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的盛宴 2022 – 重遇經典

估唔到上次更新竟然是一年前的事 , 這段期間完全沒有寫 Blog , 自問究竟發生什麽事? 腦裡竟是一片空白 …………………….

是世界变化得太快 , 身边太多事情發生連自己都跟不上?

還是年初確診 Covid-19 之後的遺症 (腦霧) ? 是沒有心情? ………………..

真是 連自己也答不上。

終於到了每年一度的酒聚 , 無論如何都要作個記錄 …………….

Billecart-Salmon ‘Le Clos Saint Hilaire’ 1996

一支 26 年成熟的香檳 , 展現金黄色的酒液 , 泡沫如沙灘上的浪潮稀疏而幼细。 香氣帶成熟梨子 , 少許 Candy , 香氣深琢立體。 酒味濃郁複雜 , 口感结實 , 元素凝聚 , 果酸勁悠長優雅 , 綿綿的酒體透出澎滿活力 , 絕佳的平衡性 ,  Chalky Mineral 在中尾段出現 , 一支充滿氣派及力量型的香檳。配襯濃味海鲜的絶妙選擇。

Albert Grivault Meursault 1er Cru Clos des Perrieres 2014

酒神的盛宴中很少機會出現一支年份咁年青又不是名門大派的白葡萄酒 , 但能夠被入選的一定絶非凡品。

清雅花香 , 入口是濃郁及高纯度的酒體 , 圓潤舒服柔順雅致 , Layer 感强烈 , 内容深不可測 , 甜酸均衡 , 檸檬般酸度自然鮮活包含純淨的礦石感 。 它的表比一般爽直高酸 Meursault更為複雜,圓潤及更多層次 , 而木桶風味加上整體表現令它活脫脫像一支高階 Montrachet 。 這支Meursault 有着如此氣派 , 功整细緻俱是上上之作 , 今日一試令人印象深刻 Albert Grivault 是不可忽視的明日之星。

Charles Noellat Vosne-Romanee Premier Cru, Les Beaumonts1978

酒神的盛宴常客Charles Noellat (勃根地之神Henri Jayer的老師) Noellat 本人於1939年過世, Domaine Charles Noellat 後來交由家人經營,雖是酒商酒,但品質仍有著一定水準。此莊的老酒,在市面上通常以零星姿態出現,Condition 不易掌握,年份也不是很整齊。

這支是 Magum 所以condition 極之好。 酒色深红通透 , 乾蘋果 , 红梅 , 荔技 , 香氣高密而深不見底。入口酒體柔和 , 内向凝聚 , 少許 Earthy 及 Mushroom,  成熟中混着優雅的細緻韻味 , 平順如絮的單寧質感 , 淡淡果韻則在喉底悠悠回盪。

這酒表現一份雍容、古雅的儒者氣度 。

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 1961

褐色边沉澱物非常幼細 。 香氣是乾玫瑰花香 , 乾無花果 , 泥土 , 五花茶的香氣 ; 入口體型柔和 , 果味複雜甜中帶甘草及鉛筆木感 , 單寧完全溶化 , 酸度幼細到若有若無非常柔潤 , 绝佳的平衡及舒服感已非筆墨所能形容。 

這支酒有份老朋友一樣的熟識感覺 。 回家返查記錄 , 原來 2006 年飲過 , 16 年後再遇回憶當日真是幾許風雨點滴在心 , 另有一番感受。

Chateau Margaux 1947

從酒香中它散發著 Burgundy 般的花香、甜梅子、松木、皮革、玉桂及泥土 , 香氣像 Burgundy , 但飲落卻是一支 Bordeaux , 那是成熟又 Sexy 的甜美果味 , 柔潤的質感 , 果酸及單寧已全然溶化 , 甜美果味在口腔迥盪不絕  , 那是一種 優美典雅的溫柔享受 , 而且散發一種 柯得利夏萍般的古典美。

而 Bordeaux 中風格味道最似 Burgundy 的只有成熟的 Chateau Margaux。 這支酒只能用”好飲到核爆”來形容 , 絶對是全晚的 Highlight 。如此一支特別的酒同樣給我似曾相識的感觉 , 原來 2016 年飲過。對比兩次 Tasting Note 感覺大至相同 , 是酒的表述如一令自己感受一至 , 還是這麼多年自己沒有進步? 哈哈 , 真是一個雞與蛋的難題!

酒神的盛宴 2021 – 傳奇紛現 , 感恩無限

全年最期待的日子就是 “酒神的盛宴” 。 今次所品嘗的不單是經典靚年份名酒 , 有幾支更是世間少有的傳奇及絶版之酒 , 一生人能夠遇上簡直係三生有幸 , 真係要感恩。

Champagne Billecart Salmon Blanc De Blancs 1983 Magnum

開瓶時支檳已經無晒氣 , 金黃酒色清澈而明亮。 蜜糖的甜香 , 酒體、氣泡、果味、Complex、果酸發展成一份特別的 Texture , 明亮而有活力的果酸 , 絶佳的平衡性 , 它展示出成熟 Chardonnay 的美態。  這支檳已達頂峰 , 要盡快飲用不宣久留。

曾有酒友問香檳不是趁年青有氣時最佳飲用 , 為何要 Aged 到無晒氣才飲?

其實市面上 98% 的香檳都建議趁新鮮飲用 , 其餘的 2% 值得陳年香檳多數是有名氣及極高質素的類型。 質素好的香檳氣泡會因陳年而衰減到尾變成一支 Still Wine , 但另一方面香檳本身的元素會發展成特有的 Complexity 及層次感 , 它保持了香檳的纖巧輕盈 , 没有成熟白葡萄酒那份濃郁厚重所以是另一番風味。 為發揮特性品嚐成熟香檳 , 一般會用白酒杯及不會雪得太凍。

葡萄酒是有变化的東西 , 正正因為這點不可預測性加上飲舊酒的潛在風險 , 添上了一份好奇、求知與期望。 每次飲到一支 Good Condition 的舊年份酒都會突破自己對葡萄酒 Aging 潛力的認知 , 擴濶眼界及經驗 , 這些品酒經驗值絶對是珍貴的。

Louis Roederer Champagne Cristal Millesime Brut 1975

第二支是被喻為“長青不老” 的香檳 Cristal , 究竟一支 46 年的長青香檳會是何模樣?  

琥珀金酒色 , 除了蜜糖、Caramel 之外還帶丁點 Roasted Almond 及橙皮香氣。 果與酸優美结合 , 口感豐盈而有活力 , 果韻依稀覺得是熟李、果仁、蜜糖 , 酒味凝聚结構綿密 。 雖然支檳已完全熟成 “青春不再” , 但其沉穩優雅韻味亦是另一角度的享受。

Bouchard Père & Fils Domaines du Chateau de Beaune Montrachet Grand Cru 1989

這是被喻為 Bouchard 最靚的一支白葡萄酒 。

芝士、煙肉、Stone Fruit、梨、桃 , 非常華麗的香氣。  口感圓潤结構宏大深層 , 檸檬果酸及礦物感穿透而出 , Well Balance 的酒味曲線 , Fine Acidity 在齒間生津滲出 , 内容平衡餘韻悠長 , 柔中帶剛而不失精緻 , 一支你不舍得大啖飲的葡萄酒。 不愧為 1989 年中必飲的年份佳釀。

Haegelen Jayer Clos De Vougeot Grand Cru VV 1989

進入當晚的蒙瓶品試環節:  非常深的暗红 Burgundy 酒色 , 香氣非常複雜 , 石墨、蘑菇、玫瑰、梅子 ; 酒體有少少超濃縮 , 內斂深沉 , 香氣相同的韻味在口腔内呈現 。 單寧、酒酸、礦物感不依章法的浮現 , 難以形容的複雜性衝擊味蕾 , 意態千轉又意猶未盡回甘不絶 。 支酒表現年青可說是剛步入適飲期 。 它的超濃縮的感覺相當特別 , 就像一匹野性難馴的名種駿馬 , 不容易明白及駕御 , 要長時間細心細味的一支極品级佳釀。

能有上述表現的酒當然絶不簡單 , 開估時看到酒標最搶眼的就是 Jayer 。 Haegelen Jayer 是“勃艮第之神”Henri Jayer 的侄女。  酒莊主要的葡萄園都來源於 Jayer 家族 , 而 Haegelen Jayer 沿用了 Henri Jayer 的釀酒工藝 , 葡萄是 Clos De Vougeot 的老樹葡萄 , 集合咁多頂尖因素 , 難怪支酒有如此出色表現。 但可惜的是由於 Haegelen Jayer 子女中無人有心繼承家業 , 莊主金盆洗手宣告退休 , 2009 年成爲了酒莊最後的絕響。 世事無絶對 , 就算有咁頂尖因素都不可在酒壇揚名立萬 , 而像流星一樣消逝 , 這支酒是充滿傳奇的絕版神品。

酒莊的傳奇故事:

https://www.twblogs.net/a/5cf0e30cbd9eee08f5f2468c

C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ant 1937

酒色混濁磚色邊一派老酒特色 , 香味帶發漿果、焦糖、午餐肉、皮革、甘草芳香。入口酒體柔和 , 擴散性的表述 , 成熟中混着一些細緻韻味 , 似虛而實的單寧質感 , 豐富深沉的內容變化 , 结合了古樸、雍容、精緻的氣度。 以這全頻俱佳的工整表現絶對是偉大年份的特質 , 年份推斷為 37, 45, 61 ; 開估是 C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ant 1937。

Charles Noellat 是 Burgundy 之神 Henri Jayer 的啓蒙老師 , 而 Leroy 的 傳奇 Lalou Bize-Leroy 在 88 年買下 Charles Noellat 的部份葡萄園 , 可見這片土地的不平凡。 記錄中這是飲過的第四支亦是年份最舊的一支但卻是 Condition 最正的一支 。

數一數自己原來已經飲過三四支 。

Charles 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iant 1979 – 萬劍歸宗

Charles Noellat Richbourg 1971

Charles Noellat Clos de Rouge 1969

F Chauvenet Echezeaux 1978

柔和花香 , 入口感覺上比之前兩支年青 , 酒味高濃度而绵密柔和 , 结構細密複雜 , 內涵豐富均稱 , 礦物感充滿口腔 。 這支酒濃郁深沉 , 摸不着看不透 , 但以質素而言絶不失禮 , 只是當晚粒粒巨星下只嘆生不逢時令梟雄低首 。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45 – 自由的意志

這支酒是一個傳奇 , 所以獨立成篇。

Leroy Vosne Romanee 2004

作為當晚壓軸的一支當然絶非泛泛 , 環觀當晚唯獨只欠 Leroy 或 DRC 未見出場。

香氣略淡隱約嗅到士多啤梨 , 紫蘿蘭、泥土及少許肉味。 入口幼滑如絲如錦 , 元素均稱平衡 , 細絲般的果酸忽遠忽近般呈現 , 雖然支酒好好飲 , 但感覺上有點似實還虛 , 有點漫不經心 , 它的酸度更像如汝细訴帶一份傷感。 支酒好 Young 以它的鮮爽活力表現而言不可能超過廿年 , 總覺得支酒很熟口面 , 尤其是内裡一份悲傷感覺 ………………. 我心中浮起這一支 “神之悲殤– DOMAINE LEROY BOURGOGNE 2004 , 但這支較 Bourgpgne 更 Focus , 並非混合多種葡萄那種大集滙, 心諗冇可能以一支 BOURGOGNE 作壓軸咁好玩?

