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V

e1

夜拍人像中 White Balance 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 之前提過在夜攝環境中有不同色温 , 如燭光 (2000k) 鎢絲燈 (2800 – 3200k) , 日光管 (5000k) , 閃光燈是 (5500k) , 射燈 (8000 -10000k) , 五光十色霓虹光這些發光體 , 而當Model 身處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之下 , 她的膚色就會被環境中的光色而有所改變 , 最常的情況是燭光、鎢絲燈人的面色變黃 , 光管霓虹光管人的面色變青 , 拍攝效果如果出現偏色就算後製都未必救得返。 除了拍恐怖片或特別效果外我都係主張要將 Skin Tone影到似番個人及自然一點較好  

e2

上圖中光管影照下的膚色帶青 ……..

一般情形下我未必會信晒 Auto White Balance , 因為這個 Range其實幾大 , 相機有時會被環境呃咗用錯 White Balance , 最簡單是因應環境若遇上燭光 (2000k) 鎢絲燈 (2800 – 3200k) 就用Incandescent ; 若遇上光管 (5000k) 就用Fluorescent這是最基本的第一步一定要識。   

假若屋企有部勁快電腦而又懂得後製當然最好影 Raw , 咁就最萬無一失的方法。 其實在夜拍攝中可利用 White Balance去玩好多變化

e3

上面一張我是正常 Setting拍攝 , Model 面上的 Key Light 是來自一盞恆定射燈 , 色温帶黃 (大家比較 Model 塊面同手可以睇到膚色上的分別)現場色温大約是 3500 – 4000k , Key Light 恆定射燈的色温約是 2700k , 我將相機色温調低至 2700k 整個畫面頓時變為一個較冷的藍調 , Model 面上來自一盞恆定射燈的黄光因同相機的色温吻合就變得像日光般自然。這張相就好像在清晨時份拍攝一樣的效果。

e4

這幅相用的手法亦一樣 , 唯一要注意是要保持 Model Skin Tone要自然否則就會俾人有一種好假的感覺。

e5

同樣 Setting 我再用另一盞閃光燈套上了紅色玻璃紙放在 Model身後射向側牆 , 就出現咗紅光用顏色燈光將 Model與背景分離。

 e6

如此類推我改用了綠色玻璃紙就出現咗綠光效果 , 換句話說我用顏色玻璃紙去打做不同顏色的Accent Light

 這張相我刻意將 White Balance 調到背景青青綠綠 , 再將一塊紅色玻璃紙包住燈放在右側 , 將閃光燈的射角調到 14m m最濶 , 將光散射 Model 身上 , 一來利用顏色去將主體突出來 , 二來畫面上亦出現紅黃綠三種顏色 , 我用了一盞閃光燈加相機的 White Balance配合環境原有燈光去營做了一種電影感的氣氛。

e9

上面這一張相我用了 Auto White Balance , 但放了盞藍色燈在房尾將背景打亮為冷調的藍色 , 而前面用了一盞黃色燈側側的打在 Model身前的鐵絲網上及少少灑到 Model 面上 , 再用一盞套了柔光罩的閃燈補補光  , 出來的效果亦頗不錯。

 今次的夜影練習就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未睇這幾篇文章之前大家可能覺得閃光燈只套在機頂吓吓直打咁用 , 可能無想過將閃光燈離開機身玩飛燈可以玩出咁多不同效果。

在一個單調的拍攝環境中你可以利用手上的閃光燈加顏色玻璃紙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 當你有多幾盞燈你就等同有一個 Portable Studio ,  而你可跟據現場情况 Key Light , Fill Light , Accent Light 的用光原則去佈置光影及進行創作 , 係咪越諗越興奮呢?  

我自己本身唔係好着重執相 , 除非那些影衰咗而又非執不可的 , 我寧願在拍攝時利用手上器材去 Make my photo , 所以全輯相基本上無乜大執 , Model的膚色亦是原原本本的 , 只有裁切及少量微調色温及光暗 , 而且我用 Raw拍攝連相機本身的色彩處理的味精都冇可說明無添加。 因為咁樣我才可以作一個忠實的賽後檢討及分析以便日後改進自己的技術。   

全輯相 130 無可避免有些相片有些少鬆郁矇 , Model 可能亦未必是完美 , 但這並不太重要 , 因這兩次的練習令我吸取了很多寶貴而有價值的經驗 ,  始終手持拍攝亦明白到巳差不多用盡手上部相機的極限 , 能影到咁嘅質素巳算有所交待。 

