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國砵酒譽滿球 , 置地初嚐印像留

d1

在舊世界葡萄酒產區之中葡萄牙是一個注重傳统而又非常有個性的產地。 由於葡萄牙位處西歐偏遠封閉的環境很少同外界接觸 , 保留了很多葡萄牙獨有的葡萄品種。

以前葡萄牙的葡萄酒一定要靠海路運輸去歐洲各地 , 而當中最出名的出口港是葡萄牙北部的 Porto 由於以前做酒及儲存技術並不進步 , 葡萄酒經不起長途運送的嚴苛考驗 , 很多佳釀到達目的地時就巳經變壞了令商人血本無歸。 商人有見及此就在葡萄酒中加入少量 Brandy 用以加強酒力希望捱過風浪做成買賣這無心插柳之舉竟令酒大受歡迎 , 這就變成了 Port 酒的前身 , 這酒亦因為由 Porto 港口運來所以就以 Port 命名。

要明白 Port 酒首先要知道幾乎所有 Port 酒都是混合多種葡萄製成的 , 在葡萄牙中就有 48 種葡萄允許來釀製  , 葡萄中較出名的有 Touriga Nacional , Tinta Barroca, Touriga Francesa, Tinta Roriz, Tinta Cao, Tinta Amarella ………..單是記這些葡萄品種都嘔電

葡萄收成時期不同成熟度的葡萄會倒入花崗岩砌成的酒槽中開始釀酒過程。葡萄汁會經過很短暫的自然發酵過程 (只得48小時) , 當發酵到 6 – 8% 時糖分尚未完全發酵成酒精之前就添加由葡萄酒蒸餾而成的 Brandy 去結束整個發酵過程 由於 Port 酒的發酵過程這樣短 , 酒跟本唔夠顏色及單寧所以要用外來力量去協助。 大家就會想起一班男士手搭膊頭肩拼肩一字形排開身穿短衭在酒槽中踩葡萄的景像 , 這種原始輕柔的腳底按摩法將葡萄的顏色及皮單寧踩踏出來及混合 , Port 酒有非常深的顏色及强勁的單寧 , 這就是為何有這樣一個踩葡萄活動的原因。 之後就將酒液放入木桶中長時間釀藏熟成去增添韻味 , 這亦是釀製 Port 酒的傳統做法

因為製造和培養的方法不同 Port 酒可分為 Rudy Port , Tawny Port , Vintage Port , Late Bottled Vintage White Port 五大類。

Ruby Port – 是最年輕的一種 Port , 酒色如 Ruby 所以因而得名 , 這類 Port 熟成時間較短 , 所以有較多果味亦較簡單。而有些酒商會將品質較佳的兩三個年份混合一起釀成 Crusting Port

Tawny Port – 這種 Port 一般都會混合不同年份調配而成 , 一般有年以上釀藏 , 而酒商喜用 10 年為單位去區分質素由 10 – 40 年不等。這類 Port 有較高品質 , 香氣變化更豐富更有層次 , 年份越久越複雜豐富。

Vintage Port – 只在絕佳年份出產 , 選用最好的葡萄釀製 , 只經過不到兩年的木桶培養就入樽 , 年輕時味道濃郁及較多單寧 , 起碼要十年或更長時間熟成才能展現美態。

Late Bottle Vintage – Vintage Port 差不多是用同一個年份 “ 較好” 的葡萄釀造但並不是 “絕佳” 年份 , 質素雖不及 Vintage Port 但較快熟成 , 無需等太久就可享用 , 價格亦便宜得多。

White Port – 純用白葡萄釀製產量較少 , 做法同 Port 酒一樣只是浸皮時間縮短甚至取消而己 , 風格較 Off Dry 一般作為餐前飲用。

簡單一點 , 年輕的 Port 酒有葡萄原身的甜味 , 有葡萄的單寧 , 濃郁的果香 , 由於加入葡萄酒蒸餾而成的 Brandy 所以酒精度較高 ~20%  , 酒體中明顯有酒精的副產品酣油的滑溜 。由於 Port 酒在大木桶中培養熟成 , 在桶中氧化程度高 , 香氣的變化會很豐富 , 加上可混合不同年份的釀藏 , 變化就更為複雜。

一般人在夏季飲 Port 最好將酒略為冷藏 , 用低温使果味增長亦將酒精感減輕。開瓶後具有這些年份的通常維持鮮味約六星期 , 若放入雪櫃會更好。如果找到三四十年酒齡的 Port , 放入雪櫃可以延長四至六個月之久。

長篇大論講完少許 Port 酒的基本資料就可以容易些去了解這個 Wine Dinner 的特別之處。

d2

Niepoort Douro D.O.C.  ‘Tiara’

d3

Ceviche of shrimp, scallop, and lobster tail 果漬鮮蝦帶子龍蝦尾

這支葡萄牙白酒帶花香、蘋果、梨子的香氣 ; 酸度清爽 , 口感滑溜 , 有少許 Bitter Lemon Mineral 的味道。 酒體輕盈流暢 , 酒中仍感到少許餘糖的存在以這點餘糖其實支酒可以做得更 Powerful , 但我想 Wine Maker 並不想釀製一支肥大肉厚的酒 , 所以 Cold Fermentation 去保留葡萄的纖細果香去達至某個平衡點這酒柔中夠酸 , 酸中帶少許甜感覺不錯 , 可惜是價錢略貴。

這道菜的果漬汁與白酒同樣是酸中帶甜 , 味道及質感上配搭得很好。

d4

d5

Portonic of Niepoort Dry White Port

d6

Portuguese grilled Sardines served with Argentinian Tomato Salsa and toast

葡式烤沙甸配多士

之前講過 Dry White Port 是由白葡萄釀製 , 這晚 Serve 的是一杯混合了薄渮葉及 Soda Water Cocktail 版本 , 溝淡了的 Dry White Port 好易入口。我弄來了一杯純 Dry White Port 作比較 , 原版帶些麥草、蘋果乾、杏甫、紅棗香氣 ; 濃郁乾身 , 有些 Nutty , 酒精度頗高。配襯葡式烤沙甸魚來說溝淡的一杯較為親和。

d7

10 Years’ Old Tawny Port

Pan Fried Foie Gras 香煎鵝肝

這支十年 Tawny Port 的呈深琥珀色 , 同樣帶麥草、蘋果乾、杏甫、紅棗、柑皮、焦糖、咖啡有很豐富的香氣 , 口感柔和細緻 , 甜潤有勁。這個 Food & Wine Matching 來說有點似甜酒與鵝肝配襯當然無乜問題。

d8

Niepoort Couro D.O.C. ‘Vertente Tinto’ 2005

d9

Traditional Portuguese Duck Rice 傳統葡式燒鴨

首先這支並非 Port , 飲完 Port 酒再回頭飲番一般葡萄酒是有點難度的 , 所以要清一清口腔才可繼續。

這支葡萄酒深紫如墨的酒色帶一種 Sweet Cherry , 士多啤梨汁的鮮味 , 少許 Spice 及煙燻氣息 ; 入口柔和 , 酸度明顯 , 簡單易飲的 Food Wine 類別 , 當與鴨飯配襯時更能托出酒中的 Herbal 味道。  這個鴨飯做得香濃無比 , 鴨肉帶點鹹味非常惹味令我讚賞不巳。

d10

Niepoort Douro D.O.C. ‘Redoma Tinto’ 2005

d11

Wagyu Lamb Rack 扒和羊架

這支 2005 帶一種 Dark chocolate , 草藥, 香氣濃郁 , 顏色濃黑 , 甜美豐厚 , 單寧亦比較明顯。 配上扒羊架本應十分理想但我覺得和羊醃得較甜而 Niepoort Douro D.O.C. ‘Redoma Tinto’ 2005 酒味較濃 , 配搭後反不及分開品嚐各展所長

d12

Colheita 1998 Port

Fig Tart with Pistachio Crust 開心果無花果撻

Colheita 葡文意為「收成」跟據條例這一類黃褐色砵酒是完全收集一次收成的果實提鍊 , 樽上要清楚寫上日期及入桶時間 , 再貯入橡木桶7年陳化長時去造成 , 不像其他 Port 酒可以混合不同年份所以 Colheita Ports 非常罕有。 這酒明顯有較多 Nutty 及焦糖味 , 明顯的無花果及杏挑核果香 , 口感柔滑內容亦較複雜

