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酒處理的迷思

t1

有朋友提問関於舊酒的處理 , 由於篇幅太長所以我決定再寫了一篇作個分享。

我雖然不是 Sommelier 但有好多 Sommelier 朋友 , 他們都經常提供寶貴心得俾我 , 加上品酒多年自己亦十分注重酒的處理 , 從多年嘗試及失敗中吸取教訓 , 對於葡萄酒的處理亦有少許個人睇法 , 我以前亦分享過一篇葡萄透氣的迷思

https://amlifeblog.com/2008/12/02/%e8%91%a1%e8%90%84%e9%85%92%e9%80%8f%e6%b0%a3%e7%9a%84%e8%bf%b7%e6%80%9d/

舊酒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 , Decant 的手法亦有好多種變化 , 有啲要最短時間扯盡支酒 , 有啲想盡量將支酒的 Enjoyable Period 延長 , 有啲想原汁原味 , 有些飲家喜歡力量形的酒 , 有啲喜歡柔和一點 ………….. 這些口味就產生很多不同見解及理論 , 好難話邊種啱要多練習及靠經驗自己去感應。

t2

一般步驟:

1.    葡萄酒入酒柜我喜歡將 Label 向天 , 這樣酒渣就會沉積在無 Label 那一邊 , 假以時日當我提取葡萄酒時我就會好小心咁保持這個狀態方向 , 避免揚起酒渣。

2.    搬運酒時要 Carry Like a Baby不要太大動作 , 有須要可用 Wine Basket 或酒架運送 , 以免揚起酒渣。

3.    首先飲之前小時最好將支酒放酒架或放直 , 等啲酒渣沉落底。

t3

4.    我會視乎年份及酒莊質素去評估支酒的力度 , 有時會上網摷摷資料看看別人的 Tasting Note

5.    準備 Decant 用品如 Decanter , 電筒及 Coffee Filter Paper

6.    開瓶方法可參考舊酒開瓶法一文

https://amlifeblog.com/2008/05/26/%e8%88%8a%e9%85%92%e9%96%8b%e7%93%b6%e6%b3%95/

7.    倒一小杯試一試 , 看有冇 Corked 有冇壞 , 亦同時試吓支酒的力度我會留意支酒果味、酒體、酒精濃度、單寧硬度 , 亦要視乎你支酒幾時落杯 , 飲酒的人功力及喜好幾個因素再作決定。

8.    有須要的會將酒 Decant , 至於 Decant 手勢大家可以上 YouTube 摷些片睇 , 無乜花巧 , 亦唔會好似神水咁誇張。

t4

9.    Decant 到最後淨番一杯左右 , 揾隻吉杯落塊 Filter Paper 將剩下的酒隔渣 , 又或者放 Filter Paper 在 Decanter 瓶口直接隔渣 。兩種方法效果一樣 , 分別在於好唔好睇。

10.   將隔清的酒倒回 Decanter 中。

t5

注意:

·            對於舊酒我個人主張原瓶唞氣 , 因為咁支酒表現會最自然 , 我寧願讓酒在杯中 Open Up , 但這方法品酒的時間會較長 , 一晚可能只飲到一支酒。

·            有些人會話我用 Filter Paper 會有紙味 , 我覺得全是心理作用 , 紙味其實係支酒已 Downhill 甚至 Fault 的跡像 , 就算我唔用 Filter 隔渣都會有

·            但凡酒精感強勁 , 單寧重啲新世界酒 , 可以的話我都會 Decant , 因可等啲 High Alcohol , SO4 散一散 , 就無咁易醉及酒後头痛

·            Bordeaux 為例 –   6x , 7x 果啲一定唔大搞 , 我主張原瓶唞氣 , 最多飲時才過一過 Decanter 隔渣 , Decant 即落杯。

·            8x 就兩睇 , 有啲莊可能已 Downhill 要試過先知。就算 Decant 都係 1/2 – 1 hrs

·            9x 就多數會 Decant , 視乎單寧硬度及果味才決定 Decant 幾耐 , 一般 2 – 5 hrs不等。有時甚至因要加速支酒開放而要 Double Decant

