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怎麼死的?

2504710300_bfeb11ce22

牛耕田回來,躺在欄裡,疲憊不堪地喘著粗氣,狗跑過來看它。

『唉,老朋友,我實在太累了。』牛訴著苦,『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別後,在牆角遇到了貓。

狗說:『伙計,我剛才去看了牛,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它說它想歇一天。也難怪,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了。』

貓轉身對羊說:『牛抱怨主人給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兒了。』

羊對雞說:『牛不想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抱怨它的活兒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別的主人對他的牛是不是好一點兒。』

雞對豬說:『牛不准備給主人幹活兒了,它想去別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對牛一點兒也不心疼,讓它干那麼多又重又髒的活兒,還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飯前,主婦給豬餵食,豬向前一步,說:『主婦,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問題,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願再給主人幹活兒了,它嫌主人給它的活兒太重太多太髒太累了。它還說它要離開主人,到別的主人那裡去。』

得到豬的報告,晚飯桌上,主婦對主人說,『牛想背叛你,它想換一個主人。背叛是不可饒恕的,你準備怎麼處置它?』

『對待背叛者,殺無赦!』主人咬牙切齒地說道。

可憐,一頭勤勞而實在的牛,就這樣被傳言『殺』死了。

不要跟旁人抱怨,免得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之前,你是否也在抱怨什麼呢?

不要輕易相信隔耳的傳言,除非你當面證實,否則你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遇事有水平的處理方法:

1、學會沉默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沈默。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卻也有時候,你被最愛的人誤解,你難過到不想爭辯,也只有選擇沈默。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但他應該懂,若他竟然不能懂,還有什麼話可說?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那麼,不想說話,就不說吧,在多說無益的時候,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2、學會平靜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你:要堅強,而且要快樂。堅強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快樂?在這種情形下,恐怕是太為難你了。畢竟,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平靜地看待這件事,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不快樂。

3、學會彎腰,這會是我意外的收穫

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甚造成言語上的衝突,所以你悶悶不樂,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別再耿耿於懷了,回家去擦地板吧。拎一塊抹布,彎下腰,雙膝著地,把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所說過的每一句話。現在,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是不是?

你漸漸心平氣和了,是不是?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謙卑。勞動身體的同時,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而且,你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這是你的第二個收穫。

4、不要想如果當初

你說,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如果只是選擇吃炒麵或炒飯,影響似乎不大,但選擇讀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結婚或不結婚、要不要有孩子,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深遠,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你又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啊。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

這種充滿悵然的喃喃自語,還是別再多說了吧。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5、努力

漫步林間,你看見一株藤蔓附著樹幹,柔軟與堅實相互交纏,你感動於這靜美的一幕。讓幸福與歸屬就此駐足吧。你想。不知未來會有怎樣一番風雨摧折?也許藤將斷、樹會倒,也許天會荒,地將老。你又想。

那麼,請時光停格在此刻吧。停格即是永恆。永恆裡若有這靜美的一刻,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努力,不管成功與否,至少曾經美麗。

6、保持單純

因為思慮過多,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復雜化了。明明是活在現在,你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又憂心忡忡著未來;堅持攜帶著過去、未來與現在同行,你的人生當然只有一片拖泥帶水。而單純是一種恩寵狀態。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單純地以鼻腔品嚐雨後的青草香,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如一幅畫。

單純地 活在當下。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既然沒有是非,就不必思慮;沒有真假,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無是非真假,不就像在做夢一樣了嗎?是呀,就單純地把你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行 .

風涼話

130911_h05e

看了這篇文章後感受很深 , 所以想引用原文作個分享:

AM730 人在中環 “ 當我還是打工仔時,我那個刻薄的上司曾跟我說:「你咁唔滿意,你其實可以選擇唔做的。」這句話的邏輯,當然沒有問題。香港的打工仔,要「唔撈」的話,打封信再加30日通知就可以了,沒有人可以阻止。只是這句話聽在耳裡,實在是很難聽,很討厭。

上司跟我說這句說話時,我還年輕,學歷還算見得人,而且幸運地家裡負擔也不算很重。如我真的「選擇」唔做,我知道自己還是有退路,餓唔死的。所以這句話,對我的傷害性算不上很重。 但聽到這句話時那種憤怒的情緒,卻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 也許只是我小器吧,但這個經驗,卻認真地提醒了日後的我,即使現在我的身份由打工仔變成了人家的老闆,這種說話,也千萬別從口中溜出來。同事聽到了,會嬲你一世的。

人在得意的時候,不知為何總是會忘記感恩。 今天你得到的機會,能夠享受到的舒適生活,背後是有許多運氣幫助,也有很多人為你默默地付出過。你也許有真的努力過,但你今日所得到的一切,你又會否愚昧到,以為一切功勞都只因為你努力不懈?  面對那些沒有你那麼幸運的人,你會以甚麼態度去看他們?你又會否膚淺地以為,他們沒有你那麼風光,那麼有成就,就只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又或者天生資質就及不上你?

當運氣好的時候,你就更如應該學會慎言。對沒有你那麼幸運的朋友,總是不自覺地說了風涼話,雖說你可能無心,但幾可肯定,你還未學懂甚麼是感恩。”

我覺得做高層一定要努力去學習立品 , 因為身為高層你要傷人心了好易 , 但倒過來要贏人心就極難 , 尤其對那些忠心及賣命的員工更要珍惜及關顧。 所以我時刻警剔自己不論順境逆境都要懷着一顆 ”感恩” 的心看身邊的人和事 , 公正地去做事 ,  千萬不要將「下屬的功勞被上司佔為己有,上司的失敗卻是下屬的責任」。  因果循環 , 你不會知道身邊的下屬會否被你逼到变成 “半澤直樹" , 對你來個 「以牙還牙 , 百倍奉還」………….

職、戒 (十九) – 情緒過度的危機

130011552758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瑞麗博客的一篇有關 “職埸內要戒的八種過度” , 不過只取文章的標題而我將當中內容以自己的角度重新演譯 , 我這次想以辦公室 EQ 管理的角度寫篇分享。

香港人工時過長是鐵一般的事實 , 在辨公室內的時間佔每天的四至六成 ,  家與辦公室在心理上的界線漸變模糊 。 人有七情六慾起怒哀樂 , 有人的地方就有情緒問題 , 很多時人不自覺地將家中的煩惱情緒帶回公司又或者在公司內自我產生種種情緒問題 , 我相信這是十分常見的 。 舊的管理概念是請大家不要將家中的煩惱情緒帶回公司 , 說話的原意是想將個人感性與公司的理性作一個分割 , 但我覺得這是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 管理人若用軍令高壓模式的管理方法只會令員工 Label 為冷血無人性 。 老實講連老細自己本身亦未必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又怎能服眾?

現代的管理人除了做好本身工作外 , 或多或少都要做一些情緒管理工作 , 不管對像是老細、自己、同事或下屬。 因為當身邊有人情緒出現問題 , 若處理不當就是會像病毒瘟疫般傳染及蔓延 , 不單影嚮個人的工作還會影嚮週邊共事的人 , 拉低整個團隊的表現 , 甚至會引發辦公室危機。

我並不是要求每個人像機器一樣 “零” 情緒 , 亦不是諸事八掛到像情侶般每位員工的丁點情緒起伏變化亦要跟進 , 我所針對的是影嚮較為深遠的八種「過度」!

1. 過度憂慮:

但凡做事上心或有要求的人都會有憂慮 , 而有一種人天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期要找一些憂慮作動力 , 甚至作為證明自己重要的存在價值。 某程度的憂慮屬積極性的 , 但若過度憂慮變成鑽牛角尖就变成負面了。 憂慮的界線在於自己的能力範圍 , 若對超出自己能力控制範圍以外的憂慮 , 甚至去到無中生有的地步就會变成一種病態。 身為管理者要留意自己團隊中有沒有這類人及他們擔憂去到那一個程度 。

我以前的恩師亦教我 Talking to your staff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aving those nonsense business meeting 。 我自己有一習慣是喜歡與下屬在 Pantry傾吓簡計打牙咬 , 這除了是一種輕鬆溝通外 , 亦同時在留意員工的情緒 , 有須要時作出適當的情緒疏導及將問題預先拆解。

2. 過度高興:

當遇值得慶祝的事 , 高興一吓是無可厚非的但切忌過份。 每遇到高興事人本身的防護機制就會鬆懈甚至解除 , 加上群眾的搧動 , 有些人會很容易情緒高漲至容易失控地步 。 就好像某些員工完成大 Project 或升職加薪約埋大班同事去飲酒慶功 , 主角飲大幾杯 High 晒兼情緒失控 , 當眾做出一些醜事失禮全家甚至意外 , 喜事變壞事這都是不必要的。 身為管理人要保持頭腦清醒 , 在某些情況下為高漲情緒降一降温防止有「樂極生悲」 的事發生 。

3. 過度悲傷:

當某些同事遭遇不幸時 , 身為管理人要體諒及作出某程度上的支援。例如暫讓員工休假將員工手上工作調配給其他同事暫時處理 。 關心慰問甚至提供其他另類協助幫員工渡過悲傷期等。  切記不幸事故會對員工做成心理上嚴重打擊 , 若擺脫不了就會漸漸變成一種心理情緒病 , 而員工中有情緒病而得不到適當處理是會演變成危機的。

4. 過度憤怒

工作很多時會出現矛盾及心病 , 日積月累之下這些地雷就會偏佈整個辦公室 ,有時不經意就會 Trigger引爆。 辦公室出現爭拗是很平常的事 , 但切記勿讓建設性的爭拗升温出現憤怒失控的情況再變成災難性。  當然最佳辦法是個炸彈未爆之前拆彈 , 但假若不幸地遇上下屬出現憤怒性嚴重爭吵 , 身為管理人必須即時介入做 Damage Control , 先行壓止憤怒情緒蔓延及將場面及一眾情緒受控 , 事後再平心洋靜氣細心調查當中問題所在化解矛盾心病 , 否則這會變成更大的危機。

換另一情況若過度憤怒的人是老闆又如何呢?  大家會很難明白有些人很容易會情緒失控 , 三句唔埋就 ”怒髮衝冠” , ”拍案而起” , “揭斯抵理” 像 “潑婦罵街”一樣。 我相信我一講大家都好自然即時找到一些人對號入坐。  大家遇到咁情況心裡一定會講 “ 有道理根本唔使大聲 , 大聲亦唔代表你有道理 , 在工作地方對事不對人 , 同你又唔係有十寃九仇又唔係令你損失幾百萬 , 根本唔使去到咁?  雖然你係老細但都請你尊重一吓自己身份 , 亦尊重吓你啲員工 , 你要發洩唔該揾啱對像 , 老實講下屬無端受你一棍真係好無辜 , 事後 Say Sorry 都無補於事。”

人要顧吓自己身份及修養 , 位高權重的人越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 , 因為個個都睇你做頭 , 若下屬好學唔學跟你一樣其實是摧毁公司文化。 另外身為老細情緒失控真係無乜着數 , 現今科技發達若果下屬有心 “陰” 你將你失控的片段拍片擺上網結果會係點? 公司注重形像老細個人形像更是招牌 , 有啲嘢真係一錯會返唔到轉頭代價沉重的 , 所以若果自己真係有問題就真係要諗清楚。

若果經常性情緒失控其實是一種情緒病 , 都市情緒病在壓逼型的香港其實好常見 , 極多情緒病患者跟本連自己有病也不知 , 所以最辛苦的反而是他們身邊的人。  假若你有個情緒病的下屬你就要小心處理 , 因為有些人未必肯接受自己有病的事實 , 若真的要做 Coaching最好在有第三者在埸做證下進行 , 避免出現岐視或其他問題。  其實換一個正面啲角度勸佢睇醫生都係為大家好 。

