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舞曲

d23

利用小朋友常玩的梘泡泡 , 但想拍出像在宇宙觀看行星的類似效果。用一個黑色背景 …………

d24

梘泡要利用光線才能顯出流彩 , 而且最好是晨早及黄昏的太陽光 ………….

d27

但梘泡本身像個魚眼反射鏡 , 會將自己及四週環境倒影入埋鏡 , 所以一定要裁切 …………..

要利用高低多角度移動將光線折射又要避去自己的倒影 …………..

又要找一處氣流較靜的地方 , 否測梘泡好易會爆  ………..

而梘泡的流彩移動得很快速要利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去拍攝 …………..

要拍得似樣真的比想像中困難 …………..

d28

嘗試多次 , 影了不少亦 “炒”了不少 , 只有這些是較為似樣。

d29d30

相機 Setting : 鏡頭 AFS – 60mm F2.8Marco ; AF-35mm F2 ; 全手動人手對焦 , 中央重點測光 , 光圈 F 3.5 – F8 ; 快門1/125 – 1/250s ; ISO 200 – 400 ; Setting 就好似下圖咁簡單。

純粹無聊加手痕之作 , 多謝觀賞。

雙贏三步曲

e1

在處理日常工作一定會遇到不同意見和立場 , 由於各位其主有時為了為己方爭取最大利益都會產生對立、甚至爭拗。 經一番努力很多時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 但離不開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 , 有時可能是贏了帳面輸了關係。

在管理學來講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 Win Win 雙贏 , 成事之餘大家開心亦加強大家彼此的互信及關係。 但要做到 Win Win雙贏又談何容易但並不表示不可行 , 而要達至這目標要懂得運用以下的三個步驟:

Step 1: Take your negative emotions out of the equation

無可否認這是頗困難的 , 由公事上雙方為爭奪某一些利益 , 以至到私事上如兩老婆為芝麻綠豆事而爭拗都離不開負面情緒的介入。 其實若我們靜心及撇開感性部份 , 問題核心可能極之簡單 , 只是我們在當中滲入了不同濃度的雜質使簡單問題變得複雜化 , 而這些雜質包括了:

A) 個人或自己團隊既得利益的分配及喪失 ,

B) 事情處理的過程及方法對自己或自己團隊是否有利 ,

C) 解決問題方法對自己或自己團隊是否方便 ,

D) 自己或自己團隊的一些既定立場、信念、習慣及原則 ,

E) 個人或自己團隊對對方的喜惡程度 

這些雜質有時會放大到矇閉或擾亂我們解決問題的兩大能力判斷力及創做力” , 所以若我們雙方真的有誠意解決問題 , 這些雜質一定要將它與問題核心分開。

e2

Step 2: Focus on the solution

我相信大家一定鬧過交 , 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DNA關係 , 當我們情緒上不穩時 ,就會好自然地說出一些消極的或具侵犯的言論例如: 為自己辯護遣責對方不是、用方法批評一切、翻陳年舊帳或舊創疤、又或者拒絕溝通。  

而世上亦有些人偏偏很喜歡去製造這些陷阱去 “裝” 及 ” 跣” 你 , 等你 在眾人面前不知如何應對而出洋相。而香港近年亦流行一套 “責 文化 , 凡事抽水 , 佔據道德高地將問題無限上崗 , 亂搞一輪然後拉隊離場。 這些人做法十分幼稚 , 其實在他們心中同樣滲滿雜質 , 而且可能未必有心及誠意想去決問題 , 只是做 Show , 而他們要的是佢贏晒你輸晒 , 能否達至公平亦是渺忘更何況雙贏。我堅信若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跟本不用發脾氣。  

當受了委屈或不快情緒發洩是人之常情 , 負面情緒無助解決問題 , 而更糟的是會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情緒發洩層面上而怱略了真正問題的所在 ,。 這種情緒及溝通方式無疑是個陷阱 , 若真的要達到雙贏結局 , 雙方都要好小心去避過這些陷阱 , 將焦點納回到尋找解決的方向上。 

面對一些爭議性問題而對方亦非善男信女自己就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面對這些冲擊。  遇上情況就要冷靜及懂得運用四兩撥千斤般將攻擊化於無形 , 例如對方一有越軌言論可回應一句若閣下繼續用這種方式表達意見 , 我們很難溝通及尋找對大家有利的解決方案。”  將對方注意力拉回到談判桌上。 

若自己做足功課往往可從對方的言論中尋找到 (1) 所講隱藏的雜質 , 從而更了解對方的立場 , 知己知彼在兵法上能百戰百勝 , 在實際上能令我們增加了解去製定雙贏方案。 

e3

Step 3: Explore the context and options

在解決任何衝突的第一步就是雙方願意及有誠意地尋找雙贏而非對抗 , 要訂明方向及目標 , 我相信這一步不難達到 , 但難就難在如何實行。 

我們達不到雙贏另一原因是我們不夠堅持或相信雙贏的方案確實存在。 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求其找到解決方法就巳止步 , 大家心中都有同感就是只要不付出太多 , 輸少當贏就算 , 很少再去探求雙贏之可能。

其實任何問題都是環繞在 R.S.P. = Resources 資源 , System 系統 , People 人事這三方面。  而這些條件或限制是人做出來的 , 例是死人是生 , 人做得出來就一定可以改動、調節及配合。  若果我會將問題分拆到這三個範圍內 , 一步步抽絲剝繭就會很清析看到双方的矛盾所在。

更甚者若嘗試將一些複雜的大形勢 , 細分成一些 time, minute , unit, dollars為一些單位 , 一去到這些數字單位層面就很難滲入了 (1) 所講的雜質及個人 Feeling

