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幸福 –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eursault 1er Cru Les Santenots 2016 ,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onthelie Cuvee Miss Armande 2016

ca5623c8-94a1-4707-94f2-9285557676b0

弱年對白葡萄酒是一個考驗 , 普遍通病是酸度較高且 Sharp , 口感較薄而且味道變化一瞬即逝。 有時木桶比例因葡萄不夠能量容易失去應有的平衡 , 徒具外形內裡卻没有靈魂 , 餘韻短及淡。  自己飲酒有一套想法 , 弱年如一面照妖鏡 , 如果一個酒莊能在弱年釀出有質素的酒 , 其他年份只要價錢合理 , 基本上可以瞌埋眼入貨。  另外弱年一般較便宜及適合早飲 , 正好是摸清酒莊功力的最好機會。

在 6 月時分享了這篇 ” 劣境見人心 –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onthelie 1er Meix Bataille 2016 “  一個弱年卻超班的好例子 , 對此莊印象深刻 , 好想進一步了解弱年白葡萄酒可以做得幾盡。  於是找來了2016  Monthelie Cuvee Miss Armande 及 Meursault 1er Cru Les Santenots 。

Wine Group 酒友經常抱怨我出 Blog 後才给他們品試 , 永遠試完想買已蘇洲過後無艇搭。 今次順應民意掉轉玩法 , 在酒聚中先俾酒友品嘗。

兩款酒都不宜 Over Chilled , 簡單雪凍 , 飲前在室温中回一回温 , 涼涼地飲效果最理想。

7ade708b-ce23-4ba5-8466-bb8f79ec5c41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onthelie Cuvee Miss Armande 2016

香氣略為内斂 , 酒味卻是濃郁有勁 , 口感柔滑軟綿而横向擴散 , 内容平衡细緻 , 酸度優雅 , 有前有後有靈魂 , 難得的是它竟有大酒的氣場及格局。 弱年能有此格局 , 加上只是 $2xx 的價格 , 唔使講即 “秒殺” 。

IMG_1466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eursault 1er Cru Les Santenots 2016

Meursault 亦非常高質素,柔潤而不肥大厚重,絕佳的平衡性,果酸與礦物感優美地溶合 , 收结線條雅致,餘韻悠長。 此酒低調得來内涵豐富有個性 , 舒服得來實在窩心。  格調比 Monthelie 多一份高雅 , 價錢绝對拍得住坊間貴一至兩倍的同類。

IMG_1476

Meursault 在配襯生蠔時不會因過量的木桶及礦物而産生鯹味,反而與生蠔的海水味及蠔韻無縫接軌,形神共舞。

兩款酒表現極之優秀 , 不但没有弱年的通病而且做得非常高雅 , 加上價錢 , 弱年遇上此兩支好酒可說是 “逆年中的一份幸福"

*****************************************************************

早前一篇 Less is More 中涉及到自己對 “平淡"的看法 , 其實也是這幾年自己的心態 , 今次想借題補充小許。

追求及慾望一向是動力的來源。 一個人沒有追求及慾望,就沒有動力;  如果把 “平靜" 作為追求的目標,結果一定是自我麻木,沒有動力,像一灘平靜的死水。 但過多的追求又常常使人失去平靜。 我們會問,人生要追求甚麼才能既有動力,又有心靈的平靜? 而人在逆境中最容易失去的就是一份 “平靜" , 所以很多人求神問仆 , 除了一份虚幻的保障外 , 也是想尋回那份平静。

人心之所以難"平静" , 其實一切的關鍵都是源自一個「貪」字 。「貪」是指不當的求取自己沒有的事物,或不滿足的追求超過自己所需要的 ,  简單來說就是”需要” 與 ”想要” 兩大範圍的分别。  逆境中的人之所以痛苦很多是因為不當的求取自己沒有的事物,或不滿足的追求超過自己所需要的 –  貪而不得 , 放不下 , 捨不得 。 若能回到 “實際需要" 而非"慾望想要" , 痛苦自然會相對減少 , 人亦會慢慢平靜理性下來。 “貪念" 其實也是一時衝動 , 只要懂得拖延時間 , 貪念亦會淡下來。 世界很大 , 人的慾望無盡 , 很多東西帶不入棺材 ,  根本貪不來也貪不了。

知道了"貪念" 與 “平静" 的因果關係 , 人就要學懂如何克制自己的貪念 , “克己" 绝對是講易行難的 , 不過難並不等如不可能。

換個角度去看 , 真正有意義的 “平靜" 是活得精彩、有動力、有盼望,能經歷在患難中得到喜樂、紛擾中保持一份冷静定力、在動亂中令自己平安、 在缺乏中尋找知足及感恩、在富裕中克己而不令自己變得庸俗迷失、在盛名中能抽離保持一份淡泊 , 這種心態境界豈不是更值得追求嗎 ?

回歸現實 , 只要能夠戒贪克己 , 開放心靈 , 放下無謂 , 在不同順逆時空 , 高低领域 , 也能找到令你覺得精彩、盼望,喜樂 的人與事 , 這些就心靈上的幸福。

Less is More – 2017 Albino Rocca Langhe Chardonnay Da Bertu

人總愛追求一些自己不懂的東西 , 例如一幅舉世知明的名畫 , 究竟有多少人真的看懂? 有多少人真的能對名畫產生共鳴?  葡萄酒愛嗜者亦常有一種錯覺 , 覺得酒越複雜、越難明、越貴就等於越高级越好 , 但飲完之後自己飮咗乜、喜歡支酒什麽連自己也搞不懂。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最近飲了這支 2017 Albino Rocca Langhe Chardonnay Da Bertu , 一支看似普通的 Daily Wine , 但卻印像深刻及很有共鳴。

淡黄的酒色 , 少許 Watery Rim。 香氣帶奇異果、青蘋果、菠蘿、檸檬、白花 ,香氣濃郁而凝聚。  開瓶初段覺得支酒 Youthful, Clean & Precise , 風格有少少似 Riesling 亦有少許新派 。 酒體颇 Rich , 初段略帶少許的酒精感 , 果酸明媚柔中帶勁 , 中尾段礦物感開始渗出 , 口腔內多重味覺充盈而悠久。  2017 咁新年份這表現已是恰如其份 , 之後越飲卻越喜歡。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過了幾小時 , 支酒舒展了更覺優美。 酒味清新自然 , 帶著一份不施脂粉的真實美 , 酒體柔軟令人十分舒服 , 结構绵密 , 酸度平服细緻 , 礦物感輕滲 , 餘韻悠長细腻 。 個人最喜歡它的清新、平衡優雅 , 更呈現一份不徐不急的節奏。 它绝非倾國倾城的世間尤物 , 卻是大草原上的一株蘭花。

自己覺得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做得好 ,  Chardonnay 是白葡萄酒中的魔術師 , 風格百變 , 但究竟多少人能看到它的真面目?   市面上有很多 Unoaked 的 Chardonnay , 但總被人覺得過份简單或太庸姿俗粉 , 很難找一支清新得來又有自己個性的。

這支 2017 Albino Rocca Langhe Chardonnay 是不銹鋼桶釀做 , 因此它能表現出 Clean & Precise 濃郁凝聚的風格 , 另一面卻有 Leesy 的柔潤酒體及質感 , 正因這份質感令它可以與很容易與食物互通共溶。 另外它工整得來討好易明 , 平實得來自我 , 安於本份而不浮誇做作, 淨飲及佐饍兩者皆宜 。我試過將之配搭醉蝦、鹽焗馬友、焗雞、時蔬等不同菜式效果直接及 Effective , 真的十分理想 。 一支白酒基本上可以玩足全場 , 而且会不斷追酒   。

這支酒新年份較 Youthful,現時飲用可唞 2 – 3 hrs  , 若 Bottle Age 兩三年將會更成熟優雅。

現今百物滕貴 , 平心而論以百幾蚊的價錢能有此表現 , 真是唔使點諗。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對於這支葡萄酒個人有以下感受 …………………

平淡 – 给人一種不積極、不進取、與世俗妥協投降的負面感覺 ……………

究竟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反過來想一想 , 自己每天努力追求的是什麽?  是無止境的慾望? 大起大落的刺激? 為避免落後於他人的”非要不可、非做不可”? 掩飾自我的虛榮與浮誇?  這一切令自己身心虚耗 , 將自己迫進無窮無盡的 “黑洞” 中去?

相對地"平淡"是一種境界 – 曾經歷過風浪的人 , 厭倦了名利場上人的虚偽 , 看透世事的無奈 , 明白自己的不足及有限 , 淡泊世情 , 不做救世者 。 不再艷羡別人所擁有 , 安於自己的本份 , 抗拒非要不可的思维 。

平淡不是近期流行的 “佛系” , 而是一份豁達 , 追求内心的真正平静 , 感恩眼前所有 , 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 換一個新角度去看世界 , 以不徐不急的節奏過生活 , 安貪樂道 , 享受平靜與無爭。 身處這荒誕的世代 , 可能這是擺脱 “黑洞” 的最佳方案。

Less is More!  看似一無所有 , 卻是一無所缺。 問题是你能否有智慧去明白 , 有勇氣願意放下身段去體會 , 擺脱自己的心魔?