·            2000 打後除非試酒免得過都唔會開 , 否則就一定會 Decant 而且會 Decant 好耐由 3 – 18 hrs不等。 Bordeaux一般都唔預你 Drink Young , 若支酒話明可以存 20 – 30 , Decant 20 – 30 小時絕對不是問題。

·            我寧願用大杯大 Decanter Breath 都唔主張用坊間那些 Wine Key , 靜電 , 磁石去加快支酒 Open Up

·            一支未 Ready 的酒點搞都是未 Ready , 搞咁多嘢只係想知酒無咁難飲吧了 , 所以最直接都係買啲 Ready to drink 的酒。

.      有時開咗支酒發覺已好 Ready 但又未夠鐘開飯 , 咁我亦會只作原瓶唞氣 , 若支酒已 Decant 咗咁我就會揾冰坐一坐支酒 , 將支酒微微 Chilled 一 Chilled , 用温度去減慢支酒 Open Up , 但這方法亦同樣有風險會扯散支酒 , 要好小心判斷 , 初學者最好乜都唔好搞 , 塞住個 Decanter 口算。

.       但凡喜歡葡萄酒的人都喜歡支酒有層次有變化 , 那種不可預測的神秘感 , 這就是葡萄令人着迷之處 , 否則不如去飲 Spirit葡萄酒當接觸空氣就會開始氧化產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 , 香味酒體亦隨着氧化而表現不同變化 , 但當中變化速度沒有 Formula 去計算 , 只能自然地去讓它演譯自我風格。所以無人可以肯定支酒要唞幾耐才叫 Ready , 要用什麼 Decanter 去處理叫做妥當由此推斷 Decanter 的形狀嚴格來講並不太重要 , 一些有型同名貴的 Decanter 最重要的是俾到飲家有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及優越感 , 實際上你揾個乾淨的吉樽就可以去 Decant。唯一考慮的是 Decanter Airing Surface 一般我會用窄口有塞的 Decanter 去處理舊酒 , 而傳统濶口的去處理啲力度澎湃一點的大酒或 Young Wine , 但這一切都只是提供一個條件俾支酒去表達 , 並不等於一定啱的 Text Book Reference , 老實講除非一些有經驗的專業 Sommelier 有時連我自己都會失手。 

畢竟每支葡萄酒的質素經歴都不同 , 不能 “一竹篙打一船人” 咁用單一方法 Decant 處理 , 不論用任何方法處理支酒都要不時監察住支酒的變化再作調整 , 不可以任由佢 Decant 咗就算 , 大家要切記。

虎年首聚八十後 , 隽永成熟韻味留

a1

八十後”  最近成為傳媒的熱抄對像而迅速上位 , 這個新名詞有些人可能聽到後會有些頭痛 , 但對葡萄酒愛嗜者來說 , 這名詞卻會另他們兩眼發光 。 自己 Wine Group 虎年第一次聚會就以 “八十後” Bordeaux 作主題實行攞吓境兼贈吓慶

以 Bordeaux 來說 , “八十後” 絕對是個非常吸引及啱飲的年份 , 82 靚年就係人都知 , 價格亦因 82 這個招牌有理無理被搶高到不太合理水平。 作為理性消費飲家無必要去高追入貨 , 反而會找一些抵飲之選去品嚐。 其實除了82 之外只要唔係弱年如 80 ,84 , 87 , 其他年份都十分抵飲 , 而今晚所有酒的酒價都限在 1k 以下。

a2自己 Wine Group 經幾年來的交流實習 , 已由以往重量不重質轉化成重質不重量” , 我們酒款只得四款每款 , 寧願集中啲飲、攤長嚟飲去 Enjoy , 起碼多啲時間去飲一支酒同埋知道飲嘅係乜。

由於是卅年熟酒 , 開瓶要特別小心 , 這等粗重功夫當然由我一手包辦。 當晚所有酒約在 1800 hrs 開瓶 , 由於餐廳設備有限只得一個 Decanter , 所以我要遂一開瓶 , Decant 隔渣再 Double Decanted 回樽作原瓶唞氣 , 咁一來可以隔晒所有渣 , 一樽可飲到尾唔會嘥 , 亦可作個醒酒程序 , 不過做完支真係手都軟 ……….

