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民酒聚 (完結篇)

a1

當晚除咗之前講果三支珍品外亦有幾支 超班好嘢 , 只是同場對手太強未能擇冠 , 但若作平時飲用絕對是 Daily Luxury , 只可惜的是這些酒並不普遍 , 好多支都係外國訂購回來 , 大家要揾真的要花點心神。

a2

Jérôme Prévost La Closerie fac-simile Extra Brut Rosé 2007

通常香檳會用 Chardonnay, Pinot Meunier Pinot Noir三種葡萄釀製 , Chardonnay 俾香味 , Pinot Noir 負責餘韻 , Pinot Meunier 提供酸度亦作為連貫兩種葡萄的橋樑 , 一般所用的比例不會太多 ; 而這支竟是由 100% Pinot Meunier 釀製仲要係 Rose , 妹仔變了主人婆真的十分罕有。

香檳呈玫瑰金色泡沬豐富 , 初開瓶時頗為 Yeasty 要放半小時才散發果味 , 那是青檸、柑皮、士多啤梨、葡萄皮、杏仁的香氣 ; 口感清爽 , 味感豐富簡單一點它就如一支香檳一樣 , 唯一不同的是它很工整很嚴謹 ,若比較一般香檳它缺少了 Chardonnay 前段那種自由奔放及 Pinot Noir 後段的幽幽餘韻 , 但酒味中段真的十分强韌 , 酸度又足。 當然以 Pinot Meunier 單一葡萄能釀出如此工整細緻的 Rose , 真的不能不佩服釀酒師的刁鑽。

a3

Chateau de Sancerre 2008

這支 Sancerre 清爽之餘亦質感十足 , 不論酸度及礦物感都非常平衡 , Sancerre 之中之這支算是極高質素的一支。

a4

Paul Garaudet Meurault Vieille Vigne 2005

這支 Meurault 初落杯時香氣較暗晦要在杯中唞少少氣降降温才能展露 。香氣是梨子 , 柚子 , 蜜臘 , 果仁 ; 口感很 Chewy , 酒的密度很高而細滑 , 成熟的甜美的果味加上綿韌的質感有如進食棉花糖 , 內容複雜而頗具層次 , 絲絲細緻的酸度中帶少許礦物感 , 餘韻悠長優美。 一個好年份加上老樹葡萄令酒別具層次而充滿潛質 , 這支酒質素絕對是不容怱視。 她尢如婚紗新娘 – “含蓄中散發幸福 , 亮麗中帶着柔美令我眼前一亮。

a5

Domaine Lamarche Clos de Vougeot Grand Cru 1985 Le Savour Club

這支酒深紅中帶啡色調 , 成熟香味中帶有複雜的香科 , 肉味 , 皮革 , 香味非常深 , 入口感覺工整 , 但表現略為平面及暗啞 , 欠缺酸度的伸延 , 我相信這支酒稍為過了最佳飲用期支酒 , 但不失為一支易飲好飲的酒。

a6

Montevertine 1998 Riserva Chianti

這支酒初落杯時有些炭火味 , 之後散去後展現出濃郁的黑車尼子 , 櫻桃 , 花香 , 香料 , 煙草 , 少許 Gamey ; 質感中厚 , 果味內容十分複雜 , 那是鮮果、Spice、木、泥土的混合體 , 單寧平實 , 整體表現略緊須要長時間唞氣才能開展 , 這時的感覺有如巴塞隆納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一樣 , 遠觀上看似黑漆漆的魔窟感到一份攝人氣勢及那深不見底的聯想 ……..

a7

Chambers Rosewood Vineyards Rutherglen Special Tokay

a8

Chambers Rosewood Vineyards Rutherglen Special Muscat

這兩支澳洲 Chambers Rosewood Vineyards出品的甜酒 , 酒主已將酒開瓶一星期才讓我們品試非常有心。

Muscat酒色啡黄而 Tokay則好似 Port酒一樣濃郁 ; Muscat的香味有如莫加咖啡 , 無花果 , 提子乾 , 焦糖 , 橙皮 , 蜜棗 , 焗杏仁。而 Tokay類似但梅子香 , Apricots , Spice及咖啡香味較明顯 , 兩者的香味都非常複雜 ; 入口形如蜂皇漿般厚重 , 但柔和舒服潤喉 , 酸度足夠而頗具層次及有線條 , 複雜中帶着 freshness , 絕非糖漿般得個甜字。

這甜酒特別之處是用做西班牙做 SherrySolera system方法將酒混入不同陳年的甚至上百年的舊酒中 , 而這瓶 Special每年可能只生產 1 – 2 , 真是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珍品。

a9

Cuvee Madame Monbazillac La Graviere Monbazillac 2001

以甜酒來說 , 能在 AM 心佔一席位的不多於五支 , 而這是其中一支 。而她的水準能媲美 Chateau D’Yquem 但價錢平一大捷的珍品。

金黄明亮的酒色下散發着 Apricot Jam , 橙皮 , 水仙花香 , 淡蜜糖的香氣 ; 柔和微涼的酒體下滲着清甜的芳香 , 甜度並不厚重封喉但很有質感 , 甜蜜中帶層次 , 輕柔的酸度夾雜在整個酒味旅程 , 曲線玲瓏 , 豐富也最具複雜性 , 平衡舒服餘韻良久不絕 , 令人一試難忘。 Chateau D’Yquem要存放 N年才展示到她的美但這支Monbazillac早飲已美不勝收 , Aged耐咗絕對又是另一境界。

萬劍歸宗 – C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iant 1979

j1

第二支要講的是一支很神奇的酒 ………

1979 年是 Burgundy 30 年中其中幾個爛到唔爛的年份之一 , 一個 31 年的爛年酒加上這支酒其貌不揚 , 大家的期望是什麼?

這支酒酒色混濁磚色邊一派老酒特色 , 香味帶紫羅蘭 , 成熟紅果 , 車尼子 , 午餐肉 , 皮革及少許鐵鏽腥味 , 但支酒越耐越香 , 那股花香幽幽滲透迷人得很 ; 入口酒體柔和 , 幼滑如絲 , 成熟果味中混着一些細緻的香料 , 酸度自然 , 風格古樸 , 而餘韻中帶着士多啤梨的鮮美果韻。

j2

一支爛年的 Burgundy 只感到成熟 , 完全沒有老態及支離破碎 , 反而內容柔美自然 , 由頭到尾段段有 , 雖然已過卅多年仍感到那份堅實中帶有層次,綿勁而不失風韻 , 結構如雙面刺繡般細緻精巧 , 平衡性渾如天成的風格但這一切完全在極微細的酒味中展現 , 我只能說品酒功力要達到水平的才能體會到當中精妙變化所在。

此酒年青時的 Wine Style 應該有幾分似 Bass Philip 的風格 , 我相信大家釀酒理念是相近的。

j3

這支酒不見經傳為何如此利害?

