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 Posted by am1088 Posted on 10/12/2014 Posted under Aged Wine Tasting Notes, All About Wine & Dine, Legend Wine Tasting Notes 留言 6 則迴響 酒神的聖物 2014 (上) 每年聖𧩙前都是我們長老會共聚的日子 , 這聚會對我來說就像 “朝聖” 一樣 , 因為每次所飲到的靚酒只能用有今生無來世來形容。 Jacques Selosse Contraste Blanc de Noirs Grand Cru Brut, Champagne 第一支出場是一支極之少見的香檳 , 酒評人評這支one of the top 5 Champagne Blanc de Noirs的Jacques Selosse Contraste。 酒色磚黃氣泡幼細豐富從酒塞形態及酒色已知這支 Champagne已 Aged了一段時間 。 酒香帶蜜糖、淡淡焦糖、果仁、花香、Berries , 少許 oxidation, 香草 , 香氣輕柔飄逸。 入口氣泡豐盈綿柔 , 蘋果、橙、蜜桃、Spicy、Nutty , 果味豐富質感高貴華麗 , 充滿五光十色的細節 , 果酸鮮爽明亮細緻 , 極之悠長的餘韻混合著綿綿的果酸及礦物感。 這支 Champagne 非常有個性 , 從酒味那種堅實沉厚的風格令我想起 Krug 的氣派 , 但沒有 Krug 那強勁 Yeasty及複雜性。 而它酒味曲線及後勁似是支由 Blanc de Noirs 釀造的香檳。它比另一支Jacques Selosse 由 Blanc de Noirs 釀造的 Contraste有更細緻典雅 , 感覺尤如一場充滿活力典雅華麗的婚宴。 Keller G-Max Riesling 2007 淡黃的酒色 , 香氣帶菠蘿、青檸、少許蜜糖、Tropical Fruit、奇異果、濕石及花香。入口酒體輕柔而不肥大厚重 , 但卻包涵著豐富內容及深沉的複雜性 , 玉桂、士多啤梨、奇異果、青蘋果 ……….. 德國Riesling的清新果味及 Juicy acidity亦能充份表現 , 德國Riesling最殺食的甜酸和諧平衡亦未因 Body豐厚而被掩蓋 , 果酸線條細緻凝聚有力 , 酒味曲線平順自然絕非以人工手法僭建而來 , 餘韻悠長而聚焦非常好飲。 德國Riesling由於葡萄成熟度 , 風格及地域因素的限制 , 一般都只能將重點放在果酸及 Body 兩者其中之一 很少會出現一支果酸細𡟹自然之餘 Body亦豐厚如 Burgundy Grand Cru般質感。 我真係未飲過一支德國 Riesling 及Burgundy Montrachet 的完美混合體。 這支 Riesling要 Decant三四小時才能展現它 Full of details的美態 , 所以極具 Ageing Potential。 這支德國 Riesling是近期市場最熱炒的一支 , 而追捧的大部份都是德國本土的愛嗜者 , 原因是它突破了傳統框框。 進入紅葡萄酒環節 Petrus 1961 第一支出場已是支酒中皇者 Petrus 1961 , 這支酒水位頗低而且除了樽口的酒塞外 , 倒完支酒竟發覺樽內有一酒塞 , 相信是酒莊換塞時舊塞意外掉入樽內而又取不出的原因。 長老開瓶時都擔心這會否影嚮酒質 , 但試飲時大家都覺 Drinkable 所以維持原判 Decant 兩三小時才落杯。 由於有一酒塞長期與酒浸在一起這支老酒帶非常濃郁的 Truffle 類來自酒塞的香氣。 入口好易發覺 Petrus 靚年才有的那種似甜非甜有形無實的果甜韻味 , 和諧的酒味約隱約現的內容細節 , 散發一種令人平靜的安祥感。 而喜歡飲舊酒的人就是欣賞這見山不是山 , 見山還是山的意境美。 分享此文:TwitterFacebook請按讚:讚 正在載入...
處理葡萄酒是一種感覺藝術 , 不能以方程式咁計算 , 因為支支酒的 Condition 及經歷都不同。我不能一概去講所有舊酒都可以咁處理 , 我好多時會在開瓶一刻試一啖 check condition才能決定到 。 一般來說一支保存得好的陳年葡萄酒由於長期處於缺氧的情況 , 所以會進入一種昏睡狀態 , 當開瓶的一刻酒才接觸空氣而空氣亦令沉睡的葡萄酒慢慢蘇醒過來。 要原瓶唞還是落 Decanter 就要視乎支酒 condition 及你有多少時間心情去 “品” 這支酒? 我處理過的舊酒中 , 支酒開瓶後有少少適應期 , 支酒表現會先跌一跌 , 但我可以好肯定咁講一句 “靚酒係會回魂的" 支酒慢慢復活而且會 Last 一段時間。 我 Blog 內有不少舊酒酒評可以作為引證。 我們開 Petrus 61 & 47 時它散發著陳年的釀藏香氣如 Truffle , Leathery, Farm Yard 而當時的酒味亦較酸較薄 , 沒有 Petrus 應有的細節、結構及韻味。 好多人以為支酒太老就死就死咁 , 又怕老酒要醒會怕酒體跌得好快 , 於是就快快趣飲咗佢 , 其實這時候支酒都仲未醒。當日兩支 Petrus我俾佢在 decanter 唞三四小時 , 到飲時會發覺支酒的 Body 比開瓶時厚咗 , 內容有更多溶和細節 , 甚至飲到當年葡萄的鮮味及甜韻 , “歴久卻長青” 這才是舊酒可愛可貴之處 。 回應
Hi, may I know where I can find mentioned Keller Riesling? Thanks
I have no idea, the wine was brought by my friend.
大開眼界﹗
我也是。
AM 兄, 請問為何支1961年PETRUS 要醒酒? 老酒要醒會否怕酒體跌得好快. 謝.
處理葡萄酒是一種感覺藝術 , 不能以方程式咁計算 , 因為支支酒的 Condition 及經歷都不同。我不能一概去講所有舊酒都可以咁處理 , 我好多時會在開瓶一刻試一啖 check condition才能決定到 。 一般來說一支保存得好的陳年葡萄酒由於長期處於缺氧的情況 , 所以會進入一種昏睡狀態 , 當開瓶的一刻酒才接觸空氣而空氣亦令沉睡的葡萄酒慢慢蘇醒過來。 要原瓶唞還是落 Decanter 就要視乎支酒 condition 及你有多少時間心情去 “品” 這支酒? 我處理過的舊酒中 , 支酒開瓶後有少少適應期 , 支酒表現會先跌一跌 , 但我可以好肯定咁講一句 “靚酒係會回魂的" 支酒慢慢復活而且會 Last 一段時間。 我 Blog 內有不少舊酒酒評可以作為引證。
我們開 Petrus 61 & 47 時它散發著陳年的釀藏香氣如 Truffle , Leathery, Farm Yard 而當時的酒味亦較酸較薄 , 沒有 Petrus 應有的細節、結構及韻味。 好多人以為支酒太老就死就死咁 , 又怕老酒要醒會怕酒體跌得好快 , 於是就快快趣飲咗佢 , 其實這時候支酒都仲未醒。當日兩支 Petrus我俾佢在 decanter 唞三四小時 , 到飲時會發覺支酒的 Body 比開瓶時厚咗 , 內容有更多溶和細節 , 甚至飲到當年葡萄的鮮味及甜韻 , “歴久卻長青” 這才是舊酒可愛可貴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