a3

Champagne Le Brun Servenay Brut NV

先來一杯香檳 , 酒商朋友建議要將香檳唞氣 1/2 – 1小時才享用。 酒色略淡而氣泡亦較澎湃 , 在開瓶初期香檳的表現真的略緊 , 香味內儉 , 內容複雜 , 於是讓香檳在雪桶中靜卧唞氣及慢慢享用。

差不多 45 分鐘後 , 香味真的有很大進展 , 濕石 , Creamy yellow fruit 如梨子、檸檬皮, 青蘋果 , 多士 , 杏仁 , 焦糖 , 香氣清新芳香。 口感鮮爽流暢 , 氣泡在這時所剩不多 , 而支香檳更似支靚白酒; 清純中滲出柔和酸度 , Mousse 般的質感 , 精緻的礦物感 , 平衡中有結構 , 鮮明中亦表現優雅 , 這支香檳唞氣放暖後真的很有 Champagne Salon 的影子 , 酒商朋友說這支香檳的 99 Vintage 仲似而它的價錢只是 Salon 1/8 , 我自覺真的不錯及值得推廌。

關於這香檳的釀造者資料:

http://www.champagne-de-vigneron.com/index.php?page=overview-10

https://www.champagnegallery.com.au/shop/le-brun-servenay/

a4

Chateau Pichon Longueville Comtesse de Lalande 1981

45% CS, 35%M, 12%CF, 8%PV

這支二級莊出品質素無容致疑 , 陳年的皮革、煙燻、泥土、塵封的黑梅、果香較乾、入口醇和舒服  , 非常幼滑 , 單寧巳完全溶化 , 元素混然平衡 , 餘韻悠長整體表現 Classic 及優雅。由於 Merlot 成份較高 , 所以表現較為柔和 , 顯出一派歉歉君子的氣度修養 , 醇和中流露文人默客的滿腹經論。

另一支則有迴然不同的表現 , 酒的力度較猛 , 中尾段的單寧仍然堅實強靱 , 十足一位滿腔熱血的智識份子。

同一年份兩支 Pichon 竟有如此大的對比 , 意味着兩支葡萄酒在卅年間有很不同的經歷 。葡萄酒就是這樣 , 不試過真的不知結果會是如何。

a5

Chateau Brane Cantenac 1983

65%CS, 30% M, 5% CF

這酒莊的主人就是 Mouton Rothschild 的主人 – Baron de Branne , 無同樣是二級酒莊這支質素絕對有保證。 落杯初段散發着豉油的鹹味 , 花香、黑果、乾香料 , 香味散發温柔 ; 入口如絲細滑 , 果味鮮而帶酸 , 體型輕飄 , 收結幼細。  規模不及第一支 , 但柔情似水 , 盪氣迥腸 , 它無疑已過頂峰 , 但依然風韻尤存。 我自己覺得83 年的 Margaux 區絕對好飲過 82 老實講這支酒表現有啲似支 Pinot Noir 甚至乎是 Vosne Romanee 一類的女性化温柔。一支 Margaux 酒的感覺竟然似支 Vosne Romanee , 這個真是一個有趣體驗。

a6

Chateau La Lagune 1985 3rd Growth

50% CS, 20% M, 20% CF, 10%PV

這支 85 年香味帶點 Classic 的雪茄盒 , 鉛筆碎 , 青蘋果 , 礦物味 ; 入口感覺成熟柔滑 , 紅果的鮮酸度變成了主要骨幹 , 少許 Mushroom 的餘味 , 單寧已完全融化 , 唯一不足中段的內容略為簡單空洞。 這支酒好像已過了高峰期 , 但品其成熟亦是醇和亦是賞心樂事。

a7

Chateau Beychevelle 1989 4th Growth

62% CS, 31% M, 5% CF, 2% PV

這兩支酒在當晚中屬較年青的一對 , 落杯之時已差不多開瓶 3.5 hrs , 但支酒仍未算全開 香味帶 Black Berries , 香料 , 非常 Classic 口感濃郁果味充足 , 單寧活力有勁 , 果味泥土味複雜溶合 , 骨架硬淨 , 內容豐富 , 餘韻悠長  