Charles Noellat 死於1939 年而這酒莊由家人打理。 跟據酒友資料這位 Charles Noellat Burgundy 之神 Henri Jayer 的啓 蒙 老師 , Leroy 傳奇 Lalou Bize-Leroy 形容這片莊園出產的葡萄是”Unremarkebale & inconsistent, yet the potential was high, the wines they produced were terrible.  Especially Romanee Saint Vivant they are particularly superb, giving very small fine berries. Yardstick Pinot Noir fruit. I have never seen anything so fine in all of Burgundy”  Lalou 更在 88 年買下 Charles Noellat 的部份葡萄園 , 可見這片土地的不平凡。 可惜的是世人只知 Henri Jayer Leroy 而不知上一代的 Charles Noellat

葡萄酒講求天、地、人 , 這樣的爛年出到支咁質素的酒 , 當中的地域元素及釀酒師的功力真的令我感到十分驚訝 , 尤其是釀酒師的功力我不能用什麼景像去描繪 , 因為為已超出了我文字表達的範籌

我從 Leroy Vonse Romaee Bourgogne 中感到那份悲傷及百感交雜 , 而對於這支Charles Noellat Romanee St Viviant 1979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化境”………

我只能說任何武功到了某個境界就叫 “化境” , 而這支酒就如風雲電影或漫畫中的劍聖的 “劍廿三” 或無名的 “萬劍歸宗” 吧!!

神之悲殤 – Domaine Leroy Bourgogne / Vonse Ronamee 2004

 a22

AM 酒友中有幾位”刁鑽又瘋狂” 的高手 ,  我們這班“刁民” 每半年左右就會出來聚一聚 , 而每次聚會大家好自然會帶些 “好嘢” 出嚟分享 , 每次出現的酒質素超班不在講 , 我只能說非常非常特別 , 有些甚至是有錢都未必買得到又少人認識的人間珍品。 AM 每次都大開眼界及有所得着 , 這晚又是一個令人噴血的一個晚上。

由於有幾支酒令我相當震憾 , 所以我決定將這幾支酒作獨立酒評 , 而亦將這幾支酒放入 Legend Wine Series 中 , 因為它們真的實至明歸 – 再一次多謝酒主帶給我的一份寶貴經驗 …………………

a23

Domaine Leroy Bourgogne 2004

Burgundy 的人我相信無人會對Leroy 感到陌生 , 而紅頭的 Leroy 就更代表 Leroy 的精髓所在 , 因為這是 Burgundy 傳奇 Lalou Bize-Leroy 的私人田地出產亦代表 Lalou 一份執着。

2004 年對 Burgundy 來說不是一個好年份葡萄質素一般但對高齡的 Lalou 來說更是悲傷的一年 , 因為喪夫之痛而無心釀酒 , 她認為酒質沒法達到她要求的水平 , 於是便把所有紅酒降級出售 , 無論是 Grand Cru 和Premier Cru , 一律按地區降級 , 化成這五瓶村莊級別的酒分別是Bourgogne、Chambolle Musigny、Gevrey Chambertin、Nuits Saint Georges及Vosne Romanee , 五瓶都是最低級的村莊級別。

這五瓶卻是 2004 年 Domaine Leroy 生產的全部紅酒總類 , 表一所列的酒類卻沒有生產。紅酒以外唯一生產的是白酒 Corton Charlemagne。

而這支 Bourgogne 就是她把來自 Grand Cru 或 Premier Cru 田的原材料如Pommard “Vignots”、Savigny les Beaune “Narbantons”、Volnay “Santenots”、Clos de Vougeots、Clos de la Roche及 Corton Renardes 混合釀製的。

識貨之人都知道這支 Bourgogne 是超晒班的而且價錢算得上是 Burgundy中最貴的一支 Bourgogne

a24

酒本身色水很濁這是 Leroy 一貫將酒原汁原味不作 Filter的風格。這支酒一開瓶時那股香氣四溢十分驚人 , 那是 Meaty 同車尼子加上少許 Herbal 的混合體 , 普通一隻紅酒杯跟本不能表達這酒香味的層次。

酒友用一隻 Rediel Sommelier Series Burgundy 大杯品嚐即時將香味放大了倍展現 , 感覺就像 3D 立體電影一樣。香味在大肚型的杯室中由杯頂、杯心、杯底都展現不同香味 , 頂層是花香;中層紅果、車尼子、Spice; 底層是肉味、泥土 。

入口是柔和的酒體 , 如絲的酒味中包含細緻的酸度 , 內容精細複雜 , 約隱約現的單寧 , 一切好像風般自然平衡 , 你會覺得好像喝着一杯很舒服的梅汁或老火湯一樣 , 內裡元素完全是和階地共溶 , 而且好 Pure咁表達 , 而餘韻更是幽幽的細線般伸延是靚酒的級數 , 最後喉底卻出現一種非常實在的果味形態。

我之前飲過 Bourgogne 但與這支酒的表現完全是兩回事 , 酒友幾年前飲過此酒表現亦不一樣。這支酒以今時今日來說是 Ready to drink

這支酒未必適合玩持久戰要即開即飲 , 酒味最佳表現會在 1.5 hrs 之前

Leroy Vosne Romanee 2004

另一支是 2004 年的 Vosne Romanee , 大家都知我喜歡 Vosne Romanee 這支珍品真的差點令我暈低 ; 若果 Bourgogne 是一支花這支 Vosne Romanee 就是一片花海

這瓶酒的原材料來自 Richebourg、Romanee Saint Vivant、Brulees"、Beaumonts"及"Genaivrieres" 混合而成的。這幾塊田都是 Leroy 的頂尖產地 , 亦是精髓中的精髓 ,  而 Leroy 的 Richebourg 、 Romanee Saint Vivant 據聞水準直迫 DRC。 (某年某日我有幸同場比較過 2004 DRC 的 Echezeaux 與  2004 Leroy 的 Vosne Romanee , 我個人較喜歡 Leroy 。)

這支 Vonse Romanee 2004 香味更有立體感而且更優雅 , 那種草莓、黑莓、紫蘿蘭花香、泥土、肉味芳香搏鼻 , 每樣元素都比 Bourgogne 多一些 , 入口柔和幼滑如絲如錦 , 力度及深度亦比 Bourgogne 更具潛質及層次 , 優雅的酒味中同樣有一份淡淡的傷感 , 只是沒有 Bourgogne 般强列 , 但極之優雅舒服 , 令人一試難忘。

老實講我能從這兩支酒中感受到 Lalou 喪偶的悲殤感 , 那不是一份呼天嗆地的激情號哭 , 而是一份深藏的憂傷及無奈 。 Lalou 自己年紀也不少 前面亦不知有多少個年頭 , 面對生老病死人生必經段是一份的淡然 , 過往一切執着都暫且放下 ,一切往事亦化作幽幽的懷念及回憶 ………

由於是混合不同原產地的葡萄 , 所以酒的核心印象比較模糊 , 有人說它失去一貫風格神采 , 但我反感到這是一份 “百感交雜” 的心情 , 時間可治療傷痛 , 工作可令她暫忙悲傷 , 但始終有些記憶及往事是不能磨烕的。  試問一個硬朗如 Lalou 的人又怎能輕易放下 ?  失去至親至愛的另一半那種刻骨傷痛又豈是外人能明白??

Bourgogne 最後喉底卻出現一陣非常實在的果味形態就像是 Lalou 將先夫的懷念長留心中 , Lalou 亦想信某一天她與先夫會在天國的大門重遇及迎接她一樣 ……………

這兩支酒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傳奇 ……………..