開估時竟是 Leroy Vosne Romanee 2004 , 真係唔知世間竟有這一支 VR 的存在 , 難怪是如此相熟又陌生!

自由的意志 –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45

這是酒神的盛宴 2021 當晚其中品試的一支酒 , 由於這支酒太特別 , 所以獨立成篇作為日後紀念。

支酒是蒙瓶品試 – 酒色深紅 , 成熟的 Earthy , 鉛筆、黑果、煙絲 , 這都是非常 Classic 的 Lafite Rothschild 香氣。 柔軟的口感 , 單寧、果酸、複雜元素凝聚 , 果酸輕細起伏就像如泣如訴 。結構豐富沉實 , 潛藏內勁及張力綿綿是支酒最大的特色 , 就像有一股頑強不屈的意志生命力 , 餘韻複雜悠長令人回味。

自己心中都隱約覺得是 Lafite 但開估時卻萬萬估不到是這個年份 , 所以當時機乎暈低 , 心中真的百感交雜 ………………

1940年五月爆發二戰的法國戰役 , 德國勢如破竹在同年佔領巴黎更一口氣侵佔法國有名的酒莊,  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同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莊園被德國駐軍駐紮 , Rothschild 家族的財産被沒收 , 酒窖遭受掠奪而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Château Lafite 為保血脈在1942年解散酒莊轉為農業職業學校 。

希特拉把奪取到的葡萄酒送回德國充當戰爭費 , 同時把酒莊珍藏最好的葡萄酒集中送到希特拉的別墅 Eagle Nest。 法國首相曾經説葡萄酒是法國”最珍貴的寶石” , 而葡萄酒、音樂、文學、繪畫 ….… 所有藝術都是武器 , 用來跟盤據在人類靈魂的邪惡思想戰鬥。 希特拉的意圖是透過奪去葡萄酒 , 重創法國人的自尊、心靈及文化。

漫長的戰爭苦難 , 無數生靈塗炭 , 直到 1945年戰爭結束後 Rothschild 家族才收回城堡的所有權 , Baron Elie 著手重建酒莊 , 1945 雖然葡萄産量並不理想 , 但酒莊仍堅持出産 , 因為這不是葡萄酒問題 , 而是在艱苦中那份追求自由的意志 , 經歴浩劫後在頹垣敗瓦中重建秩序、文明、精神、文化、自尊的一份決心 , 亦為這場戰役所經歴的所犧性的人作個紀念。 所以這支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45 盛載着這一個深層意義。

真的三生有幸能品嚐到這支絶世名酒 , 親身感受到酒內裡潛藏那份內勁及張力 , 深深被那份頑強不屈的意志生命力而感動 …………………………..

看著窗外的夜空 , 回想這幾年所發生的一切 ………….

就像上主借葡萄酒傳達給我的一個訊息 ………………..

不論黑暗多漫長總信有黎明將至的一天。

酒神的盛宴 2020 – 久旱逢甘露 , 點滴暖心頭

每年的聚會因為疫情關係延後了幾個月 , 這一年多來大家都面對不同的挑戰 , 可幸各人都能平平安安。 太耐無見真的有千言萬語 , 加上當晚靚酒美食 , 真是久旱逢甘露 , 點滴暖心頭 。

一如以往以蒙瓶方式品試。 老實講以自己的微末道行 , 有些酒連見都未見過點會估得中。 只不過靠感覺及聽長老的分晰 , 偷吓師當學習當做修練。

Dom Perignon 1988

當晚第一支成熟形香檳 , 金黄酒色 , 散發拖肥、煙肉、Almond 的成熟酒香。甜酸平衡的酒味在醇厚柔美 Full Body 的酒體襯托着 , 那份雍容華麗而 Rich 的凝聚感, Baked Apple, Yeast, Spice 韻味如繁星般在口腔內散佈 , 幼細如絮的酸度 , 酒味複雜有層次 , 餘韻带着絲絲甜味 , 悠長細膩令人回味。 一支33年年的成熟香檳雖然没有年輕香檳的泡沫但卻有另一番成熟韻味 。

Chateau d’Yquem ‘Y’ Ygrec 1964

這是Chateau d’ Yquem 白葡萄酒 ‘Y’ , 採用 75% Sauvignon Blanc 25% Semillon 釀製 , 僅在特殊限定年份才有生産 由1959 至今只出産 32 個年份 , 平常年份已經不易更何況是 1964 這樣陳年更是一支難求。 一支57年的 ” 成熟” 白葡萄酒會有什麽表現?

Deep Amber 般的酒色 , 酒香滲着丁點焦糖、杏甫、橙皮。 入口簡單地說就是一支 “唔甜” 的滴金 , 它有齊晒 Chateau d’Yquem 的輪廓形態  , 濃郁厚重但有層次的口感 , 柔潤中包含優雅的酸度線條 , 餘韻帶少少 Mineral。 這種似甜非甜的感覺確是十分奇特 , 尤其對熟識 Chateau d’ Yquem 的人更會産生一種 ” 迷惘的認知錯亂” 冲擊你又 Chateau d’Yquem 品酒經驗 。

Domaine Fleurot-Larose Le Montrachet Grand Cru 1976

第二支白葡萄酒單看這種酒色已是唔會年輕 。 芝士、奶油、菓仁這種木桶熟成香氣 , 入口是圓熟甜美 , 口感濃郁豐富 , 一份向内凝聚的張力 , Well Balance 的酒味曲線 , Fine Acidity 在齒間生津流滲 , 因陳年開始發展出少許甜酒般的感覺 , 韻味深長中帶有似實似虛的果甜。 一支色水咁陳年的成熟白葡萄酒 , 不單 Drinkable 而且有如此强勢表現 , 它必定是一支出自名門级數的大酒 。大家都估是 Montrachet , 只不過難估是那一條村及 Wine Maker。 開估是 Domaine Fleurot-Larose Le Montrachet Grand Cru 1976。

Domaine Geoffroy Pere Et Fils Mazis-Chambertin Grand Cru 1985

當晚第一支紅葡萄酒。 色澤磚黄清澈 , 香味是梅子、Red Fruit、少許 Leather。 入口果酸溶滙平衡 , 果酸鮮爽細緻工整活力十足 , 好明顯係一支時值盛年的 Burgundy 。 單寧因為熟成關係已經與其他元素混成 , 具 Structure 的内容而且俾人感覺一份嚴謹硬朗 Format , 相信支酒年輕時必定粗獷雄壯 , 嚴密艱澀的一支大酒。 我只能估它是接近 Chambertin 的産區 , 至於是那塊细區因為飲得少所以唔夠經驗 , 而年份大约 8x 年代 , 至於 Wine Maker 就真係唔識估了。開估 Domaine Geoffroy Pere Et Fils Mazis-Chambertin Grand Cru 1985

Arthur Barolet & Fils Mazis Chambertin 1985

第二支紅 葡萄酒感覺上與第一支很近似 , 同樣地支酒很有 Structure 及平衡。 分別是這一支更深色 , 香氣带熟果的甜 , 内容有多一些肌肉及更多细節。 由於酒味中的果味較甜 , 而果酸所包含的活力與第一支近似 , 所以估計是年份屬同期 8x。 若果上支Mazis-Chambertin 是霸氣的武將 , 這支則 是文武兼修的参謀大將軍。 開估是 Arthur Barolet & Fils Mazis Chambertin 1985。 酒主說他未見過 Arthur Barolet 出産過 Mazis Chambertin , 所以這支屬滄海遺珠都唔知再揾唔揾到第二支。

Jean Claude Broc Echezeaux 1966

第三支紅葡萄酒感覺與之前兩支不同 , 香氣帶甜梅、Violet、吹波糖甜香。Clean 得來酒味濃郁凝聚 , 柔和而感性 , 以 Burgundy 來說屬偏高女性化柔性一派 。 它潛力深厚 Structure 已經步向無形而有實 的境界 , 照理應該更陳年。 開估是  Jean Claude Broc Echezeaux 1966。

Vine Hill Ranch ‘VHR’ Cabernet Sauvignon Napa Valley 2010

當晚竟然出現一支唔啱 Theme 新年份的美國酒令人摸不着頭腦 , 原因是這酒是用來襯肉味勁濃的牛扒之用。 深紫酒色 , 成熟布冧、藍梅、甘草 , 超濃郁但又極之柔和 Full Body 酒體 , 骨肉均稱 , 充滿爆炸力 , 就像粤劇大佬倌一樣鲜明耀眼功架十足。用來襯靚油脂豐厚肉味濃郁的 SRF美國極黑和牛Zabuton上肩里脊肉 真是無得頂 。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Echezeaux Grand Cru 1966

継續當晚蒙瓶品試 , 這支擺到咁後可想而知質素一定係頂班 , 一如所料這支比前一支更利害。

磚紅邊深沉酒色 , 仍隱约嗅到梅子、龍眼及甘草 。 酒體濃密有勁結構深沉 ,  味道複雜得難以分辨 , 它的酸度柔和而通透 , 餘韻是微酸及龍眼甜韻 。 整支酒呈現 Powerful , Rich, Deep, Elegant & Well Balance 的完美結合。 當晚其他酒拍埋去跟本有一段距離。

