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第一個攝影活動是一個頗有意義的活動 – 慈善粵劇
一般粵劇表演都謝絕外人進入後台 , 而表演期間亦不準拍攝。 這次活動由 FotoClub 主辦 , 特別安排影友進入一向視為禁地的大戲後台進行拍攝 , 除此更預留台前最佳位置供攝影參加者進行舞台拍攝 , 可算是十分難得。
而且主辦單位會將部份觀眾席門卷捐贈 60 歲以上的老人家及獨居長者免費入場欣賞,讓她們在大年初四都可以有一個暖粒粒的節目 , 拍攝同時亦能做善事 , 所以活動反應很湧躍 , 差不多有七十人參加。
影友拍攝之餘亦可以觀賞一向少看的粵劇 , 明白一吓這文化遺產 , 可說是一舉三得的新嘗試。
上次一輯粵劇相片大家的反應都不錯 , 但 AM 的一位師傅指出我太過於著重在人物表情上 , 太多大頭半身的毛病 , 無留意整體現場觀感和氣氛 。 所以這次拍攝特別「整體構圖」,「現場氣氛」這兩個大方向去改進。
當然一個六七十人的大型攝影活動 , 又要不妨礙粵劇表演的進行及觀眾的欣賞 , 又不能隨便走位 , 在拍攝的過程中其際上有很多限制 , 只能盡力去做。
主辦單位將所有參加者分成 4 組 , 未開始拍攝之前作簡短 Briefing 之後就分開 2 個地方輪流交替拍攝化粧過程。

未開場前的穿衣示範 ……..
光圈快門組合就視乎表演者的動作快慢而定 , 文場戲以 1/125s , 若有少少動感的就以 1/20 – 1/60s 拍攝。 快門若太慢有時連人面孔也變得模糊。
拍攝這類舞台攝影我自己的做法是:
1. 先要試啱個白平衡 , 我不會用 Auto White Balance 因為相機的自動系统每次構圖都會自己計算一次 , 有時燈光明暗亦會影嚮 White Balance , 影出來的相會有偏色而色温張張可能唔同。 我喜歡用 Customer WB , 以當日現場光來說 2700k – 3000k 這個色温看得最舒服。统一 White Balance 的好處是張張相啲色温都一樣 , 就算後補救都可以整個 Batch 去做唔使逐張做。
2. 影舞台我現在已轉用 Manual Mode , 中央重點測光 , 如何用 Manual Mode 測光我在前我篇有分享過不再重覆 。
3. 利用 Manual Mode 的好處是光圈、快門有更大彈性的組合 , 因為自動模式有太多限制 , 自動模式的寬容度有限 , 下下只懂 ”谷 ISO “ (這亦是製造商的市場策略 , 因新機都以高 ISO 作賣點 , 所以相機的自動模式都以這方向編寫) 老實講我全輯相的 ISO 只維持在 200 – 800 之間 , 而光圈由 f3.4 – f11 , 一樣影到靚相。 所以未必一定要吓吓開盡光圈 , 加高 ISO 去拍攝。 以前菲林得一個 ISO 又咪咁影 , 所以汝其花錢 Upgrade 倒不如學用 Manual Mode 取回主導權。
4. 我喜歡濃艶色彩 , 所以我習慣在正常曝光下再 -0.3 至 -0.7EV。
5. 今次的新嘗試是放膽用光圈、快門、ISO 的三種元素自由組合去拍攝 。影動態的就慢少少光圈大一點 , 背景雜亂的就用淺景深的散景去柔化背景 ;又可用低 ISO 及快一點的快門令背景曝光不足而變暗 , 用光差去突出主體 , 用陰影去表達深度層次令相片更有立體感。大家不妨細心留意一吓。
6. 至於鏡頭方面 , 以 Full Frame 而言一般 24 – 70mm , 70 – 200mm 這兩支鏡基本上夠使 。 除此以外加多支 20mm 作 Super Wide , 一支大光圈50mm 應該錦上添花 。因為表演時間長要長時間手持長鏡會好攰 , 一支單腳比一支鏡頭更重要。
這輯相影完出來效果唔錯 , 只係要揀相同裁相唔使點執 , 即是這套 Setting 幾啱我用。
要睇高清版相片請到 flickr 慢慢欣賞。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598903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