我找不到比這首歌最能適合去形容這酒給我的感覺 , 可惜我找不到 “適當” 的片段 , 大家 “切勿誤會” 聽歌及感受那份傷感好啦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pMZhzafC3M

600 回望

唔經唔覺巳為這個 Blog 寫了 600 篇文章 , (其實唔止這個數 , 只是有些文章只供朋友或私人觀看)

我以前講過 Wine Connect People , 其實寫 Blog 是一樣。 回望當初開 Blog 的時候可算是全盛時期 , 身邊好多朋友都以不同題材形式分享生活 , 大家齊齊寫 , 寫得快 , 出得快 , 回應多 , 那時真的是百花齊放 , 有時多到真係睇都睇唔切 有些博客亦因為志趣相投而相約聚會 , 由網友發展為好友 , 自覺那時真的非常開心及熱鬧。

之後由於 Facebook 的興起 , 大家又一窩蜂的去玩 Facebook , 大家對Blog 的熱情亦漸漸降温………

近排發覺好多網友都很久沒有再有 Update 他們的私人園地 , 一些以前經常留言的友亦好像人間蒸發一樣無晒聲氣 , 有的網友轉咗做 CD Rom (Read Only) , 有啲甚至連留言都無回覆 ………..

當然相對地亦有一班網友在默默地支持 , 不時留言發問 , 令這片園地不置門庭冷落甚至荒廢 。 一些 網友亦輾轉將這個園地介紹給別人 , 所以亦有很多新朋友加入新朋友加入舊朋友消失 , 一切都在不知不覺間進行相互交替………

我只能講一句多謝大家的支持 , 尤其對一些我完全不知道你們存在的支持者。網上是個虛疑世界 , 真假難分 , 但寫 Blog 我覺得是真的假不了 , 假的真不了”。

無可否認去經營一個私家園地真是頗辛苦費神的一件事 , 找題材不易 , 寫得好更難 , 寫十篇不難 , 寫百篇對我是一個奇績 , 這片園地包含了自己不少心血及經驗 , 亦為不少人帶來了啓發、鼓勵、歡笑、用資料甚至是精神食糧。

面對 Blog 的熱情轉冷 , 我只能說到了一天博客成了明日黃花再沒有人睇之時 , 又或者上天對我 AM 另有安排 , 我想那時就是我退下火線 博” 歸隱之時 , 不過在這日子未到之前我仍會繼續分享我的生活 , 大家不用擔心 , 只是借第六百篇向一些對那些久未露面的朋友 , 請放心我沒有忘記你們。

卧虎藏龍 – Chateau Latour 1996

a44

五大之一的 Latour 以其平感佳有如交響樂的樂章比喻見稱 , 飲過幾個 9x 年份對這酒有某程度的了解。 之前亦寫過篇 94  Tasting Notes 

今次遇上的是支 96 ;  96年的單寧較重力量比94大得多 , 現時來說亦不是時候 , 但若真的要飲此酒不可就要預咗長時間唞氣不可……

a45

大家可能立即會問要唞多久??

信不信由你答案是最少要 8 hrs 最好有 12 hrs , 我指的不是原瓶唞氣而是落 Decanter 唞氣。

Decant 的頭個鍾支酒雖然好香 , 充滿濃郁皮革、泥土、熟果香氣 , 但酒體酒味太過霸道 , 完全是住唔放一舊舊實 , 完全表達不到 Latour 的平衡性或有如樂章的節奏及細緻感 , 這時飲用真的不享受而是忍受。

Decant 8 小時 後香味酒體才叫達到一個共融點 , 酒味形態開始展露亦較易令人接受 , 若喜歡濃郁強勁及複雜性的可以這時開始飲用 , 但要看真實力仍未時候。

Decant 12 小時 這時應該是踏入高峰期 , 酒味帶黑加侖子、藍梅、皮革、杉木、雪茄盒、豆蔻、煙絲 …….. 果味、木味交融 ; 口感柔滑豐滿 , 內容複雜精細 , 精彫細琢 , 單寧 Chewy柔韌 , 最特別的是脷上好像包了一層薄膜一樣如絲滑溜非常過癮舒服 , 酸度細緻 , 餘韻是塵封車尼子及礦物感 , 果韻幽幽良久不絕。

Decant 14 小時 , 酒味依然 , 真的深不見底 , 杯中所餘無幾亦無力再戰 , 就此一飲而盡告一段落。

a46

我個人喜歡Decant 12 小時那段表現 , 那時的 Latour嚴謹、工整、平衡、沉穩力勁 , 潛而不發 , 不動如山、徐如林疾如風 , 收放自如 , 就像一位儒雅的武林高手風範 , 剛柔相濟非常厲害。 唞氣12 小時才表現到 Latour 的貴氣及真我風範它就像卧虎藏龍中由周潤發飾演的李慕白一樣。

這支酒 PR 99 俾分 , Parker 話可以 aged 50- 75 年而最佳飲用時期是 2015 – 2050 , 酒值唔值 99 分見人見智 , 但純以今天的表現來看真的有此 Ageing Potential

雨中仙子 – Champagne Salon Blanc de Blancs 1995

a51

相信大家都公認 AM 的品酒筆記十分詳細 , 肯花長時間及耐性去記錄一支酒的變化並不是一般人肯咁及願意去做的 , 好多人會話飲酒是 Relax 享受搞到好似科學實驗咁辛苦為乜 ?  這個我當然明白 , 我自己較多機會接觸名酒 , 對於如何處理 , 怎樣處理 , 如何欣賞等都要有某程度上的認識 , 我之所以長篇大論無非想做個清楚對照方便日後番查及引證 , 作為日後重遇的一個參巧。

這幾年來飲得多了 , 對葡萄酒的欣賞角度或處理手法亦有些不同 , 尢其是對一些名酒 , 幾年前飲過這兩支佳釀這天想不到我們又一次重遇。 亦因為有了之前品酒筆記為基礎我更可大膽地去嘗試用另一個方法去處理比較支酒的表現。

這次我刻意將香檳開瓶一小時唞氣才落杯品嚐。

a52

大家可能好驚訝問乜香檳都要唞氣咩?? 不怕走晒啲氣咩?? 其他牌子不敢講但有質素的香檳絕對經得起這考驗。我以前講過香檳除了飲它的泡沫質感及歡愉感覺之外還要看它中後段的變化及放暖後的形態。

對於 Salon 我自己不太喜歡在開瓶初段有點 Oxidized般的 Co2氣味 , 而且初開瓶時香味偏重於果香及力感澎湃欠缺香檳應有的優雅 , 只品其外表沒有看清它的內容。

a53

但當唞氣一小時候 , 香氣除了之前所講的青蘋果、橙皮、柚子、百合花外亦添上了杏仁、果仁、拖肥芳香 , 入口時雖無之前如潮水拍岸的激情澎湃感 , 但如 Mousse 般輕柔活潑 , 這種表達方式更顯得雍容典雅 , 華麗高雅 , 酸度的表達更顯細緻 , 各項的平衡性更佳 , 礦物感比例在尾段恰當地暗示 , 不論香味酒味表現比開瓶初期更為立體 , 我敢說Salon的真正美態是由這時才開始。                                       

在開瓶三小時後支酒就日落黄昏。

a54

這支香檳給我的感覺有如一位在毛毛細雨中舞蹈的仙子一樣 , 雨粉灑在身上般一股清涼感覺 , 雨水在舞衣的帶動形成一陣陣水花 , 飄逸靈動充滿浪漫的一幅圖畫 …………….

