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wer of Love – Vincent Charlot Charlot Tanneux Grand Cru Burt Millésime 2009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除了一些經典酒莊或 Wine Maker 外自己很少為一個酒莊寫多過兩支葡萄酒酒評 , 原因是大多數旗下的產品都是大同小異 , Vincent Charlot 我相信將會是例外。 因為他像魔術師一樣將不同比例的 Chardonnay , Pinot Noir , Pinot Meunier葡萄幻變出十多款香檳產品 , 而且勝在支支有其獨具風格內涵 ,Vincent Charlot 對打理葡萄園的手底功夫及釀酒功力能耐真的唔到你唔服。 飮到正嘢唔作個分享對我來說亦有違原則。

 

今次這支 Vincent Charlot Charlot Tanneux Grand Cru Burt Millésime 2009 是一支 70% Pinot Noir ,  30% Chardonnay 釀製 , 而葡萄來自25 年酒齡的 Grand Cru 田。 究竟它能否像 Le Fruit De Ma Passion ”儷凝淨聚” 及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空山靈雨” 般質素? 或還是另一種形態的精彩呢?  我真的很期待。

 

一如以往 Biodynamic 的酒回來後我讓它”靜養” 了 2 個月。 一支如此罕有的珍品绝對要細心品試 , 雖不至於要 “齋戒淋浴" , 但起碼環境安靜能讓自己感受支酒是最基本要求 , 另外支酒不能搖幌及保持其溫度一至性亦是非常重要的 , 所以自私一點在家孤芳自賞是最好的 Arrangement。

 

 img_6906

磨砂樽加銀色鐵 Label 牌及錫纸包裝擰上手有一種精品的貴氣。 Back Label 標明了這支香檳的身世來歷 , 它只生產了 420 支 , 我真有幸找到一支作品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後 0 – 1小時 , 雪梨水般的酒色 , 氣泡如何幼细這些大路嘢唔講!  香氣散發奇異果、熟蘋果、蜜糖、Toasty 的芳香。 入口是非常、非常的 Rich , 這種 Rich 不是來自泡沫而是來自酒體表現 ,  那是豐富的口感、複雜的味道、綿密泡沫及層次變化的一個混合。 這種 Rich 橫向地擴散將 Flavor 帶到整個口腔內。 酒味是甜與酸和諧的美妙共舞 , 少許 Salty 的礦物感增加了整個味覺頻譜 , 加上質感節奏及優雅又幼細的 Fine Acidity 表現。 這種 Richness 及酒味表現绝對是頂级名牌香檳的级數。 它的美不止於味道上 , 酒味過後口腔中津液由兩頰到脷尖滲出 , 喉底再來一個堅實的果味回韻 , 剛才所飮的味道 Image 像 ”逆轉時空” 般再次在口腔中浮現 , 再加上超级悠長的餘韻 …………….. 嘩! 真係好飮到無朋友!  一支如此精彩绝倫的香檳令我生理上出現”毛管戙”的現象。

 

一支香檳的 Richness 及 Powerful 绝對是最難保持的 , 很多香檳都只能在開瓶初段呈現 , 時間一過隨著氣泡的流失就會消減。 另外要考驗一支香檳更要看它放暖後變成什麽模樣。Vincent Charlot 的出品一向以高質素見稱 , 為了測試這支香檳的能耐 , 我用 Champagne Stopper 及雪柜保溫將它分了很多段去品試。

 

開瓶後2 – 4小時, 基本上同初開分別不大 , 香氣表現隨時間增加了立體感。令人沉醉的柔軟口感 , 深不見底的層次內涵 , 美妙的甜酸平衡 , 我只能說 “ It is just fabulous.”  你會情不自禁地一杯接住一杯不停地喝 , 老實講要忍住口留下一些作隨後的品試真的是一種折磨!!

 

當支香檳回暖至室溫時 , 香氣多了 Ripe Fruit 及 Honey , 酒體沒有變得肥大依然保持到柔軟豐富 , 酒味中更多的甜味釋放出來與果酸保持 Well Balance。 口腔中的回韻及津液反應依然 , 回暖的它是一支Grand Cru 級 Montrachet。

 

開瓶後 9 小時 ; 支香檳同初開瓶時泡沫及酒味表現分别不大 , Richness 及 Powerful 仍能保持到 90% , 酒仍是那樣 Well Balance 好喝 , 單是這幾點的 “特異功能" 已是十分驚人。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上圖是開瓶 30 小時後落杯一刻的氣泡表現 ,  若非有過空山靈雨的經驗真的不敢相信 , 唯獨是落杯之後不久氣泡很快變得平靜  。  入口一刻又是一個驚奇那份 Richness 到現在仍能維持到原本的 70%  。這時酒味中的甜味減退而由一些熱帶生果如芒果、杏甫、西柚取代 , 果酸變得亮麗而有更多的 Pinot Noir 的個性質感。  口腔中的韻味仍能保持豐富变化及悠長 , 分別只是規模細一點而已 。

實驗到此可以告一段落 , 我大膽說句到目前為止在我所飮過的 “有限" 香檳中無一支能有如此能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空山靈雨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特色是 Clean & Focus 及其通透感 。 儷凝淨聚 Le Fruit De Ma Passion 是甜酸和諧平衡及旋渦式的味道凝聚力 , 而這支 Charlot Tanneux Grand Cru Burt Millésime 則是擴散性的 Richness 及 Powerful 。

它的質素我會用 Breathtaking & Exceptional 來形容 , 在我品酒的過程中腦海中出現了 Celine Dion 的 The Power of Love 這首歌  , Celine Dion 強而又力而又穿透性歌聲正好表達支香檳的感覺 , 當你一邊飲住這香檳一邊聽這首歌時就會明白我所講的一切  。 而更深一層歌詞中雖然是講男女之間的愛, 但我卻套用在 Vincent Charlot 對土地及葡萄酒的那份情深熱愛 , 而這香檳亦是這份愛下的最好結晶品!

 

白靈酣韻醉紅塵 – Leflaive & Associés Monthélie 1er Cru Sur La Velle, 2010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以往每逢打風 我都要當更應付突發情況 , 如今退下火線反而更珍惜平静的日子 , 而打風最佳的節目就是在家煲 GoT 及品酒。 上次囉攣小聚中試過 Leflaive & Associés Monthélie 1er Cru Sur La Velle, 2009 覺得此酒質素不凡 , 之後找到了 2010 , 這天遇正打風正好是大好時機品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一刻 , 酒色深红清澈 , 散發車尼子、熟果、Sweet Spice、义燒的混合香氣。入口是複雜的果味、果酸及單寧 , 中等重量柔中帶剛的表述 , 明顯的果酸是酒的骨架 , 有 Structure架勢 , 喉底回韻複雜而悠長。 初步感覺支酒易飲得來且內容豐富。

 

開瓶 1 – 2 hrs , 這時支酒到達第一階段的高峰。 香氣變得更濃密 , 花香、肉香、甜香、果香四元素相互交織。 酒體酒味開始變化 , Complexity、果酸、礦物在口腔中此起彼落 , 均稱平衡的酒味頻譜 , 充滿質感變化的單寧 , 更細緻嚴謹的結構 我特别留意酒味過在口腔中的微细變化及感覺。  甜韻令脷尖不斷湧出津液 , 單寧幼細地在牙縫及口腔中穿梭 , 果韻在喉底忽前忽後迴盪 , 這些變化感覺似浪濤般 “一浸一浸" 地表現 , 這是 Leflaive 白葡萄酒的風格及表述方式 。 這支 Monthélie 除了酒味迷人外 , 在韻味上表現得非常有氣派。

 

開瓶 3 – 5 hrs , 這時支酒進入脫變期 , 酒香變得收斂 , 而作為骨架的酒酸變得明顯 , 而其他元素較為喑淡 , 話雖如此但酒的果酸表現非常 Leflaive Style 。  “酒好會回魂、酒差落斷魂”。 在我經驗中但凡高質素的葡萄酒都會 “先落後上” 的脫變期 , 分别只是脫變期時間的長短 , 越具 Aging Potential 的酒脫變期會越長 (一般在 2 – 4 hrs 到  6- 30 hrs) 。 這支 2010 的 Leflaive 以酸度作骨架而非單寧 , 加上第一階段的 Easy Approach , 脫變期應不會太長 , 飮靚酒一定要有耐性 , 就讓它靜靜地發展吧!

