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柔不爭 與煩共舞

e88

一樣米養百樣人 , 無可否認大家身邊一定有些人同你好夾 , 但有啲卻好似同佢前世撈亂骨頭一樣永遠火星撞地球。 這些同我哋唔多夾的外星人 , 文雅一點统稱為 Difficult People “麻煩友 Difficult People 絕對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奸大惡 , 可能有啲仲好和善親切也不定 , 但他們的行徑想法總是令你血壓標升 , 頂心頂肺甚至抓狂發癲。在現實生活上麻煩友無處不在亦避無可避。 面對他們總令你大傷腦根頭都痕埋。
我們不是神不可能去改變一個人 , 引用聖嚴法師所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而與他們共處最佳方法就是 Learn how to live with them面對 Difficult People 我們最常犯下三種錯誤 , 我今次想簡單分享一吓怎樣令自己可以輕鬆咁去 Work with Difficult People

錯誤一 : Don’t Assuming we are right

每人有不同價值觀、出發點、目的、經驗及手法 , 我們一定會認為係 Right”先會去做 , 無人會畜意去做些錯事 , 而每個人的所有行動都有可解釋的動機及原因。 世上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咁簡單 , 一般人都會自己一套 “規則尺度” 去衡量別人 , 而當兩者相差大的就會產生磨擦。 好多時我們都有自已的一套做事方法及想法 , 做得多做得耐就會變成一種模式或定律 , 當別人觸犯了我們的規則尺度令我們走出了 Comfort Zone 範圍我們就會失去安全感而產生警戒訊息 , 這就是令我們覺得麻煩的原因。所以第一點自己要做的是不要以為自己 100% Right

對應方法: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Stephen Covey’s 的出名著作 Seven Habits of Effective People 中有一條叫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and then be understood” 現代人的行事模式流行速食文化 , 每件事都想速戰速決 , 一切訊息都懶去分晣照單全收 , 總之大伙人都係咁做就實冇衰。 久而久之人就變得懶用腦去思巧及分晣變得太主觀 , 好多事都欠缺一種易地而處的包容心態去多角度虛心看清及分析事實。 我敢大膽說好多時我們都太武斷太早 Jump to Conclusion 而睇漏好多嘢。

要同麻煩人打交道 , 最佳方法是去了解他們的出發點同動機 , 當你知道這兩重點後他們的一切行為就變得很合邏輯同合理。 切記我表明知道讚同是兩回事 , 我不是要你完全同意及讚同他們的見解及行動 , 但對抗無助解決問題了解才是尋求共識的起步點。 世事無絕對亦無所謂必然定律 , 若只認定自己是 100% Right 就堅持己見寸步不移 , 這反而是種偏執。

Be More Open Mind 能令自己從中學習到別人的一套看法及去接受這世界有不同的人 , 更寬容及彈性去處理事情。而且越明白對方令自已更有利去看清局勢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

有時麻煩友其實是我們的好老師 , 我自已工作生涯中就不斷遇上這些麻煩上師 / 下屬 / 客人 , 人棄我取 , 越麻煩我越覺有挑戰性越喜愛 , 因每次我都可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及經驗 , 增加自己的待人處事的經驗值。 而當我們真正認識及了解他們後 , 他們其實都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錯誤二: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人有自由意志不是機械人是最難控制的 , 不要以為可以 Program 咗佢就會跟你的方法去做 , 尤其 Difficult People 就更加唔使諗 , 莫講話幫忙他們不為你添煩添亂已謝天謝地柯呢吉啼當然你若是身居高位面對 Difficult People 可以運用職權去令他們就範 , 但這只能令人暫時屈服而效果十分短暫。 若你與麻煩友是同級甚至他是你上司就更難搞。 但萬變不離其宗 , 與他們工作或生活千萬不要抱太大期望 , 因你九成機會會失望。

對應方法: focusing on what we can change

Stephen Covey’s 的書中提及 Circle of Influence Circle of Concern 兩樣嘢

Circle of Influence 即指自已能控制的東西及範圍

Circle of Concern 則指自已不能控制但對自己有影嚮的範圍

舉個例 Circle of Concern 就像天氣 , 你可某程度上預測到天氣但你不能控制天氣 , 你只能因應不同天氣變化去調整自已的行動、裝備、配套。套用在這裡自已就是 Circle of Influence 而其他的人就是 Circle of Concern , 面對 Difficult People 我們只能 “focusing on what we can change.”

Dealing with difficult people’ 最大的秘技並不是調控 Difficult People 反而是調控自已的心態 , 問一問自已在這情況下自已能做些什麼?” 其他的想多都無謂。

 

錯誤三 : Trying to win an argument

由於看法不同好多時都會同 Difficult People 都會有較多爭拗 , 老實講問題一提昇到爭拗層面就會加入很多個人情緒、面子等感性因素。 大家心裡都想贏 , 好難會用有理性冷靜的思維去妥協解決問題 , 畢竟退一步海濶天空的智慧及胸襟並非個個人都有。 爭拗多數會越爭越烈多數會導至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玉石俱焚的結果。

對應方法: changing by example

赫魯雪夫 Khrushchev 在一次演說中遣責前蘇俄政治獨裁者史達林的罪行 , 在台下一名擾亂分子大叫 ‘why didn’t you speak up when Stalin was still in power?’ 赫魯雪夫立即向群眾大聲回應 ‘Who said that?’ 但在場群眾無人敢回應 , 赫魯雪夫簡單的回應一句 ‘Now you know why.’ 這個例子非常貼切

要雞蛋裡挑骨頭去批評人好易 , 到你身在其位就知事情並非自已所想咁簡單。  好多人都有 “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的雙重標準 ,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 , 大部份 Difficult People 好多都係得把口喜歡在傍指指點點一講到行動就現晒底牌 , 所以對應方法跟本無需爭拗只要拉佢落場 “Please show me how?” 去做一次就自有分曉 , 切記 ”Action will usually achieve far better results.” 通常一講到這裡佢哋就會縮沙 , 但若他們真的肯落場去做 , 咁恭喜你 , 你將有個黄金機會去學到啲好嘢!

 

上述三點都是面對一般 Difficult People 的方法 , 而運用上最簡單的只須記着以下三點 :

Being open minded,

Being flexible ,

Not taking yourself and others too seriously

 

而老子的《守柔》與《不爭》篇就是對應的最佳心法。

《守柔》以天下之至柔 , 馳騁天下之至剛。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老子從人類和草木的生存狀態中 , 發現到有生機的東西也是柔軟的 , 而失去生機的東西便是堅硬的 , 這便說明從生命的發展持續之中「柔」才是最可發展的狀態。

而《不爭》則能「容物」 , 若江河之能容納百谷之水。「江河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 以其善下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 , 處前而民不害 ,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 ,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