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expo 2012 酒展隨想

國際葡萄酒界盛事 VinExpo 兩年一度重臨香江 , 自己不論怎樣忙碌都會榨取些空間時間攞假出席

今年雖然很忙但都寧願週末開 OT趕好手頭上工作 , 滕出兩個下午出席活動 , 雙比以往連續三天像返工一樣的出席率今年算是極之克制。

 

我覺得今年最大缺點是主辦單位只選擇性針對某些業界團體如零售 , 批發 , 大公司酒店 , 傳媒等發出邀請咭 , 而網頁中聲明到場時無請咭的除即場登記外要額外付$500入場費。 但在網頁中亦沒有提供網上登記渠道 , 有點令人Confuse。過往幾年主辦單位在 VinExpo 前幾個月都有電郵預先通知 , 讓我們預先登記及取得Electronic Badges , 今年我卻完全收不到通知 大安主意以為大會安排進步了 , 我們只須出示證件或Business Card , Check Database 就可以進場 , 可惜事與願違。

當日到場後我埋 Counter 登記 , 就算 Database上有明明有我資料但一句 I am sorry 今年認咭唔認人 , 無邀請咭要進場的麻煩你俾$500大洋!  雖然近排自己較少寫酒評 , 但我亦算是在Yahoo Blogger中碩果僅存的第一代 Wine Blogger , 偶然亦會出席一些業界活动 而我的職業當中亦包括 Sommelier及買酒的環節。 在香港舉行的 VinExpo 我每次都有出席 , 並對多年來的 VinExpo 安排提出建議改進希望大會能做得更好 , 今天這個半業界的我卻被拒諸門外 更荒的是若果我肯俾 $500 就算非業界就可進場 ,可能主辦單位是想藉這方法隔走一些非業界人士而令展覽更 Target 去目標組群 , 但又不想得失愛酒人士及令展場冷清所以有此安排 但我覺得這方法成效不大而且反容易令人誤解成向錢看!! 

原本想一走了之但細想一吓實在有點氣憤 , 老實說若我覺得不值得出席的活動就算請我都未必會來 , 另外我若想 Sneak In進場 , 我有太多方法跟本不須多費唇舌或付款 , 但我堅持要堂堂正正取回自己的 Badge進去 , 因為我覺是一種個人尊嚴。 我主動找到在場負責的女主管並温柔地解釋一切讓她處理 , 女主管多翻請示最初她的回應都是按本子辦事的說 ”I am sorry” , 碰巧有幾位參展商朋友看見到我情況 , 亦力證了我的功能及地位 , 而我亦再次解釋才終於得到 Badge 進場了 , 如此這般折滕了半小時 , 是從善如流還是什麼原因就不得而知
我的一些 Wine Blogger朋友及某些業界酒友都遇上同樣問題覺得今年主辦單位轉了玩法安排上有點混亂 , 俾錢入場的篩選邏輯令人費解。

今年的 VinExpo表面上同樣熱鬧 , 除了一些熟識品牌外亦有不少 Hidden Gem , 而我的目標當然是去尋找一些精彩而又價廉物美的精品。

多年來行 VinExpo 我有少少個人心得 , 自己覺得真係唔須要太早去 , 因為酒商一般會早上 1100或中午飯後才開些好酒 , 而且展出的酒多是新年份 , 若果你品試時支酒啱啱開又或者未唞夠真係好飲極有限。


所以我這幾年都是 Lunch 之後才去先飲一輪白酒 , Sparkling 或一些較輕身的紅酒 , 下午 3pm 後開始飲啲較重身濃郁的大酒 , 而且我一般都會揀些飲了大半瓶的酒去試。 飲到攰就揾支甜酒或甜氣酒飲吓回吓魂 , 唞唞又再來過好酒靚酒一切隨緣。

酒展品酒之餘亦可向酒商或莊主 / 酒商請教及互相交流 。今年大部份本地酒商都覺得生意難做 , 皆因通漲、租金成本飛昇 , 最低工資令人工成本樣樣加 , 基本上已抵消了零酒稅的利潤空間。很多小舖因捱不住貴租而要被迫結業 , 相比幾年前撤消葡萄酒零酒稅人人投身市場的熱鬧情況可說是略見委縮。 其實這並非香港的獨有問題 , 歐債危機對歐洲整體經濟打擊及影嚮深遠 , 很多葡萄酒商都要改變經營策略求變求存。  我不太擔心大機購因為他們自有一套經營手法 , 我擔心的是市場選擇變少及收窄。 我個人覺得像淘寶網般的消費模式將會是一個趨勢 , 葡萄酒商或酒莊組成網上稍售平台 , 而將酒經專業處理 Group Shipment ,  Door to Door運送到買家手上,  Anyway 這只是個人隨意聯想吧了 , 香港人腦根轉得快我很有信心會找到出路 , 我都係事專心品酒 , 揾些好嘢介紹給知音人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