食到這時基本上巳飽到上心口再食唔落 ………

d13

Niepoort Vintage Port 2000

d14

Hand-rolled chocolate truffles 朱古力拖肥

這個組合朱古力施肥將 Port 酒蓋過了只剩下朱古力粉的味道.

d15

老實講自巳對 Port 感覺只是普通 , 自覺 Port 酒的 Wine Style 有其局限性需有不同質素但跳不出一個框框 , 食物質感份量無番咁上下重量真係會被 Port 酒蓋過 , 但兩者同樣咁厚重食落會好肥膩 ; 若食物帶酸又可能會搞亂酒的平衡性 , Port 酒温度太凍會唔香太暖酒精攻鼻 , 所以用 Port酒做主題去搞 Food & Wine Matching 其實難度相當很高 , (聽酒友說之前一晚襯泰菜是火星撞地球 , 效果未如理想) 今晚在 Cafe Landmark 搞的 Wine Dinner 中食物同酒的質素整體算不錯 , Niepoort 亦是葡萄牙出名的酒莊質素上佳 , 但配搭效果可能未必個個人都喜歡滿意 , 但畢竟是一個有趣的經驗去嘗試不同 Port 的風格 , 加深對它們的了解認識。

我突發想起一個問題不知梅菜扣肉去襯個 Tawny Port 應該會是件過癮的組合 ………

(事後發覺當晚有些酒款漏影了 , 唯有借用網友 Cheong99的相片一用 , 特此嗚謝)

隆河大莊廣涵蓋 , 風土自然訊息來

d22

M. Chapoutier Wine Dinner at Agnus B Le Pain Grille

自己 Wine Group 每個月都搞聚會 , 每次搞手都要為揾地方及揾酒都費盡心思勞心勞力 , 辛苦非常。這個月大伙兒索性參加一個酒商搞的 Wine Dinner 作為酒聚 , 包飲包食慳水慳力 , 不用費神 , 反正大家旦求開心聚會 , 傾計講笑 , 無乜計較。

這晚的酒主要是來自 Rhone 一個出名的品牌 M Chapoutier , 這酒莊旗下出產的酒款有五十多款 , 包括法國、澳洲、西班牙、葡萄牙可謂十分多產。 這酒莊亦是用 Biodynamic 耕種法讓土地的特性充份的表現 , 這晚所試的所有酒都感到當中的礦物感頗明顯。Cotie Rotie 的雲母岩石 , Condrieu , 的花崗岩 , Hermitage 的多樣土質(石灰加黏土)都能反映在葡萄酒的酸度及體形上多多少少的表露。

d23

M. Chapoutier Crozes Hermitage Blanc Petite Ruche 2007 ~$1xx

這支由100% Marsanne 做的餐前酒帶白花、蘋果、梨子香氣 ; 入口圓潤、礦物感豐富 , 感覺鮮爽 , 酸度柔和。這支酒感覺清新柔和 , 柔中帶酸 , 簡單直接 , 口感清脆利落很適合作餐前酒或 Food Wine 之用。

d24

M. Chapoutier Chateauneuf de Pape Blanc La Bernardine 2007 ~$3xx

第二支酒用 Grenache Blanc 及少量 Bourboulenc , Clairette Roussane 葡萄提供足夠的酸度釀製 , 這酒散發一貫 Rhone 白的香氣如白花、杏花、葉菁的香氣 ; 入口比第一支更圓潤濃郁好像飲礦泉水般滑 ; 初段感覺略為平板要等酒開放後才能展示其酸度及平衡性。

d25

M. Chapoutier Condrieu, Invitare 2007 $410

這支以 100% Viognier 釀製 , 帶少許奶油、蜜糖、香蕉、芒果、橙皮等熱帶水果的香氣 ; 入口圓潤濃密甘油成份頗重 , 帶有蜜桃及焦糖的甜味 , 酸度尚算足夠而層次分明。  Condrieu 一向給人一種肥大圓厚 , 酸度低均衡較差 , 不能耐久 , 餘韻帶少許微苦的個性 , 個人對此酒並不太偏好 , 雖然這支仍未能跳出這框框但巳算做得豐富雅的一支

Rhone 中除了南面的 GSM 外北面要數是 Syrah 的天下。由於地勢高低及土壤關係這裡出產的 Syrah 別具一格 。這種風格在年青時未必很討人喜歡 , 但當酒釀藏夠十年以上時所能展示的複雜性及深度確是十分精彩迷人的。

d26

M. Chapoutier Cote Rotie Les Becasses 2005 ~ $5xx

Cote Rotie 的地層滿佈雲母頁岩 , 這裡出產的 Syrah 較乾身嚴謹堅挺。這支酒帶皮革、泥土、草菇、車尼子、香料、肉味 (通常革、泥土加車尼子 , 我稱之為 Musty Cheery 簡單一點就是有些 酸酸叔叔臭臭 的感覺 , 所以未必人人可接受)。這股氣味散去後就會輪到果味出場 , 這酒放一段時間後香氣會變成朱古力、咖啡的甜香。酒味柔和、單寧柔順有點乾身, 酒味中帶有些 Spice 、Pepper , 煙肉的感覺 , 內容略為簡單 , 收結亦短。

d27

M. Chapoutier Hermitage La Sizeranne 2006 ~$4xx

黑加侖子、紅果、甘草、黑欖、泥土、Truffle , 同樣有點 Musty Cherry Nail Polish 的感覺。 入口感覺略兼平淡 , 酒體亦較乾身 , 酸度明顯 , 而酒中的礦物感亦能充份流露 , 感覺就像一頭野獸十分粗獷難馴。

d28

M. Chapoutier Crozes Hermitage, Les Varonniers 2003 ~$4xx ***

這支酒初落杯時很重煙燻味要唞一段時間才變為花香及熟果的甜香 ; 入口濃郁強韌 , 肉味、香料、果味混和頗為複雜 , 單寧温柔 , 平衡性及規模雛形只是現在太過年青 , 餘韻亦見公整有前有後 , 表現算是斯文一類 。 這支酒頗具潛質是當晚自己頗喜歡的一支。

d29

M. Chapoutier Coufis , vin doux naturel 2005 ~$2xx

這支採用 Viognier 釀成的微甜白酒屬Chapoutier較稀有的酒款。這支酒甜潤有餘 , 酸度不足 , 欠缺少許個性 , 淨飲略欠層次用來襯托鮮果類帶微酸的甜品甚至某些淡味芝士效果不錯。

d30

以這晚所試的酒質而論 , 總覺得當中好像欠缺某些共嗚感 , 暫時沒有一支能真正打動我的購買意慾。

d31

Grilled scallops, orange Hollandaise

d32

Salmon in sorrel sauce

d33

Venison grand veneur fresh pasta

d34

Cheese platter from the region

d35

Latin of apple and pear, double cream

酒莊資料 http://www.chapoutier.com/gb/index.cfm

酒供應商 CitySuper

 

攝影樽頸的迷思

d50

上次去完廣西之旅後 , 雖然拍攝到不少滿意作品但同時亦發覺自己攝影技巧上去到了一個樽頸之處 ………

我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攝影眼有所不足 , 有時面對一個環境時只知靠直覺去攝影 , 缺乏一套元整及有係统的思維去構造理想的影像 , 我知道長此下去我的相片將會十年如一日了無新意………

我從來拍攝都是很隨心隨意地去拍 , 可說是沒有什麼章法可言總知睇啱覺得靚就影。 自覺要拍一些賞心悅目的相片自己還可以應付 , 但要拍一些有內容的相片真的有點力不從心 。 雖然攝影創作空間海濶天空無窮無盡 , 但並不表示它沒有一些法則 , 自問對攝影很有興趣亦很想進步 。 無可否認自從上堂之後自己對攝影的觀念、技術認識加深了很多亦開濶了自己的視野 , 相對地自己對相片的構圖內容內涵要求亦不自覺地提高了。

我如何能提昇自己的攝影眼呢? 下一步要向那方向前進呢? 要向技術層面進修還是藝術攝影方面呢在這些問題未有答案之前自己跟本提不起影相的意慾 ……… 大家看見我這樣是否覺得 AM 有點痴” 了?