這種邏輯思考方法一來令我們將理性及感性討論兩個層面分開 , 而真正看到問題的核心。 而判斷力及創做力永遠是最尋找雙贏的最好方向。 我絕對鼓勵 對問題作 Brain Storming 甚至倒過來逆向思巧 , User Friendly 的角度去探索可能性。 撇開什麼程序、限制 , 這樣才能突破困局 , 無疑這是較大膽及創新的但往往是雙贏的捷徑。

當然解決問題須要雙方面的協調及努力 , 一些重大議題可能未必一時三刻能有結論 , 有些時候時機未成熟亦未必能夠一 Take過水到渠成。 但從互動相討中大家能加深了解及明白對方立場 , 從而增進彼此的伙伴關係甚至獲得互信及尊重 , 有些時候不打不相識 , 一打變親戚”  很多時候會有一些意外收獲及另一種形式的得着也不定 , 所以做事目光要放遠一點。

簡約純淨作參巧 , 德系延續大班樓

e6

AM 在學葡萄酒的初期面對千變萬化五花八門的葡萄酒 , 我不禁問 : 究竟葡萄酒有沒有一套 Text Book Reference 如果沒有一個基準尺度又怎去衡量支酒優劣呢

當然在課堂上所教的是一套品酒技巧 , 用一些客觀單位去衡量什麼香味? 什麼 Appearance? 什麼 Body? 的一套準則。 這些標準就等同人是否有眼耳口鼻五官端正四肢健全一樣 , 但樣樣有齊亦不能表示他 / 她是俊男定美女。  換個角度這種是 “生理” 標準而非 “審美” 標準。 

我明白這當然是個十分難答及抽像的問題 , 正如用什麼品評才是正宗 , 就好像什麼才是正牌楊州炒飯或乾炒牛河一樣困難。  你當然可答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欣賞角度不同 , 好難用什麼客觀標準去衡量 ? 但起碼都要有個譜模?  一般人都以 Parker 的 Rating 作為公認的審美標準 , 亦有些人會用一些貴價名酒作參巧基準 , 但我覺得這好像不公平及有欠公允客觀。  對於 Text Book Referrence 這問題沒得到任何滿意的答案最終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年前我在一次品酒工作坊中飲到一支德國 Pinot Noir , 那支 Pinot Noir 雖非什麼名莊佳釀但卻 Clean & Pure , , 無瑕 , 就像初生嬰兒一樣 it is so beatuiful!!。這支酒真正令我看到一支無添加及 Pinot Noir 的本質  我當時心中喜悅萬分因為我終於找到 Pinot Noir Text Book Reference , 亦明白到 Pinot Noir 原來是如此吸引 , 難怪這麼多人愛上它。自此之後我就用這 Reference 作為品試 Pinot Noir 的參巧標準

AM 很多酒友連同自己飲葡萄酒的歴程都是由新世界開始到舊世界為終點 , 口味由濃烈 Powerful 一路一路越飲越淡 , 由紅到白再飲香檳 。很難去解釋口味上為何有此轉變 。若舉個例子就像以前喜歡食炸魚柳俾人話蠢唔識食 , 條魚新鮮一定是清蒸嘗其油脂甘香 , 肉香細滑 。條魚無味才用濃汁及醬料作為主味 , 但倒過來是食個汁而非魚本身 , 正如食魚生都要點些醬油去提昇魚的鮮味。

這道理若套用在葡萄酒上亦很合適 , 一支葡萄酒不可能無添加 , 但太多味精亦未必是好處 , 而品酒除了好飲之外亦要懂得分辨是本質好飲定還是味精好味 , 又或是兩者雙加 1 + 1 = 3 的好味。 而亦因為這種心態上的轉變而改变選擇的取向。

近幾個月飲了很多好 Clean 好簡約的葡萄酒 我所指的簡約並非等於簡單、無乜深度、平淡如水之流 , 反而是一些可用作 Reference 及反映到本質的葡萄酒。

這晚是自己 Wine Group 延續上次德國酒的品試 。  上次試了六款白洒今次再試埋其餘1 Sparkling 4 白 3 紅 。我們亦誠邀代理 Mr Martin Palmer 為我們逐一講解每支酒的風格過性。

這晚的酒聚在九如坊的大班樓舉行 , 菜式味道十分不錯 , 當然菜式未必與所試的德國酒配襯 , 但無乜所謂我始終都是以酒為重點

e7

2009 Kruger-Rumpf  Pinot Blanc  Auslese $440

Pinot Blanc Pinot Noir 同一家族中的白葡萄 , 個性同 Pinot Noir 有些近似 , 風格較 Dry及厚身。這支用25 年樹齡的 Pinot Blanc 葡萄釀製的 Auslese 級白酒。

色水淡黄 , 青蘋果、花香、少許 Smoky ; 入口清潤柔美 , 果鮮而自然的酸度 , 內容清雅易明 , 餘韻帶明顯的 Mineral 感覺 , 老樹葡萄的個性明顯。 整體清爽易飲 , 舒服自然 , 非常均衡 , Pinot Blanc 之中這支算是表表者。

e8

2008 Kruger-Rumpf RIESLING SPARKLING WINE “Cuvee”Riesling Sparkling $440

這支以傳统香檳方法釀制的氣酒 , 帶少許椰絲甜香 , 果香較淡 , 內容簡單 , 酸度自然但欠缺變化及個性 Riesling 是白葡萄中最輕巧的一類 , 用這樣纖巧的葡萄作氣酒無疑是個極大膽的嘗試。葡萄本身力量不強 , 加上花香及果香好容易會流失 , 但另一方面若加重 Yeasty或果仁元素亦好易會蓋過葡萄主味變成喧賓奪主 , 所以好難做得好。這支 Sparkling 相比 Champagne 來說過於簡單 , 試過便可

