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微調

為什麽張相唔 Sharp? 我相信這是攝影人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 , 當然答案多數是對焦模式不當 , 相機對焦唔夠快主體走了 , 景深太淺 , 鏡頭走焦這一類。  假若一支鏡經常發現 Out Focus 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攞支鏡同機上 Service Center Calibrate 又或者索性換咗佢。 但頭痕是有些鏡 “間唔中" 才出問題 , 某些變焦鏡在某一段問題較嚴重 , 這些小問題總是讓你食之無味坐立不安 。

以往相機像素不高 , 相片多數只在電話或電腦中展示 ,  相片是否夠 Sharp 未必太多人注重  ,  自從上年 upgrade 了相機後 , 在 3600 萬高象素下以前不察覺的瑕玼現今被放大了更覺明顯 。  (在高解像下提高安全快門這個我當然明白) , 但在日光日白攝影有時明明中了焦但在電腦一放大一睇仍覺得不足。  有人話可能是手上的鏡頭質素不夠須要 upgrade 到最新型號云云。  這可能是個原因但假若我手上的鏡已是最好的又如何?  我反而覺得我未夠了解手上的器材特性 , 有些 Setting 未調教好 , 於是我從這方向出發尋求改善之法 。

最近找到一本由生態攝影師 Steve Perry 的著作 “Secrets to the Nikon Autofocus System” 書中給了我答案。

 stnaf-cover

在數碼相機年代 , 相信绝大部份人影相都會依賴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 , 而運動及生態攝影之所以咁流行 , 相機的對焦及追焦功能更是功不可沫 , 既然這功能咁重要但又有多少人了解背後的運作及長短處呢?  “Secrets to the Nikon Autofocus System” 這本書並不是一般的 Manual 而是理論加實戰中的體驗。 書中以實戰而非圖表理論數據的形式 , 深入地解釋每種對焦模式的分別及長短利弊 , 在實戰情況下遇到什麼問題使用什麽方法及模式去解決  。 試想若果對焦模式都一樣 , 一種模式就夠根本不須要發展咁多不同模式 , 而且相機內有些 Setting 亦影嚮這些模式的有效性。 例如 AF-C 中 Focus, Release,  Focus + Release , Release + Focus 就影嚮你追焦的效果 , 更會拖慢部相機的連拍速度。 相機 Setting 真是一種學問 , 可說是長知識亦解答了我多年的疑問。

書中有 Chapter :  Alternative Focus Technique 更提供了一項有趣實用的 Set 機秘技 , 怎樣可以不用轉換 AF-S, AF-C Mode 而同時具備兩種模式下拍攝 。

 D4-AF-Points_all5

其中有一個 Chapter 講 Auto Focus Fine Tuning  亦是精要所在。 不要以為每部相機及鏡頭都 100% 一樣。 試想想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不同物料、技術、工廠出產咁多系列相機及鏡頭 , 難度它們真的可以100% 無縫匹配嗎?  其實廠方的 QC只能將器材 Calibrate 到某一個 Tolerant Range , 所以經常會出現 Front Focus 及 Back Focus 現像 , 以往要帶相機及鏡頭上 Service Center Calibrate 費時失事 。  現在中高階相機有內置 Auto Focus Fine Tuning 功能就是俾用家自行修正達到最佳效果。

www.imaging-resource.com

我以前都有玩 Auto Focus Fine Tuning 這功能 , 但那年代要用手動目測方式進行 , 要我這個老眼昏花的人用目測去 Calibrate 真是相當困難 ,  而且隨時 Set 錯衰多二錢重!

samples110912-121334-58mm_f1.2

書中介紹了幾種 Focus Calibration 的方法 , 包括 LensAlign, FoCal, DotTune, Nikon’s Auto AF fine-tune 的分别。

我選用其中最 ”Hands Off”全自動化的一套 Software – Reikan FoCal  https://www.reikanfocal.com/

這套幾百蚊的軟件老眼昏花的人來說是個福音 , 一個 License 可次 Set 5 部相機用而且支援 C 記 N 記所有相機及鏡頭 , 這對我來講已十分足夠。 反正其他無反品牌都未發展到有 AutoFocus Fine Tuning這些屬於進階相機的功能。

IMG_4800

軟件會叫你 Print 一張測試纸 , 測試的環境最好在室內進行 , 起碼唔會有太多外在因素如風吹影嚮结果。  由於相機會以最 Basic ISO(64, 100) 拍攝 , 相機要接上腳架因為很多時快門會較慢 , 而我用 LED 燈將測試纸照亮。

 

不同焦距的鏡頭須要有指定的距離 , 不能太近亦不可太遠 , 通常以鏡頭焦段的 25 倍至 50 倍 , 例如 50mm 鏡頭 minimum target distance 要 2.5m , 300mm 鏡頭就要 7.5m , 600mm 就要 12m 。未正式做測試之前 , 最好預先計好手上鏡頭的焦段及所須的空間 , (軟件有一個 Calculator 提供資料俾你參巧) , 否則一擺開個壇才發覺唔夠地方測試要搬就真係白費心機。

https://www.reikan.co.uk/focalweb/index.php/online-tools/test-distance-target-size-calculator/

IMG_4798

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工 , 相機接駁好電腦 , 開啟軟件 並按 Connect。

IMG_4861

當 Software 連接相機時就會自動以相機的 Serial No 作登記 , (每部相機第一次登記時電腦需要網絡連 , 若果你所選定做測試的地方連接不到 Wifi 就要用電話作 Hot Spot 連線 , 又或者先在有 WiFi 的地方登記後再攞去測試場地繼績 )

IMG_4862

Software 的 Set up 也十分簡單 , 基本上軟件會自動幫你 Fill in 晒 Standard 嘢。  唯一要注意的是 Preference 中 Test ISO 是要 Set 相機的  Basic ISO (即正常ISO 如64, 100, 200 而非那些擴展式 ISO L01, L02, H01 )

D4-AF-Points_all5

至於相機就選用 AF-S 模式 , 以中間單點作測試。

IMG_4864

之後進入 Calibration 模式 , 選擇 Automatic Focus Calibration

IMG_4896

先接 Target Check 做 Target Set up , Software 會自動連接相機進行 Environment Check 測試 , 若所有條件附合就會全部綠色 , 有問題的就會以黃色表示。

IMG_4869

IMG_4867

IMG_4868

一般 Common Error 如: 對焦不中測試纸範圍 , 測試距離不足 , 測試目標不夠光 , 相機的 ISO 未調到最低 , 鏡頭未關上VR 防震功能或不在自動模式之類 ……………. 當這些 Setting 搞好再 Run 多一次 Target Test , 直到一切 OK 就可進行 Focus Calibration。

IMG_4870

 IMG_4802

autofocus-fine-tuning-3

Software 會指導相機進行拍攝、分晰及記錄 , 而 Software 到時到候會出聲提你將相機的 Fine Tuning Setting 用人手逐一調去 -20, -10, 0, +10, +20 。

之後 Software 會計算出最佳成像並要求你 Set 去某些數值作细範圍測試 , 直到 Software 確認最佳效果就會話你知結果 , 再在相機內找一個 Slot 作儲存 , 整個過程這就完成了。 相機可儲存 20 – 90支鏡頭資料 , 應該足夠有餘。

測試過程大約須要 15 – 20分鐘。 順帶一提相機連接電腦拍攝及傳輸影像數據會好食電 , 一粒 Full Charged 的電只能做到 4 – 5 支鏡左右 , 所以要準備 Spare 電。

 170513_225043_FullyAuto_D810_8021148_AF Nikkor 85mm f_1.4D IF_85mm_Page_1

170513_225043_FullyAuto_D810_8021148_AF Nikkor 85mm f_1.4D IF_85mm_Page_2

做完 FoCal 對焦真係 Sharp 咗 , 手上每支鏡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起碼有10% – 15% 改善) 。同一支鏡在兩部相機 Fine Tune 的數值都不同 , 有些差距都頗大 , 可想而知原廠的 Tolerant Range其實幾闊。

IMG_4898

對比 FoCal 所有這支鏡的用家 Data Base  , 原來大部份用家都有 Back Focus 現像 , 而且分佈都幾闊 …………..

對於變焦鏡有 2 個方法去 Calibrate, 就以24 – 70mm 為例 , 可以:

A)用 24mm 及70mm 各攞兩個的數值的中間數 ,

B) 攞最常用那焦段的數值作準 ,

我的數據顯示在 24mm 是 +15 , 而在 70mm 是 +20 , 所以我 set 做 +17 , 目測效果分別很少。

IMG_4865

反正 Set 好晒 , 做完 Focus Fine Tune可以順手測試埋 Aperture Sharpness Test 。 Software 會由鏡頭最大光圈一路拍攝到最細光圈 , 並分晰成像製成圖表 , 每支鏡在那段光圈成像最好及最差 , 那一段開始有 衍射 Diffraction ,  以及對比其他用家測試數據等一目了然。

170514_121320_AvSharp_D810_X276D830A_AF Nikkor 85mm f_1.4D IF_85mm_Page_1

 170514_121320_AvSharp_D810_X276D830A_AF Nikkor 85mm f_1.4D IF_85mm_Page_2

Red: indicates below-average performance, Blue: typical performance experienced by other users Green: above average performance

做完每一個 test , software 都會做一份詳盡的報告俾我存檔及參巧 , 原來不是每一支鏡的數值都不是一樣的!!! 以我手上那支 85mm f1.4D 為例 , 成像最差是 f1.4 光圈全開 , 而最 sharp 的成像是 f7.1 , 而在 f7.8之後就有出現衍射 Diffraction 現像。 若要大光圈淺景深而又有一定程度的 sharp 可由 f2.8開始。 而我手上這支人像鏡的整體質素尤其是 f1.4 – f7.1那段可說是 above average performance。 有了這個數據我就更加了解支鏡的特性 , 更清楚是否真的有需要 upgrade 支鏡。