如此厲害的 Burgundy 大家都估這可能是 DRC  , 它的甜韻不同於 La Tache , 格局規模比 Richebourg 的花田細 , 而最重要的是多一份 Structure 拘謹 , 大家估可能是 Grand Echezeaux , 開估是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Echezeaux Grand Cru 1966 。

同一個晚上兩支同村 Mazis Chambertin , Echezeaux , 兩個年份 85, 66 作比較 , Wine Maker 一比之下更覺功架。

Quinta Do Noval Colheita 1937 Tawny Port

最後出場是一支 1937年的 Tawny Port。 深啡色 , 布冧、加應子、杏甫乾、拖肥等甜美 , 還有一種奇特的像走進舊式古懂木器傢俬舖的混合木香。 入口柔潤豐滿 , 甜美的酒液流入口腔 , 甜酸平衡絕不嗆口 。 加應子, Jam Cherry, Smoky 的餘韻在齒縫及喉底繞轉良久不散。

雖然疫情及黑暗還未看到盡頭 , 但相信一切在上主的手裡 , 現今如在礦野的日子正是對我們的試練 。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 , 上主會聽見我們的禱告 ,  黑暗不會永遠 , 總有一天會走出黑暗幽谷 。

酒神的盛宴 2019

pc140089

2019 年轉眼就過去 , 每逢十二月也是長老會聚會之時 , 大家多年來建立的深厚情誼 , 就算經歴如此亂世、政見未必相同也會互相尊重、理解 , 和而共融。  大家心裡都明白友誼如同高質美酒 , 能經得起年月變化時代洗禮 , 內涵、修養、氣節絶不是一朝一直的事 , 卻真的要經過時間粹煉 , 點滴積聚而成 , 找到自己的定位及初心才能發展出其獨有韻味。

一如以往 , 全晚以舊酒為主 , 而當中有很多是 PR 100 分的靚酒 , 能夠品嚐真是三生有幸。

 

OLYMPUS DIGITAL CAMERA

Henri Giraud Fut de Chene Ay Grand Cru Brut 1990

上年酒聚試了Champagne Henri Giraud Argonne AY Grand Cru Brut 2008, d’ AY Blanc de Blancs Brut 2005, 今次試這支 Fut de Chene Ay Grand Cru Brut 1990.

一支 29 年的成熟香檳 , 當然不期望像新年份般氣泡豐富 , 反而是一支高質 Still Wine。 黄金般的酒色 , 散發熟蘋果、Honey、餅乾的香氣。 口感依然柔軟豐滿 , 酒味隱约滲出柚子的果甜 ,  絶佳平衡性配以平順不徐不疾的節奏 , 感覺高雅 , 收结悠長细緻可堪细味。年輕的 Champagne Henri Giraud 風姿綽約 , 成熟的優雅高貴 , 不愧為香檳中的明珠!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Leflaive Bienvenues Bâtard-Montrachet 1983

金黄的酒色 , 白花、雲尼拿、蜜糖、Spice 的香氣 , Creamy 華麗的酒體 , 高密度而深沉 , 柔和中縕藏流水般內勁 , 因陳年開始發展出甜酒般的感覺。 绵花糖混合檸檬的果酸内儉節制 , 擴散性的礦物元素 , 絶佳平衡中展露深不可測的層次内涵 , 韻味深長中帶有似實似虛的果甜。 Leflaive 剛柔互濟內外兼修, 永遠都是一派武林名宿的風範格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La Mission Haut Brion 1928

這支酒在 4pm 開瓶一刻有點濁臭, 長老對它並不樂觀 , 姑且落 Decanter 看看是否有轉機 。大約 5:30pm , 酒的濁臭漸漸散去 , 酒的酸度明顯標高 , 而酒體開始变厚 , 憑經驗知道這支酒開始回魂。

直到 6:30pm 左右, 大師兄元神歸位。 深 Inky 酒色 , Dry Earthy、瀝青、煙燻、黑果。  酒味回復 Bordeaux 舊酒那種古樸味道 , 酒味元素溶匯難分憑感覺是黑 Berries 混合煙草及甘草 , 结構已化有形為無形配合穿透性的果酸 , 缐性的果韻作為餘韻。

一支 91 年的老舊 Bordeaux 能成功回魂 , 還有水墨畫般的行雲流水式意境表述 , 還能要求什麽?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Le Gay Pomerol 1947

4pm 開瓶 , 原瓶唞氣至  7:30pm , 8:30pm 過 Decanter 再落杯。

如 Port 酒杯酒色 , Truffle, Earthy, Dark Cherry 一派老舊 Bordeaux 的酒香。 難以言喻的複雜酒味渗透出  Merlot 的絲絲果韻 , 酒體滑如流奶 , 元素混然難分 , 餘韻淡淡略有點鹹味的在喉中繞轉 ,  那份感覺像智者 , 看穿不說穿 , 不温不火平和而低沉地教誨一樣 。 又是見山不是山 , 見山還是山的绝境美意。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Ausone St Emilion 1934

4pm 開瓶 , 原瓶唞氣至  8:00pm , 8:50pm 過 Decanter 再落杯。

乾玫瑰、皮革、松子、黑朱古力的酒香深琢迷人 , 入口是陳年而甜美的果韻 , 果酸幼细 , 没有之前兩支的 Earthy, Truffle 氣息 , 感覺上出前兩支更年青。 順滑口感質感细密 , 平滑醇美 , 似甜非甜有形無實的果甜韻味 , 複雜中流露一些乾淨、纯美、鮮爽 , 和諧的酒味約隱約現的內容細節 , 令人非常舒服 ,  餘韻不算長卻果韻悠悠。 它的美不在華美外在 , 而在親切體貼的內在 , 處處散發一種令人平靜的安祥感。

Chateau Ausone 在右岸中從來都是乏人追捧 , 不過懂得欣賞 Ausone 的人一定明白些酒要夠陳舊才能發揮其精粹之處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59

4pm 開瓶 , 原瓶唞氣至  8:50pm , 9:30pm 過 Decanter 再落杯。

非常熟識的香氣 , 鉛筆、黑果、松香、丁點白楜椒及煙絲 , 這都是非常 Classic 的 Lafite Rothschild 香氣。 一支60年的老酒 , 果味、單寧、果酸元素凝聚合一 , 豐富 , 結構沉實有力潛藏內勁及張力 , 果酸细緻 ,天地交融强中有細 ,  而餘韻更是悠長细緻生津感。 歲月風雨中磨煉出來的成熟智慧 , 充滿皇者氣派風範 。老實講不論酒味、層次、結構及餘韻屬當晚之冠 。

有人話 Lafite Rothschild 唔好飲 , 只是支酒名氣大流轉度高 , Bottle variation 及處理不當原因 , 並非酒本身問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Clos Saint Martin, Saint-Emilion1945

這是一支最近從酒莊 Release 的酒。 開瓶落 Decanter 唞半小時落杯。

梅子 , 熟果果香。 酒體横向擴展柔美绵密( Lafite 卻是縱向深沉内儉 ) , 感覺上年輕力厚 , 配以ashy 般質感 , 餘韻礦物感强 , 收結餘韻俱佳。 這酒印像不錯但欠缺一些老酒應有的時間滄嗓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aison Leroy Clos St. Denis 1971

4pm 開瓶 , 原瓶唞氣至  9:50pm , 10:20pm 過 Decanter 再落杯。

這是當晚唯一的 Burgundy,  磚紅帶光澤的酒色 , 香氣散發玫瑰花田 , 柑橘 , 甘草芳香 , 是一種擴散性的香氣表現 , Silky 幼滑酒體元素完美地交融 , 似虛而實的單寧質感 , 豐富深沉的內容變化 , 餘韻帶一點梅子甜味 。一句到尾 This wine is what it’s all about。 這支 Burgundy 所表現的是一份自然流暢的女性雍容、優雅、美麗氣質風度 , Leroy 的皇者地位實在是實至明歸。

 

pc140083

Chateau Coutet a Barsac 1986

飲食界一向推祟甜酒配鵝肝 , 白松露配炒蛋為最佳配搭 , 但從未聽過甜酒配白松露這组合。  當晚我們剛有一大白松露 , 其中一位長老即時示範這配搭 , 將一粒及幾片 White Truffle 塞進支 Barsa c甜酒内浸 2 – 3 小時。

 

pc140086

Barsac 配白松露完全没有任何衝突 , 白松露的香氣韻味渗進甜酒中加添了 Flavor , 每一唊甜酒除了 Peach , Honey, Stone Fruit 果甜外還渗出絲白松露的韻味 , 效果奇幻妙趣 , 而甜酒的甜度被白松露吸收了 , 甜中帶丁點鹹感觉立體 , 配搭新穎獨特 , 真是長見識 。 可惜當晚没有準備雲尼拿雪糕 , 否則將浸了甜酒的白松露片淋上混合 , 必定更錦上添花。

有朋友問一晚飲咁多支酒會否醉?  當然若新年份的話 , 飲到六成已有醉意 , 但舊酒因陳藏幾十年酒精已退減很多 , 加上我們慢慢品嚐 , 去到尾只有微醺卻没有醉意 , 這也算是飲舊酒的一個好處。

酒神的盛宴 2018

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流逝 , 難以至信又到了十二月 , 慨嘆這一年過得真快。 每逢年尾都是充滿期待的 , 尤其是長老會的 ”酒神的盛宴” 。

過去兩三年酒神的盛宴多數以 Burgundy 為主 , 長老今年轉一轉玩法以 Aged Brodeaux 為主題。未入主題之前先來兩支極為罕有的香檳。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mpagne Henri Giraud Argonne AY Grand Cru Brut 2008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支香檳的瓶蓋非常特別 , 它不像一般香檳慣用的鐵線抓著錫纸 , 而是用一條粗金钃條箍著水松塞 , Packing 提供了一支像小型開信刀的” 開酒器” , 用它來撬走支金钃條 , 再用手擰開水松塞 , 玩法有點特別。

金黄酒液混合極幼细泡沫從杯中不同位置上升。 香氣清怡優美 , 散發花香、Nutty、西柚、奇異果的香氣。  入口如慕思般的氣泡 , 给你柔軟而又 All Round的口感 。 酒味隱约感到水蜜桃、士多啤梨的甜美。 幼细的酸度 , 有 Substance有 Complex , 中段內涵有如樂章般的節奏層次感 , 優美得來又夠 Focus。收结有少許鹹味加果韻在喉底浮現 , 韻味悠長。 一支非常工整、優雅、高質的香檳。

