理由唔順便去埋合歡山睇日出 , 於是我一Check In音樂城堡就 Book 定車第二朝晨早去影日出。 民宿回覆出發時間是0345 hrs , @@ ” 嘩乜咁鬼早!!

d2
影日出呢啲咁辛苦的事
AM 嫂同格格一定攦手擰頭 , 啋你都傻 , 所以只得我自己一個人去。

第二朝清晨 0345 hrs 在漆黑一片天色下一輛小型七人車準時來到接我 。 小車在沒有街燈的狹窄山路上山落山轉灣抹角 , 真的佩服司機的駕駛技術 。小車住返幾處民宿 Pick Up 同是去觀日出的人士 , 就往合歡山方向進發。我們飛車到達合歡山的觀景台作拍攝。 這裡氣温只得十零度又冷及大風 , 我雖然預先打了底但亦覺手腳冰冷。 有些遊客只穿 T Shirt 短打真係大件事 , 幸好七人車上有幾件厚褸供遊客借用 , 算是十分週到體貼。

山上的日出頗早 0430 hrs 巳見曙光及霞彩, 這片火燒紅霞真的很美 , 咁靚霞彩跟本不須要什麼 Filter魔術手的協助 , 自然咁影就巳靚哂。

我們在觀景台拍攝完後就駕車到另一位置拍攝 , 其實幾個位分別都不大。

d4
用了長鏡去拍攝遠景的霧山雲海

d6

天色到了早上 0600就已很光亮 , 亦沒有什麼好影了。

d7

這是合歡山最高點 “武嶺” 海拔3275M

d8
這是合歡山接載遊客的觀日專車。我們再去幾個合歡山的景點就回民宿會合 AM 嫂及格格食早餐。

d9 
這天的行程由司機兼導遊為我們安排
, 我們先到埔里的一所紹酒廠 , 這個紹酒廠大至上無乜特別 , 我們隨便逛逛就算。

d10

在近出口的一幅牆有一個有趣的酒類百問百答遊戲。

 

其他問題都好正常 , 唯獨這條最頂癮 …………….

d13

我們離開酒廠就到一所叫廣興紙寮的紙工場參觀

http://www.taiwanpaper.com.tw/

 

 

這個工場一邊介紹做紙的過程 , 一邊是開放式的工埸 , 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看整個做紙過程 , 真的十分有意思。由於時值正午光線頗強 , 而且室內頗多支架較為雜亂 , 所以只能做些記錄性隨拍。

d18

司傅放上竹墊

d20d21

落漿 搖均

 

將紙模叠好

d26

這些看似豆腐的東西其實是一叠叠的紙

d28

將紙放上熱板烘乾用掃掃平就搞掂

整個過程大家可看以下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W_rQkKP9n4&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5YwSPeqSE&feature=related
d29d31

這幾片小食是用紙做的 , 味道唔錯呢 ………..

待續 ………..


 

台灣清境消遙遊 (二)

E1

當晚我們 Book 了音樂城堡的姊妹酒店香格里拉空中花園晚膳。

http://cingjing.com.tw/cjcjha/hotelview.asp?hno=85

這空中花園的規模較大 , 入住的人較多亦較熱鬧。 裡同樣是歐洲式建築十分有特色 , 有一種身在瑞士小屋的感覺 , 這裡的晚餐以山區民宿有限資源來說已做得很不錯 , 而且價錢合理 , 一個 Set dinner NT600 – 770 ,  圍起約 $2xx沙律、湯、意粉、炒飯、甜品任食 , 主菜另上 , 味道不錯份量亦足真係食到捧住個肚。

E8

羊扒

E9

豬肋骨

E10

牛仔扒

E11E6

窗外夜色迷人加上環境氣氛一流 , 真是 Honey Moon 的好地方。

E12

從空中花園的平台眺望的山景暮色。 富晚飯後有專車送我們回音樂城堡

E14

睇見咁靚 Magic Hour 點可以唔影

E15

在我們城堡的另一邊 , 歐式建築加上迷矇月色更覺一份淒美。

台灣清境消遙遊 (一)

F1

前幾天襯格格回港渡暑假 , 加上自己有些假期要清於是一家三口走咗過台灣玩咗幾日 , 順便探望朋友。   由於今次 AM 嫂及格格同行 , 我一個人要負責整個行程安排 , 影相兼擔抬托接 , 加上天時暑熱 , 所以行程盡量直接 , 以住得舒適 , 食得特色為原則行程大至是先飛往台中 , 再包車去清境山住兩晚 , 然後再由清境山包車上台北玩兩晚。

F2F22

清境在南投縣的仁愛鄉 , 方圓 760 公頃 , 面積有兩三個山頭咁大由於在清境位於海拔 1600 – 2100 M 咁高 , 所以景緻清幽 , 氣候亦比市區涼快 , 素有 “霧上桃源” 的美譽 

