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港產釀酒師 , 用心傳意值支持 – Gathering at Fofo by El Willy

x1

酒友邀請這晚出席了一個有趣的品試聚會 , 在未講品試主題之前先講講我們去的那所餐廳 – Fofo by El Willy 。 它位處於繁華的中環威寧頓街蘭桂芳附近 M88 頂樓一個 Penthouse , 餐廳分兩層下面一層是餐廳頂層是個露天的天台平台。

餐廳內設計清雅時尚令人舒服。餐廳位處單边位置 , 窗外雖非海景但華燈夜幕亦有一番觀景。

樓上頂樓是露天平台 , 地方頗大一邊是中環半山夜景另一面則是繁華的商業大廈 , 這裡 Bar 枱坐位齊備置身當中真有份大都會的感覺 近日天寒地凍身處户外大家都可能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寒意心都震埋”, 而餐廳竟設有如此特式的暖燈  我當晚都見到很多上班一族工餘飯後圍爐共聚 , 暖燈燃點紅紅暖火真是寒意盡消 , 在這環境下把酒言歡確是十分寫意的一回事 , 一個 Restaurant 兩種配套亦真夠貼心。

餐廳老闆娘話餐廳適逢開業一週年 , 現在逢星期二晚會 Free Corkage 。在交通便利的中環心臟地區有如此安排 , 對我哋一班飲酒佬來說真是個 Great News

當然食物質素及價錢亦同樣重要 , 香港做西班牙菜的餐廳不多 ,  AM 看過餐牌以中環蘭桂芳一帶及配套來講價錢合理 , 而且菜式味道亦十分不錯 , 我雖對食物無乜要求亦不是什麼食評人士 , 但什麼是好食都有自己的一套口味。  這晚由朋友點菜發版 , 菜式配搭新味道亦十分不錯 , 雖然每人一件但份量亦十分足夠。

當晚屬 Causal 聚會而我亦沒有詳細記下每度菜式的名字 , 菜式名字只是斷估不知是否準確……….. 

Iberico Ham

x8

Scallop Ceviche

x9

Garlic Prawns

x10

Foie Gras

Beef Cheek

x13Organic Egg on a nest of shoelace fries & onions with iberico ham
x14

Crispy Suckling Pig

言歸正傳這晚的聚會是會見一位港產年青釀酒師 – 劉涵濤 , 他在知名酒莊學藝 , 現在澳洲 Yarra Valley 購入葡萄釀製自己的一個品牌 – “” 。 目前他旗下有兩支酒一紅一白 , 而除了兩支外亦帶來了一些 Barrel Sample 給我們一班飲酒佬品試 , 看一看大家對自己出品的意見。

x16

第一支出場是一支由 Cabernet Sauvignon 釀制的 Rose。這 Rose 的色水比一般 Rose 橙紅 , 香味帶些花香、熟車尼子、欖仁、Spice、紅花。 酒味濃郁柔滑 , 果味成熟帶甜 , 難得酒中感到少許單寧質感 , Wine Style自然餘韻悠長。 Rose 一向給人一種輕飄飄口味淡的感覺 , 很少飲到一支咁濃郁豐厚的 Rose

x18

這酒莊的 Label 設計十分特別搶眼, 中英雙語之外而字體非常日文化 , Label 上的老虎卻很中國化。由於 2010 的生肖是虎年所以 Lable 上以老虎為標記。換句話說有心人真係可以儲齊十二生肖。

接下來是六批共十二支要品試的紅葡萄酒。

第二批是兩支不同葡萄 Merlot / Carbernet Franc 釀製的試板。

(自己較喜歡支 Carbernet Franc)

第三批是同一 Cabernet Sauvignon 但以 Natural Yeast Artificial Yeast 在酒味上的分別。

(在兩支中 Artificial Yeast 有較多細節 , 而 Natural Yeast 較自然及幼滑)

第四批釀酒時以 Pressing Free Run 在酒味上的分別。

(Pressing 的酒味及單寧較濃郁 , Free Run 則較輕盈近似 White Wine 的Texture 及酒味曲線)

第五批是浸皮四星期及浸皮四天加技幹混合單寧對酒味上的分別。

(四星期浸皮的單寧及果味混合得更自然及元素更緊扣)

第六批是同一葡萄以法國兩處不同產地的木桶釀製對酒味上的分別。

(優質木桶的密度及木質元素對單寧平衡性有決定性影嚮 , 靚桶真是有其價值 , 但釀酒成本亦要考慮)