 

開瓶 5 – 8 hrs , 這時支酒到達第二階段的高峰 , 亦是支酒全開進入最好飮的階段。 優雅的酒香從杯口散出 , 往杯中一嗅那是深度而立體的香氣。 酒的酸味已變得平靜 , 隨之而來是更多的果甜味 , 它達至一種甜酸平衡的和諧令人十分舒服。  酒體亦變得豐厚了 , 這時單寧的質感及細節亦感受得更多 , 而回韻依然精彩。

開瓶 36 hrs,  我刻意將少部份的酒放雪柜看看一天後的表現。 這時酒味仍保持甜酸和諧 , 單寧溶入酒味變成一份質感 , 酒味曲線自然流暢令人飲得非常舒服 , 而回韻依然结實悠長。 支酒唞咁耐不單沒有絲毫跌 Watt 而且仲咁平衡及好飮 , 以這種表現支酒 Aged 咗之後表現會極之不錯。 酒商説 2010 的適飲期 為 2017+ 以今天品試結果 , 支酒 Aged 十年八年绝無問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要做一支好飮易飮的葡萄酒不難 , 但好飮易飲都只是一支酒的”外在”, 一支酒有個性及生命即是説支酒有起伏變化 , 這一些大家都好易掌握。 但當講到一支酒有冇”靈魂” 這抽像的東西就未必容易令人明白 。 以自己的經驗來說 “回韻” 就是一支酒的靈魂所在 。好飮的酒未必有靈魂 , 相反有靈魂的酒就一定是好酒 , 這支 Monthelie 在回韻的表現是由頭帶到落尾 , 單是這一點已值回票價 。

Leflaive & Associés (俗稱孖雞) 旗下的白葡萄酒是世界十大白葡萄酒 , 質素毋容置疑 ,  白葡萄酒專家開新拓新地區搞红葡萄酒 ,  Leflaive & Associés 用精彩的看家本领及嚴謹認真態度 , 將眾人眼中比較無咁出名的 Monthelie 產區提昇到另一層次。 這支 Monthelie Sur la Velle 身具 Pommard 的結構 , 亦具有 Volnay 那份優雅細緻緊密 , 好飮得來 有生命力、有變化、有深度、有內涵、有靈魂 , 可說是目前我飮過質素最好的一支 Monthelie , 以 $5xx 的價錢咁嘅質素真是扺飲到無朋友。

Follow Me – Domaine Felettig Gilbert et Christine Chambolle Musigny Vieilles Vignes 2014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在最近一次聚會中 , 酒友帶了這支Chambolle Musigny 俾我品試。 雖然只是短暫的"萍水相逢" 但卻令我印象深刻 , 就算當晚美酒雲集但第二天仍然對她念念不忘。於是便向酒友查詢開始尋覓芳踪 , 進一步加深了解 ………..

 

一開瓶 , 就嗅到一陣誘人的花果香氣 , 入口是車尼子的果酸襯托柔和的果味 , 若輕若重的身影 , 若隱若現的內涵 , Young Wine的酒精感 , 收結的礦物及悠長的 Aftertaste。 初印象是一種優雅中帶著個性而又少許含羞的表述 , 我當天就是被這背影所吸引 , 雖然支酒未完全開放但已感覺她的誘人美態。

 

開瓶 1 小時 , 它的香氣漸變得豐富 – 熟果 , Sweet Cherry , 花香 , 夾雜少許的 Meaty , 它的香氣現階段是平面的。 這時車尼子果酸開始變得明顯 , 雖是如此但它仍保持著平衡 , 而它的內容亦漸漸浮現 。始终這支是 Young Wine 果酸明顯是绝對正常的 , 所謂女大十八變 , 俾些耐性及時間讓她成長吧!

 

開瓶 2 – 3 小時 , 開始 ”嚟料” , 她的香氣變得更有密度及散發一份誘人甜香 , 香氣亦由平面發展成有深度的立體感 , 香氣是扯著你不放般吸引。 這時果酸已減退而果甜味開始進場 , 她變更有”肉地” , 柔和甜美的果實 , 纖細的果酸及絮化的單寧在牙縫及脷尖廻盪 , 中尾段柔而不緊略帶丁點鹹味感覺的礦物感。酒味曲線自然而充滿起伏變化 , 餘韻悠長而滲著 Fine Acidity。 這階段每一口的感受變化都不同 , 這就是 Biodynamic 及 Vieilles Vignes 孕育下的成長個性。

 

開瓶 4 – 6 小時 , 一切變化穩定下來 , 這時支酒非常好飮及舒服 , 你會情不自禁地一杯接一杯 , 同時而這階段亦展示了她 (Age) 熟成後的大概表現。 她並不是倾國倾城的絕色佳麗 , 但卻是能陪著你走 , 為你增添歡樂色彩的伴侶。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跟據網上資料 : 酒莊由 Henri Felettig 於1969年時成立。2005年時才由第二代的兄妹檔 Gilbert 與 Christine 接手管理。樹藤大多為創立時所栽種,平均樹齡達 50歲。種植方面酒莊採用有機農法。從疏芽,整形,到葡萄採收,全程都採用人工方式。採收前確保葡萄的糖度與生理成熟度都足夠,再一次性採收,確保每顆果實的成熟度相同。裝瓶前不進行沉澱與過濾。

 

Wine Maker 明白到 Less is More 的道理 , 手底功夫紥實。 通常一個酒莊最 Entry Level 那一支有水準的話 , 旗下其他產品都不會差得去邊 , 2014 年一個普通年份都有如此優美表現 , 若是 2015 果味應會更濃郁、複雜性會更好 , 這個莊水準一向穩定可説是深具潛質 , 绝對值得留意及追隨。

 

這支 Chambolle Musigny 令我想起俄國攝影師 Murad Osmann 與他女友的一輯出名作品 – Follow Me。

http://hiconsumption.com/2013/02/follow-me-to-photographer-follows-girlfriend-around-the-world/

這輯相片色彩豐富鮮艷 , 但由始至終女主角都只是"影后"  , 正正切合我心目中 Chambolle Musigny 帶着神秘的迷人美態 , 卻永遠看不真貌 ,  令人產生無限聯想 , 而你更有一種很想 Follow 的慾望及衝動 , 這亦是這支酒的精髓所在。

 

Burgundy 但凡出了名的就價格不再親民 , 平靚正而又有質素深度的東西真的極之罕有。 這支 Chambolle Musigny 雖非什麽超班之作 , 但勝在溫婉斯文又帶幾分嬌柔 , 迷人卻不妖艷 , 細膩生動中有感情變化 , 成熟後則令人舒服。 這一切只是 $3xx 仲要係 VV (老樹藤)  你仲想點?

 

 

註 : 同莊有另一支 Clos Le Village 價錢相若 , 而這支是Vieilles Vignes (老樹藤) 買時一定要講明避免搞錯。

 

Wine Supplier – L’Imperatrice (Jessica Ting)

囉攣小聚

某日下午偷得浮生半日閒走去探一位朋友 , 這位朋友熱情地捉住我試了以下幾款葡萄酒 。每支都是擺明挑機的逸品 , 可恨的是這些特供酒在市面上較難找到 , 搞到我飲完之後囉囉攣 , 非要寫個分享留個記錄 , 希望有酒商行家見到引入一些以解相思之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r. Burklin-Wolf Pfalz Troken Riesling Hohenmorgen VDP GroBe Lage 2015

德國思靈是常見,

清香果味透自然 ,

線條分明貴氣現 ,

輕巧明媚合餐前。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du Daley Le Chasselas Villette Grand Cru

罕見瑞士葡萄白 ,

工整幼細兼圓滑 ;

看似簡潔實複雜 ,

品味深度在留白。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Francois Chidaine Montlouis Sur Loire Les Choisilles 2011

酒味芬芳兼醇厚 ,

蘋果礦石夾蜂膠 ;

圓潤雍容韻長久 ,

結構緊密剛帶柔。

OLYMPUS DIGITAL CAMERA

Laflaive & Associes Monthelie 1Cru Sur La Velle 2009

花果香氣太迷人 ,

單寧酸度細如塵 ;

