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美意在玉蕾 – 美酒篇

OLYMPUS DIGITAL CAMERA

AM 近排的工作只能用 “渡日如年飽受煎敖”  這八個字形容 , 難得酒友來電約局酒聚 , 我當然盡量安排時間出席 , 以美酒安撫一下工作壓力及無奈的心情。 言歸正傳這晚的酒局在紅磡海明軒中的米芝蓮一星食府 – 玉蕾內進行 , 今次的主角是幾支陳年意大利酒。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astello Colle Massari Melacce Vermentino 2011

未入正題前先來一紅一白餐前酒 , 這是一支由100% vermentino釀製之白葡萄酒。 這支白酒在微涼的酒温下散發輕柔花香 , 少許乾草、Herbal 、薏米及蜜桃的清香。  Medium Body中有着結實豐滿的內容 , 果酸明亮充足 , 中尾段出現一份礦物感 , 淡淡的果酸作餘韻而且收結頗長。 這支白葡萄酒內容雖然簡簡單單 , 但表現十分均稱不失為一支不俗的餐前酒。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észáros Bikavér Reserve 2009

第二支餐前酒是一支來自匈牙利的 Bikaver即是”Bull’s Blood” 。 匈牙利除了甜酒 Tokaji外其實 Bull’s Blood 亦十分出名 , Bull’s Blood 多數以三種以上葡萄混合釀製 – Kadarka, Kekoporto, Kekfrankos, Cabernet Sauvignon 及Zweigelt。

”Bull’s Blood” 的故事源於1552年, 當時 15 萬土耳其軍隊大舉進攻Eger城,匈牙利上尉Istvan Dobo率領當地2000多名軍民在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作出對抗。Eger的軍民在作戰前會喝當地一種色澤濃豔如血的美酒 , 並將美酒塗灑在臉上和盔甲上 , 匈牙利勇士借助酒力個個面紅耳赤像不死狂牛一樣勇猛殺敵 , 最終成功擊退了來犯的土耳其人, 這就是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Eger保衛戰,也就是Bikaver“公牛血””Bull’s Blood” 葡萄酒的由來。 Bull’s Blood 給人印象始終帶點血腥 , 亦令一些喜愛優雅風格的愛酒人士及女士卻步吧了。

我印像中的”Bull’s Blood” 表現都非常強勁澎湃 , 酒主將這支酒原瓶唞氣了三日 (Not 3 hrs) 才給我們當晚享用 , 咁做法是除了為 Bull’s Blood 降一降火氣外亦想表達支酒內裡的細節及驚人潛力。

當落杯時我嗅到有如爽身粉般的花香 , 若具體地說那應是玫瑰及茉梨花的混合香氣 , 當中夾雜着 Spicy 及乾果。 入口酒味綿密有勁 , Herbal 感強烈 , 單寧如粉般幼細 , 果酸細緻而悠長 , 內容有些起伏變化令人難以捉摸 , 餘韻是混合單寧及果酸的複雜味道。很難相信”Bull’s Blood” 竟有如此幼細內涵的一面。當然酒主揀得呢支當然有它特別之處。

我問酒主對比支酒在最初開瓶時有何分別? 答案是Dark Fruit及 Spicy較濃郁澎湃。支酒的結構比現在更緊密 , 果香較多其餘都差不多。 這支匈牙利酒經三天唞氣仍能有如此平衡表現實屬難得 , 它給我的感覺非常特別而且充滿玩味 , 這支酒未必適合普羅大眾但對飲家卻有一種吸引魅力 , 有機會真的要揾一支回來慢慢品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踏入當晚的主題品試64、82、85、87、90五支舊年份的意大利酒 , 我們將酒分開兩組嘗試去比較 Single Vineyard 及由不同田混合葡萄而釀製的分別。 全部五支意大利酒在 1200pm 開瓶作原瓶唞氣並在 1800 hrs轉落 Decanter 加速唞氣 , 五支酒約在 2030-2130 hrs 之間落杯品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第一回合出場是這兩支

OLYMPUS DIGITAL CAMERA

Barbaresco, Gaja, 1987

酒沒有因為酒齡老舊而變得磚黄 , 酒色依然深黑明亮。 酒一落杯即時散發皮蛋、梅菜、鹹酸菜這些陳年 “霉”氣 , 要到後期才開始散發乾花一類香氣。酒體依然圓潤結實 , Herbal及 mineral在平順的酒味中滲透 , 喉底有果韻回吐 , 酸柔和平衡優雅。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amp Gros Martinenga, Barbaresco, Marchesi di Gresy, 1985

