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考驗水舞間

e1

聖節格格提早了回港渡假 , 幸運地避過了英國的大風雪及機場大混亂。 就趁聖幾天假期與 AM 嫂及格格過大海觀看大型奇藝表演水舞間 水舞間是近期必睇大 Show , 有朋友觀賞過後大讚精彩

更慶幸的是表演場內可供拍攝 , 只是禁止使用閃光燈這一條限制 如此精彩表演又適逢剛 Upgrade 相機 , 當然要趁此機會小試牛刀。

e3

主辦單位咁老定容許拍攝 , 其實真係俾你任影都未必影到。

現場燈光變幻不定 , 加上表演藝人連場動作 , 場面之大 , 速度及變化之快 , 莫講話拍攝跟本連睇都睇唔切。

老實講這些動態拍攝就算是日光日白俾你影都未必影到 , 更何况要在燈光幻變的場境中

e5

在黑暗中對焦測光、陷阱對焦、運用追焦、控制光圈快門組合、拍攝、修正、重複 ………………最初真係有啲倒瀉籮蟹 。幸好自己對相機的性能操控較熟 , 可立即見招拆招 , 但今次拍攝對人的反應同相機的性能都是一個考驗。

我坐的位置在中段 , 全程我只用一機一鏡 D700 + AF-S 70-200mm f2.8 拍攝。

e6

面對如此幻變場影 , 相機的測光系统會完全被呃晒 , 不知所措 , 若用 A Mode 光圈先決自動的話 , 相機為求正確曝光值 , 快門會拖得好慢及將 ISO 自動提升到好高ISO 2500 

e8

所以我全程用了 Manual Mode , 同一環境下 ISO 可以回落到 800 – 1250。

e9

其實 Manual Mode 一啲都唔難用 。轉 Manual Mode  及用中央重點 / 全幅測光 。

e10

在觀景器的底部見到一條刻有( + .. 0….- ) 的測光錶指針線 , 轉動光圈 , 快門數值直至支針指向 “0”  這就是這個環境的正常曝光值 。 加一級光圈就減一級快門 , 如此類推以維持這個 “0” 組合。

e15

再將正常曝光值調減1/3 EV  至略為 Under, 利用這數據為基礎。在這情況就用盡支鏡的 2.8 光圈 ,  而我只須微調快門及 ISO 這兩項數值去維持這個基礎咁去影就掂 。

不論場景怎變化 , 一於以小變應萬變 , 唔使次次重新測光 。大家可以參巧我在相片中的數值就知箇中用法 , 一啲都唔難。

一啲較靜態的可將快門降低至 1/60s , 一遇到較快動作就要即時將快門調高至 1/125s 1/250s

 

e11e12

為求有更大的快門彈性去捕捉动態 , 我少有地用上 ISO 1200 – 2500 , 這樣我就可以用上 1/15 – 1/200s 的快門。 ISO 就自然多 Noise 唯有用Raw 方便事後 Touch Up 補救。

e13

要用這 Setting 才能拍到想要的影像 , 這是我多次拍攝大型舞台表演的經驗。 

靜態的拍輯發揮了 Full Frame 極細緻畫質的表現。

 

一到幾幕如韆鞦跳水及花式電單車表演就用了陷阱對焦及高速連拍去捕捉。所謂陷阱對焦法就是預計主體會經過的路線等候 , 等目標一入對焦範圍就追焦連拍。花式電單車的連環動作就是最好的陷阱對焦練習 , 那像連環圖的動作一一捕捉 。

 Yahoo Blog 相片容量有限最好去我 Flickr 相簿中用 Slide 功能觀賞。

當晚又影了不少相 , 從中挑選了近四百多張做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5565628869/

大家可能會話睇完晒啲相唔使去睇 , 我覺得剛剛相反 , 大家睇完相之後更加想去睇 , 老實講我自己都想再睇多次。

不過睇完呢輯相那本一舊水的場刊大家就真係可以慳番 , 因為我應該影得多及靚過佢。

Merry X'mas & Happy New Year 2011

_AMC5167

Christmas is a magical time. 

May your holiday season be gentle, beautiful, and filled with the joy of the season.

Merry X’mas and Happy New Year!!

上圖的立體字並非 Photoshop 效果 , 而是一種特別的 Light Painting , 全幅相一Take 過拍攝 , 不信的話可以俾個 Raw File 你睇。

AM 的 Upgrade 大計

f1

警告 : AM 身中劇毒 , 幾近瘋狂 , 無藥可救 , 各位影友切勿模仿 , 回頭是岸。

時間飛快2010 還不到一星期就會變成過了 , 回顧 2010 在有兩件情繫多年的 心頭大石”  (第一件事當然是格格的升學問題 , 第二是自己工作上的長遠問題) 終於得到完滿解决。 事業、家庭、健康、興趣四大方面都有進展 , 成績可算是十分不錯 , 到了年尾好應該利用這個 “藉口” 好好的獎勵一吓自己。

講到禮物首選當然是相機。 AM 自覺拍攝興趣越來越濃厚 , 加上最近上完堂後對相機的性能及相片的質素有了更高的要求 , 知道唯有 Upgrade Full Frame才能滿足到我

本來如意算盤預計 N 記會在 Nov 發佈新機 , 但因某些問題發佈日子一再推遲到下年年中 , 原有 Upgrade心願十五十六。 某日與資深影友師兄閒談關於 Upgrade 的事 , 他的分晰不無道理 :

1.    D700 就等同一部細少的旗艦機 D3 , 純以影相來說真的好夠用 影得唔好是個人技術不夠不是相機性能不夠。新款機在拍攝性能方面能添加的東西不是太多。

2.    拍片功能自己一定不會用 (因為個收音咪太近鏡頭 , 我手上的 AF 舊鏡對焦轉動時連摩打聲都收錄埋 , 效果不會理想。 除非換晒做 AF-S 超靜音對焦摩打 , 咁又好似無乜謂 , 真係要拍片我寧願用部 DC DV 好過。

3.    ISO , 更大像素 : 這個我覺得有少少是數字遊戲。 一般情況下我自己好少用到  ISO1600 以上現時的 D700 ISO已去到640025600 基本上都夠晒有突 。加上學了閃燈及 Manual Mode 的運用, 日常拍攝場合中極少用上ISO1600 , (自己又唔係狗仔隊)。 就算要用到咁高 ISO 相片微粒粗都可用 Photoshop CS5  LightRoom 3 執到。所以再高的 ISO 對我技術來講幫助不大。 1200 萬像素已可放到 A4 咁大 , 更大像素對 Ram Card , 電腦及儲存空間要求一濶三大 , 自己唔係揾食 , 1200 萬像素足夠。

