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Management) 。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這個名詞聽起來很 Pro , 它的理念在如何能簡化工序, 提高工作效率 , 成本效益 , 提供足夠保障及 Forward & Backward Compatible 幾方面取得平衡。
很多專業攝影師都有自己的一套 DAM , 攝影師的時間很寶貴 ,要明白他們拍攝的時間才是揾錢的 , 但之後的其他工作流程步驟如執相後製的時間都是蝕錢的。 所用要盡量將某些不賺錢的流程簡化 , 將時間縮短 , 令 Work Flow 有更高的效率及更佳的安全性 。而攝影師的相片就是他的資產 , 而一個攝影師的相片數量多至數十萬 , 很多時他們要從數十萬張相片中找一些 Samples 去做 Presentation , 究竟他們如何管理這龐大資產呢? 攝影師不是 IT 人無可能建構一個企業級的系统 , 究竟他們的 DAM 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今日就用這個題目為大家寫個簡單的分享。
一般的攝影師所用的都是一部 Notebook 作外影加一部電腦作 Work Station , 軟件及一些 Hard Disk 儲存裝置就組成了 DAM。 在硬件方面其實個 Range 好大 , 我想強調整個 DAM 流程中電腦硬件並不是最重要 , 簡單一點一部運行 64bit 的中階電腦 , 足夠的 Ram 及一張中階的Display Card 基本上已足夠。汝其再花錢在電腦硬件處不如花錢放在軟件及 Backup 儲存裝置上。
一個 DAM 另一最重要環節就是軟體 , 我會用 Lightroom 及 Photoshop 兩個 Software 就做晒所有嘢。 Lightroom 一個軟件做晒下載 , 篩選 , 分類 , 數碼影像處理 , 特別效果後製 , 輸出 , 上 FB及相簿 , 儲存等整個流程 , 幫我管理超過十萬張相片, 是我整個 DAM 的核心。Photoshop 對我來說只用來做特別效果 , 屬協助性質的輔助工具。
我有很多朋友都覺得 Photoshop 難用學極都唔識 , 原因是Photoshop 結合了 Graphic Design 的成份太多变化 , 功能太多但沒有一個
Logically 的 Workflow 可跟。 不能否認 Photoshop功能可說是無敵 , 但對普通攝影為興趣的人士來說很多功能都未必用得到 , 平時較少玩修圖或電腦不太熟識的朋友真是很難掌握。
Lightroom 同 Photoshop 同是 Adobe 出品大家的核心程式是一樣的 , Lightroom 基本上是針對 WorkFlow 而設計 , 修圖功能雖不及Photoshop 但對攝影人來說 (非玩 CG) 都好夠用。 雖然 Lightroom 睇落好似好複雜 , 但其實用落好 Logically & User Friendly 我試個教幾位朋友用 Lightroom 基本上一個下午就識玩 。我就覺得好奇怪為何坊間有很多 Photoshop 課程但卻沒有更適合攝影朋友 Lightroom 的課程 ? 是否因為 Lightroom 易用開班圍唔到皮無乜肉食就不得而知了。
我以前亦有文章分享過自己用 Lightroom 作相片管理 , 這軟件我由第二代Lightroom 用到第四代 , 我以前都試過用不同軟件但沒有一個及 Lightroom 咁全面及易用 , 另外我好怕將 File轉來轉去 , 與其花時間學三四個軟件不如花一點時間玩熟一個軟件更有效率。 Lightroom 是針對攝影師而設計的, 它的功能當然不止我這裡所寫的幾樣咁少 。 Lightroom 4 有專有網站內有不同教學影片清楚教授各種功能及用法 , 大家有興趣的不妨到以下連結一一細看。
我的工作流程如下:
我的電腦中用不同硬碟分開了: A) 程式 B) 數據資料 , 我用了快速的 SSD 來安裝程式 , 而用幾隻容量的大 Hard Disk 作為資料儲存。 這幾隻 Hard Disk 中我將最常用的一隻稱之為 Working Bucket 。 另一隻叫 Primary Backup。