這支酒在落杯一刻仍未完全開放可想而知支酒幾咁硬淨 , 一輪等待後才滲出淡淡花香、石墨、Truffle、梅子、Roast Oak等較暗香氣。 入口酒味結實內容複雜尤如黑暗幽谷 , 深不見底 , 果酸鮮美乾身內斂 , 單寧如粉般幼細 , 中段出現一些精細的味覺元素起伏變化 , 這亦是第一支Gaja Barbaresco所欠缺的一份細節層次 , 有時高手過招勝負只是在於些亳的少許分別。

我返查過往的品酒筆記 , 我在2009年 Dec試過這支酒的 2000及2004兩個年份 , 好明顯 1985這支較為傳统古樸。

http://amlifeblog.blogspot.hk/2009/12/blog-post_22.html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第二回合是三支的比試 , 有言到拳怕少壯棍怕老郎 , 今次這支老郎真的是壓倒性拋離兩支少壯派。

OLYMPUS DIGITAL CAMERA

Bricco Boschis, Barolo Riserva, Cavallotto 1982

第二回合中以這支 Barolo 香氣最佳 , 那是花香、紫蘿蘭、甜棗、甘草……對比其他散發着 Truffle , Earthy及鹹酸菜這類香氣明顯更誘人。 入口整個味覺旅程只有果酸沒有其他元素依附 , 而且消退得很快。嚴格來就是有少許失衡 , 雖然未算解體但明顯支酒已過了適飲期而果味亦薄弱。

這種香氣迷人酒味失魂的現像酒主解釋是在釀酒時搞桶程序做得過份 , 雖然賺了香氣卻會破壞了酒體結構 , 若果支酒在年青時飲用這種影嚮並不太嚴重 , 但若是 Aged Wine 這問題就現形了。

OLYMPUS DIGITAL CAMERA

Vigneto Rocche, Barolo, Andrea Oberto, 1990

這是整個品試中最年青的一支 , 但亦是整個品試內最容易令人忘記的一支。 香氣方面並不明顯酒味亦未見突出 , 它有的東西別人亦有亦比它更幼細及温柔 , 只是酸度方面較為清瘦 , 所以我的品酒筆記內容都是一片空白。 這並不代表支酒差只是支酒進入休眠狀態而已 。

一些高質意大利 Barolo另一個令人頭痕的問題是你唔知支酒幾時會進入休眠狀態 , 你亦唔會知佢會幾時醒返 , 可能只是小睡片刻亦有可能瞓足幾年 , 而你能夠做的只是等與不等待。

OLYMPUS DIGITAL CAMERA

Borgogno Barolo Riserva 1964

香氣帶着成熟意大利酒的 Truffle、Earthy、焦油、皮革、梅子、甘草。入口只能以 “化境” 一詞來形容 , 一切元素巳融滙到難以細分但在感覺上卻又十分實在。 你不會感到酸度、單寧、Texture、結構的具體 , 但又感到它們存在而天衣無縫般互相綿綿緊扣。 這種是 “看似無形卻有形 , 看似有限卻無限” 已進入了一個哲學性的境界。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大家一定會奇怪問五支由廿幾至四十幾酒齡的酒唞咁耐會否扯死支酒?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 , 酒主是專業侍酒師佢咁做一定有他的原因 , 而且老實講當中有一兩支到落杯一刻仍未完全開放 , 就算支 64都只係開得啱啱好。 酒主對時間的掌握當然有他獨到之處。 

在意大利人眼中我們將支酒唞咁耐先飲的做法真的感到十分奇怪 , 意大利人不論什麽級數的酒都是即開即飲 , 支酒飲唔晒就塞返個 Cork就咁擺嚮度幾日 , 有人來就斟一杯咁飲幾日到飲晒為止。 我覺得無話邊個啱或唔啱 , 只是大家文化不同欣賞角度不一樣吧了 , 只要大家都抱着開放態度以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心態 , 尊重支酒我覺得就已好 OK 了 。

對「成熟美意在玉蕾 – 美酒篇」的一則回應

  1. AM兄, 版面的花枝背境很漂亮, 但掩蓋了文字, 看得很吃力, 可否把字型加大加深, 或改動一下花枝的色澤呢? 抱歉請恕直言!

  2. ^。^意大利酒一向比小肥嘅感覺都系爽快熱情。。。1964,接近50年嘅沉澱,真系好難想像 ;P 而 Bull’s Blood就好有[戰狼300]feel 😃btw,小肥無用Google+ 唔可以系Blogspot留言,sorry !

    • 這支 64 可算是我飲咁多支成熟意大利酒中最好的一支。 戰狼 300 其實是以Eger保衛戰作為創作藍本。 大家咁耐網友基本上係边度留言都無所謂。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