Chateau Beychevelle 89 表現頗具氣派潛力算是不錯 , 但九十年代因為酒莊無心經營多個年份都令人有點失望 , 2000 之後水準巳逐步回復。

a8

這晚酒聚在堅道一間小餐廳 Ali Oli  , 我們一行十六人包了閣樓全層 , 地方唔錯。 菜式味道可以 , 只是 Portion 細了點

a10

Duck Breast with Grape onCroute

Cottage Cheese on Apricot Halves

Lamb Patties with Mint Yogurt Sauce

Seasoned Chicken Wings with Dijon Mayonnaise Dipping

Spiced Grilled Cheese on Croute

a11

Roast Veal Loin with Sauteed Zucchini and Gorgonzola Risotto Ball

a12

Pan-fried Butaniku Pork Chop with Rosemary Potato, Cameralizd Pumpkin and Baby Spinach

a13

Dark & White Chocolate Mousse Cake

a14

果真荔枝冰酒這支荔枝酒是酒友在 VinExpo得來的國貨 , 試想荔枝出產在盛夏天時的廣東, 如何能做 Ice Wine?  原來他們將荔枝雪凍 , 水份結冰後榨取荔枝的餘糖來做酒 , 原理同 Ice Wine 一樣但是人工化而非自然 , 咁樣來做 Ice Wine 真不能不佩服我國同胞的無限又大膽的創意。

這支冰酒不論香味酒味都十分糯米兹味 , 酒並不甜嚴格來講算酸而帶荔枝核的微苦 , 飲落有點似荔枝孖蒸 , 感覺平面呆板。 我真的不懂欣賞 , 叫做試過便算。

Full Frame 的迷思

b44

近排最多人問我的問題是 “幾時 Upgrade 上 Full Frame ?” 

我當然知道 Full Frame 的好處 , 由於感光元件的尺碼比一般 DX 相機的大 , 在同一環境下有更佳的色彩還原及細緻度 , 尤其對陰暗環境的暗位處理更是出色 , 這種優勢無疑對拍攝愛嗜者極之吸引。 

http://www.fotobeginner.com/248/what-is-full-frame/

好多人都知我鏡頭群組齊全 , 但好奇怪我點解我遲遲唔上 Full Frame 我自己都有玩過 D3, D3s, D700 , 但用落始終都係鐘意手上部 D300 , 而且連一部後備機都無 , 原因如下:

1.    Full Frame 機同鏡都較重 , 我每次外影都一機幾鏡 , 又腳又 Filter , 閒閒地成 3 – 4 kg , 而我有時去拍攝的地方仲要係山卡啦 可恨我又無咁富貴請得起助手跟班 (千祈唔好諗揾 AM 嫂同格格幫手 , 因我仲要揹埋佢哋上山 , 而叫佢哋擰佢會推我落山 !! ) , AM 又唔係手瓜起的大隻佬 , 吓吓食自己 , 器材重量及機動性 , 絕對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2.    用部重相機 , 你真係要好有恆心同堅持肯帶住佢成日走 , 買部靚機長放防潮箱唔用好嘥料。 而家啲相機轉款咁快 , 新款一出舊款就跌價 , Body 無鏡的保值能力 , 日日睇住個價係咁跌會好傷心。(收藏家另計)

3.    我須然好錫器材 , 但有時搏起命上嚟真係唔到你 , 電子嘢話唔埋 , 用貴機有乜損傷真係會好肉赤。

4.    用得 Full Frame , 對鏡頭的質素一定有要求 , 目前不論相機或鏡頭都仲係貴 , 新鏡支支過萬 , 值唔值就真係見人見志。

5.    不要以為有部 Full Frame 啲相可以直出 , 玩得呢類機其實預咗你要配合埋部電腦及軟件支援成套 System 才能發揮極緻 , 龜速電腦隨時要因相機而要 Upgrade , 整個糸統的 Hidden Cost 及時間係一濶三大。老實講我好享受以前D80 ccd 嘅鮮明色彩 , 唔駛執直出都 OK (反正平時唔駛下下要求咁高) , 亦享受以前亂影亂試果種樂趣….. 上左 Full Frame 我怕好難返轉頭…….