這幾日有意無意中翻看冼鏡光前輩這兩篇文章終給我找到了答案 …….

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VWgAZwBnAzw%253D

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BzpXNw1tVmI%253D

很多朋友都私下問我一些攝影器材的意見 , 我亦寫過幾篇文章分享過個人經驗及想法。冼鏡光前輩的第一篇文章對新手的幾個不要是我誠意向大家推介的 , 因為內容真的寫得十分貼切。 自己做過初哥亦犯上了文中所講的大部份毛病 , 對攝影器材的物理差異盲目追捧追求過 , 老實講我年多前看這篇文章亦未必認同讚成 , 到了玩了一段時間真的感到這文章 “字字肺腑”。現在自問已經可以做到第一篇的幾個不要而自己的疑問亦在第二篇中亦找得到了答案。

d51

(上圖兩幅相原相直出沒有任何後製處理)

現在我要的是多看好書 , 多看多分晰名家或前輩的作品 , 去進一步了解 :

1.        作品中的光與影、明與暗的層次、色澤是如何安排的?為什麼這樣安排使照片出色?

2.        拍攝的角度為何?為什麼要用這個角度拍攝?

3.        畫面的構圖方式明顯嗎?各被攝體間的主從關係為何?您如何看出這一層主從關係的?用獨特的透視效果、佈局、角度、景深、或是其它因素?

4.        看到這張作品的感覺是什麼?這個感覺從何而來?與前三點有關、還是其它原因?

5.        攝影時要問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如何去拍 ?

6.        學習與不完美的器材為伍,儘量發揮手上器材的功能與特色。

7.        拍攝前訓練自己 Pre-visualization 的技巧 , 拍攝前先想一想自己要的結果是什麼 , 着重前期製作而非後期補救。 雖然自己巳報讀了中級 Photoshop 但並不表示我可以瞌埋眼亂影而一切依靠作後期補救 , 因為我可改變色彩但不能堤昇相片的內容層次。

有了上面七點我就再一次看清楚自己的要行的方向了。

成熟名酒難聚頭 , 紅樓今夜笑春風

e1

這晚長老為他的朋友在中環 Red Tavern 搞了一個以 Burgundy 為主題的私人酒局 , 碰巧當中有一參加者因事不能赴會而輾轉之下讓我知曉 , 我一看酒單巳是 流晒口水” , 不單酒靚吸引而且全是舊年份 Burgundy 真是可遇不可求 , 心想如此盛會豈能錯過於是以候補身份報名參與。

e2

長老是識飲之人而又熱愛 Burgundy , 尢其對那些成熟 Burgundy 不但經驗豐富而且很有心得。 AM 學酒起步較遲 , 自己品嚐熟酒的功夫有部份都是從他身上學回來的 , 加上年齡相若言語投契所以算得上是亦師亦友。

言歸正傳這晚所試的一白五紅全都是 Burgundy 區出名的精選佳品 , 質素不用置疑而且支支都價格不菲 , 這些熟酒年份在市面並不常見全是長老多年來從海外纍積購入而來 , 有些甚至是在拍賣會以合理價格投標回來絕對是飲家珍藏之選

所謂寶劍配俠士 , 飲如此靚酒就一定要用隻似樣的靚杯 , 這晚 AM 亦罕有地出動隻私伙 Riedel Sommelier Series 中的 Burgundy 杯。這隻杯是品酒客公認飲靚 Burgundy 必備的一件工具 , 它的體型孤度及杯口設計令 Burgundy 的香味變化  巨細無遺地展現出來 , 對質素好的當然錦上添花 , 對質素差的亦無所遁形 , 對酒質薄弱的是摧命符 , 名符其實的 Burgundy 照妖鏡。這隻杯價格高昂而且非常脆弱 , 好易好易打爛 , 所以我非到必要時不會使用 ,帶出街用就更是絕無僅有 , 由此可見 AM 對這酒局的重視程度。

e3

Domaine Coche Dury Mersault 1995

第一支白酒是世界十大白酒釀酒師之一 Coche Dury 的一支村級酒 Meursault 1995 Meursault 出產的 Chardonnay 以圓熟甜美口感濃郁豐富見稱。  這支酒散發着奶油、芝士、香草、杏仁、梨子、杏甫、花香、熟果、甜蔗、甘桔、雲尼那的香氣 ; 入口 Coche Dury 那種柔滑如忌廉的酒體 , 沉厚濃郁的密度是其特色 , 酒一到口腔酒味即向橫擴散 , 整個口腔充滿濃郁的果味 , Fine Acidity 令脷的前端不斷生津 , 有如飲過礦泉水的餘韻。這類酒雪得太凍表現不出它的層次 , 酒的酸度要到酒放暖後才有更明顯的表達 , 我自覺 Light Chilled 後放暖唞氣半小時至室温表現最佳。

Coche Dury 之特色在於那強大而柔和濃密的酒體 , 肥大而非粗大 , 醇厚中帶幼細的線條 , 內容充滿爆炸力 , 當中酸、果、酒體、層次、收結樣樣俱備 , 平均衡兼具流線型的變化 , Coche Dury 就像一輛 Ferrari 跑車一樣。

e4

Domaine Armand Rousseau Gevrey Chambertin Clos St Jacques 1er Cru 1988

第一支 Burgundy Red 是當晚年份最新的一支 ; 此酒散發 Typical Burgundy的肉味、 玫塊花香、藍莓、泥土、Truffle 香氣 ; 入口那份成熟深厚的漿果味 , 紅豆沙般的質感 , 溶化的單寧 , 精細怡人的酸度 , 沉實而帶着少少泥土味的餘韻這支酒純粹、清晰、集中、協調感覺非常立體 , 而且種種元素天衣無縫的互相協調

由於是熟酒關係 Gevrey Chambertin 的硬朗霸氣及堅削的複雜性已全然收儉 , 變成一股具氣派又成熟優雅的風度十分正斗

e5

Clos Des Lambray Grand Cur 1976

這支酒落杯的一刻充滿誘人而令人眼前一亮的花香 , 甜美的 Berries 有如糖果 , 蜜味叉燒及香料的聯想 ; 入口鮮明的果酸 , 有如嘴嚼着士多啤梨的鮮味 , 酒味緊扣而細緻 , 頭中段豐富自然 , 由於 76 年並不是太好年份 , 後段的收結餘韻較 Armand Rousseau 為淡 , 不宜作持久戰。

e6

Domaine Bouchard Pere & Fils Le Cotton Grand Cru 1966

這支 Bouchard 是唯一一支來自 Cote de Beaune 區的 , 這酒在當晚真的十份搶鏡 , 它除了一貫優質 Burgundy 那類紅果、花香、肉味外 , 更多了豉油、香料不同層次的變化 ; 酒體濃密而複雜 , 曲線平衡起落細緻 , 頭中尾段表現均稱平均 , 酒味元素中的果味、酸度、單寧、餘韻比例恰到好處可算得上是段段有 , 味覺旅程絕對令人感到歡愉。