Wine Supplier – Deco Wines Ltd

劣境見人心 –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onthelie 1er Meix Bataille 2016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onthelie 是 Burgundy Cote de Beaune 內位處於 Pommard 及 Volnay 中的一個小區。 由於鄰近 Pommard 及 Volnay , 所以兼具 Pommard 的嚴謹結構 及 Volnay 優雅細緻 , 緊密及具女性氣質的風格。 Monthelie 是很多 Wine Makers 的夢之都及試驗場 , 水準不斷提升及有驚喜 , 加上價格親民 , 所以成為我所喜愛的產區。

這次品試的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onthelie 1er Meix Bataille 2016 , 始於 Armande Douhairet 女士 (1906-2003) 以 Côte de Beaune 內 Monthelie 為祖本,同時擁有Côte de Nuits  內 Grand Cru Musigny。 其 Consultant  Andre Porcheret  曾經任職 Domaine Leroy 及 Hospices de Beaune 。 傳至孫女Cataldina Lippo 開始接手經營管理 , 買掉產量不足的Grand Cru Musigny 地權而回歸 Monthelie 為基本 。放棄賺錢的Grand Cru Musigny 而專攻 Monthelie 這小區 , 可說明了Cataldina Lippo 的意向。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一刻 , 酒色深红帶點黏性 , 這時香氣雖然較收斂 , 但若深深嗅之仍能嗅到熟果 , Sweet Spice 幽香。 由於支酒較 Young 的關係 , 果酸在這一段較為明顯 , 這是新酒的正常表現。

開瓶 1 – 2 hrs 。 酒香慢慢開展 , 那是熟果、Sweet Spice、Fresh Strawberry , Raspberry 的混合香氣。 入口是複雜的果味、酒體重量有點像全脂奶般的柔潤 。 士多啤梨般的果酸鮮明而貫徹全程 , 單寧細緻 , 酒味複雜而內斂絕不宏大剛烈 , 喉底果韻隱現。 初步感覺支酒易飲得來工整且內容豐富 , 亦有大酒的架勢 。

開瓶 2 – 3 hrs , 香氣變得濃密及迷人 – 果香、甜香、Spice香相互交織。 果酸慢慢變得平和 , 果甜味、礦物元素開始 ”浦頭” , 單寧依然細緻 , 酒味在口腔中滾動 , 元素交替變化 , 越飲越覺得支酒潛質極佳 。

開瓶 4 – 6 hrs , 這時支酒開始進入狀態 , 香氣可以用”迷死人”來形容 , 就算將酒杯放離兩三尺都能嗅到它的誘人酒香。  這時果甜味及果酸已進入一個平衡 , 單寧細絮低調 , 礦物感亦如潮水般湧現。 Fine Acidity 出現在口腔不同位置 ,  Ashy 的果韻在喉底盪漾。 此階段令勾起我對以前飲過 Musigny 的一些回憶。

對於一支 $3xx 的 Monthelie 1er Cru 來說已算是交足功課。 但它的潛質絕非如此 , 為了看清它的本質 , 將 1/3 酒留放雪柜第二天再試。

開瓶 30 hrs , 酒香 “完全” 沒有走樣 , 仍是我極喜愛的 Sweet Spice , 帶刺玫瑰 , 甜美得來有立體、有深度、有個性 , 單是這一點就已是 Amazing。  此時 Young Wine的酒酸已全然退去 , 此時呈現的是一種本質上的優美果酸平衡 , 酒體依然濃密但不厚重 , Ashy質感 , 口感 Chewy ,  Fine Acidy反應在口腔中此起彼落 , 單寧細絮輕巧地在齒間遊走 , 果韻在喉底忽前忽後迴盪。  老實說它比昨天更好飲。  這時支酒平和、舒服卻又不失結構工整 , 嚴謹、優雅、細緻、緊密、不剛不柔、亦剛亦柔。 它沒有 Grand Cru的宏大結構外表 , 卻有 Grand Cru 的 Classic 內涵與靈魂 。 今天飲用無疑有點 “生” , 但絕對值得擺幾年將之養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支酒不能單看表面 , 要明白它的經歴。  2016 是 Burgundy 的失收年份 , Pommard 和 Volnay 的情況更為複雜 , 冰雹和霉變破壞了大部分地區 , 並使許多種植者沒有葡萄收穫。 Monthelie 這小區亦受到波及 , 很多 Wine Maker 唯有減產來保持質素。

減產從來是 “七傷拳” 未傷敵人先傷自身 , 在豐富產量下去蕪存菁的減產十分容易 , 在失收日子有冇得你減也成問題 , 更遑論保持質素。 減產是商業卓頭借口 , 還是良心 , 非局中人難以分曉。產量少、成本高、好自然反映在酒價方面。

市場從來是扭曲的 , 好年份的酒價格受追捧而暴升 , 差年份因產量少物以罕為貴 , 價格亦被炒上 。 就正如新年期間的桃花一樣 , 不論豐收或失收 , 價格都以不同理由不斷向上 , 價格永遠不會因豐收而回落。 市場從來都被操控著 ,  身為消費者最可悲的是沒有選擇 , 被迫以高昂價格卻買來劣質貨品。 唯有真正用家可在云云大千世界中眾裡尋它。

這支 Domaine Monthelie-Douhairet Monthelie 1er Meix Bataille 2016 在如此惡劣環境下仍能有此表現 , “真”減產的用來保持品質 , 而價格亦在合理水平 , 其餘的亦不用我多說了。

這篇文章出街時 Supplier 所有存貨亦已沽清 , 但不用太擔心 , 若弱年有如此表現 , 其他年份只有更好 , 只要價格合"射程" 真係唔使諗 , 瞌埋眼就放心去買。

酒莊資料

https://www.domainemontheliedouhairet.com/our-wines/

 

五月艷陽天 , 情深二七年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晚出席了在一個 Causal 的聚會 , 原本懒開就懒無打算作任何筆記 , 但席間有幾支酒實在十分出色 , 唔寫真係過唔到自己 , 由於只憑事後記憶作個記錄 , 所以只能記下重點。

這三支酒都是以 Blind Tasting 方法品試 , 這些酒其實極之罕有 , 自己那點微末道行 , 只能细品欣賞豈能會估得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Leflaive Bienvenues Bâtard-Montrachet 1991

明亮金黄而通透的酒色 , 杯中散發 Citrus , 蜜糖 , 百合花般的優雅香氣 , 自然如風輕送。入口柔滑如絲 , 輕盈的酒體盛載着濃郁並成熟的果甜 , 活力又细緻的酸度兩者無間的接合 , Mineral 感覺如浪潮般而至 , 檸皮及濕石般的餘韻在喉底歴久不散。

這支酒質素極高 , 它有著交響樂般的優雅風格及節奏感 , 層次如潮水般一浸浸而出 , 上佳的平衡性 , 亦表現出 Biodynamic 的自然派風格 , 腦海中即時浮現 Domaine Leflaive 這名字!  果然是它。

 這年份對長老有特别意義 , 而 Bienvenues 亦有 Welcome 之意 , 用在這次聚會可說是別具心思。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Ponsot Clos De La Roche Vieilles Vignes 1991

這支酒原瓶唞氣 4 小時落杯 。 红寶石般通透酒色 , Black Cherries , 蜜棗 , Sweet Spice 的混合香氣 , 未飲都覺得支酒很成熟及甜美。 入口果然 , 成熟的果味在口中擴散 , 酒體平顺而不厚重 , 內裡元素完全是和階地共溶 , Texture 细腻 , 餘韻略淡。 一切好像風般自然平衡 , Clean, Pure & Focus , 亦虚亦實。這支酒表現正在適飲時段 。

這支酒越飲越似支 Leroy …………….. 我对此推断唯一疑惑是 Leroy 的酒色不會這樣清澈通透 , 而初落杯頭一浸的甜美果香及酒味 , 那份嬌美可人實不太像 Leroy 應有的深沉内儉 , 而 Texture上亦没有 Leroy 那”红豆砂” 般的感覺 , 而 Leroy 的餘韻會較细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酒應是奉行 Biodynamic 那一派。

 開估原來也是自然派的 Domaine Ponsot Clos De La Roche Vieilles Vignes 1991。 Pinsot 能有此質素也真的是令人側目。

 

OLYMPUS DIGITAL CAMERAChambolle Musigny Henri de Villamont 1964

這支酒 Double decant 5 小時隔渣後原瓶帶過來。

暗磚红般的酒色 , 香氣是棗、Raspberries及少許甘草的混合 , 香氣迷人而深遠。 酒體輕盈無重卻绵绵有物 , 元素柔和而混成合一, 内裡國色天香外表卻意境濛瓏 , 五臟六腑像被温柔地按摩一樣舒服甜美 。

Chambolle Musigny 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這種難以言諭 , 约隱约現的美態 ,它的酒味頻譜及餘韻不算深長 , 但足以令人心醉……………

只能引用海倫 · 凱勒的一句話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時看不倒也摸不到的…… 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 來形容。

若硬要具體說明级素 , 我很認同長老的一段評語 “它比 La Tache 更為好飲。" 由此可知它質素有多高。

這支 Chambolle Musigny Henri de Villamont 1964 是一支只會在拍賣會出現的酒 , 是神级葡萄酒收藏家 Docteur Barolet 的珍品。  Chambolle Musigny 一向是我的最愛 , 再加埋 64 這個年份 ……………. 這一切都令我神魂颠倒。

小弟有幸早幾年飲過另一支 Docteur Barolet Clos de la Roche 1921 , 同樣是超凡入聖。

至於 Docteur Barolet , 個人覺得他有點似 “神之水滴” 中葡萄酒評論家神咲豐多香 , 分別是 Docteur Barolet 購買優質葡萄回來以自己的理念去釀酒 , 而他的酒只會賣給特定的 Client。 他比 Henri Jayer , Lalou BIZE 更早期的神級人馬。

以下有些小許 Docteur Barolet 资料:

In 1830 Arthur Barolet founded a small family business in the Burgundy wine capital of Beaune, but it was known by a limited circle of connoisseurs for the quality of its wines. His grandson, also named Arthur Barolet, gave up medicine in the 1920’s and left Paris in order to take over the firm of his family.