4.    以現時滙率計算 , 新機隨時要賣 26k , D700 水尾貨16k 就買到 , 兩者前後相差10k , Body 價冧得快不及鏡头保值 , 計落真係買多支鏡玩吓仲化算。

5.    “早買早享受 , 遲買歉佢舊" 無可否認新機一定十分吸引 , 但新加的功能是否自己用得着又是另一回事 , 汝其花額外金錢在不常用的功能上 , 倒不如退而求其次買件實用抵用的物品。 而且又有得用住先 , 等到新機價格回落有須要才再諗也不遲。

名攝影師Tom Hogan 對 2011 年各大攝影品牌發展走勢的預測。

http://bythom.com/2011predictions.htm

師兄的話加上 Tom Hogan 的預測 , 反正自己又唔係追新款的人所以決定 Upgrade

 

Upgrade 另一頭痛的是鏡群的重組及兩部機的定位分工。

我自己很喜歡一些舊鏡的光學質素及味道 , 一來又輕又細又抵玩 , 所以近年入了頗多定焦鏡 , 於是順理成章以定焦鏡為主力 , 再以兩支Full Frame Zoom (AFS 24-70 F2.8, AFS 70-200 F 2.8) 為輔。 Trade Out兩支 DX Zoom  (Tokina 12-24 F4, AFS 17-55 F2.8) 當我一講 Trade Out 不消一刻就有好友認頭

AM現時的鏡群:

f2

AF DX 10.5mm f 2.8G Fish Eye

AF 20mm f2.8D

AF 35mm f2D

AF 50mm f1.4D

AF 60mm F2.8D Micro

AF 85mm f1.4D

AF-S 24 -70 f 2.8G ED

AF-S 70 -200 f 2.8G ED VR

AF-S 300mm f4D IF-ED

AF-S 18 -200mm f3.5 -5.6G ED VR

Minolta 250mm f5.6 Reflect

Tamrom 350mm f5.6 Reflect

f3

上圖 12支鏡中只有三支較重 , 其他全部都好細支好輕 , 又可以按須要自由組合 十分方便。 除了要勤啲換鏡外 , 我覺個 System 好齊全。

D300  D700 部機的按鈕有 99.5% 相同 , 而且好多配件都可以共用 , Upgrade 工程話咁快就大工告成。

上了 Full Frame , 手上某些定焦鏡由於少了 1.5 Crop Factor , 在空間有限的地方更能發揮 , 幾乎所有鏡都可在 DX , FX 兩系统中互換及共用彈性好大。

舊機 D300 利用其 1.5 Crop Factor 負責打雀、微距、影蟲打蝶、動態攝影及一些輕便任務。

新機 D700 利用其 Full Frame 的細致及層次以風景、像、夜影某些質素要求較高的拍攝為主。

以前啲相唔得 , 有得賴話部機差 , upgrade 以後啲相唔好 , 再無得賴唔關部機事 , 是個人技術問題了 ………………

 

AMORE – 充滿愛的婚宴

f4

某天 AM 收到一盒類似雪茄盒型的物體 , 裡外都十分精緻 , 當我打開時原來是酒友的結婚請柬 , 真佩服新人設計的那份心思。

酒友是飲酒世家 , 自幼耳濡目染年紀輕輕其品酒道行已非同小可 , 對葡萄酒的挑選可謂十分了得 , 很好奇地想究竟當晚會出現什麼的佳品? 所以 AM 非常期待這晚的來臨。

當晚席上所見的全是城中的酒界名人 , 可謂衣香儐影 , 星光戥戥 , 連上屆財爺 “呀松” 及政務司長 “唐唐” 亦是坐上貴客。 主人家的面子可想有多大 , 連我這小小的飲酒佬都覺得十分光榮。

我每次出席婚宴都令我有種耳日一新的感覺 , 這並非是指婚宴佈置如何精美或菜色如何豪華 , 我所欣賞的反而是新人那份心思。

婚宴的主題以 AMOR 為主題 , AMOR 是拉丁語的 “love."  亦是Venus 維納斯的兒子愛神邱比特 AMOR 這是一個很好的主題 , 但最妙的是 新郎的英文名是 “M” 字頭 , 新娘則是 “V” 字頭 , AMOR 中的 M 字中間就已隱藏了個 V 字。 新人這份心思除了佩服得五體投地外還能說什麼。

大家可能會問如此排場一場婚宴會否變成一個像三色台台慶的節目般拘緊 , 但事實上整個 Event 氣氛都非常輕鬆及活潑 , 很能表現到一對新人的真我個性。加上現場樂隊以輕快音樂貫徹整個宴會 , 音樂興起之處真想落場跳番 Part 舞。
言歸正傳新人為這個婚宴揀選了五支很有意思的酒。 而有些酒真的十分刁鑽特別 , 為了讓在座賓客都能明白箇中約心意 , Menu 內除了當晚菜式 , 亦有一篇由酒壇教父 – 劉志新劉校長以中英作個簡單介紹當中含意 , 安排竟然如此週到。
f10

Sparkling Roederer Estate, L’Ermitage 2002

52% Chardonnay , 48% Pinot Noir

淺淡黄的酒色 , 幼細如絲的氣泡 , 百合花、蘋果、蜜桃、Truffle、棒子、少許麵包香 。香氣清麗優雅 , 入口泡沫豐富 , 滿口的鮮果 , 質感柔滑如絲。Chardonnay 的香氣及甜美果味作前段 , 雍容而柔潤的作中段 , Pinot Noir 的充沛的果酸及澎湃強韌的after taste 作後段 , 餘韻是少許 mineral 的展現  鮮爽活力不至輕挑 , 清麗雍容而不帶浮誇 , 平衡中顯出其層次 , 不平凡中顯出低調 , Sparkling 相當有個性及好飲。 (當晚我估計自己差不多飲咗成支。)

這支 Sparkling 相信認識的人不多 , L’Ermitage Roederer Estate 在美國 Anderson Valley Cool Climate 地區釀製 , 揀選當年最好的葡萄而只有在好年份才出產。  它特別之處是用剛釀完Louis Roederer Cristal 的舊木桶 , 從法國運去美國再以傳统香檳方法釀做。 簡單一點說這 L’Ermitage 很有Louis Roederer Cristal 的影子 , 可以當Cristal 2nd Wine 咁去飲 而價錢只是 Cristal 的 10% 十分抵飲 , 可惜是香港無代理要從海外購買。