5. 過度猜疑

在辨公室內一定會找到一有些疑心病較重的人 , 他們有一套慣性思維覺得人人都想害佢。 老實講一個人如果心胸過於狹窄,對同事、朋友乃至家人無端猜疑,不但會影響工作、影響人際關係、影響家庭和睦,還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這些人在團隊中一定無乜朋友的“獨家村” , 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 , 只要不影嚮工作及團隊就可以。 管理人若有位咁嘅下屬安排工作時就要留意。

若果你不幸地有一位過度猜疑的老細的話 , 那你做事就要特別小心 , 因為這類人最怕下屬功高蓋主 , 所以他們要 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 所以寧少一事莫多一弊 , 最好事事問準才做。

6. 過度消極 :

有些人天生悲觀 , 當工作中出現失誤時 , 就會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極其消沉的情緒 , 嚴重者甚至自暴自棄。 身為管理人可以的話要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困局 , 教他們 “There is no failure but only result” 的道理 , 鼓勵佢NG Take Two再來過。

7. 過度急躁:

有些人脾氣很急躁做事永遠想一步到位 , 有些急功近利的心理趨向 , 這類人一般都表現心急焦躁 , 乜都要急乜都要快 drive you crazy。忽躁的人一定 Disorganize , 因為無譜之故所以時常會將一些原本很簡單的事變成 Crisis , 這種做法其實幾乞人憎。 若果下屬有這種人身為管理者就要協調及小心監察 , 若是同事還可以各自修行佢急佢事 , 若換上是急躁的老細咁就真係不幸。  對待之法是 Set 定明確 Dead Line 或 Working Schedule 大家有個預算 , 千萬不可以 ASAP , 盡快這些模凌兩可方法應對。 至於面對急躁的老細你只能預測及兩手準備 , 煮到來就食唔理得咁多。

這裡亦順帶講一些人想爭取表現而行事急燥進取的人 , 因為這類人會有一種 “英雄主義” 做事不顧別人 , 又或者喜歡踩低別人自己出頭的乞人憎處事手法。 身為管理人千萬不能隻眼開隻眼閉讓其自己發揮 , 要清楚當中的利弊並清楚自己的管理方向 , 是否想建立一套公平競爭互惠互利團隊精神的環境 , 還是一套像金枝慾孽般你死我亡的鬥爭文化?  去適當地將這類人納入正軌。

8. 過度偏愛:

在辦公室中一定會有所謂老細的愛將 , 重臣 , 宦官這類生態產物 , 對着這些生態產物就會好自然會有討好奉承的舉動 , 因而滋長了派系朋黨這類副產品。 這些派系朋黨都會以自身集團的最大利益為大前提 , 久而久之積習難改 , 就會產生很多不公平現像。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 人有私心就會影嚮公司內決策的公平及客觀性。 老實講做管理者切勿過度偏愛某些員工 , 一來免招話柄被人話偏心 , 二來避免自己好心做壞事自己一手促成一個朋黨派系。

千萬別以為在自己英明領導下朋黨不會走歪路 , 老實講人有貪念 , 勝利會冲昏頭腦 , 權力會令人腐化這是千載不變的定律。 身為管理者最應該做的是建立一套制度 , 制度應以公司的長遠發展而定的遊戲規則 , 有監管有支援 , 只要這些制度公平合理及與時並進 , 大家有規有舉就會跟着自動自覺埋位做事。 管理者要 “活化"這些制度使它們不至於彊化或私有化。 公司唔同屋企 , 成班下屬其實最怕無制度又或者人治管理 , 更怕 “搬龍門" A老細話要東 , B老細話要西 , 朝令久改最令人無所適從。 又或者騎劫及將制度私有化 , 所以一定要有監管及制衡。

九大行星各有軌跡圍繞太陽千萬年靠的就是軌跡 , 地心吸力對萬物一視同仁這也是種制度。 雖然有些管理者喜歡打高章玩隨心施法 , 更討厭彊化制度的制紂 , 但當出事時就會發覺原來他們最討厭的制度可以救他一命。

其實管理跟做人一樣 , 萬事取其中庸 , 太多太少或去得太盡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些啓發。

箭靶定理

a1

 

在工作環境中不難會聽到同事間有一些公認的敵人 , 例如某某主管特別惡頂難服侍, 某些客户脾氣差又臭串 , 某位員工態度差 ………. 他們的存在就像 箭靶” , 不管公司裡發生怎麼壞事都好自然令人聯想到一定與他們有關。 箭靶似乎是無處不在 , 分別只是中箭的多少是間中受靶還是金牌箭靶吧了。

有些人覺得箭靶一般都是樣衰口臭 , 脾氣差 , .狂妄自大 , 囂張拔 , 孤寒刻薄 , 乞人憎這類人 , 但其實位高權重 , 殺傷力弱 , 辦事能力高這類人都會變成箭靶 , 所以不要因為做了箭靶而感到難過。

在日常工作甚至生活每每出現一些不如意事情而產生負面情緒 , 負面情緒或怨氣不斷累積若果無辦法渲洩化解就會滿溢要排洪一樣 , 在人性自我保護的生理反應下就會揾地方發洩及消氣。 而且一般人在情緒不穩時感性一定淹沒理性之一瞬間 , 都好自然先將一切問題先推到他人身上 , 其實箭靶只是出氣袋的代名詞。

大家有無諗過利用箭靶作為管理一種手段呢??  既然知道箭靶有誘導情緒的功能我們怎去利用它呢?

a2

我記得某一次突發情況下 A Team 的某位下屬為了完成上級指派的任務而令到 B Team 的一組同事產生困擾 , 雖然兩 Team 人對整件事由始至終的處理手法有幾方面的不滿 , 但始終都只是Gossip 的層面上。 有位Team B 同事想向上級投訴 , 這舉動令當日被指派執行任務那位 Team A 同事感覺上好像Team B 要投訴他本人一樣 , 於是 吹雞叫齊兄弟開始互相駁火。 

我收到通知立即介入調停, 眼看事情越演越烈情緒開始失控 , 這是一個左右做人難的局面, 不論我企在那一方都不洽當 , 而且處理不好會令兩Team 人日後心全芥蒂影嚮大家日後合作 , 情急之下我運用了箭靶定律去化解。由於大家面紅耳熱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排洪降温 , 我即時為兩 Team 人製造另一個新箭靶” , 將問題轉移到若果突發情況在初其得到妥善處理就根本不會發生之後的情況 。並重伸那位 Team A 同事是無辜的 , 因為同樣情況若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亦會犯同樣錯誤 , 因為形勢不容你選擇 ,將 Team A同事身上的箭靶解除

Team人聽完我講火氣消了一大半, 我再他們往新的箭靶上發洩一吓 , 再提出若要投訴應聚焦在若有類似事件發生應如何處理層面上 , 我成功地利箭靶定理將情緒引導到正確渠道上 , 一來化解了內哄危機團結了兩Team 人槍口一至對外去與高級管理層表達意見。老實講若果我立心不良 , 我隨時可騎劫這股群眾力量去針對或攻擊某些人或達到什麼目的 , 不過我是正派中人當然唔會咁做 , 我只是借一次經驗 箭靶定理的一個例子。

 

在過往工作經驗中我經常個箭靶 , 最印像深刻的是一次有幾位下屬因不滿我收緊對資源濫用情況而作出的一連串改動 , 搧動其他員工進行投訴老實講面對情緒高漲群情兇湧的群眾那種感覺真的十分可怕 , 但改革一向是痛苦及付出代價的 , 要做的事始終要做唯有硬着頭皮頂硬上。 面對如此情況我當然可以來一次 乾坤大挪移將箭靶轉向我上級說是管理層的意思 , 但這樣做會顯得我是個無能的上司將來難以服眾。

羊群效應 , 太快去 Join to conclusion 的思想模式及怕蝕底的心態 , 永遠是破解這類問題的竅門。

所以第一招我首先讓群眾說出不滿 , 我虛擬了幾個箭靶讓他們發洩(這是必要的因為負面情緒若得不到舒援 , 危機只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第二招用逐個擊破及理性探討, 當他們情緒平靜一點後我讓他們提出健議去怎樣改善 (將自己的箭靶解除並將問題拋回給他們 , 將感性的投訴拉回到理性的層面上) 第三我針對下屬最怕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以合情合理及公平的原則去尋求解決之法。投訴過後我將員工意見歸納自己消化了才向上級提出解決之法 , 來個中間落墨那樣就將事情慢慢擺平。

 “箭靶定理" 並非什麼高深管理學說 這篇只是作個小小分享 箭靶定理” 如何運用及如何破解 , 同時亦想指出群情兇湧之際永遠是理性最脆弱的一刻 , 正所謂 當局者迷”  , 很多時自己被人誤導着也不自知 ………..

註: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論語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不憂慮人民寡少,只擔心財富不能平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 不憂慮國家貧窮,只擔心社會不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用在這裡的意思是 , 遊戲規則一定要公平 ,  有就齊齊有 , 無就大家都無 , 天子犯法與民同罰。最怕是雙重標準令制度做成分配不公平或有特權份子特別對待  , 好比州官可以放火而平民不可點燈 , 肥上瘦下等不公現像。

無堅不摧

g22

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及了我用「式無不破,唯快不破,唯硬不破」的手法去解決問題 , 有朋友即時要求我分享這套手法的內容及詳情 。

大家可能還記得周星馳那套電影”功夫” 中火雲邪神講的一句說話 “天下武功 , 無堅不摧 , 唯快不破” 其實與拳諺中「式無不破,唯快不破,唯硬不破」同一道理。它的解釋是由於身體結構人人一樣 ,手起足動產生招式 ,每個招式理論上都有破解方法 , 唯獨兩個例外 : 就是“速度” 與 “勁道”  。

快與硬都是「功」的表現 , 快與硬沒有絕對的標準 , 只在自身與對手的相對關係 , 即是你出手比他快比他勁 , 那就有壓倒性的優勢。同樣道理無論你武功多高 , 速度多快 , 多強勁也敵不過子彈 , 子彈不就是又快又硬嗎?

究竟這套觀念能否套用在工作上呢?

第一訣 : 快

香港人對 “快” 字絕不陌生 , 快餐、速遽、速成、一分鐘XXX ………..我們每天都與速度競賽 。 大家都有一種感覺覺得”快” 亦等同 “好”  , 久而久之人變得像機器一樣事無大少都一律麻木地乜都快一餐 。 我想指出的是在絕大情況下人們都是 “盲目的去快 , 無目的地快 , 唔知為乜地要快”  。 須知”快”須要能量 , 越快所須的能量亦越大 , 你無可能有無窮無盡的能量 , 這種簡單的道理中學生也明白。  快得來行錯方向捉錯用神做錯哂 , 因快得慢的情況經常發生。我要求自己 “應快則快”  “快”要配合 “準” 才能做到效率及效果 ,快而失準同比慢更差。

很多人做事只求快 , 在沒有完全弄清事情底褞下就糊亂出招 , 浪費精力。就等同一場足球比賽 , 球員一見球來第一時間將球踢走 , 反應實夠快但卻將球送到對方腳下又或者出界斷送機會。 很多人做事確實很快 , 但卻給人一種很亂的感覺 , 原因是邊想邊做 , 自己都搞唔清自己想點。 所以想快之前一定要停低諗清諗楚 , 認定目標才去做 , 若果連自己都唔知想達到什麽目標 , 你的快有九成是浪費的。  我在未清楚目標 , Dead Line 及細節之前 , 我是不會隨隨便便的“快” , 為快而快 , 原因是我要保留實力 , 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 那反而更有效率。 況且我要保持頭腦清醒免自己被誤導而走錯方向 , 這樣才是智慧而非盲目。