- 每次拍攝完畢 , 我就會利用Lightroom 將相 Import , 一份抄到 Working Bucket 中, 另將一份原相抄到 Primary Backup 。 Working Bucket 就是我平時工作存取的地方。而 Primary Backup 則暫時放埋一邊 , 假若我 Working Bucket 中有什麼失閃或錯手 Delete 咗一些 File , 我仍有 Primary Backup 作為後備。
- 至於 Ram Card 由於我有多張 Ram Card 關係 , 我會將它們以 A,B,C,D,E , Label 並輪着來用。 今次用完A就會將 A 排到最後。假若電腦有什麼失閃我的 Ram Card 仍保存一定時期的檔案。 我 Ram Card 的內容一般都只在我要用之時才將舊內容删除。
- 如何建立有效的 File Structure 是整個 DAM 重要的課題。有些朋友喜歡以相片性質主題來分題。例如旅行 , 花卉 , 風景 , 家庭 , 朋友等 , 但我覺得在 File Structure 中這種分類很難。例如一次家庭到外地旅遊的相片 , 可能有些相片同樣屬於上面的性質 , 有時都不知怎去分? 難道要做幾個不同Copy 放在不同的 Folder 內? 要明白這個 File Structure 除了自己睇得明之外 , 亦要別人都睇得明才可以。
- 我的 File Structure 以日期才區分 , 當我 Import 相片時 Lightroom 會自動以日期幫我建立Folder。 例如我在2012-05-20 拍攝的相片就會放在以 2012-05-20 的 Folder 內。假若我外遊十天 , Lightroom 亦會根據相片的拍攝時間自動將每日所拍的相片分在不同 Folder 內。 我會在 Folder name 旁加入一些主題名稱方便識別 , 例如 2012-05-20 Vacation to Japan。在這個 Folder name下我更可建立不同Sub Folders , 例如不同景點 。 這種以日期樹狀的 File Structure 最簡單易明 , 亦不會重覆及可久以不斷擴展伸延。
- 至於相片性質我會利用 Lighroom 加入不同 Keywords 例如 Family,Vacation, Project, Photo event, Studio , Friends gathering , Wine event …………… 方便日後分類。
- 第三步我會利用 Lightroom 內的分類功能將相片分為 Pick , Reject , 一粒星至五粒星 , 甚至不同顏色去分類。例如影得好差的 Mark 做 Reject , 適合作進一步處理的 Mark 做 Pick , 按自己的喜好俾星 , 若果相片集中包含不同人物我可用不同顏色代表以便將來分相。
- 步驟 6 , 7可說是極之重要 , Lightroom 有強勁的搜索功能 , 只要你鍵入一些Keywords 如 Portrait , 它就會從相片庫中將所有 Mark 有 Portrait 的 Photo 找出來 , 若再 Key 入 Studio 那樣就會進一步幫你將 Studio 中的 Portrait選出來 , 我進一步選三粒星或以上的作品, Lightroom 就會找晒所有附合的找出來給我挑選。 就算我有10 萬張相我也不用幾分鍾就找到了我想要的相片 , 而 Lightroom 會開像相板一樣開晒啲相俾你睇可說是極之方便。
- 至於執相功能 Lightroom 所用的叫 Nondestructive Editing , 即是說它絲毫不損原相 , 它只記錄你所有Editing 的動作 , 不管你將相片玩到返轉, 當你覺得滿意後 , Lightroom 才將原相套上改動的動作 Output 一個 Copy 俾你。這比 Photoshop 每次都將原相覆蓋更好, 因為每次覆蓋相片的資料就會流失 , 有時一張相片可能Save 作不同解像度大小 , 而 Save 多了相片質素會越來越差。 Lightroom 不論你 save 多少次都永遠是原汁原味。
- Lightroom 與 Photoshop是同一公司出品所以兩個軟件中互換十分方便 , 有時我須要一些特別效果我會在Lightroom Forward 去 Photoshop 中作進一步處理。 Photoshop 處理完後就會自动將相片放回Lightroom 中 , 方便统一管理。