Bouchard 1995 年轉手後已全然改頭換面 , 酒味路線亦有很大改變。這支 66  據長老說是 Bouchard 的黃金時期產品。它有第一支Armand Rousseau 的均衡但生命力比年輕 22 年的 Armand Rousseau 還要强勁充滿活力及跳躍感 , 口感及層次的豐富真是一場味覺上的滿漢全席 , 令我非常欣賞 , 這支酒無疑成了我當晚的最愛。

e7

Domaine Romanee Conti La Tache 1970

這支酒不用多說是當晚眾人之期望 , 長老亦事先聲名這是最高風險的一對 , 真的一如所料這兩支酒開出來的結果令人失望。酒味有點像 Port / Sherry 一樣 , 結構鬆散 , 表現 Out Balance , 有點靈魂出竅毫無生命跡像 。

飲這類有名氣的熟酒其實風險頗高 , 我形容這些酒如簿命紅顏由推出市場一刻開始就一直被不停轉手 , 有些酒可能已環遊世界。 好命的落在愛酒的人手上當然會被好好珍惜愛護及保存 , 相反的若落在無心之人將其像人口販賣般漂泊流離 , 真的不知何日才可有個真正歸宿 , 所以若飲到支好質素的真的要感謝蒼天 , 你我今天無緣只能寄望明天。

e8

Leroy Chapelle Chambertin Grand Cru 1966

講到 Burgundy 點少得 Leroy , 這支是白頭 Leroy 即是釀這酒的葡萄並非出自 Leroy 本身的幾塊田而是買回來的 , 這個時期 Leroy 的釀酒師是Henri Leroy , 縱使如此這酒完全是 Leroy 的風格。芳香强勁的紫蘿蘭花香、梅子、嘉應子、香料、肉味柔美如絲的酒體 , 纖細酸度 , 濃郁而質感的密度 , 單寧如煙似霧若有若無 , 均衡細緻 , 風格成熟優雅 , 雖然已年過四十但依然有之氣有力迎刃有餘。

對於 Leroy 不論紅頭白頭一向都好少令人失望 , 是品質的保證。

e9

講完靚酒當然要提提當晚的美味菜式 , 若大家有追開我個 Blog 的酒友都應該對 Red Tavern 這間餐廳不會陌生 , AM 好多次靚酒敘會都在此進行 , 皆因此地酒具齊備 , 對酒的處理亦十分到家 , 地方靜焗食物又夠質素 , 很適合我這班有要求的品酒客值得推介。

e10

Sauteed Fresh King Prawn with French Salad

e11

Pan Fried Goose Liver with Stew Apple

e12

Crab Meat au Gratin

e13

Lobster Bisque Cappuccion

e14

Fresh Scallops with Sicilian Sauce Served Linguine

e15

Roasted French Quail with Black Truffle Sauce

e16

Grilled Beef Tenderloin Fillet Port Wine Sauce

e17

Home Made Assorted Dessert

 

補充:

有人問我如何欣賞成熟 Burgundy 之美?

我很難去具體形容一支成熟 Burgundy 的美態因那是一種純個人感覺 , 我只能引用禪語中的一句它就有如見山仍是山 , 見水仍是水”

對於 Young Burgundy 由於酒中元素未完全溶合 , 好容易分得出每種元素比例的大小 , 這時候的境界就等如滯於物境 , 未能內外通透 , 就像禪語中的 見山是山 , 見水是水

到了進入成熟期的 Burgundy 由於元素開始溶合 , 會慢慢產生很多新的味覺元素 , 一切感覺像霧又像花 , 似事而非變得難以捉摸 , 這時就等同進入 “忘我” ,  這時的形態美就像 見山不是山 , 見水不是水但大家不要以為不斷地 “忘我” 是件好事 , 因為 “忘我” 只是一過渡期 , 不能常住 , 常住於忘我 便會變成 “空相” 即成為 “虛妄” 支酒可能變成第二樣嘢甚至變成醋 (好似今次支 La Tache 1970 咁)

所以 “忘我” 以後 , 須會在某個框框下融之化之 , 而又能保持自我的真味 , 這就是完全成熟的 Burgundy 那種一切完素渾圓為一醇和自然 , 但幾十年後仍保留着當年葡萄那種鮮味那種回歸自我 – 反樸歸真 , 這時就是所謂的 見山仍是山 , 見水仍是水 的境界 。 我只能咁去比喻我知道確是有點玄不易明白 , 不過都希望給大家一點頭緒。

 

求敗

e33

名導演占士金馬倫在  TED talk 演說中講迹他創作 Terminator II , Titanic , Avatar 幾套經典電影過程中所體會到的幾個成功元素 – Curiosity, Imagination, Respect, Take Risk 而當中最後的一段“ Failure is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我覺得這段話很有意思。 無獨有偶最近看過網友寧靜的一篇文章 連玩,都沒勇氣接受失敗? 心中有感

相信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內好多時都把“ Failure is an option but fear is not” 倒轉過來變做 “Failure is not an option but fear is “ 我將這句翻譯為因害怕挫敗而導至失敗 , 而非因為真正挫敗而導至失敗

由少至大我們都被灌輸一種意式 , 我們鄙視及害怕 “失敗” , 我們做事往往機關算盡處處步步為營 , 為的就是不想失敗 但亦因為這種害怕失敗心態不單不能令我們長進進步 , 反而卻令我們失去更多。

N 年前關正傑有一首兒歌叫  祝福 , 當中講迹父母對子女的愛 , 有幾句歌詞這樣寫 : 人世上一切善與美 ,  全給寶寶你預備 , 盼願似溫室的花兒一生裡全沒有風雨 ; 願你每天都好日子 一切事稱心如意 ………..你是明天的新一代 , 新的里程由你而起 , 路障已盡去可向著目標前去 , 愉快幸福盡送給你 , 還想一生裡沒憂慮 …….” 

AM對這幾句其實無乜好感 , 因為這其實並不是愛子女而是害了他們 , 跟本脫離現實 , 而真係跟佢咁做只會另下一代更我們整天抱怨新一世年青人的生活及處事態度之餘 , 有無想過其實一切源自家長那份溺愛及過份保護 , 不想子女 Make Mistakes or Learn from Mistakes 所引起的因果關係??

AM 對於教育下一代我着重他們的 Problem Solving Skill , 而提升這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他們去 Make Mistakes 。

世上無長勝將軍 , 失敗在成功路上在所難免 , 每個成功背後都包含了無數的失敗經驗、代價及汗水 , 只是這些失敗教訓被成功的光環掩蓋着被人怱略吧了。

係人都識講失敗仍成功之母” 但無人想失敗 ,  而這種 “不敗” 心態就會產生兩極反應 :

() 就是多做多錯 , 少做少錯 , 不做不錯

(二) 就是千方百計去想一千個 Plans去防止失敗。相信這句話不用我多講解釋大家都會對號入座地聯想到某些東西。

首先失敗並不可怕 , 至少表示我唔係坐在自己的 Comfort Zone 中唔做嘢 , 起碼 I am trying something new。 而我覺得真正的失敗是不知自己錯在那裡 , 吸取不到失敗中的教訓 , 甚至俾一千個藉口去自己呃自己 , 又或者以為一次的失敗就等同一世都註定失敗 。一朝俾蛇咬就成世驚草繩 , 從此一厥不振 , 悲觀一生 , 這些才是 “失敗中的失敗”。

對於面對錯或失敗 , 我之前在職 、戒 (十五) 錯的背後 , 神的考驗寫個一篇文章 

我們究竟如何去面對失敗呢?  今次想就這個題目作少少補充。

1.     Make room for failure

現今的人好多時習慣地將事情及資源用得好盡去完成某些工作 , 可以說是動不動就 “晒冷”, “一將功成萬骨枯” 般將什麼東西都孤注一擲 , 當這些人一遇到失敗就會失去及用盡所有 , 再沒有轉灣翻身餘地 , 從此一敗不起。

以前的一輩人成日講 “凡事不要去得太盡 , 要留三分餘地 ” 但無人會知這三分餘地的作用為何 ?  今天我所領悟的這三分其就是 ” Make Room for Failure ” 永遠要預留少少空間、實力、資源、人際去面對這 “唔怕一萬只怕萬一” 的境況 。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 , 這是一切關鍵之所在而好少人會認為是過份保守的思維。