以上六批的比試在酒味變化上有些分別頗大 , 但有些則分別但並不明顯。

AM 以前讀葡萄酒時雖然從不同書本中看過一些有關釀酒技術的書 , 但亦明白到葡萄由種植至收成及釀酒 , 當中所涉及的知識技術及經驗變數太多。 釀酒可以說是一門藝術 , 有釀酒師窮畢生的時間去釀酒 , 我當然不會天真到以為自己睇一兩本書就可以學懂而亂拋書包。 AM 更不打算在此長編大論去分晰每支酒的分別 , 因為當中的分別只針對某一特殊情況 , 不能攏统指出什麼方法是好什麼做法是不好。而且釀酒技術這層面的東西對於 Consumer 的意義並不十分大 , 因為一般 Consumer 所注重的只是 End Product 的質素及價錢是否合理 , 喜歡不喜歡就是這樣簡單。  就算真的喜歡一支酒亦未必會深究支酒經過什麼程序釀做出來。  正如我喜歡一對揚聲器 , 我只須知道如何令它靚聲並不須要知道它當中的線路系统 , 物理及聲學設計一樣 , 這就是用家與 Wine Maker 的分別。 這晚經驗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參巧。

x20

試完六批就到最後的一支 Cabernet Merlot 2009

深紅酒色 , 酒散發着強勁紫羅蘭花香 , 布冧 , 松木 , 非常 Perfume ; 入口柔滑斯文 , 沒有澳洲酒那種澎湃及富壓迫感的果味 , 木桶元素柔和 , 風格較為自然而不妖艶 , 平衡性尚算不錯。由於 “傅 “是 Natural Yeast 發酵 , 所以表現自然 , 而混合葡萄及用40% 舊木桶關係 , 酒的木單寧複雜性不是太多 , 內容可說是較為簡單 , 而且十分醇和易飲 。這支酒可歸類為 Party Wine Causal Drink 一類。

x21

今次的品試中我覺得與澳洲本土一貫大大件的風格有頗大分別 , 老實講若 Blind Tasting 我只能估到是新世界酒 , 未必估到是澳洲出品。 個人覺得在酒味內容上木桶的元素及酸度比例上若能多一點可能會更加可人。

釀酒是一條漫長而又很艱辛的路 , 是與天時搏鬥與葡萄園結合的一份終身職業。 天、地、人結合才能釀出好酒。葡萄酒更可說是釀酒師的心血結晶 , 亦可反映他的心態取向。以現在一切以金錢掛帥的投機年代肯捨棄而歸田去做酒 , 而釀酒的手法是以傳统而偏向自然的一派 , 這份堅持及用心絕對令人敬佩及支持 。

劉涵濤 , 努力吧!!!

酒莊資料

http://chuan-wines.com/

 

鬧市楓影

v2

在工作的地方附近有兩顆楓樹 , 前幾天上班時見到楓葉變紅 , 十分美麗 , 心想近水樓檯那須山長水遠去拍攝。

v1

這天原本放假但要返公司處理些工作 , 看看天氣陽光又十分不錯 , 心念轉動就帶埋相機及反射鏡 , 在途中隨影幾張。

v3 

今次我想用光影去表達一種虛實 , 用陰影去表現一種質感。

v4v5
喜歡這張相的色彩光影安排
v6

用陰影去表達樹木的古樸及楓葉的新生命 , 是一個光影對比練習。

v7

在拍攝中途巧遇小松鼠 ………….用淺景深的手動反射鏡拍攝動作敏捷快速的松鼠 , 其實真是頗有難度的 ……….

v9

支鏡有微距功能 , 最近對焦約 1 Meter , 大家看看這幅相蝴蝶的比例就知道支鏡的景深是如何的淺。

v10
地上的枯葉加上偏黄的色調去表現一種愴桑感。片地明珠

v11

楓波

v12

其實只要用心觀察鬧市中亦有美景。

Photos taken by Tamron 350mm f/5.6 Reflex

Off Set 口腔品試法

q1

雖然享受美酒佳餚是人生一大快事 , 但有些情況下美酒與佳餚走埋一齊 , 未必等於美滿結果 就好似上一次 Philippe Pacalet Wine Dinner為例 , 濃郁強勁的中菜遇着纖巧的 Burgundy , 彼此強弱懸殊 , 邊飲邊食啲酒會無哂味 , 遇到咁情況之下要如何化解呢?

 q2

當然唔夾就是唔夾 , AM 不是神不能扭轉乾坤 , 將明明唔夾的東西變成合襯 。但唔夾不等於不可以各自各精彩 , 問題是大家口腔只就得一個 , 用什麼方法可以左右逢源之餘又互不搔擾呢?  以下方法是 AM 的品酒老師 Simon Tam 所教的 “ Off Set 口腔品試法” 。

所謂 Off Set 口腔品試法其實是 Recondition 味蕾的敏感度及口腔內的情況 , 令品試能確切地及映到食物及飲品的味道。

先講一些原理:

A) 大家食完一味菜式 , 菜本身的味道會留在口腔內 , 當飲一啖葡萄酒 , 酒味與口腔內的殘餘食物味道結合產生化學作用 , 配襯的好與壞亦取決於此。一啖菜一啖酒邊吃邊飲是   Food & Wine Matching 的玩法 。 一些不飲酒的人都會食幾口食物之後會飲啖茶水或飲料 , 這其實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自然生理反應及習慣 , 用意是想利用飲料的味道去清一清口腔 , 活化一吓味蕾以便品嚐美食。這種可說絕大部份人習以為常的方法。 

q3

B) 通常我自己試酒期間都好少飲水 , (一般來講水只留到最後試完酒才飲) , 因為飲完一啖清水之後若試白葡萄酒 , 酒中的果味會被口腔內的水淡化”令酒失衡 , 只飲到白葡萄酒的酸味。 若試紅葡萄酒 , 你可能只感受到酒中的單寧及苦澀味。 好多時見一些朋友 , 飲完一啖清水之後來一啖酒然後話支酒好嚡 , 其實並不是支酒嚡只是飲的方法不對。試任何酒若之前飲了一啖水 , 支酒不論點靚都會大打節扣甚至唔好飲 , 所以千萬不能作為品酒味道的標準就話支酒唔得唔靚將支酒淘汰。

 q4

通常出席 Wine Dinner 當我飲完一啖水或食完一味菜式我會以第一啖酒看看酒與食物配襯與否 , 若不配襯則用第二啖酒作為 Off Set 口腔內殘餘雜味之用 , 讓口腔的酸鹹值回歸正常 , 再以第三啖的酒作為品試一支酒的標準。 這是純以品酒為目的的品酒法。

當然有些場合靚酒有限 , 我不能次次以靚酒來做 Off Set 。 就以當晚我用了 B方法將酒同食物分開品嚐 , 每食完一味菜就以 Champagne 或白葡萄酒作 Off Set 口腔內的雜味 , 再去品試每支 Burgundy 紅葡萄酒 , 這樣我就能真正品嚐到 Burgundy 的果味層次了。這就是套用" Off Set 口腔品試法" 令食物的味道不至打擾酒味的做法。

大家會問我剛飲完支白酒再飲紅酒會否影嚮紅酒的表現呢? 假若第一支酒是支濃烈剛勁Wine Style 的酒品 , 而第二支是較為纖巧的酒 , 唔使講第二支一定會無晒味。其實不論食物飲品都是由淡味食到濃味 , 這不用我多講。 所以我跟強調一些 Wine Dinner 的酒排位先後次序 , 那支行先那支殿後絕對是極之重要的。 但若果第一同第二支大家是都差不多的質素 , 這樣其實影嚮不會太大。

q5

大家若出席一些 Wine Tasting Event 都是車輪戰樣一支試完又一支 , 當然場中的酒支支風格不同 , 未試過跟本唔知酒的風格 , 試完三兩支硬嘢” 之後條脷就會硬晒無晒反應。 Tasting Event 中一般都有芝士 , 法包及清水供應 , 這些食物的作用是供品試者清一清口腔雜味之用 。當然最佳方法是讓味蕾休息一會 ,  清完口腔之後再用一些較清淡的白葡萄酒 Off Set 口腔一吓才回氣再上。 這亦是 Off Set 口腔的另一例子。

這個 Off Set 口腔品試方法亦可引用到另一個有趣的實驗上 , 大家若喜歡食魚生的朋友不妨試試

通常見好多人食魚生都喜歡將整片魚生 “淹浸” 在醬油之中 , 醬油本身味濃咁食法其實只食到魚生的肉質及醬油味 , 跟本食唔到魚生本身的鮮味。  

正確食法是先用筷子沾點少少醬油在口中試一試味 , 讓醬油 Off Set口腔內的味道 , 然後再用筷子沾少許醬油在魚生上點一點 , Repeat 3 – 5  , (醬油不能重手在一件魚生上的比例大約只有3 – 5% 左右就夠) 然後才進食 , 這樣你才能食到魚生本身的鮮味 , 不由你不信 , 信不信由你。  

若大家仲唔明要 AM 示範不妨請 AM 食一魚生 , 小弟十分樂意相陪。  不過當然若件魚生跟本不新鮮又或者只有雪味 ,利用醬油加重 Wasabe 辟辟味亦無可厚非

飲食是一種文化 亦是一種習慣 , 上述所講並不是什麼金科玉律 , 只是一些個人心得供大家一個參巧。

 