His technique of selecting the wines was based on the two following criteria: the choice of powerful, structured and rather tannic young red wines which could age a long time in bottle; their breeding for an extensive period in oak barrels. The majority of the wines known under Dr. Barolet’s collection was dispersed in auc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namely Christie’s in London, Geneva and Paris, Sotheby’s in London and Heublein’s in New York.

有今生無來世 – Fernand & Laurent Pillot Chassagne Montrachet Vide Bourse 1er Cru 2015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是我心中最美麗的白葡萄酒其中之一 ……………….

 淺金黃帶青調的明亮酒色 , 開瓶一刻蜜糖、奇異果、Cream Soda、花粉的芳香 ,  如清風般不徐不疾地飄送而來 , 優雅得令人舒服。 入口是甜美、豐盈的果味 , 輕柔如水般的酒體夾著鮮而細緻的果酸 , 蜜糖般的甜味在口腔湧現 , 再如流水般向四面擴散 , 隨後 Fine Acidity 在脷側滲出 。 整個味覺變化不是此消彼長的出現而是全頻和諧的進退 , 餘韻是整個味覺旅程的片段回響 。 一切來得是多麽的自然及令人歡愉 , 飲完心不禁泛起甜絲絲的回味感覺。 老實講在開瓶這一段已令我有點神魂癲倒 ……………

在隨後的幾小時中 , 不論將支酒放過在雪柜中冷凍又或在室温下讓它回溫 , 溫度變化不會令它走樣變形 , 仍是一份尤如清風般的全頻和諧進退。 分别是酒回溫時 , 花粉般的香氣令你尤如置身於花叢—般。

在我印像中 Chassagne Montrachet 一般是濃郁、豐厚、強勁及耐久的 , 而這一支風格卻是圓潤、優雅 , 而帶有 Batard Montrachet 的招牌蜂蜜香。

VB

翻查資料原來 Vide Bourse F & L Pillot 在 Bâtard-Montrachet Grand Cru 的旁邊 , 難怪有如此表現。

這支酒精彩之處是不能簡單地用 “Beautiful Balance" 來形容 , 而是多一分柔也嫌膩 , 多一分 Body 嫌重 , 多一分酸也嫌太酸 , 這是精準、精緻、和諧的完美结合 , 而我敢大膽地用 ” Precise & Perfect” 去形容這支酒。 更難得的是它不像人工產品般毫無情感 , 而是有如人一般有情緒起伏變化。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要做到 “Beautiful Balance" 已經不易 , 而 ”Precise & Perfect” 絕對是天、地、人的一個極致。  2015 年是 Burgundy 的分水嶺 , 很多酒莊都開始減產 , 所以酒質會有很大變化 , 變好變差難以預計。 人生中 Timing 可說是極之重要 , 而這支 Fernand & Laurent Pillot Chassagne Montrachet Vide Bourse 1er Cru 2015在這時此刻飲用可說是 ”有今生無來世”

 

我會用一首 1977 Marilyn McCoo & Billy Davis Jr. 的舊歌  You Don’t Have to Be a Star To Be in My Show 去形容這支酒。

輕快的蘇靈音樂節奏正正吻合這支酒的節奏。 Marilyn McCoo & Billy Davis Jr. 的男女和諧對唱 , 歌詞簡單直接 , 俏皮中滲著綿綿情意 , 不矯情做作 , 令人舒服得嚟甜到入心入肺。

歌詞中 “I don’t need no superstar ‘Cause I’ll accept you as you are.  You won’t be denied, ’cause I’m satisfied With the love that you can inspire” , “You don’t have to be a star, baby, to be in my show.”  亦是我的心聲 – 最好的東西不一定最出名或最貴 , 葡萄酒的重點在尋找、探索、經歴、回饋、共鳴。 品味不應與富不富有或與金錢連結 , 與消費文化畫上等號。  應從自身的美學感覺出發 , 學懂辨別物品的本質 , 並從這些本質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不要對單一物品的堅持 , 而是包含歉虛、風度、學養、談吐、舉止等等都有一定的堅持 , 才是我心中的所謂品味。

呼籲 :

這支酒不貴但卻很難買 , 若有好心人知道有渠道買到 , 又或者酒商朋友看了這篇文章後找到 2015 , 麻煩通知一聲小弟又或者揾我一齊飲!

 

 酒莊資料:

http://www.vinpillot.co.uk/wineyard-map.rub-8/chassagne-montrachet-1er-cru-vide-bourse.art-45/

 

傲世飛狐 – Weingut Friedrick Becker Kammerberg 2012

OLYMPUS DIGITAL CAMERA

Friedrick Becker 是德國 Spatburgunder (即 Pinot Noir) 的 Top Producers , 他旗下 Spatburgunder Reserve 及 Pinot Noir Special Selection 更獲德國當地酒界的高度評價  , 在歐洲亦很流行。  在 2016 年初試過旗下的入門板 Weingut Friedrich Becker Spatburgunder 2011 & B Spatburgunder 2012 , 覺得旗下的 Pinot Noir 及 Chardonnay 都極有水準。上年 11月我寫了一篇 , 子狐物語 – Friedrich Becker Chardonnay Reserve 2012 。   今次品試這支是 Pinot Noir 中階系列 – Kammerberg 。

開瓶一刻 , 即時感受到高密度的紫蘿蘭、玫瑰、車尼子 , 少許 Sweet Spice 的混合香氣 , 香氣濃密而有深度 , 單是香氣已是眼前一亮。 入口感到明顯的一浸果酸 , 乾身 , 柔和細緻的單寧在脷尖及齒間出現 , Fine Acidity 刺激口腔令津液源源而出 , 喉底出現少許的果韻。 這段時間感受到酒以果酸為 Backbone 而且能量充沛 ,一支 Pinot Noir Young Wine 在開瓶時表現較酸等就等如一支 Young Bordeaux 單寧重的情況一樣。 其實只要唞夠氣 , 就會增加肌理及肉地 , 飲靚酒要適當處理及耐性這是常識。

由於冬天關係室溫維持在 15 度左右 , 正是最理想的 Airing Temperature , 就將支酒原瓶唞氣。

開瓶 1 – 2 小時 , 除了早前所講的花香 , 現更多 Sweet Pepper 及肉味 , 香氣不單優雅甜美更有 Complexity , 表現不隨不疾 , 一派 Fine Burgundy 的氣魄。正如所料酒體在唞氣之後多了肉地及肌理 , 果酸亦以緩慢的速度醇化。 更多的细節開始展現 ,  Mineral, 木桶 , 單寧等元素一一浮現。 支酒香氣真是無得頂但酒味仍未發展到一個平衡點 , 老實講唞氣 1 – 2 小時真的不太足夠 。 支酒很 Young , 以支酒開展進度來説屬中長熟 Aging Potential 。

開瓶 3 – 4 小時 , 酒香變得溫柔 , 酒味由 Firm Structure 轉為平衡 , 口感上變得 Chewy , 而果酸表現一種 Purity 及通透感。 果味中輕輕滲著一種來自頂級 Burgundy 的精緻中略帶甜美木桶元素 , 令我有一份熟識的感覺。隨後是略帶鹹味的 Mineral (從未試過這元素來得這樣明顯) 。 細細的單寧在脷面上呈現 , Fine Acidity 令你滿口生津。

開瓶 5 – 7 小時 , 花香、果香輕柔如風 , 不經意的從杯口飄香輕送 , 份外浪漫又誘人。 酒味這時達至另一個平衡 , 那是 Beautiful Presentation of Acidity and Complexity , 果酸線條優雅 , 質感的單寧 , 元素感覺在口中此起彼落相互交替 , 津液如泉湧。   飲了 7 個小時還未見底 , 一支德國 Pinot Noir 有如此结構及耐力 , 可想而知它的潛質多厚。  為了引證推論將支酒放雪櫃明天再續。

開瓶 30 小時 。  那是 Sweet Spice 混合優雅而有深度的濃郁花香 , 我形容此香為 “帶刺的玫瑰” , 就算離杯一尺也能嗅到淡淡酒香 , 香氣仍能保持到開瓶時的六、七成功力真是非常了得 。 酒味是果味、木桶、單寧、酸度的四柱式和諧 Well Integration , 幽幽的 Fine Acidity 襯托著 Ashy 的幼細單寧及 Mineral 作餘韻收结 。  我只能用 “酒香愛不惜手 , 好飲到無朋友” 來形容這段時間的表現 , 剩下的酒就被我很快的 KO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總括來說:

  • 這支白狐狸 Pinot Noir 绝不是什麽 ”狐狸精” , 因它既不妖又不媚 , 反而剛中帶柔既清且純 。 它質素绝對拍得住名牌 Burgundy , 換句話説若是用它去與其他高階 Burgundy 作 Blind Tasting , 敢寫包單一定分不出來。 德國 Pinot Noir 可以去到如此高水準 , 是值得嬌傲的事而對飲家來說是一個福音。

  • Wine Maker 的釀酒理念認為 Pinot Noir 的酸度比例比糖份更為重要 , 因此酒的 Alcohol level 只有 13% 。 為何 Wine Maker 有如此取向? 自己認為德國 Pinot Noir 的特色就是 Clean & Purity , 亦是展示 Pinot Noir “本質之美” 的一個最佳平台 , (而 Clean & Purity 正正須要優質的酸度來 Carry) 而土地特質在 Clean & Purity 風格下更是表露無遺。  就如 Tasting Note 中我説 “果味中滲著一種來自頂級 Burgundy 的木桶元素” 當翻查资料就看到 ”Barrels from top Burgundian producers including Domaine de la Romannee-Conti”  對於資深飲家一定會很熟識這味道 , 而對於新手亦可了解原來 DRC 木桶是這樣的一回事。 “Old vines, grow in deep marl lime soils”  就是 Tasting Note 中所述那略帶鹹味的 Mineral。 我相信這是 Wine Maker 想表達的理念及此酒莊的風格。 這些品試經驗對葡萄酒愛嗜者是十分有用及寶貴的。 若果喜歡 Burgundy 的人若不懂何謂 Pinot Noir 的本質 , 什麽是優質木桶 , 就等同不懂分別什麽是素顏、化妝、喬妝、易容一樣。

