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都遇到不同形形式式大大小小的選擇 , 面對重大決擇時我們一般都會衡量利害得失 ,評估風險才作出決定。當然在選擇的一刻我們都會認為自己 “Make The Right Choice” 但人算不如天算 , 昨日的英明決策今天可能變成錯誤的選擇。 每個人生命中都難免會有選擇錯誤的一刻。 有些錯誤可能微不足道 , 有些可能引至不同形式的損失 , 有些錯誤卻可能引至遺憾終生的痛苦結果 , 那時大家好自然產生一種時光倒流If Only的心態 , 例如我們常聽到 ……….
“IF ONLY …. I had taken the other job.”
“IF ONLY …. I had chosen another college.”
“IF ONLY …. I had gone to college!”
“IF ONLY …. I never broke up with her.”
“IF ONLY…… I never moved here.”
“IF ONLY …. I encouraged my kids to stick with music lessons.”
“IF ONLY …… I hadn’t said that!”
有些人會不斷輪迴及沉溺在上述 If Only的追悔中 , 慢慢被負面的情緒侵蝕自己的自信及意志 , 繼而產生心理陰影、怨恨及夢魘 , 嚴重者甚至會引至情緒鬱結。 面對這消耗意志的心理漩渦 , 究竟可以用什麼方法去舒導及如何面對呢?
以下七點分享希望幫助大家走出 “If Only” 的困局。
1. Use your broken dreams, disappointments and “what ifs” as stepping stones towards a better future.
不論失敗的原因是問心無愧還是心中有愧 , 一切都巳成事實。 我們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被打跨 , 反而應客觀誠實地分晰導至失敗的原因 , 從而汲取教訓。 人的一生中就是一連串選擇、經歴、學習、錯誤、修正、進步巡環不止的路 ; 每一個成功及失敗經歴都是我們寶貴的人生成長經歴, 亦是向前的踏腳石 。
2. Remind yourself that you do not know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you chose the other path
有些人會覺得如果我早前選擇行另一條路出來的結果可能會好些。 我覺得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 實際上出來的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甚至可能更差。 所以千萬不要假定可以從新選擇就會更好 , 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3. Stuck in the“would, could, should”
有些人思想上會不斷斗纏在“would, could, should” 這些心中預計會發生但實際上卻沒有出現的條件上 。成事者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不可 , 大家要明白有些情況是 Out of Control 人力不能預計的。千錯萬錯事情既已發生 , 過去已成過去 , 覆水已難收 , 逃避面對只會加深痛苦。大家要做的是接受現實及原諒自己 , 因為在你眼前要面對的是 “現在” 及”將來” 。 反而事後檢討時問一問自己究竟要怎樣 knowing better or doing better 將來再遇到同樣事情時不再從蹈覆轍來得實際。
4. Refuse to play the “Blame Game.”
現實世界是不公平的 , 好多時面對傷痛大家會好自然墮入一個 “Blame Game”為失敗或個人過失找一些”代罪羔羊” 將一切責任推卸去別人身上 , 工作環境及社會因素 , 控訴不公。有時甚至拉埋滿天神佛落水 , 時常問究竟自己做了什麼錯事 , 上天竟要這樣對待自己? 其實自己真的沒有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我想強調一點 “Blame Game” 只會令大家逃避面對問題 , 妨礙自己坦誠正視問題 , 失敗而學不到當中教訓 , 失敗只會不斷再次降臨 , 而打擊將會一次比一次大。
5. Realize that to be steeped in “if onlys” is to be stuck with unproductive regret.
傷痛消耗精神意志及令情緒低落 , 更不事生產耗費精力 。 我不是說人要變成冰冷的機械人一樣 , 完全無喜怒哀樂感情起伏。人非草木就算野獸受傷都要回山洞休息養傷 , 我想指出的是如何為自己 Set 個
“傷痛期" 閉關療傷。 在傷痛期內就盡情的去悲痛 , 盡情去渲泄負面情緒 , 當一切渲泄過後就應走出山洞從新上路 。要知道自己永遠不能無限期無了期的躲在養傷的山洞中 , 要知道假若處理不當 , 這一切會變成心理陰影 , 更慢慢地消磨意志墮入萬劫不復的輪迴中 , 所以一切要小心處理 , 這時家人及朋友的扶持開解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6. Allow yourself to grieve.
當不如意事情發生 , 人的情緒就會順序出現五種自然反應 : 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nd Acceptance。 大家不妨試想想對上一次受到挫敗受傷時是否同樣都經歴這些情緒變化? 受傷就一定會痛有傷口 , 這是自然現像。 在情緒管理學上處理情緒要像治理洪水一樣 , 我們要運用正確方法將負面情緒渲泄而不是用方法去呃自己去倒塞不快情緒 。 因為倒塞並不等於將問題解決 , 而情緒壓力亦會不斷變大 , 終會一日情緒决堤引發洪水大爆發。 所次處理傷痛正確方法是如何令自己 “盡快” 過渡這五種情緒 , 例如滕出空間讓自己去渲泄憤怒 , 給自己時間傷心痛哭 , 承認自己受傷及痛楚 , 明白自己能力不足 , 接受現實及承受失敗的代價 , 找朋友開解或心理輔導 , 並讓時間慢慢冲淡傷痛 , 讓傷口瘉合 ,繼而慢慢由跌倒處站起來再從新上路。
身為家人朋友就要留心觀察 , 協助傷者過渡不同情緒階段 , 在適當時候給予引導 , 令傷者慢慢復完。
7. Embrace “The Swiss Cheese Theory of Life!”
心理學家 Judy Belmont 在 How To Get Through Life’s Holes without Getting Stuck In Them!” 一書中以芝士妙論人生。
一講芝士大家心目中出現的影像九成會是瑞士那些分佈着大小不規則的孔那種多孔芝士, 對於圓滑無瑕的美國芝士大家總覺得它們太平凡及不夠過性。 其實瑞士芝士越多孔就越香及越多層次變化。 作者用 Cheese去比諭人生 , 那些大小不一的孔就等同人生的難題及挫折考驗 , 那些無風無浪平淡如水的人生可能會令人覺得十分乏味 , 反而一個充滿高低起落經歴所磨練出來的人生更覺韻味 , 所以不要介意身上有多少傷痛經歴及疤痕 , 因為這些都是值你的光榮戰跡及寶貴的人生經驗。而 The Swiss Cheese Theory Of Life 就是說 “you can feel more positive no matter what comes your way, and will be able to “SMILE
AND SAY CHE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