把你藏起來 – Verget Puligny Montrachet , Les Enseigneres, 2002

r1

朋友海外團購入貨, 知我喜歡一些較輕盈清新的 Puligny Montrachet 特意讓了支給我 。 今日這個冬天真太冷 , 在家中閒着無事酒癮發作 , 就取出來慰藉慰藉。由於天氣凍 , 只須 Light Chilled 就可飲用。

r3

相片的波波散景效果是用了反射鏡、閃光燈配合拍攝。

金黃帶青調的酒色 , 蜜糖烤果仁 , 乾白花 , 青蘋果的香氣 , 輕淡的濕草芳香 , 少許香草氣息 ; 入口感覺密度細緻而豐富的酒體 , 有種爽身粉般的質感 , 果酸由始至終的貫徹至餘韻非常 Juicy, 一種很 Clean 清爽 , 收結同樣是細長果酸

r2

酒杯內及杯身的波波光影是玻璃本身的倒影反射。

柔美絲滑的線條 , 果酸、柔軟感及許礦物感三股元素像縷繩般互相緊貼 , 平衡均稱。飲了小時它的整個表現都十分 Consistence 完全沒有走樣 , 就算到了尾段 Chardonnay 的微澀味較為明顯 , 但只是多添一份沉實質感而已 , 可以說由頭到尾都十分 Enjoy。

r4

對我來說 Verget 的出品一向都是信心的保證 , 這支  Puligny Montrachet 是一支乾淨純潔、豐盛而不過份厚重 , 均稱細緻 。 表現一份温文儒雅式的浪漫 , 不多也不少地展現了 Pulgny Montrachet 區應有的風格。作為 Causal Drink 感覺十分柔和、浪漫、 Relax 舒服 。

大家一定想問我這支酒給了我什麼的一份訊息感覺 , 這晚我細味着它 , 我的感覺就完完全全像這首歌一樣 …………………..

真誠勿擾映大地 , 天恩地澤順自然 – Philippe Pacalet Wine Dinner

a12

2008 年的夏天飲過一支 Philippe Pacalet Meursault 2006  留下深刻印像 , 最近得知 Wine Maker 親臨並帶同旗下產品在銅鑼灣富聲設宴 , 酒款及價錢頗為吸引就與友人一同報名出席。

a2

Philippe Pacalet 來自釀酒世家 , 師承法國自然派的先驅 Jules Chauvet Philippe 的釀酒理念亦同 Jules Chauvet 接近 ; 是要表達出 “ Value of Authenticity, Non-Intervencionism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的純自然方法為大原則 , 簡單一點可說是天生天養 他以合約形式租用葡萄田 , 以有機耕種方法種植葡萄 ﹐並强調只用 Natural Yeast 發酵 , 全人手方式採摘 , 一切順應自然來表現當年的天地 ” Terroir” 這晚品嚐了一白六紅 , 真的感受到他的風格。

a3

這晚除了 Champagne 及白葡萄酒外 , 所有紅酒在 1830 hrs 開瓶並只作原瓶唞氣

a4

Champagne Paul Georg Brut Tradition NV – $34x

60% Chardonnay, 40% Pinot Noir

未正式開始之前先來支香檳醒一醒神。 淡黃帶青調的酒色 , 散發着青蘋果、梨子、奇異果的香氣 ; 入口是清爽輕盈的酒體 , 氣泡表現温和 , 果酸明媚線條優美 , 沒有太重的 Yeasty 及複雜性 , 易飲平衡又夠Refreshing 雖然未算精細典雅但以此價錢算是有所交待。

a5

Philippe Pacalet Meursault 2008 – $6xx

酒色淡黃晶瑩通透 ; 初入杯散發淡淡奇異果、青檸、梨子、白花及少許香草氣息 , 香氣表現飄逸自然 ; 入口輕柔中帶着悠長酸度 , 酒體並不肥大厚重 , 礦物感在中向四面擴散 , 餘韻柔柔微酸及礦物感。 放暖後多了西柚、果仁、Almond、 椰絲的芳香 , 重量比初入杯時多一點。 元素比例均稱 , 礦物感、酸度、酒體的平衡性由始至終的貫轍 , 輕柔而典雅。

