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年酒神的聖物與長老會酒聚後時間飛快 , 轉眼間原來有八個月無聚頭。為慶祝其中一位長老牛一我們又一次聚首一堂暢飲一返。
長老會酒局一向玩法都是玩 Blind Tasting 這次當然亦不會例外。玩 Blind Tasting 時酒瓶酒塞全用紙包好 , 甚至連酒瓶的形狀也看不到 , 只能從杯中酒的表現去推測 , 到最後開估時酒瓶 Label 才見真身 ,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看 Blog 中處理過的相片一樣有提示 , 若果能看酒瓶就易估得多了。 正所謂拳不離手 , 曲不離口 , 自己近排較少飲酒 , 都有點擔心對葡萄酒的分晰及鑑賞力會下降 , 難以 Link Up 自己的 Data Base , 今次正好試一試自己把刀會否生鏽。
曾有酒友問我怎樣能提昇品酒功力 , 我的答案是努力學好基本功 , 細心、耐心及專心去品嘗每一支酒 , 勤力做筆記印證書本中的理論 , 當然多玩 Blind Tasting 絕對有幫助 。 很多人都怕玩 Blind Tasting 因為怕估錯會無面。 事實上葡萄酒的世界咁大根本無人能知得晒學得晒 , 更極少可能像神水漫畫般單靠描述及試飲就能估得中是那一支酒。 以 Blind Tasting 作決鬥比拼更是天方夜談般的虛構情節 , 現實中就算估中亦不會分到某人的千萬存酒遺產 , 估錯亦唔使拉去勞改。 其實玩 Blind Tasting 目的並不是要你 100%估中边支酒 , 反而是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怎樣憑香氣 , 酒色 , 酒味 , 結構 , 層次 , 變化 Step by Step去分晰 , 什麼是重要的線索 , 在什麼情形下會被誤導 ………… 理性探索 , 與酒友互相分享感覺及想法 , 一同解謎 , 從而加深對酒的認知及印像 , 我覺得這是提昇品酒功力的必修功課。
有鑑於此 , 我略略將我 Blind Tasting 的思巧方法簡單地寫出俾大家作個參考。
第一支出場是一支白葡萄酒 , 金黃色的酒色 , 清澈明亮 , 而酒杯中發覺到有少許 Wine Crystal 。 香氣中散發看甜美百合花香 , 蜜糖 , 石榴 , 少許 Rubber & Petroleum , 初步以香氣表現來說是一支很成熟年份的 Riesling。以酒的顏色推斷這絕非一支新年份的 Riesling (起碼 15 – 20年)。入口時感覺酒體屬中厚 , 口感柔滑 , 甜美中帶點柑皮的甘澀 , 平衡性極佳令人極之舒服 , 唯獨酸度較弱 , 餘韻感到一股火熱在喉底湧現。
以Riesling 甜中帶酸的 Wine Style 來說 , 它偏向甜的一方而酸度略遜反而有點似一支 Semillon 做的甜酒 , 但 Semillon來說酒體會更重而且香氣中那陣白花及 Petroleum 卻是 Riesling 的個性。 Semillon 的甜白酒要加入 Sauvignon Blanc 作平衡 , 而 Sauvignon Blanc 的酸度會較 Crispy 。在這支白葡萄酒中沒有這種元素 , 但兩種想法在腦中不斷盤旋 。我推算是德國 Riesling 而以酒的甜酸度來說應是支 Auslese , 因為 Spatlese 會雙對較酸及薄 , 長老無理由揾支 Beerenauslese 作 Welcome Drink 咁浪費。
至於是什麼莊出品就真係估唔到。
開估是一支 J. J. Prum 1982 Ausless。
第二支出場是支香檳 , 大家會奇怪為什麼擺支香檳在如此美味的甜白酒之後出場? 原因是這支香檳非常强勁。
淺黃色的酒液 , 極之幼細的氣泡 ,麵包香 , Nutty , 之後是柚子 , 青檸 , 蜜糖 , 焦糖的香味 , 香氣散發得不徐不疾內斂優雅 。 入口泡沬幼細果味濃郁 , 酒味有一種沉穩的凝聚力 , 可說是很有名家氣派 , 層次豐富 , 甜酸平衡 , 酒味曲線如飛機起飛般扒昇 , 餘韻是 Crispy Lemon 般的果酸及少許 Mineral 感覺而且極之悠長。