野蠻女友 – Lupe Cholet Chambolle Musigny 2005

b1

Burgundy 眾多村之中 , 我個人頗喜歡 Chambolle Musigny村的風格 , 它嬌柔婉約、羞怯滲着絲絲甜美 , 尤如一窈窕美女。 雖沒有 Vosne Roammee 的幼細線條及典雅風韻 , 但勝在平易近人及易於駕御。 香港潮濕悶熱的日子較長 , 有時真的不想飲支太厚重的力量型葡萄酒 , 所以我偏嗜一些 Medium Body 的葡萄酒作為 Causal Drink. 好多時候我在家中一邊工作或 Relax 悠閒 , 我都喜歡找一支不用太費神而又令人舒服的葡萄酒相伴 ,  這晚我又是一心二用一邊工作一邊與美酒談心

b2

1900 hrs 開瓶 , 紅寶石般的酒色亮麗晶瑩 , 單從 Wine Leg 就知道支酒頗為濃郁。 2005 年是好年份這支酒散發濃郁成熟的果味 , 還有不少的酒精感 , 初嘗第一口給我第一個印像是她絕不温柔 , 甚至有點強悍 ……….

如此表現我當然有手段可以令她快速馴服但畢竟這有違我一向品酒本色 , 反正有的是時間 , 我就任由她原瓶唞氣看個究竟。

2000 hrs 酒繼續散發濃郁的香氣 , 那是紅玫瑰、义燒、Asian Spice 的混合體 ; 入口酒體中厚 , 酒的密度非常高 , 鮮甜甘美。 唞氣一小時酒精感依然強勁 , 中段內容仍是緊扣看不出絲毫底褞 , 酸度約隱約現 , 單寧若有若 , 好明顯她還須多點時間 , 此時此刻她跟不像一支 Burgundy 反而像一支 Rhone , 但以這種個性又非常適合作為佐膳之用 , 尤其配對中菜應該不俗。

b3

2300 hrs 四小時的耐心等候終於得到回應 , 在強悍的外表變得平和而且展露出成熟的車尼子 , 黑棗 , 玫瑰花田 , 香料 , 义燒 , 豆蔻的香氣入口酒精感巳散去 , 酒味甜美而有點紅豆沙的質感 , 甜美中帶少許 Spice 的辛辣感, 酸度被甜美的感覺掩蓋 , 單寧如絲 , 餘韻悠長有車尼子的酸味及 Mineral 的礦物感。整體感覺平衡而年青 , 隨時間的過去她的酸度略變得明顯。

她伴我工作到午夜 , 酒未盡人巳半夢半醒 , 唯有第二晚再續未了緣。

第二天的晚上 , 從雪柜中取出放暖再繼續品試 , 這時的她經時間的磨煉巳非昨天的野蠻女友 , 今天的她巳變成了温婉的小婦人 , 圓潤豐美 , 平衡實在, 酸度與礦物感更為明顯 , 雖少了之前的熱情衝擊 , 但又是另一種姿態韻味。

這支酒無可否認與我印像中的 Chambolle Musigny 那嬌柔婉約窈窕美女的風格有點出入。 但勝在她全程表現自然毫不做作 , 她初段強悍過性中有如一份青春的剌熱 , 甜美熱情有如對情人的擁抱 , 而她的 Spice Meaty 就像少女愛撒嬌及扭擰脾氣一個寫照 …….. 但時間一過仍能展露她女性化的一面。 不要被她的外表嚇怕 , 她內裡並不複雜難明 , 老實講她的核心個性有點模糊迷失 , 畢竟由於她的出身 (村級酒) 當然同某些千金小姐 (私家田) 有分別。

個人相信這支酒若換轉是一些較涼的年份如 00 , 01, 04 應該會似番啲Chambolle Musigny 的風格 , 這支 2005 真的要十年八載的時間才能醇和。而下次再有機會飲這支酒的時候我會將她一半 Decant 並處室温作佐膳用, 另一半 Decant 後 Light Chilled 作飯後欣賞 , 一支美酒兩種享受。

紅棉鳥影 2010 下

b4

食髓知味星期日早上實行執多劑再跟呀 Sir去影紅棉我未到離遠已見到無數大炮 , 而大炮亦多數包着迷彩炮衣 , 韆鞦架 , 大三腳架 , 炮口一至向着幾棵紅棉樹 , 場面頗為壯觀嚇人 ………..

b5

AM果支 384 拍埋去就像烏蠅拍麻鷹。

b7

早上的陽光是逆光 , 紅棉花瓣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呈現金邊及一種通透感 , 真的比下午順光靚。

可惜的是可能大炮太多 , 殺氣太大啲雀見人多唔取飛埋嚟 , 只有幾隻烏鴉我又唔多想影 , 莫講藍鳥連相思仔都好少 , 就算有都舞雷公咁遠超出射程範圍 , 近的只有間唔中一兩隻鬼鬼崇祟飛去遠處覓食 , 心中巳知今早九成食白果。無計可施只可有乜影乜 , 亦捕捉到幾張較有趣的 ………..

 

b8

隻眼開隻眼閉 , 各自揾食 …………

b9

伙伴還是競爭者?

影生態難的是你 99% 的時間都是等待 , 不像影 Model 般一行埋去就有得影 , 要有心理生理準備及耐性 , 不斷的靜待 ………。

b11

因你永遠不知有什麼東西會從天而降 , 可能你等上一整天甚至幾天都是食白果 , 有些時候你儍吓傻吓無意中可能會俾你一擊得手 ,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 Prepare yourself & keep alert , 做好準備 , 機會一到時你要懂得把握及靈活變通去執生 , 執得幾多就睇你彩數。

b15

影友會問我影呢個位有乜心得 , 我只影過兩三次我唔敢話有什麼秘技 ? 我的方法只有安靜及耐性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 眼尾要四到實有無嘢飛埋嚟 , 同埋聽聲 , 一聽到有雀仔聲就跟住啲聲去揾雀仔。

b12

至於今次 Setting 我用了:

l  相機 Spot 點測光 , 光圈先決自動 (用慣了 , 但我會收到快門起碼有 1/250 – 1/500以上) , ISO200 , Auto White Balance , 0.3 – 0.7EV  

l  AF-C 連續對焦 , 動態追焦 , 高速連拍。

l  AFS 300mm F4 一支玩晒

l  用單腳  (因為 99%時間都是等待 , 你托住支 300mm真係會頸痛手軟 , 到真係有得影時你已無晒力。單腳一來輕 , 二來機動性好走位快 , 攝位又易 , 拍攝時又夠定 , 呢個場合不知幾可愛。)

 

順帶一題影動態若部機 Set 得唔好真係事倍功半 , 部機個 Menu 50+ 幾樣嘢真係唔知點 Set先啱?? 要如何配搭至啱?? 影人又點? 影景又點? 影動態又點? 夜影用燈又點??  我自己都鑽研咗一段日子, 又問師兄、又上網、又摷書先知點 Set , 部機 Set 好同未 Set 好啲效率相差好遠。

以前追雀對極都唔到焦 , 等部機對到焦隻雀都飛咗 ,你俾支靚鏡我都無用 , 現在一對到焦就咬實唔放 , 真係好爽 , 我現在用的只是一部 D300 半專業機 , 呢啲機都影到更高階的就更加無問題。 所以我好多朋友專呈攞部機俾我 Set