  • Clean & Purity 及 “高酸風格" 從來是雙面刃 , 香港人一向都不太喜歡 ”酸” 的東西 , 這個對一些飲慣 “高成熟度” 14%+ 酒精度的 Burgundy 飲家 , 在未唞夠的情况下 , 可能會嫌支酒較酸 。  亦因為這個原因它在市場上未必流行 , 其實只要了解它的特性將酒唞夠氣解封 , 這酒絕對不輸人。  其實任何酒未唞夠未 Ready 就算是極品 Burgundy 都一樣會又酸又削 , 分别只是飲家對 Burgundy 一般較包容願意給予機會而已。

    這支 Friedrick Becker Kammerberg 2012 若成熟後一切元素溶合將會是脱胎換骨 , 到時”洛陽紙貴” 你只會後悔當初買得太小!  旗下另一塊田 St. Paul 基本上是同樣風格 , 分别只是木桶及 Mineral 元素比例上較少一點 , St Paul 偏向柔性,Kammerberg 則較剛性 , 簡單比喻就類似 Vosne-Romanee 與 Gevrey Chambertin 之分别 , 兩支同樣是十分精彩的佳品。

  • 若現時要品試這支酒的質素 , 我建議將支酒分 3 段時間品試 : 開瓶 2 hrs, 8hrs 及 30 hrs, 每次飲 1/3。 若要帶它去打擂台就將它原瓶唞氣 6-8 hrs 吧。

酒莊資料:

http://www.friedrichbecker.de/de/1/startseite.html

宅男女神 – Domaine Francois Bertheau Chambolle Musigny 2014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有朋友知我喜歡 Chambolle Musigny 介紹這支 Domaine Francois Bertheau Chambolle Musigny 2014 俾我 , 亦想聽聽我對此酒的意見。 此酒到手已有一段時間 , 唯獨聖誕及新年這段時間自己一直忙著直到最近才有空品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時 , 清徹明亮的酒色 , 香氣散發熟果、紫羅蘭花香。入口是甜美果味夾著高密度複雜性 , 加上 Spicy Character 令口感出現奇特的 Sparkling 感。 初開瓶時感覺是有點硬淨及緊 , 但绝對不是拒人於千里之表述 , Spicy Character 令這酒加添一份獨特個性吸引力。

開瓶 1 – 2 hrs: 元素漸漸開展 , 一貫 Chambolle Musigny 的甜美花香 , 此時除了熟果、紫羅蘭花香 , 更多了Candy、士多啤梨、Spicy Fruit。 之前的 Sparkling 感已淡化 , 但仍然感到它明顯的 Spicy Fruit。(這份 Spicy 感一般來自釀酒時用了新木桶之故)。  甜美果味夾著高密度複雜性 , 柔和中帶點乾身的酸度 , 加上細絮單寧 , 呈現一種柔中帶剛的結構架式 , 士多啤梨般的果酸在結構後延續 , 礦物感夾雜少許甜美及 Ashy 的果韻在喉底浮現。整體感覺優雅及工整。

開瓶 3 – 4 hrs: 此時酒進入另一階段 , 酒的酸度變得較明顯 , 新木桶帶來的結構架式漸消退 ,  Core 亦變得有點模糊。 酒雖然好飲但內容卻有點平淡。

開瓶 5 – 6 hrs: 這時酒味進入 Balance 狀態 , Silky 的柔順酒體 , 果甜中夾著士多啤梨的鮮果酸 , 細絮的單寧 , 略帶乾身的口感 , 礦物及Ashy的混合果韻。它的內容並不複雜難明 , 相反而說是率直純真、簡單可愛。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這支 Chambolle Musigny 在 To Style 的風格外加入了—份 Spicy 的刺激感 , 再加上迷人香氣 , 須不至癲倒眾生卻是兼具獨特個性及婉轉温柔。  正是甜中帶點辣手 , 剛中仍保留一份可愛い (kawaii )的單純 , 這種帶點矛盾及刺激的風格 , 若加上少許幻想空間 , 正正具備 “宅男女神” 的所有元素。 宅男與否只是一個比喻 , 一切只視乎個人口味取向 , 正所謂鹹魚青菜各有所愛 , 更無須過份認真及對號入座。

Wine Supplier – L’Imperatrice (Jessica Ting)

寫給葡萄酒品飲者的生命動力法 35 問 – Antoine Lepetit de La Bigne

001

這是一篇有關如何品嘗 Biodynamic Wine 的分享 …………….

不知是否潮流使然還是個人口味的轉變 , 這幾年來接觸及品評了不少Biodynamic 葡萄酒。 自己明顯覺得 Biodynamic Wine 與傳统慣行農法的葡萄酒雙比 Biodynamic Wines 雖然敏感脆弱 , 但在內容表現、生命力、變化上確實有其特别之處。 當自己用文字去將這些內容表現、生命力、變化的描述時 ,有時感覺很天馬行空 , 連自己也感到迷惑及懷疑自己的感覺 ………………

自己對 Biodynamic 農法這類近乎葡萄園風水學及非標準化的耕作農法 , 確實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最近看了一本名為“ 寫給葡萄酒品飲者的生命動力法35問 – Antoine Lepetit de La Bigne “  書中講述了一些品飲者對生物動力法葡萄酒的 FAQs。  由種植、葡萄園管理、釀酒法、品飲、歴史及哲學背景也有包含在內。 而作為飮家 , 當然對書中的一個 Chapter “如何品飲生物動力法葡萄酒?”  最感興趣。  出奇的是書中所提到的品酒心態、長時間品酒法、生物動力法葡萄酒的特色、對酒感覺的描述…………. 更是吻合我長久以來的一慣做法 , 因而對我產生很大共鳴及鼓舞。  我特別節錄了原文一些重點與大家分享 , 亦為自己的品酒修練作一個記錄:

葡萄酒就是我們的品味導師 : 它除了教導我們專注內在 , 也解放我們的精神 , 啟蒙我們的知慧 – Paul Claudel

  • 生命力的反例就是標準化。Biodynamic 的酒每次品嘗經驗都是獨一無二 , 品酒人與酒之間形成一種特殊關係。

  • 在 “標準化視野”下 , 每種酒都以同樣的方法分析與描述。 這種方法屬於左腦的领惑。 此领惑的品酒專家 , 會宣稱某款酒就應具有哪些風味 , 並將酒分門別類 , 並以百分制進行量化評分。 對於標準化、經過現代釀酒學修正以獲取酒評高分的葡萄酒而言 , 葡萄酒可能同時被 [木乃伊化] 。以上看待酒的方式顯得很自然 , 但同樣的方法卻不適用於生命動力法葡萄酒。 “生命性視野” 者 , 則屬於右腦的领域。此领域特別著重葡萄酒的獨特個性 , 以及品酒人與當下的關係。若遠離通則性與簡化的標準 , 此時”真理” 是相對、豐富且主觀的 , 因為此時”真理” 全然建立在品酒的個人感知上。 “生命性視野” 的觀點教導我們在品評葡萄酒時 , 可以少些理性 , 多留些空間給感覺本身。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品酒人可以左右開弓 , 左右腦並用。

  • 將多數人的品酒意見滙集後 , 可得出生物動力法葡萄酒具較多的礦物味與較好的酸度品質结構。酸度不僅指量 , 也指酸度品質 : 這屬於較成熟的酸度 , 而非青生酸味。這些品質差異無化由化學分析測知。

  • 除了吸收自土壤的礦物質風味外 , 品酒人對生物動力法葡萄酒的描述用語還包括 : 深度、修長感、扎實感、綿長度、複雜度與纯淨感。

  • 品嘗生物動力法葡萄酒時 , 初入嘴筆者可以感應到酒在腦海中形成的整體形象。 藉此筆者幾乎可以確定哪些是生物動力法葡萄酒。然而 , 之後每當筆者試以嚴謹的品酒方法分析不同香氣结構 , 以判斷此酒釀自何種農法時 , 筆者便開始茫然 , 且一半都猜錯。 结論是在感官品嘗上 , 生物動力法葡萄酒常具有慣行農法葡萄酒所沒有的特質 , 因此幫我們在品酒上開拓了嶄新且令人興奮的層面。

  • 在這個追求完美而不介意作假的社會風氣下 , 飮用葡萄酒你所追求的真正樂趣是什麽? 是找一款幾近完美、毫無瑕疵的葡萄酒? 或是相反地 , 尋找在不完美的外表下可能潛藏著美麗的邂逅? 又或是否 , 真正的樂趣來自遇見一款真實無偽的葡萄酒?