2.     Learn from each failure

我以前講過 Learn from mistakes 其實每個失敗經驗都包含了很多寶貴資訊 , 從失敗中誠實地自我檢討自身的不足 , 手法的高低 , 時機的運用 , 千萬不要自己呃自己 , 將自身責任推卸去命運的不幸。

好多時當我們面對失敗時都會得到很多安慰 , 問候 , 甚至是力撐 ; 在情緒低落的一刻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療傷手段 , 但切不可沉溺於當中 , 傷痛過後要真誠地自我檢討。理性地想一想問題所在 , 自己的責任為何。

受傷即表示我們能力不足, 防衛不夠 , 那些傷口其實正是自己的死穴或缺點所在 , 知道這訊息才可作出對應保護 , 提昇防禦能力 , 修補缺點 , 輸了結果賺回經驗 , 下次學精一點這樣才不會重蹈覆轍錯完又錯。

要記着 “知己才足以自保 , 知彼才能致勝。”

3.     Fail fast

在失敗的過程中時間是一個一去不回的資源 , 我好鼓勵在年青階段多嘗失敗 , 一路累積經驗 , 為人生的黃金階段舖路及穩固基礎。人生無幾多個十年 , 有些事年青時唔做 , 年老時想做都無得你做。

千萬不要等有百份百把握才敢去做 , 寧願邊做邊錯邊學邊修正 , 跌得快起得快 , 縮短整個feedback cycle 因你未必可以一試便成功 , 你要爭取時間去嘗試、考證 , 一步步去修正才可實現你的夢想。

現今好多電腦程式在未正式開售之前都會有很多試用版 , 供用家測試、批評、收集意見 , 去改進產品質素 , 這feedback cycle 有助產品進化進步。 這總比產品推出後受到批評而要改善補求來得正面 , 反正有問題的始終都要去解決 , 將縮短整個 feedback cycle 起碼省卻在時間資源上的浪費 , 就是這個道理。

在現今這個 Open Source 的世界中有一句格言: Release Early, Release Often.

4. Take risks

人面對不知的未來會產生疑惑或懼怕這是自然的。 其實人生做每一件事都有風險 , 只要對風險及代價作個平衡並且 Make Some Room for Failure 就可以實行人總要向前行有時難免投石問路 , 摸着石頭過河 , 邊行邊想辦法無可厚非 , 若用平常心看待其實無乜特別 , 起碼叫試過有五成 , 唔試得個零” , 唔得 NG  Take Two 嚟過無乜大不了唔使死

我以前講過我們之所以害怕 , 其實 害怕事物的想像多於對事物的本身。 例如有人怕老鼠 , 其實老鼠同松鼠外貌差不多 , 只是因為自己對老鼠的醜惡想像得太多因而產生害怕 , 這是心理而非實際。 同樣道理對失敗的想像太多 , 將未必會發生的事想到一定會發生 , 將小事變做世界末日一樣咁大 , 未做就惊定先自己嚇自己 , 甚至浪費實力資源在無謂的 Alternate Plan , 而非 Make Room for Failure 上 , 我覺得 Backup Plan 一兩個就夠 , 多反而是種浪費 , 反正千算萬算都不及天算 , 臨場應變執生反而更重要。 想得太多絕對不是件好事 , 反而 “Just Do It” 去面對更好。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有一位隱世高手叫獨孤求敗 , 不論這高手武功如何了得 , 只是求敗” 這心態就巳令人敬佩真正的高手不會怕失敗 , 他們從失敗中學習 , 長、進步、突破自己去壯大 “升呢” , 縱使受傷亦在所不計。 因為高手明白失敗能給你的人生經驗遠比成功的更多 ………….

若要成功一定要有求敗” 的勇氣、腔襟及量度 , 肯去面對失敗接受失敗 , 肯屢敗屢戰將失敗教訓收歸己用令自己更強 , 我覺得這些人才有攝人的氣魄及領袖魅力。

“若求必勝不如先學求敗 " 你有這種 “求敗" 的勇氣及膽量嗎?

六莊滙聚中國會 , 十七佳釀互生輝

f1

這晚應酒商朋友的邀請參加了一個 Burgundy Tasting。這位酒商朋友一向揀酒都獨具慧眼 , 佢所挑選的酒一向都極具水準。這次他從 Burgundy 請來了六位質素不俗的 Wine Makers 同來香港、上海及北京作巡迴 Promote , 這晚假中國會作一場 Private Tasting Dinner 以嚮同嗜由於人數所限所以只能同自已 Wine Group 幾位 Burgundy 愛嗜者參加。

這晚一共試了十七款酒 , 可能由於酒商朋友精心挑選關係 , 當中就有很多支好啱自已口味 , 這些酒全是香味清新 , 果味柔和易飲 , 內容工整 , 平衡性的精品 , 基本上瞌埋眼求其一支都好可以歎一晚的好東西。

f2

Domaine Stephane Aladame Montagny Pre Cru Cuvee Selection 2007 **

這支 Montagny 質感非常柔滑 , 清純果味中流露絲絲礦物感 , 柔和而不肥大 , 油潤而不厚重 , 感覺平衡。

f3

Domaine Stephane Aladame Montagny Pre Cru Les Vignes Derriere 2007 *** ($3xx)

這支比 Cuvee Selection 有更明顯的酸度 , 柔潤度雖不及 Cuvee Selection 但感覺更清幽典雅 , 而酒味中的細緻度有點似老樹葡萄的風格 , 十分討好。

f4

Domaine Yves Boyer Martenot Meursault L’Ormeau 2006 **** ($5xx)

這支 Meursault 充滿白花香、梨子、杏仁、忌廉香味 ; 入口酒味强韌有力 , 果味成熟 , 濃郁深厚 , 層次多變 , 酸度柔美 , 酒中的礦物感非常明顯 , 幾乎充滿整個口腔 , 如袖中拳如棉裏針 , 柔中帶剛 , 餘韻悠長而良久不絕十分精彩。

由於釀製這支酒的葡萄來自平均有八十年的老樹 , 所以那種礦物感及內容做得非常細緻 , 以 Meursault 來說這支酒屬於航空母艦的重量級數 ,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它略為肥大重身也不定。

f5

Domaine Yves Boyer Martenot Meursault Les Narveaux 2007 ***** ($6xx)

這支酒如蘭似馨的花香做得非常性感吸引 , 這支酒不像 L’Ormeau 2006

般寵大 , 口中有著奶油、煙燻、果仁的味道 , 但酸度骨格輪廓鮮明 , 口感乾身 , 酸度流雲清脆 , 果仁、杏仁味感豐富 , 層次複雜性俱備 , 餘韻帶有一絲杏桃苦味 , 令人一試難忘。

f6

Domaine Yves Boyer Martenot Puligny Montrachet Le Cailleret 2006 **** ($6xx)

這亦是來自 Puligny Montrachet 村中幾塊頗為出名的田之一 Cailleret , 質素上乘 , 果香優雅杏花 , 杏仁茶, 乳果 , 花香 , 梨子 , 柚子 , 香味變化豐富 , 表現優雅迷人 ; 入口先感到這酒有一種頗具規模的複雜性 , 綿綿密度下包含果酸、礦物、果味元素就像大小均稱的組件 , 一件一件列隊魚貫出場 , 最難得是由入口到餘韻整個味道曲線像樂譜一樣工整及富有層次深度 , 這展現了一種謹慎兼有規律的絕佳平衡性。 除此以外這酒味道有很多 Flavor , 可以說由頭至尾都咁舒服及好味。

f7

Domaine Jean Chartron Bourgogne Chardonnay Cotes de La Combe 2006 **** ($2xx)

很難相信這只是一支 Bourgogne , 它帶着淡淡的蜜糖 , 梨子 , 杏仁 , 蘋果 , 白花 , 香味個性同一支 Puligny Montrachet 相近 ; 入口那種濃郁密度 , 酸度比例 , 柔潤 , 平衡性絕對超越 Bourgogne 的範籌。