新人選這酒意思是他們 2002 年從美國回來時的邂逅。

f11

Domaine Ponsot, Morey Saint Denis 1er Cru Clos Des Monts Luisants 2005

大家不要以為 Burgundy 的白葡萄酒就一定是 Chardonnay葡萄 , 其實除了 Chardonnay 之外還有Aligote。  大家可能只知 Morey Saint Denis 只出紅葡萄酒而不知這區亦出產白葡萄 , 在這塊田種植的 Aligote是來自 1911年的古老品種老樹葡萄

在葡萄酒的世界中 Aligote 一向以高酸、寡薄、簡單而聞名 , 多數只用作混合 Chardonnay 增加酒酸度 , 要做一支 100% Aligote 要保持原有果香之餘亦要壓低它的酸度 , 又不能用太多木桶奪了個性 ,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這支 Aligote 葡萄酒淡淡金黄帶青調的酒色 , 散發白花、檸檬、麥桿、礦物的香氣 ; 入口第一感覺是那份出其地紮實的結構及 body , 豐厚的果實味道將高酸包圍 , 濃厚而芳醇之中滲出酸度 , 令我想得到充足陽光令 Aligote 得到充份的成熟 , 而礦物亦在幽幽的在口腔中滲透 , 這可能是由於老樹葡萄的特性 , 這支酒的清怡風格有助反映 Terroir 的特性餘韻是鮮爽幼細的果酸

不論香味酒味真係有 95% chardonnay 一樣 。一支Aligote 竟能展現出如此的深度、工整、平衡、結構、內容 。越簡單的越難做得好 , 以一支平凡的 Aligote 對比就會知道這支酒不平凡之處。

這支2005 年如此特別的 Aligote 是記念他們倆倆齊齊 “中箭” , 蜜運開始的年份

f12

Chateau Rauzan-Segla, Margaux 1983

一般人只知 82 , 86  Bordeaux 是靚年 , 其實 83  Margaux 區是八十年代中最好的年份。

成熟而芳香的酒味混合了煙燻、黑加侖子、煙草、皮革、鉛筆削、香料的複雜香氣像向你招手一樣。 酒入口柔和 , 果味、木桶、複雜性層次細膩 ,單寧幼滑如絲 , 尾段及餘韻中的果味回酣 , 尢其吸引表現了當年葡萄的成熟甜美。這支酒温柔得來豪無霸氣 , 酒韻中保留到一份乾淨的純潔感 , 而且層次豐富。

一對新人以自己的出生年份 1983  (AM 比他們真的老得多) , 並選上一支Margaux Second Growth 作為表達對雙親培育的那份無私奉獻的愛 , 意義上與 Chateau Palmer 蒙羅麗莎的微笑有着同樣的深厚。

f13

Sandeman Royal Ambrosante Pedro Ximenez, 20 years Old Solera

很少婚宴會像 Wine Dinner 一樣有甜酒供應。

這支 Sherry 深黑如墨但入口甜蜜如漿 , 充滿了熟布冧、嘉應子、葡萄乾的甜味 , 濃郁柔和而甜美 , 非常潤喉好飲。

根據解說 : “這是世上最濃郁甜蜜的酒 , 每年在舊酒中加添新酒用逐年添加法來釀造 。意味着他們今後也像這酒般甜蜜 , 感情不老 , 年年更加甜蜜。”

f14

Macallan Sherry Oak 25 Years Old & Highland Park 25 Years Old

最後還有兩款 Single Malt Whisky , 對於 Whisky 自己真的不懂 , 所以不能作出任何評論只能引用解說 : “這兩款非常豐富和高雅的瓊漿是從不同地區及酒廠蒸造 , 原本的性格完全極端 , 奇妙的是他們二十多年後微妙的交叉 , 像新郎及新娘一樣 , 看似不同 , 又卻相當投契。一對新人用以諭意感情的蒸漏及昇華。 希望 25年在銀婚紀念日再次與在坐的賓客見面。

如此有意思的一套酒 , 除了感歎外還能說什麼?

f15

新郎是位很有心思的人 , 而且很會製造驚喜 , 婚宴去到尾聲突然上台表演。他其實是位不懂唱歌的人 , 為了表示對愛妻的誠意 , 用其五音不全歌聲自彈自唱 , 唱出了自已的心聲情歌 – Wonderful Tonight

f16

這安排事前連新娘子也不知道 , 這驚喜就像當眾表白一樣令人感動 , 場面温馨感人。

 

f17

如此 Touching Moment ,  AM 的攝影觸角話我聽將有好嘢影 , 但身邊苦無大機只有一部 Panasonic LX3儍瓜相機 , 唔理三七二十一在一切未發生前二話不說就走到台前將真情流露的一刻記錄下來 , 以傻瓜機來說影到咁效果算十分不錯。

這晚真是一個充滿 “愛” 的婚宴 , 大家玩得真的盡慶過癮  …………..

以嫩情迷 – 以色列與黎巴嫩的和平敘會

g1

上兩篇朝聖完畢回歸現實 , 講番一啲大眾化的酒種………….

十二月聖節是紀念耶蘇在以色列耶路撤冷出世的月份 , 所以這個月 Wine Group 就以 “以嫩情迷 ” – 以色列及黎巴嫩作為主題。

講起以色列及黎巴嫩 , 大家不其然會聯想到區的長期衝突 , 一個長期在戰爭陰影下的國度能釀製出一怎樣水準的葡萄酒呢

g2

Gamla Brut NV, Israel ~$260

這支以 50% Chardonnay 50% Pinot Noir 釀製的 Sparkling Wine淡黄酒色 , 泡沬豐富及幼細。香味帶大紅花的甜香、少許香料、椰子 ; 入口酒體流暢輕盈 , 酸度清爽十分 Refreshing , Chardonnay 葡萄的花香及柑皮的甘澀自然 , Pinot Noir 的酒味後勁亦有不錯的發揮 , 兩種葡萄的涵接做得十分自然 , 礦物感亦有板有眼。 以質量而言拍得住同等價位的一些牌子法國香檳。

g3

Yarden Chardonnay Odem Organic Vineyard 2008, Israel ~$2xx

這支 Chardonnay 除了是Organic 之外亦符合了舊約聖經上記載有許多被禁食的食物規定 (簡稱Kosher Law)

淡黄的酒色 , 香氣帶木桶、雲尼拿、薏米、花香、香草、熟蘋果 ; 入口質感圓厚頗具質感 , 隨後就是蘋果的果酸及少許 Mineral , 帶點 Chardonnay 的微苦及短而較淡。 木桶元素較重 , 果味偏向輕盈 , 內容略為簡單 , 風格較近似新世界 , 以此價錢可說是有板有眼。

什麼是Kosher Law :

http://en.wikipedia.org/wiki/Kosher_wine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42600441

g4

Chateau Musar Blanc 2001 , Lebanon ~$280

這支白葡萄酒由多種本土葡萄混合釀製 , 跟據資料 “The white wines are made from a blend of Obeideh and Merwah, which are native to the Bekaa Valley and Mount Lebanon. According to the legend, Obeideh and Merwah were taken back to Europe with the Crusaders and are the likely ancestors of Chardonnay and Semillon respectively.”