精巧內涵有元神 ,

質素驚艶奪我魂。

OLYMPUS DIGITAL CAMERA

Stella di Compalto Brundlle di Montalcino Riserva 2009

華麗變化人觸目 ,

內容深琢如深谷 ;

意境非凡質脫俗 ,

明日傳奇它莫屬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Rafael Palacios As Sortes Valdeorras 2015

滅絕重生歴蒼桑 ,

特色小區世遺亡 ;

質素超群露鋒芒 ,

吐氣揚眉登殿堂 。

https://amlifeblog.com/2013/08/06/2011-rafael-palacios-as-sortes-val-do-bibei/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arguet Les Crayeres Extra Brut Grand Cru Ambonnay 2011

壓軸竟來一氣酒 ,

深香幼細礦物柔 ,

老樹岩韻輕滲透 ,

似輕實重功力厚。

葉底藏花 – Clos Puy Arnaud Cuvee Pervenche 2015

長久以來大家印像中 Bordeaux 不論左岸右岸都忠誠地追隨 Robert Parker 的路線以釀製超濃郁、豐滿澎湃、强勁木桶及要陳年幾十年的長熟型的風格為主道 , 亦因為長熟型的 Bordueax 在年輕時飮用確實俾人一種拒人於千里及難以親近的感覺 , 但這一切是否真的代表了全部呢?  究竟有沒有例外呢?  其實葡萄酒世界中每天都不斷有新東西出現 , 亦有很多有誠意的 Wine Makers 憑新的手法及理念去釀酒 , 只是這些有誠意的好東西不易被發掘。

_5140474

最近有酒友推介我一支 Bordeaux  2015 的新酒 ,Clos Puy Arnaud 在 Saint Emilion 區的東面 , 嚴格來說只能是 AOC, 查看酒莊資料此酒莊强調 “Terroir” 特性而在 Limestone 土釀下實行 Organic Biodynamic 耕種、Natural Yeast、陶瓷桶發酵而非用木桶發酵 ………….  我很好奇 Bordeaux 酒莊竟放棄木桶發酵而改用這種 “自然派”的處理手法 究竟酒莊為何有老本唔食有錢唔賺而釀造這一支咁嘅酒?  若果單單只為開拓大眾化市場根本無需搞咁多嘢 Wine Maker 究竟想做些什麽呢?   一連串疑問只能在酒中去尋找答案。

開瓶 1小時 , 紫红色的酒液散發紫羅蘭、藍莓的成熟果香。  第一個印象支酒很 Fruity 而且非常易入口 , 起碼不像 Bordeaux Young Wine 那種厚重單寧令你成口硬晒的感覺 , 但它的 Fruity又不像新世界酒那種單純 Sell 澎湃果味缺乏變化深度的風格 2015 年的新酒可以咁”親民” 已是個異數。

開瓶 2 – 4小時 , 酒精感慢慢散去 , 果味解封後酒香更加芳香濃郁 , 亦開始看到它的深度。 它濃郁果味中呈現絲般幼細層次的酸度 , 酒體 Silky 柔軟高密度當中夾著Chewy 有質感的皮單寧 , 果韻悠長前後均稱平衡  , 這展示了一支 Delicate & Beautiful Wine 的格局。

開瓶 4 – 6小時 , 這一段支酒越開越靚。 果味、果酸、皮單寧優雅地溶滙 , 而且像風一樣一浸浸地自然流露出來 早前所描述的層次細節更加明顯 , 那種在口腔內的豐富味覺變化及柔和感確是一種享受。 若果只想飮 Easy Drinking 的 Bordeaux 我覺得這一段應該得到滿足。   這支酒的內涵很深而且像有生命般不停地變化 , 而且現階段根本未見真身” , 好想摸清支酒的底褞 , 一於改變策略將酒塞回並放雪柜來個馬拉松式品試。

開瓶 14 小時 , 支酒正在奇妙地變化中 , 酒開始出現 “自然派” 的特性 , 這種帶著   “曖昧"的轉變過程又是另一種迷人美態。

開瓶 24-30小時 , 這時酒香輕柔地散發著花香。 早一天前的濃郁強勁已然消散 , 有少少似飲著德國 “自然派” Pinot Noir 那份清純甜美的果味 , 酒味 Pure而自然 , 果與酸相互交織像華爾姿般優雅地共舞 , Ashy 般的皮單寧在脷上滑動 , 幽幽果韻及礦物感在喉底深處迴轉不散……….. 這種感覺非常 Enjoyable  它的節奏、鋪排與自然派的 Burgundy 實體不同但形神近似 。 而這種自然派表述用在 Merlot, Cabernet Franc  二種葡萄上又是一種美態 。 酒在這段時間所展示的正是酒莊强調 “Terroir”Organic Biodynamic 耕種、Natural Yeast、陶瓷桶發酵這些特性 , 亦是酒的精髓所在。以我個人來說我最喜歡這一段 。

 _5140464

試完支酒我會用 化繁為簡、葉底藏花去形容此酒 , 我覺得 Wine Maker 是想用一個手段將某些好東西下放 令大家感受。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咁做很易 , 當中的分寸拿捏若非出自高手或絲毫失誤 , 效果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 這就是化繁為簡

至於葉底藏花的寓意我就引用 一代宗師中宮二與葉問切磋後,宮二在於葉問獨處的時候對葉問說了一段話:“給你看六十四手,是讓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希望你可以舉一反三。為什麼要說“舉一反三”,其實是想告訴葉問,六十四手,我還留了一手——葉底藏花,想知道,就來找我吧…………………. “

我相信很多人只會覺得這只是一支 Early Drinkable Bordeaux , 加上價錢    親民根本不會花心思時間去追尋內裡 , 更未必能看得出 Wine Maker 暗裡留了一手 葉底藏花 的含蓄及高妙。  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 , 若你酒底功力夠又肯花時間耐性去探究 , 就會找到它精髓及深層美態 , 更能感受到釀造者那份高藝及誠意之所在 , 你會越飲越喜歡 , 甚至領略到它內裡之韻味深不可測。

這支酒有幾種飲法 , 閣下是想葉面看她還是 葉底尋花?

  • 若想葉面看她" 的只須將支酒 Light Chilled Decant 2 – 3 hrs 應該會好滿意。

  • 若想感受”葉底藏花” 那份帶著少少 “曖的變化可以將酒 Decant 6 – 8 hrs , 飲前少少 Light Chilled 再用大杯慢慢感受品嘗。

  • 若不問過程只看结果的 , 就將一半落 Decanter 飲第一、二個變化 , 另一半放雪柜第二天才慢慢飲吧。

補充一點 : 這支酒是 Biodynamic 會 “暈酒浪" , 若果國外返貨最好 “坐" 返最少兩星期才飲用。

酒莊資料:

http://clospuyarnaud.com/en/

http://clospuyarnaud.com/wp-content/uploads/2016/10/Fiche-technique-PPA-2015-UK.pdf

儷凝淨聚 – Vincent Charlot Champagne le Fruit de Ma Passion Extra Brut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上次試完 “空山靈雨” Champagne Vincent Charlot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Extra Brut 2011 時已深知這 Champagne House 绝非凡品 , 但—間 Champagne House 不能獨孤一味 , 要全面了解就一定要試它的  Entry Level 及其他產品。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淡金黃的酒色 , 泡沫細緻像雨絲般從杯中不同位置上升非常有詩意。 香氣輕輕帶著青蘋果、梨子、奇異果、少許麵包。 將香檳放暖少少時嗅深一點你會發覺深處有蜜糖的甜香。  入口如慕思般的氣泡 , Creamy Palate是最好的形容詞。 由輕至重的酒味曲線 , 非常 Clean & Focus , 絕佳的平衡 , Bone Dry的酸度有如樂章般在口中迴盪 , 果韻在脷中及喉底四處碰撞 , 韻味延續到十幾分鐘之久。 每—口香檳在味覺中都有不同變化 , 有時你會感到多—些 Mineral , 有時會多—些 Nutty , 有時它的果酸像樂章般充滿跳躍感 ……….. —言蔽之 , 每一口香檳都是不同的味覺響宴 , 兩三杯後你更會覺得心頭有—份絲絲的暖意。