  1. 快要條件配合。在一個團隊之中 , 一個Unit快而其 Unit速度跟不上 , 其實亦無濟於事。千萬不要為自己想爭取表現而自私地去快 , 這種個人意慾的”快感”會為其他組員添加壓力 , 組員心中只會覺得你乞人憎來個陽奉陰違 , 你亦無計。況且工作團隊中很多以 “拖” 字訣或要到 Dead Line前才工作的人 , 假若實情如此你根本沒有條件快 , 無謂貪心。
  2. 不論你多快 , 當一切習以為常別人就會對你有所期望 , ”快速” 就會變成了 “常速” , 假若你一慢下來別人就會話你表現失準 , 試問自己能否無限地 ”提速” 長遠下去會否超出負苛 Burn Out 燒偈 ? 聰明的人會在表現之後為自己舖定後路 , 用一個合理的理由為自己降速 , 留有空間俾自己將來 , 這才可長快長有又不怕燒偈。
  3. “快” 亦是一種攻擊策略 , 你可以用快速突擊去攻其無備 ,打亂對手的陣腳搶得先機 , 但很多人快速突擊之後就無力為繼 , 亦無 Follow Up Action。當別人知你喜歡玩這種突擊後就有防範 , 這招就白白浪費了。在工作上很少會用到這一着 , 一般都是趁對手亂陣腳為自己換取一些唞氣空間吧了。
  4. 快除了做事速度外 , 反應及回應亦同樣重要。 當事情發生就一定要第一時間快速反應 , 針對 Damage Control能夠做的立即去做 , 而且要做得妥當到位。 自己團對中若果要有這種快速應变部隊絕對是上上之策 , 因為他們絕對是你招牌的皇牌。
  5. 遇到複雜情況要懂得靈活快速執生及變招 , 切記招是死人是生的 , 切物因循前人所行的規則規限。
  6. 最快的攻擊就是埋身肉搏 , 但這種戰鬥概念太”爛仔” , 現代人太身已很少人真的肯打埋身戰。 正因為咁心態上缺乏一種短兵相接埋身肉搏的訓練、經驗與能力 , 一遇到這樣場合很多人完全不知所措 , 只能落荒而逃被敵人追打。 我相信大家看見官員被議員質問的場面就明白我的意思。 我想指出的是很多情況下你會被逼去打埋身戰 , 假若你沒有足夠心理準備又或者身 , 不悄去接戰 ,大家心中就都會當你” 認輸” , “怕輸” “理虧” 。 長此下去你永遠只有捱打的份兒。
  7. 在工作中大家一定會遇到一些” 超惡頂難招呼服侍而又不能不面對的人”。這類被難頂的惡人一定在行內極之出名 , 可說是令人聞風喪膽 , 而大眾的態度都是避之則吉。當然若果有得選擇一定唔會鐘個頭埋去 , 但現實是殘酷的 , 這些超惡頂難招呼服侍的人永遠會是你大老闆或一些不能不招呼的貴客。而你永遠避無可避要去面對他們 , 當然你的出發點不是要征服他們 , 而是為方便自己做事。我經驗所得 , 越是”惡頂” “難招呼服侍的人” 越要同佢打埋身戰。 原因”惡頂” 就是他們的保護自己的防護 , 而這防護之下是正他們的死穴所在。  而惡人之所以難頂不外乎臭脾氣無面俾 , 喜怒無常 , 不講道理 , 甚至可能他們覺得要這樣才能 Get the things done 。他們有自己一套思想模式及價值觀 , 但他們的行為永遠有Pattern及有跡可尋。 與這類惡頂人相處最初會頗辛苦甚至會焦頭爛額 , 但只要肯花點時間就可以慢慢破解他們的的思維模式及加以對應配合而 Get the things done。

第二訣 : 硬

試想你是一個出手又快又準的拳手 , 但出拳亳無力度 , 打在對手身上像搔癢一樣 , 反而對手老老實實的一拳就將你打到暈低 , 這樣的賽果永遠只得一個 “敗” 字 , 分別的只是時間及你的受傷程度吧了。

快與硬都是「功」的表現 , 硬在若套用今天的話題上我們解釋為 “功力”  。

功力不等於招式 , 功力是看不到的經驗值 , 駕御力 , 決策力 , 思維模式……….. 這一類內在功架令你  “Know what to do & do the right thing”。  我想強調一點“功” 是靠平常日子不斷操練  , 實戰中累積經驗 , 從挫敗中用血汗換回來的 ,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 , 台下十年功”。不管你手上有多麽精妙的絕世武功秘笈 , 若果平時缺少訓練 , 沒有穩紥的基本功, 到落場對戰時招式只是花拳繡腿的東西 。平常情況可以呃吓飯食 , 但一遇上複雜情況就會露底 , 肴底 , 甚至不堪一擊。

引用快速應變部隊作一個例子 ,快速應變要靠平時訓練及準備功夫 , 指揮目標明確 , 各單位各施其職緩急有序, 工具器材齊備 , 員工心理質素 Ready才能將功效發揮到最大 , 否則只會給人一種吔吔烏雜牌軍烏合之眾的感覺。大家想一想馬尼拉人質事件菲律賓警察及特警的表現就明白我所說什麽。

養兵是”功”的一種 ,古人講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絕對有它的道理 ,要知道一個人能力始終有限 , 一個人做唔晒所有嘢 , 而要靠下屬或 Partner去完成工作。 十隻手指有長短對於下屬我清楚了解自己手下的工作能力以及做事心態 , 我對員工有要求但絕不會壓榨他們。對於他們提出的建議我真的會聆聽及考慮 , 而我自己永遠親力親為以身作則在前線帶領下屬工作做到齊上齊落協同作戰 , 我不會只懂坐在冷氣間中紙上談兵 。 下屬很清楚我辦事時重視紀律但同時亦講道理及人情味 ,絕不會卸責及肥上瘦下。  下屬幫你苦戰後你要識得慰勞及與民休息 , 千萬不要當下屬是一件工具 , 但與下屬亦要保持應有的距離切不可無大無細。 永遠記着 “其身正 , 不令而行 ; 身不正 , 令而不行”可惜的是新一代的管理層太急攻近利 , 只懂肥上瘦下剝削下層 , 根本不明白這些傳统管理之道。

管理高手不會受制於環境 , 他們會利用環境的一切去達成目標 , 他們會用心投入地去了解清楚手上有多少資源可運用及公司內一切遊戲規則 。  針對Information, Resources , System , People Skill方面一步步建立一套對自己工作情況有幫助的預警及後勤支援系統。當有事發生時能及早預警及作出準備 , 不至被殺個措手不及。而且他們會不斷 Challenge 自己的工作 , 修補漏洞找出破綻及提昇系统, 鞏固自己的陣地及資源網絡 。新一代的管理人大多都喜歡被 Spoon Feed及缺少一份開拓心及耐性 , 所以很多時都處於被動受制於環境。

“練武不練功 , 到老一場空” 上述這些 “功” 只是冰山一角的例子 , 但一理通百理明 , 火喉修維與日俱長。  我想說這一切絕非一朝一日可以 Build Up , 亦不是想就會有 , 亦沒有 Short Cut , 一切都要自己花時間修練點滴累積而來 , 我自己都練了很多年方初見成效 , 但當“功力”成熟後你就會發覺它功效非凡。  過去很多時突發事情發生 , 而我每次都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應對方案 , 我靠的並不是單單幸運或大命而是平時做足功課底子夠硬淨, 對事件早有心理準備及應變方法 , 手底留有一着才可以從容解圍。

老實講這「式無不破,唯快不破,唯硬不破」不是什麽新派學說或灌水的管理理論 , 而是實實在在在戰鬥中所得的實戰之談 , 絕對是血與汗換過來的智慧 , 只不過現代人貪新忘舊將如此寶貴的東西待以冷眼 , 而又只有我這些老餅才會去修練並用來解圍兼贏得掌聲。

7 Ways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a8

近日工作上出現了風浪 ……………. 

在風高浪急之際好容易令人陣腳大亂 , 迷失方向及失去分寸 …….

究竟怎樣去調整自己心態 , 用理性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呢?  

智慧錦囊中就有這樣的七條。

We are all faced with challenges constantly in every area of our lives. Most people have a hard time accepting and dealing with these challenges that arise. The truth is that you will have to deal with difficult problems throughout your life, whether it is in your personal life or career.  

 Most of us get really afraid and run away from problems because we don’t want to accept reality the way it is. Running away from your problems is the worst thing you can do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you are faced with. I have some tips for you below on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everyday challenges. Start now and develop the self-discipline to practice the below points.

1. Don’t overreact – Overreacting to a problem will cause you to make bad decisions. When we are not in control of our emotions, we will make decisions that we will regret later. Next time you are faced with a challenge, become the watcher of your thoughts and stay calm so you can make smarter decisions.

2. Accept present moment reality – Accept the way things are and the way people are. 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not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the way you want it to be. If you cannot accept reality you will feel very frustrated with your life. Many people will try to change 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they cannot control, and when it doesn’t work out for them they feel miserable. Once you can accept reality (including the challenges that you are faced with), you will be able to be more calm and think more clearly about how to get a step further towards your goals every day.

3. Don’t blame others – Many people make a habit of blaming others for all their problems. They fail to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cisions they have made in life. The more you blame others with the challenges you are faced with, the more you will make people dislike you and not want to be around you. The first thing you want to do when faced with a personal challenge is not to start pointing fingers at others.

4. Practice detachment – Make a habit of detaching yourself from any outcome. Detachment means that you are not attached to any given result in life.  For example, If you going to do a public speaking, you got really nervous. The reason you are fearful of public speaking was because you are too caught up thinking about what the audience was thinking of you. The fact is that there are some people that are not going to like what you say and others who may like what you have to say, therefore your job is to accept the way people are and not get worked up emotionally and mentally over someone not liking you. When you start practicing detachment, many of your fears and insecurities will disappear.

5. Don’t overanalyze – When you think too much about a situation or event that occurred, you will start to judge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When you think too much you will have a very tough time accepting reality and you will think that something is not right. Overanalyzing can also cause you to not take action on your goal, which can make you really frustrated in the long run.

6. Accept “changes’ in your life – You will have to deal with changes in life all the time. Many people don’t like change and they resist it because it gets them outside of their comfort zone.  You may be unhappy or happy at certain times; however you have to realize that those two states are not permanent. You have to train your mind to be at peace at all times regardless of the emotional state you experiencing.

7. Don’t compare your lifestyle with others –  It is really difficult not to compare ourselves with other people, however the more often we do that, the more frustrated we will feel. There will be people that may have accomplished more than you. The key thing to remember is that you create your own story and success in life.


大家互勉之 ………….