除了這裡所講的 Focus Calibration 及 Aperture Sharpness Test 外還有以下功能 , 可說是極之詳盡及齊全。

Autofocus Consistency

Multi Point Focus Test 這個測試每一個對焦對是否同樣靈敏。

IMG_4899

Test all focus points

Dust Analysis

Target Optimization

Detailed Analysis

Compare your results with 1000s of other users

今次先玩 Focus Calibration 及 Aperture Sharpness , 遲些有時間再玩其他測試。

若果大家有類似 Out Focus 煩腦又或者身痕想 Fine Tune 部相機 , 不妨参巧以上的方法 。

平玩相機 Wifi 模組

在現今網絡年代 , Wifi 絕對是每個都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對於某些喜歡攝影的人來說 Wifi 科技更帶來方便 , 它可以:

  1. 拍攝後即時經 Wifi 傳相落手機 , 再 Share 出去俾其他人又或者發放 FB。

  2. 用手機搖控相機作遙距監控拍攝 , 甚至用來自拍。

  3. 每次出攝影團都會為是否要帶電腦作一輪爭扎。 現在智能手機 、 Ipad 、平板電腦功能强大而且顯示器又靚 , 若相機可以用 Wifi 與 Ipad 連通睇相、揀相甚至執相會十分方便。

  4. 在 Studio 時 , 相機與電腦連缐作 Tethered Capture 聯機傳輸 , 即時檢視相片質素以便修正。

  5. Wifi 功能都一般在中階及輕便相機之中 , 對於單反一族一般會借用 Wifi Card 作相片傳輸 , 這些 Wifi Card 的弊處是傳輸率慢 , 而且只做到單向 Share 相 , 不能做到 (2) – (4) 這些功能。 另一弊處是只 Support Jpg File , 對於我之類 Raw 友實有些不方便。

要為手上的單反加 Wifi 唯有幫襯原廠的 Wifi 組件才能做到 (1) – (4) 的效果 , 這類 Wifi 組件價格昂貴 , 最慘是某些模組只支援某些型號相機 , 一旦換機這些組件多數用唔返 , 不附合經濟原則。

 th

最近無意中發現了一件有趣的東西可作個分享。 原來市面有一隻叫 Cam Ranger 的東西能做到原廠 Wifi 組件的功能  , 它另—好處是只要有—個 USB port 就用到 , —個 Device可共用在 Canon , Nikon 甚至 Sony 機上 , 而價錢是原廠 Wifi 組件的一半 , 聽落都已經好吸引。 http://camranger.com/features/

 img_3747

正所謂高手在民間 , 原來網上早已有人發現一隻舊型號的 Travel Router TP Link MR3040 同 Cam Ranger 外型基乎一模一樣 , 而網上已有高手更將 TP Link MR 3040 灌入新程式 Firmware 並與 Apps 结合做到同樣功能 , 而價錢只是 Cam Ranger 的十分之一! (約$3xx)以咁價錢能做到 (1) – (4) 功能 , this is too good to be true!!

由於 TP Link MR3040 是上—代產品市面上較難找 , 而另一型號 MR3020亦可

http://www.tp-link.tw/products/details/cat-4691_TL-MR3020.html。兩者分別是舊型號有內置電池 , 而新型號則要尿袋充電變相多多一舊嘢。我怕麻煩所以上ebay 找了個 MR3040.

OLYMPUS DIGITAL CAMERA

TP Link MR3040 回來後便依樣胡盧照做 , 這些 upgrade firmware 的工作對我來説沒有什麽難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用部 Nikon D700 連接我手上的第一代 Ipad 試用 , 拍攝、傳輸、操作反應都好流暢 , 至於過相速度絕对快過用 Wifi Card , 而我最高興的是它能 Support Raw Files。當然若只用 jpg files 的話 , 整體反應會更直接爽快。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轉用 Iphone 作遙距監控拍攝 , 效率反應與 Ipad—樣 。

我轉用另一部 D810 試 , D810 是 3600 萬像素由於 File Size 很大 Jpg 及Raw 的傳輸時間較慢 , 感覺上無 D700 咁好反應。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OLYMPUS DIGITAL CAMERA

至於 qDsIrdashboard 這個 Apps 功能十分強大及齊全 , 可以說是對相機功能的完全操控 , 還可以作 Bracketing ,  Time Lapese 拍攝非常勁抽。 我使用一段時間發現玩此方法對相機的電池用得很快 , 而在 Ipad 或 Iphone display 大size Raw file 的時間亦比較耐 。其餘的效果也十分滿意以 $3xx 能做到咁效果 , 仲有什麽可投訴?

TP Link MR3040 改裝大法  https://www.minwt.com/dc/10448.html

qDsIrdashboard Website http://dslrdashboard.info

qDsIrdashboard Apps at Apple Store

https://itunes.apple.com/hk/app/qdslrdashboard/id912760548?l=zh&mt=8

普寧火墩險重重

 影火龍的第二天我們去普寧拍攝跳火墩 ……………

 _amp5780

跳火墩活動在中午 (1330 hrs) 進行 , 首完隊伍會在村口拜神 , 拜完神後隊伍就會帶著神像走均全村 , 而途經某些地方會燃點禾趕草作火墩 , 而遊行隊伍會跳過火墩 , 遇意吉祥。 通常一條村沿路有六、七個火墩佈置在村內不同位置 。我們不打算沿逃追影 , 所以遊行一開始我們就去其中一個火墩佈防 , 實行以逸代勞 , 守株待兔。

 

 _amp5830

跳火墩的地方不在空地而在村的路上 , 條路不算濶最多只有十多呎 , 而兩邊是田或水渠 , 禾趕草就放在路中心 。

_amp5834

問題就是每個拍攝點的最佳位置跟本不多 。 有些有心人早早就去霸定位 , 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  不幸的是有些攝影人唔守秩序 , 遲來先上岸企在你面前!    咁對那些早早到場的人很不公平 , 好自然出現推撞及衝突。

_amp5839

影火有相當危險性 , 一定要識睇風向及企在上風位 , 遲來的就迫住企下風位 , 一點火火乘風勢那股煙及熱湧過來你真係無得走。  另外也要預留通道供跳火墩者落地否則就會出現碰撞及危險。 每次啲工作人員必定會粗暴地驅趕做成不愉快衝突。

_amp5841

在場擾讓一大輪 , 工作人員拉好晒安全區才點火 , 一點火火勢就不受控制及迅速漫延 , 有火燒連環船之勢 。 在下風位的攝影人即時被火勢迫得後退。

32754474121_cc8993f344_k

我踎在上風位離火不遠 , 我背後有很多人頂著我可說是無退路 , 萬一風向一轉真係會燒過來 , 那時我真的有些 “肴底" , 只希望早早影完走人。

32063588613_ca7ca095e7_k

在火勢猛烈之際已有人開始跳火墩 , 參加的跳火墩都是一些十來歲的年青人 , 他們在全無安全裝備及滅火筒的配套下 , 無𢣷火勢一一跳過火墩 , 那份勇猛真的令人咋舌!

32496754750_0b07a6edc6_k

32063585203_e84c96ee8d_k

32063578933_0365184209_k

32035269004_1ca368cb63_k

32035270674_cc7f088851_k

跳火墩的人年紀越跳越細 , 有些只有十歲八歲 , 真係為他們搓一把汗!

32063578293_eef9c593c0_k

其實元宵那天晚上也有跳火墩活動 , 只不過同豐順火龍撞期 , 珠玉在前大部份人都去了影火龍吧了。

32878021675_b7c57fea07_k

跳咗大約二十人左右 , 火墩隊就跳完 , 我亦為他們鬆一口氣。

整個拍攝過程比影火龍更辛苦。 那種辛苦來自攝影人的擠湧及不守秩序 , 好多影友影完這一節都話怕怕及唔值得 , 其實只要大家用支長鏡離遠影 , 根本乜嘢問題都可解決 , 但誰可以維持秩序?  誰可以勸服咁多攝影人呢?

 

豐順火龍熱哄哄

_amp5576

元宵節中國的大節日 , 中國及台灣各地都有不同慶祝活動 , 而潮州的豐順就以舞火龍出名 , 很多沙龍靚相都以這為題材。 這個元宵碰啱週末唔使攞假於是就跟攝影團去影火龍。 這絕對是一次的” 很激” 及 ”難忘” 的攝影體驗 !  當我在FB 放相後很多朋友都私下問我攝影詳情及一些細節 , 有見及此我就將我今次的個人經驗及所見所聞作個分享。

我以前在大坑都試過多次影火龍 , 但雙對豐順火龍來說大坑的火龍是個小兒科。根據攝影團的資料 , 一般的拍攝方法只有兩種 , 兩者只可揀其一!

A) 帶備腳架長鏡 , 可用了高腳架、膠櫈、高梯 , 站在山丘上離遠影

B) 帶備保護裝備 , 用Wide鏡落場影。

 A) 方法好處是可以居高臨下影到全條火龍而且較安全 , 弊處是全程被人群困住攝影角度被局限 , 若 Location 唔好條龍唔過來就無晒符。

B) 方法落場跑雙對是較危險的 , 但好處是攝影角度變化大 , 可以近距離拍到臨場感及人物。

 _amp5775

我喜歡拍臨場感及人物所以選擇了 B 方法。之後就要諗保護裝備的問題 : 原本諗住用單車頭盔 , 但單車頭盔穿隆防唔到煙火 , 走去五金鋪花 $35 買了個工業安全頭盔 , 再加 $25 買個 3M 眼罩就算。 至於口罩我怕焗所以沒有準備, 只打算若需要用條魔術領巾拉起就當口罩。 衣著方面嚴格來說一些不易燃物料如皮、棉、羊毛、牛仔布會最好 , 但我見舞龍那些都是赤膊上陣無須太過 , 細想之下只準備件唔怕燒穿的舊 Jacket 就算 , 我裝備算最是 Basic 的。 有些團友選用電單車頭盔 , 因電單車頭盔有個透明擋風及可以保護到耳仔 , 這比工業安全頭盔有更強保謢 , 弊處是價錢較貴及大件。

若果無準備任何保護裝備、膠櫈或高梯 , 可以要求旅遊團到豐順市內的當地五金鋪購買 。 電單車頭盔都只係三幾十人仔有交貿 , 六級鋁梯都係一百人仔平過上淘寶。 可以的話買張膠櫈仔也好 , 一來咁長時間等侯可以用來坐 , 到影相時亦可企高用 , 一物二用。