今次分享 Menu 內一些影動態的有用 Setting:

1.     AF- C 單點連續對焦模式優先快門釋放 + 對焦 (唔使次次一定對到焦先俾你襟到Shutter , 只要第一吓對到焦 , 物體少少郁乜咗焦一樣俾你影到 , 對起飛的雀鳥你唔用呢個 Setting 你就未必影到)

2.     動態 AF 區域 51 points 3D tracking 追焦 (視乎主體移動軌跡 , 點越少越快)

3.     追蹤對焦連 lock on – Long / medium (自動追焦靈敏度)

4.     對焦點循環方式 – ON

5.     12 bit Uncompressed Raw去影 , 當然用 Raw要犧牲一啲速度 , Jpg 連拍一定會快好多但考慮因有順光 , 逆光 , 光暗位反差較大 , 又夠 Ram 加上近日 Upgrade 埋部電腦 , 應付 Raw 迎刃有餘所以全部 Upgrade Raw

6.     Colour Space – Adobe RGB

N 記朋友若他日有緣相見影相大家可以交流吓 set 機心得 , 老實講我都幫唔少人 Set 機 (當中不泛有 D3之類的旗艦機) C 記朋友只能講聲 Sorry , 因 C 記真係唔熟。

b16

下集拍攝時間 0800 – 1050 hrs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61131940/

紅棉鳥影 2010 上

d1

在春暖花開的日子又是拍友 “曬鏡” 出動的日子 Sir 趁紅綿盛放的日子搞外攝活動 , 提醒了我這一年一度的活動 , 於是趁工作許可請了半天假實行先玩為快。

d2

經過上年的經驗加上堂所學及技術的進步 , 這輯相效果頗為滿意。

d3

當日除了常見的烏鴉外

d4

還有動作超快極難捕捉的相思仔 ……….

d5

難得俾我影到隻雌性太陽鳥 , ( 太陽鳥的嘴是鈎形的同相思仔直嘴有分別)

d6

更有高傲的高髻冠  (紅耳鵯 Red-whiskered Bulbul)

d7

俾我影到呢張都算好好運 , 點知仲未算 …………..

d8

影影吓突然有隻藍色物體一晃而過 , 連忙追蹤 ……………

d10

!!! !!! !!! 心中驚叫了一聲好靚呀 ……………..

d11

成隻藍鳳凰一樣 ………….

d14

原來是隻 “紅嘴藍鵲 Blue Magpie”

資料如下 : 體長 65cm 引人注目的大型長尾鳥類。頭至胸部黑色、頭頂至後枕白色、嘴、虹膜和腳紅色。上體藍色、下體白色。有很長而帶藍色的尾羽、尾下羽毛黑色、未端有大白斑。常發出高音響亮的叫聲。通常一、兩隻以至一小群活動。

AM心中立時向天連聲感謝 , 手上連忙調教 Setting , 人機合一一於用盡所有同佢搏命 ……….

d15

d16

影到咁靚的藍鳥心情梗係大樂 , AM 真係影到好似上面隻 (白頭鵯 Chinese Bulbul)  咁暈晒 ………

當天天清氣爽 , 陽光充沛光線好靚 , 所以啲相 Sharp 到手 …………

上集拍攝時間 1400 – 1750 hrs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50804648/

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V

e1

夜拍人像中 White Balance 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 之前提過在夜攝環境中有不同色温 , 如燭光 (2000k) 鎢絲燈 (2800 – 3200k) , 日光管 (5000k) , 閃光燈是 (5500k) , 射燈 (8000 -10000k) , 五光十色霓虹光這些發光體 , 而當Model 身處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之下 , 她的膚色就會被環境中的光色而有所改變 , 最常的情況是燭光、鎢絲燈人的面色變黃 , 光管霓虹光管人的面色變青 , 拍攝效果如果出現偏色就算後製都未必救得返。 除了拍恐怖片或特別效果外我都係主張要將 Skin Tone影到似番個人及自然一點較好  

e2

上圖中光管影照下的膚色帶青 ……..

一般情形下我未必會信晒 Auto White Balance , 因為這個 Range其實幾大 , 相機有時會被環境呃咗用錯 White Balance , 最簡單是因應環境若遇上燭光 (2000k) 鎢絲燈 (2800 – 3200k) 就用Incandescent ; 若遇上光管 (5000k) 就用Fluorescent這是最基本的第一步一定要識。   

假若屋企有部勁快電腦而又懂得後製當然最好影 Raw , 咁就最萬無一失的方法。 其實在夜拍攝中可利用 White Balance去玩好多變化

e3

上面一張我是正常 Setting拍攝 , Model 面上的 Key Light 是來自一盞恆定射燈 , 色温帶黃 (大家比較 Model 塊面同手可以睇到膚色上的分別)現場色温大約是 3500 – 4000k , Key Light 恆定射燈的色温約是 2700k , 我將相機色温調低至 2700k 整個畫面頓時變為一個較冷的藍調 , Model 面上來自一盞恆定射燈的黄光因同相機的色温吻合就變得像日光般自然。這張相就好像在清晨時份拍攝一樣的效果。

e4

這幅相用的手法亦一樣 , 唯一要注意是要保持 Model Skin Tone要自然否則就會俾人有一種好假的感覺。

e5

同樣 Setting 我再用另一盞閃光燈套上了紅色玻璃紙放在 Model身後射向側牆 , 就出現咗紅光用顏色燈光將 Model與背景分離。

 e6

如此類推我改用了綠色玻璃紙就出現咗綠光效果 , 換句話說我用顏色玻璃紙去打做不同顏色的Accent Light

 這張相我刻意將 White Balance 調到背景青青綠綠 , 再將一塊紅色玻璃紙包住燈放在右側 , 將閃光燈的射角調到 14m m最濶 , 將光散射 Model 身上 , 一來利用顏色去將主體突出來 , 二來畫面上亦出現紅黃綠三種顏色 , 我用了一盞閃光燈加相機的 White Balance配合環境原有燈光去營做了一種電影感的氣氛。

e9

上面這一張相我用了 Auto White Balance , 但放了盞藍色燈在房尾將背景打亮為冷調的藍色 , 而前面用了一盞黃色燈側側的打在 Model身前的鐵絲網上及少少灑到 Model 面上 , 再用一盞套了柔光罩的閃燈補補光  , 出來的效果亦頗不錯。

 今次的夜影練習就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未睇這幾篇文章之前大家可能覺得閃光燈只套在機頂吓吓直打咁用 , 可能無想過將閃光燈離開機身玩飛燈可以玩出咁多不同效果。

在一個單調的拍攝環境中你可以利用手上的閃光燈加顏色玻璃紙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 當你有多幾盞燈你就等同有一個 Portable Studio ,  而你可跟據現場情况 Key Light , Fill Light , Accent Light 的用光原則去佈置光影及進行創作 , 係咪越諗越興奮呢?  