  • 在品評生命動力葡萄酒時 , 首先須創造理想的品酒環境 , 讓酒的風味可以完好展現。時間是個重要因素 , 必須花時間細嘗。 筆者不喜歡用醒酒器 , 這種處理有時對酒過於猛烈 , 尤其對老熟的酒。筆者建議在一開瓶就先試 , 接著將酒放在酒窖溫度裡一段時間 , 過三十分鍾到三小時後再回來試。

  • 有生命力的葡萄酒必須呼吸 , 風味才能重新聚焦 , 才能見識到這瓶酒的最佳表現。品酒人則须放輕鬆 , 準備充足的品酒時間 , 不要感受到外來的壓力 , 朋友間的品酒聚會理應如此進行。

  • 然而在短時間內須品嘗大量酒款進行 Blind Tasting 的職業品酒會裡 , 以標準化的品酒大概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而品試者將品酒的感覺濃缩成為數字。 如此的評比未免太粗蠻!  尤其不適合生物動力法葡萄酒。 筆者認為以 Blind Tasting 品評方式去評定葡萄酒的評分觀念是大錯特錯。 試想要求不同葡萄酒在同時間處於相同的發展階段 , 這實在是"强酒所難"。 而消費者對有知名度的酒款的要求更高 , 所以品評應以更嚴謹的態度進行。 Blind Tasting 唯一好處是對酒風味本身的探索 , 亦是一項自我內省的過程。

  • 現代的酒杯常以符合釀酒學的原則製作 , 其主要的强項是在香氣的分析 , 對話的目標主要是我們的左腦。相對地老式的水晶杯甚至是以貴金屬製成的試酒碟 , 卻强化了人與葡萄酒之間的微炒連结。

  • 如同其他形式的藝術 , 品嘗葡萄酒可讓我們脫離現實羈絆。它還是文化的泉源 , 品酒教會我們分辨與承擔判斷 , 並讓我們與大自然和解 – Max Leglise

  • 具有生命力的酒款或是生命動力葡萄酒 , 允許我們再度實踐以上所說的品酒經驗。 品飮者務必要以全身感受。我們所學習到的品酒技巧 , 是以五官感知清楚且容易分析的資訊。譬如透過視覺我們可以知道酒色 , 透過觸感可以感覺濃稠度或是單寧的質地 , 經過味覺可以探知酸度、苦味、甜或鹹味。只有嗅覺有時難以分析。但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探索 , 感知這款酒在身體其他部份所帶來的感受。如此 , 我們可能會覺得某款酒會竄上頭 , 或相反地沉至腹部的深處 , 或甚至在背脊上帶來一陣涼意。有些酒喝來身體會感到輕飄飄地 ; 有些酒卻令身體感到沉重 , 雙腳如樹根被深扎土裡。 若再往更整體性的體驗衍生 , 與感官分析不一定相關的影像也可能滲入腦海。例如希臘夏季海島上的炙烈午陽 , 秋季早晨的林中漫步 …………….. 這些影像闡釋了未經理性化思考的整體而複雜的感知。對筆者而言才是 Max Leglise 那段話的真正涵意 , 唯有如此品酒才能真正邁入藝術的殿堂。

  • 果日 – 果日的酒質通常有不錯的表現 , 香氣開放 , 口中的和諧度也佳。

    根日 – 通常較不利 , 酒質的表現會退縮 , 香氣顯得閉鎖 , 鼻息較不明顯。只有架構比較鮮明 , 對於架構良好且具風土特性及礦物風味的葡萄酒 , 根日品酒有其優點。

    花日 – 花日的葡萄酒通常都表現良好 , 氣息比果日更開放 , 香氣雖然更為鮮明 , 但酒精感及揮發酸也同時被擴大 , 尤其對强勁豐厚、濃郁的甜酒或曾在橡木桶經過長期培養的酒 , 花日並非最佳品酒日。

    葉日 – 葉日通常不利於品嘗葡萄酒 (甚至應完全避免) 因只突顯了酒中氣味與架構中較不令人愉悅的面向。不太優雅的植蔬性鼻息之外 , 酸度也較尖酸成熟度欠佳。對於强勁但欠缺酸度的葡萄酒 , 葉日會帶來苦韻 , 若是紅酒能會有單寧硬澀之感。

    上述月亮所帶來的四種日子影響通常維持二至三天 , 而後兩天的影響力會較大。與其辨別某日是飲酒的好日與壞日 , 不如留心各種元素間的微妙互動。亦是一名偉大侍酒師的侍酒藝術之所在。 例如 Puligny-Montrachet 產區為例 , 2006年酒質强勁、飽滿、個性外顯、酸度不高 , 在根日飲用其實相當好。 相反臨在花日則建議飲用 2007 這個寒涼年份 , 具有良好張力及可口的礦物風味 , 而年輕時稍微較封閉的年份 , 作取長補短的活用。

很多我的長期讀者都說我寫的酒評與别不同 , 在講求效率及速食的文化風潮下 , 要堅持這種花時間、花心機的寫法真的只有 “傻人" 才會做。 You are right!  由十年前我寫的第一篇品酒筆記 – 馴悍記至今我也堅持這種手法 , 我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會這樣做 , 只是一直單纯地去做。 直至看到這本書後 , 才知道自己一直堅持的 , 可以歸宗納派為 “生命動力品酒法”  ,   作為一個"孤獨"的葡萄酒愛嗜者 , 你話幾咁 “ Hi Hi” 呢!

萬劍朝宗,誰與爭鋒 – Henri Jayer Echezeaux 1978

_B265276

Henri Jayer Echezeaux 1978

壓軸出場的一支依然難以掩蓋它的光芒 。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230hrs 落杯。

酒杯中散發加應子、梅子、Spice 的香氣 , 香氣高密而深不見底。  入口即時被它的 Great Balance 酒味所吸引 , 那是複雜帶絲絲甜味的果味 , 幼滑有質感的單寧 , 絲絨般柔軟卻綿密的酒體及鮮活、高雅、有線條的酸度 , 這種 Balance 像四條支柱般承載整個味覺 , 複雜而多層。 酒味不論在口腔或過後都有上述四種味覺的微細的韻味變化 , 而它的淡淡果韻則在喉底悠悠回盪。

若要具體地説 Henri Jayer 的酒特點何在?  那就是 Balance 、自然、工整、堅實、Powerful及餘韻的融合 。 一般高質素的酒能具備上述三四樣已非常高班 , 而 Henri Jayer 卻有齊這六樣。 另外 Henri Jayer 的風格不會飄急、更不會妖艷 , 而是平實及自然 , 這亦正合他的個性風格。 支酒唔算好老只有 39 年正是黃金歲月再加唞了 6 hrs 才落杯因此有如此表現。  飮 Henri Jayer 的酒像有一道暖流轉全身 , 能令你紋亂的內心得到平靜 , 而它的意境亦觸及我的信仰深處 , 它就像對我說 " 既然你已找到了我 , 你還要再找唯? “

雖然我們是玩 Blind Tasting 但一支如此利害的酒 , 幾位長老都二口同聲説非 Henri Jayer 萬屬。 Henri Jayer 一出真是 萬劍朝宗,誰與爭鋒!

Henri Jayer 市面上有不少假酒 , 風險極高。  長老們對鑑别真假酒亦有研究 , 酒塞的新舊程度及字款印刷、Label 在高倍數放大後如何鑑别 , Label 的紙質等都經過檢證 , 加上酒是早很多年前所買落所以假酒的機會不大。 換另一個角度若有一支假酒能做到如此 “超班" 質素能呃得到我們 , 我們當然也願賭服輸。

後話:

要生動地去描寫酒的內容變化本身是件絕不容易的事 , 要將一支所有元素 Well Integrated 融合的陳年舊酒 , 用文字去描繪更是難上加難 , 因為所有味道變化都不是一件一件呈現 , 而是所有變化都是一瞬間內發生 , 你若 Miss 咗一部份就是失去了 , 不可能一支靚酒俾你不斷試 , 試到感受到為止 。  所以寫舊酒的酒評對我來說是極難的一回事 , (可幸的是這些機會亦不是常有) 。 另一方面相信酒友及讀者亦很想了解靚酒名酒究竟有何特別 ?    但若果我只話支酒好正好飮 ,  酒友及讀者又怎會收貨?  更甚者更會解讀為支酒無乜特别 , 這實在又對支靚酒很不太公平 , 所以是兩難 , 唯有盡量集中精神去品試、感受及用不同形式去形容。

而我這兩三年內所寫的新酒品酒筆記 , 亦是 Base on 我對我所飲過的極品靚舊酒的共通點作為尺度 。我們很少機會接觸到早期舊年份的佳釀 , 但卻可以從新酒表現中找到一些非常相似的感覺及表現 , 若新酒能有此表現當它放舊了就不得了 , 而且現時這些逸品仍在可以接受的價位,所以不論在自我享用或長遠投資上亦具參考價值。  “練武不練功 , 到老一場空"  , 換個實用的角度來看 , 可找酒評中的新酒中作基礎練習 , 明白什麽是 Balance? 什麽是通透或穿透性的酸度?  什麽是優質的回韻?  酒的處理 …………… 到某一天有幸能遇到靚酒時 , 就會懂得處理及從那角度去欣賞 , 增長功力亦有更豐富的詞語去表達感受。

酒神的盛宴 2017

_B265304

時光飛逝轉眼間 2017又接近尾聲 , 每年這個時候又是我們長老會聚會的日子 , 除了品嘗美酒美食 , 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生活上的經歴 , 同喜亦同憂。  這晚所品嘗的都是長老的精心挑選 , 全都是極之罕有的極品。

 

 _B265212

1986 Krug Clos du Mesnil Blanc de Blancs

Krug Clos du Mesnil Blanc de Blancs 可說是 Krug 旗下位於 Mesnil-sur-Oger 中 1.84 hectare 全香檳區最靚 Chardonnay 葡萄田出產釀造的一支香檳 , 1986 是極佳年份再加上 Magnum Size 真是極之珍貴。

 _B265207

一支 36 年的 Aged Champagne 當然不會像普通香檳般處理 , (雪到冰凍及用香檳杯來飮 , 享受它的氣泡及 Freshness) , 而是將它當白酒般略為雪凍及用大杯 , 享受它成熟酒質的內涵。 雖是 36 年的香檳但落杯時仍有不俗的泡沫 , 加上明亮的金黃酒色 , 唔使飮都知道它保存得很好。