_amp4388-pano

我們大約 5pm 到達 , 舞火龍的塲地在一條村內 , 村內有一個約兩、三個足球場咁大的空地 , 而空地對上兩邊有一個兩三層樓咁高的小山丘 , 山勢很平而且地方都算幾大。

 _amp4381_amp4385

舞火龍在晚上 8pm 開始 , 我哋 5pm 已見場內山丘上已有一排人 Set 好腳架霸位等待。

_amp4375

在場外另一邊有幾坐三層村屋 , 而所有天台上全部已放滿腳架及高梯預留位置 , 而這些位聽說是買位預留的 , 角度好與否就見人見智。

 _amp4396

場內有大批警員維持秩序又有一輛消防車在戒備 , 水馬放在斜坡邊位 , 大會亦有不時廣播 , 準傋功夫做到足。

現場所見原來除了 A) , B) 方法外 , 還有其他影法:

C) 航拍 – 我在場起碼見到四、五架航拍機 , 我對航拍沒認識所以難作評論 , 但現場咁多人若航拍機萬一失靈下墮 , 那會是件頗危險的事。

D) 手機 – 這個唔使講 , 場內九成人都用手機拍攝及錄影 , 而他們永遠企在你面前擋住你。

E) 高梯 – 我見過有人抬8 – 9尺木梯進場 , 但大會一見到有人用高梯就立即揾人掃走 ,現場觀察一般 5 – 6級梯就好足夠 , 一來無咁揚 , 二來亦較為安全穩陣 , 三來你太企得太高阻住後邊又一定俾人鬧死。掉轉頭來你霸了個好位仲等了幾小時 , 但臨開場俾前突然有人用高梯擋住你 , 而你身邊亦企滿晒人無得換位 , 你心情會如何? 真係交都有得打!

F) 高棍 – 這是我最討厭的東西 , 它們永遠在龍頭位置 , 老實講我都唔知佢影到乜!

G) Action Cam – 我覺得這個可以考慮 , Set一個在頭盔或胸口作錄影記錄 , 但影到乜又或者有無用另計。不過在咁兵荒馬亂中俾人扒咗都無人知。

當地導遊警告場內有扒手趁混亂揾食 , 所以我哋啲銀包、電話都留在車上 , 而自己只帶一機、一鏡、一支水、少少乾糧及保護裝備就去。

_amp4513

如是者由 5pm 等到日落又等到月出 , 幾難得等到 8pm 真係等到發呆!

_amp5008

這個元宵碰巧在週末 , 除了內地人外亦有很多來自外省及港澳攝影人 , 越夜越多人整個山頭都密質質企滿晒人插針不下 , 真的非常誇張 , 而場內亦有不少群眾 , 我粗略估計在場有幾萬人 , 大會話預計有十五萬人。

_amp4445

_amp4487

黃昏開始埸外就輪流放煙花 , 氣氛熱鬧 , 當地人就像行年宵市一樣一家扶老攜幼又或者情侶食完飯出來看火龍襯熱鬧。

_amp4481

_amp4498

我哋落場果班 7pm 左右就上晒裝備進場。

場內真係乜裝備都有 , 有著橙色消防衫的 , 地盤工友組 , 電單車頭盔黨 , 飛虎頭套幫 , 甚至銀色走火用防煙面罩都有人用。另一方面有些群眾像去老蘭般戴晒閃光頭箍、鴨咀帽 , 手拿閃光棒的……….. 總之就像嘉年華會般各式其式。

_amp5256

據領隊打探得知當一晚共有四條龍 , 每條龍出場先有一些插滿煙花的魚、蝦、蟹、雞開路。

_amp5144

Programe Run Down 是首光場內有村民用滕做的火把驅散人群。

_amp4661 _amp4702

_amp4710 _amp4623 _amp4626

隨後是魚、蝦、蟹、雞開路 , 條火龍這時著晒 LED 燈隨魚蝦繞場三、四週。

_amp5427

之後村民會燃點多支包滿炮杖的長竹在場內橫掃驅散人群為舞龍開路。

_amp4557

_amp5071

這些炮丈村民真係唔同你客氣 , 他們永遠衝向人群 , 見到佢真係走夾唔透 , 有幾次走得慢個炮丈就在我頭頂及面前爆非常驚險。

_amp4571

_amp5271

爆完炮丈就嚟火龍 , 火龍一點火就狂噴煙花 , 穿雲箭在空中嘶叫 , 離遠睇就好似恐怖襲擊咁!  條火龍在入群中穿插 , 龍身上的煙花四射 , 氣氛熱血!

_amp5491

此時現場氣氛高漲到頂點 , 落場跑的攝影人見到咁場面真係話之你 , 個個衝晒埋去搏命影。

_amp5196

_amp5225

每條火龍由起火到熄滅都起碼兜到兩三個圈 , 而一晚有四條龍 , 咁就有十幾次會影 , 所以根本唔使心急。

_amp4834

由於未摸清形勢 , 我最初在遊行路線中某些位置佈防等條龍經過時才衝落去影 , 條龍離開了就回防看看相片如何再調節 Setting  , 等條龍再回來時又再衝殺 , 如是者一兩次就大概知道用乜 Setting 最好。

_amp4882-e

除了影龍頭外其實龍身、龍尾加埋那些魚蝦都好多嘢影 , 只要你唔怕煙花火舌就可以。

_amp4852

通常第一條龍啲人會避忌一些 , 但發覺那些煙花火舌彈上身都無乜傷害個膽就更大 , 所以啲人會越影越近 , 有時甚至阻住條火龍去路。

_amp5540

有幾次我幾乎被人群撞倒 , 我被迫退到水馬陣邊 , 而水馬陣在斜坡邊沿 , 當時一個水馬俾人踩爛而內裡的水湧出 , 水加泥就好跣 , 我一隻腳叉咗落斜坡 , 好彩另一隻腳仲企得穩及無再有人壓過來 , 勉強撐返起身無事又再衝過。

 _amp4977-e

這種兵荒馬亂像戰地記者般的拍法 , 拍攝機會往往一瞬即過 , 無可能俾你企定定搞一輪 setting才影 , 所以要人機合一及臨場執生。

_amp5280

由於每個場景光暗不同 , 好多機會瞬間即過根本無時間俾你調教 Setting , 所以我用最簡單的方法去做 : 光圈開盡 F2.8 , 快門維持在 1/125s – 1/160s ,  WB 用太陽 , AF-C單點追焦 , 全部以 Raw 拍攝 , 我以這些作為基楚 , 而ISO 就因應光暗而變由80-6400。  其實我可以 Set ISO 做 Auto 讓相機自由選揀但弊處是相機不知你想要什麼 , 有機會 over , 所以我寧願自己操控。

_amp5392

LED 龍巡遊 ISO 2500-3200 ,

_amp4800-e

條龍爆火時非常光所以用 ISO 80,

_amp4923

煙火燒到尾時ISO 100 ;

_amp5081-e

炮丈時ISO 2500。

由於經常要調ISO , 所以我將相機Shutter旁的 Rec 按扭轉為 ISO , 咁我可以單手及最快速咁調節晒我所要的東西。

 _amp5128

由於現場大煙大塵 , 我衷告大家真的避免換鏡 , 我今次全程只是一機一鏡 , 一支24-70mm 殺晒。  我當日落場相機無做保護 , 部機影完的確有些塵 , 下次可考慮用保鮮紙包一包 , 又或者揾個密實袋冚一冚。 鏡頭一定要落 Filter , 每次影完都抹一抹塵 , Filter亦可避免被煙花射中傷及鏡面。我見一些影人用超廣角鏡 , 但這類鏡無得落 Filter我真係戥佢支鏡擔心。

 _amp5400

當一條龍燒完廣場四週就會放煙花作間場 , 之後就是下一條龍進場巡遊一輪 , 如是者做法重覆。

_amp5506

通常每衝完一條龍最好襯間場期間俾自己回回氣 , 看看相片效果 , 抹抹鏡轉轉位置再調整下一步策略。

 _amp5676

這晚玩四條龍真係夠晒皮 , Event完了後更覺週身骨痛 , 幸好拍出來的相片也算滿意 , 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雨夜

28478141244_301ca2e84c_k

早陣子看到一位俄羅斯攝影師 Eduard Gordeev 的作品 , 他將雨夜拍得像油畫般美 , 他更啟發了我拍攝這輯雨夜的靈感。 當然我與他的水平相差十萬八千里 , 我只是借用他的手法意念 , 將香港這熟識的地方呈現出來。

 香港是個充滿動感的不夜城 , 所以我以動態的方式去表達。

28994452702_a3ae082654_k

28478148164_4b15030eaa_k

28478139744_7e0a4ada2d_k

 這輯相只是一個開端 , 我心中仍有多個地點要拍攝 , 我期待著 Right Timing 再次出動 ……………………..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鐵線與蓋之夢

前陣子在 FB 酒友群中見到一位酒友將香檳的鐵線及蓋料 , 扭出一些精緻美麗的椅子及非常生動的人形公仔。 我心中十分佩服這位酒友的心思及創意 , 她竟能將這些無用的香檳盞及鐵線轉化成一些好像有生命的手工藝術品 。

 

這些作品同時亦啟發到我一些有趣的拍攝靈感 ,  於是我就問酒友可否借出幾款作品供我拍攝之用 ?

 

酒友一口答應 , 就是這樣我就開始我的創作 , 我用家中一些簡單的道具及一些自己的舊相片 , 拍下了這些 ……………

 

Light Painting 人像 Workshop

_AMF5058

這晚出席了 Daniel Sir 的 Light Painting人像 Workshop。 我們所玩的並非用電筒光源來劃公子那類 Light Painting , 而是將電筒變成一支光筆 , 在全黑環境中 Highlight 返我想要啲影像出來。

拍攝原理極之簡單 – 一個全黑環境、一支手電筒、腳架、相機長時間曝光就搞掂。  其實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做得好 , 正如人人都識揸筆寫字 , 但並不表示你能寫一手靚字 , 可以隨手劃一幅靚畫。大家不妨做個實驗看一看你身處的環境 , 然後閉上眼晴 , 再將腦內剛才的影像記憶 , 再支筆以素描的形式勾劃出來 ………….