上次支 “空山靈雨” 有24小時保鮮的能耐 , 我亦好有興趣這支 le Fruit de Ma Passion 的潛力有多少。 用 Champagne Stopper 放雪柜 24 小時後再試 , 氣泡有如初開時般豐富 , 香氣多了些 Sweet Toast 。 它的內容骨格完全沒有走樣 , 酒味依然凝聚 , 酸度變得比較明顯 , 感覺上支酒平靜了少了那份”靈動” 及 “呷呷不同” 的活力變化。 老實講我唔 Prefer 將支檳唞咁耐 , 一般飮檳的正常飲法就可以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Le Fruit de Ma Passion是由 65% Pinot Meunier, 20% Pinot Noir and 15% Chardonnay 釀造 , 由於主要葡萄是 Pinot Meunier , 它的中尾段味覺變化較多 , 那一種 ”旋渦式” 的味道凝聚感亦是它的獨門。 我覺得它的特點是 Clean & Focus 與“空山靈雨” 那份”空靈”的”通透感”風格上很不同。

這支香檳的酸度頗高而且變化豐富 , 不論淨飲及襯菜亦十分適合 , 真係—支香檳可以玩晒全餐飯。 而它亦有Ageing Potential , 我相信放三、五年味道更豐富。  作為—支Entry Level Champagne 已算是交足功課有餘。

 

補充:

在我酒評中多次提及 Biodynamic 的酒對温度及搖恍特別敏感要小心處理 , 當中 Body 厚身及濃郁的紅葡萄酒雙對比較好一些 , 而纖巧幼細的香檳是最難處理的。

自己在不同場合飲用 Vincent Charlot Champagne , 我覺得最好飲是在家中飲用。 又或者像出席一些名牌香檳酒宴般 , 學主辦單位預早將香檳送到餐廳並托人將酒預先雪好 , 減少温差及搖恍亦令香檳 Serve 前有足夠時間及穩定地發揮它的層次、變化及美態。 其實這處理手法同樣 Apply 落所有高質及靚香檳。

有幾次帶它們出席酒聚 , 我已很小心事預先將香檳在雪柜雪凍 , 再用保温袋運用 , 但經過舟車路程搖恍到餐廳 , 支檳未定神就急着開來見人 , 它的表現真的會大打折扣及甚至失魂落魄 。 一般情況下起碼要將它放冰桶 1 小時才能有回復正常表現。 香港人生活緊迫出席聚會唔遲到已經好難得 , 若要求帶香檳的酒友提早1 小時到場為大家準備 , 咁麻煩我覺得無乜人肯咁做!

退而求其次可以等到家中請客時 , 才挑這類精品奉客 , 這就包保你能完全感受所描述的美態及變化。

另外大家若從酒商購買 Vincent Charlot , 最好多口向酒商問一句批酒幾時抵港? 是大批運送還是少量運送?  (大家都好清楚機場工作人員如何對待行李及旅程中的溫差 ) , 再跟據運送方法俾足夠時間 ”坐暈浪監” 等支檳回復狀態才飲用欣賞。

當然大家怎去處理及飲用葡萄酒是大家的自由 , 我只是提供一個意見參巧 , 使大家唔使嘥咗支好酒又嘥咗啲錢。

南非驚喜 – Crystallum Chardonnay The Agnes 2015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英國公投脫鈎 , Donald Trump 當選美國總統都令大多數人跌晒眼鏡。 這兩件事告訴我 ” 世界每日都在變 , 凡事無絕對 , 人的思想不能太狹窄及默守成規 , 因為每日都有很多出人意表的事情在發生” 。

今次想為大家介紹一支會令人跌眼鏡的好東西。 大家先看 Tasting Note:

淡黃而帶點 Watery 的酒邊 , 香氣散發白花、檸檬、水蜜挑、而香氣核心卻帶著蜜糖般的甜香。 入口是柔滑 Creamy 的酒體 , 輕輕滲透著充滿 Flavor 的酒味 , 柔順酒體中包含恰如其份的酸度 , 而這酸度中又隱約感到少許的葡萄的餘糖。這種層層的味覺演進 Present 得自然舒服。

酒放暖後表現依然沒有一絲走樣 , 酒香有如 Perfume 般有密度地散放 , 酒體沒有因放暖而變得肥大依然保持一份嬌柔。 這時酒的 Body、酸度及餘糖三者在味覺上相互交織 , 難得的是它一路以來的平衡均稱及層次感。 漸漸地酸度比例增加 , 我很喜歡這種軟綿綿像綿花糖般的酸度表現 , it is really nice and enjoyable!

若以 Wine Style 表現來說 , 我相信很多人會估它是一支好年份而具質素 Wine Maker的 Puligny-Montrachet 1 cru。 不過你若夠細心就會發覺它與 Puligny-Montrachet  1 cru 在細節上有少許分別 。 就如它的香氣較多 Tropical Fruit 而香氣的密度亦較寬厚 , 酒味中有一種果甜味 , 這些元素表示它來自一個較熱的產區。 它的酸度線條亦比 Burgundy 略粗餘韻亦相對較短 , 這亦說明葡萄田的土壤有較多 Clay 而非多數出現在 Burgundy 產區的 Lime Stone。

我喜歡它不是一位 ”堅離地” 複雜難明的哲學家 , 反而是一位 ”貼地” 得來爽朗率直而不做作的說書者 , 從簡單生活中說道理 , 舉手投足流露一份令人舒服的儒雅舉止談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講咗咁耐這支 Chardonnay 其實是來自南非!  You are right, 很難想像南非能做出一支如此深具風韻的 Chardonnay , 這一切歸功於天、地、人的配合。

更實際的是它只是 $2xx 的價位 , 絕對是 “蔗渣價錢燒鵝" 享受 , 是不是跌眼鏡你試過就知!  除了這支 Crystallum Chardonnay The Agnes 外 , 同莊另一支 Clay Shales Chardonnay 亦相當精彩 , 不容錯過。

酒莊資料:  http://www.crystallumwines.com/

Wine Supplier: https://www.facebook.com/bottleshockhk/

古典美學意情長 – Jean Vesselle Oeil de Perdrix Rose Champagne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環顧自己九百多篇酒評中 , 竟然只得一兩篇談及 Rose 或 Rose Champagne 的酒評 , 好老實講我自己對葡萄酒沒有任何偏見 , 但自己亦試過很多 Rose 或 Rose Champagne 但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一杯茶。  我之所以不喜歡 Rose 或 Rose Champagne 的原因並不是因它的顏色 , 而在於它的酒味始終覺得格格不入 , 有時仲覺得似藥水 , 飲落無乜個性亦缺乏深度。 今次這一支Oeil de Perdrix 算是一個異數。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先講它的表現: 三文魚般的酒色 , 落杯時泡沫豐富而幼細。  酒香清新而帶淡淡的士多啤梨清香 , 入口口感豐富 Rich 但並不洶湧澎湃。 酒中滲著士多啤梨及淡淡藍梅的果味 , 優雅自然的果酸 , 丁點感到少許餘糖在脷尖反應 , 平衡細緻的酒味表現 , 餘韻絲絲而細長。  初段感覺這Rose表現非常清新自然 , 有點文青感覺 , 酒味曲缐接近一支 Blanc de Noirs , 最重要沒有我最怕的藥水味及格格不入的感覺。

初步感覺不錯 , 但要考驗一支 Rose Champagne 只須簡單將它回溫或放暖就見真章 , 老實講好多都會出現味道分離、古靈精怪或變得很藥水 , 不管你是否飲家都會一飲即放低。  而放暖的 Oeil de Perdrix 那份士多啤梨、藍梅、花香更濃更實在 , 而酒味曲線仍然保持結構完整、有前有後及酸果平衡 , 它表現活脫脫像一支 Still Wine。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何解我以前所飲同這支會有咁大分別?

首先大家要了解釀製 Rose 或 Rose Champagne 的兩種方法:

A)   Blended Pink champagne (“Rosé d’assemblage") This method is by far the most widespread, as it allows the producer to obtain colour and density that is identical from year to year. It consists of blending a still white wine (before its second fermentation in bottle, therefore) with from 5 to 20% of Champagne red wine, vinified to be non tannic.

B)    Macerated Pink champagne (“Rosé de saignée") This is the method used for many years by Francis Boulard. It consists of allowing the grape must to remain in contact with the skins for a short while (just a few hours). Thus the natural pigments in the skins of the black grapes begin to colour the ju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enrich the juice with their aromatic components. After maceration, the juices are bled off – hence the name. “Bled" pink champagnes generally have a more intense pink robe, but this colour can vary widely with different vintages.