6.    當然世上無完美的組合 , 要找瑕玼一樣有。 幾年前未有 Full Frame , 大家玩 DX 都玩得好開心 , 而且現在的 DX 機巳發展得好成熟 , 某些中級 DX 機的性能等於以前好專業機 , 以影相來說真係好夠用  電子產品呢啲嘢追唔到咁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自己覺夠用就算。

7.    現今潮流興單反 , 幾乎巳到達了一人一單反的地步。 老實講大部份人都用唔到部相機嘅三成功能 光圈、景深、快門、ISO、測光系統、白平衡、對焦系统都未搞得清及正確掌握 , 與其花幾萬蚊去買器材倒不如實實際際去上吓堂 , 學吓點運用手上部機來得化算。

8.    因為我無後備機 , 有好多朋友都祟擁我用雙系统即 DX + FF 。我以前講過一套叫手錶定理的理論 , 即係話當你有一隻手錶時 , 你會好自然信晒佢 , 不論佢係快定慢 , 但當你有二隻手錶時 , 你不會因為多隻錶而更準確 , 反而會唔知信邊隻錶好! 雙系统看似魚如熊掌 , 但實察上未必 , 可能會多隻香爐多隻鬼令你更煩 , 所以我寧願設法去較準你手上的唯一的一隻手錶更為實際 , 亦因此定理我打消了雙系統的打算 , 都係專心操熟部機先啦。

9.    以前用部機影得唔好總覺得係部機唔好 , 用靚機後後影得唔好就覺得自己技術唔好。 老實講機越靚自己反而有壓力 , 影得唔好覺得對唔住部機 , 對唔住自己 , (終於知道買機唔係送技術啦 ………) , 所以要留返少少位自己 留個下台階。

10.   我好明白 Full Frame 是大勢所趨 , DX 只是過渡產物 , 自己終有一天會上 Full Frame , 但在目前情況下我覺得暫時仲未係時候 , 亦未有這股 Upgrade 衝動。

上述只屬個人愚見及廢噏 , 充滿偏見 , 大家千萬不可作準。 當然各人有自己的心頭好及理由 , 身邊好多朋友都投入了 Full Frame 的行列 , 只要自己用得開心 , 有相出又Enjoy 就得 , 其他一切都無乜所謂。

北京的一夜 – Domaine des Roches Neuves Saumur-Champigny 2008

c1

 

新年期間飲酒不算太多 , 品試的除了一些慣常的大酒外 , 亦有些有趣的東西 , 這支酒由刁鑽酒友送我品試感覺亦頗為特別 , 好值得作個筆記記錄。

深紅寶石酒色略帶酒 Label 那種紫藍色邊 , 香味滲透着黑車尼子、紫蘿蘭、鐵銹、糖果的甜香。  香氣在杯中半小時後更加綻放 , Cabernet Franc富密度的芳香自然流送 , 甜美中仍流露一種酸果的訊息 , 有如盛開的玫瑰花般鮮艶嬌嫩但卻有刺的感覺。

開瓶初期酒體較緊、酸度凌厲口感緊澀老實說印像並不討好 , 好易令人有點放棄的意欲 

c2

唞氣一小時後才算可以。入口感覺到那鮮如葡萄汁的果酸 , 輕盈卻沉實有勁的酒體 , 鮮明的果酸貫徹整個味覺旅程 , 葡萄皮的單寧在齒間閃爍而酸味中夾雜着點到即止的複雜性結構 , 而餘韻除果酸外亦滲出一種貝殼般的礦物感。

這支酒的個性真的非常特別 , 甜美浪漫卻帶剌的芳香 , 令人有種蒼桑傷感的酸味感覺 , 沉實有勁有如一種帶 Rock Style 激情表述 , 充滿鄉土氣息的礦物感 , 揉合自然傳统及新派的表現手法 , 它的個性不其然令我想起這首歌 ……………

要去了解它就要先了解它的出處 , Saumur是法國羅亞爾河谷地 Anjou區的一個小區 , 此區的氣泡酒較為人熟識 , 但其實Saumur區最時髦的應是Saumur-Champigny紅酒。 這裡的葡萄樹密集種植在河邊的白色懸崖上 , 當地的石灰顏色偏黃且含砂量較高 , 釀出來的酒通常會較清淡