我想指出的是若果你不是你腦海中已先將 ”記憶影像” 化成一個我 “心像”  , 你是無從入手的。  另外在物理方面 , 每件物件或人物的吸光與反光的程度都不同 , 而你怎樣去控制你手中電筒的光源變成一支能表達輕重、粗幼、濃淡、靚光質的光筆 , 再用不同書寫速度手法 , 去表達出不同物料的質感及整個環境氣氛 …………等等元素和階地呈現出來呢?

切記我們玩 Light Painting 並非要營做一個合理性的光影效果 , 否則的話我們不如簡單直接用 Window Light、閃燈或 Studio Light 去拍攝 , 反正 Everything is easier and under control。

我們追求的是想做出一個 ”似燈非燈” “光影隨我而生的” 光影、不合理的光斑、明暗、氣氛、富藝術美感效果 。 亦正因為隨心 , 所以什麼光圈、快門、ISO 、什麼器材  , 是完全沒有意思的 , 就算同一環境下每個人繪出來的光影效果都不同 , 這亦是它好玩之處。

_AMF5053-E

第一、二張在同一環境下亦可做成另一光影氣氛感覺。

_AMF5063-E

這晚全由 Daniel Sir  “執筆示範” 向我們傳授口訣、招式變化、心法 ………..

以上這三幅 Light Painting 全是在短短 25秒內一Take過掃出來 !!所謂台上一分鐘 , 台下十年功 , 這25秒的一張相 , 背後夠竟包含了 Daniel Sir多少血汗呢?

今次這 Workshop 又一次啓發了我的攝影思維了 , 我正慢慢將之細嚼、消化、吸收 , 然後試營做自己的心像 …………

 

單拖影星河

_AMF3844

其實影星河這個 Idea 已褞釀了很久 , 不過影星不像影日出日落咁簡單 , 要 ”天、地、人”  三方面因素都要配合才能成事 , 否則只會 ”食白果”

人口密集的地方絕不是觀星的地點 , 影星地點以燈光越少越佳,以香港而言較佳的觀星地點有 – 東平洲 , 塔門 , 東龍島 , 萬宜水庫東壩/西貢浪茄 , 船灣淡水湖主壩(大尾篤) , 清水灣大坳門 , 西貢北潭涌 , 西貢天文公園 , 舂磡角炮台 , 石澳 , 南大嶼山 ( 貝澳/長沙/塘福/水口/分流) 等等。”這些地方絕對是”山咔啦”  就算你有車都未必去到 , 自己非年青力壯 , 當一想到要帶著沉重器材攀山涉水又或仲要帶埋露營用具等等 ……………已令拍攝熱情瞬間冷卻。

_AMF3750

直至有朋友介紹我去大嶼山水口影銀河 , 以路程來講有車到行得少已是最簡單方便的地點了。 地點決定了我就等天時。

引用香港天文學會資料 – “以香港全年天氣而論,春季多雲霧,陰雨的機會較大;夏季則時晴時雨,間有雲塊,但當雨過天清,大氣的透明度最佳(尤以颱風過後);秋季天色多明朗清爽,很多時萬里無雲;冬季雖間中天色明朗,清澈異常,但溫度較低。綜合而言,以秋冬季最佳。

另外亦要留意月亮的問題,月亮盈虧之外,每日東升時間也不同。若果選了農曆十五左右的日子觀星,在”月明星稀” 的環境下,差不多完全看不到星!所以最佳的日子是農曆初一前後數天,或者其他日子,但後者最好選月球已西落的時間。最佳日子是:農曆廿二、三(下弦月)至初五、六(上弦月)以避免月光干擾觀星。

好多時候市區天氣 OK並不等於影星的位置天氣也OK。 天文台網站中有” 天文 , 太空天氣及地磁” 內有 ” 天文觀測天氣資訊” 內有石碧、鶴嘴、天文台、天文公園、屯門 …….. 等地的天空雲量狀況供大家參巧 , 資訊雖然有限但總好過無。

因拍攝點是在大嶼山 , 所以我會睇機場的天氣預報 (TAF)

http://www.hko.gov.hk/aviat/taf_decode.htm

這些資料是俾飛機升降用的 , 對觀星來說最有用是 “能見度”、”雲層狀況”及”雲層高度” 。  若果報告話有煙霞 , 能見度低 , 又或者多雲 , 咁你就真係可以慳番唔使去。  天氣嘅嘢無人話得埋 , 就算天氣報告話一切 Perfect , 但亦有很多不可預計的東西 , 所以一切都是講運氣彩數。

我由今年六月開始已計畫拍攝 , 一直等到上星期六天朗氣清 , 機場天氣 (TAF) 說能見度有 7 公里 ,  1-2份雲 , 雲層高度 3500呎 , 加上是初五上弦月 , 天氣條件可說是極佳 , 而我又咁啱得閒 , 在天、地、人條件配合下就便執了輕便架生隻身出動。

map 1

水口在大嶼山南部 , 塘福再過一點 , 我們可在東涌乘 11 或 23 號車 , 車程約 20mins。 當車過了塘福村就留意 , 在水口下橫壟 Lower Wan Lung站下車 , 在左邊有一網球場 , 再沿路行幾分鐘就到泥灘 (紅色路線) 。 若果 Miss 咗這個站 , 大家可以在水口村下車 , 路邊亦有指示出沙灘 , 而路程亦只是7 – 8 分鐘左右 (黃色路線)

IMG_3586

泥灘旁邊有間橫壟士多 , 內有飲品 , 麵食 , 掘蜆用具 , 甚至沖身設備 , 真的十分方便。 士多有幾隻門口狗 , 見你 ” 生普人” 一定會吠 , 這是正常反應不用害怕。

_AMF3764

水口是個泥灘拍攝時可能要澗水 , 所以最好穿拖鞋短衭 。 另外水口近草一帶入夜後啲蚊都幾勁 , 而你穿短衭啲蚊就真係更加開心 , 為免變豬頭所以最好帶定蚊怕水及遠離草叢。

_AMF3756

這晚個天好清萬里無雲 , 日落、 Magic Hour、月出 , 一幕幕在眼前上演 。 夜幕低垂6-7pm 天已全黑而星空亦開始顯現 , 這時全個泥灘就只剩下我一個人。

_AMF3786

_AMF3784

_AMF3776

5:30pm 已見到月光

_AMF3799

我用 Cosmos Celestron Nevigator  Apps 一看就看到銀河的正確位置 , 而肉眼亦隱約見到。 唯一美中不足是月亮與銀河相距頗近 , 月亮光影嚮了銀河的顯現。 我相信夜一點天體移動 , 月亮與星河的位置會拉開。 當天的月落時間為 2245hrs , 月落會在西邊而銀河會升到頭頂 , 少了月光的影照銀河應會更清晰 , 可是出東涌最尾班車為 2345 hrs , 老實講我真的不打算亦無準備瞓沙灘露營 , 今次就當攞個經驗吧。

拍攝這部份雙對極之簡單 , 鏡頭有咁 Wide 就用咁 Wide , 腳架、快門線、後備電這些唔使講 , 相機 Setting開大光圈、高 ISO , 長曝就搞掂。  我用 F2.8, ISO3200 , 15-25秒 (由於地球會轉動 , 曝光最好不要超過 30秒 , 否則啲星就唔 Sharp 又或者出現星軌。) 另外長曝咁耐張相的 Noise 會較多 , (M3/4 , DC, Prosumer 這類相機在高 ISO及長曝下相片會較多 Noise, 效果並不太理想 , 可以的話用大機較好) , 有些相機本身的 Noise Reduction 去減 Noise , 但這方法會雙對地增加相機處理相片的時間 , 有利亦有弊 , 不過在這純靜態環境下若果相機的 Noise Reduction功能好亦不妨使用 。

如此這般我就拍下了這…………….

_AMF3826

以咁基本的器材 , 不要偖望可以影到好似某些攝影雜誌咁明顯效果又咁靚的星空相片 , 俾到你盡你都只能影到星河的輪廓 , 你一定要用後期處理將條銀河 “谷” 返出來才叫完事 。

_AMF3847-E

_AMF3826-E _AMF3816-E

若想再要效果再好一些 , 就要進入天文攝影的範籌了 , 更需要運用專業追星儀去輔助拍攝 , 去到這個又是另一門學科了。

吳哥窟攝影之旅 (V)

_AMF3458

去到 Last day 我們選了未去過的 Srah Srang皇家浴池去影日出 , 我們去到才知那個地方裝修 。

_AMF3476

這天的日出亦無乜特別 , 我就 Causal 影幾張就諗住收檔 ………..

_AMF3509 _AMF3567

點知最尾有個村民落水收魚網 , 咁又可以影幾張。

_AMF3608

在吳哥窟最尾一站是Prasat Bakong 巴孔廟 ,

_AMF3630 _AMF3621

_AMF3631

老實講行咗咁多古蹟影咗咁多日都有啲攰了 , 加上巴孔廟亦沒有什麼太特別 , 光影又無乜 , 所以隨便影幾張就算。

_AMF3607  _AMF3600

在巴孔廟外圍的湖上有工人清理湖底的水草 , 整個環境幾有吳川 Feel , 幾有感覺。

_AMF3672

我又四週遊走俾我見到班小朋友在跳橡筋繩。

_AMF3680

哈哈 , 又有嘢影了。 這絕非擺拍 , 而我亦唔識與他們溝通 , 我只踎在一旁睇住佢哋玩 , 啱位就影。

_AMF3669

影這類瞬間連動是否一定要頂級機 , 對焦快一秒十張連拍才影到呢?  我覺得未必 , 基本上中級機一秒二三張連拍就可影到 。 我會將相機 Set 去AF-C , 鏡頭焦段以常用的 24-70mm 用慣用熟 Cover 到整個畫面 , 對準小朋友玩的範圍然後擺定部機一個位置 。 我不會看著 View Finder 對焦 , 因為用 View Finder 對焦會慢 , (尤其那些無返相機) 我雙眼離開相機 View Finder而只會觀察整個運動節奏 , 等小朋友起跳那一刻才按快門。  我不會一按不放連拍數張而每次只是拍一張甚至兩張 , 而我往往可以捕捉到運動的高峰點。 這方法是台灣 Alex Liu 劉純興老師所教的盲拍。 當你學識用這方法 , 你的運動感覺會更敏銳 , 成功率及信心亦會更高。

