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頻閃練習

e3

這幾個星期沒有安排什麼外影拍攝活動 , 閒着無事無無聊聊就在家玩吓嘢。

今次玩的叫 “動態頻閃” Repeating Flash (RPT) 其實是利用閃光燈的閃燈一個連閃模式將物體的運動軌跡捕捉下來的一種玩法。 Repeating Flash (RPT) 通常在高階的閃光燈才有此功能。

e4

閃光燈 RPT Mode 有三個數要調整:

Time –即閃光燈在一次拍攝時要閃多少吓? 亦即是你張相中想有多少個影像 , 例如第一張相可見到 8 – 9個影像 , 咁你就要 Set最少 9 – 10

Frequency 每一吓閃光的頻率 , 舉例10Hz 即一秒內閃 10 , 20Hz就是一秒內閃 20 , 1Hz即一秒閃 1次。 Hz越高不一定越好因為影像會重疊 , Hz太低就會失去动態的連貫性 , 所以亦好視乎物體的移動速度 , 三者要配合才能拍出理想效果。

Flash Output Level – 閃光燈的 Output 都有個叫 GN值的數字 , 這個就是它的功率。 可以調教以 1/1 (全輸出) 1/128 閃光燈的火力視乎要照亮物件的距離而定 , 只要能涵蓋主體就可以 ,  G/N太大反而嘥料 我通常會由 1/128 – 1/32 之間 , 視乎物體的距離及移動速度而定。

 

頻閃有條方程式:

Number of Flashers / Frequency Hz = Shutter Speed

假如以每 5Hz 的頻率要閃 20  , 跟方程式 20 / 5 = 4  , 咁快門就要秒。

反過來我只得 , 而我打算張相有個影像即閃光燈要閃 , 2 * 5 即閃燈頻率要 Set  10Hz

環境佈置:

1.  找一個黑暗的環境。

2.  用一塊黑色的背景布 , 位置Setting 大約如下。

 

e6

相機 Setting:

1. 先定出運動物體的距離範圍 , Manual Focus先對好焦。

2. 將光圈收細到 F8 , 擴大景深範圍。

3. 慢快門 2.5 Sec。

4. ISO 200 – 400。

5. 測光模式無乜所謂。

閃光燈 Setting:

1. RPT Mode 。

2. 閃燈輸出 1/64 – 1/128 (太強輸出支燈好易唔夠電 , 不能打光主體)

3.  HZ : 視乎物體的移動速度 – (慢速 5 – 10Hz , 快速 20 – 25 Hz)。

4. 閃燈次數視乎你要影多少個影像 , 通常 5 – 10 次。

e6

例子 : F9, 2S, ISO 400, 10 x 20Hz , 1/64 Output

拍攝拋銀仔最難是拋物線的孤度及閃光燈照亮銀仔的適當位置 , 整個過程要不斷調整嘗試位置、角度、時間 …….. 玩了一晚才影得幾張較為滿意的。

e8

再利用 LED電筒仔利用光繪畫出整個運動軌跡。閃光不足所以 LED 電尚仔的形像模糊 , 反而突出了光軌。閃光太像只見到電筒凌空方向而少了光軌。

 

e7

這個算做剛剛好 ……….

以上全部相 一 Take 過絕對不是用 Photoshop 做的疊影效果。

e9

飛標射蘋果因為背景塊黑布不夠大 , 支飛標色水太沉效果未如理想 , 不過可作下次的數據參照。

少少相集: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4889136642/

今次筆記:

1.     拍攝環境要夠黑。

2.     要考慮物件的活動範圍及鏡頭的涵蓋度 , 黑背景布越大越好 ( 4’ x 6’ )

3.     黑背景與拍攝物體最好有 6” 離。

4.     閃光燈最好用側光不要正打 , 距離約 2 – 3 

5.     不要貪心先玩一盞燈 , 燈越多越易亂。

6.     光圈維持 F7.1 – 9

7.     快門 大約 2 – 3 

8.     ISO 200 (若閃光燈距離主體遠就調高至 400)

9.     閃燈輸出 1/64 – 1/128 (太強輸出支燈好易唔夠電 , 不能打光主體)

10.    頻閃: 視乎物體的移動速度 – (慢速 5 – 10Hz , 快速 20 – 25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