有很多人說 B) “Rosé de saignée" 並不是真 Rose , 因它只是釀製紅酒浸皮的過程中的 , 縮短浸皮時間的 By Product。

A 方法將紅葡萄的顏色酒液加入白酒中再進行發酵 , 由於紅白葡萄酒各有不同元素特質 , 溝埋時未必可以無縫交接 , 所以很容易會出現格格不入的感覺。  而 B 方法若最初是以釀紅葡萄酒的技術觀念去釀酒而縮短浸皮的時間來取出酒液 , 酒的濃郁度、溫度、發酵度、酒精度 …………這些元素變化都是非線性的 , 雖然現代的釀酒方法都已很科學化 , 但葡萄酒始終不是罐裝飲品 , 就算品質數據無敵也未必等於好飲之餘又有個性及又有靈魂 , 更難逃出一眾資深飲家的法眼。 上述兩種方法大概可解釋到為何自己覺得 Rose 或 Rose Champagne 總是怪怪的原因。

我並不是否定這兩種方法 , 而想指出這兩種方法的特性及用咁方法做得好難度十分很高 , 因此高質素的 Rose Champagne 一般都較貴。

這次這個 Jean Vesselle 是一百分百 Champagne House , 這支 Rose Champagne用精選 Pinor Noir 用 “Direct Pressing"  方法 , 即攞紅葡萄直接榨取酒液及色素 , 酒液的顏色呈現一種接近三文魚的顏色 , 所以稱之為 Œil de Perdrix 即 “Eye of the Partridge” 。 之後酒液再以釀製 Blanc de Noirs 的方法釀製 , 這與 (B) 浸皮取色之法在酒味表現上有很大分別。  這亦正好解釋到 Champagne 中那份清純自然及酷似 Blanc de Noirs 的感覺。

其實這種 Direct Pressing 釀製 Pink Champagne 已有相當歴史 ( 沿自15世紀 ) , 而現今商業世界講求效率 , 肯堅持以古典傅統方法釀製 Pink Champagne 的全香檳區5xxx 幾間 Champagne House 少過 25 間仍有做  , 喝這支 Oeil de Perdrix 就像看古典名畫一樣 , 是一種古典美學的欣賞。

很多情侶會揾支 Rose Champagne 作為情人節、聖誕又或者結婚紀念之類日子浪漫一翻。 我敢說情人節若用這支咁特別而有內涵的 Jean Vesselle Oeil de Perdrix Rose Champagne , 單是那份背後的含意及心思就已提供不少 Talking Points , 若再加丁點而不浮誇過火的 ”上崗上缐” 就已可 ”冧爆” 對方 。

從來浪漫都是昂貴的 , 這支 Oeil de Perdrix 只是 $3xx 的價位。 實際得來有質素 , 低調得來意深長 , 乜都夠玩啦!

%e6%aa%94%e6%a1%88-17-11-2016-12-19-05

無獨有偶 , 神之水滴 , 最終章第四期 , 竟亦出現這支 Jean Veselle Œil de Perdrix!

空山靈雨 – Champagne Vincent Charlot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Extra Brut 2011

有朋友同我講 , 我雖然現在酒評寫少咗好多 , 但依然是我寫完邊支酒邊支酒就隨即俾人掃清光 , 魔力不減當年云云。 我首先多謝支持者對我的錯愛。 其實我寫酒純粹只是想憑個人主觀感受 , 介紹一些有質素有個性而無乜人認識的”逸品” 給大家 , 一來是對釀造者的認同及欣賞 , 亦希望更多酒商引入這些好東西 , 讓更多人以合理價錢 Enjoy 不同地區的優質珍品 。 因為葡萄酒最大的樂趣的是探索、發掘、欣賞、分享 。 從來小眾或中價的市場都是受怱視的 , 而這大片空白地區卻藏着很多 Hidden Gem 有待我們去發掘。

前陣子出席了一間酒行所辦的 Wine Tasting , 同場除了開懷暢飲早前我 Blog 所講的 Champagne Dufour 系列外 , 我亦留意到幾支非常具潛質及有趣的好東西。 這些 Hidden Gem當然要擇日細心評鑑 。

這星期天氣日日三十幾度真的熱到人煩躁 , 應該不少人像我一樣有種懶洋洋提不起精神的症狀 , 像這種症狀最好的解藥就是揾支靚 Champagne 消曙解熱。

今日品試這支 Champagne Vincent Charlot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Extra Brut 2011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淡黃色的酒 , 非常細緻的泡沫 , 香氣帶花香 , 梨子, 檸檬 , 荔枝皮及麵包, 香氣甜美而且非常吸引 , 有種索牽着你鼻子的魔力。入口流暢的酒味帶着強勁果酸令人眼前一亮 , 柔和的泡沫夾着濃郁的酒味及豐滿的口感 , 再由果酸將你帶進酒的核心清純內涵 , 華麗而富疑聚力的表現 , 絕佳的平衡 , Bone Dry及穿透性的酸度 , 果韻在喉底盪漾而可以延續到十幾分鐘之久 , 以上一切表現都說明支酒非常利害。老實講每一口都是一份味覺的響宴。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個人很喜歡 Krug 的 Fineness , 那種 Sharp 得來細膩的酸度襯以複雜層次, Complexity 中最難得的是保留着一分 Pure 感覺 , 而這支 Champagne Vincent Charlot 的風格及質素真的拍得住一支熟成的 Krug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細看支酒金色鐵牌仔 Label 除了酒名外角落還有太陽及月亮的圖案 , 外表搶眼之餘亦表示這是一支 Bio-dynamic 的東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背面的 Label 亦印著 “Demeter” 這是一張非常嚴謹及難攞的 Biodynamic認證 ,  而 Label 上亦寫晒支酒的資料。 這支酒是 100% Chardonnay。 一般生長在 Chalk Soil 的 Chardonnay 都會有較強的酸度。 “Vinified in oak barrels 11 months in alcoholic fermentation with indigenous yeast, without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 no fining or filtration and without cold stabilization.” 這一切都完完全全反映在酒味之上。 這香檳在 Aug 2015 才 Disgorged 一支如此 Young 的香檳加上還是 Biodynamic 可以做到咁具骨架勁度及個性的風格 , 真的是質素不凡令人驚喜。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圖中所見是 開瓶24小時候的氣泡狀態 , 唔講真係以為支酒啱啱開)

一支香檳除了欣賞它開瓶那刻外 , 它的潛力一定要用時間考驗。 我用 Champagne Stopper 將支檳放雪柜內恆温而斷斷續續分段品試 , 睇睇它的變化及潛力。 一般 Champagne 都捱不到6 小時 , 但這支 Vincent Charlot 卻十分驚人!!  其他 Skip 咗唔講 , 它在開瓶 18及 24 小時期間在我倒落杯的一刻 , 泡沫就像我剛開瓶一刻般豐當汹湧 , 過了這麼久在杯中依然有絲絲細泡 。 它的香氣及酒體仍然保持吸引力 , 更多了些甜麵包的 Yeast香氣 。它的內容骨格完全沒有走樣 , 外表少了一份 Sharp 卻多了三分温柔 , 內涵有更多細節及多一份雍容及靈氣 。

一支香檳過了24 小時仍有這實力表現確令我開眼界?  若果有人說這支香檳唞 24 小時會更好飲 ………. 我會表示理解及認同。 一般人對香檳的印象是 Pre Dinner Drink 是酒宴的 ”前奏“ ,  我們去品評香檳亦局限於這短短的前奏中 , 當飲用其他紅白葡萄酒後亦唔會飲返轉頭。 有人会質疑邊有人咁飲香檳  , 我只會以 “別人笑我太瘋癲 , 我笑他人看不穿”  作回應。大家可以不須理會我所講的一切, 繼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飲就可以。

它的清、重、穿透力、及空山靈雨 Feel , 我會以Sarah Brightma 的 Scarborough Fair 去形容這支充滿個性的香檳  ………… 當你有一天喝着它時再聽這歌就會明白我說的是什麼。

這支 Champagne 年產量只有 2300支 , 其他嘢我唔多講啦。

 

補充:

在我酒評中多次提及 Biodynamic 的酒對温度及搖恍特別敏感要小心處理 , 當中 Body 厚身及濃郁的紅葡萄酒雙對比較好一些 , 而纖巧幼細的香檳是最難處理的。

自己在不同場合飲用 Vincent Charlot Champagne , 我覺得最好飲是在家中飲用。 又或者像出席一些名牌香檳酒宴般 , 學主辦單位預早將香檳送到餐廳並托人將酒預先雪好 , 減少温差及搖恍亦令香檳 Serve 前有足夠時間及穩定地發揮它的層次、變化及美態。 其實這處理手法同樣 Apply 落所有高質及靚香檳。

有幾次帶它們出席酒聚 , 我已很小心事預先將香檳在雪柜雪凍 , 再用保温袋運用 , 但經過舟車路程搖恍到餐廳 , 支檳未定神就急着開來見人 , 它的表現真的會大打折扣及甚至失魂落魄 。 一般情況下起碼要將它放冰桶 1 小時才能有回復正常表現。 香港人生活緊迫出席聚會唔遲到已經好難得 , 若要求帶香檳的酒友提早1 小時到場為大家準備 , 咁麻煩我覺得無乜人肯咁做!