飲這支白酒最好要 Decant 一小時才能完全開放 , 而且不要雪得太凍 , 暖少少支酒會仲香。 香味帶蜜臘、奶油蛋卷、杏花、焦糖 ; 入口有如棉花的質感帶杏仁的 Nuttiness , 果酸中夾着淡淡蜜糖的甜潤 , 酸度柔和又夠 Refreshing , 礦物感相當豐富。

有一件事要留意 Musar 啲酒會在酒莊內釀藏很久才推出市面 , 現在 2010 年尾市面才推出 2001 , 而這支九年酒仍十分年青 。 Musar白葡萄酒我自覺它有點像 Rhone 的白酒 , 有點像不甜的 Sauternes 及亦近似的質感 Sherry , 單是這一點巳可玩謝好多飲家。

g5

Yarden Cabernet Sauvignon 2006, Israel ~$300

深黑酒色 , 熟黑加侖子布冧、薄荷、雲尼拿、Spicy 果香 , 香氣成熟濃郁豐富。 入口強勁酒精感 , 酒體豐厚 , 質感柔潤 , 單寧實淨 , 感覺上十分新世界酒風格。

g6

Chateau Massaya 1999, Lebanon ~$300

40% Cinsault, 30% Grenache, 15% Cabernet Sauvignon, 15% Mourvedre

這支黎巴嫩出品 Massaya 質素令人驚喜。 初入杯時 Cinsault Perfume花香、 Grenache 的熟士多啤梨、藍莓、香料、楜椒 , 甜美中帶點荊莿感很有個性。 入口果味甜美 , 質感柔和而實在 , 沒有深奥難明的複雜性 , 平衡中有着不俗的結構骨架 , 越飲越覺有層次變化 , 餘韻略短。

這酒揉合了 Rhone 的甜美和諧 , 亦有 Bordeaux 的優雅層次及細膩感 , 令人感覺 Warm & Fineness 做得相當出色。 那種甜美中帶點荊莿感 , 就如靚仔型男又帶點浪盪不覊 , 又是另一女性殺手。

1999 是這支 Silver Selection 的第一個年份 , 而這間 Massaya 的背後有Cheval Blanc Vieux Telegraphe 撐腰及不少猛人簽名推介 , 這酒莊的志向及雄心不少 , 我相信這繼 Musar 之後又是一粒黎巴嫩之星。

g7

Chateau Musar 1991, Lebanon ~$530

黎巴嫩出品的 Chateau Musar 我飲過多次 , 感覺十分Complex 及優異 , 在多次 Blind Tasting 品試中完全能將我迷惑及誤導。 要品嚐 Chateau Musar 的迷人之處起碼要將 新年份的酒 Decant 4 – 6小時

這支 Musar 1600 hrs 開瓶到 2200 hrs 落杯 。 香味散發着肉味、草藥、皮革、香料、花香、焦油、模糊的車尼子的複雜香氣。 入口柔順舒服 , 酒精巳全然退去 , 木桶運用隱晦 , 單寧比例恰當 , 果酸柔和地貫徹首尾, 尾段有明顯的 Mineral 礦物感就是這酒莊的風格。

這支 1991 酒質雖然過了最佳飲用期有點老態但感覺優雅和諧。 那種成熟感覺就等同支 70s Bordeaux Brunello 一般。 2006 年飲過同一年份 , 當時的感覺頗像支成熟 Burgundy 成熟 Bordeaux / Burgundy 難揾及較貴這支 Musar 平平地作為代替品 , 頂吓癮或攞個經驗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http://hk.myblog.yahoo.com/amoksf108/article?mid=6736

g8

Golan Heights Winery, Yarden, Heights Wine 2007 (375ml) ~$280

貫徹主題酒局的尾聲以一支以色列由 Gewurztraminer 釀製的甜酒壓場。 以色烈天氣乾旱 , 濕度不足温差起落太大很難令 Noble Rot 在葡萄上生長 , 所以這支甜酒是用 Ice Wine 的方法將葡萄急凍 , 令水份同糖份分離再榨取高糖份汁液來發酵釀製。

香味帶熟蘋果、蜜糖、甜栗米、菊花茶、蜜梨、水蜜桃的甜香 ; 入口甜潤柔和 , 酒體不算太重沒有那種嗆喉感 , 酸度幼細 , 整體感覺是有板有眼。 由於沒有 Botrytis 的介入 , 酒質中欠缺一種細緻的層次內容變化當然以價而論絕對不能有不切實際的要求 , 但平平地作為飯後甜酒又或者用來襯吓鵝肝 , 唔使吓吓出到 Sauternes 妹仔太過主人婆 , 我覺得更為妥貼。

今次所品試的以色列及黎巴嫩出品 , 以酒質及價錢而論絕對是 超班級數 , 當中有幾支若以 Blind Tasting 的話就算連我自己都未必分得出它們。 以一個長期在戰爭陰影下的地區能夠出產到如此質素的佳釀 , 怎不能令世人側目?

Suppliers:

Chateau Musar – City Super

Chateau Massya – http://hk.myblog.yahoo.com/la-vie/article?mid=2019

Yarden – solarwine@netvigator.com

 

酒神的聖物 – 下

h1

第二三支同樣在 1830 hrs 開瓶 , 原瓶唞氣到 2200 hrs  , 飲之前 15 – 20 Minutes 才過 Decant 隔渣及落杯。

同樣是啡紅 色的酒色 , 一嗅之下我即時眼前一亮 , 那豐富的花香我整個人就像在一片廣濶的花田中一樣。 酒香慢慢開放變化 , 梅子香、車尼子、甜美的肉味、普茸茶葉。 入口的感覺同之前支 Louis Latour Corton Grancey 1959 近似 , 都是 Well Integrated 果味、酸度、單寧混成一體一派舊酒風格。但整個味覺上這支 Burgundy更 Clean , 味覺元素的頻譜更濶 , 果味及各種元素更精細 , 焦點及細節感覺上更清晰 ,酒味曲線自然完全沒有任何斧鏨痕跡。 餘韻果酸略 Dry及收結收得更準。

