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在拍攝的經驗中大家亦會體會在晚上拍攝的難處 , 有時看到一些師兄的作品都會羨慕地問 “How can they do that?”
拍攝是光線影像的記錄 , 若果沒有光線世界就是漆黑一片 , 跟本沒有任何色彩明暗 , 所以光線才是攝影的主要元素。
很多人對於閃光燈 , 心中都當作只是相機的一件可有可無的附件並不太重視 。 拍攝時若唔夠光就只靠相機自动彈出的閃燈去影 , 閃光燈什麼 TTL , TTL BL , AA , A , GN 模式完全不會深究 , 前簾 , 後簾 , 慢閃 , 頻閃更是更是一頭霧水一聽見就頭痛……。總之唔理三七廿一買盞火力最勁功能最強的就包無撞板 , 見到別人日光日白用閃光燈仲投以怪異眼光 ………老實講我以前都是抱着這上述的心態 , 這一年期間上堂及實習 , 才開始明白到閃光燈其實是不可或缺的一件器材 , 而且玩法更是精彩加千變萬化。 就好比我上次那一輯 “凝結瞬間” 咁 , 沒有閃光燈跟本影唔到。
閃光燈的理論很多 , 我學藝未精亦不夠膽在此發表偉論 , 只想利用前晚一次實習所領略的作個少少分享記錄。
我相信大家去旅行一定會遇到夜間人像拍攝 , 一般朋友二話不說用相機的自动模式彈燈去影 , 影出來的效果是前面的主體曝晒後面的背景黑晒 , 更差的可能連边度影都見唔到?
解決方法若想簡單一點 , 用 DC 或入門單反的朋友只要將相機的全自动模式 , 調去”夜境拍攝模式” 或者將閃光燈調去 Slow (慢速同步閃燈) 或 Rear (後簾同步閃燈) , 出來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 唔信試吓。
我有時見一些玩夜影人像的朋友 , 器材絕對頂班 , 但影出來的相片效果十分不濟 , 究竟原因何在呢? 對於要求高而又想學玩閃光燈的朋友 , 我就有以下的一個分享 …………
在未開始講以下內容之前先希望大家先明白一些拍攝時燈光使用的基本概念:
Key Light (主光源) – This is also known as the main light. This is the light that will be providing most of the illumination of your subject. Placement of the key light determines the lighting pattern of the subject.
Fill Light (補光源) – The fill light is your secondary light. As you may have surmised this light fills in the shadows. This isn’t to be confused with fill flash although the same principles are at work
Accent Light (強調光源) – These are lights that aren’t necessary for the basic exposure, but add depth or separation of the subject from the background. (Such as background light背景光 , rim light邊光 & hair light髮光 )不論拍攝、電影任何燈光的使用都離不開上述三樣基本因素去考慮及佈置。
另一樣大家要明白在夜間人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 Concept – 相機同閃光燈兩者的角色分工 “相機負責背景曝光 , 閃光燈負責前境加光” 。
這大家要明白因為世上除了太陽 , 無一件發光物體夠射程射到對面海咁遠去照亮個背景 , 而相機卻可以透過大光圈鏡頭 , 快門及高 ISO 的配拾將背影的燈光慢慢顯映出來。 而閃光燈就發出適量的閃光去照亮前面的主體。
理論歸理論咁點實踐?? 就以一啲常遇到的旅行相作例子 ………..