這支 Champagne 非常有個性 , 從酒味那種堅實沉厚的風格令我想起 Krug 的氣派 , 但沒有 Krug 那強勁 Yeasty及複雜性。 而它酒味曲線及後勁似是支由 Blanc de Noirs 釀造的香檳。 這支 Champagne 我用了 Sommelier Series 的 Burgundy 杯同一隻香檳杯作比較 , 無可否認 Burgundy 杯中開得更立體。由於酒味曲線及後勁我想過可能是 Billecart Salmon Nicholas Francois , 但酒主說不對。 我從新思巧我 Data Base 中那些有如此氣派及沉穩的凝聚力的香檳 , 我肯定飲過它而且不止一次。 思巧過後我感性地說出是 Jacques Selosse 由 Blanc de Noirs 釀造的 Contraste。
正確答案是 Jacques Selosse Initial NV 難怪我覺得如此熟識又如此好飲 , 一支 Blanc de Blancs 做到如此出色真的非他莫屬。
http://www.rarewineco.com/html/impo/fran/j-selo.htm
第三支是我帶去的一支舊酒 , 原瓶唞氣2.5 小時落杯 , 酒色呈淡啡色非常 Watery , 一股大補酒的香氣撲鼻而出 , 長老一看酒色一嗅就知道是支大約五幾六幾的 Barolo 跟本對他們無難度。
大補酒的氣息在大杯中靜放一會就開始變化 , 乾花 , 車尼子 , 酸果 , 豉油 , 香料 , 煙燻 , 煙肉 , Dry Pepper , 鹹菜。 口感柔和果味較弱 , 果酸平和舒服 , 有少許 Spicy 及 Ashy 質感 , 中尾段有股強勁內勁由喉底湧上 , 餘韻隱約感到有少果甜及礦物感。
這支酒酒色雖老但仍然老馬有火 , 表現一種老爾尤堅的後勁 , 飲貫 Bordeaux 或 Burgundy 的人會覺得它果味較弱 , 其實意大利舊酒普偏都是這個模樣 , 要比較的是酒味中的細節、果酸有多鮮及那一種酸後回酣一點甜的特有韻味優雅兼平衡 , 而且最難得的是有很細緻的層次 , 什麼都恰到好處連 sweet spot 是也。這支酒我一年前飲過 但今次這次支酒開得比上次更好。 由於大家對意大利的釀酒師不太熟識 , 所以能估到大約年期及酒款已算過關。
開估是支 Franco Fiorina Barolo 1961。 酒莊成立于 1925 年,他們的葡萄是從酒農那裏採購回來的,他們會選不同葡萄園的葡萄混合而成,靠葡萄之間的互補個性造出比較平衡的酒。可惜酒莊在 1990 年被人收購以後水準好像大不如前。
飲完老爾尢堅的 Barolo大家用清水啷一啷酒杯繼續 Blind Tasting 。第四支磚紅般的酒色。一嗅就嗅到鮮花、朱古力、紅棗、乾玫瑰、Truffle 的香氣。 在這刻大家心中已覺得是一支老年份的 Burgundy。入口酒味濃郁 , 酒的密度頗高 , 同樣感到一股酒精勁度。 酸度柔和而鮮活 , 少許乾草及紅棗乾的果味 , 單寧已完全溶化 。 從酒味元素及單寧、酒色推測這絕對是支二三十年以上的老 Burgundy , 再問酒主支酒原來在 1930 hrs 開瓶落 Decanter 唞了差不多 3小時 , 而酒味中那股後發後至的強勁酒精感又覺得支酒唔應該咁老。酒主稱支酒開 6 – 7小時絕對無問題。如此情況支酒理應 Either 是極好年份否則就是一支七幾八幾時期的東西。
這段時間酒在杯中不停變化 , 這時我嗅到的是剛才我飲完支 Barolo那股酸果 , 豉油 , 煙燻 , Dry Pepper , 鹹菜香氣 , 我以為自己隻杯啷得唔乾淨 , 但用第二隻杯又真係香氣變成這樣。這時我們真的感到一種疑惑 , 是一支似 Burgundy 的意大利酒? 定還是一支有意大利酒變化的 Burgundy? 定還是酒去到某一個年紀會殊道同歸? 呢次真係考起!