_AMF3650

最後一日唔想咁辛苦濕晒身咁上機 , 所以大隊決定早上1100影完就回酒店沖涼換衫兼執行李 , 1300 hr check out 去 lunch , 之後回酒店自由活動 , 到咁上下就出機場。

_AMF3603-E

整個旅程有靚日出 ,  Super Moon月落 , 雙彩虹 , 天空之鏡 , 人景交融 , 有Feel光影 , 人物小品 , 畫意…………. 基本上已算豐收。

_AMF3135

第六日影集

_AMF3458

小貼士:

整個大吳哥地區遺蹟的門票是採護照制 (Pass),吳哥門票三日券:US$40、一週券(7日)門票:US$60、一日券門票:US$20。門票有效期限內可以任意進出古蹟區不需要付費;購買門票時售票口會幫你照相,門票上會有吳哥窟風景及你的大頭照在上面,各大古蹟出入口有工作人員會抽看。 可以唔帶 passport 但都要帶這 Pass。

_AMF3137

吳哥窟的九月天氣非常有趣 , 清晨天清氣爽 , 一出太陽就好鬼熱 , 下午或黃昏多數有大雨或雷雨。 雨一落就好似倒水咁大 , 而當地道路排水系統認真麻麻 , 一落雨就一定水浸。  所以拍攝器材要預計落雨防水這個因素 , 傘、斗逢、膠袋未必要樣樣 ”跟身”但起碼至少一件要 “近身” 。

器材搞掂咁人呢? 天氣咁熱基本上一出外影就會大汗淋漓渾身濕透 , 一日換三幾套衫好平常。 經常換衫是一個問題 , 衫最好選一些快乾的衣服。 另外每天若不用搬酒店 , 你就可以有時間洗衫晾衫 , 否則就要帶多三、四倍的衫量。

流汗一天半天不是問題 , 但連續多天不斷流汗不單須要補充水份 , 更要補充電解質 , 否則你會很易疲倦 , 頭痛 , 甚至肌肉抽筋及中暑。

_AMF2191

吳哥窟不是鬧市 Wifi 網絡認真麻麻 , 我租用了 X訊的Pocket Wifi 大部份地方都只有 2G (訊號接收不良) , 尤其在景區更是 No signal , 只有近市區地方有 3G。 若在景區內靠 Wifi 來 Google Map定位揾路肯定 “食蕉” 。 有團友在機埸買當地的 Data Card US$5 for 5G, US$10 for 10G 似乎唔錯 , 大家不妨考慮。

吳哥窟的景點建築物大多都很相似 , 而且地方名亦不容易記 , 有時影完啲相都唔知邊度打邊度。  若網絡好的話可用電話打咭作記錄 , 否則不妨用 GPS  Logger定位做個記錄 , 我今次都用這方法去記下所有拍攝點的坐標位置 , 起碼同人講都知道邊度打邊度。

全篇完

吳哥窟攝影之旅 (IV)

_AMF2941

第五日我們又晨咁早重返昨天影黃金小吳哥那水池邊 set up 等日出 。 我們非常早出動為的是要最早一批到達所以可霸到第一排 。

_AMF2955

在未有日出之時亦可影吓星空 (可惜環顧四週也看不到銀河)_AMF3016

旭日初昇

_AMF3062

我一改色温將之變成日落

12119052_10153344164148019_8735074351651283977_n

時間一晏就越來越多人 , 我身後邊起碼有四五層人非常誇張 , 我們腳與腳之間總之有條隙都會有人懾入來 , 幸好 “絕大部份人” 十分禮讓 , 沒有不愉快事情發生。

_AMF3149-E

影完日出就去Preah Khan Temple聖劍寺。

_AMF3177_AMF3170

廟外圍那條河的自然環境好靚有些九寨溝­ Feel 。

_AMF3152

路旁有賣畫的 , 他的作品相當不錯。

_AMF3153

_AMF3204

_AMF3228-E-E

其中一間廳內見到這交叉的光影非常特別 , 於是我又守株待兔等一個花裙女士經過。

_AMF3263

我看到這個很美的框框 , 於是我又等 “目標” ,

_AMF3270

終於給我看到一紅帽女士 , 於是我給她看 sample , 並邀請她做我 Model。  這張相就這情況下完成了。

_AMF3293_AMF3272

寺內很多穿穿插插位影相。

_AMF3275_AMF3299

_AMF3356-E

影完出來集合點是在聖劍寺的東邊 , 這條路兩旁高樹 , 碰巧中間有一紅衣小朋友這絕非擺拍 , 這麽美的影像怎可錯過。

_AMF3373

在聖劍寺 與 Neak Pean涅盤宮之間的一個湖。

_AMF3364

這個湖有如波利維亞天空之鏡一般的湖景 , 嘩! 這真係全程最靚這個景 , 就算用iphone 都影到好靚 , 真係超開心。

_AMF3400

下午就去拍攝Tomb Raider的Ta Prohm塔布倫廟 。

_AMF3430

這廟的老樹盤根 , 樹高聳參天十分有氣勢 , 這地方真的要用魚眼鏡才影得晒。

_AMF3409

這廟亦因套戲而十分出名 , 所以好多遊客 , 要影些無路人甲的相真的好難 , 唯有耐心等待。

_AMF3436_AMF3411

_AMF3456

影到日落西山就完成當日拍攝活動。

第五日影集:

_AMF2941

吳哥窟攝影之旅 (III)

_AMF2613

_AMF2521

連續幾日拍攝日出真係幾辛苦 好多影友都黑晒眼圈好攰 , 有見及此馮 Sir 提議這天不拍日出 , 大家可月訓晏些少  , 但不要太高興因為女皇廟地方好細若人多好難拍攝 , 所以我們要 5:30am Morning Call 成為最早一批入女皇廟的遊人 。

_AMF2574_AMF2580

_AMF2569_AMF2543

_AMF2593_AMF2562_AMF2594

Banteay Srei 女皇廟的面績很小 (比一個足球場還細) ,  但它的建築雕刻卻是最精美細緻的 , 而那種層次感是其他景點難以媲美的 。  若以書來說女皇廟就像一件精裝版 , 而大吳哥就像合訂本一樣。

_AMF2655

我哋影完女皇宮在回程途中經過一條叫棕糖村的地方 , 拍攝少許當地居民生活 。

_AMF2650

這條棕糖村的村民很窮 , 他們只靠煮棕梠糖做手信作為生計。

_AMF2667 _AMF2676

_AMF2709

吊床對當地人來說就是高床軟枕

_AMF2762

村民很友善純樸而小朋友純真可愛。

_AMF2780

下午我們又再一次去小吳哥 , 今次我們要 4:30 前進入小吳哥最核心部位榙樓上邊 , 5:30pm前再出去外圍一水池邊拍攝夕陽下金黃色的小吳哥 , 影完又要盡快走去最外圍影一條黃金走廊的光影 , 全程真係分秒必爭因為個太陽一落就乜都無。

_AMF2851

我們依照導遊指示去到小吳哥並依㞳峭的木梯級登上第二層 , 在第二層四邊穿梭捕光捉影。

_AMF2820 _AMF2816 _AMF2806

_AMF2836

_AMF2872

在指定時刻我們又趕到外圍一水池邊拍攝夕陽。

_AMF2800

_AMF2879

當太陽落到某一角度就呈現一種金黄色 , 而眼前的大吳哥就由灰灰黑黑变成金色吳哥。 這光出現的時間很短所以要趕快拍攝 , 拍完即走去下一景點。

_AMF2913

途中見到小朋友在金色夕陽下玩耍 , 這景像很美就三扒兩撥影兩張再趕上路。

_AMF2771 _AMF2931

終於及時趕到 , 這走廊在金色夕陽下呈現一工整的光影美學 , 我心諗這時若擺個花裙少女又或者僧人在其中必定靚爆 , 可惜這景像始終只是我一個美麗的構想。 這日拍攝活動亦以夕陽下的金色走廊結束。

第四天相集

_AMF2469

**************

有影友問我為何我所影的人像會這樣自然? 問我有冇俾錢小朋友?

我對要收錢才供你拍攝的小朋友沒有興趣 , 而我又不會帶備糖果文具等作禮物回贈。  若果大家是靚女影友又或者好似福山雅治、金城武咁靚仔的 , 係人見到你都  “口答" 糖 , 根本唔使咁做。

其實我的做法很簡單 , 首先我一定不會成班人圍住去影小朋友 , 因為小朋友不是專業 Model , 將心比己自己被一班人用鏡頭對住亦會不自然及起防範之心 , 所以我一定單獨行事。

  • 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空間 , 當我見到可愛的小朋友時 , 我會先與他保持一個遠距離 。
  • 我不會急於舉鏡拍攝 , 我會先微笑及打招呼 。禮貌是國際語言這些 Body Language 會令小朋友覺得你有善。

_AMF2645

  • 這時若小朋友呆呆的看著你又或者揾眼啤實你 , 這就表示對你有戒心 , 老實講你應該離開 , 因為他們一定不會與你合作你亦無謂勉強 , 而張相片亦不會靚。

_AMF2706

  • 若小朋友對你報以微笑 , 你就可以用手勢問他可否與他拍照? 若對方唔反對你就可以拍攝。
  • 不要以為你一次就會影得好 , 這時只是作為部署準備 , 你要留意入鏡位、眼神光、測光、構圖 , 相機 Setting 這些東西。
  • 影人我很喜歡有眼神光 , 除了入鏡位你要留意外 , 有時他們直看着你真係好唔自然。 而你同佢又一定雞同鴨講 , 所以你要用簡單手勢去溝通 。例如叫他們不要看鏡頭 , 你可以叫他們看着你不是揸機的一隻手 , 將手上下移動引導他們看某一方向以達到眼神光的效果。

_AMF2728

  • Set 好相機後我會拍攝幾張然後 Show 啲相俾小朋友睇 。 你若影得靚他們此時必定會滿心歡喜 , 而這一瞬間就是你最佳的拍攝時刻 , 你要捉緊時機拍攝。

_AMF2766

  • 當然你也不能太貪心 , 因為小朋友好快又回復生硬。
  • 這時你可能要變招例如扮鬼臉又或者做些趣怪表情逗他們 , 若果反應好就影 , 反應不好就見好就要收 , 向小朋友道謝離去無謂抖纏 , 就算你重施故技也失去驚喜 。

吳哥窟攝影之旅 (II)

_AMF1944

這二正是中秋的翌日清晨 , 我們出發到大吳哥的 South Gate Bridge 南大門四面佛的橋上拍攝日出 ,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在橋的另一面竟看到中秋 Full Moon 月落 ……………

_AMF1983

月落景緻美得令人忙記一切只感到一份寧靜 ……………….