雙贏三步曲

e1

在處理日常工作一定會遇到不同意見和立場 , 由於各位其主有時為了為己方爭取最大利益都會產生對立、甚至爭拗。 經一番努力很多時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 但離不開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 , 有時可能是贏了帳面輸了關係。

在管理學來講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 Win Win 雙贏 , 成事之餘大家開心亦加強大家彼此的互信及關係。 但要做到 Win Win雙贏又談何容易但並不表示不可行 , 而要達至這目標要懂得運用以下的三個步驟:

Step 1: Take your negative emotions out of the equation

無可否認這是頗困難的 , 由公事上雙方為爭奪某一些利益 , 以至到私事上如兩老婆為芝麻綠豆事而爭拗都離不開負面情緒的介入。 其實若我們靜心及撇開感性部份 , 問題核心可能極之簡單 , 只是我們在當中滲入了不同濃度的雜質使簡單問題變得複雜化 , 而這些雜質包括了:

A) 個人或自己團隊既得利益的分配及喪失 ,

B) 事情處理的過程及方法對自己或自己團隊是否有利 ,

C) 解決問題方法對自己或自己團隊是否方便 ,

D) 自己或自己團隊的一些既定立場、信念、習慣及原則 ,

E) 個人或自己團隊對對方的喜惡程度 

這些雜質有時會放大到矇閉或擾亂我們解決問題的兩大能力判斷力及創做力” , 所以若我們雙方真的有誠意解決問題 , 這些雜質一定要將它與問題核心分開。

e2

Step 2: Focus on the solution

我相信大家一定鬧過交 , 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DNA關係 , 當我們情緒上不穩時 ,就會好自然地說出一些消極的或具侵犯的言論例如: 為自己辯護遣責對方不是、用方法批評一切、翻陳年舊帳或舊創疤、又或者拒絕溝通。  

而世上亦有些人偏偏很喜歡去製造這些陷阱去 “裝” 及 ” 跣” 你 , 等你 在眾人面前不知如何應對而出洋相。而香港近年亦流行一套 “責 文化 , 凡事抽水 , 佔據道德高地將問題無限上崗 , 亂搞一輪然後拉隊離場。 這些人做法十分幼稚 , 其實在他們心中同樣滲滿雜質 , 而且可能未必有心及誠意想去決問題 , 只是做 Show , 而他們要的是佢贏晒你輸晒 , 能否達至公平亦是渺忘更何況雙贏。我堅信若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跟本不用發脾氣。  

當受了委屈或不快情緒發洩是人之常情 , 負面情緒無助解決問題 , 而更糟的是會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情緒發洩層面上而怱略了真正問題的所在 ,。 這種情緒及溝通方式無疑是個陷阱 , 若真的要達到雙贏結局 , 雙方都要好小心去避過這些陷阱 , 將焦點納回到尋找解決的方向上。 

面對一些爭議性問題而對方亦非善男信女自己就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面對這些冲擊。  遇上情況就要冷靜及懂得運用四兩撥千斤般將攻擊化於無形 , 例如對方一有越軌言論可回應一句若閣下繼續用這種方式表達意見 , 我們很難溝通及尋找對大家有利的解決方案。”  將對方注意力拉回到談判桌上。 

若自己做足功課往往可從對方的言論中尋找到 (1) 所講隱藏的雜質 , 從而更了解對方的立場 , 知己知彼在兵法上能百戰百勝 , 在實際上能令我們增加了解去製定雙贏方案。 

e3

Step 3: Explore the context and options

在解決任何衝突的第一步就是雙方願意及有誠意地尋找雙贏而非對抗 , 要訂明方向及目標 , 我相信這一步不難達到 , 但難就難在如何實行。 

我們達不到雙贏另一原因是我們不夠堅持或相信雙贏的方案確實存在。 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求其找到解決方法就巳止步 , 大家心中都有同感就是只要不付出太多 , 輸少當贏就算 , 很少再去探求雙贏之可能。

其實任何問題都是環繞在 R.S.P. = Resources 資源 , System 系統 , People 人事這三方面。  而這些條件或限制是人做出來的 , 例是死人是生 , 人做得出來就一定可以改動、調節及配合。  若果我會將問題分拆到這三個範圍內 , 一步步抽絲剝繭就會很清析看到双方的矛盾所在。

更甚者若嘗試將一些複雜的大形勢 , 細分成一些 time, minute , unit, dollars為一些單位 , 一去到這些數字單位層面就很難滲入了 (1) 所講的雜質及個人 Feeling

這種邏輯思考方法一來令我們將理性及感性討論兩個層面分開 , 而真正看到問題的核心。 而判斷力及創做力永遠是最尋找雙贏的最好方向。 我絕對鼓勵 對問題作 Brain Storming 甚至倒過來逆向思巧 , User Friendly 的角度去探索可能性。 撇開什麼程序、限制 , 這樣才能突破困局 , 無疑這是較大膽及創新的但往往是雙贏的捷徑。

當然解決問題須要雙方面的協調及努力 , 一些重大議題可能未必一時三刻能有結論 , 有些時候時機未成熟亦未必能夠一 Take過水到渠成。 但從互動相討中大家能加深了解及明白對方立場 , 從而增進彼此的伙伴關係甚至獲得互信及尊重 , 有些時候不打不相識 , 一打變親戚”  很多時候會有一些意外收獲及另一種形式的得着也不定 , 所以做事目光要放遠一點。

自信的危機

e33

做人處世一定要有自信 , 而自信亦是所有成功人士常掛在口边的信條 , 無可否認自信一定好過自悲 , 但大家有否想過過份自信未必是件好事呢?

耶魯大學 Behavioral Finance 教授 Robert Shiller 對一群學內運動員作了多次評估 , 發覺好多運動員都偏向高估自己能力 , 輕視了比賽的難度及對手的實力 , 比賽中很多運動員表現失準 , 甚至大熱倒灶 …………  

容易過於自信是人性的一項弱點 , 它最利害之處是像種植蔓生植物一樣 , 最初我們種些在屋週圍用來點綴家居加添生氣 , 但當它越長越大後就要加以修剪控制 , 若任由放任生長 , 最後可能生長到連屋四週的窗户門口甚至整間屋都被封閉着。

大家要切記 自信心是種信念 , 但卻非魔法神仙棍”  , 要懂得運用信念的力量但不要被信念所矇蔽”  例如你對自己的網球技術好有自信 , 並非等於你就能贏敢温佈頓大滿貫冠軍一樣。 相反過份自信會令我們萌生輕率心態 , 蒙閉了我們眼睛看不清形勢及四週視野 ; 封閉了我們耳朵令我們聽不進任何忠告 , 令我們不知不覺間自我澎漲 。 一旦遇上失敗挫折 , 除了承受失敗的結果外 , 亦同時承受由於過份自信引致的連鎖打擊:

1.    You may fail to deliver on your promise

2.    You may blame yourself too much

這兩種打擊所波及的範圍及影嚮可能比比實失敗的本身代價更大 ………..

e34

AM 以前做酒店時有一位年輕拍擋 , 手底工夫不弱人亦十分聰明伶俐 , 他做了幾個漂亮的 Project 令上司十分欣 , 可說是少年得志。 漸漸地他開始過於自信及高估自己的能力 , 加上身邊一班擦鞋仔朝吹暮捧 , 將一切擦鞋慌言信以為真 , 勝利充昏頭自我澎漲及囂張起來  AM一切看在眼內都覺得有點過了火位 , 曾私下提醒了他。 當然苦口良藥利於病 , 忠言逆耳利於行講就好易實際上未必個個人能聽得入耳更何況是自信心爆掤的人。

常言道獵犬終須山上喪 , 聰明反被聰明誤 過了不久老闆交托了另一大 Project 於他主理 , 以他的聰明這 Project 可說是易過執豆 , 他亦向大家誇下海口超標完成 。他的過份自信令他忘記了評估計算其他枝節及變數 , 而他亦忙於其他閒事而疏於跟進 , 他真的以為幸運之神永遠在他身邊一樣 , 到時到候就會水到渠成。

可是他錯估了形勢及人手 , 加上天氣變化延誤了船期令他須要的幾件重要物品未能如期到達 , 情況十分狠背。 而他亦礙於面子及誇口並沒有向老闆報告及向同伴借兵 , 不惜劍走偏鋒一意孤行 , 最終搞到爆大鑊 , 震驚朝野。  這次事件雖非導至豉椒炒魷但歸根究底他責無旁貸。  而他在眾人面前所誇口的亦末能對現 , 他多年辛苦建立的威望誠信亦受到嚴重打擊 , 公司為了平息眾怒被公司流放邊彊。

AM 看在眼裏對此人雖無落井下石之心 , 但從中明白到什麼叫陰溝裡翻船的道理 , 過份自信真的非好事 , 皆因世事無絕對 , 凡事總有意外。 自己常用以下五點引以為戒:

e35

1. Acknowledge the role of luck

很多成功人士背後除了自身的努力外 , 亦好睇時機際遇” , 亦可說是種 Luck 幸運。  Bill Gate 本身的才能當然是十分了得 , 然而在他公開自己成功秘訣時除了本身的努力外亦多次提及到運氣 , 沒有運氣他最多都只能是 Forbes 400 富豪榜中榜尾的一名富豪而非全球首富。

這話看似歉恭其實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 Bill Gate 之所以成功就是他明白這個事實而不盲目過於自信。

好多在金融市場打滾的散户以為幾次預測準確就以為真的可以永遠準確地預測大市走勢 , 他們怱略了運氣的元素 , 亦忘記輸錢皆因贏錢起” , “上天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的警世戒律 , 遊覓在恐懼與貪婪之間 , 但最終很多都是輸掉畢生積蓄作收場。

2. Don’t credit yourself too much

當自己比賽贏了或成功地完成了一件大事當然值得高興及自豪 , 亦好值得享受群眾的歡呼及讚美擁戴。 但切記可享受成果但不要沉醉 不要被勝利充昏了頭腦 , 一次勝利並不代表自己是長勝將軍。 

千萬不要將奉承的說話放入心 , 亦不要沾沾自喜而過份澎漲 , 令自己返唔到轉頭。 要做到為勝不驕不容易 , 真的須要點個人修養。

3. Comprehend the complexity of a project

一些看似簡單的工作當中可能存在很多枝節變數 , 自己要細心去檢視當中的細節及與有經驗的同事下屬開會相討 , 用認真的態度去面對 , 開放心懷集思廣益及了解當中的變數所在。 這好處是大家有心理準備及將當中的變數搞清將風險減到最少。

有些人喜歡故作神秘黑箱作業 , 非要埋身一刻才將計劃透露 , 我自已覺得這手法只會增加風險。 對團隊下屬若不信任打你點叻都無可能一個打十個 , 若連這關都過不了又怎能當大事?

e37

4. Have a cushion

有好多人習慣平時悠悠閒一直拖到限期前一刻才開快車去做 , 就像應付考試一樣。 有些人可能會好成功但卻並非我自己的 Style  我永遠不會等 Last Minutes 才開工 , 我會預先將所有準備功夫做妥並在限期前交貨 , 乾手淨腳之餘若有什麼 Last Minutes Changes 都有空間及思維去應變及調動。

當然有些管理層會到臨場一刻才會認真去想或有新 Idea , 預先做好的一切可能會變成白癈 。 當然你真係要睇你老細做事的風格去決定 , 無話边種方法一定啱晒 , 但為自己預留多些空間走棧是無可厚非的。 

 

5. Be prepared for failure

古人破斧沉舟 , 不成功便成仁這當然十分勇猛悲壯 , 有種銳不可擋的氣勢 , 古人之所以咁做因為他們後無退路 , 橫死掂死不如憤然一戰。 但現今社會日常生活有無須要去到咁盡呢你自己能否承受得起成仁的代價呢

在我眼中匹夫之勇只是愚勇”, 而愚勇者的內心其實是不想面對 “You may fail to deliver on your promise “ “You may blame yourself too much的內疚心態而並非真丈夫所為。

一些病態賭徒永遠相信自己做得沒有做錯 , 他們未發達只是幸運之神未降臨吧了 。 他們常以有賭未為輸作借口 , 堅信所失去的一切會從賭海中本利尋回。這歸根究底一切都是源自一份過份自信不想承認及面對失敗的心態。

永不言敗只是種信念 , 實際上人是會遇到失敗的。 既然失敗難以避免為何不為自己預留點退路 , 減少點傷害呢?  最低限度都要留點空間令自己能很快恢服元氣從新開始振作。 

小說中當主角遇到困難時會打開錦囊看看當中有什麼仙人指路錦囊妙計 ……….. 我想這篇文章亦可作為錦囊 , 當你感到大地在你腳下 , 生活充滿自信及開香檳慶祝的同時一併開啓 ,  提一提醒自己這五點為自己降一降温清一清醒腦袋。

 

求敗

e33

名導演占士金馬倫在  TED talk 演說中講迹他創作 Terminator II , Titanic , Avatar 幾套經典電影過程中所體會到的幾個成功元素 – Curiosity, Imagination, Respect, Take Risk 而當中最後的一段“ Failure is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我覺得這段話很有意思。 無獨有偶最近看過網友寧靜的一篇文章 連玩,都沒勇氣接受失敗? 心中有感

相信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內好多時都把“ Failure is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倒轉過來變做 “Failure is not an option but fear is “ 我將這句翻譯為因害怕挫敗而導至失敗 , 而非因為真正挫敗而導至失敗

由少至大我們都被灌輸一種意式 , 我們鄙視及害怕 “失敗” , 我們做事往往機關算盡處處步步為營 , 為的就是不想失敗 但亦因為這種害怕失敗心態不單不能令我們長進進步 , 反而卻令我們失去更多。

N 年前關正傑有一首兒歌叫  祝福 , 當中講迹父母對子女的愛 , 有幾句歌詞這樣寫 : 人世上一切善與美 ,  全給寶寶你預備 , 盼願似溫室的花兒一生裡全沒有風雨 ; 願你每天都好日子 一切事稱心如意 ………..你是明天的新一代 , 新的里程由你而起 , 路障已盡去可向著目標前去 , 愉快幸福盡送給你 , 還想一生裡沒憂慮 …….” 