大杯中散發熟蘋果、淡淡的蜜桃及菠蘿、柚子、蜜糖香氣 , 幽香如蘭般陣陣飄送。 入口是成熟而堅實亮麗的果味 , 雖然沒有新鮮香檳的氣泡 , 但依然感到它的跳動活力 。 酒味的舖陳有其獨特節奏 , 尤如樂章般緩慢而優美。 柔和酒體質感 , 果、酸、酒體完美融合的平衡性在 Complex 中展現 , 間中出現有少許 Nutty , 果酸帶穿透性且線條幼細 , 尤如古典藝術鋼筆字般以不同粗幼勾畫出充滿美感的線條圖案 , 餘韻帶著柚子果韻及 Mineral 收结。這可說是成熟 Blanc de Blancs 的極至。

_B265201

這支香檳真是靚到無朋友 , 頂級香檳果然是名不虛傳 , 它就像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春』 , 绝對是一個穿越時空的經典。

雖說成熟香檳就如優質白葡萄酒般欣賞 , 這其實只是一個比喻 , 始终香檳與白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過程有所不同 , 兩者除果味、Body 外 , 成熟香檳是講求酸度的進化表現 , 能否維持—種優雅的 Balance 性及活力。 而白葡萄酒則較多乳化及木桶元素 , 層次表現是不同的欣賞尺度。

                                                ********************

當晚準備了 5 支红酒 , 全部在 1600 hrs 開瓶 , 由於酒塞太舊一開就粉碎, 長老唯有將酒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而當晚其中一支 Domaine G. Roumier et ses fils Musigny 1967 因為狀態不佳而被剔走了。

 _B265231

Faiveley Musigny 1966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000hrs 落杯。

深红酒色 , 香氣是深沉及帶 Earthy 的黑果、Cherry、石墨、皮革、杉木。 我用 Dark Forest 來形容。 濃郁沉穩的酒體交織了成熟、複雜、幼滑的混合味道 , 味道變化有如一群小精靈般在幽暗的森林中舞動 , 柔軟如無骨般的酒體 , 單寧如煙似絮 , 果酸若隱若現 , 中尾段隱约出現 Core of Sweetness 的果韻。

 

_B265239

這支酒有一股懾人的魔力 , 令你想到 Tim Burton 的黑色奇幻又或者 Harry Porter 故事般充滿奇幻魔法的氣氛色調。

由於當晚有另一支 Domaine G. Roumier et ses fils Musigny 1976 雖不是依次序出場但有共通之處 , 所以將之一拼記錄。

_B265262

Domaine G. Roumier et ses fils Musigny 1976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130hrs 落杯。

紫黑般的酒色 , 香氣是棗、红花、Raspberries、少許 Spices。 酒體輕盈但卻非常高密度及 Powerful , 感覺像一道 ”真氣” 流入體內一樣。 而酒味表現出其地Clean , Focus 及 Refine 感覺奇特 , 而中尾段略帶少許木單寧的甘苦及礦物味。G. Roumier 由於塊葡萄田很少 , 所以會將整串葡萄連枝梗也拿去釀酒 , 因比酒味中有少許來自枝梗的單寧苦澀味。

_B265256

這支 Musigny 明顯與 Faiveley 感覺很不同。

它就像有深厚內勁的內家劍術高手 , 出招精準快速直接 , 直取要害 。 它令我想起古龍小説中的劍客 “中原一點红” 。 在小說中,一點紅是天下索價最高,出手最恨,最有信用的殺手。一點紅並不是什麼絕頂高手,他是一個殺手。 殺人不見血劍下一點紅,連殺人都不肯多費半分力氣,恰好刺要害,恰好能將人殺死,那柄劍便再也不肯多刺進去半分。 這份精準正是 Clean , Focus , Refine & Powerful 獨特的魅力。

 

img_2154

https://winehog.org/terroir-insight-domaine-georges-roumier-musigny-23941/

根據資料 : Faiveley 與 G. Roumier 同在 Les Musigny 當中 , Faiveley 只有0.1318 ha 的葡萄田圖中的 (7) 。而 G. Roumier 則更少只有 0.0996 ha 圖中的 (9) 在如此少的土地根本年產量也不夠半桶。

人生能試到如此稀少的珍品 , 真是夫復何求。

                                               **************************

接下來由這支出場 , 這支酒有少許的 Oxide ………………

_B265246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La Tache 1971

酒在 1600 hrs 開瓶 Double Decant 隔渣回樽唞氣 , 至 2100hrs 落杯。

磚红深沉酒色 , 少許 Oxide 的氣味 , 但仍隱约嗅到梅子、車尼子及甘草。 酒體依綿密有勁 , 果味濃郁但像卻完全感覺不到它的重量 , 混成一體的 Integration意境深沉 , 它的酸度柔和而通透 , 餘韻是微酸、Spices 及少許礦物韻味。 好年份的 La Tache 會有種甜韻這是 La Tache 的特色。 1971 雖不是好年份 , 它的甜韻變成如士多啤梨般的鲜酸及礦物味。

 _B265253

這支酒雖然有輕量的氧化 , 但 La Tache 始終是 La Tache 爛船亦有三斤釘 , 仍然感到它的內勁及骨架氣勢。

它是 – “銹劍藏鋒"   一瞬光輝不代表永恒 , 不論多鋒利及叱吒江湖的名劍也有生鏽無用的一天 …………………

如今劍身既舊且殘 , 劍鋒被銹積蓋去鋒芒 , 奈何劍心、劍魂雖暗仍未滅 …………….

但劍亦如酒 , 光輝過去就是過去 ,  現實歸現實 , “殘劍重生" 這些咸魚翻生奇蹟只會在童話故事中才能發生。

 

壓軸出場的一支再以另文分享 ……………….

 

子狐物語 – Friedrich Becker Chardonnay Reserve 2012

我們很多時都被習慣、認知、模式支配著 , 因而忽略世界正不停在變 , 直到某一刻 , 才發覺自己所知的其實極為有限 , 自己原來只是井底下的一隻青蛙 …………….

 _B194927

在大眾心目中一提及德國白葡萄酒 , 大家就會自然想到 Riesling, Pinot Gris, Pinot Blanc, Sauvignon Blanc 及 Kabinett,  Spatlese,  Auslese,  Beerenauslese , Trockenbeerenausles , Eiswein , 這一大串熟識的名字。假若有一天遇上一支非主流的德國 Chardonnay 大家一定會感到好奇 , 甚至疑惑它的質素。  不過若细心一想 , 既然氣候暖化能令德國出產質素媲美 Burgundy 的 Pinot Noir , 那出產優質 Chardonnay 又有何出奇?  問題只是酒的特點何在及達到何等级素吧了?

早前試過 Weingut Friedrich Becker Spatburgunder “B" 2012 感覺此莊很有潛質 , 今次就試試它的 Chardonnay 看看究竟質素如何。

 _B194935

酒的處理極之簡單 , 只將酒放在雪柜雪凍 , 一擰開蓋就直接落杯 , 勘完就放回雪柜恒溫。

淺黃的酒色 , 香氣帶熟蘋果、奇異果、西柚、蜜糖 , 這一段已是令人眼前一亮。 入口是 Silky 如絲般幼滑的酒體 , 輕柔到令人忘記了它的重量。 繼而是極優美精彩的甜酸果味结合 , 我敢說這種果味平衡绝對是令人一試難忘。  口腔頓時被柔和的質感及甜酸酒味包圍 , 果酸隱藏在柔和酒體身後 , 看似無形卻是有形地展示。  酒味曲線自然流暢 , 中後段脷上出現 wet stone 的礦物感 , 當酒味退潮後喉底更會出現一點 ”奇特” 的甜韻 , 這點甜韻竟可歷久不散。  這支酒一開瓶已毫無保留地展現它美好的一面。 而它的 Beautiful Structure & Balance 真的令人讚嘆。 此酒的木桶運用得很靚 ,  不單與酒味天衣無逢地结合 , 亦令酒體如絲幼滑 , 提供 Structure 骨架之餘又不至令酒變得肥大 , 真是多一分嫌厚 , 少一分嫌薄。

由開瓶到 2 – 4 hrs 酒保持著它的美態 , 就算放暖後那份甜酸果味依然能優美地结合共舞 , 至於它的果味有一瞬間它表現卻有點像 Riesling , 真的有些夢幻及令人產生疑惑。酒體亦沒有因回溫放暖而變得肥大 , 單是這兩點已是十分難得。

 一支 Screw Cap 德國白酒有如此表現已是收货 , 但熟知我品酒習慣的朋友都知我不會就此罷休。 一支 Well Balance 的酒 24+ hrs 後會否走樣?  它的酸度在沒有 Silky 酒體撐著表現如何?  24+ hrs 將支酒完全放暖又會如何? 其實以考驗極品葡萄酒的测試去對待這名不經傳的德國白酒確是有些不公及嚴苛 , 但是心中對它確實有些信心。

 _B194928

開瓶 30+ hrs , 香氣更多蘋果、菠蘿、柚子、蜜梨、白花。酒味中美妙的甜酸平衡依然 , 果味仍是 Solid 只是 Silky 滑溜感淡了。 酒的酸度可說是 Clean & Pure , Fine Acidity 充滿整個口腔 , 令脷尖及兩側津液如泉湧。 中尾段有更多 Mineral , 喉底的果韻淡了些 ,  支酒比新開瓶時規模细少少但一樣咁好飮  。  再將支酒完全放暖後飮用依然無走樣及好飮 , 測試可說是完全過關唔到你唔服。