_AMF1984

 

_AMF1954

而另一邊又是再一次的色彩艷麗的火燒雲日出

_AMF2062_AMF2024

_AMF2073_AMF2097

真的感謝天主 , 一個地點竟可以拍到兩個主題 , 而兩個主題都咁靚 , 這一切加埋昨天的靚相已經值回票價。

 

彩霞過後我就行去週邊地方拍攝 , 這地方真的倒影真的很美。

_AMF2193

_AMF2162

温差令湖面上出現一陣霧氣 , 又是令人迷醉的美景。

_AMF2230

這條橋日出之後即变回一條繁忙的通道。

 

早餐過後我們到 Angkor Thom 大吳哥拍攝。 大吳哥,是9世紀至15世紀高棉帝國最長久的國都。 吳哥都城占地9平方公里,在這範圍內包括一系列各朝建立的古都遺蹟:蘇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宮殿,烏達雅地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立的巴普昂寺,闍耶跋摩七世建立的巴戎寺(Bayon temple)、象群台和瘌王台等。

_AMF2276-E _AMF2284

這是吳哥窟必到名勝所以遊人十分多。

_AMF2321

這個僧人只是過路的 , 我見個景咁靚於是用身體語言請他幫幫忙做個姿勢俾我拍攝。

_AMF2373-E

由於上一年有位 “國內” 攝影師在吳哥窟著名佛教景點前拍了輯裸體人像 , 相片令當地政府及佛教團體相當不滿認為涉瀆了聖地 , 因而下達禁令嚴禁任何擺拍 。 我從來都覺得攝影人應該要歉卑及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文化 , 藝術創作亦應切合環境場合 , 絕不能做出傷害別人或環境的事 –  ”攝影不是大晒的” , 切記 “相片風格亦反影人格 , 為了出名而落得罵名這又何苦呢?

_AMF2337

我們當天也找了兩位僧人協助拍攝 , 但由於禁令在前 , 我們拍攝亦十分低調。

_AMF2356

_AMF2381

這就是出名的吳哥窟的微笑。

 

 

_AMF2397

在當日下午我們Eastern Mebon 東湄本寺那邊影日落 , 那天的天氣也很特別 , 在我的左邊陽光普照 , 而在我右邊卻見到彩虹及遠遠一大片雨雲區。

_AMF2403

_AMF2418

當我們到達東湄本寺時 , 我趁人少先走到高位拍攝 , 那時彩虹就在面前 , 但同時雨雲亦一步一步逼近。

我趕緊拍了幾張彩虹後就開始下雨而遠處亦傳來雷聲 , 我心中明白雷雨絕不是普通過雲雨 , 而雨水濕了東湄本寺的石階亦會很跣 , 加上四面沒有避雨地方 , 我揹住器材真係搏唔過 , 於是摭都唔開就急步跑回車上。

_AMF2423 _AMF2435-E

當去到停車場卻遇上了一輛牛車 , 陽光反射夾雜雨點加埋牛車 , 靚相原素俱在 , 於是濕身也不顧就停下來拍了幾張 。這幾張我只是靠感覺拍攝 , 連鏡頭上的雨點也顧不及抹掉 , 但錯有錯着這些水點在逆光下变成光班更添效果。

影日落無望大隊提早 Dinner 及回酒店休息。

_AMF2419-E

我返酒店用電腦一睇 , 嘩! 原來剛才拍到了雙彩虹 , 又再一次讚美天主。

第三天影集:

_AMF1917

 

 

_AMF1928

影這類長曝式日出月落 , 有時我們不想前景物體只得一個剪影 , 就可以用 Light Painting 的手法將前景略為照亮增加趣味。

我不會用手電筒又或者用電話的照明做 Light Painting, 尤其是電筒光因為這類光源太強勁 , 光質亦太硬好容易會破壞氣氛 , 同時手電筒若處理不好 , 光會照到週圍影緊長曝的影友 , 你一唔小心別人真係多得你唔少。

_AMF1954

我會選用可調光暗的 LED 燈仔 , 這類燈仔射程不遠 , 最理想加埋 Gel 紙 , 調到一個較弱光度 (視乎你長曝時間及 ISO Setting), 遠距離將啲光灑埋去 , 營做一個較自然的感覺。

http://www.manfrotto.com/product_list/24329.8373.8465.1015095.0/Continuous_LED_Lights

http://www.manfrotto.com/product_list/24329.8373.8465.1120145.0/Consumer_LED_Lights

這種玩法有少少似用恆定燈夜晚影人像一樣。 當然你最好先同傍邊的影友打聲招呼 , 在不影嚮其他人情況下才玩。

吳哥窟攝影之旅 (I)

這個中秋國慶假期我參加了馮 Sir 吳哥窟的拍攝團。 吳哥窟除了聞名世界的文化遺產外還有很靚的自然環境 , 純樸的風土人情 。這與香港這繁華鬧市成形一個強烈對比。  我喜歡旅遊攝影不是為了到景點集郵 , 而是因為旅遊可以放慢節奏及心情 , 以一個外人的眼光角度去看一個城市感受它的氣息 , 並將自己的感覺以相片的方式記錄下來 , 所以每一張相片都是一個生活片段的回憶。

這個旅程我覺得最辛苦是要連續多天早起 , 六天旅程中有四天要 3:30am Morning Call , 而最晏那一天也要 5:30am!  我覺得全個旅程一天半天早起是沒問題的 , 但若天天早起卻是有點吃力 , 幸好我們不是由朝踩到晚 , 否則就會非常辛苦。  為配合拍攝每天的行程是零晨 4am出發去影日出 , 影完日出 7am 回酒店 Breakfast 及轉裝備 ; 8am 又再出去其他景點拍攝 。 到 Lunch後就回酒店休息 1 – 2 小時 , 4pm又再出動影其他景點及日落 , 直至晚飯後才回酒店休息。 幸好我們住的酒店離拍攝點不太遠所以可以慳到好多時間休息 , 這有賴事前的 Well Planning 。  除了馮 Sir及 Eva外我們的領隊 Dick Wu及當地導遊都是攝影高手 , 他們揀選的拍攝位置 及Timing 都非常有利於拍攝 , 大家影到靚相真的多謝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們乘黃昏機出發 , 機程其實好短只須兩個小時 , 由機場去酒店亦十分之近 , 所以十分輕鬆 , 亦好養精畜銳準備以後的拍攝。

_AMF1107

第二天清晨我們摸黑去了小吳哥外圍的護城河拍攝 , 我們由晨光第一線開始 , 觀看日出火燒雲的艷麗 , 加上平靜如鏡的水面倒影 , 構成一幅非常立體的景像 , 真的驚嘆造物主創造了如此美麗的大自然景像。

_AMF1162_AMF1174_AMF1213

吳哥窟的這些失落文化遺產最美的是它與大自然接管了結合了 , 而古舊破落的建築在色彩幻變的日出、日落環境襯托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美。 加上吳哥窟沒有高樓大廈 , 所以不會出現新舊格格不入的衝突。

_AMF1225

_AMF1235

_AMF1246

影完日出我趁有少少時間就四圍看看

_AMF1266-E _AMF1274-E

在小吳哥的一個入口我看到一幅很有 Feel的光影 , 我唯有耐心等候人少的一刻才拍了幾張。

_AMF1292

拍完日出第二站是 Prasat Beng Mealea 崩密列拍攝。

_AMF1592 _AMF1638

“崩密列是一座位於柬埔寨暹粒省的吳哥古蹟寺廟風格的印度教寺廟。距離吳哥古蹟群以東40公里,自暹粒沿公路有77公里。

_AMF1446_AMF1618

它是吳哥建築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築的廟。目前它依然被叢林嚴密包裹着,並且尚未大規模的修復。

_AMF1367

由於所處位置比較荒僻,所以許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奪。廟宇內遍佈樹木,以及許多石塊倒至四處。”

_AMF1575

_AMF1488

_AMF1294

如吳哥窟其他景點一樣 , 建築物崩崩裂裂及與大樹共生 , 單是拍攝建築會很單調 , 幸好有兩位僧人協助拍攝。

_AMF1678 _AMF1708 _AMF1714 _AMF1720

黃昏出發去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意為「巨大的淡水湖」或純粹「大湖」或洞裡湖,又名金邊湖,位於柬埔寨境內西部,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 因為湄公河水內含沖積物質所帶來的養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魚蝦,無論旱、雨季都出產甚豐。目前洞裡薩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倉庫」,湖的週圍有三百萬以上人民直接或間接地以漁業為生。

_AMF1738

_AMF1748

若果天氣好洞里薩湖的日落會幾靚 , 可惜上船後風雲變色 , 一大片雷雨雲像魔爪一樣向我們逼近 , 村民都回到艇內避雨 , 雖然隻船有瓦摭頭但四面橫风橫雨都搞到成身濕晒。

_AMF1773

_AMF1763

這埸雨縮短了拍攝計劃 , 反正日落無望唯有早早回到岸上晚飯去也 。

第一天相集:

AMO80089

第二天相集:

_AMF1098

大澳日夜景迷人 , 筋疲力盡獅山行

我好清楚知道自己 200lb 身軀加埋攝影器材 , 在32度酷熱天氣下上山拍攝會是件極不理智及攞苦來辛之事 ……………..

我也明白到這並不是一條易行的拍攝路線 , 否則網上一定有大量相片及路程記載 , 亦成為拍攝熱點 ………………..

我更清楚攝影人心中的熱血 , 是絕對是非理性的及難以理解的 …………………

更難理解的是竟有人肯同我一樣咁癲!!