這支 Argonne AY 是 Henri Giraud 的旗艦级香檳。 用 Grand Cru Aÿ 田 ,以90% Pinot Noir 及 10% Chardonnay葡萄釀造 , 再以95% 當地出產的小木桶內發酵 , 因此以 Argonne 命名。 Henri Giraud 說這支香檳是 " The diamond of our range, the best of the best of what we do". 年產只有 4000支 , 基乎全部由內部認購及買去日本 , 在香港極為少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mpagne Henri Giraud Grand Cru d’ AY Blanc de Blancs Brut 2005

第二支是 AY Blanc de Blancs。 這支香檳年產更少只有 2000 支更是矜貴。

金黄色的酒液泡沫同樣豐富幼细。 香氣帶花香 , 梨子, 少許麵包 , 香氣比Argonne AY 來得輕盈 , 但卻有一份牽着你鼻子的魅力 。 酒味流暢 , 帶着柔和果酸 , 舒服的口感清爽線性的果酸內涵 , 絕佳的平衡性 , Mineral 在中尾段出現 , 果韻同樣悠長。

對比兩支香檳 , Argonne Y 感结實凝聚 , 而這支 Blanc de Blancs 則輕柔飘逸 , 這都是因為 90% Pinot Noir 與 100% Chardonnay 比例的關係。 個人較喜歡Blanc de Blancs , 它给我像夕陽下在山上看芒草的影像 , 那是金黄、温暖、舒服及一份寧靜感的一幅圖畫。

********************************

進入當晚主題 – Aged Bordeaux。  我自己對新酒同舊酒的品評抱有不同尺度 , 因為大家都有機會接觸得到新酒 , 我會以較理性的角度去分析 , 注重它的细節及個人感覺 , 試圖了解其錯综複雜的脈絡 , 作為推介、採購、儲存、飲用的參巧。

對於 Aged Wine , 因再遇上的機會較少 , 加上每支酒的成長儲存經歷都不同 , Condition 有很大的差異 , 遇到一支 Good Condition 的舊酒已是 ”萬幸” 。Good Condition 的舊酒還要懂得處理才能表現其美態 , 所以飲到支靚舊酒 , 真是要”感恩” 。  有些舊酒有些年份太舊連見都未見過 , 未見過唔熟識又如何品評呢?

舊酒經長時間熟成  , 酒中各元素如何 Integrate 是重點所在 , 各元素中果味能否保存及溶合是最關鍵的 。試問若支舊酒果味全流失 , 只剩下酸度及單寧 , 支酒變成一支木水 , 那有什麼好品評?  舊酒仍能保持到幾十年前的果韻 , 歴久而常新 , 那才是最矜貴。  而酒味的發展更如幾許風雨的人生經歴 , 所以要像藝術品般用心感受、欣賞、細味、尋找共嗚的心態去品嘗 , 並作個記錄 。 有些可能具體 , 有些可能抽像 。 我當然明白讀者亦會很好奇 , 好想知道支酒點靚法 , 又或者從我描述中來個 “伯拉圖式品嚐” 也覺滿足。

IMG_2333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976 – Magnum

1700開瓶作原瓶唞氣 , 1830原瓶直出。 Earthy Forest 加上 Lead Pencil木香 , 夾着成熟 Red Fruit , 丁點白楜椒及煙絲 , 這都是非常 Classic 的Lafite Rothschild 香氣。 入口是柔軟如奶脂般的口感 , 單寧、果酸、複雜的內涵凝聚合一 , 結構宏大沉實有力 , 很容易感受到它的潛藏堅實內勁 , 而餘韻更是悠長细緻而複雜。

一支儲存得好42年酒齡的 Bordeaux可用風華正茂來形容 ,  Lafite真有小國之君的皇者氣派風範 。

                                        *****************************

接下來幾支以 Blind Tasting 形式進行 , 為的不是考驗大家的盲品功力 , 皆因每一支都是超越自己經驗、認知的東西 , 而是令大家更 Focus 在酒質表現上 , 尋找當中的蛛絲馬跡。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Margaux 1947

1700開瓶作原瓶唞氣 , 到落杯前才落 Decanter 隔渣 , 2030hrs 落杯。

酒磚色而帶光澤 , 酒香散發著 Beautiful 梅子、黑加侖子的甜香 , 嗅深一層是松木、皮革及泥土。 入口是成熟梅子果味 , 質感非常柔潤 , 果酸及單寧已全然溶化 , 甜美果味貫穿整個味覺旅程 , 甜甜餘韻在喉底迥盪不絕。It is truly beautiful 。

這支 Bordeaux、成熟、優美、大方、典雅、甜美 , 風格極像 Burgundy 只是更濃郁 , 而它骨架结構內歛而且甚具氣派 , 韻味成熟有著一份 60年代的古典風華 , 就像瑪利連夢露般是一個 All Time Classic。  在 Bordeaux 中 , 風格味道最似 Burgundy 的只有成熟的 Chateau Margaux 及 Palmer。以它的絕世風華應是Chateau Margaux 無疑。

開估是 Chateau Margaux 1947 ; 一支 71 年酒齡竟有如此甜美果味 , 而且貫穿整個味覺旅程 , Margaux 真的有穿越時空的特異功能。

IMG_2339

Chateau Palmer 1961

1700 開瓶作原瓶唞氣 , 到落杯前才落 Decanter 隔渣 , 2100hrs 落杯。

這支酒竟然同支 Chateau Margaux 1947 十分相似 , 酒香同樣散發著吹波糖、梅子、黑加侖子的甜香 , 少許 Spice、皮革、雪茄盒。 入口質感柔軟如絲 , 所有元素果味、單寧、果酸、木桶元素溶和。 老實講若 Chateau Margaux 是 Beautiful 的話 , 這支可以用 Glorious 來形容。 真的很難分得出分別 , 只能感到它的規模比 Margaux 略细 , 平衡性、層次感卻有丁點分別 , 可說它更平易近人及有點文藝古樸氣息。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估正是一支 100 分的 Legendary wines –  Chateau Palmer 1961 , 世纪之酒果然名不虚傳。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Latour 1953

1700開瓶作原瓶唞氣 , 到落杯前才落 Decanter 隔渣 , 2130hrs 落杯。

酒色磚黃老舊。 香氣散發, Earthy、杉木林、煙燻、玉桂、Dark Berries , 香氣以複雜為主深沉剛正不移 , 與前幾支感覺不同。 入口是成熟華麗的圓潤質感 , 體型横向。 味覺元素渾成, 士多啤梨的果酸 , 中段感到小許黑果及黑朱古力的甘味 , 餘韻在喉底迴嚮良久不散。 它的骨架無形而綿密堅挺 , 肌肉感强 , 層次複雜而平衡 , 它的 Backbone 是支酒精髓所在。 開估正是 Chateau Latour 1953。

Chateau Latour 1953表現的是一種學者般的氣質 , 是一種歲月中磨煉出來的成熟智慧 , 外表不是它的著眼點 , 反而是内涵中顯露出那份尤如智者的温文爾雅修養及智慧。 聰明是天生的 , 但智慧卻需後天的經歷、磨煉、培育及對生活的堅持與選擇。

最後出場一支十分嚇人 , 所以另文作分享。

OLYMPUS DIGITAL CAMERA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1989 Dr. Bürklin-Wolf Wachenheimer Gerümpel Riesling Trockenbeerenauslese

最後出場的是一支德國世紀年份 1989 TBA 甜酒 , 大家都好奇怪點解支酒像 Port酒般深啡色而非金黄色。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香味複雜 , 蜜糖、布冧、加應子、咖啡、香料、果仁等。 口感柔潤 Oily , 甜美而有高雅的糖份絕不嗆口 , 甜酸平衡中流著細緻的酸度悠長而美麗 , 餘韻在齒縫及喉底繞轉良久不散。 這真的是天上來的 ”玉露瓊漿”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上述幾支舊酒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形神俱備,很能表現到每個酒莊的核心風格及 Wine Style,可以說是非常 Classic 或是一個 Text Book Reference.

又一個永世難忘的晚上 , 好朋友之間的友誼就像醇舊美酒 ,經得上時間考驗 , 元素 Well Integrated 醇化 , 越久越醇 , 而且酣味長繞心頭 , 令人回味细嚼。

五月艷陽天 , 情深二七年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晚出席了在一個 Causal 的聚會 , 原本懒開就懒無打算作任何筆記 , 但席間有幾支酒實在十分出色 , 唔寫真係過唔到自己 , 由於只憑事後記憶作個記錄 , 所以只能記下重點。

這三支酒都是以 Blind Tasting 方法品試 , 這些酒其實極之罕有 , 自己那點微末道行 , 只能细品欣賞豈能會估得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Leflaive Bienvenues Bâtard-Montrachet 1991

明亮金黄而通透的酒色 , 杯中散發 Citrus , 蜜糖 , 百合花般的優雅香氣 , 自然如風輕送。入口柔滑如絲 , 輕盈的酒體盛載着濃郁並成熟的果甜 , 活力又细緻的酸度兩者無間的接合 , Mineral 感覺如浪潮般而至 , 檸皮及濕石般的餘韻在喉底歴久不散。

這支酒質素極高 , 它有著交響樂般的優雅風格及節奏感 , 層次如潮水般一浸浸而出 , 上佳的平衡性 , 亦表現出 Biodynamic 的自然派風格 , 腦海中即時浮現 Domaine Leflaive 這名字!  果然是它。

 這年份對長老有特别意義 , 而 Bienvenues 亦有 Welcome 之意 , 用在這次聚會可說是別具心思。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Ponsot Clos De La Roche Vieilles Vignes 1991

這支酒原瓶唞氣 4 小時落杯 。 红寶石般通透酒色 , Black Cherries , 蜜棗 , Sweet Spice 的混合香氣 , 未飲都覺得支酒很成熟及甜美。 入口果然 , 成熟的果味在口中擴散 , 酒體平顺而不厚重 , 內裡元素完全是和階地共溶 , Texture 细腻 , 餘韻略淡。 一切好像風般自然平衡 , Clean, Pure & Focus , 亦虚亦實。這支酒表現正在適飲時段 。