AM對這幾句其實無乜好感 , 因為這其實並不是愛子女而是害了他們 , 跟本脫離現實 , 而真係跟佢咁做只會另下一代更我們整天抱怨新一世年青人的生活及處事態度之餘 , 有無想過其實一切源自家長那份溺愛及過份保護 , 不想子女 Make Mistakes or Learn from Mistakes 所引起的因果關係??

AM 對於教育下一代我着重他們的 Problem Solving Skill , 而提升這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他們去 Make Mistakes 。

世上無長勝將軍 , 失敗在成功路上在所難免 , 每個成功背後都包含了無數的失敗經驗、代價及汗水 , 只是這些失敗教訓被成功的光環掩蓋着被人怱略吧了。

係人都識講失敗仍成功之母” 但無人想失敗 ,  而這種 “不敗” 心態就會產生兩極反應 :

() 就是多做多錯 , 少做少錯 , 不做不錯

(二) 就是千方百計去想一千個 Plans去防止失敗。相信這句話不用我多講解釋大家都會對號入座地聯想到某些東西。

首先失敗並不可怕 , 至少表示我唔係坐在自己的 Comfort Zone 中唔做嘢 , 起碼 I am trying something new。 而我覺得真正的失敗是不知自己錯在那裡 , 吸取不到失敗中的教訓 , 甚至俾一千個藉口去自己呃自己 , 又或者以為一次的失敗就等同一世都註定失敗 。一朝俾蛇咬就成世驚草繩 , 從此一厥不振 , 悲觀一生 , 這些才是 “失敗中的失敗”。

對於面對錯或失敗 , 我之前在職 、戒 (十五) 錯的背後 , 神的考驗寫個一篇文章 

我們究竟如何去面對失敗呢?  今次想就這個題目作少少補充。

1.     Make room for failure

現今的人好多時習慣地將事情及資源用得好盡去完成某些工作 , 可以說是動不動就 “晒冷”, “一將功成萬骨枯” 般將什麼東西都孤注一擲 , 當這些人一遇到失敗就會失去及用盡所有 , 再沒有轉灣翻身餘地 , 從此一敗不起。

以前的一輩人成日講 “凡事不要去得太盡 , 要留三分餘地 ” 但無人會知這三分餘地的作用為何 ?  今天我所領悟的這三分其就是 ” Make Room for Failure ” 永遠要預留少少空間、實力、資源、人際去面對這 “唔怕一萬只怕萬一” 的境況 。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 , 這是一切關鍵之所在而好少人會認為是過份保守的思維。

2.     Learn from each failure

我以前講過 Learn from mistakes 其實每個失敗經驗都包含了很多寶貴資訊 , 從失敗中誠實地自我檢討自身的不足 , 手法的高低 , 時機的運用 , 千萬不要自己呃自己 , 將自身責任推卸去命運的不幸。

好多時當我們面對失敗時都會得到很多安慰 , 問候 , 甚至是力撐 ; 在情緒低落的一刻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療傷手段 , 但切不可沉溺於當中 , 傷痛過後要真誠地自我檢討。理性地想一想問題所在 , 自己的責任為何。

受傷即表示我們能力不足, 防衛不夠 , 那些傷口其實正是自己的死穴或缺點所在 , 知道這訊息才可作出對應保護 , 提昇防禦能力 , 修補缺點 , 輸了結果賺回經驗 , 下次學精一點這樣才不會重蹈覆轍錯完又錯。

要記着 “知己才足以自保 , 知彼才能致勝。”

3.     Fail fast

在失敗的過程中時間是一個一去不回的資源 , 我好鼓勵在年青階段多嘗失敗 , 一路累積經驗 , 為人生的黃金階段舖路及穩固基礎。人生無幾多個十年 , 有些事年青時唔做 , 年老時想做都無得你做。

千萬不要等有百份百把握才敢去做 , 寧願邊做邊錯邊學邊修正 , 跌得快起得快 , 縮短整個feedback cycle 因你未必可以一試便成功 , 你要爭取時間去嘗試、考證 , 一步步去修正才可實現你的夢想。

現今好多電腦程式在未正式開售之前都會有很多試用版 , 供用家測試、批評、收集意見 , 去改進產品質素 , 這feedback cycle 有助產品進化進步。 這總比產品推出後受到批評而要改善補求來得正面 , 反正有問題的始終都要去解決 , 將縮短整個 feedback cycle 起碼省卻在時間資源上的浪費 , 就是這個道理。

在現今這個 Open Source 的世界中有一句格言: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

4. Take risks

人面對不知的未來會產生疑惑或懼怕這是自然的。 其實人生做每一件事都有風險 , 只要對風險及代價作個平衡並且 Make Some Room for Failure 就可以實行人總要向前行有時難免投石問路 , 摸着石頭過河 , 邊行邊想辦法無可厚非 , 若用平常心看待其實無乜特別 , 起碼叫試過有五成 , 唔試得個零” , 唔得 NG  Take Two 嚟過無乜大不了唔使死

我以前講過我們之所以害怕 , 其實 害怕事物的想像多於對事物的本身。 例如有人怕老鼠 , 其實老鼠同松鼠外貌差不多 , 只是因為自己對老鼠的醜惡想像得太多因而產生害怕 , 這是心理而非實際。 同樣道理對失敗的想像太多 , 將未必會發生的事想到一定會發生 , 將小事變做世界末日一樣咁大 , 未做就惊定先自己嚇自己 , 甚至浪費實力資源在無謂的 Alternate Plan , 而非 Make Room for Failure 上 , 我覺得 Backup Plan 一兩個就夠 , 多反而是種浪費 , 反正千算萬算都不及天算 , 臨場應變執生反而更重要。 想得太多絕對不是件好事 , 反而 “Just Do It” 去面對更好。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有一位隱世高手叫獨孤求敗 , 不論這高手武功如何了得 , 只是求敗” 這心態就巳令人敬佩真正的高手不會怕失敗 , 他們從失敗中學習 , 長、進步、突破自己去壯大 “升呢” , 縱使受傷亦在所不計。 因為高手明白失敗能給你的人生經驗遠比成功的更多 ………….

若要成功一定要有求敗” 的勇氣、腔襟及量度 , 肯去面對失敗接受失敗 , 肯屢敗屢戰將失敗教訓收歸己用令自己更強 , 我覺得這些人才有攝人的氣魄及領袖魅力。

“若求必勝不如先學求敗 " 你有這種 “求敗" 的勇氣及膽量嗎?

Specialist vs Versatilists

b66

N 年前 AM上過一個有關管理學的 Seminar , 講有關管理者多元發展的趨勢 –  Versatilists 我稱它為 “通才” 吧 老實講當時的我功力有限 , 好多理論都只是一知半解 , 真正吸收到的不到三成 , 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工作歷練 , 越來越發覺它的理論頗為有用。 這幾天無意中整理家居時 , 俾我摷番當時的一份筆記 , 藉機同大家分享一吓。

九七金融風暴到前排的金融海嘯 , 大公司裁員滾滾人心惶惶 , 好多人都面對失業的威脅 , 而兩次裁員潮中不但中低層受害 , 連帶一些專業人士亦無可幸免。 而被裁的專業人士揾工時卻面對更大困難 , 專才好像失去了市場的優勢 , 究竟在發生什麼事呢?

社會發展由八九十年代崇尚專才” , 到現在則要變為通才 Thomas L Friedman “The World is Flat”一書中 , 描述了在社會的大趨勢。

在現今資訊發達迅息萬變的世界裡 , 人的適應能力比任何能力變得更加重要 ,專才往往執着於自己的專業範籌 , 思想受框框限制變得保守 , 無咁識轉彎 , 若再加上 成先敗後的教訓 中所描述的一些心態 , 可說是命他們處於不利形勢。 通才的人對事物的應能力較強可以很快去調整自己 ; 現今社會要求 Multi Task 多材多藝 , 十八般武藝樣樣皆能無疑比較吃香及 Crisis Proof

維基百科用一個數學去解釋 Versatilists  :

To illustrate this using a math phrase, the versatilist has a higher area under the curve rating. Think of a person having some level of knowledge/experience in 15 knowledge areas. That person may have a very high competency (score 5) in 3 areas, a medium level of competency (score 3) in 5 areas an introductory level of competency (score 1) in 4 areas and no competency (score 0) in 3 areas. This creates an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34. This is different from a specialist who may score very high in 1 area and have no competency in others. This is also different from a generalist who may score a 1 or 3 in every area. This breadth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s what enables faster changes to other roles.

通材的價值在於他們能將知識像不同烹飪材料般作自由組合 , 例如:

得單一材料 A , 就只得一種組合 A

兩種材料 A , B 就有 A, B, A+B

三種材料 A, B, C 就有 : A, B, C, AB, AC, BC, ABC

當市埸或工作環境在改變時 , 通才就會好彈性咁去組合他們的知識能力去尋找解決方法 若大家有投資的話都一定明白不要將你所有的蛋放在一個籃內分散風險的道理 , 而通才亦是有同樣的保險功能。

要知道自己是否一個Versatilists , 下列有個 Check List:

1.        An ability to work well with others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

2.        A desire to do tasks better than they have to be done.

3.        An interest in reading a wide variety of materials.

4.        A willingness to cope with conflict and adapt to change.

5.        An awareness of accounting, finance, and marketing fundamentals.

6.        A knowledge of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oftware as well as basic Web site design and e-commerce skills.

7.        An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creatively in team settings.

8.        A knowledge of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library resources.

9.        Well-developed written and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10.    An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ir own motivations and the motivations of others.

b67

Versatilists 並非 Overnight 可做出來 , 咁點去發展呢?

1. 早學早享受

在投資的角度來說 , 越早學會投資越着數 , 當然我所指的投資並非單指金錢上的而是學識興趣方面的 進修是一種投資 , 但好多人只會專注在對職業有関的範籌 , 這只會令你步向專才 , 反而去學一些對職業不太直接的 Side Knowledge , 向橫發展的那才叫通才。 可能會有人問你會否在浪費時間去學一啲唔等使的東西 , 我的見解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 只要時機一到呢啲看似無用的石頭 (知識) 可能會變成鑽石也不奇。

2. 先要知己

有一樣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基礎能力 , 正如廚師如果基本功唔夠俾乜材料你都無用 , 所以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的基礎能力是什麼 , 勤加操練 , 能力迎刃有餘時就學習新技術 , 咁才能發揮組合的最大效果。

3. 加入能力組件

世界咁大又無可能樣樣都去學 , 但點先至 Effective ? 舉個例子一位西廚 , 他的基本能力是廚藝 , 除了發展傳统的廚藝外 , 亦可擴大到採購、食物衛生、不同国家食材選配 , 而他亦可同時發展人際管理投巧、科技資訊、市場 Marketing 去增加組合的彈性 大家在傳播媒體上見到很多名廚其實就是一個多元組合的例子。

4. 留意市場動向

科技的發展將好多舊有行業淘汰了這是市場進步的定律 , 可能大家未必想做一個通材 , 但最低限度能保住飯碗而不被淘汰 , 所以自身要有一種危機感 , 想像一吓五年後自己會怎樣若發覺自己所做的行業日潮萎縮 , 就要開始有所準備後路。 切記寧失一子 , 莫失一先” , 不要坐以待弊。 舉例廚師發覺潮流興健康菜式 , 他就要慢慢去改變去適應這個潮流 , 同樣道理。

通才的興趣十分廣泛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可是一本活动百科全書通天曉 , 大家好容易揾到這類人。 而通材最大的缺點是週身刀無把利 , Versatilists 變成  Generalists , 所以要做得成功 , 學習知識就一定不可半桶水而要學得深入 , 甚至到達某種半專業級數 , 而若要發揮最大威力 , 必須具有兩種能力:

1) Learning skills,

2) People skills

Learning Skills

時代進步社會不斷變遷 , 能快速地學習新事物永遠令你有更大優勢 , 而自强不息亦令你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下列我節錄了部分 Notes說明了如何提升 Learning Skills

1. Build curiosity

Curiosity is important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learner. If you are curious, you will be eager to learn and enjoy learning. You will naturally want to learn further and deeper than many other people. One way to build curiosity is to assume things to be interesting. Instead of labeling something as boring, find its interesting side.