這日興之所致就促成了這次探路攝影行程

IMG_3034-E

拍攝的地點是大澳的獅山 , 大約332M高 , 地圖指出由大澳道上路途最短。

IMG_3014

我們目標是黃昏日溚加夜景 , 所以我們在下午3:30自東涌搭巴士出發入大澳 , 並在靈隱寺的車站下車。

IMG_3015

根據前人報料 , 巴士站前的靈隱寺路口就見到旁邊有條石級上山 , 非常易揾。

IMG_3016

沿石級上到最頂 , 右邊就見箭嘴指示一條隱閉山路 。

11913221_10153656732986177_1200540389_n-E

由於路兩旁有矮樹掩蓋這條路並不明顯 , 沿途些位置更樹高及腰 , 你要撥樹尋路 ………….

11912916_10153656752936177_2046019764_n

我今天已挑選最輕便的器材上山 , 奈何幾鋒利的刀都會生鏽 , 人年紀大體能差很遠。上山這段路對一般行慣山的山友來說可能是小兒科 , 但對我這”噸位”來說真的十分攞命 , 我行到汗如雨下 , 氣喘如牛 , 死完又死 ……………

11911360_10153656732981177_1063307007_n-E

山路越行越斜 , 而且直上直落無乜緩衝區 , 真係一路直踩谷上山。 幸好沒有分叉路 , 沿途有有心人留下反光布帶引路。

上到 100 m左右會見到一個像電箱一樣的木架 , 這時只到行程的 1/3 , 前路會更斜及難行。俗語話上山容易落山難 , 回頭一看登山之路 , 試想想在漆黑一片的晚上尋路下山是多麼剌激的事。 老實講這時有千百個理由放棄及折返。

11897004_10153656753131177_1384270789_n

上到 200m左右會見到一條電線引路 , 電線盡頭是一條莫名奇妙的魚骨天線。

靠著意志及毅力一步一步捱上去 ……………..

Doc2_Page_1 copy

上完一個高位 , 再見前面又一高位 , 一步一步攻頂。 這段平常人走 1 小時的路我走了 2 小時 。

IMG_3018

好不容易才捱到這高位 , 我知離終點不遠了。

IMG_3019

終於捱到上山頂位 , 這個位置真係好正 , 大澳全景盡在眼前 , 當日有些煙霞若果天色清朗真的可以看到深圳。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可說是撥開雲霧見青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入夜後大澳的燈亮起又有另一種影法 , 這個位置的好處是就算日落食白果都有個大澳的夜景作安慰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黃色街燈 , 白色住戶燈在 Magic Hour 紫藍色的襯托下非常美麗。 有朋友話這個位望落有少少似白川鄉的感覺。

離開又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我們選擇原路返回 , 雖然難行但沿途始終有布帶指引比較安心。 摸黑落山真的十分痛苦 , 因為落山角度不同上山你只能看見一堆堆矮樹看不清前路 , 若非前人留下的反光帶你真係會迷失。 下山的路頗斜又多石 , 一差錯腳就好易拗柴 , 只好要捉住路旁的樹枝借力一步一驚心咁行落山 。  咁樣下山難免手腳刮損 , 這段回程我走得好慢及非常辛苦。 千辛萬苦無穿無爛回到車路已是筋疲力盡。

老實講這條路徑屬 3*** , 千萬別以行家樂徑的心態及裝備前往。 我建議行山鞋、長衭、手套、头燈及大量的水 (2L一個人) 是必須的。

北歐四國追夢極光之旅 (十) 裝備篇

自己很少去咁凍的地方旅行 , 今次北歐團給了我很寶貴的經驗 , 所以想留個記錄作日後參巧:

禦寒衣服:

我想指出的是市面上大部份禦寒衣服大都只是應付到零度至負十度左右 , 而零下-10度至-20 至 -30 度叫 “極地” 那種凍法完全是另一回事 , 大家要明白當中分別。 另一方面在寒冷的地方很多室內地方及旅遊車都有暖氣 , 有時着得太多有時會焗到你透唔到氣 , 所以大家要清楚了解所面對的温差有多大 , 明白穿怎樣的衣服怎樣的環境, 在保温及散熱上作一個平衡。 每種衣服都有利有弊加上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配搭不同 , 好難話邊樣好或 Set 一個標準 , 今次只我想分享一吓自己的睇法。

523769d63709e71f97811e90f0c55066

我一般以散熱排汗較好的天蠶內衣作打底 , 現時啲天蠶內衣不論在物料上已發展得很先進能兼顧排汗及保温 , 加上有立體剪裁所以穿起來十分舒適。 天蠶衣之材料主要有兩大類,第一代天蠶衣是由聚丙烯 (PolyPropylene) 所製,但由於聚丙烯有縮水、吸味、高靜電等缺點,因而發展出第二代由聚酯 (PolyESter) 所製之天蠶衣,而使用之纖維必須經過表面帶汗處理。天蠶衣是利用物理學上〝乾=暖〞之原理,因無論天氣如何冷,人體都會排出汗水,若這些汗水留在皮膚上,人體便會感到冰冷。而天蠶衣可有效將汗水自皮膚帶走,而使穿著者溫暖(可以想像在沐浴前後之感覺,在沐浴前皮膚仍乾時,仍會覺溫暖;但沐浴後有水份依附在皮膚,便會感覺冰冷)。

我個人喜歡用英國 Sub Zero 這牌子的 Factor 1 or 2 。 這類天蠶內衣平時冬天都可以穿着 , 而且十分耐用 , 所以十分值得投資。http://www.subzero.co.uk/factor-1-plus/factor-1-plus-long-sleeve-seamless-thermal-underwear-base-layer

第二層則以輕微保暖的運動衣又或者長袖裇衫為原則 , 這一層不必太講究只要做到通爽及能在 15至 20度的暖氣室內自己感到舒適為最重要。

m_s_1101432_dksp

第三層是中層保温 , 我覺得羽絨背心是不錯的選擇 , 因為你可以隨時加在第二層之上加強保温亦唔會太厚影響活動。 有些情況甚至可以 Skip 咗這層

而第四層是主要保温層 , 可選厚 Fleece或是長袖羽絨 , 這一層是主要保温層真係食粥食飯靠佢 , 若果去的地方唔係太凍 Fleece 都可以 , 否則就真係要揾件好啲羽絨。

羽絨質素參差 , 一件羽絨由幾百蚊到幾千蚊都有 , 究竟分別在那裡?  羽絨的主要成份是 Down 及 Feather , 羽絨(DOWN)是指鵝鴨等水鳥頸下至胸腹之間之柔軟絨毛,其他部位之羽毛並不包括在內,此亦為英文"DOWN"一詞之來由。由於這部份的羽毛需要長期浸在水中,故其保溫能力為水鳥全身羽毛中之冠,且具相當之防水性﹔亦因為這些絨毛沒有毛梗,所以十分柔軟,而摺合後體積相當纖巧,為製作保溫衣服及睡袋最理想之材料。此外,因鵝的體型較大及羽毛較為豐滿,鵝絨之質素普遍比鴨絨為高。 在目前之技術限制下,所有羽絨的製成品都會夾有少量幼小毛梗。絨毛成份能夠達到80%,已是十分難求。再高之成份因需要用人手將絨毛及毛梗分離,因此十分昂貴,純度達90%者,更是屬於極品。由於羽絨是天然產品,故不同地區,不同種類的水鳥所出產之羽絨品質參差十分大。

在全世界之羽絨產量中,有七成來自中國,但世界上質量最佳之羽絨,卻是產自北歐及加拿大,原因有:中國之羽絨多產自南方,故出產之羽絨保溫力相對較低;歐美人士喜歡食用體積較大之鴨鵝,而中國人則較愛吃體積較細小之水鳥;而較成熟的水鳥所產之羽絨亦較為鬆軟,保溫更佳。而當中又以產於東北歐丹麥、波蘭一帶及加拿大五湖區的羽絨被公認為世界最優秀,因這地區之水鳥長年生活在寒風中,故其羽毛之保溫能力亦比其他地區為強。)

市面上,一般填充度為 550之羽絨已屬高級。而野外活動人士往往需要面對較惡劣之環境,對重量及摺合體積的要求亦較高,因此野外用羽絨外套往往會用上 650 級甚至 725級之極品級羽絨,這也是野外羽絨外套比便服外套昂貴的原因。而800 級至 900 級為現時填充度最高之級別,擁有絕佳之保溫性能,專門用來製作最優質之輕巧羽絨外套。然而800級至 900 級羽絨同時具有不耐壓的缺點,因此探險級或較為厚重之羽絨外套一般。 一般幾度至 0 度的地方旅行 750FP 基本上已好足夠 , 但今次在 -7度的晚上在空曠地方追極光企得耐就算加埋件羽絨背心再貼暖包都真係唔多夠。  呢種極地就真係要 95% Goose Down再加 1000FP 才叫頂得住。

對於羽絨褸我個人喜歡日本Mont Bell這隻牌子 , 原因是又輕又暖唔湧腫加上價錢合理 , 最重要是清楚標明羽絨比例及 FP , 俾你知道你買的是何等級數 , 而自己對日本的品質亦有信心。

最外層一件防水的Goretex外套 , Gore Tex的用處不用多說 , 當然裡面着了咁多層這件外套必然要買大一點。

上迹組合可因應不同環境作出不同組合變化 , 而且就算平時在 HK又或者旅行都用得着。 假若大家覺得穿咁多層麻煩 , 當然可以選擇一件 Canada Goose Arctic 系列的禦寒衣絕對是無敵之選。  這件極地禦寒衣標明在 -30度都無問題 , 當然價格亦十分高昂 over 7k (對於玩相機的人這件裝備等同一支鏡頭) 。 唯一問題是件極地禦寒衣在香港根本無機會着 , 若果經常到極凍的地方公幹旅遊真係可以考慮一吓。

cg12_Snow_Mantra

http://www.canada-goose.com/collections/arctic/

另外有些地方的酒店為方便人客觀賞極光可提供雪褸租用服務 , 俾錢有得用唔使浪費亦唔使佔行李空間 , 我覺得這 Option真係諗得過。

很多人都注重上身而怱略下身 , 其實下身保暖都好重要。 我的建議是以一條中等厚度的天蠶褲打底 。 有朋友建議我用一條好簿那種運動 Legging 打底 , 可能我選錯物料試過真係凍到雪條一樣 , 要換回厚身一點的天蠶褲打底褲。

