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 (一) 假的真不了

 

別人笑我太瘋癲 , 我笑他人看不穿 ……………

這晚我按指示去到一間很有英雄本色中楓林閣般感覺的酒家 , 出席了酒友搞的一場有趣鴻門宴。 

我一坐低見到枱面上放了這幾支酒 , 心裡即時諗起一位酒友 Wine Girl將電影一代宗師中由戲中金句改篇的幾句話:

 ”喝酒,兩個字,一橫一豎,能喝的,站著,不能喝的,倒下。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


劈酒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醉相,見花天酒地,見眾生醉相。

  

這晚的酒並不是什麼千中挑萬中選稀世佳釀 , 不過"天下之大,又何止新舊世界酒勉強歸類,等於固步自封。這杯酒對你來說是一時雅興,對我來說是一個世界。所謂年份不佳,有缺憾才能有進步。

學酒就是要看自己 , 看天地 , 用一個開放的心去嘗試不同的東西  , 就算那些東西不是你杯茶 , 也有它自身的一個世界。 我有預感今晚將是一場激戰 , 雖然我無張家輝的 Fit 爆身型及六舊腹肌 , 不過做個沙包我自問是絕對勝任的 ………….

第一支出場的是一支  假的真不了 , 真的我不要 的東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omaine Jean Dupont Bourgogne  1965


一支
1965 年出產的 Bourgogne , Label同樽身都很新淨 , Label上寫是 Bourgogne 但樽底細字卻寫明是Meursault , 這種寫法真的令人疑惑。
這支酒單看表面已相當奇怪 , 心諗一支入門級的 Burgundy Bourgogne 那有如此神奇力量可擺48?


支酒還未變醋還飲得嗎

席上酒友全是見多識廣之士但也從未聽過 Domaine Jean Dupont 這個酒莊。  其實唔使飲大家心中有數知道乜事 , 不過世事無奇不有 , 坐得落今晚呢張枱的早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  一句到尾是龍是蛇請開來見我!

一開瓶即見酒塞很新 ,香氣與酒味抑較淡及薄 , Wine Style 印像模糊 , 酒的表現不過不失 , 支酒很 Young 完全沒有一支陳年白酒應有的陳釀特別風味。  我斗膽講一句這支酒不是假酒 , 只是飲落似新年份 (2010-2012) 的普通Bourgogne 我不禁去想這會否是一些不法酒商乘着布根地近年的火熱銷情 , 企圖魚目混珠的產物 , 但我不敢肯定。若果有人話這是用 1965 年的舊酒混合新酒 Rebottle 出售 , 信不信由你 , 不過我自己就未必會信。