可能有人覺得它比其他品牌 Meursault 表現較淡 , 味覺流程略短 , 木桶元素不多不夠濃郁。 答案其實就是因為自然農法及其忠實釀酒概念 , 沒有太重木桶元素 , 誠實地呈現當地 Meursault 的纖巧及 Mineral 的個性 , 喜歡與否是個人口味取向問題。

a6

Philippe Pacalet Nuits Saint Georges 2008 – $56x

紅寶石酒色通透明亮。 成熟的車尼子、帶剌的玫瑰、香料、略帶甜味的肉味的香氣。柔和偏向輕盈的酒體 , 略帶乾身的質感貫以 Juice Acidity , 木桶元素不重 , 中段帶點 Spicy , 皮單寧纖巧自然。 Nuits Saint Georges 的風格來說 , 可說五臟俱全而我覺得 PP 這支 NSG 做得頗為陰柔女性化 , 尤其在香氣方面表現較為嬌柔。 當然從某些角度睇它的 Body 略兼單簿及層次未夠細緻 , 酸度亦較高 , 我估計葡萄應來自 Lime Stone 較多的村落。 以新年份的 Burgundy 來說唞氣小時已綻放及可以飲用 , 算是 Approachable 的一支 NSG

a7

Philippe Pacalet Beaune 1er Les Perrieres 2007 – 6xx

這支 Beaune 1er Les Perrieres 酒色較深紅一點但同樣通透 , 香味比 NSG更甜及成熟 , 有點像海鮮醬或八角的香氣。 酒的密度比 NSG 濃郁但仍並不代表厚重 , 在入口初段果味感覺一份方正 , 一刻過後之後形態漸漸收細 , 以新酒說單寧算是十分柔和 , 酸度不算太突出 , 雖是 1er Cru田級酒感覺上葡萄的 Image 個性較模糊 , 層次立體感不算太強。

a8

Philippe Pacalet Pommard 1er Cru 2008 ~78x

這支 Pommard 亦是一貫的熟車尼子 , 梅子 , Spice 但感覺上比前兩支有更佳的結構及規模 , 元素較緊扣及濃郁實在 , 不像前兩支有一種飄怱的感覺。對比一般 Pommard 顏色深 , 單寧重 , 結構嚴謹方正 , 口感緊澀並不十分討好 ,  PP Pommard 卻出奇地平易近人及有一種有如 媽媽抱抱般的温柔親切感。

a9

Philippe Pacalet Gevrey Chambertin 1er Cru La Perriere 2007 ~ 8xx

這支頗為特別 , 酒色混濁明顯支酒沒有經過 Filter 香味散發着山渣 , 梅子 , Herbs 的氣味 ; 酒體中厚而濃郁 , 有點溝淡紅豆沙的質感 , 柔軟中表達了結構 , 層次亦較複雜 , 酸度比例恰當而略帶乾身 , 餘韻帶點葡萄皮的單寧堅澀亦是多支中最長一支亦是各方面表現最平均的一支。

a10

Philippe Pacalet Gevrey Chambertin 2005 Magnum

同樣是 Gevrey Chambertin 但年份是超好年份 2005 又是 Magnum 裝當然集濃郁、強勁、結構、密度、實淨、複雜的一支 , 話雖濃郁酸度亦夠幼細 , 平衡感做得不錯 , 餘韻帶點微苦。

a11

總結

l        這晚的酒宴的菜式可說是偏向味道濃郁強勁的一派 , 對於個性較自然清淡的 Philippe Pacalet  , 可說是秀才遇見兵 , 有理說不清將葡萄酒的個性完全壓倒過來。

l        尢其是餸菜中汁茨、濃郁帶甜味的醬汁、勁香惹味的蝦羔啫啫時蔬………. 這都完全淹蓋了酒的香味 , 亦騎劫了酒的果味及擾亂了酒的果酸平衡性。 我可以說整晚幾支 Burgundy 都在一直在捱打而亳無還擊的能力 , 某程度上影嚮了酒的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我自己都要調整玩法及更專心才能試出酒的個性出來。 這個安排上的衝突事實我當然有同主辦單位反映。

l        若真的要 Food Pairing , 我會選擇配上較輕盈清淡的日本菜 , 因為日本菜少有汁茨 , 起碼少了 Body 重量之間的變數。加上日本菜以肉本身的原味為主調 , PP 的取向接近配襯效果應該會較易擦出火花。

l        個人感覺上Philippe Pacalet   的葡萄酒的 Wine Style 都偏向陰柔及女性化 , 風格有點像我前一陣子品試的德國一系列QmP 都是以簡約自然為藍本。 Wine Maker 自然農法及其忠實釀酒概念 , 誠實地呈現當地葡萄或土地的個性。 可能有酒友覺得 Philippe Pacalet 的酒不夠濃郁澎湃 , 複雜性一般 , 甚至覺得酒太淡 , Length 不夠長 但從另一角度看 Philippe Pacalet 的酒很 Clean , 很自然 , 葡葡新鮮而木桶及單寧不算太強 , 就算新年份的酒都好易 Handle 及飲用。 當然若酒的Concentration 再加強 , 會否顧此失彼又真係無人擔保。  

l        世事無完美針無兩頭利 , 老實講喜歡 Burgundy 就是喜歡它難以預測的個性 , 葡萄酒支支倒模一樣毫無個性又真是十分無趣 , 鹹魚青菜各有各愛 , 飲家喜歡什麼要怎樣取捨就要憑自己口味去決定了。