 _B194938

此酒表現若玩 Blind Tasting 真是玩死好多人。 它的樽型似 Burgundy , 礦物感像 Meursault , 成熟果味及蜜糖香氣又像一些 South of France 的 Chardonnay , 它變化時有些似 Riesling 又似 Chardonnay ……………… 若非飮過此酒我相信無乜人能估到它是一支德國的 Chardonnay。  掉轉頭來一支德國的 Chardonnay 能做到這水準 , 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若要挑剔最大的美中不足就是 Screw Cap 。 另外正如我上述所講 , 它多一分嫌厚 , 少一分嫌薄 , 如此 Beautiful Balance 風格的酒 , 很容易受天氣及葡萄成熟度影嚮 , 要維持如此高質素真的很難 , 因此不同年份的表現有機會有所不同。

它雖非完美 , 但有其獨特及可愛之處 , 潛質優厚但仍須歲月磨鍊。 我會以西村由紀光的作品 “子狐物語” 中的主題曲 ”信有明天” 來形容此酒 , 這亦是我對酒莊的期望。

酒莊資料

http://friedrichbecker.de/en/22/wines/chardonnay.html

Wine Supplier

http://www.wine-tycoon.com/wine-tycoon.com/WineListing.aspx?winefeatureID=28&menuItemID=43

老樹自然風 – Veuve Doussot ‘L by VD’ Brut Nature Blanc de Noirs

PA150023

打風的日子最好在家品酒煲劇 , 這次品試的是朋友介紹年產只得 3000 支的 Veuve Doussot ‘L by VD’ Brut Nature Blanc de Noirs。

 

 PA150031

淡淡金黃色帶點橙調 , 香氣是清幽淡雅的梨子、柚子、青蘋果及檸檬皮 , 一貫 Blanc de Noirs 的風格。 氣泡幼細 , 入口我會用 Bright & Intensity 鮮明亮麗 , 幼细濃郁八個字來形容。 它的口感不算很 Rich , 甚至你會因為它的 Bright & Intensity 覺得自己是飲緊支白酒而非香檳。 中等重量的酒體卻有濃郁凝聚的酒味 , 果酸通透自然帶着一浸浸層次 , Fine Acidity 在脷尖及脷側都有不錯的回韻及生理反應。 Mineral 加上 Dry的酸度口感以一種圓錐形的味覺形態向喉底伸延 。 通透的果酸及悠長略帶礦泉水的餘韻 , 表示來自老樹葡萄及Lime stone 的土地元素。 而酒味中間唔中會出現一些貝殼般的礦物味 , 這種風格很容易對海鮮產生共鳴 , 亦很適合香港人喜歡海鲜的飮食文化。

PA150027

手上這支是 2013 年生產 ,2014 年 1月入樽而在 2015 年12 月除渣 , 現在飲用亦覺少許成熟發展中的焦糖味及複雜性。

PA150033

我認為品嘗此酒最好用白酒杯飲用 , 它由冷凍到落杯幾分鍾後稍為回温這段期間表現最多變及豐富 , 放暖了我覺得酸度明顯了有些人又未必覺得好飲。 開瓶之後的 2 – 3 小時可說是四平八穩  。這支檳一開就已乜都話晒俾你知那一類 , 率直、自然、To style 易飲易明 , 切合香港人的短促飮食空間。

一支自然派的香檳能做到咁工整及 Elegance 又確實要加分 , 加上老樹葡萄出產的 Blanc de Noirs 根本不會太多 , 所以有其獨特矝貴之處 , 飲開大牌子香檳的朋友不妨一試。

志玲與青霞 – DOMAINE FELETTIG GILBERT ET CHRISTINE CHAMBOLLE MUSIGNY VIEILLES VIGNES 2014 2015

001

今年八月中我分享了 FOLLOW ME – DOMAINE FELETTIG GILBERT ET CHRISTINE CHAMBOLLE MUSIGNY VIEILLES VIGNES 2014 的酒評。 在短短的一兩天內Fans酒友已將酒商的所有存貨掃清 , 真的非常瘋狂。 我的另一位酒商朋友睇完我的分享後 , 見到咁吸引即時在海外搜尋 , 並購入了一批 2014 及 2015 兩個年份。

當我知道這消息後我當然十分高興 , 一來可讓更多人品嘗到一支如此有質素的靚酒 , 二來自己也真的很喜歡此酒亦可以趁機補返少少貨 , 三來亦可以對比一吓不同年而了解酒莊的天、地、人功力 。

酒商朋友提議找一天將兩個年份做個 AB 比較。 老實講我心中正有此意 , 酒商朋友的提議正是求之不得 , 於是摘過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日子來個午間小聚。

 002

新酒由飛機返貨到港已有個多月 , 絕對暈完船浪 Ready to serve。兩支酒同一時間開 , 同一款杯試以示公平。 2014 支酒的表現如我的品酒筆記 , 我不打算重復 , 我會精簡地說出兩個年份的分別及如何欣賞享用:

  • 2014 在開瓶一刻到 2 hrs 內的表現 , 可以說是壓倒性的跑出 , 而2015 年在這段時間表現卻十分內斂。 公平地說 2015 是好年份 , 表現比較”生” 是絕對正常 。 2014 是一個普通年份 , 一個普通年份較易入口及討好是常事。況且2014亦比 2015 有多一年的樽內熟成 , 我以一切在我預期之內。

  • 兩個年份的酒在口腔內的所有味覺元素出現的排序是一樣的 , 具體一點就是說酒入口腔內先感到什麼? 是果、是單寧、是酸度? 這些元素的比例及出場先後? 元素在口腔及脷上所產生的味覺變化? 果韻在怎麼時候出現? 餘韻帶些什麼及有多長 ………… 我自己會用DNA來形容。 這亦可解作酒莊的”天、地、人”。 不同年份 ”天” 這方面會影嚮葡萄的成熟度 , 這個 Factor 是變數 , 但地、人兩種因素卻多數是不變的恆數 , 亦是酒的核心 DNA 。 兩個不同成熟度的年份而酒的核心 DNA 卻是一至 , 這一點非常重要代表酒莊在不同年份上是否能保持 Consistence , 換句話說就是質素保證。 當我八月試 2014 這個普通年份時我基本上心中有數 , 試完 2015 我更加肯定這個莊 Follow 得過。

  • 2014 的果酸較明顯 , 而這種酸度卻使它更有線條及有一種通透感 , 這正正就是 VIEILLES VIGNES 老樹葡萄的特性。相反 2015 由於果味較甜美濃厚 , 老樹葡萄的特性會隱藏在後段 , 要較長時間及細心才能感覺到。

  • 開瓶後 2 hrs 左右 2015 才開始曙光初露 , 它表現一種 Beautiful 的甜酸平衡 , 而這個是 2014 所欠缺的。 2015 的果甜味會深厚些 , 果韻會强些 , 餘韻亦會長些 , 在內涵上明顯有更深厚的潛能 , 而 2014 的酸度會强一些 , 對一些不喜歡” 酸” 的朋友來說會挑 2015。

  • 以今天 4 hrs 的品試 , 2015 只是鋒芒初露 完全未發力 , 我推斷 2015 年要唞 4 – 6 hrs 的 Airing Time 是基本 。 千萬別以為 2015 無料到 , 我敢相信它 Open Up 的表現會較接近一支 Musigny 而非 Chambolle Musigny! 假若我將之擺幾個月再唞夠而出牌的話 , 它會是一支用來越級挑戰”打大佬”的酒 , 而且仲會殺到屍橫偏野!

  • 用人來作比喻 2014 同 2015 就等同林志玲與林青霞。而 2014 我以Follow Me 來形容 , 這可說 是一支"暗藏心意" 的"情侶酒" , 叫得"情侶酒" 最好梗係 2 個人慢慢撐枱腳嘆最好 , 可以借題發揮 。

  • 若喜歡 Chambolle Musigny 的嬌嗲甜美風格的 , 未試過此莊又或以”現時” 飲用的我建議你買 2014 , 你會飲得好開心。

  • 若果你飲完2014 又想追求更高層次的 , 就買 2015 及擺佢幾年 。 若果手上只得 2015 但又想早些飲的話就預 4 – 6 hrs 原瓶唞氣吧。

  • 2014 價約 $39x , 而 2015 則 $48x , 兩者相差”一舊” , 以飛機返貨及舖租人手來說 , 價格亦算合理。 有興趣訂酒的請在以下連結直接留言俾酒舖 , 因酒舖位處遊客區 , 三唔識七Walk in客 “絕對” 不是這價錢! 酒商老友是愛酒之人 , 所以特此奉諭各位知音人。

葡萄園有限公司ABC WINES LTD

https://www.facebook.com/ABCWinesLtd/

The Power of Love – Vincent Charlot Charlot Tanneux Grand Cru Burt Millésime 2009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除了一些經典酒莊或 Wine Maker 外自己很少為一個酒莊寫多過兩支葡萄酒酒評 , 原因是大多數旗下的產品都是大同小異 , Vincent Charlot 我相信將會是例外。 因為他像魔術師一樣將不同比例的 Chardonnay , Pinot Noir , Pinot Meunier葡萄幻變出十多款香檳產品 , 而且勝在支支有其獨具風格內涵 ,Vincent Charlot 對打理葡萄園的手底功夫及釀酒功力能耐真的唔到你唔服。 飮到正嘢唔作個分享對我來說亦有違原則。

 

今次這支 Vincent Charlot Charlot Tanneux Grand Cru Burt Millésime 2009 是一支 70% Pinot Noir ,  30% Chardonnay 釀製 , 而葡萄來自25 年酒齡的 Grand Cru 田。 究竟它能否像 Le Fruit De Ma Passion ”儷凝淨聚” 及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空山靈雨” 般質素? 或還是另一種形態的精彩呢?  我真的很期待。