大家若有幸見到此酒就自己引證一吓吧。

以下是來自一位網友的補充資料及我的回應 , 我想指出的是我不是針對任何人或拗嘴 , 只是從一個實際及邏輯的角度去分析成件事 , 供大家一個參巧。

講番呢 set 野的來龍去墨,其實都幾特別,希望同你分享下:
大約兩年前,林裕森(我多年前的酒友)去 Meursault 參觀莊園,認識到一個三十零歲出頭,無咩經驗但胸懷大志的年青人,到處跟其他酒莊工作去吸收經驗。佢個名叫 Raymond Dupont。
其實佢阿爺 五六十年代晌 Meursault 有莊園,通常都將收成賣比Negociant,但自己都會釀下酒,以 Domaine Jean Dupont 裝瓶,因銷量唔好,七十年代已經唔再裝瓶,之後莊園由個仔 Michel 承繼, 只賣收成,不再裝瓶。
後來 Raymond 去阿爺個莊園時無意中發現有一個地窖,內存放左一大堆無 Label 無資料,只晌石牆上有註分年份,但甚麼園,那一區,完全沒有資料的白酒。
經其他酒莊老闆一試,發現此批酒雖然已經老去,但品質上都還可以接受。剛好林裕森當時晌 Meursault 參觀,碰巧試了此批珍釀,所以當佢新書發報會,都用上此十一個年份的陳釀,希望葡萄酒愛好者,試到一支陳年後的 Bourgogne Blanc 會係怎樣,目的不是品質,是經驗。
其實,此批陳釀應該可 labeling 為 Meursault AOC,但因為拿不出證明 (收成表),所以只能用 Bourgogne AOC。另外,我和十個酒友 vertical tasting 左呢批十一個年份,為求專業,我存放於我的白酒櫃(衡溫12度)大約40日,我先至約酒友上我公司試,沒有運送過程,沒有溫差效應,Serve wine 當日,我放回細酒櫃,溫度18度,而室溫24/5度,不用冰筒,酒溫固意不太低,目的試真酒體。
十一個年份,竟然無一支 cork,只是有四個年份 (61/62/65/67)有出現禾稈草味(老死了),其他年份,正正常常。而且無一支相同,無論顏色,香氣,溫體都有所不同。你話批酒是否好飲,老實講,老了,無晒酸度,無晒酒精,但酒體仍好豐滿,入口如油,你會感覺酒體包圍住你條利,而不是酒精和酒酸,某幾個年份 (59/64/68) 都有明顯的菊花味,竹蔗味,陳年 Meursault 都有此香氣,但因為批酒沒有用木桶發酵,又無用新桶谷味,所以不及我多年前同誠品老闆吳明都飲 Leroy 果支 Meursault Les Perrieres 1969 咁香,但一樣酸度無晒,無晒酒力,只有酒體。

AM 的回應。
我本身也極之喜歡成熟酒 , 亦知道飲到一支好的熟酒真是一種恩典 。
白葡萄酒與紅葡萄酒因要顧及葡萄的先天特性而採用不同的釀酒方法 , 做出多種不同風格。 白葡萄酒注要是保留葡萄的新鮮清爽, refreshing 及其酸度 , 再以木桶 ,Sur lie去增加當中的柔潤及層次感。以現在有咁先進的釀酒器材及温度監控 , 都只有極少酒莊有此能耐做到了 Aged到十年及二十年的白葡萄酒 (Dessert wine 例外) , 再想想在五六十年代的器材及釀酒技術 , 那種難度有多高? 事出必有因Leroy果支 Meursault Les Perrieres 1969之所以掂正因為是 Leroy , 否則都唔會咁值錢。

請原諒我對熟酒的一套偏執 , 一支酒到了某個階段就會開始氧化及慢慢解體。一支熟酒除了應有的釀藏香氣變化複雜層次外 , 要能平衡地保留到一份應有的清怡及優雅酸度。若果白葡萄酒太老或元素失衡只剩下酸水 , 蔗水 , 或 Body的滑 , 就像一個殘缺的人一樣。某程度上飲舊酒就一定要面對風險 , 用風險去換經驗值屬無可厚非。 飲酒的人一定是花錢 Look for pleasure , 而唔會花錢去買一支睇佢點死或仲死剩幾多的酒 , 否則只要揾支普通 Bourgogne飲剩半支留佢一兩星期就可以 , 唔使咁大費週章。
另外我推理Domaine Jean Dupont阿爺那年代釀酒都是自家用居多 , 若果是質素掂的話他早就出咗名 , 有歴史記載亦唔会到七十年代已經唔再裝瓶。 另外若果呀爺及父親那套釀酒方法係 Good , 無理由無嘢傳到俾個孫 Raymond。
我亦相信這批酒在地窒發內保存得不錯 , 但不要忘記當支老酒一經Rebottle程度就會接觸空氣亦会引發連鎖氧化反應, 支酒本身已經好脆弱再加上 Rebottle之後的運送過程的温度起跌對支酒更是摧命。老實講支酒買得平你理由会用運靚酒的方法全程凍柜 , 妹仔大過主人婆咁高成本去運用 , 這對酒的質素無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當你飲那十一個年份時有無發覺未支支都唔同味就係咁解。

對「鴻門宴 (一) 假的真不了」的一則回應

  1. 引用通告: 酒神的聖物 – 神的膏恩 | AM 的品味人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