這支酒越飲越似支 Leroy …………….. 我对此推断唯一疑惑是 Leroy 的酒色不會這樣清澈通透 , 而初落杯頭一浸的甜美果香及酒味 , 那份嬌美可人實不太像 Leroy 應有的深沉内儉 , 而 Texture上亦没有 Leroy 那”红豆砂” 般的感覺 , 而 Leroy 的餘韻會較细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酒應是奉行 Biodynamic 那一派。

 開估原來也是自然派的 Domaine Ponsot Clos De La Roche Vieilles Vignes 1991。 Pinsot 能有此質素也真的是令人側目。

 

OLYMPUS DIGITAL CAMERAChambolle Musigny Henri de Villamont 1964

這支酒 Double decant 5 小時隔渣後原瓶帶過來。

暗磚红般的酒色 , 香氣是棗、Raspberries及少許甘草的混合 , 香氣迷人而深遠。 酒體輕盈無重卻绵绵有物 , 元素柔和而混成合一, 内裡國色天香外表卻意境濛瓏 , 五臟六腑像被温柔地按摩一樣舒服甜美 。

Chambolle Musigny 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這種難以言諭 , 约隱约現的美態 ,它的酒味頻譜及餘韻不算深長 , 但足以令人心醉……………

只能引用海倫 · 凱勒的一句話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時看不倒也摸不到的…… 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 來形容。

若硬要具體說明级素 , 我很認同長老的一段評語 “它比 La Tache 更為好飲。" 由此可知它質素有多高。

這支 Chambolle Musigny Henri de Villamont 1964 是一支只會在拍賣會出現的酒 , 是神级葡萄酒收藏家 Docteur Barolet 的珍品。  Chambolle Musigny 一向是我的最愛 , 再加埋 64 這個年份 ……………. 這一切都令我神魂颠倒。

小弟有幸早幾年飲過另一支 Docteur Barolet Clos de la Roche 1921 , 同樣是超凡入聖。

至於 Docteur Barolet , 個人覺得他有點似 “神之水滴” 中葡萄酒評論家神咲豐多香 , 分別是 Docteur Barolet 購買優質葡萄回來以自己的理念去釀酒 , 而他的酒只會賣給特定的 Client。 他比 Henri Jayer , Lalou BIZE 更早期的神級人馬。

以下有些小許 Docteur Barolet 资料:

In 1830 Arthur Barolet founded a small family business in the Burgundy wine capital of Beaune, but it was known by a limited circle of connoisseurs for the quality of its wines. His grandson, also named Arthur Barolet, gave up medicine in the 1920’s and left Paris in order to take over the firm of his family.

His technique of selecting the wines was based on the two following criteria: the choice of powerful, structured and rather tannic young red wines which could age a long time in bottle; their breeding for an extensive period in oak barrels. The majority of the wines known under Dr. Barolet’s collection was dispersed in auc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namely Christie’s in London, Geneva and Paris, Sotheby’s in London and Heublein’s in New York.

萬劍朝宗,誰與爭鋒 – Henri Jayer Echezeaux 1978

_B265276

Henri Jayer Echezeaux 1978

壓軸出場的一支依然難以掩蓋它的光芒 。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230hrs 落杯。

酒杯中散發加應子、梅子、Spice 的香氣 , 香氣高密而深不見底。  入口即時被它的 Great Balance 酒味所吸引 , 那是複雜帶絲絲甜味的果味 , 幼滑有質感的單寧 , 絲絨般柔軟卻綿密的酒體及鮮活、高雅、有線條的酸度 , 這種 Balance 像四條支柱般承載整個味覺 , 複雜而多層。 酒味不論在口腔或過後都有上述四種味覺的微細的韻味變化 , 而它的淡淡果韻則在喉底悠悠回盪。

若要具體地説 Henri Jayer 的酒特點何在?  那就是 Balance 、自然、工整、堅實、Powerful及餘韻的融合 。 一般高質素的酒能具備上述三四樣已非常高班 , 而 Henri Jayer 卻有齊這六樣。 另外 Henri Jayer 的風格不會飄急、更不會妖艷 , 而是平實及自然 , 這亦正合他的個性風格。 支酒唔算好老只有 39 年正是黃金歲月再加唞了 6 hrs 才落杯因此有如此表現。  飮 Henri Jayer 的酒像有一道暖流轉全身 , 能令你紋亂的內心得到平靜 , 而它的意境亦觸及我的信仰深處 , 它就像對我說 " 既然你已找到了我 , 你還要再找唯? “

雖然我們是玩 Blind Tasting 但一支如此利害的酒 , 幾位長老都二口同聲説非 Henri Jayer 萬屬。 Henri Jayer 一出真是 萬劍朝宗,誰與爭鋒!

Henri Jayer 市面上有不少假酒 , 風險極高。  長老們對鑑别真假酒亦有研究 , 酒塞的新舊程度及字款印刷、Label 在高倍數放大後如何鑑别 , Label 的紙質等都經過檢證 , 加上酒是早很多年前所買落所以假酒的機會不大。 換另一個角度若有一支假酒能做到如此 “超班" 質素能呃得到我們 , 我們當然也願賭服輸。

後話:

要生動地去描寫酒的內容變化本身是件絕不容易的事 , 要將一支所有元素 Well Integrated 融合的陳年舊酒 , 用文字去描繪更是難上加難 , 因為所有味道變化都不是一件一件呈現 , 而是所有變化都是一瞬間內發生 , 你若 Miss 咗一部份就是失去了 , 不可能一支靚酒俾你不斷試 , 試到感受到為止 。  所以寫舊酒的酒評對我來說是極難的一回事 , (可幸的是這些機會亦不是常有) 。 另一方面相信酒友及讀者亦很想了解靚酒名酒究竟有何特別 ?    但若果我只話支酒好正好飮 ,  酒友及讀者又怎會收貨?  更甚者更會解讀為支酒無乜特别 , 這實在又對支靚酒很不太公平 , 所以是兩難 , 唯有盡量集中精神去品試、感受及用不同形式去形容。

而我這兩三年內所寫的新酒品酒筆記 , 亦是 Base on 我對我所飲過的極品靚舊酒的共通點作為尺度 。我們很少機會接觸到早期舊年份的佳釀 , 但卻可以從新酒表現中找到一些非常相似的感覺及表現 , 若新酒能有此表現當它放舊了就不得了 , 而且現時這些逸品仍在可以接受的價位,所以不論在自我享用或長遠投資上亦具參考價值。  “練武不練功 , 到老一場空"  , 換個實用的角度來看 , 可找酒評中的新酒中作基礎練習 , 明白什麽是 Balance? 什麽是通透或穿透性的酸度?  什麽是優質的回韻?  酒的處理 …………… 到某一天有幸能遇到靚酒時 , 就會懂得處理及從那角度去欣賞 , 增長功力亦有更豐富的詞語去表達感受。

酒神的盛宴 2017

_B265304

時光飛逝轉眼間 2017又接近尾聲 , 每年這個時候又是我們長老會聚會的日子 , 除了品嘗美酒美食 , 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生活上的經歴 , 同喜亦同憂。  這晚所品嘗的都是長老的精心挑選 , 全都是極之罕有的極品。

 

 _B265212

1986 Krug Clos du Mesnil Blanc de Blancs

Krug Clos du Mesnil Blanc de Blancs 可說是 Krug 旗下位於 Mesnil-sur-Oger 中 1.84 hectare 全香檳區最靚 Chardonnay 葡萄田出產釀造的一支香檳 , 1986 是極佳年份再加上 Magnum Size 真是極之珍貴。

 _B265207

一支 36 年的 Aged Champagne 當然不會像普通香檳般處理 , (雪到冰凍及用香檳杯來飮 , 享受它的氣泡及 Freshness) , 而是將它當白酒般略為雪凍及用大杯 , 享受它成熟酒質的內涵。 雖是 36 年的香檳但落杯時仍有不俗的泡沫 , 加上明亮的金黃酒色 , 唔使飮都知道它保存得很好。

大杯中散發熟蘋果、淡淡的蜜桃及菠蘿、柚子、蜜糖香氣 , 幽香如蘭般陣陣飄送。 入口是成熟而堅實亮麗的果味 , 雖然沒有新鮮香檳的氣泡 , 但依然感到它的跳動活力 。 酒味的舖陳有其獨特節奏 , 尤如樂章般緩慢而優美。 柔和酒體質感 , 果、酸、酒體完美融合的平衡性在 Complex 中展現 , 間中出現有少許 Nutty , 果酸帶穿透性且線條幼細 , 尤如古典藝術鋼筆字般以不同粗幼勾畫出充滿美感的線條圖案 , 餘韻帶著柚子果韻及 Mineral 收结。這可說是成熟 Blanc de Blancs 的極至。

_B265201

這支香檳真是靚到無朋友 , 頂級香檳果然是名不虛傳 , 它就像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春』 , 绝對是一個穿越時空的經典。

雖說成熟香檳就如優質白葡萄酒般欣賞 , 這其實只是一個比喻 , 始终香檳與白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過程有所不同 , 兩者除果味、Body 外 , 成熟香檳是講求酸度的進化表現 , 能否維持—種優雅的 Balance 性及活力。 而白葡萄酒則較多乳化及木桶元素 , 層次表現是不同的欣賞尺度。

                                                ********************

當晚準備了 5 支红酒 , 全部在 1600 hrs 開瓶 , 由於酒塞太舊一開就粉碎, 長老唯有將酒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而當晚其中一支 Domaine G. Roumier et ses fils Musigny 1967 因為狀態不佳而被剔走了。

 _B265231

Faiveley Musigny 1966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000hrs 落杯。

深红酒色 , 香氣是深沉及帶 Earthy 的黑果、Cherry、石墨、皮革、杉木。 我用 Dark Forest 來形容。 濃郁沉穩的酒體交織了成熟、複雜、幼滑的混合味道 , 味道變化有如一群小精靈般在幽暗的森林中舞動 , 柔軟如無骨般的酒體 , 單寧如煙似絮 , 果酸若隱若現 , 中尾段隱约出現 Core of Sweetness 的果韻。

 