這支酒就像西門吹雪的劍殺人不見血劍下一點紅:一劍刺出 , 劍尖只有一滴血 , 而對手卻已倒下 , 乾淨利落。 甚至那號稱“天外飛仙”的白雲城主葉孤城 , 也只在他劍下留下一滴血那僅僅是一霎那的事。 西門吹雪一劍揮出時代表尊嚴和榮耀 , 在他來說那一瞬間就是永恆 。這亦是釀酒師灌注在這支 Burgundy 的核心價值。

 可能有些年青酒友不明誰人是西門吹雪 , 讓我再舉一例 : Louis Latour Corton Grancey 1959  DVD 的解像那麼這支 Burgundy 就絕對是 Blu-ray High Definition 的質素了。而我亦極少飲到一支如此高清精準的 Burgundy , 更何況是一支三四十年酒齡的 Burgundy

h2 第三支酒色略為鮮紅 , 香氣先滲出石墨、菰香、Earthy , 隨後是濃郁的肉味、Spice、車尼子果香。果味混圓複雜 , 質感平和温暖 , 酸度鮮美 , 泥土及礦物感比第二支更豐富 , 餘韻悠長而帶 Smoky 及柑皮的丁點甘澀

能夠拍住第二支一同出場的應該是同一 Vintage 或同一產區甚至 Wine Maker 的出品 , 但飲落第二支 Burgundy 的線條、影像明顯較模糊 , 而表達方式就較為感性而不像第二支那樣嚴緊及理性 , 換個角度來說可說是更有人情味。 若單獨品試這支 Burgundy完全是上乘佳品 , 只是第二支太過搶鏡。

第二支 Burgundy 比第一支更好飲 , 它的花香及寬濶感令我想起 Echezeaux , 但長老說 Echezeaux 沒有那種茶葉香。 但酒中那份精準感絕對是 Wine Maker 的手藝。第三支有點似曾相識但印像模糊 ,  第二三支對比第一支是 59 多一些活力 , 理應是同期的產物。  自己對上代的 Wine Maker 中我認識的太少 , 猜到此處已是極限。

h3

開估第二支是 Domaine Bouchard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

h4

第三支是 Domaine Lorey Corton Grand Cru 1966

同樣是 Corton 同樣是 1966 , 第二同第三支拍埋相比之下真的有些差別 , 不是說 Leroy 不好只是要感性與理性你選那一方的口味問題。 

翻查記錄支 Domaine Bouchard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 在今年四月飲過 , 感覺上今次支酒比上次表現及發揮得更好。

1995  Henriot 香檳酒廠收購了 Bouchard 家族經營的 Bouchard Pere et Fils 並進行改頭換面的改革 , Domaine Bouchard Le Corton Grand Cru 1966可說是上一代的產物。 1955  Lalou Bize Leroy 接手 Leroy , 這支Corton 1966  Lalou 34 歲正當盛年時期的產物。 雖然 Leroy 的主力不在 Corton 這塊田好難作出比較 , 但年份一樣 , 土地特性條件近似 , 那分別就在釀酒手藝及火喉上了。

由於大家太興奮 , 長老忘記了將第四支預早 Decant 只在 2200 hrs 開瓶即時 Decant 2320 hrs 落杯。 開瓶時香味有點像坑渠水般的濁 , 我以前亦有類似經驗知道這是 正嘢 的前奏 , 一於靜待它蘇醒。

2320 hrs 正式落杯 , 酒色暗紅帶少許磚邊明亮而帶光澤。 一嗅杯口那股渠味已過取而代之的是白松露的濃郁貴氣香味。 之後是少許薄渮、皮革、Asian Spice、乾玫瑰、煙草 , 香氣溶合得難以辨認。入口一刻我整個人溶化 , 感性代替了我的理性 , 那種 “化境” 已非筆墨所能形容 , 我只能挽強地集中精神將片片感覺嘗試地寫出來。  初段依然感到一股帶衡擊性力令我覺悟 , 之後是一份難以形容的複雜性順着口腔流入 , 那股幼滑如絲温柔令人感到一份祥和 , 清溪流水般的酸度 , 古樸純和的風格雖然老舊仍感到那份堅實的層次 , 綿韌不斷恩澤 , 結構自然有如四季交替 , 平衡性如日出般渾如天成 , 餘韻帶着類似焦糖的葡萄回酣甜味。

Many are the Lightbeams – Stockholm Cathedral Choir

這 Burgundy 給我的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聲明: 我絕非教徒亦無任何宗教信仰)

我從汚泥中爭扎並爬出來 , 滿身泥污 , 眼前一片漆黑 , 突然遠處看到一些光 , 我跟着光一步一步前行  , 我心中有很多疑惑 。 光一路引領 , 柔和的光像一隻無形的手拖着我前進 。 雨露洗去了我身上的汚泥 , 清風把我潔淨 。 光引領到了祂的聖壇前面 , 我眼內熱淚盈眶 , 心中的疑惑一掃而空 , 換來的祥和與喜樂 , 因為我找到了 , 我抱着虔誠的心欣然向祂下跪  , 因為我與祂從未如此的接近 …………

亦是祂傳給我的一個訊息 , “概然已找到了我 , 你亦無須再四處尋覓” , 我所飲的正是我心中的 “神之水滴 “

我腦內一片空白人就像受到感召一樣 , 人變得份外平靜

直到長老開腔說支酒是 Clos Des Lambrays 1918 全場 “嘩” 然時我才回過神來 , 什麼?   1918 !!  我是不是在做夢??   不是當事人很難明白當時的那份震撼 , 若不是張椅穩陣我早巳昏倒在地上。

我驚歎着一支九十二年的 Burgundy 竟然如此生命力 , 而且如此具有靈性!!  上一輩的釀酒功力竟是如斯境界!!  我內心在問這不是酒神 Bacchus 的聖物那會是什麼?

看一看酒標是如此新淨 , 大家曾有懷疑。(為什麼我們會懷疑自己的本能!!) 長老強調這是 OWC (Original Wooden Case) 而且來歴清楚。 我不會懷疑它的真偽 , 因為在坐每一位都是道行高深的大行家 , 在酒質任何瑕玼跟本難逃我們法眼 , 而這種酒質跟本複製不來 , 新淨 Label 可能是近幾十年才從酒窖中出廠時才貼上 ,又或者真的沉睡百年靜侯今日的黎明

 

飲完支咁震撼的 Clos Des Lambrays 1918 心已極之滿足

到了尾聲就是甜酒出場 , 單看酒色及樽頂錫紙已知一定是 Chateau d’Yquem 猜的只是年份而已。

啡黃近乎瑪瑙 Deep Amber 般的酒色 , 酒香滲着菊花茶、椰子、杏甫、柑皮、菠蘿、蜜桃、咖啡的複雜層次變化。 入口甜中帶點柑皮及咖啡的香澀 , 甜酸平衡 , 元素混然 , 柔潤中包含優雅的線條美感覺絕非平面而是像雕素般立體 , 而且酒仍十分年青 , 保存亦極好完全沒有起雲現像。 甜酒的糖份及厚重要能做別這份 “立體層次感” 就是這支 d’Yquem 精妙之處。

