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三步曲

e1

在處理日常工作一定會遇到不同意見和立場 , 由於各位其主有時為了為己方爭取最大利益都會產生對立、甚至爭拗。 經一番努力很多時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 但離不開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 , 有時可能是贏了帳面輸了關係。

在管理學來講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 Win Win 雙贏 , 成事之餘大家開心亦加強大家彼此的互信及關係。 但要做到 Win Win雙贏又談何容易但並不表示不可行 , 而要達至這目標要懂得運用以下的三個步驟:

Step 1: Take your negative emotions out of the equation

無可否認這是頗困難的 , 由公事上雙方為爭奪某一些利益 , 以至到私事上如兩老婆為芝麻綠豆事而爭拗都離不開負面情緒的介入。 其實若我們靜心及撇開感性部份 , 問題核心可能極之簡單 , 只是我們在當中滲入了不同濃度的雜質使簡單問題變得複雜化 , 而這些雜質包括了:

A) 個人或自己團隊既得利益的分配及喪失 ,

B) 事情處理的過程及方法對自己或自己團隊是否有利 ,

C) 解決問題方法對自己或自己團隊是否方便 ,

D) 自己或自己團隊的一些既定立場、信念、習慣及原則 ,

E) 個人或自己團隊對對方的喜惡程度 

這些雜質有時會放大到矇閉或擾亂我們解決問題的兩大能力判斷力及創做力” , 所以若我們雙方真的有誠意解決問題 , 這些雜質一定要將它與問題核心分開。

e2

Step 2: Focus on the solution

我相信大家一定鬧過交 , 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DNA關係 , 當我們情緒上不穩時 ,就會好自然地說出一些消極的或具侵犯的言論例如: 為自己辯護遣責對方不是、用方法批評一切、翻陳年舊帳或舊創疤、又或者拒絕溝通。  

而世上亦有些人偏偏很喜歡去製造這些陷阱去 “裝” 及 ” 跣” 你 , 等你 在眾人面前不知如何應對而出洋相。而香港近年亦流行一套 “責 文化 , 凡事抽水 , 佔據道德高地將問題無限上崗 , 亂搞一輪然後拉隊離場。 這些人做法十分幼稚 , 其實在他們心中同樣滲滿雜質 , 而且可能未必有心及誠意想去決問題 , 只是做 Show , 而他們要的是佢贏晒你輸晒 , 能否達至公平亦是渺忘更何況雙贏。我堅信若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跟本不用發脾氣。  

當受了委屈或不快情緒發洩是人之常情 , 負面情緒無助解決問題 , 而更糟的是會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情緒發洩層面上而怱略了真正問題的所在 ,。 這種情緒及溝通方式無疑是個陷阱 , 若真的要達到雙贏結局 , 雙方都要好小心去避過這些陷阱 , 將焦點納回到尋找解決的方向上。 

面對一些爭議性問題而對方亦非善男信女自己就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面對這些冲擊。  遇上情況就要冷靜及懂得運用四兩撥千斤般將攻擊化於無形 , 例如對方一有越軌言論可回應一句若閣下繼續用這種方式表達意見 , 我們很難溝通及尋找對大家有利的解決方案。”  將對方注意力拉回到談判桌上。 

若自己做足功課往往可從對方的言論中尋找到 (1) 所講隱藏的雜質 , 從而更了解對方的立場 , 知己知彼在兵法上能百戰百勝 , 在實際上能令我們增加了解去製定雙贏方案。 

e3

Step 3: Explore the context and options

在解決任何衝突的第一步就是雙方願意及有誠意地尋找雙贏而非對抗 , 要訂明方向及目標 , 我相信這一步不難達到 , 但難就難在如何實行。 

我們達不到雙贏另一原因是我們不夠堅持或相信雙贏的方案確實存在。 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求其找到解決方法就巳止步 , 大家心中都有同感就是只要不付出太多 , 輸少當贏就算 , 很少再去探求雙贏之可能。

其實任何問題都是環繞在 R.S.P. = Resources 資源 , System 系統 , People 人事這三方面。  而這些條件或限制是人做出來的 , 例是死人是生 , 人做得出來就一定可以改動、調節及配合。  若果我會將問題分拆到這三個範圍內 , 一步步抽絲剝繭就會很清析看到双方的矛盾所在。

更甚者若嘗試將一些複雜的大形勢 , 細分成一些 time, minute , unit, dollars為一些單位 , 一去到這些數字單位層面就很難滲入了 (1) 所講的雜質及個人 Feeling

這種邏輯思考方法一來令我們將理性及感性討論兩個層面分開 , 而真正看到問題的核心。 而判斷力及創做力永遠是最尋找雙贏的最好方向。 我絕對鼓勵 對問題作 Brain Storming 甚至倒過來逆向思巧 , User Friendly 的角度去探索可能性。 撇開什麼程序、限制 , 這樣才能突破困局 , 無疑這是較大膽及創新的但往往是雙贏的捷徑。

當然解決問題須要雙方面的協調及努力 , 一些重大議題可能未必一時三刻能有結論 , 有些時候時機未成熟亦未必能夠一 Take過水到渠成。 但從互動相討中大家能加深了解及明白對方立場 , 從而增進彼此的伙伴關係甚至獲得互信及尊重 , 有些時候不打不相識 , 一打變親戚”  很多時候會有一些意外收獲及另一種形式的得着也不定 , 所以做事目光要放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