2. Build questioning habit

Don’t just accept something as it is. Instead, dig deeper through its surface with questions. Asking why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you should ask because it allows you to question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see things differently.

3. Build reading habit

While most people know that reading is important, only a few of them make reading a habit. Making reading a habit makes a lot of difference. By reading for just 1 hour a day, in one week you will already read for 7 hours if you do it consistently. Just imagine how much more people with reading habit will learn after 10 years.

4. Develop reading skills

While the quantity of your reading time is important (which is why you should make it a habit), its quality is also important. So you need to develop your reading skills. Good reading skills help you get the most out of your reading time by making it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5. Master research tools

Mastering research tools will help you find the answer of the questions you have. While most people can use tools like Google, only a few people master them. There are many tricks that only a few people know and these people have tremendous advantage in learning. They can find accurate answers to their questions in shorter time than other people.

People Skills

事業發展人脈網絡非常重要 , 家人、朋友、工作伙伴、商業拍檔 ……… 人的網絡越大就會有更大的 Value Exchange Mutual Benefit 機會。

1. Love people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love people. If you prefer not to meet people than meeting them, you are unlikely to have good people skills. Make it a joy to connect with others.

2. Put relationships on higher priority than tasks

There are so many tasks at hand that demand our attention. But, if you want to have good people skills, you should put relationships on higher priority.

3. Help others succeed

The law of networking remains the same: you should give first before you receive. Give genuinely without expecting something in return and you will later receive what you need.

4. Make other people feel important

People love to be appreciated and you can build strong relationships by making people feel important. Of course, you should do it in a genuine – not manipulative – way. People can sense your true motive.

5. Forget yourself for a moment

Doing all the above is difficult if your mind is consumed with yourself. When all you think is how to get something for yourself, there is only little space left for others. Free some space by forgetting yourself for a moment and use the space to think about others.

好多認識得我耐的朋友都會覺我是一個Versatilist的例子 , 而事實上當我做上述的 Check List時基本上十條有八九中 , 可能是自己性格使然吧!

成先敗後的教訓

c5

最近看了一篇頗有意思的文章 Learn to Let Go: How Success Killed Duke Nukem 想同大家分享。 http://www.wired.com/magazine/2009/12/fail_duke_nukem/all/1#Replay

故事的主角是一間在 Texas 非常出名的電腦遊戲製作公司 3D Realms , 他們早年開發的一款電腦遊戲 Duke Nukem  取得了空前成功 , 產品成為電腦遊戲界一個新里程碑 , 於是公司雄心萬丈決心要以最頂尖電腦技術去創製另一款劃時代 3D 電腦遊戲產品 Duke Nuken Forever 通常一般電腦遊戲由開發到出品大約要 3 – 4 年時間 , 但這 Project 經過差不多十二年時間的努力 , 公司投資超過二千萬美元但結果計劃失敗告終而公司亦要倒閉收場。

c6

為什麼一間成功的公司會搞到如此收場? 內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一些管理學者事後做了些研究分析 , 歸納出四個主要原因 , 而這四個原因其實核心元素十分普遍 , 好值得大家去深思及參巧:

1)    目標脫離現實

這是成也完美敗也完美的一個例子。 公司因為一次成功立誓要新遊戲以最頂尖最先進前無古人作目標 , 這目標定得太高太過理想化 , 事實上無件事都有個極限 。當公司花大量資源買入新的遊戲引擎 Quake II , 不用多久又有一另一款更强勁驚人的遊戲引擎 Unreal 出現了。 電腦科技日新月異進步速度差不出一年可出現二至三代的轉變跟本快到追唔上 , 而亦因為這種速度令創作團隊疲於奔命的去追趕 , 而先前用在 Quake II 一切努力心血因為 Unreal 的出現而付諸流水 , 這亦令整個計劃變成一個 Never Ending Story

我同意大家都應有追求卓越進步的決心 , 因為這種追求使人類進步 , 但是我們要小心不要被完美主義變成失敗的誘因。  我想指出的是做事可盡善盡美但不能達到完美” , 因為 Perfection 完美極有可能是超出本身能力範圍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而最重要的我們是要 Deliver Results , 否則什麼都是空談。

2)    勝利充昏了頭腦

當第一代 Duke Nukem 面世時 , 可謂震驚整個電腦遊戲界有一段時間真的變成 King of the world 公司總裁及全組工作人員被這成就及各方讚美捧到天上去 , 而那種飄飄然的成功感就令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的成功下去 , 夢想 Duke Nukem 會像迪士尼一般延續幾十年甚至變成神話。 這個是勝利充昏了頭腦 , 給大家有一個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世上沒有什麼成功的方程式 , 好多時成功都因為某的特定元素天時、地利、人和配合產生的協同效應的結果。

世上最好的運動員都不能保證逢比賽必贏 , 真的長勝將軍是永遠抱着求敗的心態去改進自己 , 他們接受現實 , 知道自己不完美 , 而實實際際去幹 , 並不是被勝利充昏頭腦的自滿心態去行事。

3) 思想心態原地踏步

另一個致命的元素是整個設計團隊的思維方式仍保留在 1995 年第一代 Duke Nukem 面世時的心態 , 跟本打算食老本而無進步過 , 變成一般續集常犯舊橋翻抄的毛病 , 缺乏故事長遠發展及新元素。

時代進步天時、地利、人和無時無刻都在變 , 昨日成功的元素將來未必行得通 , 而好多時昨日的成功因素反而變成令人固步自封的一種障礙 , 令人守株待免而不思進取 , 試問這種心態又怎能長勝?

4) 放任自由的代價

一般的遊戲設計公司的現金流都是極之有限的 , 所以要快速地完成項目才能有現金週轉繼續發展。 由於第一代 Duke Nukem 大賣令 3D Realms 公司可謂資金極度豐裕 , 公司可說無任何 Cash Flow 壓力。 每當有人問到新一代 3D Duke Nuken Forever 什麼時候面世時公司都沒有一個明確答案。

跟據 Parkinson’s law : 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由於公司沒有設定明確的 Deadline 時間變成了 Infinitely 工作隨即亦相對變成 Infinitely 的沒完沒了。

當在 Unlimited Resources 的情況下 , Financial Freedom產生的心態令設計團隊及總裁有很多空間可去浪費 , 要知道人天生有種惰性 , 若沒有 Deadline 及 Discipline 一定會變得鬆懈及放任 , 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士無鬥志坐食山崩的結果。

身為管理人要切記運用 Short Deadline , Tight Budget 才能令人 Get the thing done 。下次當大家抱怨資源緊逼趕到飛起時 , 就應該明白而知道為何有此安排。

c7

Duke Nukem 這事件可算是一個非常昂貴的教訓 ,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自己都有點掌心冒汗 , 捫心自問上述四點中或多或小都可能是自己的一些毛病 , 而這些毛病在各大公司機構都會存在 , 問題只是有多嚴重罷了 …………….

最近與舊同事聚舊 , 大家談起舊公司現行的運作模式 , 活脫脫就是上述的一個寫照公司雖未至倒閉但無可否認是在腐爛 , 心中只感無奈 , 無限欺虛及絲絲嘆息 ……….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點啓發。

練精學懶

g55

我有位朋友同我講佢拼命工作 , 抱着我要做好呢份工嘅心態 , 以為自己只要勤力及搏命咁做就一定會受人賞識。 日日做到 Seven Eleven 比新界的牛仲要勤力 , 做得辛苦不在講但最慘的是他越能幹就越多嘢做 , 同事欣賞之餘仲覺得佢做壞規距 , 受盡閒言閒語及白眼 , 有啲仲排斥佢 , 可謂吃力討好。 我這位朋友覺得這個圈子可能不適合佢而且幾次想劈炮唔撈。

我睇唔過眼就多口提點佢做事要 “Work smarter but not harder” 但要點做才可以 Work Smarter? 我就教佢一招叫Work Smart by Thinking Like a Lazy Person ! 他雙眼一呆 ” Are you kidding me??” 他以勤力過人自豪但現在倒過來要學班懶惰又精甩邊又縮骨的人學習 , 這究竟是什麼管理學說?

g56

AM 並非教人吞泡 , 蛇王 , A字膊 , 我所指的是懶人思維 , 不是懶人行為一般人做事只懂直線思考 , 一碰壁就唔識轉灣 , 所謂道高一呎魔高一丈 , 懶人其實好聰明 , 你若分析懶人的工作心得就會發覺:

1.     懶人通常識得借力打力 – Do More with Less

2.     他們會不依常規思考 , 會好靈活咁偷到位 , 簡化工作程序去完成工作。

3.     他們好識利害關係 , 懂避重就輕 , 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留力 , 什麼時候應該發力做到效果 , 無結果的事係唔會浪費時間去做!

4.     佢哋識得找空隙、利用灰色地帶逃避責任 , 而這些空隙及灰色地帶亦是部們或系统的弱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在管理學來說上述幾點 , 其實是幾 Positive 的東西 , 當你能用懶人的角度思考你就自然做到 “Work smarter but not harder”

g57

練精學懶有四點要訣:

1.     Do thing only if it is necessary – 問自己件事應唔應該做 , 是否個個人都做或以往十幾年都咁做開而盲目去繼續? 是否必須或值得去做? 有無啲簡單的方法去做?

2.     Do only things with the most impact – 你的資源有限 , 如何能集中火力去運用你的資源、人力、時間、金錢去達到你的目的 , 唔好做啲除衭放屁的事。

3.     Find the short cut –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一條直線 , 但工作程序卻是交义迂迥甚至雜亂繁復 , 懶得人會聰明地將多餘的工序障礙自动移除 , 會架床疊屋 , 無事揾事做 , 用最直接方法達到效果 , 這是值得思考學習的。

4.     Use as much leverage as possible – 在懶人的字典裏這叫做卸力而醒的人叫槓桿借力” , “借力打力有些人或組群會比自己更擅長某一類工作 , 這樣就要借用他們的力量去加快速度及效率。 有些事明明應該下屬或由其他人去做就唔好霸住做 , 唔好阻住地球。

g58

我想講做人有衝勁是件好事 , 但係識快唔識慢 , 識放唔識收 , 吓吓火車頭咁撞死馬就遲早會弄巧反拙。俗語有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 “槍打出頭鳥做下屬切忌太鋒芒畢露 , 要識睇大局跟大隊的速度及節奏 , 尢其講求團隊精神而非個人英雄主義的今天。要出位都要識睇時機時勢 , 重點出擊 , 見好就收 , 咁先會長做長有。

有朝一日自己做到上司都要靠班下屬幫你打拼 , 而下屬中十隻手指有長短水準心態一定有分別 , 一定有啲人勤力有一啲懶惰 , 而身為身為管理人連下屬係真勤力定扮勤力都分清 , 試問點去管佢同用佢?  