我自己本身唔係好着重執相 , 除非那些影衰咗而又非執不可的 , 我寧願在拍攝時利用手上器材去 Make my photo , 所以全輯相基本上無乜大執 , Model的膚色亦是原原本本的 , 只有裁切及少量微調色温及光暗 , 而且我用 Raw拍攝連相機本身的色彩處理的味精都冇可說明無添加。 因為咁樣我才可以作一個忠實的賽後檢討及分析以便日後改進自己的技術。   

全輯相 130 無可避免有些相片有些少鬆郁矇 , Model 可能亦未必是完美 , 但這並不太重要 , 因這兩次的練習令我吸取了很多寶貴而有價值的經驗 ,  始終手持拍攝亦明白到巳差不多用盡手上部相機的極限 , 能影到咁嘅質素巳算有所交待。 

可能大家唔會相信這是我第二次的夜影人像練習 , 兩次的夜影活動寫出了五篇分享 , 不敢說是什麼教材只是一些個人操作記錄及筆記心得 。可能有些朋友完全看不懂我寫什麼 , 這也難怪因為這些物理概念真的有點抽像 , 加上我又講得深奧 , 真的不易明白.  看不明的朋友就當一輯 Magazine 時裝 Model 雜誌相咁睇就得。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609791994/

 

 

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IV

f1

之前所提及的夜拍人像技巧全都是要交待埋環境拍攝時要兼顧背景的燈光表達及處理手法 , 設法將Key Light , Fill Light, Accent Light 三種光線融合和互相配合。 但假若遇上背景雜亂我們怎樣去處理呢? 在日光拍攝可用大光圈景深去柔化背景 , 但在晚上拍攝又如何處理呢? 答案是可以用明暗手法去將背景調暗作 Scale Down處理 , 咁就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功能。

記得我在前兩篇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 Concept – “相機負責背景曝光 , 閃光燈負責前境加光

若我們收細光圈 , 降低 ISO 或減EV背景就自然會曝光不足 , 而只要閃光燈的補光輸出正確 , 就會出現主體光背景暗的效果 , 大方向就是這樣 , 難度是如何將效果做得自然。

f2

在當晚拍攝中有一環境是一條窄巷 , Model 頭頂有一盞光管作為 Key Light , 而我們有另一盞射燈放在 Model 身後作為 Accent Light 去打亮 Model 的髮光及边光 , 使 Model的黑色褸不至於同背景黏地 由於有一盞光管在 Model 头頂位置 , 我的閃光燈放在我左手边套上了柔光罩對準 Model 上身作輕輕的補光去因頂光做成的陰影 , 相機用了光圈先決自動 , 用大光圈 F2.8 , ISO800 , Pattern / Matrix全幅測光去試拍 , 出來的效果都叫做 OK , 只係塊面 Over 咗少少 , 這個手法同前篇所用的一樣。  但細心觀察其實個背景真係無乜嘢睇 , 所以我用轉玩另一手法用光將主體同背景分離。

f3

首先我將測光模式由Pattern / Matrix全幅測光轉做 Spot點測光 , 將對焦點移去 Model塊面 , 這樣相機就會以 Model塊面作測光標準 , 其他環境夠唔夠光相機就不會太考慮 , 而閃光燈亦會因應調到去 TTL而非 TTL BL , 就出現咗上圖的效果。  由於我用了 ISO 1400 , 而快門去到 1/15s所以可以連背景都可以表達到。

f4

我將鏡頭移動Model佔相的幅面變大了 , 由於相機 Set ISO 自動所以 ISO自動會回落去800 – 900 , 而色水亦统一

f5

這種手法我只用了 Key Light Accent Light兩種 , Key Light的輸出大過 Accent Light , 個主體就會好突出 , 這是用明暗去強調主體的一個手法。 加上整個畫面的燈光較 Clean 及冷調 , 給人一種較 Cool 較靜態的感覺 , 這種手法可表達 Model 較有個性的一面。

f6

有一樣要注意的是光管下的人像影出來膚色會帶青 , 所以要用白平衡去調一調 (或後製) Skin Tone 才可以回後紅潤。

相反當Accent Light 的輸出大過 Key Light, 這種就變成影逆光相 影逆光相要留意幫主體補光否則主體會被 Accent Light 蓋過, 首先相機要避免用 Pattern / Matrix 全幅測光而要用Spot 點測光對準 Model 塊面測光 , 否則相機唔會知道你想影乜張相出來會曝晒光主體變得黑口黑面。

上面兩相逆光相就利用了黄、白不同色温去表達温暖或迷矇的感覺。

 

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IV

之前所提及的夜拍人像技巧全都是要交待埋環境拍攝時要兼顧背景的燈光表達及處理手法 , 設法將Key Light , Fill Light, Accent Light 三種光線融合和互相配合。 但假若遇上背景雜亂我們怎樣去處理呢? 在日光拍攝可用大光圈景深去柔化背景 , 但在晚上拍攝又如何處理呢? 答案是可以用明暗手法去將背景調暗作 Scale Down處理 , 咁就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功能。

 

記得我在前兩篇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 Concept – “相機負責背景曝光 , 閃光燈負責前境加光

 

若我們收細光圈 , 降低 ISO 或減EV背景就自然會曝光不足 , 而只要閃光燈的補光輸出正確 , 就會出現主體光背景暗的效果 , 大方向就是這樣 , 難度是如何將效果做得自然。

 

夜影人像經驗分享 III (慢速閃燈同步)

g1

在夜晚街景人像拍攝其中的一個常用的技術是用閃光燈的慢速閃燈同步 後簾閃燈同步功能

首先要明白相機 Default 的閃燈方式叫前簾閃燈同步 , 即相機快門打開的一刻閃光燈就即時發出閃光 , 出來的效果是前面個人夠晒光而背景曝光不足

而慢速同後簾同步則是在快門打開之時不閃 , 直到快門差不多關上前一刻才閃燈 , 這樣背景因有較長時间曝光所以能呈現景像 , 而閃光燈閃的時候主體受光就會清楚地顯現慢速閃燈同步好多時運用在夜晚街境拍攝中

一般我會用光圈先決自動 , Matrix/ Pattern 全幅測光 , 快門約在 1/30s – 1/60s 之間 , ISO 400 – 1000 (視乎環境及所用鏡头的光圈大小) , 閃光燈就用 TTL BL為起步點 , 再視情況調控 + – EV 曝光補償即可。

g2

我用上述 Setting 試了一張得出如此一個效果:

l  Model背後果欄的燈光及路上的車燈是Accent Light可以利用 。

l  Model 黑色衫完全隱沒在鐵閘的背景中 , 俗稱黏晒地

l  作為 Key Light的閃光燈雖然能正確曝光但感覺平凡。

l  Model未能溶入整個環境中

g3

解決方法:

l  我叫 Model 移一移位將她的頭少少擋住了果欄的燈光 , 利用了果欄的燈光做了 Model 的髮光及邊光將她與右边的黑色鐵閘分離。

l  我自己移一移位將相機打橫 , Model 放於黃金位上 。

l  機頂閃燈太强又會打到個Model膚色死實實 , 所以我將閃燈套上柔光罩將閃燈的 Output -1EV 咁打出來的光令 Model膚色很自然。

g4

l  在構圖上左邊車路太空洞 , 我要等有車駛過填滿這空間。

g5

l  我將相機 +1EV 令背景的 Accent Light 更光亮燦爛 , 這是最簡單增加 Fill Light 的方法。

g6

l    終於俾我等到有車過再加上路人的背影作襯托 , 背景柔化的程度適中不會打擾主體 , 整個畫面色温一致,  Key Light, Fill Light Accent Light比例自然 , Model膚色自然眼有少少眼神光 , 閃光燈用了好像無用一樣 , 美中不足是出了少許綠色光班 , 不過自己頗為喜歡的一幅作品。