可能大家唔會相信這是我第二次的夜影人像練習 , 兩次的夜影活動寫出了五篇分享 , 不敢說是什麼教材只是一些個人操作記錄及筆記心得 。可能有些朋友完全看不懂我寫什麼 , 這也難怪因為這些物理概念真的有點抽像 , 加上我又講得深奧 , 真的不易明白.  看不明的朋友就當一輯 Magazine 時裝 Model 雜誌相咁睇就得。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09791994/

 

 

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IV

f1

之前所提及的夜拍人像技巧全都是要交待埋環境拍攝時要兼顧背景的燈光表達及處理手法 , 設法將Key Light , Fill Light, Accent Light 三種光線融合和互相配合。 但假若遇上背景雜亂我們怎樣去處理呢? 在日光拍攝可用大光圈景深去柔化背景 , 但在晚上拍攝又如何處理呢? 答案是可以用明暗手法去將背景調暗作 Scale Down處理 , 咁就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功能。

記得我在前兩篇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 Concept – “相機負責背景曝光 , 閃光燈負責前境加光

若我們收細光圈 , 降低 ISO 或減EV背景就自然會曝光不足 , 而只要閃光燈的補光輸出正確 , 就會出現主體光背景暗的效果 , 大方向就是這樣 , 難度是如何將效果做得自然。

f2

在當晚拍攝中有一環境是一條窄巷 , Model 頭頂有一盞光管作為 Key Light , 而我們有另一盞射燈放在 Model 身後作為 Accent Light 去打亮 Model 的髮光及边光 , 使 Model的黑色褸不至於同背景黏地 由於有一盞光管在 Model 头頂位置 , 我的閃光燈放在我左手边套上了柔光罩對準 Model 上身作輕輕的補光去因頂光做成的陰影 , 相機用了光圈先決自動 , 用大光圈 F2.8 , ISO800 , Pattern / Matrix全幅測光去試拍 , 出來的效果都叫做 OK , 只係塊面 Over 咗少少 , 這個手法同前篇所用的一樣。  但細心觀察其實個背景真係無乜嘢睇 , 所以我用轉玩另一手法用光將主體同背景分離。

f3

首先我將測光模式由Pattern / Matrix全幅測光轉做 Spot點測光 , 將對焦點移去 Model塊面 , 這樣相機就會以 Model塊面作測光標準 , 其他環境夠唔夠光相機就不會太考慮 , 而閃光燈亦會因應調到去 TTL而非 TTL BL , 就出現咗上圖的效果。  由於我用了 ISO 1400 , 而快門去到 1/15s所以可以連背景都可以表達到。

f4

我將鏡頭移動Model佔相的幅面變大了 , 由於相機 Set ISO 自動所以 ISO自動會回落去800 – 900 , 而色水亦统一

f5

這種手法我只用了 Key Light Accent Light兩種 , Key Light的輸出大過 Accent Light , 個主體就會好突出 , 這是用明暗去強調主體的一個手法。 加上整個畫面的燈光較 Clean 及冷調 , 給人一種較 Cool 較靜態的感覺 , 這種手法可表達 Model 較有個性的一面。

f6

有一樣要注意的是光管下的人像影出來膚色會帶青 , 所以要用白平衡去調一調 (或後製) Skin Tone 才可以回後紅潤。

相反當Accent Light 的輸出大過 Key Light, 這種就變成影逆光相 影逆光相要留意幫主體補光否則主體會被 Accent Light 蓋過, 首先相機要避免用 Pattern / Matrix 全幅測光而要用Spot 點測光對準 Model 塊面測光 , 否則相機唔會知道你想影乜張相出來會曝晒光主體變得黑口黑面。

上面兩相逆光相就利用了黄、白不同色温去表達温暖或迷矇的感覺。

 

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IV

之前所提及的夜拍人像技巧全都是要交待埋環境拍攝時要兼顧背景的燈光表達及處理手法 , 設法將Key Light , Fill Light, Accent Light 三種光線融合和互相配合。 但假若遇上背景雜亂我們怎樣去處理呢? 在日光拍攝可用大光圈景深去柔化背景 , 但在晚上拍攝又如何處理呢? 答案是可以用明暗手法去將背景調暗作 Scale Down處理 , 咁就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功能。

 

記得我在前兩篇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 Concept – “相機負責背景曝光 , 閃光燈負責前境加光

 

若我們收細光圈 , 降低 ISO 或減EV背景就自然會曝光不足 , 而只要閃光燈的補光輸出正確 , 就會出現主體光背景暗的效果 , 大方向就是這樣 , 難度是如何將效果做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