我自己團隊中都有懶惰卸膊的人 , 但我一樣會善用佢哋的思維幫我改進系统 , 只要你識用及駕御到佢哋 , 他們亦是一個不錯的資產 , 因這個世界有依賴、共生及互補 , 才叫圓滿。

職、戒 (十八) – 詞彙的魔法

c1

“你斷使用什麼樣的字眼 , 就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Anthony Robin

在未入主題前先同大家分享一段經歷。 N 年前有一次我同拍檔去開部門大會 , 由於不同部門各位其主雙方的立場頗為對立 , 而對方為求目的更顯得咄咄迫人 , 會議氣氛充滿火藥味

c2

我的拍檔在會議間反應非常强烈 , 面紅耳赤 , 青筋暴現 , 有幾次幾乎拍枱大罵 , 而暗地裏亦不時爆出類似 x的符号及字眼 …………. 而相反我在會議中表現冷漠平靜。 會議結朿後我問拍檔為何如此憤怒 , 他咬牙切齒的話我發怒就會萌生一股氣勢 , 而這氣勢就能產生優勢去扭轉局勢  我的拍檔反問我為什麼我一點都不生氣?  

c3

我淡淡地答他這沒有什麼值得生氣的 , 我沒生氣並不等於我認同對方的所作所為 , 對方的行為無疑是十分惡劣 , 我只為他們感到遺憾”  我再解釋若果我發怒我就會無法控制自己 , 而思想亦會隨之產生抗拒及敵對思維 , 而沉不住氣更容易令我墮入對方的陷阱而犯上不必要的錯 , 在這情況下犯錯就意味着我會輸給對方!”  換言之我的拍檔是變形俠醫借發怒這情緒當成取得局勢掌握權的工具 , 而我則相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去保持局勢的掌握權。

無可否認情緒管理是管理學中一個重要課題 , 切記情緒是會感染性的 , 你的情緒表現亦會影響周圍人的。舉例你大老闆面黑黑我相信佢週圍的人面口都不會歡容得去邊 , 而大家心中可能在想是不是我做了什麼錯事? 或公司有什麼大事將會發生?”  這種猜想就會如瘟疫般漫延 , 到最後籠整個工作間或家居 , 一遇小事就擦槍走火釀成不快。 無人會喜歡同一個喜怒無常 , 燥狂症或有如精神病患者的人一起工作 , 大家都認同打工求財不求氣的道理 , 可惜的事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理想 , 你身邊一定有一些被 Label 癲狗” “潑婦” “更年期心理不平衡的一些人 , 而這些人又動不動就會因要取得某件事的控制權而發作” , 我相信大家不論在工作或日常生活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 究境我們要如何面對呢?

管理學上人人都知要 Positive Thinking , 我們都知道 What , Why 但我們不知道 How? 我之前在職、戒系列中亦分享過抗壓、化愁的一些心法 , 那些心法大都是在傷害做成以後的療傷康復方法 , 而今次我想分享的是遇到第一波攻擊時如何即時卸力” , 將受傷程度減到最低。 好多同事朋友都話我 EQ , 輕易發脾氣 , 但人始終有七情六慾 , 怎能在火摭眼的時刻去 Take Control , 我所用的秘密就是詞彙的魔法

c4

人類發明文字除了作為記錄外 , 亦為了傳達情感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運用一些常用的詞彙或字眼去形容自己的情緒感受 , 如開心的時侯我們可能會用 : 快樂 , 高興 , 快活 , 暢快 , 痛快 , 笑容滿面, 心花怒放 ,神采飛揚 ……. 容光煥發去形容。  而失望不滿的時侯可能會用: down, 灰心 , 意興闌珊 , 沮喪 , 絕望 , 黯然 , 頹喪 , 萬念俱灰 , 垂頭喪氣 ……….. 當然還有一些潮語

c5

這類詞彙代表不同力度的情緒表達或發洩 , 而且對情緒有引導性。 當自己一用到意興闌珊 , 沮喪絕望等字眼時 , 自己整個人肢體會像個漏了氣的氣球一樣配合 , 而心情亦會隨着詞彙的力度向下沉 , 我想指出的是我們的情緒會因應這些詞彙升降可能我們只是有點不快” , 但卻錯誤地用了沮喪” , “萬念俱灰等字眼 , 將原本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變成了世界末日般的浩劫。

當大家失意失戀時再聽一些悲情歌曲感到有共嗚及應景 , 說穿了就是我們的情緒得到依符及渲洩 。換一個情況若我們用一些激勵性字眼清晨在天台叫一些口號 , 你會感到充滿力量。同樣一件事若大家用無懈可擊正直阿、追求卓越就比做得不錯誠實嘗試做得更好更具威力及强烈。

c6

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都善於用詞彙的魔法去激勵當時的人們 , 用對了字眼僅能打動人心更能帶出行動而做出結果。如黑人民權領袖 Martin Luther King, Jr 的一句話“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c7

而巳故英國首相邱吉爾就用”Arm yourselves, and be ye men of valour, and be in readiness for the conflict; for it is better for us to perish in battle than to look upon the outrage of our nation and our altar. 武裝起來,你們一定要成為勇敢的人,要準備將來的鬥爭,因為我們情願在戰場上被毀滅,總好過眼望著我們的國家和聖壇被他人的暴行摧殘。去激起了全國人民對抗納粹的決心。

c8

同樣地希特拉就用這段說話日耳曼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 而是一個不畏戰的民族。我們不追求戰爭 , 但也不迴避戰爭 ; 我們愛好和平 , 但更愛好榮譽及自由成功地將無數殘酷的殺戮和醜陋的暴行美化掩飾 , 把整個國家的挫折感轉移到對少數民族的仇恨上。

而近代亦有很多所謂聖戰、自衛還擊、反恐 ……… 這一切都是在玩弄詞彙的魔法大家每日打開報章或八卦雜誌 , 就會看到很多誇大過激搧情的用語 , 試想想這些詞彙有幾多是真正反映事實會否信佢一成雙目失明?

大家可以用張紙將自己形容 , 高興、憤怒、失望 ……. 等情緒的常用字寫下來 , 甚至口頭禪都寫下來看看自己所用的詞彙是什麼我可告訴你 , 紙上寫的就是你的人生 , 而你斷使用什麼樣的字眼 , 就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假若你口頭禪是 “倒楣” “黑仔” , 你的人生亦一樣會充滿”倒楣” 事而不是積極及陽光!  

若大家來來去去都只得幾個 , 而且可能負面的居多 , 積極的較少。 在美國有一個統計發覺描述悲傷” 的字眼約有 264 個, 而描述 “快樂” 的字眼只得 105 個連一半也不夠 , 難怪這麼多人情緒低落。

c9

既然知道詞彙有引導情緒的能力 , 我們就要好好運用。 而當我們遇到些不如意事時 , 我們若用一些較平淡的詞彙例如困擾不安遺憾、去代替傷害” “憤怒” “沮喪” ……….. 我們的負面情緒便立即被沖淡脾氣亦爆發不出來。

這沒有什麼值得生氣的 ………

這件事對我做成少許不方便罷了 ……….

這種事很平常 , 亦沒有什麼大不了………….

我沒生氣並不等於我認同對方的所作所為 ……….

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我感到遺憾” ………….

這件事令我感到困擾” ” 不安” ……….

這件事令我感到悲痛” , 但這並是悲痛的時候 , 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減少悲痛的漫延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而只要我們懂得運用詞彙的魔法我就可以瞬間改變我的 “意念”  將任何負面攻擊即時卸力” , 將受傷程度減到最低 , 更不至掉入少數負面字眼陷阱裡 , 從而掌控自己的情緒去決定下一步行動。你可能覺得那些字眼很 “官腔”  , 當你遇到惡劣情況下這些看似平淡的詞彙” 就會幫你逃出困局。

為什麼有些人面對危機或災難時能處變不驚泰山崩於前而毫不畏懼 ?  說穿了就是利用詞彙的魔法去瞬間轉念”, 當你要面對一些 Crisis Management , 你就知道這方法的强大威力。

有一次我與家人去旅行 , 而我的行李寄失了 , 導遊向我連番道歉 , 我心中當然感到不開心 , 有些人可能會拍枱大罵甚至影嚮整個旅遊心情 , 但我對自己講這種事很平常 , 亦沒有什麼大不了 , 它只對我做成少許不方便罷了”  我的情緒立即平復 , 反正不是導遊的錯 , 亦無須要他們負責 。我耐心禮貌地跟隨領隊導遊去辨理遺失行李手續 , 之後繼續保持愉快心情去享受行程 ……….. 我的函養功夫當然令領隊導遊感到十分錯愕 , 而奇妙的是連帶團友亦會因小事就巴巴閉投訴。

c10

我不否定有些情況下表示憤怒或發發脾氣是有必要的 , 甚至如我拍檔的做法以增氣勢亦並非壞事 , 但最重要是怨有頭債有主要找對人 , 可濫殺無, 而且要適可而止 , 見好就收。 你表了態亦得到別人的關注就應收手 , 凡事留三分日後好相見 , 唔好去到咁盡 , 發怒都要有層次及藝術 , 癲狗亂哮或潑婦罵街只會做 Cheap 自己 , 令人更看不起你

管理或做人講求陰陽互濟 , 軟硬兼備 , 看情況出招 , 以理服人 , 我總覺得做事叻而做人唔叻一樣不等於成功 , 做人要內外兼修才能成為一流的管理人。

 

後記:

“職、戒"寫到第十八篇巳算局一段落。職、戒” 可說是我 AM 的 “降龍十八掌” , 每一篇都包含複雜的理論及我過往的經歷 , 要將一本書咁厚的理論精簡到幾段文字去表達並非一件易事 , 將理論溶入日常工作生活去應用更是難上加難 , 這十八篇雖未算完整但巳盡量做到貼題及圓滿 , 可以即學即用。 它就像我刻在古墓石壁的一套武功 , 不同經歷的人會有不同感受或領悟 , 要溶滙貫通發揮威力就真的要留待有緣人發掘修練吧。

職、戒 (十七) – 改革之路

j1

The first law of expansion is “ORDER”.  For something to grow, it needs SYSTEM.”  Look at a flower, cut an orange, check out the symmetry of a tree or a beehive.  There is Discipline.   Nature keeps what is essential and gets rid of the garbage.  It is called Organization.

十多年前企業流行一套 Reengineering 的管理概念 , 將企業以住龐大臃腫的架構及組職拆散簡化 , 配合日新月異的科技 , 將工作及人手重組及精簡 , 進一步控制成本 , 提高效率 。小弟當時亦身為管理層 , 亦受這套管理思想洗禮冲擊 , 亦眼見很多改革成功及失敗例子 , 對改革變遷有一些了解。

為何很多時滿腔熱誠去進行改革 , 但往往效果事與願違 , 甚至慘淡收場 , 究竟關鍵在那裏呢? 問題又那裏呢?