退而求其次可以等到家中請客時 , 才挑這類精品奉客 , 這就包保你能完全感受所描述的美態及變化。

另外大家若從酒商購買 Vincent Charlot , 最好多口向酒商問一句批酒幾時抵港? 是大批運送還是少量運送?  (大家都好清楚機場工作人員如何對待行李及旅程中的溫差 ) , 再跟據運送方法俾足夠時間 ”坐暈浪監” 等支檳回復狀態才飲用欣賞。

當然大家怎去處理及飲用葡萄酒是大家的自由 , 我只是提供一個意見參巧 , 使大家唔使嘥咗支好酒又嘥咗啲錢。

世外桃源 – Weingut Friedrich Becker Spatburgunder 2011 & B Spatburgunder 2012

這幾年來飲 Burgundy 卻有一份失落感 , Burgundy 其實也有很多土地質素好而又很用心做葡萄酒的人 , 但真心講句很多 Entry level Bourgogne 甚至五六百蚊中級的 Per Cru 飲落卻是又簿又削又難飲。  簡單一點為何總找不到類似 Les Rouliers VDT Henri Bonneau 那樣性價比高的東西?

 

葡萄酒講求天、地、人 , 既然天與地都得天獨厚 , 何解質素卻很多未能反應在酒質及價錢上? 是明星效應令酒價一向偏高?  是 “強國效應” 及被 “滅絕式” 的掃貨令很多 Wine Makers 及大莊都向快錢看 , 以靠 “食老本” 的心態去經營 , 根本無須花心機去做酒?  雖然很多人仍不斷追捧 Burgundy , 但實際消費用家的評語卻是出現不協調的兩極化 , That’s why Burgundy 是地雷陣就咁解。

 

在其他世界釀酒地區有些 Wine Maker , 他們旗下不論頂級酒有質素外 , 旗下的二、三線甚至 Entry Level 的葡萄酒都有不俗的表現 , 而最難得的是任何 Level 的出品都感受到 Wine Maker 那份用心及認真 , 真的是平有平好飲 , 貴有貴的精彩 。

 

早幾年我一直留意德國 Pinot Noir 的發展 , Global Warming 的確對德國  Pinot Noir 成長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 另一樣可貴的是是德國人的認真態度將以往做得不好的 Pinot Noir 重新以回歸基本 Back to Basic 的手法 , 用心地的去做酒 , 真的做到天、地、人的結合 , 而價錢亦開始走向大眾化。 若有人問我飲酒經驗中最美的 Pinot Noir 是那支 , 我會答是一支德國 Pinot Noir !

 

最近英國 Decanter在云云眾多國家的 Pinot Noir 中選出了德國的 Pinot Noir 為最美麗的 Pinot Noir , 這結果無疑對 Pinot Noir 的聖地 Burgundy 來說是 ”刮了一巴” , 不論你願意接受與否 , 這引證了我的睇法。  點解德國人做得到而法國人做不到呢? 這是否一個 ”龜兔賽跑” 故事的現實版?  Burgundy 也是時候作出反省 !!

 

最近飲了兩支 Weingut Friedrich Becker 的 B Spatburgunder 2012 及 Spatburgunder 2011。 這兩支只是 Weingut Friedrich Becker 的入門級的葡萄酒 , 價錢也只是 2xx 左右。 那種質素真是驚喜萬分亦又一次引證上述所講的一切。今次刻意一返過往的酒評將一切留白 (開個天窗)  , 讓讀者自己去試去探索及想像。

 

 

 

 

 

 

葡萄酒不是 “量子物理” “Rocket Science” 。有機耕種、土地元素、天然發酵 ……這一切係人都知。 分別只是有無人肯唔肯 Back to Basic 咁用心去做 , that’s make the difference !   正如雲吞麵為何不能成為全香港最好吃的東西?   誰能為正邪定分界?

 

不打算公開在那找到這支酒 , 並不是不想分享 , 而是很清楚當大家見到有啲咁嘢的反應及心態 (不過亦相信資深讀者神通廣大能找到貨源) , 亦更想大家買酒之前停一停想一想 , 若然大家找到了 “世外桃源” 會抱什麼方法及心態去面對它呢?  是設法 “保育” 它 , 還是以”強國” 心態及行徑去“滅絕” 它呢?  當大家鄙視某種行為時 , 自己又有冇咁做先?

 

葡萄酒最美妙的地方是 “探索”  “欣賞” 及 “分享” 而非 “炫耀”, 就讓我們同心為其他葡萄酒愛嗜者出丁點綿力去保育這片“世外桃源” 吧!

英雄有夢,檳中新星- Dufour par Charles Blanc de Noirs La Pulpe et le Grain Extra Brut 2009

IMG_0006

最近法國出現一支香檳新星 , 它被多間米芝連餐廳” 包起” 行情高漲在法國市面一檳難求。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亦托朋友找來一親芳澤。 當還在等待到貨期間竟然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下遇到它 。

 

我有一習慣在別人主場飲酒 , 我不會看先走去看 Label , 所以當在我第一次試這酒時我根本不知道是它。 落杯時酒色金黃 , 泡沫豐富 , 香氣最初散發 Yeasty 的香氣 ; 入口時它的清純卻澎湃的內容使我眼前一亮 , 酒味曲線由初段的清爽輕柔一路一路趨向濃郁立體 , 這種酒味表現我肯定這是一支 Blanc de Noirs , 而這支酒的風格不其然使我腦海中亦出現了一個名字 Jacques Selosse!!

 

如此好質素的香檳我當然要看個究竟 , 一看竟然就是這支 “人間欲求” – Dufour par Charles Blanc de Noirs La Pulpe et le Grain Extra Brut 2009 。世事竟有如此巧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支檳最佳飲法是由夠凍一路讓它回溫 , 一路感受它温度改變時的酒味變化。 個人覺得這支檳不要太多人飲 , 最好三四個人飲每人飲到 2 -3杯有足夠時間欣賞它的變化。 至於酒杯方面除了香檳杯首選外 , 白酒杯亦是不錯的選擇。

 

當它回溫時香氣散著焦糖、果仁、花香、Berries , 無疑它的 Palate 比 Nose 吸引 。 這支 Blanc de Noirs 非常有個性 , 我欣賞它的四個部份 : 第一是它的清純自然 Pure , 這種清純自然有別於 Refreshing , Refreshing 是指口感上的鮮爽活力 , 而清純自然是指它的酒質風味 , 這是來自 Natural Yeast & Bio-dynamic。 第二是它酒味中那種堅實沉厚的 “能量感” Intensity , 這種 Intensity 並有別於 Complexity , Complexity 來自不同原酒混和出來的感覺 , 而 “能量感” 則來自葡萄本身的濃郁密度及潛力。 清純自然而充滿能量感在風格上是統一的 , 相反 Pure 與 Complex 就有點矛盾了。 第三是它葡萄的 Image 十分 Focus , 這是因為它的葡萄來自 Single Vineyard 的原固。 第四是它的 Dry 令到支酒的線條質感做得相當紥實及靚 。 加上其他表現如 Well Balance 及悠長的餘韻 , 細緻的果酸及礦物感 , 在味覺上的豐富多變令人再三回味。

 

這種 Style 的香檳不單好飲 , 而用來配襯食物時更能撞出不同元素 , 飲完之後我明白為何這支香檳為何如此受追捧。 它不是一般大酒莊講求House Style的風格 , 而是以Grower Champagne (Small-Scale Producers) 強調 ”獨特性” 及 ”個人風格” 的精品。   Charles Dufour 的掌舵人只有 26 歲 , 能有此能耐做出如此精彩的香檳 , 真是英雄有夢 , 英雄出少年。

 

市場永遠是有它的供求法則 , 一支有質素、產量少、有人追捧就有價有市 , 價格就自然飛升 , 大家可看 Jacques Selosse 這幾年的價錢走勢去到高不可攀的地步就明白 , 這對我們這些 Budget Drinker 來說只能望酒輕嘆。 可幸的事葡萄酒世界每天都有新鮮事 , 而尋覓探索正是一種樂趣 , 難得找到這支高質素又高物值的精品 , 那種 “執到寶” 的開心感覺又點忍得唔 Share?