長老提示這支是 One of the best d’Yquem every made in 20-50 year old history : 包括 21, 37, 67, 71 , 75 , 76 雖然有提示但有很多我亦未試過 , 已非我射程範圍能做到的事。最後開估是支 Chateau d’Yquem 71

h10

l  這一晚對我來說真的是十分震撼 , 纖細脆弱的 Burgundy Pinot Noir 竟然有如此的耐力及生命力。

l  我們時常擔心一些舊酒經不起長時間的唞氣又或者 Decant 就散 , 是我們對支酒質素無信心定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l  我們這一代只知 DRC , Henri Jayer Lalou Bize-Leroy 並奉之為神 , 殊不知早上一代的釀酒師功力竟然是如斯境界 , 葡萄酒的世界永遠是天外有天 , 人外有人

l  有人批評堅守傳统釀酒技術不思進取是食古不化。 我想沒有過去那有現在 , 新的真技術是否真的一定比舊的好   究竟又有多少東西因此觀念而失傳?

l  對於一些具質素的珍品我們會否太心急去品嚐而不給它一個成熟的機會呢?

l  在追逐、追捧、熱炒物質、名利、權力的同時 , 究竟我們心中真正追求的什麼? 及想證明的又是什麼?

看來支 Clos Des Lambrays 1918 對我的沖擊震撼實在太大了 ………..

但不管上述問題的答案如何 , 這一晚的 “恩澤”、”感召” 將永遠銘記在我心中  …………..

酒神的聖物 – 上

h22

聖將至這晚 AM 連同幾位酒友獲長老邀請到他家中作客 , 長老並親自下廚美酒加美食來個充滿恩典的聚會

這晚的主題是 Burgundy 全部酒由長老一手安排AM 飲葡萄酒的日子不是很長 , 對於浩瀚無邊的葡萄酒世界中 , 自己所知的只是蒼海中的一粟。 長老對 AM 來講亦師亦友 , 每次品試都為我帶來很多驚喜及葡萄酒世界的啓示 , 但我誓估不到這次的驚喜是如此震撼 ……………

在未開始之前來支香檳清一清口腔熱熱身。

h23

Veuve Clicquot La Grande Dame 1995

金黄酒色 , 酒香帶柑皮 , 柚子 , 果仁 , 奶油糖果的香氣 , 而香氣中滲有甜粟米及 Sherry 的香氣。入口泡沬豐富而十分 Creamy , 果味清新流暢 , 柔麗的檸檬及青蘋果酸中帶有點木桶及 Yeasty 的複雜性 , 中尾段有少許腳步凌亂酒味有點跣呔 , 餘韻則保持穩定果韻悠長。

這香檳有輕微的氧化 , 酒味元素幸好沒有變壞只是有點鬆散 , 情況未算嚴重飲落仍然保持一定水準 , 作為餐前飲用絕對卓卓有餘。

Pierre Yves Colin Morey Chevalier Montrachet 2008

酒色淡黃而帶少許混濁 , 相信這酒是 Unfiltered 初入杯時散發芳香的木桶、雲尼拿、薏米、奶油香。在杯中靜養十五分鐘就開始散發少許果香 ; 入口柔滑如絲的酒體中滲着鮮味的奇異果果酸 , 酒體非常 Rich 及濃密 , 但絕非大而無盪而是非常 Complex 柔韌中顯出精緻結構 , 果酸、木桶、礦物三者互相溶滙呈現了絕佳的平衡性 , 有着如保時捷跑車的線條美及潛藏爆炸力 , 尾段隱約感到一些層次變化 , 餘韻帶明媚的奇異果鮮果酸。

這支白酒無疑十分 Young , 但其結構、元素大少比例均稱而精緻, 平衡性絕佳 ,顯出 Wine Maker 那精巧的釀酒手藝及釀酒功力 飲這支 Chevalier Montrachet 時自覺這酒有點 Coche-Dury 的影子 , 這位年青的 Wine Maker Pierre-Yves Colin 絕對不能走漏眼。

h25

http://www.jancisrobinson.com/articles/20080224_4.html

接下來是當晚的主題四支 Burgundy Red , 一支支以 Blind Tasting 的形式蒙瓶出場

h26

這支酒在 1800 hrs 開瓶並原瓶唞氣 2100 hrs , 飲前 15 – 20 minutes 才過 Decanter 再落杯。 帶點暗黃的磚色 , 一看便知是支有相當日子的陳年佳釀。 杯中散放着溶滙得難以區分的芳香 , 那隱約是玫瑰、紫羅蘭、Spice、鮮梅子的芳香 ; 不同層次的香味分佈了整個 Sommelier Series Burgundy 那濶大的杯肚中 , 香氣迎面飄上 , 濃郁中帶着絲絲甜意 , 單是香氣巳是十分迷人。 入口是一種 Well Integrated 的果味 : 山渣、梅子、 酸度近似 Juice acidity , 單寧巳然溶化。整段酒味表現了舊酒的風格, 果味、酸度、單寧混成一體 , 酒味曲線充滿細節並一步一步向後伸延 , 餘韻仍保留了一種甜美而果實味及少許單寧感在喉中盪漾

從酒的顏色 , 元素的溶合我肯定這是一支舊酒 , 而且是一支很舊的年份 約 70s ~ 80s , 但一支舊 Burgundy 能原瓶唞氣咁耐仍有這種活力及平衡性 , 而那種活力是綿長的沒有一絲下坡跡像 , 單是這一點就巳是非同小可 , 這點令我十分迷惑。它的柔和及甜美令我想起了 Chambolle Musigny , 但柔美中卻帶有一種工整一種 Focus。 有點近似 Chapelle Chambertin 的柔美。 對於 Bordeaux 舊酒的風格終終有跡可尋及可以預測性 , 但對 Burgundy 這種推理方法永遠與事實有很大的偏差。 老實講這酒巳超出了我的知識及經驗範籌了 , 當然我無可能估得中。

h29

這支酒開估是 Louis Latour Corton Grancey 1959 

第一支出場竟然是一支 1959 年的舊 Burgundy , 我真的感到有點暈。 近代的 Louis Latour 產量太多 , 質素參差 , 未能引起自己的垂菁 , 但上一輩的掌門人沒有任何高科技的設備協助 , 單以簡單的器材及天地入的配合 , 所釀的酒竟然如此利害 , 一支五十歲的 Burgundy 竟能保持如此鮮甜美味 , 不禁問一句 科技及時代究竟令葡萄酒進步還是退步??  這酒令我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感。 我內心深處發出一聲驚歎。