e9

2007 Schaefer-Froehlich  Spatelese $400

清淡的黃色 , 滲出淡淡的蔗糖、蘋果、稻草、柑皮的香氣 , 入口輕盈柔滑 Clean , 充滿線條美的酸度 , 酒味平衡而優雅 , 餘韻是鮮味的果酸帶點Dry 及 Mineral。這支酒水準真的不錯  , Reisling 的優雅、精緻、含蓄表露無遺。這支酒的釀酒師在 2010 年獲選為 German Wine Maker of the Year , 水準不容置疑。

e10

2009 Tesch St.Remigiusberg 1.Lage “Grosses Gewaechs” Riesling , Auslese $600

甜美的桂花 , 水蜜桃 , 少許 Spice , 香氣清雅誘人而具質感 ; 入口圓潤有力 , 清甜得典雅 , 果酸明媚 , 甜酸兩者的平衡性極佳 , 中尾段亦感到一份深藏層次而且充滿變化 , 餘韻令人十舒服。 自己真的極之喜歡亦是當晚最多人喜愛的一支白酒。

e11

2008 Tesch Deep Blue Blanc de Noir , Spaetlese  $360

這支酒我可以用女士恩物或殺手來形 , 它那如高級香水般花香 , 清雅幽香非常誘人 ; 入口酒味清甜細膩 , 甜酸優雅 , 而餘韻有不俗的 Mineral , 簡約得來有個性及立體感清雅得來自然舒服又帶點層次。真是人見人愛 , 車見車載的一支佳品。

e12

2008 Kruger-Rumpf Rheinberg 1.Lage Spaetburgunder “M” $520

e13

2008 Kruger-Rumpf Rheinberg 1.Lage  Spaetburgunder “R” $660

這兩支德國 Pinot Noir 是同一 Wine Maker , 同一塊田出產 , M R 的分別只在收割時間的不同。 R – Reserve 是延後兩週才收割 , 葡萄的成熟度及糖份不同而生產出兩支個性近似 , 濃淡不同的兄弟酒。而 M R 的分別只在中後段的內容強弱及整個味覺的長短。

清轍淡紅的酒色 , 一嗅酒杯我頓時眼前一亮 , 因看見的是一片廣濶的花海 , 而花香隨風飄送包圍着我 。 在場酒友盡發出讚嘆的聲音; 入口酒味柔和舒服 , 果味純淨清潔 , 單寧自然而 Chewy , 餘韻帶點淡淡的礦物。 整個味覺流程不算很長 , 但卻非常 Clean & Pure ; 簡約流露出結構及其平衡性 , 它有點像清純版的 Chambolle Musigny , 感覺非常迷人正斗。

e14

2006 Schaefer-Froehlich Stromberg 1.Lage Pinot Noir $480

這支 Pinot Noir 依然是充滿花香 , 但比 Kruger-Rumpf  Spaetburgunder  的香味更濃郁及厚重  , 這就像有刺的玫瑰花一樣 ;  入口果味密度較大 , 質感有點像紅豆沙 , 亦有點乾身 , 整個果味曲線有立體感 , 這支酒可說是清雅版的 Gevrey Chambertin

喜愛 Pinot Noir 的人會立即用它來跟 Burgundy 比較。 我覺得 Burgundy在內容、複雜性及餘韻方面會更多細節及更豐富 , 變化亦更多。 作個比諭這德國 Pinot Noir 就像天生麗質的素顏美女一樣 , Burgundy 就像化了裝的美女一樣。 化裝美女卸了裝是什麼摸樣我就不敢擔保了 ………..

e15

蒜香酒醋滷牛舌
Beef Tongue in Wine Vinegar and Raw Garlic

e16

鹵水豬下巴蜂巢豆腐
Pork Chin with Chinese premium Soy Sauce served with Crispy Fried Tofu

e17

荔甫馬蹄煙鴨盒
Deep-fried Taro Cake with Smoked Duck & Water Chestnut

e18

酥炸獅頭魚配陳醋
Crispy Small Yellow Croaker served with Balsamic Dressing

e19

老火靚湯
Soup of the Day

e20

雞油花雕蒸大花蟹
Steamed Fresh Flowery Crab with Aged ShaoXing Wine & Fragrant Chicken Oil

e21

大蝦兩食:蝦子炒大蝦球,椒鹽蝦頭
Fresh Tiger Prawns 2 Flavours:
Sauteed Prawns with Potherb Mustard & Sauteed Prawns with Shrimp Roe
Deepfried Peppered Prawn Heads

e22

話梅肉桂糖醋排骨
Braised Spare Ribs with Preserved Plums in Caramelized Black Vinegar

e23

十八味豉油雞
The Chairman’s Soy Sauce Chicken

e24

魚湯浸菜苗
Seasonal Baby Vegetables cooked in Homemade Fish Broth

e25

魚雲豬油渣蒸蛋
Steamed Egg Custard with Boneless Fish Head & Pork Crisps

e27

總結:

l        席上有酒友問德國酒以不同甜度分為 Kabinett ,  Spatlese ,  Auslese; Beerenauslese (BA) ,  Eiswein , Trockenbeerenauslese (TBA) 。當然 BA , TBA, Eiswein 就一定是甜酒 , Kabinett 就一定最乾 , 但Spatlese , Auslese 這兩級只 Label 好難估到它是甜定 Dry。 Martin 的提議是看酒精度 , 一般 10% 或以下的多數較甜而 10% 以上的一般是較 Dry , 這分辨方法倒是易明及符合邏輯。

l        德國酒 Qualitatswein mit Pradikat (QmP) 法例中是不容許在釀酒過程中加糖 (Chaptalization) 去提高酒精度的 , Qualitatswein bestimmeter Anbaugebiet (QbA) 容許 (Chaptalization)  大家不要低估 Chaptalization 添加對葡萄酒本身個性的影嚮 , 無疑這方法能提高酒精度使酒更 Powerful 但同時地它會擾亂酒本身的清純自然性 Chaptalization 對於果味濃郁及力量形的酒款或紅酒這做法當然不成問題 , 但若以幼細精巧自然薄身的白葡萄酒來說就像修身美少女有對步驚雲的麒麟臂一樣 , 會十分怪突兀 (就像一些如梘水般的 Alsace一樣) 。所以選酒時要留意這分別 , 要選簡約自然的就一定要找 QmP , 要澎湃有力的就要揀選 QbA。