Supplier:

https://www.facebook.com/decowines/?fref=nf

虛谷容萬道 , 我心見無名 – 再遇 Les Rouliers VDT Henri Bonneau。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寫酒評的方法十分特別 , 不論是酒中的招式變化又或是酒的內容感覺也都詳細筆錄。 有時事隔一段時間重飲某支酒 , 我會對照返自己早前的酒評 , 不過多數只是參巧卻少有補充。 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喜嗜 , 喜歡的仍是喜歡 , 不喜歡的依然不喜歡。 我很少會為同一支酒寫兩次獨立酒評 , 但凡事總有例外 , 究竟有那支酒能得到我如此厚愛呢 ? 是五大、是 Bur神的佳釀? 是酒神的神作? 一切都不是! 而是這支沒有年份的Table Wine – Les Rouliers VDT Henri Bonneau。

這支酒我在 2009 年尾寫了一份詳細酒評。 我記得當時出 Blog之後 , 代理所有貨被掃光 , 甚至連我自己都再也買不到貨。 雖然我知道之後有其他代理入了這酒 , 但飲酒的人會像獵人一樣不斷前進探索很少會停下來 , 久而久之就將此酒淡忘了。 https://amlifeblog.com/2009/12/28/les-rouliers-vdt-henri-bonneau/

上星期在酒局中 , 酒友以 Blind Tasting 的形式 Present這支酒。 我一試就肯定這支酒好熟而且一定飲過。 它呈現的香氣及酒味變化依然十分誘人 (請參巧我之前的酒評) , 最有趣的是它一時呈現 Aged Bordeaux 的感覺、一時又像一支年青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 一時又變成一支 Fine Burgundy , 一時它又像一支 CDP , 眾人都被這些變化搞糊塗了。 在 Blind Tasting 中無人估得中 , 當開估時我駑喜之餘心裡更有一種 “故知重逢” 的強烈感覺。

這支酒之所以特別是因為Grenache 本身是一隻很多變化的葡萄。 Low Yield 遲收成 , 不過份壓窄崇尚自然的釀酒方法 , 再用舊 Burgundy 桶釀藏 6 – 8年才入樽 , 令它表現出Fine Wine 的深度及內涵。 最搞嘢是 Henri Bonneau 會將不同年份的酒種混合 , 而這支 VDT 就起碼混合了兩個年份。 所以不論你喜歡 Elegant Wine , Character Wine, Young Wine 或 Old Wine 你都可以在酒中找到一份感覺。

假若你是萄葡酒初哥 , 你只會感受到支酒又香又美味這些表面層次。 但假若你是資深飲家 , 你就會發覺它會勾起你一些靚酒的記憶 , 你飲過的靚酒越多 , 出來的感覺就會更強烈 , 真是你越強它越強。 這就是它最厲害的地方。2009 當時飲酒經驗尚淺 , 雖然也有些感覺 , 但歸納不出這論點來。經了七年的歴練起伏 , 終於能領略到這部份高妙之處。

“虛谷容萬道 , 我心見無名” – 在現世中我們不斷追尋及探索不同東西 , 兜兜轉轉上上落落 , 攀過一峰又一峰 , 得到很多 失去的也同樣多 。  到了某一天突然醒晤 , 回望過去才發覺心中最喜愛的原來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究竟是我借著葡萄酒去看世界 , 還是葡萄酒像鏡一樣使我看清自己呢?

大巧無術 – Florent Garaudet Monthelie Le Mons Helios 2011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近呢一年很少寫獨立酒評 , 今次終於遇到一支唔寫唔得的好東西。

Monthelie唔係 Burgundy的出名區域 , 一支2011的小村酒,Les Mon Helios 又唔係1er Cru又唔係田名,好少見的膠封頭亦唔代表乜嘢,開cork都亦無話好出味,在落杯那刻突然要放底二三分鐘後番轉頭,就咁一杯靜止咗 , 神奇嘢就出來了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陣陣非常吸引的dark fruit 甜美布冧、Sweet Spice 及花香 , 香味富內涵及深度越索越有 , 令人好像進入了一個小花園般的感覺。 入口同樣充滿鮮果甜味 , 口感圓滑輕柔 , 細緻的骨架結構 , 均稱平衡的酒味頻譜 , 餘韻的果韻長。 這支酒一開瓶基本上已是Ready to drink 根本乜都唔使搞 ,  靜它一靜便可, (如果支支酒都咁易搞 , 啲蘇文就肯定等揸兜) , 老實講這支酒正是我最喜愛的 Burgundy style , 我不禁暗嘆一聲 – 正。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 1小時後變化依然環繞著開瓶時的元素 , 你可說它由始至終都果味可口圓美 , 經一小時你會感到比之前多一些酸度線條 , 察覺它有更多的細節 , 充滿質感變化的單寧 , 更細緻嚴謹的結構 , 祟尚自然風格的內涵 , 而且綿綿酒體中有一股柔靱內勁 , 餘韻悠長。

其後的 2 – 5小時 , 這酒表現都非常平穩一致 , 這支酒能捱到 5小時是個奇蹟 , 不是因為它難喝 , 相反是它實在非常好喝 , 我不禁一杯一杯追住飲 (可能我近排少飲好嘢) , 若非想睇真啲它變化層次忍住手 , 我老早就將之喝個清光。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再看資料Monthelie 是 Burgundy Cote de Beaune 內位處 Pommard 及 Volnay中的一個小區。 區內的 Pommard 在 Cote de Beaune 內屬剛陽性 , 常以深黑 , 單寧重 , 結構嚴謹 、 耐久見稱。 而  Volnay 則以優雅細緻 , 緊密 , 具女性氣質見稱。 這支 Monthelie 卻身具 Pommard 的嚴謹結構 , 鐡礦物味比較原區遍向 Volnay 那份優雅細緻 , 緊密及具女性氣質的風格。

若講到 Burgundy 的 Monthelie,有些人會覺得比較低級 , 老實講太名牌的東西我自問飲唔起 , 這些不太顯眼的小區正是我的小宇宙 , 這支Monthelie 純真直接得可愛 , 我自己就勁 Like 。 你當然可以挑剔它味道變化不夠 Complex , 好像沒有什麼 Core或個性 ………….. 我覺得千萬不要誤解細村唔出名就表示是平庸及無內涵的東西 , 相反這支Monthelie是 “大巧若拙 , 大巧無術” – 以虛為本 , 以因為用 , 以靜制動 , 以無形勝有形的高手佳作。  這句話同支酒亦是要有些經歴的人才能明白箇中真味!