上面的一個夜間場境為例 , 背境是畫坊女 Model 在前 , 有人物之餘更要表達地方特色交待環境 , 這是一般旅行相最常遇到的場境 。 在現場環境中 Key Light 是路上昏黄的街燈 , 而背景那畫坊就是 Accent Light。 若不用閃光燈快門會好慢 , Model 因唔夠光會成個人黑晒。 Model 的頭髮基本上唔係好起。
第一步首先我會機頂閃光燈對着背景先試幾張相 , 為何要試影? 因為相機始終是機械不及人腦 , 我要明白相機在這種情況下佢會點樣去處理及運算出什麽的結果 , 咁你先可以用此作根據去加燈及修正建立你心中想要的景像。
我先用一個 Setting 去試 , 由於我想整個畫面有種現場氣氛 , 所以我用了 Matrix 測光 , 而閃光燈亦同時要用 TTL BL 摸式來配合 。 有一個簡單的配搭方程式想大家記着若用相機的 Matrix 全幅測光要配閃光燈 TTL BL ; Center Weighted 中央重點測光同 Spot 單點測光時閃光燈就用 TTL。
F5, 1/30s, ISO250, A mode Flash TTL -1EV
我用了 F5 , 1/30s , ISO250 , 機頂燈 -1 EV , 得出上面張好似旅行相咁效果 , 勉强叫合格但我當然不滿意 , 原因有三:
A. 閃光燈代替了街燈變成了 Key Light , Model 面色帶點灰同環境不太配合。 因為閃光燈的色温是日光的 5500k 而現場街燈的色温大約是 3000k , 這色温的差距就令整幅相有種格格不入的分離感。
B. 背景的燈光感覺太靜太冷黑位太多 , 感覺上與前境 Model 的差距太大 , 好似你有你我有我咁欠缺連貫性。
C. 畫面色水不统一及不太自然。
修正的方法:
1. 由於機頂燈的閃光是對正直打欠缺光影層次 , 所以第一步是將 Key Light 移位 , 我將機頂燈 Set 做 Master用另一閃光燈 Set 做 Slave , 放在我左邊欄杆以外位置 , (俗語叫玩飛燈)。(大家怕麻煩可用閃光燈延長線將機頂燈移開 , 都可以做到類似效果。)
2. 我不想 Key Light 輸出太強出現問題 A的分離感 , 將閃光燈套上柔光罩 , 將 Key Light 的輸出由 -1 EV 再調低到 -1.7 EV , 將支燈離開 Model 約 6 呎 (其實是光學原理 , 距離發光的光源越越遠 , 光線會減弱而變得柔和) 。 這樣的距離及火力只足夠像一個 Fill Light 形式混合現場昏黄燈光輕灑光在 Model 上半身 , 感覺 Model 好像站在街燈底下般自然。 這方法修正了問題 A。
3. 第三我加大了光圈亦將 ISO 由 250 調高到 1000 以吸納多一些現場光作 Fill Light 去填補 Model 及畫坊之間的光度差距。
4. 閃光燈運用有這麼一個理論 “ Key Light > Fill Light > Accent Light “ , 這種比例就可以突出主體亦可利用不同光的亮度去表現一張相的層次感 。 若以明亮度强弱來說 , 相中Model 的光亮度最明亮 > 背境的畫坊燈 > 環境的街燈 , 雖然次序同理論有些不同 , 但都是利用光線明暗去表現出層次的手法 , 加上整個畫面的色温是统一 , 令人看得十分順眼及自然 , 這就是燈光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法。
5. 在講圖上我將 Model 放在左側 , 利用楝杆做引入線 , 引導目光去遠處再打橫去畫坊 。
6. 我無用脚架全程手持拍攝 , 雖有閃光燈但快門都不能太慢 , 否則手震就無用 。 呀 Sir 教寧願挑戰 ISO 都不要挑戰快門 , 我自己手持的安全快門大約是 1/15s , 但考慮到 Model 都會郁动 , 所以寧願將閃光燈的最慢快門 Set 回去 1/30s 以求安全穩陣。
7. 試完一張 Setting OK , 由於現場的環境燈光不會變 , 為免部機自作聰明 , 我將相機由光圈先决自动改為 Manual Mode 跟住就咁拍攝。
F2.8, 1/25s ISO 1000 , Manual , TTL -1.7
調教出來效果完全唔同晒 , 大家比較一吓第 3 , 4 同 6 就可看到當中的分別。
當然夜間拍攝手法有好多種 , 今次只是分享其中的一種 , 其他的就留待日後有時間再寫吧 , 不過上述一些藍色 HighLighted 的概念 , 對日後講解非常有用 , 大家想鑽研的最好記着。
但凡玩創作拍攝 , 我就用此方法一步一步的去構想去部置 , 並不是亂來。 感覺就像煮一味菜一樣 , 一邊煮、一邊調味 , 利用手上器材去 Make my photos 。
希望這篇分享能讓大家了解一點夜間拍攝用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