_B265239

這支酒有一股懾人的魔力 , 令你想到 Tim Burton 的黑色奇幻又或者 Harry Porter 故事般充滿奇幻魔法的氣氛色調。

由於當晚有另一支 Domaine G. Roumier et ses fils Musigny 1976 雖不是依次序出場但有共通之處 , 所以將之一拼記錄。

_B265262

Domaine G. Roumier et ses fils Musigny 1976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130hrs 落杯。

紫黑般的酒色 , 香氣是棗、红花、Raspberries、少許 Spices。 酒體輕盈但卻非常高密度及 Powerful , 感覺像一道 ”真氣” 流入體內一樣。 而酒味表現出其地Clean , Focus 及 Refine 感覺奇特 , 而中尾段略帶少許木單寧的甘苦及礦物味。G. Roumier 由於塊葡萄田很少 , 所以會將整串葡萄連枝梗也拿去釀酒 , 因比酒味中有少許來自枝梗的單寧苦澀味。

_B265256

這支 Musigny 明顯與 Faiveley 感覺很不同。

它就像有深厚內勁的內家劍術高手 , 出招精準快速直接 , 直取要害 。 它令我想起古龍小説中的劍客 “中原一點红” 。 在小說中,一點紅是天下索價最高,出手最恨,最有信用的殺手。一點紅並不是什麼絕頂高手,他是一個殺手。 殺人不見血劍下一點紅,連殺人都不肯多費半分力氣,恰好刺要害,恰好能將人殺死,那柄劍便再也不肯多刺進去半分。 這份精準正是 Clean , Focus , Refine & Powerful 獨特的魅力。

 

img_2154

https://winehog.org/terroir-insight-domaine-georges-roumier-musigny-23941/

根據資料 : Faiveley 與 G. Roumier 同在 Les Musigny 當中 , Faiveley 只有0.1318 ha 的葡萄田圖中的 (7) 。而 G. Roumier 則更少只有 0.0996 ha 圖中的 (9) 在如此少的土地根本年產量也不夠半桶。

人生能試到如此稀少的珍品 , 真是夫復何求。

                                               **************************

接下來由這支出場 , 這支酒有少許的 Oxide ………………

_B265246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La Tache 1971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100hrs 落杯。

磚红深沉酒色 , 少許 Oxide 的氣味 , 但仍隱约嗅到梅子、車尼子及甘草。 酒體依綿密有勁 , 果味濃郁但像卻完全感覺不到它的重量 , 混成一體的 Integration意境深沉 , 它的酸度柔和而通透 , 餘韻是微酸、Spices 及少許礦物韻味。 好年份的 La Tache 會有種甜韻這是 La Tache 的特色。 1971 雖不是好年份 , 它的甜韻變成如士多啤梨般的鲜酸及礦物味。

 _B265253

這支酒雖然有輕量的氧化 , 但 La Tache 始終是 La Tache 爛船亦有三斤釘 , 仍然感到它的內勁及骨架氣勢。

它是 – “銹劍藏鋒"   一瞬光輝不代表永恒 , 不論多鋒利及叱吒江湖的名劍也有生鏽無用的一天 …………………

如今劍身既舊且殘 , 劍鋒被銹積蓋去鋒芒 , 奈何劍心、劍魂雖暗仍未滅 …………….

但劍亦如酒 , 光輝過去就是過去 ,  現實歸現實 , “殘劍重生" 這些咸魚翻生奇蹟只會在童話故事中才能發生。

 

壓軸出場的一支再以另文分享 ……………….

 

酒神的聖物 2017 – 重遇聖物

每逢五月及十二月也是酒神的聚會。

這日長老原本預備了這三支好嘢 , 但很可惜三支酒開出來發覺 Condition 唔係咁好 , 長老隨即換了另外三支。  我自己品嘗過發覺三支並非變 Corked 或 變醋 , 而是果香果味呈現一種叫 “Sparkling” 現象 , 即入口果味一瞬即逝無以為繼 , 中尾段像消失了一樣 , 這並非支酒未唞夠的表現 , 可能是酒本身的儲存歴史有關 , 畢竟它們三支已年過七十 , 人生七十古來稀有咁情況亦不足為奇。

這三支酒都是可遇不可求 , 面對三支唔飲得的靚酒心情真的有點唏噓 ,  anyway 這就是飲舊酒的風險 , 飮到一支 Good Condition 的舊酒確實是一份天賜的恩典 , 所以就算今天飮不到也要作個記錄。

 _5010419

Chateau La Conseillante 1945, Pomerol 的名酒 , 仲要係 1945 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一年 , 我自己就未飲過這個年份 …………….

另外兩支 C Marey & Cte Liger Belair 同莊的 Musigny 1947 及 Richebourg 1947

Liger Belair 究竟是何方神聖? 這段文章有詳細解說 :

http://www.liger-belair.fr/vosne-romanee/img/burghound-laromanee.pdf

若無心機睇長文可從以下兩段話中知個大概。

”The terroir of La Romanée is and consistency is one of the hallmarks of the great terroirs anywhere. It can of course be argued that the best terroirs tend to receive the most care and attention and be owned by the greatest domaines with the most resources, both financial and gifted winemaking.”

睇上面張地圖  , 就知道 La Romanee 週圍的鄰居就知道這幅田幾勁。

“The Liger-Belair family once owned a number of the very best vineyards in La Romané including parcels in Richebourg, Les Gaudichots, La Grande Rue, Malconsorts, Reignots, Suchots and Clos St. Jacques and what is considered to the original portion of La Tâche. In August 1933, Edmund Gaudin de Villaine acquired La Tâche and merged it with his parcels of Les Gaudichots to create the present day La Tâche

睇完這兩段真的感到很可惜 ………………… 只能安慰自己說  “能遇上已是一種緣份 ,  命裡有時終須有 , 命裡無時莫強求。"

當天品嘗當然還有其他酒 , 而我只偏心地選擇以下三支來記錄。

 _5010428

Domaine Bouchard Pere & Fils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

早上1100 開瓶 , 原瓶唞氣 5.5 小時 , 才落 Decanter 隔渣及落杯。

深红而带點磚色酒色乾淨清透 。 香氣散發輕淡的乾玫瑰花、紅梅子的芳香 , 香氣深不見底。 入口是舊酒的 Well Integrated 複雜味道 , 梅子果味、絲幼的酸度、舒服的單寧交織混成一體 , 酒味頻譜深且濶 , 喉底果韻堅實 , 略帶點 Dry 收招清脆利落。 這支酒好 Clean 好 Focus , 可以說是帶點剛勁冷傲 , 它年輕時必定是位不留情面的鐵竫竫漢子。  我腦海中曾浮現 Richebourg 這名字 , 但它沒有 Richbourg 的擴散性及富立體感的宏大氣度。 換句話若 Richebourg 是皇者氣派的話這支酒則是一位孤軍戰將。

回顧品酒筆記原來 Dec 2010 飮過此酒 , 當時我這樣形容 " 這支酒就像西門吹雪的劍 “殺人不見血劍下一點紅”:一劍刺出 , 劍尖只有一滴血 , 而對手卻已倒下, 乾淨利落。 甚至那號稱“天外飛仙”的白雲城主葉孤城 , 也只在他劍下留下一滴血那僅僅是一霎那的事。 西門吹雪一劍揮出時代表尊嚴和榮耀 , 在他來說那一瞬間就是永恆 。"    今天再重遇我亦印證了這種剛勁冷傲 Clean & Focus 特性。

 _5010431

Chateau Latour 1950

第二支是我仲未出世的 Latour。 支酒同樣在早上1100 開瓶 , 原瓶唞氣6.5小時 , 才落 Decanter 隔渣及落杯。

酒色磚黃。 香氣散發 Typical的舊 Bordeaux香氣 , Earthy、Mushroom、杉木、煙燻、皮革 。 入口比我想像中柔和及豐厚 , 那是一種Bordeaux特有的堂煌華麗的圓潤質感。  所有味覺元素已渾為一體 , 只能隱约感到小許甜美的黑果 , 黑朱古力的甘味 , 還有士多啤梨的果酸 , 餘韻在喉底迴嚮良久不散。

不要以為它年界67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當遇上味道濃郁的炭燒韓牛扒時 , 它不單沒有被炭香、油脂及肉味掩蓋壓下 , 反而它能借助這些元素將酒內不易察覺的絲般質感、綿密單寧及精彩餘韻一一呈現。

這種表現可説是從歲月風雨中磨煉出來的成熟智慧 , 外表看似平凡老舊不合時宜 , 但當遇上事情時才顯露出智者的火喉內涵及温文爾雅修養。 聰明不等同智慧 , 聰明是天生的但智慧卻需後天的經歷培育 , 這一切又豈是懂瞬眼吸睛的浮誇做作能相比。

 _5010435

Clos des Lambrays Grand Cru 1937

能排在 Chateau 1950 之後出場的 Burgundy 會是什麽?

暗紅帶少許磚邊的酒色 , 香氣透著松露、陳皮、甘草、花香的陣陣芳香。 入口是褞藏深不見底的內容 , 似果非果 , 似木非木 , 酸中有果 , 表面看似輕描淡寫但內裡卻包羅萬像。 它不論在香氣、口味及內容各方面上比 Chateau Latour 1950 有過之而無不及 , 最重要是它有一股生命力 , 而這股力量不斷在口腔中演進變化 , 你根本估不到它是什麽年份的佳釀 , 因為它已起越了時空及大家對葡萄酒的認知。

開估是 Clos des Lambrays Grand Cru 1937 , 這支酒我在 Dec 2012 亦飲過 , 難怪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Clos des Lambrays 的舊年份對我來說是神級靚酒 , 1937 有如此表現绝不出奇 。

Henri Jayer Echezeaux 1966 – 神之帶領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是酒神的盛宴 2016  Part IV 最終章。

壓軸出場的一支又是一支很難用文字去形容的酒 , 試想想這支酒能放在咁多支勁嘢之後 , 但依然難以掩蓋它的光芒 , 那是何等堅抽 ??