F3
清境這地方十分清靜 , 而且有很多特色的民宿
, 有些仲好有歐洲風味 , 在這裡住一兩晚真的十分 Relax  

http://www.cingjing.com.tw/

清境的民宿星羅棋佈分佈在不同山頭 , 有些位置較佳的民宿更是遠離主車路 , 而且區內交通網並不發達 , 有些山路亦十分狹窄 , 公車只能去到路口大站週圍亦沒有的士。 所以最好包車直達或到達大站後叫民宿開車來接你。

由台中機場我當然可以選擇坐火車及公車 , 但為避免大熱天時搬運行李及轉幾次車辛苦 , 所以預先在台灣網站預約了包車接送 , 反正相差不大亦免卻麻煩。 這網站用的全是 Taxi 及註冊司機 , 車籠濶落舒適而且司機亦當了我們的導遊 , 他建議我們去一些行程景點http://hk.myblog.yahoo.com/jw!9hkpEXmGEQ9qpHnpxwk8Yer_g.Ya_A—/article?mid=233&suc=1 

自己在台中人生路不熟 , 而且去的地方又是較偏辟 , 反正自己又沒有什麼指定景點 , 包車接送我們去四處旅遊真的十分妥貼 , 於是便約埋第二三天的行程。

這次我就特別挑選了兩所特色民宿香格里拉音樂城堡及雲頂山莊 , 原因好簡單就是一個字。

 

香格里拉音樂城堡可說是在清境區內十分出名的民宿

http://cingjing.com.tw/cjcjha/hotelview.asp?hno=81

民宿前的小花園

 

F8
接待處


內裡環境真係靚到無朋友


我們入住了一間三人房
, 真係正到痺……….
房是房中樓 , 內樓梯通到上層 ………..上層又是靚到暈的英式裝飾 , 這層有兩張單人床亦有獨立洗手間十分方便。

F13

放低行李就到餐廳享用簡單下午茶 , 這裡的餐廳不大只得一個 Open Kitchen , 只能提供簡單食物及早餐。

F16
民宿內每間房都有一套不俗的音響 , 而 Reception 有成柜 CDs 供住客借用。
 在餐廳中亦有一套不錯的音響組合 , 長期播放着悠和的輕音樂。

F21

走出露台一看 , 當天十分大霧外面的景色是否仿佛置身於歐洲在遠處雲霧間的歐洲建築就是清境最靚及最貴的 老英格蘭莊園 The Old England。http://www.theoldengland.com/story.htm

 

去到一間處處是靚景的民宿 , 真係邊度都唔使去 , 咁靚民宿真係唔好嘥 , 整個下午我們就在民宿週圍四處拍攝留影。如果喜歡人像或 Pre Wedding的朋友 , 在這個音樂城堡真的可以影足一天。

由於今次以家庭旅遊為目的並非以攝影為主 , 加上又要做咕哩 , 所以裝備上只帶了一些較簡便的器材 , 總之夠用就算。而相片亦只能作旅遊相片角度作欣賞。

待續 ………..

落日紅霞

d1

上星期的端午節長假期我沒有出團外遊拍攝 , 只想留港休息及做吓家頭細務 這日下午有個空檔就約了影友到海運大厦頂樓來個拍攝練習 , 並分享少少黃昏拍攝基本技巧及 Filter 使用變化心得。

當天天氣悶熱而且天文台稱可能會有驟雨 , 維港上空佈滿層積雲及積雨雪, 間中少少空隙才透見青天 , 老實講唔落雨巳算偷笑 , 若要影黄昏 Magic Hour真的沒有什麼太大期望 …………

d2

但凡事總會有意外驚喜 , 不知從那裡來的風將厚雲吹走 , 中西環一帶天空變見起色。

d3

向另一邊一望 , 夕陽西下 , 雲影處處卷雲 , 高積雲 , 積雲乜都有齊……….

d4

西九一帶更是天清氣爽形勢大好 , 面對如此美景架生又齊備豈可放過。

d5d6

天上彩雲片片 , 色調豐富 , 只須收細光圈谷一谷 White Balance 當堂靚哂。
d7

如此美景豈可浪費 , Filter 魔術手又再施展。以下全是加了 Filter 變化的作品並非 Photoshop 後製加色。

d8d9

夕陽西下 , 華燈初上 , 大都會的氣派確實迷人。

d11

是否有點豪宅廣告 Feel?

d13

搞搞 Photoshop 做個水中倒影又有另一番滋味。

大家可用 Slide 功能觀看夜色變化。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6761348213/

迷霧幻彩青馬橋

f1

上年七月跟馮 Sir 去影青馬橋 , 行程雖然辛苦但玩得很開心 , 今年馮 Sir 又再搞這活動 , 心郁郁明知 “行山苦再向苦山行” , 又玩多一次。 這次參加人數再創新高有成 170 又是一次記錄認真虛陷 , 而且仲多咗好多新面孔師弟妹 ,  多啲人享受攝影的樂趣 , 真是件好事。

上年經驗整段路有一小段落引水道的較為難行 , 上次我扶了過百影友上落 , 扶完後真係手都軟埋 , 未開始影相就消耗我一半體力。 有了上次經驗今次學精了 , 我特別準備幾條大繩與幾位影友預先出發並在難行位置 Set 繩作扶手 , 咁大隊人馬上落有位借力就輕鬆得多了。