Bourgogne一般價錢都不貴這意味着這是一支非常抵飲的精品。

f8

Domaine Jean Chartron Puligny Montrachet Pre Cru Clos du Cailleret Monopole 2007 *** ($12xx)

這支 Puligny Montrachet 亦是來自Puligny Montrachet 村中有幾塊田頗為出名 Cailleret , 天然及地質條件相當好 , 這支酒非常 To Style – 新鮮杏仁 , 礦物蜂蜜 , 柚子 , 白花 ; 口感柔和實在 , 酸度線條有條不紊 ,  Backbone 堅實 , 木桶的運用要恰當絕不能過多而淹沒了 Puligny Montrachet 的優雅細節 , 元素內容複雜均稱平衡 , 餘韻悠長。 是一支十分優美的 Puligny Montrachet

f9

Domaine Jean Chartron Puligny Montrachet Pre Cru Clos de La Pucelle Monopole 2007 **** ($12xx)

同樣來自 Puligny Montrachet 出名的幾塊田之一 La Pucelle , 這支散發蘋果 , 蜜梨香氣 , 感覺上比較成熟而有少許帶甜的感覺 ; 入口同樣充滿蘋果酸 , 酒體柔軟而感覺到少粉滑及礦物感 , 而餘韻的果味在喉底迴轉 , 整體表現精巧輕盈細緻典雅 , 鮮爽又略帶温柔 , 令人舒服及喜愛

f10

Domaine Pierre Amiot et Fils Morey Saint Denis 2005 ***1/2 ($5xx)

成熟的藍莓、甜美的 Berries , 再加上點 Spice , 甜美柔和中帶點野性輕狂十足是 Morey Saint Denis 的個性風格 , 不過這支酒表現已算十分收斂斯文 , 這支酒質素不俗值得留意。

f11

Gevrey Chambertin Pre Cru Les Combottes 2003 *** ($10xx)

這支 Gevrey Chambertin , 熟果 , 紫蘿蘭 , 少許 Meaty  ; 香氣表現絕對是極之性感誘人 ; 入口的味道表現不及香氣般精彩 , 內容四平八穩 , 表現較為純樸斯文 , 中尾段欠缺一點酸度的延續及複雜性。 但換一個角度這支酒屬早飲型的 Burgundy 十分易飲

f12

Domaine Pierre Amiot et Fils Morey Saint Denis Aux Charmes 2003 *** ($7xx)

這支比同莊的 Morey Saint Denis 2005更精巧 , 結構、酸度、層次上亦有更多細節 , 平衡性更佳。

f13

Domaine Christian Clerget Morey Saint Denis Les Crais 2006 ** ($7xx)

這支酒落杯時散發肉味、蛋白、果仁、熟菜 , 香草 , 中後段是熟果、Spice 的香氣  ; 入口果味鮮美充盈而略帶微酸 , 酒體中厚 , 酸度平衡少許乾身 , 感覺一種 Morey Saint Denis 的年青及粗獷 , 礦物感強 , 收結悠長

f14

Domaine Christian Clerget Vougeot Pre Cru Les Petis Vougeot 2006 ** ($12xx)

花香幽幽散發 , 成熟紅果 , 士多啤梨 , 車尼子 ; 入口感覺輕盈 , 濃密精細而帶點乾身 , 葡萄皮單寧 Chewy , 酸度自然 , 礦物感滲透性地表達 , 收結帶葡萄的鮮味及黑淡淡黑朱古力的微苦。

f15

Domaine Christian Clerget Vosne Romanee Les Violetes 2006 *** ($8xx)

香味依然是那種成熟紅果香味、紫蘿蘭、車尼子、梅子的果味 , 而果味背後隱藏了淡淡的蛋白及肉味 ; 入口豐富口感幼滑 , 柔和而自然 , 酒的酸度幽幽不絕 , 細緻而由始至終的徹 , Fine acidity 之餘仍隱約有一點甜味 , 餘韻悠長 , 充滿 Vosne Romanee 優雅的氣質。

這個莊的三支酒風格偏向自然。

f16

Domaine Michel Gros Bourgogne Hautes Cotes de Nuits Blanc 2006 *** ($3xx)

Gros Family Burgundy 區中嚮負盛名而且分支寵大 Michel Gros 的酒一向是家族傳统風格的一個代表。

這支 Burgundy White 帶點煙燻 , 煙肉及木味 , 雲尼那蘋果 , Nutty 中有少許焦糖香氣 ,入口質感圓潤豐滿 , 果味充盈 , 酸度適中表現幼細而令人愉快 , 此酒前及中段非常靚 , 唯獨收結較短 , 此酒要點時間 Bottle Ageing 我想若等到 2012 打後會更靚。

f17

Domaine Michel Gros Nuit Saint Georges Les Chaliots 2006 *** ($8xx)

這支初落杯時較含蓄 , 香氣方面帶蛋白 , 車尼子 ,  Spicy 有如青椒 , 青菜 , Vegetal ; 入口是柔和而巧的酒體 , 幼細的酸度 , 有前有後 , 內外兼備 , 少許複雜性 , 性亦不錯 , 帶甜的餘韻 , 收結較短。

f18

Domaine Michel Gros Vosne Romanee Clos des Reas Monopole 2006 ***** ($17xx)

這是 Michel Gros Vosne Romanee 中最靚的一塊田 Clos des Reas

落杯時迷人車尼子、紫蘿蘭、梅子的果味、甜美肉味 ; 入口柔和而自然富內涵 , 酸度幼細幽幽不絕 , 單寧柔順 , 結構細緻 , 收結平衡工整 , 餘韻悠長 , 充滿 Vosne Romanee 應有的優雅氣質。

這無疑是一個美人胎子 , 以此酒今天的表現推算成熟後必定令人傾倒不巳。一個精彩的酒宴再以這支 VR 作為全晚的一個總結感覺無比的甜美及滿足。

f19

今晚所試的酒每支都質素有番咁上下 , 嚴格來講每支都可以獨立寫一篇酒評 , (但當然我無咁嘅時間同能力)。 葡萄酒講求天、地、人 , 但在 Burgundy我個人的欣賞採購指標會掉過來是 人、地、天。

如此難忘的一個晚上當然要找六個 Wine Maker 簽名作個留念 ……

f20

酒商資料 Wine Culture

Read it, Think it

f55 Got this from my good friend and would like to share these with you all…..

We love ourselves even after doing many mistakes. Then how can we hate others for their one mistake. Think before you hate someone or hate yourself.

Swimming along the flow is effortless but swimming against it needs effort. Don’t go the way life takes you, but take life the way you wanna go. Dare to be different.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speaking the truth is that you don’t have to remember what you said. Think about it.

A beautiful saying: If your eyes are positive you would like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But if your tongue is positive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like you.

Life is about the art of drawing without an eraser, so be careful while taking decisions about the most valuable pages of your life.

A nice thought: I met money and said why everyone runs behind you,you are just a piece of paper. Money smiled and said of-course I am just a piece of paper, but I haven’t seen a dust bin yet in my whole life.

Life is like a coin. Pleasure and Pain are the two sides. Only one side is visible at a time. But remember other side is also waiting for it’s turn.

If you like someone, show it. It will be sweeter then telling. But if you don’t like someone. Just tell it. It will be less painful then showing it.

A very true but strange quote: Love doesn’t start in morning & end in evening. It starts when you don’t need it & ends when you need it most.

What’s greater then mom’s love? Which pillow is better then lover’s lap? Which company’s better then friends? There are some things in life with no substitutes. Love them forever.

Tragedy of moon: So simple but so attractive. So enlightening but so cool. So moving but so still. So quite but so popular. So romantic but still single.