 

補充 – 慢速閃燈同步或後簾閃燈同分別在於:

慢速閃燈同步只套用在自动模式 P及光圈先決自動模式 A , 而主體一定要是 靜態不动 的否則就會出現鬼影

後簾閃燈同步多數用在全手動 M 及快門先決自動模式 S , 而針對是移動的主體

三八檳聚會佳友 , 鬢影頻笑樂飄然

h1

一提到香檳大好數人都聯想到男士穿上踢死兔女士身穿性感晚裝 , 在水晶燈的大堂下衣香鬢影 , 男女手持一杯香檳在開心談笑 , 這是一個歡愉而又華麗的影像 , 最低限度香檳絕不會令大家聯想起潮丐厲利哥

香檳晶瑩酒色 , 細細的泡沫 , 流暢的酒味 , 泡沬在口腔中激情回盪 , 加上成功的市場策略及推廣 , 香檳巳塑做等同 “高貴” 的像徵.  當一件產品變成了一個品牌 , 價格亦相應變得高昂。 我想指出的事酒質與價格絕大部份情况下與價格不成正比 , 而且葡萄酒的世界很大 , 有很多質素高而價格相宜的逸品有待發掘品嘗體驗 , 不須要太看重名氣牌子。

AM近日工作繁忙無乜參加酒宴 , 口乾脷涸真的非常 “Dry ()” , 所以一聽到好友在三八婦女節搞 Sparkling香檳酒聚而試的又是一些少見之物 , 對我來說是久旱逢甘露的一場及時雨。 這批 Sparkling / Champagne由酒友在國外訂回 , 有些酒在香港未有代理。 今次酒聚的地點是Harvey Nichols 4/F Restaurant , 取其靜焗 , 設備齊全 , 價錢合理。

當日是三八婦女節 , 酒主原本只諗住 Women Only , 但可能顧及這個節日一 班 女士共聚可能令人產生錯覺 , 所以邀請埋幾個男士戥戥腳而當晚出席人數差一點真的是三男八女 , 非常切合日子及主題。  而三八婦女節談話主題亦離不開最近那輯“星期二檔案”的中女告白 …… 身為在座唯一一位巳婚男士 , 隨了要影相品酒外 , 亦要為某些話題給予睇法 , 真係好唔得閒 , 不過討論氣氛歡愉 , 加上香檳醉人 , 真的有點飄飄然。

h2

Monternisa Franciacorta Pinot blanc-chardonnay

這支意大利由Chardonnay, Pinot Bianco and Pinot Nero用傳统手法釀製的氣酒 ,香味滲帶甜蜜的梨子 , 泡沬豐富 , 充滿活力 , 酒味清怡 , 濃密度不算高 , 有點 Nutty 及礦物感 , 內容簡單直接屬清新果味型。

h3

Andre Clouet Silver Blanc de Noir

香味帶玉泉忌廉 , 麵包 , 餅乾 , 香梨 , 白花 , 士多啤梨 ; 泡沫如粉般幼細 , 口感就像進食忌廉一樣豐滿柔滑、綿密 , 由於是 Blanc de Noir 關係 , 中段酒味擴散表現十分精彩而且呈現一種架構 , 酸度清怡舒暢略為乾身 , 餘韻流露礦物。唞氣後流露拖肥甜香 , 感整體感覺強靱自然 , 雖然未夠華麗 , 但整個味覺旅程巳令人 Enjoy

這支香檳是non-dosage blanc de noirs , 所以酸度明快自然 , 這支香檳絕對是一支上佳精品 , 質素不容怱視。

h4

Guy Charlemagne Blanc de Blancs Brut Grand Cru NV , Le Mesnil-sur-Oger

金黃酒色泡沬細長 , 香味帶杏仁、榛子、麵包、Yeasty、甜美果實、檸檬皮、白花。酸度鮮明 , 質感綿靱 , 酒味曲線流暢 , 礦物味豐富。這支 Grand Cru 內容精彩 , 活力充沛 , 平衡中令人有一種五光十色而又 Elegant 的感覺 , 甚有個性 , 若與一些中高價 Champagne玩 Blind Tasting 這支香檳會令人跌眼鏡。

h5

Claude Cazals D’Or Blanc de Blancs Brut Grand Cru NV , Le Mesnil-sur-Oger

香味帶蘋果 , 香梨 , 香葉 , 餅乾 ; 入口果味略為偏薄 , 酸度鮮明細長 , 收結較短。 珠玉在前相比上一支 Grand Cru 這支只是略為平淡。,

h6

Franciacorta Brut Rosé

輪到 Rose 出場 , 這支 Rose 香味較暗晦 , 只隱約流露出 Yeasty 及葡萄皮的味道 , 淨飲表現直接欠缺個性及深度 , 宜用來配搭海鮮一類食物 , 方能感受到 Rose 特有的質感。

h7

Aglianico Rosè “Dubl”

這支 Rose 感覺新派 , 香味帶士多啤梨 , , 青蘋果 , 檸檬皮 , 香草 , 簿菏葉 , 柚子 …….. 果香甜美 , 精細而帶很多不同類形鮮果切碎的雜果盤。入口質感流暢 , 酸度明快 , 頗具結構及內容 , 感覺有如萬花筒般幻變 , 一支精彩的 Rose。

h8

這支酒之前已介紹過不再重覆

h9

成熟甜美的布冧 , 黑果 , 櫻桃 , 玫瑰花 , 夾雜牛奶朱古力 , 香料 , 香味甜美。 酒體中厚 , 果味濃郁 , 乾果香料在口中遊走 , 單寧平和 , 骨格層次俱佳 , 餘韻是朱古力味夾雜 Berries 的果鮮感覺悠長 , 雖然年青但內容絕對有板有眼。

這支意大利 Barolo 雖然是較新年份 , 但勝在可即開即飲 , 用來配拾肉類菜式唔會撞板甩拖。

h10

Domaine Astruc Dessert Muscat St Jean 2005

Kracher Auslese 2007

兩支甜酒的元素有點相似都是 , 糖、杏甫、乾果為主 , 質感輕怡 , 甜度適中酸度充足而不至失衡 , 甜到封喉。 兩者的分別是 Kracher較多 Herbal元素 , 果味較自然 , 加上少許雲尼拿 , 易飲得來欠缺少許深度。 Domaine Astruc Dessert Muscat St Jean 2005的甜酌比例做得好好 , 越飲越有味。 Kracher配生菓較好 , Astruc Dessert Muscat配較濃味的甜餅較佳。

h12

Pacific Ocean scallop carpaccio with grapefruit and orange citrus dressing , garden leaves and caviar

h13

Eggplant crab rolls with eggplant purée and basil, capsicum and pine nut dressing with tomato

h14

Classic seafood chowder soup with cracker and chives

h15

Poached cod fish with pan fried prawn and seared scallop, pumpkin purée and baby vegetables, served with smoked salmon cream sauce and ham

h16Roasted duck breast with chicken foie gras ravioli and pan fried chicken with mushroom terrine, served with zucchini and port wine chicken sauce
h17