但凡户外攝影天氣最關鍵 , 上年天氣好熱但天色雲彩真係靚到絕 。 http://hk.myblog.yahoo.com/amoksf108/article?mid=23971 今年雖然同樣天晴但卻帶點煙霞有點灰矇 , 天上靚雲欠奉 , 就像 Blog 頭第一張咁 , 色彩好淡。 天氣嘅嘢真係無計 , 反正攝影人心裡早就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 一切平常心對待總之有乜影乜。

這次只帶了支 20mm 超廣高鏡 , 一支魚眼 , 一 Set Filters 加埋腳架就係咁多。

經四月台灣一役我巳練成一套玩 Filters 的手法 , 我會用最細光圈、最細ISO及慢快門長時間曝光 , 並將 3 – 5 塊 Filters 叠住一齊玩 , 一路長曝一边心算並抽 Filters , 影友見我玩 Filter 手勢像玩啤牌魔術一樣 , 都冠以 “魔術手” 的稱號。

這套 Filter 法特別之處就是 Filter 顏色不會成 Pet 覆蓋畫面咁生硬 , 而是色彩好自然咁Blend-In 就像 Photoshop 般一樣。  而我可以影完就在相機 LCD中即時見到效果 , 非常之過癮。

f3

這是長時間曝光加燈色 , 紫色 Filters , ND Filter 混合之作。這是黄昏時份但張影到條路無晒車。

f4

這張我用藍色做底再托少少紫色在中層位置。

f5

這個我稍為加長紫色 Filter 的取色時間 , 大家可以留意是藍與紫的漸變變得好自然 。上面這三張全是我玩 Filter 出來的效果並非 Photoshop。

下面多張是 Photoshop 後加效果。

f6

眩光
f8

晨霧

當日拍攝時我在想如此開揚景觀 , 假若天色迷霧會是何等美麗? 不過香港有如此濃霧的日子不多 , 這個 Idea 唯有利用 Photoshop 去實現。 這次第一次咁玩 , 完成後有影友問我是否晨早去影霧?

f7

哈哈 , 真係呃到吓人

女像拍攝小貼士

大家一定有以下經驗 , 幫女性朋友或家人拍攝後被投訴影到佢包包面 , 雙頰扒 …….. 令友人不快 。 當然每個人相貌都有其特質 ,  究竟一些拍攝人像的高手面對不同輪廓 , 他們會如何運用鏡頭及手法去遷就呢?  有何竅妙呢?  今日作一個少少分享。

q1

我們一般以 50mm 至 105mm 這焦段作為人像鏡 , 取其鏡頭變形情況較廣角鏡小。 拍攝大頭人像留意入鏡位 , 因為入鏡位的高低直接影嚮 Model 的面形輪廓 。 我們假設在Model 的鼻尖劃一個 “ 十” 字 。若入鏡對正 “ 十” 上中央位置 , Model 就會表現得最正常。 

 

q2

若將入鏡位略為向上變成在 “ 十” 字之上半部份 , Model 的頭輕輕抬高向上望面頰就會因角度而變尖。

q3

倒過來若入鏡位在 字之下半部份從一個略低角度抵抄 , Model 的面頰就會變得較圓。

q4

若 Model 面型較方或包包面 就切勿以 “正中” 位入鏡 。

q5

若將入鏡位略為向上感覺就會好一點。

q6

入鏡位再高一啲加側少少感覺又舒服啲。

q7

這次以 Model 的側面入鏡 , 感覺都 OK 但 Model 的下顎骨就會變得好突出 , 若果將頭髮放在另一邊又或都用手上的小花摭一摭下顎與耳仔之間位置 , 咁就會好好多。

q8

上圖情況若揾頭紗摭一摭感覺又唔同晒。

同一 Model 只要改變少少入鏡位的高低就已經完全唔同睇法 。當然若懂得運用燈光陰影亦能營做肥瘦效果 , 這方面的技巧較為專業 , 不能紙上談兵 , 要學最好是上堂實習。

q9

另一個小貼士就是眼神光 , 眼睛是靈魂之窗 , 眼神光令人覺得有神彩及好像有千言萬語般 , (女士千萬別載黑色的大眼仔拍攝 , 因為會吸晒所有眼神光) , 所以拍攝人像時要盡量營做眼神光。 眼晴像一面小小的鏡子有反射光線作用 , 在户外拍攝時可利用環境光線或反光板 , 而在室內或影樓就要運用燈光技巧去營做。不要低估這眼神光的營做 , 往往這些細節會令妳的相片 “劃龍點睛”

q10

另一貼士是女士最迷人的除了相貌外 , 就是她的膊頭 , 所以女士有個骨肉均稱的靚膊头的話一定唔好收埋佢 。

q11

人像拍攝着重於 “姿體語言上的個性表達 ” 並不是”衣着上的性感”。反而是攝影人的感性而令她性感!!

q12

所以大家千祈唔好以為人像易影 , 要影得好影得靚真係好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