l        可能有酒友覺得德國對比一些新舊世界產品不論在香氣、酒味都較清淡好像無乜料到。  當然品嘗這些 QmP 清淡一派的酒要用特別手法去品嚐 , 我在上一篇德國酒都有講過點去飲德國酒才能試出它的真正味道來 , 不再重覆。

l        歸納兩次的德國 Naha 區的品試 , 得出的結論是這三位 Wine Maker 所釀製的酒不論是 Riesling , Pinot Blanc , Pinot Noir 都很乾淨、清純、自然、工整 。有些人可能未必喜歡這種簡約但我自己就巳將這次品試作為日後參巧之用了。

l        通常一些資深的葡萄酒愛嗜者都喜歡 Pinot Noir 這葡萄 , 原因是它稔貴不易打理及個性獨特而優雅 , 再加上如 DRC , Henri Jayer , Leroy 這些天價神級名酒 , 就算唔識飲都可以話喜歡而扮吓高手。但若講到 Pinot Noir 的真我個性 , 一支清純的 Pinot Noir 會是怎樣的 ? 我相信不是很多人能具體描述到出來。 而今次所試的三支 Pinot Noir 絕對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答案

Thomas Palmer Fine German Wines (H.K.) Ltd

Email contact :riesling@netvigator.com

自信的危機

e33

做人處世一定要有自信 , 而自信亦是所有成功人士常掛在口边的信條 , 無可否認自信一定好過自悲 , 但大家有否想過過份自信未必是件好事呢?

耶魯大學 Behavioral Finance 教授 Robert Shiller 對一群學內運動員作了多次評估 , 發覺好多運動員都偏向高估自己能力 , 輕視了比賽的難度及對手的實力 , 比賽中很多運動員表現失準 , 甚至大熱倒灶 …………  

容易過於自信是人性的一項弱點 , 它最利害之處是像種植蔓生植物一樣 , 最初我們種些在屋週圍用來點綴家居加添生氣 , 但當它越長越大後就要加以修剪控制 , 若任由放任生長 , 最後可能生長到連屋四週的窗户門口甚至整間屋都被封閉着。

大家要切記 自信心是種信念 , 但卻非魔法神仙棍”  , 要懂得運用信念的力量但不要被信念所矇蔽”  例如你對自己的網球技術好有自信 , 並非等於你就能贏敢温佈頓大滿貫冠軍一樣。 相反過份自信會令我們萌生輕率心態 , 蒙閉了我們眼睛看不清形勢及四週視野 ; 封閉了我們耳朵令我們聽不進任何忠告 , 令我們不知不覺間自我澎漲 。 一旦遇上失敗挫折 , 除了承受失敗的結果外 , 亦同時承受由於過份自信引致的連鎖打擊:

1.    You may fail to deliver on your promise

2.    You may blame yourself too much

這兩種打擊所波及的範圍及影嚮可能比比實失敗的本身代價更大 ………..

e34

AM 以前做酒店時有一位年輕拍擋 , 手底工夫不弱人亦十分聰明伶俐 , 他做了幾個漂亮的 Project 令上司十分欣 , 可說是少年得志。 漸漸地他開始過於自信及高估自己的能力 , 加上身邊一班擦鞋仔朝吹暮捧 , 將一切擦鞋慌言信以為真 , 勝利充昏頭自我澎漲及囂張起來  AM一切看在眼內都覺得有點過了火位 , 曾私下提醒了他。 當然苦口良藥利於病 , 忠言逆耳利於行講就好易實際上未必個個人能聽得入耳更何況是自信心爆掤的人。

常言道獵犬終須山上喪 , 聰明反被聰明誤 過了不久老闆交托了另一大 Project 於他主理 , 以他的聰明這 Project 可說是易過執豆 , 他亦向大家誇下海口超標完成 。他的過份自信令他忘記了評估計算其他枝節及變數 , 而他亦忙於其他閒事而疏於跟進 , 他真的以為幸運之神永遠在他身邊一樣 , 到時到候就會水到渠成。

可是他錯估了形勢及人手 , 加上天氣變化延誤了船期令他須要的幾件重要物品未能如期到達 , 情況十分狠背。 而他亦礙於面子及誇口並沒有向老闆報告及向同伴借兵 , 不惜劍走偏鋒一意孤行 , 最終搞到爆大鑊 , 震驚朝野。  這次事件雖非導至豉椒炒魷但歸根究底他責無旁貸。  而他在眾人面前所誇口的亦末能對現 , 他多年辛苦建立的威望誠信亦受到嚴重打擊 , 公司為了平息眾怒被公司流放邊彊。

AM 看在眼裏對此人雖無落井下石之心 , 但從中明白到什麼叫陰溝裡翻船的道理 , 過份自信真的非好事 , 皆因世事無絕對 , 凡事總有意外。 自己常用以下五點引以為戒:

e35

1. Acknowledge the role of luck

很多成功人士背後除了自身的努力外 , 亦好睇時機際遇” , 亦可說是種 Luck 幸運。  Bill Gate 本身的才能當然是十分了得 , 然而在他公開自己成功秘訣時除了本身的努力外亦多次提及到運氣 , 沒有運氣他最多都只能是 Forbes 400 富豪榜中榜尾的一名富豪而非全球首富。

這話看似歉恭其實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 Bill Gate 之所以成功就是他明白這個事實而不盲目過於自信。

好多在金融市場打滾的散户以為幾次預測準確就以為真的可以永遠準確地預測大市走勢 , 他們怱略了運氣的元素 , 亦忘記輸錢皆因贏錢起” , “上天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的警世戒律 , 遊覓在恐懼與貪婪之間 , 但最終很多都是輸掉畢生積蓄作收場。