當品酒師遇上品魚師

b1

品酒師好友來電問 AM是否有無興趣出席個品魚會??  自己喜歡海鮮碰啱又有空檔當然唔會放過。 這日天朗氣清一行幾人去了屯門三聖灣會合魚友。

魚友是資深釣客經常聯群包艇出海垂釣 , 每次七八隻艇出海有時甚至去到中國水域垂釣。 魚友可說是魚類活字典 , 怎麼時侯有什麼靚魚在什麼地方釣到都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日漁獲甚豐滿載而歸 , 魚友知我班酒鬼少食真正 “海”魚 , 特地從大堆魚獲中揀選幾條精品供我們品嚐比較。

當然今次聚會靚魚是主角 , 選酒方面不能喧賓奪主 , 酒有質素之餘要能突出海鮮的鮮味及不同烹調方式為大原則。 一些單寧太重、強橫覇道、複雜難明或太濃烈的酒款都不適合 , 因重單寧好容易適得其反帶出海鮮的腥味或貝類的鐵鏽味 酒食配雖非高深學問 , 但要食得啱配得妙絕對不易。 我哋幾位品酒客當然明白 , 雖然事前未知菜單亦大概估到射程及帶什麼酒。

b4

脆皮燒鵝不偏瘦 , 油香四溢肉味夠。

b5

叉燒鬆軟加厚切 , 肉質綿綿又夠熱。

b7

即燒腩仔真係強 , 皮香肉脆齒留香 。

b8

Dalla Valle Pietre Rosse Napa Valley 1999

意國葡萄美裁種 , 藍莓乾玫香料濃 ,

斯文易飲酸不重 , 配襯燒臘最適中。

b9

刺身肉通透 , 一咬傾情難回頭。

b10

Francis Ford Coppola Winery Sofia Blanc De Blanc 2009

加洲白堤忌廉香 , 青蘋蜜桃甜味長 ,

氣泡活躍酸悠揚 , 魚生配襯我最強。

b11

螺頭燉雞見清湯 , 真材實料難抵擋。

b12

白抵食過三刀 , 層次細膩領風騷。

b13

油班清蒸肉滑溜 , 魚味甘甜豐脂厚。

b14

方脷猛火來煎封 , 魚脂保存在其中 ,

肉帶油香確不同 , 外脆內鬆考廚功。

b15

本地龍蝦活難求 , 芝香肉彈不夠喉。

b16

椒鹽骨腩非濕碎 , 骨鬆惹味卜卜脆。

b17

Ca’Del Bosco Chardonnay 2004

成熟柔美花香透 , 緊緻圓潤不虛浮 ,

濃果平衡內容厚 , 油香海鮮不失手。

b18

厚肉滿爪鮮紅蟹 , 羔香和味真痛快。

b19

蝴蝶蚌兒蒸八分 , 鮮嫩肉汁顯乾坤。

Champagne Caitier

名牌香檳較少試 , 鮮果清怡透雅致 ,

薄木輕酵酸如絲 , 凍蟹花蚌合我意。

b21

辣酒花螺夠惹味 , 螺如珍珠爽到痺。

b22

Chateau Batailley 1994

五級細莊白太爺 , 果香優雅輕如麝,

結構平衡不傾斜 , 好飲價平非流野。

 

“鮮魚佳餚加美酒 , 好友聚頭真享受” ………..

這晚真係食到捧住個肚返歸。

 

Meeting Joe McNally

c1

相信有睇開我 Blog 而又喜歡攝影的朋友都知我有一位偶像 – Joe McNally。這位美國攝影師與 National Geographic Life Magazine 合作多年 , 拍下無數扣人心絃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Joe American Photo magazine 形容為最多才多藝的 photojournalist

http://www.joemcnally.com/portfolio/

他的相片都感到一種衝擊力好像有一種神奇的特質將我抓住 , 挑起我的內在情緒令我久久凝視它們 。 他所拍的人像照除了美感外每幅都能表達到主角的個性。 而我最欣賞 Joe 的是相片中對光線speak with light 那種表達方式。

