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晚的主題叫 “美國酒壇老祖宗大對決” 名字聽來像武俠小說中天山童峔與星宿老怪決鬥一樣詭異巴閉。 其實老祖宗所指的是美國酒壇幾位傳奇人物 Andre Tchelistcheff , Robert Mondavi 及 Randy Dunn 旗下幾支舊年份的品試。
兩年前曾經玩過一次美國舊酒的專題品試 , 那次可以用 “撞邪” 來形容 , 因為七支 90s 的美國酒基本上是肢離破碎九死一生。 詳情可看美利堅七壯士死亡筆記一文。 今以所品試的是比上次更舊年份, 心理陰影及風險指數有多高大家可想而知。
這晚七支美國舊酒大部份都是用傳统古老方法釀製的 , 與現今潮流以Parker Rating 評分標準為目標的釀酒手法有很大分別。
在未講酒評之前先簡單講講三位老祖宗:
第一位是 Beaulieu Vineyard 的釀酒師 , 他就是俄羅斯出世而在法國學藝的 Andre Tchelistcheff , 他 1938 受顧於Beaulieu Vineyard 並開始改造加州酒。 他主張 frost protection, temperature controlled fermentation ,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及用小法國木桶釀酒 , 這些改革令加州的 Cabernet Sauvignon 水準大幅提升 , 對加洲酒壇可說是影嚮深遠的一位老祖宗。
第二位相信大家都好熟識的 Robert Mondavi, 他來自傳统的葡萄酒世家 , 當他年青時去歐洲學藝時看見法國那一套分開品種葡萄種植方法 , 與美國是將不同品種葡萄都混合種在同一塊田上的方法很不同而決心改革。 另外他由早期 75 –85 期間為葡萄酒加酸 , Filter 及運用小木桶釀酒 到後期 87之後轉用大木桶、不加酸、Unfilter 的釀酒方法不斷提昇加州酒的質素。 Robert Mondavi 更釀酒將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行分享 , 加上他積極推動品酒文化, 將加州葡萄酒帶進一個新紀元 , 所以在葡萄酒界頗受人所尊敬。
第三位雖不及Andre Tchelistcheff 及 Robert Mondavi 咁大來頭 , 但亦非泛泛之輩 , 他就是美國頂級的Cabernet Sauvignon 釀酒師之一 Randy Dunn , 他之前早期在 Caymus Estate 主理而到了 1986 年自立門户生產令世人驚艷的葡萄酒 , 在美國酒壇是嚮噹噹的人物。
三個老祖宗七支 Cab 究竟是何等質素? 是見面不如聞名定聞名不如見面呢? 今次又會唔會好似上次咁撞邪呢?
大家慢慢睇落去啦 …………
所有酒在 1900 hrs 同一時間開瓶 , 並作原瓶唞氣。
Beaulieu Vineyard Private Reserve 1973
第一支出場作熱身的是 BV Private Reserve 1973 。這支標榜是100% Cabernet Sauvignon 釀製 , 亦是釀酒師 Andre Tchelistcheff 宣佈退休的一年出品而酒莊的旗艦出品。
酒色少許帶磚黄的邊色 ; 散發新鮮而帶點酸性的梅子香氣, 甘草、少許 Spice 及薄菏 , 果味芳香完全沒有舊酒那種腐木、泥土、噏霉氣味。 入口果味醇和而深長 ,果酸明亮而鮮美 , 單寧已完全溶化 , 木桶與梅子果味混合得精練細緻 , 內容不算複雜 , 餘韻是酸梅湯般的鮮味梅子果韻及悠長果酸 , 沒有半點粗嚡及苦澀。
這支美國酒飲落有少少似舊 Bordeaux 或舊 Burgundy , 但比舊
Bordeaux 更 Straight Forward 比舊 Burgundy 更 Clean & Precise , 感覺像品嚐到 1973 年的葡萄一樣 , 38 年依然這樣鮮甜及有活力 , 而且越飲越有真的非常 Impressive。
正式進入當晚主題 , 第一輪兩大老祖宗過招
Robert Mondavi 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e 1978 Dunn Vineyards Cabernet Sauvignon Napa Valley 1988
Robert Mondavi 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e 1978酒色深紅完全沒有舊酒的磚色 , 初落杯是一陣陣的黑朱古力, 黑布冧 , 甜椒 , 松木 , 雪茄盒 ; 入口是果、酸、木溶和的果味 , 帶點 Ashy 的質感 , 少許酒精的彈跳力 , 酸度幼細平衡中略帶清純明媚 , 這個酸來得非常迷人 ,收結略短帶點 Moca 的味道 , 感覺很像一些 70s 的 Bordeaux。
Dunn Vineyards Cabernet Sauvignon Napa Valley 1988 香氣略為隱晦帶點甘草及紅果 ; 入口果味濃郁深沉 , 結構感覺更宏大同時亦保留更多細節元素 , 內容複雜 , 酸度較高感覺略乾。整體感覺色彩內容皆豐富又好飲的一支上品 。
兩支酒一拍埋雖然兩者年份相隔十年 , 撇除這差別都不可否認 DunnVineyards 的整體質素、強韌度及變化就等如 1.5 倍的 Robert Mondavi , 質素可說是壓倒性的技術性擊倒。
有了第一輪的結果 , 若果第二三輪都以這樣比拼的結果都會近似 , 亦沒有什麼新意 , 所以轉一轉玩法同莊不同年的自我比拼。
Robert Mondavi 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e 1986
Robert Mondavi 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e 1987
大家一睇即時會想同莊咁近年份 AM 有無搞錯??