2. Don’t credit yourself too much

當自己比賽贏了或成功地完成了一件大事當然值得高興及自豪 , 亦好值得享受群眾的歡呼及讚美擁戴。 但切記可享受成果但不要沉醉 不要被勝利充昏了頭腦 , 一次勝利並不代表自己是長勝將軍。 

千萬不要將奉承的說話放入心 , 亦不要沾沾自喜而過份澎漲 , 令自己返唔到轉頭。 要做到為勝不驕不容易 , 真的須要點個人修養。

3. Comprehend the complexity of a project

一些看似簡單的工作當中可能存在很多枝節變數 , 自己要細心去檢視當中的細節及與有經驗的同事下屬開會相討 , 用認真的態度去面對 , 開放心懷集思廣益及了解當中的變數所在。 這好處是大家有心理準備及將當中的變數搞清將風險減到最少。

有些人喜歡故作神秘黑箱作業 , 非要埋身一刻才將計劃透露 , 我自已覺得這手法只會增加風險。 對團隊下屬若不信任打你點叻都無可能一個打十個 , 若連這關都過不了又怎能當大事?

e37

4. Have a cushion

有好多人習慣平時悠悠閒一直拖到限期前一刻才開快車去做 , 就像應付考試一樣。 有些人可能會好成功但卻並非我自己的 Style  我永遠不會等 Last Minutes 才開工 , 我會預先將所有準備功夫做妥並在限期前交貨 , 乾手淨腳之餘若有什麼 Last Minutes Changes 都有空間及思維去應變及調動。

當然有些管理層會到臨場一刻才會認真去想或有新 Idea , 預先做好的一切可能會變成白癈 。 當然你真係要睇你老細做事的風格去決定 , 無話边種方法一定啱晒 , 但為自己預留多些空間走棧是無可厚非的。 

 

5. Be prepared for failure

古人破斧沉舟 , 不成功便成仁這當然十分勇猛悲壯 , 有種銳不可擋的氣勢 , 古人之所以咁做因為他們後無退路 , 橫死掂死不如憤然一戰。 但現今社會日常生活有無須要去到咁盡呢你自己能否承受得起成仁的代價呢

在我眼中匹夫之勇只是愚勇”, 而愚勇者的內心其實是不想面對 “You may fail to deliver on your promise “ “You may blame yourself too much的內疚心態而並非真丈夫所為。

一些病態賭徒永遠相信自己做得沒有做錯 , 他們未發達只是幸運之神未降臨吧了 。 他們常以有賭未為輸作借口 , 堅信所失去的一切會從賭海中本利尋回。這歸根究底一切都是源自一份過份自信不想承認及面對失敗的心態。

永不言敗只是種信念 , 實際上人是會遇到失敗的。 既然失敗難以避免為何不為自己預留點退路 , 減少點傷害呢?  最低限度都要留點空間令自己能很快恢服元氣從新開始振作。 

小說中當主角遇到困難時會打開錦囊看看當中有什麼仙人指路錦囊妙計 ……….. 我想這篇文章亦可作為錦囊 , 當你感到大地在你腳下 , 生活充滿自信及開香檳慶祝的同時一併開啓 ,  提一提醒自己這五點為自己降一降温清一清醒腦袋。

 

躍彩珊瑚

f6

近排坊間除了一貫影模為主的拍攝外亦多了很多創意攝影的工作坊 , 有啲睇落又真係幾有趣 , 今次咁啱有時間我就報名玩吓。

當然這些拍攝技巧純粹設備及配套 , 談不上什麼深度或藝術 , 只是貪得意學嚟玩吓。

這晚學了概念 , 原來影這個真係一啲都唔簡單 , 要好多道具配套 , 一般人怕煩未必會肯搞咁大壇嘢 , 而且一般人亦未必有齊所有架生 , 簡單一點都係參加工作坊化算。

自己以前玩過滴水及連拍類似的拍攝 , 架生器材都較齊只須添置一兩件小道具即可 , 於是第二天就出動買料在家開壇玩過痛快。

這些是水彩而這些水彩不是滴下而是彈起拍攝的 , 要如何令水彩彈起? 如何控制彈起高度? 如何佈燈?  相機 Setting? 這一切都是關鍵 …………

大家睇落好靚 , 但千祈唔好以為易影 , 我玩過兩晚成功率只得 20% , 而且仲搞到週圍汚煙瘴氣 , 事後要大搞一輪清潔 , 真係攞苦嚟辛。

 

當然俾咗錢上堂 ,  AM 無理由在這裡公開內容 , 而我亦更加唔會寫個製作特輯咁無良 , 所以大家睇相算啦。

水彩由分開到混和  , 這是最難控制的 ……….

單一色彩較易控制 …………

有興趣玩就自己去報名啦。

http://www.dc-cafe.com/dcnews/news_reader.php?nid=388

相集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5129714482/

有朋友話這廣告同我的搞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 尤其是事後清場果 Part ………

檳海明珠懷歐聚 , 反璞歸真意陶醉

g1

這幾個月 AM 在不同酒聚中飲了不少香檳氣酒 , 當中有不乏人所熟識的名牌、鮮為人知的蒼海遺珠及貴到飛起的珍品。 但若問我那一支最令我印像深刻 , 念念不忘的莫過於支 Alfred Gratien Brut NV原因是我未飲過一支如此好味的香檳。

大家一定好奇地問這名不經傳的牌子究竟有何能耐能吸引到 AM 呢? 是霎眼嬌定是真的魅力非凡呢? 

我自己為求證實這一晚就參加了這個香檳酒莊在 Hotel Conrad Brasserie on the Eighth (懷歐聚) 舉行的一個私人酒局 , 而我亦得到滿意的答案 ………..