以前未上進階攝影堂時不懂得何謂光質 , 不懂如何利用人做光源 (閃光燈、影樓燈) 去拍攝 , 不懂如何將人做光運合現場光拍攝現在明白了箇中原理再重温 Joe 作品更驚歎 Joe 用光手法之高明及精彩神奇之處。

c2

前排知道 Joe McNally 受 Nikon 邀請來港做 Similar 及進行多個 Workshop , 身為 Fans 的我一定要珍貴眼前機會去暸解他的創作靈感及燈光攝影的造詣。 Joe 的 workshop 太貴亦與工作撞期無暇出席 , 只能托朋友幫忙登記出席這晚的 Similar。

http://www.nikonschool.com.hk/tc/course_details.php?id=46

很多人羨慕攝影師的工作 , 整日可以飛去呢度果度 , 靚人靚景影靚相 。這晚 Joe 分享了他 30 年攝影生涯的苦與樂及一些難忘的創作歴程

c6

這張相棒球手 Ozzie Smith的相片的製作更嚇人 , 用五面大鏡反射出 Ozzie Smith , 以表示 Ozzie Smith在球場上有如懂得分身術的表現。大家知道咁大塊鏡係好重、又幾易打爛、又易污糟、又會反光 , 要搬運及固定又要打光又唔穿崩會幾困難的一回事 。  但不論拍攝計畫如何週全 , Joe 卻忽略了供电的那輛貨車是白色的 , 亦因那輛車會入鏡而破壞整張相的完美。 最不幸的是一切 Setting 巳定不能再重新佈置及改位 , 天色亦漸晚而 Ozzie Smith 更難再次預約來拍攝 , 跟本無可能因為一個瑕玼要 Take Two 來過。 如此困境如何是好??  Joe 唯有跑到鎮上的所有布匹店 , 掃清店內所有黑布存貨 , 並用黑布將整架電車覆蓋才能完成到整個拍攝 …………..所以每個拍攝背後都是極不簡單。

 

所見的每一幅作品可能要拍三至四天 , 有時甚至用大量器材佈置 , 千辛萬苦才得到一個結果 , 這令我明白到每一輯相片背後所花的時間心力 , 準備功夫及當時拍攝所面對的困難真的非一般人能想像。  “台前一分鐘 , 台下十年功真是一點也不假。

 

由最初只用機頂燈的生硬效果 , 到用 2 支燈加背景 , 到最後用了 11 支閃光燈分 A, B , C 三組作 Multi Flash 的方法拍攝。

A 組背景 2 支藍色 ;

B 組 6 支 臨記;

C 組 2 支正面補光及1 支打背光的組合。

一幅相用 11 支閃燈做效果 , 真係唔係你同我有財力而玩得起的東西。

我因帶了相機亦坐近台前 , 所以被邀請上台做臨記協助示範 , 這個與偶像同台機會真的極為難得。

 

Similar 完畢。 Fans 的例牌指定動作 , 當然要與偶像簽名及拍照留念。這晚真的感到十分滿足。

10 句人生感言

b30

一年之始,朋友們紛紛傳來勵志的文章,互相鼓勵。 以下一篇「人生10句感言」挺有意思,根據朋友資料應該是源自易中天老師的文章。 

人年長一歲,經歷多了,對事物的感受便不一樣。人家說的人生感言,有時候要在自己經歷過後才能理解。 例如以下10句,有些話我是深受良多的。

我以往在大企業工作,生活被工作追著跑,工作績效、薪水職級、同事關係……很多時都會帶來壓力及煩惱。 當我退下來成為自由業者後,發覺以前的煩惱一下子便沒有了。 以往重視人家對自己的看法,原來只是自己著緊而已,別人都忙著管他們自己的事;職級權力嘛,一旦離開崗位便不存在,尤其是我們當傳媒的,在離職當天,以往跟你打關係的公關宣傳人員已即時收到消息,另覓他人幫忙了。 中國人的老話:人走茶涼,是很真實的。 薪水嗎?夠用就好,多賺了反而會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賺錢辛苦,該要多消費來慰勞自己,反而餘下的錢更少。 至於同事們,大家都不在崗位後,以往為爭功爭權爭資源……的劍拔弩張都沒有了,大家可以嘻嘻笑的吃飯玩樂。

就像拳頭抓得緊,人會隨著神經緊張;放鬆了手,人變得輕鬆,手可以做更多事情。所以,把事情看簡單一點,生活簡單一點,人便容易快樂。 不過,這要到了某個年歲,或是有過一些經歷才能感受到的。以下10 句,你覺得哪一句最貼心?還是你另有其他更深的感受?