改革這個課題若深入探討真的可以寫一部書 , 而我職戒系列中的主題或多或少滲入了一些改革的訊息及主題。

j2

首先大家要明白大部份人不太喜歡改變 , 因為每個人都會在一個環境中建立一個 Comfort Zone 像城堡般去保護自己 , 而這個 Comfort Zone 可能是一些根深蒂固的習慣 , 一些利益 ,安全感 , 信念及價值觀 , 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统 , 一個生態平衡 , 大家平時所見的表面只是冰山一角。

改變會帶來很多未知數及變數 , 若改革觸及這些 Comfort Zone 有關的範籌越多越深 , 所遇到的阻力將會越大。若改變改革涉及的人數越多 , 阻力會像雪球或海潚一樣破壞力難以估計。

轉變的原因有很多 , 可能出現了某些問題 , 又或者察覺到危機 , 又或者厭倦現狀 …………… 但歸根究底轉變目的只有一個 , 就是 “Getting Better”。 但這個 Getting Better 可能只對某些人而言 , 可能未必得到大眾共識 ,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 Getting Worst , 我的甜品變成別人的毒藥 , 這個亦會形成阻力來源。

有些人卻不喜歡這種 “安定” ,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這批人得不到想要的利益 , 唯有製造亂局才可以從中混水摸魚 , 撈些本錢 , 這類人隨處可見 。而這些搞亂份子只有美麗 Idea , 空泛的口號 , 他們永遠講就天下無敵 , 做就無心無力 , 一落場虎頭蛇尾 , 而且最擅長推卸責任 , 導至亂上加亂 , 改革做了一半胎死腹中失敗收場。

j3

很多人都有一種心態 “I want to go to Heaven but I don’t want to die” , 最好不勞而獲。對於改變帶來的變數都抱着懷疑態度 , 最好有人肯做白老鼠去試一試 , 自己坐享其利。

有些位高權重的上司 , 又或者一些滿腹理論的書院派新官 , 大都明哲保身欠缺一些怕錯肯揹鑊承擔的氣魄 , 改革改變對他們來說就等於 Take Risk , 你若無 120% 成功率佢哋係唔會劃押批準甚至支持。

至於中層管理來說 , 若對改革不認同 , 或只是 Follow the order 會來一招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加軟皮蛇功耍一輪 , 來個三分鐘熱度 , 做份靚 Report 交交功課 , 敷衍了事 , 這亦是改革未能貫徹失敗之原因。

自己身為管理層是上司亦是下屬 , 對變革都巳習以為常 , 自己工作生涯中亦面對不少 “變革” , 經常負責處理不同改革事項 , 深明改革引至的種種阻力及困難 , 對於改變改革有自己一套手法理念。 我材疏學淺 , 只想作一些我認為很多人會怱略的重點作少許分享。

改革就像拍一套戲一樣 , 首先要有一個劇本 , 不能話拍就拍。而這個改革劇本會包括以下四個大綱 (R.S.P.T.) R.S.P. T. = Resources 資源 , System 系統 , People 人事, Timing 時機。

我以前一篇舊文 “誰之過” 中有講過什麼叫 R.S.P. 而在另一篇 “病假攻防戰” 中亦套用了R.S.P.T. 的理論。

 

j4

很多年前自己接手一個新部門當主管 , 這個部門可謂千瘡百孔 , 員工水準不高 , 士氣低落 , 工作系统器材落後 , 配套完全屬石器時代產物 , 這因為上手管理層明知時日無多 , 放任管理 , 新接手的我真係睇到噁血。  加上改朝換代新任老闆的要求嚴謹 , 我就好像帶一隊原始人打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 Demand & Supply 中間出現了大峽谷般的洪溝 , 大家一定會講 “車, 換晒班原始人咪得攞” , 我當然知阿媽係女人 , 但遊戲規則不容我這樣做。

大老闆知我經驗來歷 , 不知是否有心想試我 , 要求我對部們作出改革 , 如此形勢 , 唯有學朱總理話齋 , 帶埋副棺材來同你砌過。大家都知我做事認真 , 若我真的專心去做一件事是非同小可的 , 我就計劃大玩一場。

新官上任三把火 , 很多時新官為求表現身價 , 局勢未明 , 敵我不清就開展鴻圖改革大計 , 這種” 急進”是十分危險的事。原因為何我另一篇舊文 “且慢下手” 中有解釋。

新官第一件事是要了解整個工作環境生態 , 遊戲規則 , 人事關係亦是之前所講的 R.S.P. 三方面 , 而且切忌急進 , 鋒芒太露 , 最好不動聲色滲透去了解整個局勢及之前改革失敗的原因。

三個月後 , 我基本上了解了整個局勢 , 我的改革清單可以有過百項之多。 當然我無可能全部推出 , 我知道當時形勢下我第一步是要建立信心 , 那是管理層對我的信心 , 員工下屬對我的信心。而我就從改革清單中 , 挑選出所有最易達成的改革先做。

我相信發自內心的改革動力遠比外來的壓力有效。要令改革成功 , 要使大家明白到改革的好處 , 不變的壞處 , 目標清析明確 , 使人渴望追求的慾念。

我開始 Sell 我的大計 , 管理層最緊要講效益、業績、數據、免爆鑊 ; 而員工就要講自身利益、安全感、晉昇、認同、鼓勵 ………我的目標明確正路 , 亦迎合兩方需要 , 有時為公司 , 有時為員工 , 兩者取得平衡 , 所以很容易被接納。

在我的情況下 R.S.P.T. 中最容易得到是 Resources ; 我得到撥款去購置新器材而以節省成本及安全為原則 , 將一些外判工程改為自己員工做番 , 我是紅衭出身  Operation & Training 是強項 , 我當然有手法 Training Up 我班原始人下屬。

我利用新器材 , 新科技開始為下屬灌輸改革的意識及得益 , 這是最易受落的 , 亦能看清員工對改革改變的接受程度及服從性。  而從 Training中令下屬更清楚我的管理手法及處事風格。這一階段的改革成效很快見到 , 我亦建立了自己 , 公司 , 員工之間的信心 , 這對我日後的改革舖路。

我覺得人最大資產是 Creative 創造力及 Initiative 主動性 , 我對改革呈開放態度 , 所以下屬向我提出改革方案 , 優化工作我絕對支持及鼓勵 , 在很多情況下我都放手叫他們放膽去做 , 有鑊我揹 , 營造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

很多改革的動機是很好的 , 但很多時只有很理想的目標 , 缺乏實際可行的細節方案怱略了員工的適應能力。 很多改革失敗原因都因為沒有一套 System去配合 。就正如我們很多時聽見的一些癈話 “我想結果咁咁咁 , 細節你同我死掂佢 ……….” 我自己對這些完全不經大腦的指令很反感 , 覺得有種你死你事並非 You Jump I Jump 的團隊精神 , 而且亦漠不關心下屬執行的難處 , 試問下屬又點會幫你打拼搏命。 

j5

我第二步開始訂立一些新的工作程序及系统這就是 R.S.P.T. 中的 System , 這是較為花時間的。 System 是我非常重視的一環 , 因為一套好的系統各人有自己的角式及崗位 , 定時定刻自動去執行所訂下的工作 , 就可以分擔管理者的工作。

j6

而 System 亦可解作 “配套” , 改變若無配套條件去支援 , 就等於無帶彈藥上戰場一樣 , 成功機會不是沒有只是十分緲茫 , 這是很多管理人很多時怱略的一大環節。當大家有了改變的決心 , 下一步就要慎重考慮如何“配套” 這些問題。

我自己篇寫了十多套工作配套系统 , 圖文並茂中英對照 , 解釋遇到某些情況應如何處理 ……. 然後親自向下屬講解及示範 , (KISS) Keep it Simple & Stupid 像呀媽教仔當佢哋三歲細路咁囉嘍去教 , 有問題提出來討論修改 。這就是高透明度的 Clear Instruction。 

我目的就是同員工一起製訂一些大家認同的 System , 而這些配套 System 真的能完成我所訂下的目標 , 這亦是我開頭的引言”The first law of expansion is ORDER For something to grow, it needs SYSTEM”

我用了一年時間建立了一套 Work System ; 雖此系统只是 Bata Version未算完善 , 但總算有好過冇 , 而工作表現亦贏得了上司及下屬的認同。 但同時因為新 System令下屬的責任並非集中在某一兩個人身上而是每個人 , 某些下屬開始有微言 , 而我亦知道某些人會陽奉陰違 , 這時候我開始感受到一些阻力 , 這個壓力測試令我更清楚團隊成員的質素 , 心理及價值觀 , 誰是反對派 , 騎牆派 , 保守派 ………一切無所遁形 , 這個亦為我第三階段 People 人事改革中的伏筆。

j7

改革要睇時機 Timing 即出師要有名。 很多時自己察覺某些潛在問題即將來臨 , 但風平浪靜的日子要員工下屬去作出改變行動 , 會被人冠以搞屎棍 , 攞嘢做 …….. 這些背後評語 , 一定得不到支持 , 甚至背後搞鬼拖挎整個改革 , 而上司亦未必覺得需要 , 阻力有助力少 , 會吃力不討好。所以就算有很多改革大計 , 我都不會茂然出牌 , 我只會等待或製造時機才開始行動。

而”危機” 永遠是我作出改革的最佳時機 , 亦是襯亂改革。 玩這遊戲當然要有些膽大心細及籌碼 , 兵行險着 , 兵貴神速 , 亦因為我對全盤局勢看得通透 , 準備又充足 , 又熟知所有變數 , 所以很多時都俾我連消帶打的佔盡優勢 , 就算不能一擊得手 , 亦起碼能向前推進 , 為改革佔據有利位置。我堅信若你懂得利用時機 , 你的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 我亦知道團隊中每個人的極限。另外我團隊中亦有些保守派 , 他們很多都屬井底之蛙 , 質素有限 , 眼光短淺之餘還以為自己好掂 , 對一些大改變很多時都提出質疑。  有些小聰明的又去當反對派去 , 時常在背後搞些小動作 , 又些未夠班的又不事生產但又妄想升職 ……這個形勢亦令我十分頭痛。 

我經常與這班保守派交手 , 我相信他們心裏一定會視這個主管為惡魔。  其實我很了解他們的心態 , 他們亦知道自己形勢不利 , 而且擔心既得利益地位受損害或剝削 , 我的目的只想他們做好手上工作 , 我亦清楚一樣米養百樣人 , 十隻手指有長短 , 無可能要求每個下屬像自己一樣咁叻 , 所以改革中若觸及這些敏感元素要特別小心 , 以免節外生枝。

當 Resources 齊 , System 健全 , Clear Instructions & Guide Lines , 有事發生就是人的問題 , 無得 Excuses。 當然身為主管 I have job to do 一定在適當時候要懂得如何 Discipline 執行紀律 , 只要做得光明磊落 , 執法嚴明 , 只會增加管治威信 , 而且我亦開忠明義 , 手起刀落 , 絕辜息養奸 , 被我開刀的全部都死有餘辜。

j8

有幾次反對派嘗試試我底線 , 同我講工作條件被我拍枱炮轟 , 再向他們的死穴既得利益佯勢攻擊 , 他們素知我言出必行 , 一出手就必定成事 , 個個嚇到面青 , 即時道歉投降 , 經此一役 , 反對派的氣焰略為收儉 , 在這情況下我明白到若要改革進步就非要換血不可。

第三階段 People 人事是改革中最難的一環 , 如何進行 “優化” , 使團隊能更有效率、減少出錯、更能對適應萬變的環境呢 ? 我要一個什麼的人去協助我改革呢? 怎樣舖排去免卻同事的阻力呢?  

我很清楚團隊需要什麼類的下屬 , 我職戒中的一篇 “故事的角色中” 就是我選擇人選的主要考慮因素。新人無可否認會被舊人排擠 , 所以一定要捱得及 Opertaion 方面非常强悍才可服眾 。 另外我要如何將他們溶合 , 新人的心態能否適應這裏的工作文化? 這個人事改革我用了很大的心力去舖排及部署。

多年後 , 改革終於見到成效 , 我的團隊比我新上任時巳脫胎換骨 , 而我所建立的 Work System 經多番優化巳變得很成熟能自動導航。需然未筆算完美 , 但應付一般情況卓卓有餘 , 而我亦能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 , 改革的故事仍每天斷進行

這篇文章簡述了我對改革的手法 – R.S.P.T.  ; Order, System, Discipline, Gets rid of garbage,  道出了 Organization 改革的精髓所在。同樣道理亦可套用在個人行為的改變上 , 例如我的 Project 170 就是利用 System 去製造成果一個實例。

改革的路是漫長的 , 而管理人多數是孤獨的 , 成功的管理人經常要有克服這個心理包袱 , 雖然轉變的過程可能是艱苦、痛苦 , 而結果可能是負面的, 但在整個過程中增加了經驗值 , 以裝備將來的個人發展 , 這個經驗是十分寶貴的。

在我來說改革進步是一項永不休止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