酒莊資料

http://www.domaineflorentgaraudet.com/en/index.html

Wine Supplier:

CHAMPAGNE & WINE LIMITED

TEL: 2304 8065

馭繁為簡 , 四兩藏千斤 – Monteraponi Chianti Classico Ris il Campitello D.O.C.G 2011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很多朋友都有個感覺 , 是我飲親任何葡萄酒都會預先開瓶唞幾小時才飲。我本身是個怕麻煩的人 , 老實講邊個唔想揾到支有質素而且一開就 Ready to drink 的葡萄酒? 只不過唔係你話揾就有咁解。

其實我處理葡萄酒真的好睇支酒嘅 Quality, Character & Condition , 為的就是想展示它最好的一面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能即開即飲的就等於一些無質素的 Cheap Wine , 相反一支要你搞幾粒鐘才 Ready to drink 就叫有質素的 Fine Wine。葡萄酒學問博大精深 , 永遠沒有一條公式可以代表晒所有嘢。

最近有朋友介紹一支好特別嘅葡萄酒俾我。這支意大利Chianti仲要係新年份2011又係 Riserva , 睇牌面都估要唞幾小時 , 但葡萄酒永遠會有些例外 , 我朋友給我打啞謎 , 告訴我只須將支酒 Light Chilled仲要在眾人面前即開即飲 , 飲完你就會自然明白 ……………..

等咗好耐終揾到機會開封。 一開瓶落杯幾分鐘已傳來陣陣酒香 – Red Cherry , Raspberry, Sweet Spicy , 玫瑰花瓣 , 香氣如清風吹送輕柔感覺舒服。 入口是濃淡適中帶鮮果甜味及 Spicy的酒味 , 幼滑如絲的質感 , 沉厚的礦物感 , 自然而具線性的果酸 , 充滿美學般的結構及平衡感 , 再以悠長的餘韻作收結。

不難從酒中感受到一份非人工斧鏨的自然感 , 它沒有堅實惡搞的強單寧 , 木桶用得相當巧妙 ,  另外沉厚的礦物感亦表示到少許老樹葡萄的 DNA。 基本上這支酒有齊靚酒的元素 , 而且整體表現相當優美細緻。 這並非一支複雜難明的酒 ,  但 Easy Approach並不表示這支酒沒有深度內涵 , 能用簡單方法說道理而令人明白受用須要智慧修為 , 這亦是這支酒想表達的訊息。

你問我這支酒有無 ageing potential ?  我敢說肯定有 , 不過這支酒咁纖細雅緻儲存條件一定要好好才能將韻味 ”全頻” 保留。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根據資料: 這支酒的葡萄是 90% Sangiovese, 7% Canaiolo & 3% Colorino

Campitello is the oldest vineyard in Monteraponi, 42 years old. Again following traditional practices the “Riserva"  has a very long skin maceration for a minimum 30-35 days. The wine spends 26 months in big french and slavonian oak barrels before a final 3 months more in concrete again.

上述資料印證了我的品評 。 這晚一支 Magnum 與十七八位酒友共同分享 , 可說是大獲好評 。 一支Magnum $7xx平均每人都係幾草嘢 , 有咁質素真係掃貨也來不及怎會有投訴?

酒莊資料:

http://www.monteraponi.it/cantina_azienda_agricola_monteraponi.php?lang=it

http://www.centovino.com.au/monteraponi/

Supplier:

Wine2gether – 51602332

中東謎情 – Chateau Musar Vertical Tasting

IMG_2815

黎巴嫩的 Chateau Musar 是我覺得非常好玩的一個酒莊 , 它好玩之處在於它 如中東肚皮舞一樣 “耐人尋味”  。

友人剛從酒商入了幾個年份的 Musar , 酒商對她說這支酒質素很好 , 但未必個個懂得處理。 女酒友知我熟識這酒於是就叫我搞個 Vertical Tasting 順手做埋個導賞。

Chateau Musar 之所以難搞是因為要長時間唞氣才展露變化的酒 。 這晚我們預算飲四個年份 91, 99, 2000, 2001 , 原定計劃是由我一個人將四支酒统一預先處理好才擰去 Dinner 供品嘗 , 可惜陰差陽錯我只能預先處理 91 這一支 , 其他三支要到酒樓才能處理。  既然上天咁安排當然有祂的美意 , 就既來之則安之順應天命吧。

未飲之前講講 Musar Red 的資料:

Chateau Musar are made from a blend of different grape varieties, mainly: Cabernet Sauvignon, Cinsault and Carignan. The vines are grown on a gravely soil with a limestone base. The composition varies from one year to the next, giving Château Musar a different character and identity each year.

我在 08 年與 Wine Maker 一次聚会中連試 75, 77, 80, 97, 98, 2000 時所歸訥的 Tasting Note :  由年青時的花香、車尼子、熱帶雨林、草青到成熟後的 Truffle , mushroom 香 , 風格上香味表現變化很大 , 而酒味方面酒精很強 , 尤其是那當中甘油的感覺更強, 木桶味相對很隱晦 , 而果味由頭到尾貫徹 , 加上比例恰當的單寧及明顯的甘油的感覺就是這酒莊的風格。

今天再一次對比引證:

Chateau Musar 91

在中午 1300 hrs 開瓶 , 原瓶唞氣到 2000hrs , 落杯前再 Double Decant 。

這支酒的酒色較舊略帶磚黄 , Musar 91 的香氣並不算彭湃 , 慢慢才滲出玫瑰、車尼子、紫羅蘭、淡玉桂的幽香。入口酒味甜美 , 士多啤梨的酸度鮮美明媚 , 口感超順滑 , 柔和帶點像紅豆沙般的質感 , 單寧已完全溶化 , 簡單講句那感覺就像飲緊一支 80s 的 Burgundy Vonse Romanee 一樣。 我可以說這表現是支酒完全 Open Up 的表現 , 尤其是要咁處理你才飲到支酒細膩的果甜及鮮美的果酸這些元素。

Chateau Musar 99, 2000, 2001

三支酒同樣在 1930 hrs 開瓶即時 Double Decant 再等 2100 落杯。

三支酒所 Display 都很不同。

Musar 99 你会覺得飲緊一支舊 Bordeaux或舊Brunello 一般。它散發少許 Mushroom , 煙草 , 焦油。 入口酒味複雜濃郁 , 除果味外還有 Spice (甘草、玉桂) 及red fruit , 木桶感不算強單寧比例平和。

Musar 2000 ,

與 99相近似一支 Bordeaux只是比較 Youthful。 這支酒比 99更 complex及深沉 , 潛力更厚 , 只是時機未成熟 , 現在只表現到冰山一角。

Musar 2001 , 這支酒的表現是三支中最 “實” 。 除成熟的果味外 , 很容易察覺那份酒精感緊扣着某些元素 。在口感上你会嘗到那份順滑的質感重量及中型但結實的 Body Structure , 中段的內容較為模糊表現不出應有的細節 , 但飲落亦算平衡舒服。

總結:

  • 由於自己喜歡 Burgundy 的關係所以我勁 Like 1991 的表現。
  • 當晚錯有錯着 91, 99 , 2000, 2001 表現出四個不同進化形態 , 對比之下更能表現到這支酒的發展路向。 Musar會由年青時角色模糊 , 漸漸進化到似 Bordeaux , 之後再進化到似 Burgundy 。而它的 Age Potential亦算合理 (10-15年已夠成熟) , 唔使等到頭髮白。
  • 好明顯 2000 , 2001當晚真係未唞夠 , 所以只飲到它某一段的表現 , 換句話說若俾夠時間 , 它亦会跟住條路一變再變 , 至於喜歡飲什麽就適隨尊便了。
  • 1991一支 24年嘅酒 , 我要原瓶唞氣 7 hrs 才完全開展 , That’s why我當晚亦建議那三支要預早 6 小時開瓶唞氣真係絕無誇張 。 試想若換上是新年份如 2010或之後的要唞多久?
  • 這一支優質的葡萄酒一定有它的骨架 , 例如 Bordeaux就以單寧 , Burgundy則以酸度 , 甜酒則以糖份 , 那 Musar以什麼作骨架呢? 我会覺得是酒精中的甘油。 Why?? 其實答案在 After Taste 中 , 很明顯你會發覺飲完 Musar後 , 脷尖好像有層好滑的 Coating一樣包住 , 這並不是一般所講的礦物感 , 因為 Mineral 一來無咁強二來不会包住你條脷。 加上四支酒的口感真係好滑 , 所以我覺得這立論很強。
  • 老實講若以玩人 , 只要攞三支 99 (同一年份三支) , 將之分別唞 8 hrs, 4 hrs , 2 hrs 然後同場作 Blind Tasting 就可以玩謝很多人。
  • 一支唔使三百蚊的黎巴嫩酒 , 質素可以拍得住 Bordeaux 及 Burgundy , 又可以俾你玩到咁多嘢 , Blind Tasting 仲可以玩到人 , 仲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