由於知道酒主鐘愛 Burgundy 大家順理成章都押注在 Burgundy 區上。答案是 Burgundy。 範圍收窄但在 Burgundy 邊區邊條村什麼年份呢又再一次令人抓晒頭。
從酒的結構及剛陽風格它有點似 Chambertin 但缺乏 Chambertin 那種單寧及 Complexity 型格及霸氣 , 簡單一點我感覺到這支酒非產自Lime Stone 多的 Cote de Nuits 而是 Clay 較多的 Cote de Beaune。 而 Cote de Beaune 中最富男性剛陽氣的就是 Corton 那一帶 , 功力所限只能解謎到這地步。

開估是 Louis Latour lle des Vergelesses 1923。
我感到有點暈差點成個撻低 ,一支 88 歲呀爺級的 Burgundy 竟然可以 Decant 3 小時而可以飲 6 – 7 小時仍未 Dowbhill。 這表現尤如一位年青如三十歲的盛年人 , 而且中尾段的酒味表現竟然如此像一支 Barolo , 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老實講 1923 年我老爸都未出世我更加唔知自己在那個時空。 我想信 Burgundy 之神 Henri Jayer 及名宿 Lalou Bize 都可能未來到這世界 , 那時的 Louis Latour 在沒有現代化器材只靠傳统技術及材料 , 竟能釀出一支如斯利害能超越時空的葡萄酒 , 那時的天、地、人究竟是什麼的回事? 我們是進步還是退步? 回想起上次酒神的聖物支Clos Des Lambrays 1918 今次又再一次對我品酒思維的大衝擊。 葡萄酒真的是難以捉摸及深不可測。
據酒主講這箱酒是拍賣回來的 , lle des Vergelesses 跟本不太出名所以亦無人會留意 , 在酒單中毫不起眼 , 長老是資深飲家獨具慧眼知道 1923 是 Burgundy 的極佳年份 , 而 Louis Latour 是傳统派老手 , 加上價錢不貴當然可以執到筍嘢。
事後返查這條村原來位於 Cote de Beaune , Corton 山區之中的一條村 Pernad Vergelesses, 自己推斷來自 Corton 總算是中個安慰獎。
輪到第五支出場 , 這支酒在 1800 hrs Decant 唞氣 5 hrs 到 2300 hrs 落杯。 深而明亮酒色 , 酒帶點濁這支酒應該是 Unfiltered 。 香氣散發着一股甜香 , 香味展現葡萄乾、西梅乾、焦糖、香料。 以這段表現我七八成推斷這是一支 Rhone。
入口是一種柔和而帶少許甜美及辛辣的果味 , 酒味平和展現一種親近感 。內容和諧平衡 , 果味表現十分自然 ,單寧巳然溶化 , 餘韻是果乾果的酸度。 酒的酸度及酒味曲線連貫 , 感覺上它應該來自單一葡萄。 這酒極有深度內涵 ,令我感到一股親人般的撫摸。
以酒味表現來說它很像 Southern Rhone 的出品 , 而且質素做得雙當高。 Southern Rhone 中有此質素的我印象中浮現了三個名字Chateau Rayas, Henri Bonneau, Domaine Pegau Da Capo。 但矛盾的是 Southern Rhone 都是由 13種混合而成 , 因而葡萄的 Image 較模糊 , 但這一支的酒味表現由始至終地貫徹而且葡萄的 Image 明顯強烈地令我感到來自單一葡萄。 若果是單一葡萄的話那就一定是 Northern Rhone 的 Syrah , 但 Northern Rhone 的山區及土質釀出來的酒會較緊及堅削 , 與這支親近和諧而平衡的感覺很不同。線索推理至此面對了一條三义路。 酒主長老提示是 Rhone 是對的但不是 Southern Rhone。
範圍收窄即是話這可能是一支 Wine Style 很像 Southern Rhone 的 Northern Rhone 酒 , 又有可能這是一支不太好年份的 Northern Rhone 酒。 Northern Rhone 之中有此質素的首推 E. Guigal Cote Rotie 的三個 La – La Landonne , La Mouline , La Turque 。
三個 La 在 Wine Style 中有何分別呢? La Turque 最為堅削及緊扣 , La Landonne 則單寧較强較有結構 , La Mouline 則介乎兩者之間亦最平衡優雅。如此推斷 La Mouline 應該最接近 , 而一般 La La La 十年內的新酒都比較難喝 , 這酒單寧及酸度柔和表現應在十五至二十年之間即是約 8x 的 La Mouline。
開估正確答案是 E. Guigal Cote Rotie La Landonne 1979
1979 是 Northern Rhone 的普通年份評分不算高 , 亦因為這個原因令支酒表現出像如此像 Southern Rhone 的風格。 對我來說這支酒的質素絕對是一支 Great Wine 級數 , 評分未必能真正反映一支酒的質素。
一個完美的晚上怎能缺少一支甜酒 , 作為壓軸它同樣精彩。
酒色如琥珀般晶瑩 , 香氣有如 Apricot Jam , 橙皮 , 水仙花香 , 淡蜜糖的香氣 ; 柔和微涼的酒體下滲着清甜的芳香 , 甜度並不厚重封喉但很有質感 , 曲線玲瓏 , 甜蜜中帶層次 , 輕柔的酸度夾雜甜美的酒味旅程中 , 平衡舒服餘韻良久不絕 。 這支酒有 Chateau D’Yquem 的甜美及層次 , 但比 Chateau D’Yquem 有更多的酸度細節 , 而且比 Chateau D’Yquem 可以早飲。
Chateau Tirecul La Grabiere Cuvee Madame 1994
唔使估這支甜酒對我很熟識 , 因它在我心佔一席位的甜酒不多於五支 , 而這正是其中一支 Chateau Tirecul La Grabiere Cuvee Madame
這又是一個豐富而滿足晚上 , 真正的友誼就如陳年美酒一樣 , 令人回味無窮而且歴久常新 , 亦在人生路上留下精彩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