翻看資料 : “ Louis Latour 早在 1768 年已在 Aloxe Corton 種植葡萄 , 而在 1890 年買入 Chateau Grancey 開始釀酒。 Louis Latour 的出產的葡萄不夠整個酒莊出產的 10% , 所以長期從外買入葡萄。 Chateau Corton Grancey 是唯一來自自家品質最好的 Grand Cru 葡萄 , (Bressande, Perrieres, Clos du Roi 個獨立葡萄園。 除了 2.66 公頃的 Vigne-au-Saint 是獨立裝瓶外 , 其餘的都混成 Corton) Burgundy 少見的 Chateau 而一項耐人尋味的是 , 看似早熟的 Chateau Corton Grancey 卻在瓶中以極緩慢的速度成熟 , 讓人分不出時間的距離。”

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 爐火純青的火喉及釀酒功力 , 甜美的主調及其和諧感 , 就像 Frank Sinatra 同女兒 Nancy Sinatra 兩代合唱 Something Stupid 的情歌一樣與這支 Chatea Corton Grancey 1959 絕對是一個經典。

第一支出場竟然是如此精彩及具震撼性 , 我手心冒汗心中不禁問 , 之後出場的將會是些什麼 ??????

進階人像攝影練習 IV

n6

在一連五堂中除了一堂因工事缺席要後補外 , 基本上課程已完成由第一堂講如何使用 Manual Mode , 學玩飛燈 , 到上一堂影樓佈燈的運用 , 到識到何謂光質 , 每一堂都學到很多有用的技巧 , 令我茅塞頓開。 

在最尾一堂呀 Sir 特然問有無人有興趣上 One Night Only 的夜影人像班這個課題是自己最想學的 , 因為學閃燈只懂日影不懂夜影 , 只能算是半桶水未能全面。 而且户外夜影 , 背景光現場光的變化多端 , 可以玩出很多光影變化 , 是易學難精的一個環節。  有咁機會當然即時飯應

n2

夜影人像原理其實很簡單 , 注要是將背景同人分開處理 , Set 啱個背景光的效果然後用閃光燈幫個人補光。

而難玩之處:

1.    拍攝要兼顧背影光及人像光源的表達。

2.    相機要保持機動性 , 全程要手持拍攝要克服手震問題。安全快門的運用 (並非一般 1/ 鏡頭焦距 咁簡單) , 如何修練石膏手。

3.    黑暗環境中有些相機較難對焦。

4.    拍攝時會用多次閃燈作離機拍攝 , 相機操控之餘同時要控制二支甚至三支以上的閃光燈。

5.    閃光燈的擺放位置 , 主力燈及其他燈如何分工及互相配合。

6.    如何將閃光燈的光溶入整個現場環境光中。

7.    閃光燈如何與反光板配合運用。

這一堂可說是集之前五堂的總結 , 上述一切都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傳授、吸收、消化及實踐。 老實講真的極不簡單 , 加上同學較多大家閃燈之間互相影嚮 , 真是你想支燈閃佢又偏唔閃 , 你要佢唔閃佢又係咁閃 , 真係搞到頭都痕埋。  有時閃到了但光質又太硬唔夠自然 , 又要再搞一輪調整 , 少啲耐性都唔得。  幸好 N 記品牌的閃燈亦出名準 , 而自己對手上器材亦較熟識 , 所以搞咗一陣終叫做可以掌握得到。

為方便自己記錄每張相都加了鏡頭資料及基本 Setting , 大家可以留意下快門及 ISO 的組合我不是用得好高  , 但可以影到咁嘅效果。

n3

第一環節雙閃燈的配合

用兩支閃燈左右作補光 , 閃光燈光質要柔自然 , Model 不能陰陽面。

n4

1) 這張基本上叫 OK , Model 面色上較白 , 光質強了少許令人覺得用閃。

2) 相機用同一 Setting , 只將閃光燈的輸出、擴散射角、距離略作少許調整 , 令閃光燈同現場光滲透及混和 , 感覺上就舒服自然得多了。 這小小的微調就決定張相的質素高低了。

n6

3) 這是用同一光圈、快門、ISO 但用了支 50mm f1.4  (2) 是用 85mm f1.4 , 兩支不同焦距的鏡做出的背景壓縮感的分別。

鏡頭的焦距分別並不是將 FX 乘以Crop Factor 1.5 or 1.6 咁簡單 , 長鏡頭本身的壓縮感不論 FX / DX 都不會改變的。 對比 (2) (3)   85mm 50mm 壓縮感更強 , 主體與背影分離感更明顯 , 85mm 能產生更強的層次及立體感。

n9

第二環節前後燈的練習

前燈負責 Model 正面補光而後燈負責打髮光。

這個比第一環節又難一點 , 因為後燈的入射角度 , 燈光的輸出角度 , 距離 , 強度全部都要考慮 , 做錯一樣效果即時不同。

n10

後燈的射角太直 , 閃光會被鏡頭吸收做成曝光過度。

n11

這張相原本都可以收貨但呀 Sir 指出打髮光的光源漏到 Model 面上形成了一個光斑變成一個瑕玼 , 所以後燈的位置又要再次調整。

n12

呢張相上半身算 OK , 但下半身就見晒所有燈架腳 , 而我支燈是放得較遠的位置所以沒有入鏡。 以練習而論可以收貨。

n13

 這張改變自己位置去避開所有燈腳 , 呀 Sir 終於收貨。

n15

第三環節閃光燈及反光板的混合應用。閃光燈配合反光板做出影樓柔光箱的效果俾大家睇睇個燈陣 , 這只是當晚在場閃燈總數的 1/4 ……………..

n14

出來的效果是這樣的大家不要誤會 , 由於當晚頗大風所以 Model穿了別人的外套 , 並非真的着成咁

n17

Blog 上的相片解像力不太好 , 要睇真正質素可去我相集用 Slide function 觀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5415786737/

人像攝影並非單是影靚女咁簡單雖說人像照其實是借人像而講生活 , 是一種感情的傳達。  一張好相會令人產生一種感覺 , 就像一部電影一樣。 Sir 的相片風格特別就是很有電影感 , 而我想學的就是這種電影感。 睇到一張相會聯想相中所拍的時空前後發生的事 , 未必要張張要全 Sharp 甚至很公整 , 但要有連貫性及聯想性。