外褲我選用了一條較厚身間棉有少許跣水功能的野外褲作為基礎 。 這些户外褲在大腿位有拉鍊可打開散熱 , 而褲腳有兩層防止踩雪地時入雪。  有朋友亦建議用羽絨褲 , 當然有好但怕你入到暖氣的室內會好焗。 反而我見有師兄找到一條前後幅可外加上去的雪褲用時只須套上 , 我覺得這個方案亦不錯。

salomon-comet

鞋方面我準備了一對長筒Goretex 鞋籠內較厚有少許保温作用而鞋底有紋防跣就啱晒 , 另一樣很重要的是對鞋要夠輕 , 因為若果對鞋幾斤重再加埋行雪地你會行得好辛苦。 雪爪我覺若果是上雪山才須要 , 一般地方用會很不方便。 對鞋唔使講一定要預大一點以便你着厚襪用。 你預可以一對簿襪再加一對厚襪都舒服就夠 , 以二對厚襪我覺得太多。 有一點要提醒是這類冬天雪鞋較少人會買 , 而有些鞋因存倉太耐底膠硬化當一落雪地可能會甩底 , 所以買的時候要 Check 清楚及試屈吓對鞋 , 睇吓啲膠有無硬化現像。意外的事常會發生最安全的就是帶多一對輕便舊鞋作 Spare , 就算一對甩底都有另一對後備頂住。

我自己在淘宝就買了一對平平哋的雪鞋作 Spare 之用。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08.soXZIk&id=17884939802

m_k_1108847_dkbl

至於頸巾、手套、帽這些也是必須的。 我想強調一點是這三種禦寒裝備最低限度要用 Fleece作物料。 帽最好有耳套包到對耳 , 否則又要花多一筆買耳套。  羊毛冷帽 , 冷手套及頸巾都會入風而且弄濕了很難乾不太合用。  我們影相的大部份時間都只用一對 Fleece 手套就算 , 我當然還有一對較厚及防水的手套必要時可以 1 + 1 套用。

6f52a9f59a3192ce52ea0fc336b31b48

另外飛虎隊頭套亦要準備 , 因為當你晚上追極光時真係會好凍唔係講笑。

買上述衣物我都建議去户外用品專門店買 , 一來選擇多二來質素有保證。 百貨公司那些貨品去普通旅行還可以 , 但去咁凍地方用落真係輸一條街。

Overlander

http://www.overlander.hk/

沙木尼

http://www.chamonix.com.hk/

毅成

http://www.rcoutfitters.net/

若果一早計劃去影嚴寒地方影北極光不妨趁季尾大減價時入定啲必須品 , 反正款色都差不多少數怕長計咁會慳一些。

器材方面

今次帶了兩機六鏡再加一部三防的傻瓜機 , 但用得最多都只是 24-70 , 20mm Super Wide 同埋支魚眼鏡。 今次用了很多魚眼鏡去拍攝 , 老實講真的有點過多 , 但若果只用 Wide鏡又 Cover唔晒而影像亦十分呆板 , 所以不如就用誇張手法玩吓嘢。另一問題是自己開始覺得套架生太重 , 旅行攝影與人像攝影取向不同 , 影相一段時間亦好明白自己要乜 , 真的要認真考慮未來將 System 輕量化的問題 。

大家都知道電池唔捱得冷 , 電池要保温很多人都知 , 但有時怱略了將電池放在大行李內 , 而大行李很多時会放在室外 , 有些情況下會將電池凍壞。 我自己就有些筆蕊電因為咁而凍壞咗 , 好彩自己的所有相機電都跟身 , 而亦有帶備些充電電池作後備否則就麻煩了。

一般的相機的工作温度大都設計在 0度至40度之間 , 當相機去到 -10度除了電量用得快外基本上都無乜問題但若温度去到 -10至 -30度就好難講。 有影友分享在 -30度的環境下就算旗艦級相機都會失靈 , 而很多時影户外相機連腳架都會 Set 好在户外任憑風吹雪打 , 所以有須要為相機加件外套。  最簡單的可用衫、頸巾甚至舊襪包住部相機 , 只露出鏡頭及機背作操作用。但龍友 Pro Look好重要 , 可考慮一些專用保護套:  這些產品除保温外另好一處是避免室外室內冷暖温差太大而另部相機出倒汗水。

淘宝有這個套不過收起來 Size 仲大過我件羽絨 , 好處是平宜。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258.cvwKhV&id=36816084320

100000001000830644_10204

影友購自日本 , 收摺較易保温效果亦十分不錯。

http://www.yodobashi.com/%E3%82%A8%E3%83%84%E3%83%9F-ETSUMI-E-1580-%E3%83%87%E3%82%B8%E3%82%BF%E3%83%AB%E3%83%97%E3%83%AD%E3%83%86%E3%82%AF%E3%82%BF%E3%83%BC%E3%82%AB%E3%83%90%E3%83%BC2-%E3%83%8D%E3%82%A4%E3%83%93%E3%83%BC/pd/100000001000830644/

http://www.yodobashi.com/%E3%82%A8%E3%83%84%E3%83%9F-ETSUMI-E-6476-%E3%83%87%E3%82%B8%E3%82%BF%E3%83%AB%E9%98%B2%E5%AF%92%E3%82%AB%E3%83%90%E3%83%BCDX/pd/100000001001679596/

歐洲冬天日短夜長 , 下午 3 時打後的攝影活動真係帶支腳架有着數。吓吓開大光圈推高ISO及慢快門有時唔係好 Work , 尤其用到 2 至3千萬像素的機種啲相真係會因手震唔夠 Sharp。 某些室內地方唔俾落腳架就帶隻八爪魚腳借吓力都好。

腳架在極寒天氣亦要留意 , 尤其是使用鋁質或金屬腳架的話 , 若果無帶手套去擰腳架會即時痴住隻手好大鑊 , 若用碳纖腳架就會好些。 市面上有些海棉腳架套管可以解決這問題。 另外亦可上淘寶買一些 DIY防滑、防磨花、防電擊供魚竿用的熱縮膠管亦十分合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w4002-3585259469.22.lVdxOG&id=22287799218。 我自己就買了一 Set俾碳纖腳用 , 防滑保護之餘亦好靚仔。

有些牌子腳架每一節會用膠鎖 Lock 住 , 而這些膠 Lock會因為嚴寒而變脆甚至斷裂 , 這些弱點要留意。 而腳架一些關節位會因冷縮熱漲温差变緊变鬆 , 所以要帶定六角匙調節。 而腳架插在鬆軟的雪地上會不穩 , 我建議大家使用俗稱大腳八的雪地腳架墊增加隱定性 http://www.gitzo.hk/snow-shoes-set-of-3

相機及腳架若長時間在寒冷的户外拍攝會很凍 , 若即時帶入暖氣的室內會出倒汗水 , 我會先用布將相機包好再放入相機袋中讓相機慢慢回温避免相機出水。而腳架就用布抹一抹脚身及關節位防止濕氣。這時若真的要室內拍照就會用傻瓜機頂住先 , 而這傻瓜機因細少可長期放在衣服中保暖 , 那就可以互相 Cover 了。

我預備了兩條快門線 (一條最普通的另一保可 Set 定時拍攝) , 反正部機 Set 好晒只係按制 , 用快門線的話對手插在衣服袋內保暖亦不妨擾拍攝。而電子快門線所提供定時拍攝可以 Set 定每隔幾秒影一張 , 一路影到 300張 , 咁就可以行開去取暖 , 而且相片回來執完可做 Time Lapse。  其實我亦諗過用 Radio Trigger去搖控拍攝反正自己有架生而我亦有帶去 , 不過咁嚴寒天氣下我怕電子嘢有機會唔 Work  , 不過就算如何計劃 , 無得影就乜都用唔着。

今次旅程我亦有準備一些暖包 , 這些暖包有分放入鞋籠內的、貼在衣物上及獨立使用的。我想提醒大家買回來時最好拆一包先試一試 , 因為有時這些暖包可能擺放得耐受潮而唔 Work , 而若果同一包內有一份唔 Work 其餘唔 Work 的機會很大。 我就遇到咁情況好彩發現得早可以擰番去舖頭換 , 否則咁遠帶到過去才發現唔 Work 真係幾激氣。 另一點我想指出的是這些暖包亦有級數之分 , 有些較暖有些只是微暖 , 就算是最暖那一款都只是 30-40度 , 但在極寒之地只係 “好過無” 咁解 , 所以不用買太多及寄以厚望。  另一款充電式暖蛋功效同暖包差不多 , 分別只是較環保罷了。

我覺得暖包暖蛋都不及一杯熱飲有幫助 , 所以子彈保温暖壺是必備的 , 而歐洲酒店房間大多有電水煲而餐廳食肆攞熱水亦很方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冬天衫褲鞋襪較厚 , 好容易就會塞爆你成個喼 , 我建議大家可買一些真空袋去放衣物 , 市面上有些真空袋不用吸塵機或手泵輔助 , 像大保鮮袋一樣捲埋 Zip Lock 就可以。用這真空袋能節省你40% 的空間 , 而且是這些袋是透明所以內容清清楚楚。 這類袋可在AEON十二蚊店找到。

兩公婆去旅行大多數都係自己執自己嘢一人一喼 , 但去旅行轉咁多程飛機有時行李延誤經常發生 。 我習慣會另外 Pack一份簡單的內衣衫褲 , 電話叉電器 , 藥物或放在AM嫂的行李又或者 Hand Carry內 , 同樣地 AM嫂亦會咁做。 這個 Package 到達目的地後就會交換番。 這種交叉安排可避免萬一行李延誤都唔使太大應響。 雖然行李延誤有得 Claim 保險 , 但有些物品或地方唔係話你想買就買得到。

航空公司對行李的尺寸重量都有要求而且執行得好嚴 , 另外仲要諗吓買手信後的額外空間 , 所以若有必要最好預先俾錢航空公司加多一件行李 , 否則去到機場才發覺超重到時罰款就會好貴。  另外內陸機的機頂行李位好細 , 好似我哋咁又 Hand Carry 又一個相機背囊若果遲上機真係無得俾你放 , 所以早一點排隊有着數。 但雖然你早上機俾你覇到位但都要為其他人着想將較細件的背囊放椅底 , 留番啲位俾其他人 , 反正坐內陸機機程都係一兩小時好快過 , 將心比己大家不妨將就一吓。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