A cute story: A man daily sent a rose to his wife. One day he died, but his wife still received roses. She asked the floweriest. He said, your husband paid advance for your whole life. Moral: Love someone forever.
.
A boy loved a girl so much. One day he proposed her. But she refused. Still he was not sad. His friends asked him, didn’t you feel bad? He said, why should I feel? I lost the one who never loved me. But she lost the one who really loves her.

廣西之旅 (四) – 印像劉三姐、漓江大橋 、完結篇

g1

第四天晚上一眾團友自費觀賞了由張藝謀執導的大型歌舞表演印像劉三姐。自已早前亦聽聞過這個歌舞表演好值得睇 , 這是一個户外表演以桂林山影作背景及湖面作舞台

g2

張藝謀人多勢眾的大場面及色彩光影運用在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

g4

一幕幕令人驚奇的人海戰術場面在你面到展現 , 姑勿論有無一個完整的故事 , 但絕對帶俾你一個視覺上的一個嚮宴。

g8

我們一眾團友坐在第十一行 , 就算 set 埋腳架用盡支 70 -200mm , 基本上都好有難度 , 只能盡人事一搏 , 唔得就叠埋心水睇 Show 算數。

最初都要搞一大輪先叫搞好個 Setting , 開盡光圈 , ISO 谷上 2000 , 日光 White Balance , +- 0.3EV , 全幅及點測光交替互換才叫影到少少。及後趁少少時間空檔走走位去咗前面第三行的工作人員席上才有較佳位置去影 , 這時因距離近了 ISO 調低回 400

因全程用了70 – 200mm 所以影不到全景 , 只能捕捉到部份光影作個記錄。

用慢快門捕捉動感 ………..

咗成日睇埋個 Show 自已亦感到倦意 , 晚飯後立即回酒店休息。

印像劉三姐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74254693/

第五日行程好簡單 , 主要去漓江大橋影幾幅相 ………..

之後返酒店 Check Out 就一路坐 12 小時長程車回深圳解散。

g18

漓江大橋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74478219/

整個行程景點大約地標位置:

http://maps.google.com/maps/ms?msa=0&msid=103404368025421161556.000483d751bb360cdf22e&hl=en&ie=UTF8&ll=26.004956,110.846558&spn=1.755038,3.556824&z=9

總結整個行程 , 車程長頗為辛苦 , 加上五天中有四天朝朝晨咁早出動影晨曦 , 天氣冷暖無定 , 霧雨汾飛 , 真係好易中招 。 AM 影相時好忘我 , 可能踩得太盡關係 , 所以回港後都”偈”  , 但換來靚相作補償真係乜都抵返。

 

今次出團帶了三支鏡 AFS 17 – 55mm F2.8 ; AFS 70 -200mm F2.8 ; AF 85mm F1.4 。基本上 85mm果支無用過 , 下次可以慳返帶少支。至於腳架就帶了支 Gitzo GT1541T , 支腳雖然貴但用落真係又輕又穩又夠力 , 真係有買貴無買錯之選。

 

對於器材保濕在這裡作少少補充:

現在的攝影器材防雨滴的功能已很不錯 , 只要不是好大雨通常都不會入水。不過有嘢擋一擋始終安全啲。對於器材防濕我自己通常有兩種方法 , 最簡單便宜方法莫過於用大型密實袋將相機包好 , 在鏡頭前開個窿用鏡頭的摭光 Lock住個密實袋 , 又或者用橡筋扎住就得  (所以我相機袋中長期放定有 一兩個密實袋)

第二方法是買個 Proper 的相機雨褸 , Kata 有隻 E690 專俾單反相機使用雨衣 , 有鏡头位、手位、脚架位操作上頗方便但並不便宜。

而雨傘的作用只在非拍攝時有用 , 拍攝期間因要操作相機我自覺幫助不大。相機雨滴後應盡快將水抹乾 , 回酒店後將相機放通風的地方吹乾 , 回家後放入防潮箱內抽濕 , 這做法通常都不會有問題。

至於相機袋及背囊最好梗係要買附帶雨褸的型號 , 若相機再用密實袋包一包雙重保護咁就幾大雨都唔使驚。

至於衣服鞋襪我相信大家都會識得用 Gortex 功能的服飾  , 防滑行山鞋 , 而且多帶 一兩件衣物替換這些旅行必備的東西亦不作細表。

長篇大論寫了五篇分享只是個人想法及感受只供參巧。

呀 Sir 網頁中有關今次活動的花絮:

http://www.alexfungmy.com/Activity%20review/KwongSaiApr10/KwongSaiApr10.html

 

廣西之旅 (三) – 漓江漁火、鄉土情懷

q1

第四天漓江晨曦漁火是拍攝重點 , 又是天未光就 Morning Call , 烏吓烏吓咁出發乘船去一小碼頭拍攝。

q2

在清晨加上霧景下的漓江真的有如仙境般美 ………….

q4

抵步後已見有三位特約漁夫 Model 供眾人擺拍 , AM 一見這位貌似龜仙人型到爆燈的呀伯心中已暗讚今次真是不逛此行。

q5以前的漁夫天未光就帶同魚鷹到河上 , 漁夫在船頭上點了盞光燈利用光線將啲魚吸引過來 , 而船头的魚鷹就用天生的捕魚本能捉魚 , 而漁夫在魚鷹頸上套了個緊箍罩 , 魚鷹捉到魚後跟本吞不下肚而漁夫就可以將魚收歸我有。 當然現在科技發達無人再會用這方法捕魚 , 而魚鷹亦轉營為 Model

q6

在清晨拍攝時色調都會帶藍調 , 天亮時的光線變化很快 , 而天色一亮色温就會變為 Day Light 5000k , 為保持氣氛我刻意將輯相影得 Under 影其剪影並用 Custom White Balance 3500k 將色調保持一種藍調。

放好腳架Set 好相機睇啱位就開始搏殺 ……….

q7

拍攝這種人物特寫光影效果最好用點測光 , 用人面為測光點及對焦點 , 光圈不妨開大一點 F2.8 , WB 用了5000k , 快門最好維持在安全快門水平之內因此ISO 要視情況調高大約在 800 – 1200之間

q8 由於漁夫載帽 , 拍攝角度我覺得越低越好 , 這才可拍到漁夫的面容。

q9

天色一亮一切又是灰色一片 , 又用 Filter 玩吓不同效果。

q10

有個咁有味道的呀伯怎能輕易放過 , 一於請佢上岸玩點燈供大家拍攝 , 當時的時間為 0719 hrs 天色已然大亮週圍都光晒就咁影無乜氣氛可言 , 於是我收細光圈再減 EV , 將相片 Under 做一個較暗效果。

q11這個角度效果算做可以但帽頂及背景的草都說明不是我想要那種清晨的感覺 , 於是用 WB 4500 k 一路向下調 ………

q12

轉一轉角度用水作背景 , WB set 3050k 終於重現晨曦那種藍調 , 由於轉了 White Balance 所以燈光由黄光變了白光……….

q13

再移一移位就影了這張自已很喜歡的作品 , 這張相用了光圈先决自動 F2.8開盡光圈 , 點測光 , ISO 800 , -1EV , WB 3050K, 這將相全無後製只有調整水平線就直出………

呀 Sir 評相後建議可用 PS 將燈調黃以增氣氛。

q14

影完漓江漁火目標已達心滿意足地離開 ………

漓江漁火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74136777/

及後繼續拍攝陽朔景色及一些富鄉土情懷的山水及人物抓拍。

q16

對影自憐

 

 

鄉土情懷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74566201/

 