而呀 Sir 當年一輯夜遊神” 令我極之着迷 , 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影到一些近似的作品。

http://www.fotop.net/daniellee/Night_Walker

上完今堂又唔知要等幾耐呀 Sir 才有新課程上了 …………

意國名宿深感受 , 韻味悠長意繞樑

a1

雖然自己對意大利酒好認識不算深 , 對於它總有股萬明的好奇感 , 每次品嚐都能從中得到一些深刻的體會。

談到意大利酒我不其然想要另一 Wine Blogger 心無罣礙 兄 , 在我眼中他可說是意大利酒的活字典曾經看過他寫有關意大利酒的文章 , 對他所講的佳釀十分嚮往 , 而那些舊年份好酒不易找 , 所以每次看完他的酒評總有點酒癮發作茶飯不思。 這晚難得朋友搞局而當中有幾支心兄講過的佳釀當然不能錯過。

為了免先入為主 , 我一向飲酒都不會先睇相關的酒評 , (甚至連自己以前寫的酒評也不會看) , 每次都以第一次接觸般品評 , 以自己的角度去感受酒的個性 , 等筆記完成後才慢慢印證及研究 , 今次當然不會例外。閒話休提先去片:

a2

1986 Fiorano Boncompagni Ludovisi 

七月時飲過這支傳奇意大利酒的94年版本 , 今晚有幸再飲其更舊年份 86。酒色較濁 。

a3

初落杯時酒雪得有點凍 , 香味有點 Sherry及氧化感 , 要放暖後才慢慢變香。 Nose是一些熟蘋果、乾菊花、Dry Herb、乾薄菏葉、白臘、乾花的淡香 ; 入口酒味柔和而富密度 , 內容柔潤 , 酸度在Palate中已全然淡化 , 沒有酸味而只有酸的生理反應 , 礦物質淡淡而餘有一種 Dry Herb的硬實感。這支酒越飲越香 , 越暖亦越多變化 , 温文優雅 , 而酒中那種細緻及層次同上次感覺上差不多但比 94那支多了份和諧少了一份活力 。

http://hk.myblog.yahoo.com/amoksf108/article?mid=24093

a4

1987 Giacomo Conterno – Barolo Riserva (Speciale) Monfortino 

這支酒酒主在 1000 hrs 開瓶 , 原瓶唞氣至 2000 hrs , 唞氣 10小時才落杯。

酒色深紅 , 香味帶着甘草、黑果、鐵質、皮革、Dry Herbs、果皮的混合香氣 , 香氣緊密深沉尤如黑洞;入口是難以形容的混合果味 , 黑果、礦物感、木桶、泥土、甘草、少許印度香料 ………就算我用盡方法都難以分解出當中內容 , 單寧柔軟 , 長河般的潛勁 , 細緻悠長的果酸 , 炭燒咖啡微苦及複雜的餘韻

這酒完全的將我吞食 , 我真的感到一種迷惘及迷失 , 它亦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 就像身處一坐漆黑的古堡大宅一樣 , 伸手不見五指 , 在古堡中迷失了四處摸索一樣 , 令我產生一種被困於幽閉空間的恐懼我一直耐心的觀察它在杯中的變化 , 而過程進展真的很慢 , 我估要起碼 20 – 30 hrs 才能看清自己身在何方 , 一個月才能走出這迷宮大宅 , 非常厲害。

今天所品試到的只能說全支酒的冰山一小角 , 但從酒的香氣、質素、內容、結構及均衡感表現來說 , 它的無可否認是典堂級的 , 只是酒太年青 (23 年還算年青) 以一支 23 年的酒唞氣 10小時來計算 , 我只覺得它未算 Ready我相信要多放 15 – 20  (差不多 40 – 50) 才叫成熟  , 真是後生買嚟等退休飲的一支佳品。 

我推測我想信到那時候這支酒會令我感受到  ”人生”  , 當中訊息及意境就如巳故男歌星羅文所唱的一首 “幾許風雨” 一樣 …………………

a5

1985 Elio Altare Barolo Vigneto Arborina 

這支酒在 1300 hrs 開瓶 , 2000 hrs 轉落 decanter 2100 hrs 落杯。

相比第一支這支表現得更平易近人 , 玫瑰花香 , 紫羅蘭 , 煙燻 , 乾草, 香料 , 豉油 , 石墨 , 黑果 , 香氣濃密成熟 , 表現成熟温文 , 有一份儒者的優雅。 入口果味柔和 , 果酸精緻而鮮活 , 口感豐富質感幼細 , 單寧 Chewy如橡筋般柔韌 , 結構古樸但並不過份複雜 , 平衡而有層次 , 餘韻略乾而悠長

這支 Barolo 如一位太極高手 , 馬步沉穩 , 動作如行雲流水 , 精氣內儉柔中帶韌 , 招式混圓簡單易 , 但招意綿綿無盡 , 是當晚自己最喜歡的一支酒。

a6

1998 Aldo Conterno Bussia Barolo Reserva  

這支酒在 1800 hrs 開瓶落 Decanter 2130 hrs 落杯。

第三支與之前兩支過性很不同 , 成熟的黑加侖子 , 漿果 , Olive , 松木 , 花香 ,肉味 , 從香氣中亦能感受到絲絲甜味。 濃郁果味甜美 , Decant了兩小時有多仍感到當中的強大的酒精感 , 中段甜果夾着木桶及 Herbal 結合成緊緻的複雜性 , 單寧實在 , 平衡性佳 , 礦物感及 Earthy , 餘韻是帶點咖啡的微苦。 這支 Barolo 雖是最年青的一支但絕非生人勿近那類 , 在果味表現上較為搶眼 , 與肉類主菜如燒牛扒一類極為合襯

a8

比較三支 Barolo 在酒味上Giacomo ConternoElio Altare 保留着較多葡萄的鮮味及果酸 , Aldo Conterno 則是較甜美的果實。  大家雖然都是用意大利傳统的 Slavonian木桶 , Aldo Conterno 給我的木桶味覺較為新鮮 這並非新法國桶那種粗嚡 , 亦非美國桶那種椰油味重的濃甜 。 而在酒味元素、質感、結構及平衡性上 , 我覺得三者風格亦都十分近似。

以潛質來說我覺得 Giacomo Conterno 最為利害 , 可說是表達到 Barolo 的皇者風範 , 但要長時間去體會及耐性才能 Enjoy 到支酒 Elio Altare 温文彌雅 , 不温不火 , 感覺上比較易溝通 Aldo Conterno  有港男般的線條及質感 , 是一種略帶反判又充滿陽光氣息的時代型格。

若果Giacomo Conterno Elio Altare 代表着傳统意大利風格 , Aldo Conterno 就是揉合傳统及新思維的一個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