長話短說先看酒評 ………..

g2

1) Alfred Gratien Brut NV

Chardonnay 37 % – Pinot Meunier 50 % – Pinot Noir 13 %

淡黄酒色 , 氣泡如粉粖般幼細 。酒杯中散發清新甜美的花香 , 輕盈的西柚、檸檬、多士、乳酪、青蘋果隨後滲出 , 香氣幽幽散發令人心盪迷醉 。 入口酒味 Juicy & Creamy , 一種乾淨、鮮美、幼細酸度充滿着整個口腔 ; 輕巧的麵包酵母、Creamy 而不厚重的內涵 , 優美具線性的果酸 , 如微風如潮浪的徐徐而至 , 令人眼前一亮心曠神怡。

優香的 Chardonnay 結合50% Pinot Meunier 的酸度比重 , 再以13% Pinot Noir 作餘韻伸延 , 令酒質出奇地清新、乾淨、清爽及具有超靚的酸度線性平衡 , 加上高質葡萄帶來的礦物感 , 這支 Champagne 放暖後就像一支 Meursault 一樣精彩。

她就像穿着輕紗手執鮮花的新娘子一樣高雅貴氣 , 令人着迷。

g3

2) Alfred Gratien Cuvee Paradis Blanc

Chardonnay 61 % – Pinot Meunier 21 % – Pinot Noir 18 %

這一支香檳同樣是花香誘人 , 輕奶油 , 檸檬皮 , 青蘋果 , 暖麵包 ; 比第一支 NV 有更精細及密度的質感及內容 , 由入口一刻至收結餘韻同樣保留美不勝收的酸度線條及平衡性 。 這香檳初開入杯時可能比較收斂 , 我覺得開瓶最好先唞 30 分鐘並用白酒杯享用 , 這樣才能表現其精彩的香氣及層次感。

這支香檳的質量與 Foie Gras Terrine Melba Toast 配搭得天衣無縫 , 能將 Foie Gras 的韻味無限伸延 , 相反第一支 NV 就未能做到如此美妙效果。

g4

Combination of Homemade Foie Gras Terrine with Melba Toast and Ceviche of Japanese Scallops

g5

3) Alfred Gratien Blanc de Blancs

100% Chardonnay

這支純 100% Chardonnay 釀造的 Blanc de Blancs 除了有 House Style 的所有優點元素外 , 其奶油感、抽皮、青蘋果、百合花外亦添上了杏仁、果仁、拖肥芳香 , 入口時雖無之前如潮水拍岸的激情澎湃感 , 但如 Mousse 般輕柔活潑 , 這種表達方式更顯得雍容典雅 , 華麗高雅 , 酸度的表達更顯細緻 , 平衡性尤佳 , 礦物感比例在尾段恰當地暗示 , 不論香味酒味表現比開瓶初期更為立體 , 這支 Blanc de Blancs 真 Champagne Salon 的影子。

g6

Cod fillet wrapped with Prosciutto on Asparagus with Shallot and Riesling Butter Sauce

g7

對於 Rose Champagne  AM 是有點偏見的 , Rose 亦要睇對手及場合 , 除了婚宴喜慶場合AM 要去贈慶外亦唔會無啦啦去買支 Rose , 而對住班相熟的酒肉朋友只有刀光劍影杯盤狼藉亦無須講什麼浪漫。而自己心目中最欣賞的品牌只有 Ruinart Billecart Salmon Rose , 因為我覺得除了色水要靚之外 , Rose 的酒味內容一定要表現清新、自然及純真才有點意思 , 並非一些整色整水堆砌出來的假浪漫可媲美 , 所以要我喜歡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g8

4) Alfred Gratien Cuvee Paradis Rose

Chardonnay 65 % – Pinot Meunier 20 % – Pinot noir 15 %

淡紅酒色如初露晨曦 , 香氣在初落杯時較為含蓄要在杯中唞 30 minutes才散放士多啤梨、玫瑰花、百合、餅乾清香 ; 入口優美動人 , 乾淨清爽而有活力的口感 , 泡沬豐富如絲 , 內容是帶點曖昧的複雜性 , 酸度清美自然 , 餘韻雅緻悠長。 含蓄內斂而不浮誇 , 集優雅流暢與平衡於一身 , 非常 Beautiful

酒味表現與 (2)  90% 近似 , 分別在 Rose 的酒味中有明顯的葡萄皮質感。 不要以為 Rose 弱不襟風 , 這支 Rose 的密度、質感、酸度足以襯配主菜的牛肉 , 雖然並不是分庭抗儷般的匹配但卻是以主為先賢良淑德般體貼承托

g9

Slow-braised Short Ribs and Char-grilled Sirloin with Red Wine Sauce and Homemade Pinot Noir Mustard

g10

5) Alfred Gratien Brut Rose NV

45% Chardonnay, 40% Pinot Meunier, 15% Pinot Noir

最後一支 Rose 其實同 (5) 95%近似 , 分別在其中段酸度的比例及個人口味的選取罷了。

能與主菜拼配的 Rose 若單獨飲用一般都令我覺得過於強橫 , 但這兩支卻是動靜佳宜。以其清新自然浪漫中又帶點曖昧的過性風格 , 當然夠資格列入我的心水 Rose 選擇之一 。

g12

Warm Apple Tart with Cinnamon Foam Hazelnut Chocolate Cake Marinated Forest Berries with Bourbon Vanilla Ice Cream

總結:

大家睇完 Tasting Note 再看看釀酒資料就會明白為何這香檳有如此品質表現:

l        這香檳的葡萄全是來自同 Krug 一樣的三塊 Grand Cru – Côte des Blancs Chardonnay, Montagne de Reims Pinot Noir Marne Valley Pinot Meunier。這三塊田的出品並非任何人都買得到的 , 是酒莊與酒農世代相交才有此厚待。

l        這系列的香檳使用 Pinot Meunier 成份較多 , 所以酸度比例比一般香檳略強 , 酸度雖高但絕不酸削 , 反而非常 Clean & Crispy。

l        在現代科學化用不銹鋼桶量產形的香檳酒莊的潮流下他們的酒種仍在 288 Lit 橡木桶作第一次發酵 , 這方法讓細少的微氧份幫助發酵過程使酒質更細緻自然 , 這種舊派的釀酒方法在香檳區可說是絕種的做法。

l        這香檳全是人手釀造及調配 , 而非機器大量生產 , 這須要大量人手心機及耐性

l        在發酵過程中沒有進行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 所以能保持如此 乾淨 , 鮮美的酸度及線條。

當然很多香檳名莊都花很多資源搞品牌形像 , 但一切包裝之下有多少內涵所在 , 而大家所付出的是否成正比又是另一回事。

五支香檳中我自己最喜歡第一支 Alfred Gratien Brut NV 正如我開頭所講我從未飲過如此鮮味 Beautiful的香檳”。 它 Krug 的雍容及貴氣、 Salon 的鮮爽自然 , 而它只是一支普通版  NV

沒有比較未必知道它的可愛之處何在 , 當你像我一樣在酒海浮沉多年你就會知麼什麼是反璞歸真的可貴。

酒莊資料

http://www.alfredgratien.com/web/uk_index.php

 

 

維多利亞一野鴨 , 自然均衡有風格

h1

有朋友問 AM 為何澳洲酒很少出現在 AM 的酒 Blog 之中?   作為一個官式答案我會這樣回答 : 葡萄酒的世界太大 AM 對葡萄酒只有偏嗜並無偏見 , 每一個產酒國都有超班好酒及平庸劣酒 , 問題只是你懂不懂欣賞及發掘吧了。 

但作為一個老實答案我會這樣坦白回應 : 對於葡萄酒我承認自己是 “花心” ”貪心” 的人 , 總希望多試、多嚐、多體驗、多親芳澤。 當然貪杯並不等同求醉 , 風流並不代表好色 , 更不能來者不拒般來個博愛歡樂存萬家 畢竟自己巳非年少輕狂的放任年華 , 無規距不成方圓 , 做人一定要規範立場 , 有些選擇標準及偏嗜口味。

無可否認我自己並不太喜歡厚重碩大無朋 , 沒有深度變化又或者太人工化的葡萄酒。 一些精裝霎眼嬌的只就能搏取一時的注目並不能長久 , 等如男人不須要靚仔但一定要襟睇的道理一樣。  另外一些太霸道强橫的葡萄酒 , 一兩 杯就將我 K O 技術性擊倒 , 對一個花心而又貪心但不是旦求一醉的飲家來說會是十分無癮的事 , 而且亦一定同意不會為了一顆樹而放棄整個森林的心態。 這亦可以解釋到 AM 為何不喜嗜烈酒一類高酒精飲品甚至咖啡之故。

廢話說完又補充一吓澳洲的產酒風格:  1996  年澳州政府許下宏願在 2025 年之前澳洲葡萄酒年銷產了值要達 4.5 Billion 澳幣, 這個目標在 2003 年巳達到 , 今日澳洲巳成為葡萄酒世界的強國。但急速的增長亦帶來產量過剩的反效果 , 要知道產量過剩永遠是與質素成反比的。很多新牌子的酒莊並沒有實體酒廠在背後專責生產 , 缺乏酒莊風格及其地域個性。 在自然條件下澳洲普遍產區陽光猛烈 , 葡萄好容易 Over Ripe 而缺乏酸度作均衡 , 而且容許灌概而葡萄的根部不會向地層深處成長 , (再者澳洲河川地下水鹽份偏高亦不合葡萄生長的局限性) 令葡萄缺乏細緻的元素 , 而灌概亦令葡萄酒的餘韻變得水淡 , 這是先天條件的不足。葡萄糖份高能量高 , 相對上要用更濃郁強勁的木桶或更長釀藏時間去增加複雜性 , 這些全部都是細小酒莊能以承擔的時間成本。

酒莊為求突出產品亦朝着 Parker 評分標準手法釀出果香澎湃 , 酒精度高 , 糖份重 , 超濃縮得膩人的方向不斷突破 , 做出一件比一件大的巨無霸型葡萄酒 , 過去一世紀澳洲亦以這樣的品質自滿。全球氣候暖化為不同產地帶來生機同時亦帶來危機 , 近年市場對這樣強壯巨型的酒失去興趣 , 澳洲葡萄酒業才開始醒覺危機所在 , 開始購入冷卻系统及減產提昇內涵質素及改善其均衡性 , 嘗試改變過往的缺點 , 改變要顧及傳统又要兼顧創新 , 這個改變無疑是痛苦及漫長的 ……….

這晚罕有地出席了酒壇前輩主辦的澳洲酒宴 , 因為前輩對澳洲酒的取向與 AM 是近似的 , 而且前輩經驗功力深厚 , 每次都帶給我澳洲酒的新驚喜及體驗。 而另一原因對於澳洲酒今時今日我的取向是寧取一些一手一腳自己釀做生產的細小酒莊 , 這樣才可真正試到酒莊及個人風格。而 Wild Duck Creek 酒莊位於Victoria , 面績最小氣候亦最涼 , 使葡萄能保持足夠的酸度 , Heathcote 的獨立產區 , 以不灌概及 Biodynamic方法種植葡萄 , 這樣亦可反映葡萄酒個性及土地風格 , 這就這我出席的另一原因。

h2

1) Ocean Eight Pinot Gris 2007

先來一支澳洲的Ocean Eight Pinot Gris 作餐前 , 這支 Pinot Gris 骨了裡同 Alsace Pinot Gris 不惶多讓 , 不過只是更甜美及豐滿吧了。 淺黃酒色 , 蜜糖 , 蘋果 , 酵母 , 菊花少許草菁 , 清香撲鼻而來; 入口如棉的質感並無一般如梘水般的弊點 , 質感如棉花般輕盈這表現是因為酒在木桶及 Lees 的特有個性。 酸度有如青檸般清爽怡人 (酸度令我想起意大利的 Pinot Griogio) , 酒味曲線自然流暢 , 平衡性亦佳。作為日常飲用及夏日佐膳之用十分適合。

