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幫朋友拍攝首飾那輯相為例 , 我在拍攝前心中早巳有構思好會怎樣拍 , 帶什麽鏡 , 在 Studio 中會用什麽燈法 , 怎去表達產品訊息 , 出來效果是會否令人滿意, 拍攝完畢後怎去篩選作品 , 怎去快速地利用
Lightrom , Photoshop 繪圖板等軟硬件去處理相片 ………. 基本上整個流程由一開始我已了然於胸, 我不會邊做邊諗而浪費時間 , 所以我可以在拍完後三兩日內完成作品及交貨。
主辦人 Simon 他本身是資深業餘攝影人, 經常拍攝不同題材以及上一些外國攝影師的堂課 , 從而吸收他們的理念、操作及精髓。 上年暑假 Joe McNally 來香港開Workshop , 但名額有限而且費用高昂 , 自己工作正在水深火熱中唯有望門輕嘆 。 側聞 Simon 參加了 Workshop 並且學到了我極想知的閃燈 TTL 之謎, 今次 Workshop 中亦會分享示範 , 有這理由當然非參加不可。

大家知道我是 N 記用家 , N 記其中一項最優秀的就是它的 TTL 閃光燈系统 , 我們有玩燈的人稱之為 “神燈” , 除了 “準” 及擴展性、可靠性外 , 這套系统的創造力更是非凡。 不少外國的著名攝影師如我的偶像Joe McNally , Cliff Mautner都用這系统拍出精彩絕倫的相片。
我曾經花時間嘗試去了解這套系统 , 而 JoeMcNally 在他多本著作中亦解釋過怎去運用 , 但睇書同實戰是兩回事, 自覺當中有些甩漏未能完全參當中的竅門玄機 , 所以我大部份時間玩飛燈時仍然停留在全 M Mode 模式。
閃燈飛燈用 M Mode 沒有什麽不好 , 只是每次要花點時間手動調教 , 在沒有燈童及助手的情況下自己要走來走去頗為吃力。 而且拍攝時被光圈、快門、ISO、閃燈輸出一大堆數字令到分心 , 攝影人跟本不能專注在拍攝創作或與 Model 溝通及引導上 , 整件事有點本末倒。 M Mode 在單一環境尤可應付一旦若遇上不斷變化的複雜燈光環境 , 例如要拍攝一些光暗不斷变化的Event 時 , M Mode 未必可以應付到。 這套片中 Joe McNally 就親身示範了 TTL 的運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VF_U13yoDg
在片中約 1:15秒亦講明為何 JoeMcNally 會用 TTL 唔用 M Mode。 11:00 秒中 Joe 講出了相機及閃燈的 Setting。
- 相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背景中的環境光。
相機用全片幅測光 , A Mode 光圈先決自动 , f4.5, 1/40s ISO100 輔以加減曝光補償决定環境光。 - 閃光燈主責控制主體亮度。 閃光燈套上柔光罩及以 TTL 模式運作, 輔以加減曝光補償去控制主體亮度。閃光燈會先射出一道光作測試並收集數據然後在極速內計算整個畫面曝光值 , 並命令閃燈發出一個正確曝光。我們不須因應閃光燈與主體的距離改變而每次計算 , 而只須在相機中的閃燈 加減EV就可微調搞掂。 相機及閃燈各有加減EV這 Setting 就係咁用。
- N 記的 TTL 系统設計時 , 吸納了很多專業攝影師的意見, 所以使用上非常羅輯及人性化。 而相機本身的測光糸统亦包含了這類數據 , 所以相機與閃燈溝通得很好而使用者亦不必理會太多 Setting , 數字數值。用 TTL 的好處是攝影師不須要記着一大堆數字 , 可以專注精神去拍攝創作。
- 攝影師可以任意改變光圈值拍出不同景深效果但又不須每次都從新調整所有 Setting 東西。
- M Mode中限制了閃光燈同步最快是 1/250s , 若在日光日白用閃燈補光, 會局限你要收細光圈去影 , 如此就做唔到用淺景深去突出人像的效果 。但 TTL 卻可以突破了1/250s 的樽頸 , 甚至用上 1/2000s快門咁你手上的大光圈鏡就可以盡情發揮 , 這是 M Mode 未必俾到你的。
- N 記入門至高階機都有這系统 , 越高階的相機它的 TTL 數據越先進操作彈性更大, 旗艦機 D4中還可以將背景及閃燈的 TTL 兩條數選擇合併或分開計 , 增加寬容度 , 頂級機就是值錢在這裡。 當然這些高階操作並非每個人都知其功能及點用 。 簡單一點既然相機中已 Build in 了一套如此好用的東西為何嘥料兼攞苦來辛棄之不用?
(不同牌子如 C , S, O , P記都具備 TTL糸统 , 但每個牌子的 TTL 編寫程式都不一樣 , 所以 N 記做到的未必等於 C記能做到。 若未能馴服 TTL 的話 M Mode 是沒辦法中的唯一辦法。)
大家所見的幾幅相我完全無執過全部直出 , 最驚喜的是 (第 4 – 7 張) 就算我改變燈的距離及角度 , 只要我相機 Setting 不變 , 張張出來的效果都很一致 , 唔會一張夠光一張唔夠光 , 而且光質舒服自然 , 單是這樣已值回票價。
雖然 TTL 非萬能 , 但在某程度上減省了大量麻煩工序 , 而且微調彈性亦十分簡單 , 配上不同的 Soft Box 及 Reflector , 真的可以做到很多精彩變化。
解開了這 TTL 之謎後 , 又再一步將我用燈的思維及變通靈活性擴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