酒色老舊 , 香氣中輕滲泥土、梅子、Red Cherry , Spice 香氣深不見底令人沉醉及愛不釋手 入口酒體幼滑如絲 , 成熟果味中混着複雜細緻的香料及酸度 , 風格自然及古樸具體來說它體形上雖不及之前幾支濃郁或厚重 , 但卻是比之前咁多支更 Powerful ,  複雜而多層的變化帶有莓類果甜味及絲絲單寧 , 直達你心中使你感到無比幸福及滿足 , 而餘韻之長令我驚訝。  它給我最強烈的感覺不是在口腔的一瞬 , 而是隨後 After Taste 的回味 – 甘甜、自然、Powerful、深不見底、在喉底回酣的果味堅實令你感受到當年葡萄的韻味 , 這種 “穿越" 式的感覺是 Burgundy 之神 Henri Jayer 最特別的地方 , 加上 1966 是靚年而支酒的 Condition 又咁好 , 咁多因素加起來是極之罕有的。

品嘗此酒真的要心境寧靜 , 否則就會錯過了它的訊息  ……………….

它像冬日的陽光般給你一份如被擁抱的溫暖及親切感 ,  在最平凡及細微中 , 彰顯它的無邊能量及不平凡 , 令你內心產生一份充實的滿足感及力量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它像一道光 , “穿透我全身 ………………..

它能看透我所思所想 , 更能直接觸動我心靈深處 ……………

我像被一個身軀溫柔地抱著一般 , 內心有一份難以表達的平靜及安全感。 在你懷中我不須再害怕外邊的一切雷電風雨 , 得失榮辱 ……………

有人求道歴千山 , 我卻被尋在此間 …………….

人總是習慣只向前看 , 其實轉身回望自己的過去及經歴 , 才明白到什麼是神的恩澤。

我沒有能力去找祂 , 而是祂主動來找我 , 我這樣卑微的一個人 , 那裡堪當這樣的恩寵與眷顧呢 ???

這一刻我下跪並謙卑地說「主,請帶領我吧!」

Chateau Margaux 1947 (Vandermeulen Bottling) – 瑪利連夢露。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老實講飲完之前幾支加埋支 “奪命十三劍" 已是極度滿足 , 但長老話仍有兩支未飲都令我們難以相信 , 更懷疑還有什麼能比 “奪命十三劍" 還要厲害的東西?

這支酒在 1200 hrs 開瓶 , 靜立唞氣 並在 1800 hrs 再過 Decanter 然後落杯。 長老說開瓶那一刻已是 “曄” 一聲 , 由此可知這支酒是何等級數及精彩 !

從酒香中它散發著 Burgundy 般的花香、梅子的甜香 , 但嗅深一層是車尼子、松木、皮革、玉桂及泥土 , 這些香氣表明它不是一支 Burgundy  , 長老話這是一支 Bordeaux , 而 Bordeaux 中風格味道最似 Burgundy 的只有成熟的 Chateau Margaux。

入口是成熟又 Sexy 的甜美果味 , 柔潤的質感像美女軟若無骨的玉手輕撓著你 , 果酸及單寧已全然溶化 , 甜美果味在口腔迥盪不絕 , 像美女在耳邊吹氣般騷透你全身 ……….. 這支酒給我全然不同的溫柔享受 , 它俾我的感受十分具體及易明。 優美典雅中暗藏一份頑皮挑逗 , 性感中不流於庸俗脂粉 , 從內裡散發一種絕世風華 , 這種絕世風華是一種穿越時空的 All Time Classic    …………………

我腦海中立即泛起一個影像 – 瑪利連夢露。  我相信找不到比這更貼切的形容此酒 , 能夠飲到一支如此精彩的佳釀 , 真是牡丹花下死 , 做鬼也風流。

 

img_2625

據長老講這支 Chateau Margaux 1947 是 (Vandermeulen bottling) 在德國的酒評中是一支 100 分的酒 , 今次試過果然是名不虛傳。 至於什麼是 Vandermeulen bottling? 請看以下解說:

“ Until about the 1950s, many Bordeaux châteaus sold their wines in barrels, either to negociants in Bordeaux or directly to international merchants such as the Belgium-based Vandermeulen or Berry Bros. & Rudd in London. These merchants then bottled the wine themselves, hence the designation of a “Vandermeulen bottling." (Today it would be very rare for a top estate not to bottle all of its production itself; on the label, this is indicated as “mise en bouteille au château.") These merchant-bottled wines can be just fine, but some collectors prefer bottlings that come from the original château.”

簡單一點就是 Label 上沒有註明 “mise en bouteille au château."  真是不同 Label 、不同經歴、不同享受 , 亦因為咁才能成就一代傳奇!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Echezeaux 1971 – 奪命劍十三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Echezeaux 1971

這是酒神的盛宴 – 2016 的 Part II …………..

能夠放在"睡蓮"  Leroy Corton 及 “東方不敗"  Bonnes Mares 之後的 , 一定非同凡嚮!   酒在 1030 hrs 開瓶 , 靜立唞氣 並在 1800 hrs 過 Decanter 然後落杯 , 支酒唞了 8 小時 , 單看這個已是極之可怕的處理手法。

香氣是大紅玫瑰、紫蘿蘭 , 成熟甜美的車尼子 , 略帶少許 Spice 及煙燻 , 單是香氣己令人 “嘩” 一聲。

入口是優雅而濃郁帶著玉桂的甜香果味 , 如煙似絮如幽靈般的單寧 , 黑朱古力、薄渮及甘草味如魅影一現 ………..

這酒最特別之處是它似重還輕 , 結構似虛還實  ,  無影無形 , 變化於平靜之後的 After Taste 卻又凌勵無匹  , 直插要害 ………………….

這酒令我想起古龍筆下的燕十三在使出他的奪命十三劍的一段描述 …………….

“一劍輕飄飄刺出本來毫無變化 , 可是變化忽然間就來了 , 來得就像是流水那麼自然。 劍招變得有了生命也有了靈氣 , 皆因劍客將自己的生命注入了劍!    劍客輕描淡寫揮塵如意 , 一瞬間就已刺出了十三劍。 劍法本是輕靈流動的,就像是河水一樣,可是這十三劍刺出後,河水上卻彷彿忽然有了殺氣,天地間裡彷彿有了殺氣 。 第十三劍刺出後,所有的變化都似已窮盡,又像是流水已到盡頭。 他的劍勢也慢了,很慢。 雖然慢,卻還是在變,忽然一劍揮出,不著邊際,不成章法。但是這一劍卻像是道子晝龍點的晴,雖然空,卻是所有轉變的樞紐。 然後他就刺出了他的第十四劍。"

我記得飲過這支酒的 9x 年份 , 當時我覺得是年輕的劍十三 , 招式辛辣 , 勁度凌勵 , 變化無常 。 而這支 71 卻是另一境界 , 初開瓶時它只是一把生了銹的劍而只是得一劍。但當接觸空氣生銹的劍開始重拾它的生命及光輝 。劍招一招一招的施展而劍亦慢慢變得有了生命也有了靈氣 ,  成熟了的劍不再是着重招式辛辣 , 勁度凌勵 ; 反而是輕描淡寫揮塵如意地刺出了名震光湖的奪命十三劍。  因酒已完全熟成元素溶滙 , 此時就像將十三招複雜華麗的劍招再脫變昇華 , 完全解除招式的束縛 , 不著邊際不成章法 ,  而這一劍卻像是所有精髓神韻之所在  , 再而变出奪命十三劍的第十四劍!  (若果支酒唞唔夠或 Condition 唔好 , 是感覺不到這十四劍的變化的) 作為一個劍手最光榮的就是死在這種絕世劍招之下  (我作為飲家心態亦一樣。)

這支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Echezeaux 1971 正是奪命十三劍的第十四劍!

酒神的盛宴 – 2016

每年到了十二月又是長老聚會的日子 , 今年我們聚會的日子碰巧正是 9/12 ”大奇蹟日後的週末 , 可說上天提早的給我們及香港人送上一份聖𧩙大禮物。 在一個咁值得慶祝的日子再加上長老新居入伙 , 可說是喜上加喜 , 錦上添花。 長老特別為大家選擇了很多非常驚喜的佳釀來與眾共樂。

老實講我自創傷後已很久、很久沒有那樣心情輕鬆及開懷 , 雖然黑暗的日子仍未完全過去 , 但總算出現曙光及希望 , 正如信仰所講在黑暗中要堅守自己的信念 , 堅信一切自有安排。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oet Chandon Dom Perignon 1964

對於喜歡飲舊酒的朋友 , 飲到一支有 52 酒齡的紅葡萄酒的機會不算太難 , 但飲到一支有 52 酒齡香檳或白葡萄酒的機率就真係十分罕有 , 這亦是我所飲最年長的一支香檳。

Aged Champagne 的飲法很不同 , 千萬不宜將支酒落冰桶 , 放雪柜Light Chilled就可以 , 因溫度太凍難以表達酒複雜層次變化。

酒色可用烤橙皮色來形容 , 如此酒齡當然不可能仍有氣泡 , 就以一支 Still Wine 的角度去看吧。 香氣散發 Truffle , Almond , 拖肥 , Sherry 及焦糖的成熟香氣 。入口雖然少了泡沫的衝激 , 依然感到一份跳躍的生命力 , 豐滿柔和的口感 , 幼細如旀的酸度 , 酒味複雜有層次 , 難得是保持到平衡 , 餘韻悠長細膩。

難以想像一支咁舊的香檳仍有這份生命力及均稱平衡性。 它不溫不火 , 內涵的層次及成熟韻味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 雖是夕陽無限好 , 卻燦爛絢麗過 , 那怕近黃昏呢?

 img_2600

Domaine Ramonet Batard-Montrachet Grand Cru 1996

成熟金黃酒色 , 香氣散發椰絲、雲尼拿 , 柔潤 Creamy 酒體柔潤之餘口感亦滲著一股透體清涼的舒服 , 而當中帶著強勁果酸 , 酸度 Dry 而不削柔中帶剛  , 酒味凝聚 , 當中層次豐富 , 餘韻帶礦物感

一支非常優雅的葡萄酒作為今晚酒宴的序幕。

 img_2614

Frederic Esmonin Gevrey-Chambertin 1er Cru Estournelles-St.-Jacques 1978

這是很少人留意的一個酒莊 , 酒在 1030 hrs 開瓶 , 靜立唞氣並在 1600 hrs 過 Decanter 然後落杯。 (一支細莊 1er Cru 38年的 Burgundy 唞 6 小時才飲 , 你有這份膽色嗎?)