h3

2) Wild Duck Creek Estate White Duck Viognier 2010

淡黃酒色 , 香味有如香水般 , Tropical Fruit, 石榴 , 芒果 , 碌柚皮 , 香料一類的成熟香氣。 酒體棉靭有勁 , 柔滑中包含富質感的酸度 , 中段少許柑皮的微澀 , 在餘韻悠長中明顯感到不錯礦物感。整體感覺清爽簡單而平易近人 , 從堅實的酸度及略短的餘韻表現中感到支樹齡尚新。

h4

3) Wild Duck Creek Estate The Blend Cabernet Merlot 2006

深紅酒色 , 在燈光細觀之下酒色並不通透 , 可以肯定這支酒沒有經過過濾。香氣帶薄渮、雲尼拿 , 朱古力 , 黑加侖子 , 甘草 , 香料。 入口柔軟自然 , 單寧出其地柔軟 , 葡萄皮單寧為主 , 酸度平順舒暢 , 中尾段帶點黑朱古力的苦澀 , 餘韻果酸及單寧為主餘韻略短。 整個味覺流程十分自然尢其在中段開始更覺平衡 , 近乎法國 Bordeaux風格

 

h5

4) Wild Duck Creek Estate Alan’s Cabernet 2005

第二支風格上同第一支近似同樣是Unfiltered。酒體中厚 , 果味柔順自然 , Fresh Berries , 紫羅蘭 , 乾玫魂花 , 甘草 , 黑朱古力 , 煙草 , 丁香 ; 相對上這支較野性 , 而酒中的Structure亦較明顯亦有內容 , 單寧同樣地十分平易近人 , 平衡性做得不俗 , 加上不錯的酸度及略 Dry的餘韻 , 感覺自然及鮮味。

這兩支酒雖然豐滿濃郁給我感覺是十分 French Style , 而非一般澳洲酒的 Fruit Bomb模樣。我自己亦十分欣賞這兩支的崇尚自然而帶線條的風格 , 沒有任何 Artificial的妖媚 , 能夠真正感到葡萄個性及地域本質, 相信這是因為奉行Biodynamic的好處關係。

接着下來的四支紅都表現强勁而複雜 , 又是另一種風格。

h6

5) Wild Duck Creek Estate Springflat Shiraz 2007

花香及或熟果香 , 甜美中帶白胡椒的辛辣 , 香氣濃烈帶酒精感 , 入人有肌肉感。中段單寧和順 , 而口感略乾 , 甜酸比例亦算有板有眼。 開始感到澳洲 Shiraz出名 Full Body的力量型 Shiraz

 

h7

6) Wild Duck Creek Estate Yellow Hammer Hill Shiraz Malbac 2008

這支 Shiraz Malbac (5) 同樣是深紅如墨 , 果味帶鮮味的 Raspberry Blackberry , 當然亦少不了朱古力的濃香。 而分別在於酒中多了Malbac的煙燻及炭火味的原素。

這一對酒風格與 (3) (4) 很不同 , 個人覺得 (5) (6) 近乎澳洲 Shiraz的傳统風格 , (5) (6) 當中卻有一般澳洲 Shiraz的酸度及單寧細節 , 濃郁中帶柔靭。雖然複雜性略遜但亦算是個性鮮明。

h8

7) Wild Duck Creek Estate Reserve Shiraz 2004

h9

8) Wild Duck Creek Shiraz Duck Musk 2007

第三批 (7) (8) 屬於野獸級葡萄酒 , 雖然已 Decanted一小時以上但我仍覺得它們表現略緊及 Too Young to drink 除了梅子 , 布冧 , Spice , 朱古力香氣之外 ; 入口濃郁有勁 , 我仍覺得酒精將酒的層次鎖扣着 , 酒中的複雜性很難看得清 , 可喜的是它們雖然濃郁但沒有 Over Ripe過熟 , 所以仍然保留了不錯的酸度細節及葡萄皮的單寧 , 使到酒仍保持到不錯的平衡及結構。 要嘗真(7) (8) 這兩支真的需要多點時間 , 讓酒精解放酒味元素 , 我相信這兩支會像 (3) (4) 一樣可口怡人。

 

h10

我相信很多人會喜歡 (7) (8) 這種量感形的葡萄酒 ,  AM 覺得這類量感形的葡萄酒一晚飲一支就不錯 , 太多會好膩 。 八支之中我較喜歡頭四支 (1 – 4) 。(5 – 8) 四支感覺上釀酒方法同 (3) (4) 很不同 , 我很難推斷是因為 Biodynamic 的關係或是釀酒手法上的分別。

總括來說 Wild Duck Creek Estate 的出品保留了豐郁的果味及香氣 , 葡萄成熟但無 Over Ripe過熟 , 酒味元素無乜加糖加酸這些 Artificial成份 , 而當中的果酸及單寧比例自然 , 更難得的是強橫中保留着線條的平衡性 , 感覺上開始朝着優雅的方向進化 , 這確實是一個可喜的轉變。

上誌當日仍未收到訂價資料日後補上

 

h11

Scallops with Spring Onion and Black Truffle

h12

Risotto with Prawns, Ham and Porcini Mushroom

h13

Homemade Ravioli Stuffed with Meat, Carbonara Style

h14

Braised Beef Cheek with Photo Gnocchi

h15

Italian Cheeses with Honey and Fruits

 

h16

Seasonal Fruits with Sabayon

 

Wine Supplier:

Vine to Wine Cellar Co., Ltd.

Tel : 2573 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