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八喜在高山 , 纓華戲寶心願還

a1

只要有理想 , 凡事可成真”  , 自己在年初的拍攝計劃中有一個希望 , 是去拍攝粵劇的台前幕後 , 這個願望終於在這晚成真

這晚跟一位同戲班相熟的師兄去高山劇場去拍攝一場粵劇戲班的演出。

雖然現代的粵劇人已較摩登開明已沒太多禁忌 , 各個鄉村各處例 , 各個戲班亦有自己的規距 , 這些戲班若非工作人員或熟人帶領 , 絕對不容許外人進入後台。 一些戲班更嚴禁表演時在場內拍攝 , 更何況俾一個唔識粵劇的生面孔人入內拍攝。  所謂入屋叫人 , 入廟拜神 , 要循規蹈距 , 一定問准 OK先好影 , 而且拍攝時要斯文 , 切忌擒擒青 , 不可旦求相靚就唔理人及阻到人。

今次帶了 支鏡:

AFS 17 -55mm F2.8 , AF 35mm F2 影後台花絮。

AFS 70 -200mm F2.8 , AF 300mm F4 在台下影整個表演。 並以單腳協助穩定性去拍攝。

AFS 70 -200mm F2.8負責整個場景 , AF 300mm F4則作半身特寫。

幕後花絮:

在未開場前的一小時 , 我們就遊走了後台各個化妝間及舞台拍攝一些後台花絮。

在後台拍攝以廣角鏡及大光圈定焦鏡為主 , 由於光源複雜 , 好易誤導相機的測光系统 , 最好用 Manual Mode , 中央重點測光 , 先用人面測好光攞咗個數值 , 再以這套數值作微調。 有時時間逼切唔容許咁做就要轉用 Av Mode 光圈先決自動協助。

a3

道具一角

a4

花旦花居冠上頭飾

a5

各演員忙於上妝

a6

換佈境拉幕的大繩

a9

這就是在後台的提場及控制位置

a10

樂師忙於準備

a11

出場前要試位

a12

枱柱袁纓華在後台的私人化妝空間

a13

台柱在臨出場前對劇本的準備

a14

很喜歡這張相片的光影感覺

a15

一切準備就緒………

正式演出…………..

a16

到正式表演時我們安排在前排幾行的觀眾席上 , 而且由於席間不算太滿 , 而自己亦有工作人員証可以換位拍攝及走動十分方便。

 

舞台攝影當然希望能表現到一種舞台感覺

舞台上每場與每場的燈光都不同 , 每場要Manual Mode , 中央重點測光方法去拍攝。有時收細少少光圈取其景深 , 快門維持在 1/60s – 1/125s , 自动白平衡 , 自動 ISO 就無走雞。
今次演出的是纓華粵劇團 , 而劇目是 “花田八喜” 一個較輕鬆的劇目。

今次發現:

同一場境同一套光圈快門組合若用Av Mode 光圈先決自動 , ISO 會跳到上1200 – 1600 , 但若轉用Manual Mode , ISO 去到 600 – 800 就影到。 這是由於 Av Mode 時相機會參照機內的數據而作出 安全的調整及限制 。 每當鏡頭移一移或目標有所移動 , 數據又要從新運算過而再作調整 , 這會令張張相影出來都不同 , 而運算亦會產生時滯拖慢拍攝。

由於你只會坐定一個位拍攝不會走來走去 , 將相機調至 Manual Mode , 並觀看觀景器上的測光指示 , 用轉盤調啱 Setting , 影一張 OK 就可以一路用這 Setting 去影 , 咁啲相出來就唔會張張唔同。

對於測光 , 最理想會然用支長鏡拉個主角塊面 , (主角塊面起碼要佔觀影器 1/31/2) 並用單點測光 , 咁測出來套數據就最準 , 亦唔會影到主角口黑面黑。 但舞台攝影個主角四圍走這有相當難度 , 退而求其次就用整個人來測光 , 但假若主體着件黑色或白色衫咁方法係行唔通!!所以要臨場執生去變化及多次嘗試 , 切勿一本通書睇到老。

由於舞台上會用三原色混合去製造了白光 , 有時演員太近支燈及某個角度下塊面會變得較青 , 所以最好用 Raw拍攝 , 在後期將色温推番紅少少就會變返自然。

全晚影了過千張相 , 有些是重覆的所以揀了250 張作為專輯。大家有時間又有興趣的不妨用 Slide 功能睇吓 。

多謝欣賞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540923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