其實這兩個年份代表着兩種不同釀酒方法的年代 , Robert Mondavi 在75 – 86年期間會在釀酒時加酸 , 用小木桶存釀及 Filter , 而在 87 之後在釀酒時不再加酸及轉用大木桶存釀及 Unfiltered。 這手法的改變在 Wine Style 中有多大分別呢?
1986 那支風格明顯與 1978 及 BV 1973 十分接近 , 鮮美的梅子加上明媚的果酸 , 木桶元素鮮明 , 入口時味蕾感覺會由脷尖伸延至喉底像流水一樣 , 酒味偏向陰柔而主要走清新自然路線。
當試 1987 時 , 味蕾感覺竟然從脷面兩邊擴散至口腔兩邊 , 因為沒有加酸的關係所以沒有 86 那支像 Backbone 般的伸延感 。 87 因用大木桶關係感覺上比86 那支更有結構及規模感 , 感覺開始有大酒的雛形。有得有失結構及規模感大了 , 但中尾段的步伐卻顯得有點散亂及 Out Focus。
這兩支酒若 Blind Tasting 大家一定估唔到竟然會是同莊及年份只相差一年。我覺得 86 祟尚清新自然 , 有點像小家碧玉的影子 , 87 多了構模開始變成有型有格的明媛 , 但這種形格下卻再也看不到那清純本質。 這種進化不難明白 Robert Mondavi 的野心其實是想將酒變成一支大酒 , 並朝着這方向推進至世界葡萄酒舞台與法國頂級酒分庭抗儷。辜勿論成敗 , 他這種改變對加洲酒日後的發展可說是影嚮深遠。
第三輪是
Dunn Vineyards Napa Valley Cabernet Sauvignon Napa Valley 1994
Dunn Vineyards Cabernet Sauvignon Howell Mountain 1985
Dunn Vineyard 兩個產地 Howell Mountain 及 Napa Valley 的比拼 , 兩支酒除了 Label 不同外 , Napa Valley 是錫紙封口而 Howell Mountain 則是用臘來封口 , 所以十分易認。
支 94 一落杯就全程大放 , 濃郁而富深度的熟果香、Spice、皮革、雪茄盒 ; 圓潤豐滿的酒體 , 甜中帶酸而有層次的果甜味 , 木桶元素與果味 Well Integrated , Mint & Mocha 咖啡的變奏 , 堅實的果味餘韻 , 整個味覺旅程充滿色彩又夠妖艶 , 感覺就像一套 Bollywood 的電影一樣 , 有齊晒所有元素。 無可否認這支酒真的是艶壓全場。
有了 94 這支前車可鑑 , 大家對這支酒 Howell Mountain 1985 更高期望 , 可惜的是這支酒少少Cork 了 , 果味飄散只剩下單寧獨舞。
七支美國酒中有一支衰咗比起上次七支全軍覆沒的已算萬幸。 雖然支酒 Cork 咗但都能夠帶出它的特性。 在地理上Howell Mountain 屬火山地形 , 葡萄園的土質大多是混合紅色黏土的火山灰 , 這裡出產的 Cabernet Sauvignon 風格偏高瘦 , 比較多細節變化 , 除了果味還多些礦石及香料香氣 , 但同時卻又有較狂野緊澀單寧。 而 Napa Valley 則是在 St
Helena 的東面 , 這裡出產的 Cabernet Sauvignon 風格豐滿圓潤 , 單寧平和就算年青都適合飲用 , 這可以說是這兩支酒的最大分別。
當然那支 Dunn Vineyards Napa Valley Cabernet Sauvignon Napa Valley 1994 成為公認的 Wine of the night。
今次所試的幾支美國酒發覺 “舊派” 有一共通點是它的果味十分乾淨及鮮甜美味 , 而陳年之後亦沒有太多腐木 , Truffle , 泥土的氣息 , 酸度流暢自然 , 餘韻的果味亦有不俗的表現而非木桶粗嚡或苦澀味。
我個人較喜歡舊派的美國酒尢期是 BV 1973 及 Robert Mondavi 86 , 那種以表現葡萄個性的釀酒理念 , 表現到 Cabernet Sauvignon 這隻葡萄皇清純一面 , (正如我之前說德國的 Pinot Noir 才能試到它的真我一樣)。
我個人覺得這風格十分迷人 , 這種風格在現代葡萄酒中已不再復見。另一樣更重要的是我飲完第二天沒有任何頭痛出現 , 可說是逃出美國酒頭痛的宿命。
最後一支出場的並非甜酒而是一支由香檳渣所釀制的 Whisky。 自問唔識欣賞這類高酒精度的物體 , 所以不敢評論。
要順帶一提這晚酒聚的地方 , 這位於荔枝角的工厦內 ………..
餐廳不算很大 , 大約只有十張八張枱 , 裝飾亦見雅緻。境不錯 , 酒杯也 OK , 最難得是唔收 Corkage!!!
Set Dinner Menu 每位都是三百元左右, 有頭盤、餐湯、主菜、茶啡 , 份量亦足, 在現今物價高漲的市度來說已算是十分難得。
G Gallery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18669
荔枝角長沙灣道883號億利工業中心4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