第一句 :「人都是逼出來的。」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勢造英雄,窮則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第二句:「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知足常樂,寬容大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 

第三句:「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偶爾會想,如果人生真如一場電子遊戲,玩壞了可以選擇重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正因為時光流逝去不復返,所以更要珍惜光陰,孝敬父母、疼愛孩子、體貼愛人、善待朋友。

第四句:「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會讓人看出來。」人,切莫自以為是,地球少了誰都會轉,古往今來,恃才放肆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所以,即便再能幹,也一定要保持謙虛謹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總會發光。

第五句:「過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現在酒逢千杯知己少。」不勝酒力,體會不了酒的美味,但卻能感受知已的妙處。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獨的,不完整的,可是因為生活的忙碌,漸漸少了聯絡,友誼就變的淡了,所以,抽點時間聯絡朋友一起聊聊天,讓情誼在笑聲中升騰,當朋友遇到了難題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挺身而出,即便幫不了忙,安慰也是最大的支持。 

第六句:「人生如果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人,總是很難改正自己的缺點,人也總是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有時明知錯了,卻欲罷不能,一錯再錯。把握正確的方向,堅守自己的原則,世界上的誘惑很多, 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快樂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發現錯了,一定要止步。

第七句:「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 現代的人好像特別脆弱,報紙上天天報導眾多名人得抑鬱症,這些人一定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別一個極端。正因為躊躇滿志,才堅信自已是完美的,是無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點挫折,就會變得極度自卑,甚至失去繼續生活的勇氣。為自己找一個準確的定位,享受生活樂趣。

第八句:「人生和愛情一樣,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人生。」愛情是什麼?讓人無所適從,讓人神魂顛倒,面對愛情的時候,勇敢一點,大膽說出自己的愛。人總會生老病死,怎麼過都是一生,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生命的精彩。

第九句:「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現代社會的人變得越來越勢利,愛情也越來越無足輕重,於是我不得不相信「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是對現代愛情的最確切的描述。

第十句:「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敵人。」有競爭才有發展,因為有了敵人的存在,因為有了不服輸的決心,才會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時候敵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卻有永遠的朋友,有些時候,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

塱原濕地元旦行

d1

一年之始遇着天朗氣清 , AM 嫂約了朋友在家搞小手作 AM 一個大男人自覺有點 阻掟無所事事又無理由浪費如此大好天氣 , 一於 “獨自去偷歡” 單拖出外獵影。

人太多太迫的地方 AM 不太想去 , 只想靜靜地去影吓生態。南生圍去得太多了 , 有朋友話南生圍這段日子日日都有過百人去影雀 , 前天還無故失火做成生態災難在香港滿是高樓大厦的石屎森林中 ,  這樣的自然生態環境真的極之可貴 , 如此火災不知是有意定天意都令人十分心痛。 南生圍不去今次唯有轉去塱原濕地行個大運。

d5

塱原濕地其實不難去 , 先坐港鐵去上水火車站 , 之後過去上水廣場下面的專線小巴站 51K 河上鄉的小巴 ,  車程大約十五分鐘當你見到河上鄉大牌坊 , 你可以準備一下了叫司機在侯公祠下車。

d6

下車後在侯公祠對面起步進發 , 經過球場、公廁、垃圾站繼續行 , 不用三分鐘很快你就會見到通往雙魚河的小徑。 你會見到一條綠色橋行過去就是了。

d2

此時你已可取出相機開始拍攝了 , 因為橋兩旁已有雀鳥恭候。有件事要從申 , 生態攝影首要條件是懂得尊重生態環境、尊重他人 , 行動必須要輕、慢、靜及保持清潔;不要干擾大自然 , 一切只可靜靜地遠觀。

d4

塱原濕地與南生圍及濕地公園不同之處是人較少較靜 , 而且與雀鳥有較近距離的接觸。

d11

行入少少已見濕地菜田及一些魚塘………….

d12

在窄窄的田間小路穿梭 ,大家要慢走以免跣倒 , 而且行近民居時有惡犬裝腔作勢亂吠 , 大家要有心理預備 , 總之若無其事行過就得 , 牠們只是得把聲。

d13

在四週靜靜的觀察及聆聽 , 在你四週有很多雀鳥藏身草叢及樹中 , 你要自己慢慢找找看

很喜歡看雀鳥那有如芭蕾舞般的降落姿態 真的是十分優美 …………….

程途中在一個殘荷的淺塘中拍攝 ………….在夕陽及藍天襯托下 , 殘渮的枝節倒影構成很多有趣的幾何圖案 ………..如幻如真很有意境 …………….只要用心觀賞殘渮也很美。

d28

在拍攝期間竟然俾我見到小翠 …………我知道這附近有小翠出沒 , 但塱原濕地比維園還要大的地方要找比手掌還要小的小翠 , 等同大海撈針沒什麼分別 。找了整下午都不見芳踪 , 自己心中都打定輸數。豈料在差不多離去時在這裡給我碰上牠 , 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

自己手上最長得支 300mm f4 , 加上殘渮的枝節容易做成迷焦 , 唯有用手動對焦。所以只能影到靜態的小翠 , 影不到牠插水捉魚的絕技。

小翠細少加上距離很遠 , 不能行得太近 , 在沒有大炮下最盡只能影到咁。其實影到小翠已算十分好運 , 不能太強求。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57205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