酒的高酸度及乾削感是 Cabernet Franc種植在 Limestone 上的應有特性 , 而由於葡萄樹樹齡有 25  , 所以能表現一種細緻的複雜性 , 而酒味中那種貝殼般的礦物感亦是Limestone Terroir 的一種表述。 釀酒師Thierry Germain利用 Biodynamic農法自然地將大地的訊息無添加的表現出來 , 再加30天的浸皮 , 令酒表現一種有別於一般的濃郁結實感。

c3

這支酒很有個性 , 但缺少了消費商品的那些討好元素 , 要了解它非要些少耐性及平靜的心不可 , 所以未必適合一般飲家。

地域資料:

http://www.thewinedoctor.com/regionalguides/loireanjousaumur3.shtml

酒莊資料 :

http://www.rochesneuves.com/tg_2009.html

 

凝結瞬間

c5

今年新年假期天氣真的非常寒冷 , 在家中暖笠笠享受與家人一起的温暖自在 , 真不想天寒地凍 , 寒風凛凛 , 人頭湧湧帶家人跑到街上食風去影花車巡遊及煙花 , 反正家人亦無如此興緻

早陣子自己在 Amazone 買了一本有關 N 記閃光燈的書及一套閃光燈 DVD 教學 , 這個假期閒着無事正好在家中開開卷進修一吓。

http://www.amazon.com/Nikon-School-presents-Creative-Lighting/dp/B001KJ91V4/ref=sr_1_1?ie=UTF8&s=electronics&qid=1266194118&sr=8-1

http://www.amazon.com/Creative-Lighting-System-Digital-ebook/dp/B002RTIND8/ref=sr_1_2?ie=UTF8&s=digital-text&qid=1266194210&sr=8-2-spell

N 記的閃光燈系统在攝影界冠以 “神燈” 之美名 , 以快、準、變深得用專業用家垂青愛載  閃光燈的功能真的有如一部相機一樣咁多嘢玩 , 由最常用的同步閃到 , 快閃 , 慢閃 , 前簾閃 , 後簾閃 , 離機閃 , 多燈組合閃 ……. 玩法可謂千變萬化。 而且就算一部初階機都可以玩到 , 不須高昂的入場費。若 能配合其他如反光板 , 反光傘 , 柔光罩等器材 , 真的可以做個小型流動 Studio , 真的非常厲害。 有如此好用的器材 , 真的好值得花點時間去了解一吓它的潛能 , 才能好好的去運用及發揮。

轉入正題 , 自上次影完水滴後 , 巳有構思玩呢輯相 , 亦趁假期空閒將構思實現。今次要利用閃光燈 “快閃” 及”頻閃” 兩種功能去凝結瞬間。一些對攝影不太興趣的朋友對理論可能會覺得沉悶 , 簡單一點就當一些廣告相看就可以了。

c6

準備用品:

玻璃杯一隻

黑色背景布

黑色瓷磚

車呢茄 , 士多啤梨少量

當然最好在一個可濕水的環境中進行 , 唔怕  “赤口”  及被人 “開年” …….

c7

器材:

鏡頭 AFS 17 -55m m F2.8,

SB800 1

腳架 2

閃光燈延長線

快門線

相機 Setting:

用手動對焦將焦點對準杯口位置 , F5.6 光圈取其較大景深增加覆蓋率 ,  ISO 400 , 全幅測光 , Auto WB , 連環快拍模式 , 連接快門線方便操控

閃光燈可用 TTL Mode 及加減 EV , 但我今次用了 M Mode , 由於射程近我先用 1/128 Output , 45 度角射作起試點。

c8

試探

先用光圈先決自動試一試光度及快門的組合 , 得出來的結果是若以 F5.6, ISO400 , 快門會竟是 1/ 15” 這麽慢!!!  

閃光燈 LED 背的讀數是 1.7m 即是以此 Setting , 相機同閃光燈溝通後閃光燈能夠覆蓋的範圍有 1.7m . 而水杯亦正好在這射程範圍內。 

c9

試拍出來的效果不俗 , 只是背景塊黑布有些反光 , 於是將水杯移離背景 , 將閃光燈的入射角度調去 90’ C  , 再影數張 Bingo !!