廣西之旅 (二) – 霧鎮梯田、民旅風情

w1

第三天晨早又天未光就集合步行上山觀景台影梯田。當日十分大霧濕氣又重 , 當大霧一到四週會白矇矇一片就算想影都無得你影 , 而且你唔會知啲霧會幾時來幾時散一切全憑天意 , 所以拍攝時間要盡量把握

w2

早段時間都會用腳架 , 但天一放明就可以改用手持 , 雲霧虛蕪飄渺有時會好難對焦 , 可用人手對焦 Set 去無限遠就簡單快捷得多。至於相機 Setting我用了光圈先決自動 , 全幅測光 , 光圈不用太大 F5.6 – 8一般都 OK , ISO維持在 200 , 日光白平衡 , 減少少 EV 令色彩濃一點就掂。

w3

同樣是白矇矇的拍攝環境 , 遇到咁情況真係無乜計 , 我唯有用漸變灰 , 漸變藍 , 漸變橙幾塊Filter 交替組合使用去加點氣氛。 當然為方便後製我全程用 Raw這樣就算事後用軟件加大少許反差度都不會失真 , 這些Touch Up是無可厚非的辦法。

跟據資深攝影 家甘 先生講影梯田最好在”殼雨” 後幾天梯田放滿晒水時影就會最靚。

w4

拍攝一段時間後就大霧封山矇矇一片無得影 , 一眾團友唯有到山上避雨亭享用簡單早餐 , 大休過後轉移到二號觀景台碰碰運氣。

馮 Sir 先頭部隊一到即用 Walkie Talkie 通知眾人有一瞬間的霧散拍攝良機 ,  AM 幸好趕得上拍了幾幅 , 不到十分鍾大霧又再一次封山 , 遲來的影友唯有望霧輕歎 ……..

拍攝過後落山回旅館休息。

 

w9

回到大街又是一片熱鬧景像

午飯後就要繼續行程離開山城 , 我們的行李就由這些壯丁背負下山 , 看着她們矮少身裁年紀不輕但背負沉重的行李 , 向你單挑一句見到尾燈當你贏在濕滑的石板山路上健步如飛 , 逢人過人 , 甩住尾咁掟灣落山 ………自已年輕一大捷揹住相機背囊但步步為營真係被放到連影都無 , 追都追到氣咳 , 真的有點羞慚。

龍勝梯田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74319143/

w13

午飯後離開龍勝梯田去了一小村影少數民族風情 ,  在場只見婦孺好少見男丁 , 不知男丁去晒邊?

w14 一睇呀婆對大耳珠就知佢幾長壽

 

未幾一班特約土產 Model 操兵咁操過來 , 再兵分幾路做唔同動作供我們拍攝。這班特約土產 Model 個個長髮及腰 , 有些歉唔夠長仲駁埋髮 , 看她們理髮、梳頭及打髮餅真係大開眼界。

民族風情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798661494/

影完民族風情之後又坐過山車去另一目的地陽朔 …………

 

廣西之旅 (一) – 鍾山群峰、黄姚古鎮、霧夜迷城

r1

AM 自己覺得要想攝影技術進步最佳的方法就是上堂加實習 , 親身去面對各樣不同環境 , 利用手上的器材去創作及 Make your own photos

龍勝梯田、漓江晨曦漁火這兩個地方是我自己夢寐巳求的拍攝地方 , 所以一知道馮 Sir 復活節出團去這些地方拍攝真的感到莫名興奮 , 亦蒙 AM 聖恩浩盪允首御批放人於是立即報名參加

今次人數眾全團有成 50多人一架旅遊車坐得滿滿 , 參加的多是攝影班的師兄師妹 , 大家互相照應交流心得 , 齊齊玩亦十分開心。

今次除了馮 Sir 外 , 其攝影工作坊的主要骨幹成員包括 Norman , Sammy , Billy , Stephen 及醫務顧問医生 John 亦一起同行協助 , 所以就算成 50人都能照顱週全。 不單止咁這次還邀請了一位熟晒地頭的資深攝影前輩 甘 先生帶隊 , 所到之處盡是拍攝好位 , 如此安排真是無得彈。

今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天氣未如理想 , 其實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亦是正常不過的現像 , 在五天拍攝過程中喜幸沒遇上傾盆大雨 , 但天色灰矇加上間遏性細雨粉紛飛則時常遇到 , 所以雨具、雨傘、器材保濕功具一定要準備妥當。 而春霧迷矇及細雨紛飛是今次拍攝中面對兩大挑戰 。

第一天行程頗為辛苦 , 由於時值清明及復活節長假 , 大批市民湧回內地拜山及渡假 , 在羅湖過關時真的萬人空巷人山人海十分恐怖 ,  幾經辛苦才去到集合點。

集合後就乘車由深圳經肇慶去到第一站的賀州的鍾山 , 第一天基本時間在路途上 , 這程車頗長足有 12 小時之久 , 到達鍾山已是晚上七八點 , 真係坐到神情呆滯。

r2

第二天一早就在鍾山拍攝晨曦 , 這個叫 “十里畫廊” 的地方群山連連 , 加上前面一幅水田做出倒影其實真的幾靚 , 只可惜天不做美晨曦沒有了只有灰矇天空再加微風細雨

面對這反差細一切灰矇矇的環境下拍攝 , 出來的效果會好平淡 , 所以我用了漸變灰 , 漸變藍 , 漸變橙幾塊 Filter 交替組合使用去加點氣氛。

拍完 “十里畫廊” 之後去了一個小村拍攝 , 今次隨團有兩位工作人員兼任臨時 Model 穿上村服供我們擺拍襯托。遠境群山 , 綠色的田野 , 遠處的鄉村 ………. 相比見慣的石屎森林又是另一景像。

r5

第三站是黃姚古鎮 , 這個古鎮小橋流水 , 村屋古樸 , 竹影處處 , 影色如畫 , 這地方有很多拍攝題材 , 拍攝時當時下着毛毛細雨 , 難免有點手忙腳亂 , 拍攝情緒多少打了點折扣 , 就當是熱身練習吧。

r8

下午乘車去下一景點龍勝梯田 , 將近到龍勝梯田時的路段基本上沒有什麼直路可言 , 一路上九曲十三灣而且灣接灣 , 先來個手臂灣再接個髮夾灣 , S 灣之後又來個 Z 。司機駕駛平穩都坐到 AM 幾乎暈車浪咁滯 , 落車時腳步浮浮。

r9

若遇上個頭文字 D 司機乘機趁此路段一展身手玩吓飄移咁甩住咁去 , 我就一定連隔夜飯都嘔埋出嚟死俾你睇 

好不容易捱刻山腳 , 由於上山路窄 , 要在山腳轉乘小型巴士上山腰 , 再要步行三十分鍾才到山城中的旅館。這段路尚算可以 ,  而且在山腰早巳有當地壯丁” 或 “夫” 久候幫你將行李甚至連人帶行李一齊背負上山 , 安排亦算十分週到。大家一行五十多人就手持電筒摸黑到山上旅館。

r10

遙望在煙雨迷霧中的山城如夢似煙 , 有如仙境般美亦帶一份神秘及迷離氣氛 ……….

r11

一入山城就別有洞天 , 這裡有如台灣的九汾或麗江的古城一樣有飯館、旅館、咖啡茶座、的士高十分熱鬧非常。

r12

這晚住宿山城旅館 , 設備當然不能與酒店相比 , 但亦算乾淨企理 , 又有另一番風味。

r13

眾人獲分派房間後三扒兩撥吃過晚飯連忙出來拍攝。

r14

在霧夜加上地上的雨濕反影燈光 , 山城的夜又是另一美態。

r15

路邊的即製竹筒飯好自然成為拍攝焦點 ………

 

影這張相我用了光圈先決自動 F3.2 , 點測光 , ISO 400 – 800 視乎主體郁動的動作的快慢而調整。

r16r17

AM上山時巳發現有個位幾靚於是走回到這一段小路拍攝 , 巧遇上帶着電筒下山拍出有趣效果。

我習慣將光圈一般收細到 F9 – 11 , ISO 就維持在 400 – 800之間 , 全幅測光 。

利用霧氣加上濕地反光去拍攝感覺一份淒美神秘……….

篇幅所限相片亦太多所以要分批上 Blog , 今天先來第一輯 , 其他容後再續 ……………

第一輯 : 鍾山群峰 、黃姚古鎮、霧夜迷城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79858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