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飛狐 – Weingut Friedrick Becker Kammerberg 2012

OLYMPUS DIGITAL CAMERA

Friedrick Becker 是德國 Spatburgunder (即 Pinot Noir) 的 Top Producers , 他旗下 Spatburgunder Reserve 及 Pinot Noir Special Selection 更獲德國當地酒界的高度評價  , 在歐洲亦很流行。  在 2016 年初試過旗下的入門板 Weingut Friedrich Becker Spatburgunder 2011 & B Spatburgunder 2012 , 覺得旗下的 Pinot Noir 及 Chardonnay 都極有水準。上年 11月我寫了一篇 , 子狐物語 – Friedrich Becker Chardonnay Reserve 2012 。   今次品試這支是 Pinot Noir 中階系列 – Kammerberg 。

開瓶一刻 , 即時感受到高密度的紫蘿蘭、玫瑰、車尼子 , 少許 Sweet Spice 的混合香氣 , 香氣濃密而有深度 , 單是香氣已是眼前一亮。 入口感到明顯的一浸果酸 , 乾身 , 柔和細緻的單寧在脷尖及齒間出現 , Fine Acidity 刺激口腔令津液源源而出 , 喉底出現少許的果韻。 這段時間感受到酒以果酸為 Backbone 而且能量充沛 ,一支 Pinot Noir Young Wine 在開瓶時表現較酸等就等如一支 Young Bordeaux 單寧重的情況一樣。 其實只要唞夠氣 , 就會增加肌理及肉地 , 飲靚酒要適當處理及耐性這是常識。

由於冬天關係室溫維持在 15 度左右 , 正是最理想的 Airing Temperature , 就將支酒原瓶唞氣。

開瓶 1 – 2 小時 , 除了早前所講的花香 , 現更多 Sweet Pepper 及肉味 , 香氣不單優雅甜美更有 Complexity , 表現不隨不疾 , 一派 Fine Burgundy 的氣魄。正如所料酒體在唞氣之後多了肉地及肌理 , 果酸亦以緩慢的速度醇化。 更多的细節開始展現 ,  Mineral, 木桶 , 單寧等元素一一浮現。 支酒香氣真是無得頂但酒味仍未發展到一個平衡點 , 老實講唞氣 1 – 2 小時真的不太足夠 。 支酒很 Young , 以支酒開展進度來説屬中長熟 Aging Potential 。

開瓶 3 – 4 小時 , 酒香變得溫柔 , 酒味由 Firm Structure 轉為平衡 , 口感上變得 Chewy , 而果酸表現一種 Purity 及通透感。 果味中輕輕滲著一種來自頂級 Burgundy 的精緻中略帶甜美木桶元素 , 令我有一份熟識的感覺。隨後是略帶鹹味的 Mineral (從未試過這元素來得這樣明顯) 。 細細的單寧在脷面上呈現 , Fine Acidity 令你滿口生津。

開瓶 5 – 7 小時 , 花香、果香輕柔如風 , 不經意的從杯口飄香輕送 , 份外浪漫又誘人。 酒味這時達至另一個平衡 , 那是 Beautiful Presentation of Acidity and Complexity , 果酸線條優雅 , 質感的單寧 , 元素感覺在口中此起彼落相互交替 , 津液如泉湧。   飲了 7 個小時還未見底 , 一支德國 Pinot Noir 有如此结構及耐力 , 可想而知它的潛質多厚。  為了引證推論將支酒放雪櫃明天再續。

開瓶 30 小時 。  那是 Sweet Spice 混合優雅而有深度的濃郁花香 , 我形容此香為 “帶刺的玫瑰” , 就算離杯一尺也能嗅到淡淡酒香 , 香氣仍能保持到開瓶時的六、七成功力真是非常了得 。 酒味是果味、木桶、單寧、酸度的四柱式和諧 Well Integration , 幽幽的 Fine Acidity 襯托著 Ashy 的幼細單寧及 Mineral 作餘韻收结 。  我只能用 “酒香愛不惜手 , 好飲到無朋友” 來形容這段時間的表現 , 剩下的酒就被我很快的 KO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總括來說:

  • 這支白狐狸 Pinot Noir 绝不是什麽 ”狐狸精” , 因它既不妖又不媚 , 反而剛中帶柔既清且純 。 它質素绝對拍得住名牌 Burgundy , 換句話説若是用它去與其他高階 Burgundy 作 Blind Tasting , 敢寫包單一定分不出來。 德國 Pinot Noir 可以去到如此高水準 , 是值得嬌傲的事而對飲家來說是一個福音。

  • Wine Maker 的釀酒理念認為 Pinot Noir 的酸度比例比糖份更為重要 , 因此酒的 Alcohol level 只有 13% 。 為何 Wine Maker 有如此取向? 自己認為德國 Pinot Noir 的特色就是 Clean & Purity , 亦是展示 Pinot Noir “本質之美” 的一個最佳平台 , (而 Clean & Purity 正正須要優質的酸度來 Carry) 而土地特質在 Clean & Purity 風格下更是表露無遺。  就如 Tasting Note 中我説 “果味中滲著一種來自頂級 Burgundy 的木桶元素” 當翻查资料就看到 ”Barrels from top Burgundian producers including Domaine de la Romannee-Conti”  對於資深飲家一定會很熟識這味道 , 而對於新手亦可了解原來 DRC 木桶是這樣的一回事。 “Old vines, grow in deep marl lime soils”  就是 Tasting Note 中所述那略帶鹹味的 Mineral。 我相信這是 Wine Maker 想表達的理念及此酒莊的風格。 這些品試經驗對葡萄酒愛嗜者是十分有用及寶貴的。 若果喜歡 Burgundy 的人若不懂何謂 Pinot Noir 的本質 , 什麽是優質木桶 , 就等同不懂分別什麽是素顏、化妝、喬妝、易容一樣。

  • Clean & Purity 及 “高酸風格" 從來是雙面刃 , 香港人一向都不太喜歡 ”酸” 的東西 , 這個對一些飲慣 “高成熟度” 14%+ 酒精度的 Burgundy 飲家 , 在未唞夠的情况下 , 可能會嫌支酒較酸 。  亦因為這個原因它在市場上未必流行 , 其實只要了解它的特性將酒唞夠氣解封 , 這酒絕對不輸人。  其實任何酒未唞夠未 Ready 就算是極品 Burgundy 都一樣會又酸又削 , 分别只是飲家對 Burgundy 一般較包容願意給予機會而已。

    這支 Friedrick Becker Kammerberg 2012 若成熟後一切元素溶合將會是脱胎換骨 , 到時”洛陽紙貴” 你只會後悔當初買得太小!  旗下另一塊田 St. Paul 基本上是同樣風格 , 分别只是木桶及 Mineral 元素比例上較少一點 , St Paul 偏向柔性,Kammerberg 則較剛性 , 簡單比喻就類似 Vosne-Romanee 與 Gevrey Chambertin 之分别 , 兩支同樣是十分精彩的佳品。

  • 若現時要品試這支酒的質素 , 我建議將支酒分 3 段時間品試 : 開瓶 2 hrs, 8hrs 及 30 hrs, 每次飲 1/3。 若要帶它去打擂台就將它原瓶唞氣 6-8 hrs 吧。

酒莊資料:

http://www.friedrichbecker.de/de/1/startsei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