Pecan cheese cake with mixed nut ice cream

h18

席間隣枱酒友斟了一杯紅酒給幾位男士要我們作 Blind Tasting 。 AM近排少飲都驚怕自己不在狀態 , 只能盡力而為。憑着葡萄酒的成熟 Dark Fruit , 花香 , 黑朱古力 , Herbal , Olive香味我推斷出自意大利 , 飲落去果味成熟中隱藏鮮車尼子的酘味 , 較為乾身 , 力度潛沉 , 酒體骨架平衡 , 木桶運用適中而沒有奪去葡萄的鮮味個性 , 地域 Mineral滲透 , 尾段較為平淡 , 感覺斯文 , 應是新派混入舊派的 Fusion渾合風格。經過一小時的觀察 , 以我有限的經驗只能推算它是一支由Nebbiolo釀製的Barolo 年份約是 99左右 。

h19

Giovanni Rosso Barolo 1998

出來的結果竟然俾我撞得咁近!! 慶幸自己的品酒觸覺仍未退化 ………

夜拍人像經驗分享 II

q1

看來大家對夜影人像這題目頗有興趣 , 因此我再為此多寫少少作補充。

夜間外影人像與影樓拍攝最大的分別是外拍要面對不同的燈光環境 , 影樓的燈光不論方向、角度、強弱、色温都可以隨你控制任你擺佈 , 但走上街上夜拍 , 一切就 Out of your control , 你只能利用環境中的燈光及手上的器材去拍攝 , 難度高挑戰性更大。

q2

1.     去到一個拍攝環境 , 不要急住開壇拍攝 , 首先要觀察將現場環境的燈分類什麼是 Key Light , Fill Light & Accent Light ? 有什麼燈光可用 , 什麼燈光要避。  光線來自何方? 光線強弱如何?  Model 企邊個位置 ?  這一切問題都要考慮。  我自己隨了肉眼觀察外 , 我亦會留意 Model地上果個影 , 因為這個影會好清楚話我知光來自何方及它的强弱。

2.     知道現場環境後我會要考慮用什麼鏡頭去拍攝 , 我要決定利用廣角鏡的透視去涵蓋 Model 及環境還是用 Tele 鏡作特寫去縮窄視角 , 唔影咁多無謂嘢令張相乾淨一啲? 我通常夜影都只會帶兩支鏡 AFS 17 – 55mm F2.8  AF 85mm F1.4。若我想交待環境我就會用支 17-55 , 若背影雜亂無乜好影我就寧願用支 85mm

q3

3.     跟住我要考慮色温的問題 , 在夜攝環境中離不開燭光 (2000k) 鎢絲燈 (2800 – 3200k) , 日光管 (5000k) , 射燈 (8000 -10000k) , 五光十色霓虹光這些發光體 , 這些發光體都有它本身的色温 , 而你所用的閃光燈是 (5500k) Model 身處在不同色温的光源之下 , 若相機用 Matrix 全幅測光又用 Auto White Balance 的話 , 相機就會分晰 View Finder 內不同色温的資訊不同光暗等數據 , 相機雖然聰明但始終是機器好多時會被複雜的現場光騙了 , (情況就等同雪地拍攝一樣) , 相機會揾一件物件作 18% 灰作標準 , 而人的皮膚因好近似 18% 灰會變成了相機的參巧指標 , 所以好多時個 Model 的膚色就會變成灰灰黑黑好似好污糟成個乞兒咁就是這個原因。 ( Model 見到你影到佢咁 , 佢心中一定好自然咁深切地問候你“)  

q4

4.     這種情形下大家就要話俾部機知 , 現場是什麽色温用什麼 White Balance , 最簡單就係揾張白紙叫 Model 擰住 check check WB 咁就萬無一失。 無信心的可以影 Raw 回家後就可以慢慢補救。 而我自己因為懶我會因應現場燈光中邊樣色温佔大數去 Set White Balance (通常由 3700 – 5000k之間) 。以 Model 的 skin colour 最自然的 setting 為準。

q5

5.     在街拍時光線可能來自四方八面 , 會有順光 , 側光 , 頂光 , 逆光。 拍攝時要運用鏡頭視角去包括你想要的燈光 , 就好似以上面幅逆光相一樣 , 遠處有一盞頗光猛的射燈 , 我就利用這光源側側地做了 Model 的髮光 , 使她與背景的建築物分離及增加一種舞台感。

6.     上文已分享過我如何佈置支燈去解決這問題 , 我自己覺得閃光燈全輸出火力太猛唔係好自然 , 影人我多數由 -1EV 影物件就由 -1.7EV作基準去上下加減。

7.     大家可能唔知閃光燈個 Zoom 的功能點用 , SB600 為例它的燈頭可以Zoom 14mm , 24mm , 28mm , 35mm , 50mm, 70mm, 85mm ; SB800 還多了105mm , SB900 可以去到 200mm 這個 Zoom 功能使用原理就像手电筒的射角 , 你想啲光聚焦咁射定擴散咁射? 大家要注意這個 Zoom 的數值是以 Full Frame 計算 , 咁用 DX 的朋友要乘番個 Crop Factor 上去。

8.     在日間拍攝 , 用大光圈鏡的散景去突出主體 , 但在晚上拍攝我們就要利用燈光明暗去突出主體 , 我會將現場想成一個舞台咁去構思。 若我廣角鏡的透視去涵蓋 Model 及環境 我就會用 Matrix 全幅測光去包涵整個環境的氣氛 , 而閃光燈就的 TTL BL (Balance Fill) 模式就可以配合Matrix 全幅測光 , 再加上閃光燈用一個較 Wide 的射角 (14-35mm) , 調控+- EV 咁出來的效果就會好理相。

9.     相反若背景雜亂我想將 Model 與環境分離 , 我就會收細少少光圈及 ISO , 背景自然唔夠光而變得漆黑 , 我將相機調去 Spot 點測光對準 Model 塊面測光 , 而閃光燈就用 TTL , 將閃光燈用一個較窄的射角 ( 85mm – 105mm ) 只照亮 Model 的面部 , 調控+- EV 咁出來的效果就會好戲劇性

10. 但在晚上拍攝因為光線弱快門可能會好慢 , 快門一慢過 1/30s 就算我用腳架但 Model 都會郁 , 咁我就會用慢速後簾同步閃光才有機會影到但一定要用腳架

q6

11.  用光太平面會使人感覺十分呆板  , 夜拍要懂得利用陰影去表達相片的深度及立體感.

好多人都會問幾多盞閃光燈先夠 , 這個問題好難去答要視乎影乜及點影 , 反正又唔係用嚟揾食。 我自覺有時多燈未必等於好 一兩 盞就夠 , 反正身边多 N 記族群朋友 , 開句聲就可以借到。一些攝影大師講過 , 用閃光燈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了但別人未必看得出般自然。 而另外用燈亦要有它的合理性 , (玩特別效果另計)

這兩篇文章我相信能夠俾到大家一些閃光燈的運用概念 , 唔使盲摸摸老鼠拉龜。 永遠記着 Key Light, Fill Light , Accent Light 這 Concept 咁去玩 , 巳可以玩到不亦樂乎。

這兩篇文章無出相原因是當晚夜影因影會搞手安排失當 , 去到舞雷公咁遠嘅火炭工業村 , 以為有什麼 “佳景” 拍攝 , 點知去到係影毫無特式的 “街景”,  搞手完全無 Planning 無 Organized , 搞到成班影友同 Model 都無晒 Mood , 心中充滿殷切的問候語 我影兩影無癮都提早走 , 所以無乜相出 , 只作個分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