- 相片處理完畢 , 因應將相片的要求例如上 FB 或 Flickr 相簿 , 加上簽名水印輸出不同 Size。
- 以上十點巳包含了下載 , 篩選 , 分類 , 數碼影像處理 , 特別效果後製 , 輸出 , 出相到FB及相簿 , 儲存等多個工作步驟 , 亦是我主要的 Work Flow
攝影人另一頭痛問題就是 Backup。 怎樣才是安全的Backup 策略? 首先要明白面對的風險例如死Ram Card , 電腦程式或 Hard Disk 的損壞 , Virus Attack , 電腦被盜竊 , 火災 , 人為疏怱錯誤地將資料剷除, 資料轉移過程中損壞 ……………這些意外是不會預警的, 當意外一出現能夠控制的就靠之前的 Damage Control。
以下是 DAM建議的 Backup Plan。
Plan A 有些人最初的規模 Set Up 都是十分簡單 , 就像上圖一樣我相信以前很多人都係咁做 , 相片 / 重要資料在 Work Station 中有一個 Copy , 再將另一個 Copy 燒落 DVD 作儲存 , 其實已經是 DAM的一種。 我有些朋友攝影時會用多張 4GB 的 Ram Card , 每次影完相一張 Ram Card 燒落一隻 DVD 處作 “原相保存”。 之後在電腦執相後再輸出到另外的 DVD 處作 “成品保存” 。當成品完成後才將 Ram Card的資料删除。這種方法最便宜但缺點是你會燒埋一大堆 DVD , 當你要揾當中一些相片時你要不斷抽碟換碟 , 操作上頗費時。
直到流動硬碟的興起 , 流動硬碟便代替了DVD 的地位 , Plan B這種 DAM 的好處是 Update簡單 , 靈活亦更環保。 一般人會將原相及成品放在電腦 Work Station 內 , 而將兩者抄一份到Primary Backup 處 , 這方法好處是萬一個Work Station 死機 , 重要資料都得以保存。
這套方法唯一要注意的是 Backup 的次數要頻密 , 最好能每天或每星期 Backup 一次。 但一般人不會有這樣的恆心 , 我建議用一些Synchronize 軟件 , 利用當中 Schedule功能定時定候幫你 Update咁就最方便妥當。
Plan B 的缺點是 Work Station 與 Primary Backup會在同一個地方或網絡 , 假若家居被盜竊或遇上火災 , 水災所有東西就會 Total Lost。 這個風險憂慮當然存在但在香港環境中風險則相對比較低。
因應 Plan B 的憂慮就發展到 PlanC 方案 , 就是可以加多一個
Hard disk 作 Secondary Backup , 平時將這個 Backup 離線 , 甚至將 Secondary Backup 放在別的地方如Office 中那樣就更安全。
Secondary Backup 離線不難 , 但要將 Secondary Backup 放在別的地方 , 在實際操作上真的有點困難。 有人想過現今的網絡年代可否利用雲端或網絡傳輸方案將 File 直接送到遠端之處 , 這方法可行但成本太貴。 有一個較方便的方法是首先將部份資料抄到 Secondary Backup 中 , 將 Secondary Backup 搬去另一地方 , 之後再用 Blu Ray 碟將新加資料套入及 Update。
Lightroom 的 Backup 亦有一套方案 , 之前我在入相時巳將一份 Original 放在 Working Bucket 另一份放在 Primary Backup中 , 而 Lightroom 會將資料庫中相片所做的工序歸納為一個 File 叫 Catalogue
, 它會將 Catalogue 存在 Working Bucket , 只須將這個Catalogue 存到 Primary Backup 中就可以有兩個 Copy。 Lightroom Backup 我會設定在每天一次。而我會每星期由外置硬碟 Primary Backup 處再 Sync 到外置硬碟 Secondary Backup 處 , 這樣就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