 

一如以往 Biodynamic 的酒回來後我讓它”靜養” 了 2 個月。 一支如此罕有的珍品绝對要細心品試 , 雖不至於要 “齋戒淋浴" , 但起碼環境安靜能讓自己感受支酒是最基本要求 , 另外支酒不能搖幌及保持其溫度一至性亦是非常重要的 , 所以自私一點在家孤芳自賞是最好的 Arrangement。

 

 img_6906

磨砂樽加銀色鐵 Label 牌及錫纸包裝擰上手有一種精品的貴氣。 Back Label 標明了這支香檳的身世來歷 , 它只生產了 420 支 , 我真有幸找到一支作品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後 0 – 1小時 , 雪梨水般的酒色 , 氣泡如何幼细這些大路嘢唔講!  香氣散發奇異果、熟蘋果、蜜糖、Toasty 的芳香。 入口是非常、非常的 Rich , 這種 Rich 不是來自泡沫而是來自酒體表現 ,  那是豐富的口感、複雜的味道、綿密泡沫及層次變化的一個混合。 這種 Rich 橫向地擴散將 Flavor 帶到整個口腔內。 酒味是甜與酸和諧的美妙共舞 , 少許 Salty 的礦物感增加了整個味覺頻譜 , 加上質感節奏及優雅又幼細的 Fine Acidity 表現。 這種 Richness 及酒味表現绝對是頂级名牌香檳的级數。 它的美不止於味道上 , 酒味過後口腔中津液由兩頰到脷尖滲出 , 喉底再來一個堅實的果味回韻 , 剛才所飮的味道 Image 像 ”逆轉時空” 般再次在口腔中浮現 , 再加上超级悠長的餘韻 …………….. 嘩! 真係好飮到無朋友!  一支如此精彩绝倫的香檳令我生理上出現”毛管戙”的現象。

 

一支香檳的 Richness 及 Powerful 绝對是最難保持的 , 很多香檳都只能在開瓶初段呈現 , 時間一過隨著氣泡的流失就會消減。 另外要考驗一支香檳更要看它放暖後變成什麽模樣。Vincent Charlot 的出品一向以高質素見稱 , 為了測試這支香檳的能耐 , 我用 Champagne Stopper 及雪柜保溫將它分了很多段去品試。

 

開瓶後2 – 4小時, 基本上同初開分別不大 , 香氣表現隨時間增加了立體感。令人沉醉的柔軟口感 , 深不見底的層次內涵 , 美妙的甜酸平衡 , 我只能說 “ It is just fabulous.”  你會情不自禁地一杯接住一杯不停地喝 , 老實講要忍住口留下一些作隨後的品試真的是一種折磨!!

 

當支香檳回暖至室溫時 , 香氣多了 Ripe Fruit 及 Honey , 酒體沒有變得肥大依然保持到柔軟豐富 , 酒味中更多的甜味釋放出來與果酸保持 Well Balance。 口腔中的回韻及津液反應依然 , 回暖的它是一支Grand Cru 級 Montrachet。

 

開瓶後 9 小時 ; 支香檳同初開瓶時泡沫及酒味表現分别不大 , Richness 及 Powerful 仍能保持到 90% , 酒仍是那樣 Well Balance 好喝 , 單是這幾點的 “特異功能" 已是十分驚人。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上圖是開瓶 30 小時後落杯一刻的氣泡表現 ,  若非有過空山靈雨的經驗真的不敢相信 , 唯獨是落杯之後不久氣泡很快變得平靜  。  入口一刻又是一個驚奇那份 Richness 到現在仍能維持到原本的 70%  。這時酒味中的甜味減退而由一些熱帶生果如芒果、杏甫、西柚取代 , 果酸變得亮麗而有更多的 Pinot Noir 的個性質感。  口腔中的韻味仍能保持豐富变化及悠長 , 分別只是規模細一點而已 。

實驗到此可以告一段落 , 我大膽說句到目前為止在我所飮過的 “有限" 香檳中無一支能有如此能耐。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空山靈雨 L’or Des Basses Ronces, Blanc de Blancs 特色是 Clean & Focus 及其通透感 。 儷凝淨聚 Le Fruit De Ma Passion 是甜酸和諧平衡及旋渦式的味道凝聚力 , 而這支 Charlot Tanneux Grand Cru Burt Millésime 則是擴散性的 Richness 及 Powerful 。

它的質素我會用 Breathtaking & Exceptional 來形容 , 在我品酒的過程中腦海中出現了 Celine Dion 的 The Power of Love 這首歌  , Celine Dion 強而又力而又穿透性歌聲正好表達支香檳的感覺 , 當你一邊飲住這香檳一邊聽這首歌時就會明白我所講的一切  。 而更深一層歌詞中雖然是講男女之間的愛, 但我卻套用在 Vincent Charlot 對土地及葡萄酒的那份情深熱愛 , 而這香檳亦是這份愛下的最好結晶品!

 

白靈酣韻醉紅塵 – Leflaive & Associés Monthélie 1er Cru Sur La Velle, 2010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以往每逢打風 我都要當更應付突發情況 , 如今退下火線反而更珍惜平静的日子 , 而打風最佳的節目就是在家煲 GoT 及品酒。 上次囉攣小聚中試過 Leflaive & Associés Monthélie 1er Cru Sur La Velle, 2009 覺得此酒質素不凡 , 之後找到了 2010 , 這天遇正打風正好是大好時機品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開瓶一刻 , 酒色深红清澈 , 散發車尼子、熟果、Sweet Spice、义燒的混合香氣。入口是複雜的果味、果酸及單寧 , 中等重量柔中帶剛的表述 , 明顯的果酸是酒的骨架 , 有 Structure架勢 , 喉底回韻複雜而悠長。 初步感覺支酒易飲得來且內容豐富。

 

開瓶 1 – 2 hrs , 這時支酒到達第一階段的高峰。 香氣變得更濃密 , 花香、肉香、甜香、果香四元素相互交織。 酒體酒味開始變化 , Complexity、果酸、礦物在口腔中此起彼落 , 均稱平衡的酒味頻譜 , 充滿質感變化的單寧 , 更細緻嚴謹的結構 我特别留意酒味過在口腔中的微细變化及感覺。  甜韻令脷尖不斷湧出津液 , 單寧幼細地在牙縫及口腔中穿梭 , 果韻在喉底忽前忽後迴盪 , 這些變化感覺似浪濤般 “一浸一浸" 地表現 , 這是 Leflaive 白葡萄酒的風格及表述方式 。 這支 Monthélie 除了酒味迷人外 , 在韻味上表現得非常有氣派。

 

開瓶 3 – 5 hrs , 這時支酒進入脫變期 , 酒香變得收斂 , 而作為骨架的酒酸變得明顯 , 而其他元素較為喑淡 , 話雖如此但酒的果酸表現非常 Leflaive Style 。  “酒好會回魂、酒差落斷魂”。 在我經驗中但凡高質素的葡萄酒都會 “先落後上” 的脫變期 , 分别只是脫變期時間的長短 , 越具 Aging Potential 的酒脫變期會越長 (一般在 2 – 4 hrs 到  6- 30 hrs) 。 這支 2010 的 Leflaive 以酸度作骨架而非單寧 , 加上第一階段的 Easy Approach , 脫變期應不會太長 , 飮靚酒一定要有耐性 , 就讓它靜靜地發展吧!

 

開瓶 5 – 8 hrs , 這時支酒到達第二階段的高峰 , 亦是支酒全開進入最好飮的階段。 優雅的酒香從杯口散出 , 往杯中一嗅那是深度而立體的香氣。 酒的酸味已變得平靜 , 隨之而來是更多的果甜味 , 它達至一種甜酸平衡的和諧令人十分舒服。  酒體亦變得豐厚了 , 這時單寧的質感及細節亦感受得更多 , 而回韻依然精彩。

開瓶 36 hrs,  我刻意將少部份的酒放雪柜看看一天後的表現。 這時酒味仍保持甜酸和諧 , 單寧溶入酒味變成一份質感 , 酒味曲線自然流暢令人飲得非常舒服 , 而回韻依然结實悠長。 支酒唞咁耐不單沒有絲毫跌 Watt 而且仲咁平衡及好飮 , 以這種表現支酒 Aged 咗之後表現會極之不錯。 酒商説 2010 的適飲期 為 2017+ 以今天品試結果 , 支酒 Aged 十年八年绝無問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要做一支好飮易飮的葡萄酒不難 , 但好飮易飲都只是一支酒的”外在”, 一支酒有個性及生命即是説支酒有起伏變化 , 這一些大家都好易掌握。 但當講到一支酒有冇”靈魂” 這抽像的東西就未必容易令人明白 。 以自己的經驗來說 “回韻” 就是一支酒的靈魂所在 。好飮的酒未必有靈魂 , 相反有靈魂的酒就一定是好酒 , 這支 Monthelie 在回韻的表現是由頭帶到落尾 , 單是這一點已值回票價 。

Leflaive & Associés (俗稱孖雞) 旗下的白葡萄酒是世界十大白葡萄酒 , 質素毋容置疑 ,  白葡萄酒專家開新拓新地區搞红葡萄酒 ,  Leflaive & Associés 用精彩的看家本领及嚴謹認真態度 , 將眾人眼中比較無咁出名的 Monthelie 產區提昇到另一層次。 這支 Monthelie Sur la Velle 身具 Pommard 的結構 , 亦具有 Volnay 那份優雅細緻緊密 , 好飮得來 有生命力、有變化、有深度、有內涵、有靈魂 , 可說是目前我飮過質素最好的一支 Monthelie , 以 $5xx 的價錢咁嘅質素真是扺飲到無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