先嗅到濃烈而甜美的紫蘭花香 , 紅果、松木隨後而來。 酒味輕柔 , 支酒好 Clean , 果酸、粉末般的單寧、果味三種元素呈現有一種”鑼旋性” 的回轉交替的味覺變化 , 這種結構性表現非常特別。 老實講若果支酒未完全開展 , 你是很難飲到這種層次變化的。

這支 Gevrey Chambertin 就有如一件當代藝術品一樣 , 新派而充滿過性。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Leroy Corton Grand Cru 1966

酒在 1030 hrs 開瓶 , 靜立唞氣 並在 1630 hrs Decanter 然後落杯。

成熟甜美的梅子果香 , 之後是菰香、Earthy , 少許肉味及 Spice ……………香氣變幻而深沉。  入口即時感到它甜美的果味 , 酒味混圓複雜 , 質感密度比第一支 Gevrey-Chambertin 尤有過之 , 酸度鮮美均稱 , 單寧如隱似現 , 餘韻回甘良久不絕令人回味

這支 Burgundy 有如油畫般的色彩濃郁變化 , 但另一方面又有一份來自大地的自然及感性 , 品嘗它時候我腦海中看到莫奈的名畫  “睡蓮

medish

http://www.yupoo.com/photos/lwllsl/albums/749800/?style=story

濃厚色彩中包含一份難似捉模的感性及深度 , 它印像模糊但卻又令你似曾相識 ……………

能夠給我這種感覺的一定是一支我飲過的精彩佳釀 , 翻查品酒記錄原來我在 2010年聚會中飲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Comte Georges de Vogue Bonnes Mares Grand Cru 1966

酒在 1030 hrs 開瓶 , 靜立唞氣 並在 1700 hrs Decanter 然後落杯。

能夠排在 Leroy之後出場的當然絕非范范之輩。  入口明顯比早前兩支有更豐厚圓潤的密度 , 酒味以梅子為主導夾雜 Sweet Spice 及石墨的複雜味道 ,  Ashy 的單寧質感 , 優美的酒味表達及平衡性 , 結構規模宏大寬濶而內勁卻深不見底的。 Bonnes-Mares 本身是肌肉型 Burgundy , 年輕的 Bonnes-Mares 真的屬剛陽一派 , 但隨着時間熟成 , 它會變得柔和細膩 , 顯露出 Chambolle-Musigny 的 DNA區域特性。

這支 Bonnes-Mares 1966 顯露出絕世高手的氣勢 , 複雜內勁如海般洶湧及深不可測為其” , 優美變化令人迷誘為其” ,  它時剛時柔相互交替可說是集男性剛陽及女性陰柔於一身 , 而又武功非凡 , 能夠有此獨特個性及歴練變化 , 令我想起金庸小說筆下的 – 東方不敗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當晚還有三支非常厲害的酒 , 為表敬意我會獨立形式介紹 ……………….

酒神的盛宴 2016 – 無天劍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每年六月及 X’mas 都是長老會酒聚的日子 , 這晚眾壽星雲集又一次齊齊嘆好嘢。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mpagne Krug 2003

第一支出場是 Krug 2003 , 這支檳溫度控制得非常好令香檳散發熟蘋果、麵包、士多啤梨及像 Burgundy White 的香氣 。  酒味流麗輕盈表現極之Delightful , 豐富典雅的內容 , 精緻鮮明的果酸 , 韻味悠長細膩 , 巨細無遺展現出來使人心曠神怡。 這支 Krug 表現像一個武林名宿 , 先打通大家任督二脈 , 準備迎接當晚的美酒挑戰。

 

OLYMPUS DIGITAL CAMERA

Louis Latour Corton-Charlemagne Grand Cru 1992

Corton Charlemagne 是一支具深度的白葡萄酒 , 但很多人都只會將酒放入冰桶急凍就算 , 無留意到控制溫度所以好多時都令支酒 over chilled , 而飲的時候又俾唔足時間支酒回温 , 靚靚的酒在急速冷凍及回溫都會令口感上打了折扣 。這支 Louis Latour Corton-Charlemagne 兩小時前開瓶 , 不放冰桶而放在低溫酒柜內作原瓶唞氣 , 使其保存在微涼的感覺。 靚酒真的一定要有高手處理才能使其光芒四射。

這種處理手法令它散發像雨後晨㬢的菁草芳香 , 少許奶油、檸檬皮 , 那種迷人香氣真的悉心處理的成果。 Corton Charlemagne 一向俾人感覺圓潤濃郁厚重 ,  適當的温度令這支 Corton Charlemagne 開展得輕盈柔美 ,  Body 柔潤之餘口感亦滲著一股透體清涼的舒服。 豐富的內容及層次變化是 Corton Charlemagne 應有 style , 加上如深海般的潛勁 , 酸度線條約隱約現於明暗間 , 餘韻悠長而繞樑三日。 它就像芭蕾舞者以漫妙優雅的舞姿去演譯一段故事一樣。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Leroy Clos de la Roche 1992

Morey Saint Denis 中的 Grand Cru 田再加上 Leroy 的名字 , 以這支酒打頭陣令人眼前一亮。

酒的處理同樣講究放 15 度的酒柜內以微涼的狀態下原瓶唞氣 4 小時 。 一落杯已忽不及待展露它的鋒芒。 甜美的 Melon、Bubble Gum、黑果、Berries、紫羅蘭、Sweet Spice、泥土、鐵鏽非常 typical 的 Leroy 香氣 。 酒體柔順優美味道複雜 , 內涵結構細緻而充滿歡躍 , 尤如交響樂般優美 , 中尾段的 Mineral 感覺明顯 , 絕妙的平衡性及天衣無縫的收結。 Leroy 一出招就已劍氣縱橫 , 先聲奪人。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Comte Georges de Vogue Bonnes-Mares Grand Cru 1991

第二支出場當然也非范范之輩。 Domaine Comte Georges de Vogue 在 Musigny 就像被奉為神 , 這支 Bonnes-Mares 同樣充滿高手霸氣。 (酒處理方法與Leroy相同) 鮮紅酒色 , 散發 Melon 及類似小童吹波膠般的香氣 , 入口充份表現 Boones Mares 的豐厚圓潤口感 , 以梅子為主導夾雜少許 Black Cherry , Sweet Spice 及 鹹菜、烟熏、石墨的複雜果味 , 配以有如灰絮般的單寧質感 , 完美的平衡性 , 略帶乾性的酸度及淡淡的果韻 。 感覺帶點野性硬朗的外表而又內裡卻包含綿綿深不見底的內勁。

Leroy Clos de la Roche與 Comte Georges de Vogue Bonnes-Mares 同屬 Morey Saint Denis 區的出品但風格上卻是一柔一剛 。 兩大高手同場好自然來過較量 , 我只能說兩者過招有如 ” 比招比訣比劍心 , 亦動亦靜亦無形” 的境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ansion Leroy Chapelle-Chambertin Grand Cru 1966

這支 Leroy 是一支好蝦人飲的東西 。 一般人會將之開瓶唞氣半小時就飲用 , 會覺得支酒水汪汪、淡茂茂又淡而無味 , 就會斷定支酒玩完。 支酒咁表現其實因為支酒唔夠時間唞氣未回魂所至。 這晚我們將這支酒原瓶唞氣 5 小時 , 落杯前一刻才過 Decanter 隔渣及混和。

它散發的香氣是玫瑰 、甘草、鹹菜 , 香氣平均有力 。 它的風格偏向 Pure & Clean 確實與其他濃郁剛強 Charmbertin 的風格很不同。入口時你會感受不到它的重量 , 加上元素已然溶化 , 你飲落真的好似無乜 “具體” 嘢咁 , 但幾秒後支酒的感覺會全部返晒嚟而且非常強勁。  這種酒的表現方式可說是 – 無形之劍 !!

其實品酒不應只 focus 在味覺上的種種表現 , 因為這只是可見的招式而已 , 更深一層的品嘗應留意酒味過後一刻口腔內韻味及生理上的變化 , 這些叫做招意。 這話何解?  就像飲酒時雖然不覺酒有明顯酸味 , 但卻感到滿口生津的道理一樣。 前兩支Comte Georges de Vogue 及 Leroy Clos de la Roche 是招式上的表現 , 而這支 Leroy Chapelle-Chambertin 卻是 ” 無招勝有招 , 化招為意 , 意隨心轉” 的”無形之劍” 高層次境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Marey Monge Romanee St Vivant 1965

壓軸出場的一支酒要先作介紹。 Romanee-Saint-Vivant 其歷史可追溯至 11 世紀 , 當時的勃艮第公爵把所有未耕作之地給予了 Saint Vivant 寺的所有僧侶, 他們在 1131 年開始種植葡萄。 至今近 1,000 年歷史中, 田地擁有者當然經過無數更替, 現時當地共有10個擁有者, 最大的 DRC 也只不過是 5.28 公頃 , 而其次是 Leroy – 0.99 ha ; Louis Latour – 0.80 ha ; 其餘7個擁有者佔地也不超過 1 公頃 , 由此可知每瓶 Romanee St. Vivant 是何等珍貴。 而 DRC 那5.28ha 公頃葡萄園就是在 1966 年購自 Domaine Marey Monge 家族。  1965 可說是 Domaine Marey Monge Romanee St Vivant 的最後一個 Label , 亦可說一支絕版酒。究竟上一代的天、地、人是何等級數呢?

這支酒酒色混濁磚色邊一派老酒特色 , 香味初段確實有些 Oxide, 一支飽歴蒼桑的酒出這種味是絕對正常 , 但 Oxide 背後卻是一陣陣的紅果、車尼子及少許鐵鏽味。 這支酒的感覺非筆墨所能形容 , 同 Chapelle Chambertin 近似也是一支”化招為意 , 意隨心轉” 的無形之劍 , 分別是這支 Romanee St Vivant 更變幻無定及包含更強內勁。 我只能說我根本看不見它如何出招 , 只覺它像風一樣透體而過 , 但它的劍勁、劍意卻在我五臟六腑中爆發 , 那一刻我只覺自己戰鬥力全失 , 腦海中一片空白……………。 我聲名我絕不是斷片 , 而是心中出現 “一切已足夠的滿足” , 亦回味著那只能在武俠小說才能出現的 “無天劍界” 。 1965並非好年份也有如此表現 , 若是好年份的話那會是怎樣?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hateau Suduiraut Sauternes 1965

這晚原本還有一支甜酒 , 但當我俾 “無天劍界” 透體而過後 , 我只能用筆記下這支 Sauternes 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