由於現場燈光一切 Set , 為免相機的自動模式作無謂動作而產生不必要的時滯 , 所以我將相機調去 Manual Mode

於是我就關上浴室燈只用一小电筒在遠處照明 , 在半漆黑中我坐在浴缸邊 , 右手按快門線 , 左手負責高空撙物 , 拍攝士多啤梨及車尼茄入水的瞬間凝結 ………..

c13

有點似拍攝食物廣告

由於杯口的限制 , 水花只會向上激射 , 不會玩濕相機 …….

c20

第二環節是玩頻閃 Repeating Flash (RPT) 這功能只在 N 記高級的閃光燈型(SB800, SB900) 之內 。第一環節只捕捉了物體入水的一刻 , 而頻閃嘻閃光燈會射出連續的一連串閃光 , 而物體受光後就會顯影 , 所以可捕捉埋物體入水前的運動軌跡。

大家以下所見有兩個士多啤梨 , 其實是同一粒士多啤梨在不同高度的兩個 Image , 由於用了頻閃所以出現了兩個影像。

參巧了第一環節的數據 , 士多啤梨由高處入杯的時間約 1/ 15” , 若光圈太大時跟本會唔夠時間玩頻閃 , 所以將光圈收細去 F9, ISO 降去 200 , 快門變成了 0.8” , 咁先至有時间去玩頻閃。

c19

閃光燈調去 RPT Mode 之後有三個數要調整:

Time – The is the number of times you want the speedlight to flash during a single exposure. 即閃光燈在一次拍攝時要閃多少吓?

Frequency – This is how many times the speedlight flashes per second. This is represented in hertz Hz.  每一吓閃光的頻率 , 舉例10Hz 10 times per second 的頻率。

Flash Output Level – This depends on speedlight power, the speedlight will not allow you to enter a number higher than the maximum output amount.

閃光燈的 Output都有個叫 GN值的數字 , 這個就是它的功率。  GN的運用有數要計由於與本文無關所以不作解說。

由於現在我有 0.8 – 1 秒時間玩頻閃 , 若我將 Frequency 調去 10Hz 即一秒鍾閃 10 吓的頻率 , 再將 Time 調到 , 換句話即閃光燈會以即一秒鍾閃10 吓的頻率閃 5吓。咁以 1 秒計 撇除自己的遲頓 , 5 張中起碼有 2 – 3 張閃中物體 。

今次由於光圈收細了2/3 , ISO 亦收細了, 我將閃光燈 Output 1/128 調高至 1/64 作補償。

玩頻閃最大的難題 , 閃光燈未閃完相機快門便巳關上 , 非常無癮。而跟據書中所教將相機快門調到 Blub 變成手動控制 , 咁我一按快門閃光燈就開始閃及曝光 , 同一時間我左手放下物體 , 而當物體完全進水後才關上快門 ,  Bingo!! 咁就拍攝到這一系列影像 ………..

 

雖然玩水玩到有少少地方濕晒 , 事後不免一輪清潔 , 但拍攝效果頗為滿意  , 又可以計劃下次玩乜 …………

全輯相 88 張 , 只有裁切及少量調整光暗反差 , 大家有時可以睇吓。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450024590/

補充:

頻閃有條方程式:

Number of Flashers / Frequency Hz = Shutter Speed

假如以每 5Hz 的頻率要閃 20  , 跟方程式 20 / 5 = 4  , 咁快門就要秒。

反過來我只得 , 而我打算張相有個影像即閃光燈要閃 , 2 * 5 即閃燈頻率要 Set 做 10Hz

1.     玩頻閃運動快門時間越長則越易掌控 , 快門時間越單越難玩 , 所以第一要事要找出快門是多少及盡可能延長快門時間。

2.     切記物體受到足夠光照就會顯影 , 受光不足就會見不到 , 所以第二要諗的是要決定你想拍攝幾個影像 , 不要以為影像越多越好 , 我覺得影像太多太密沒有間隔反而不能突出運動形態 , 影像只要能表達到運動的連續性就可以

3.     閃光燈的 Output 火力叫 GN , 可以調教以 1/1 (全輸出) 1/128 , 閃光燈的火力只要能涵蓋主體就可以 , 太大反而嘥料 ,雖然有另一方程式去計但數碼年代可以簡單好多 , 影一張睇睇再因應效果去調就可以 。 我通常會由 1/128 起試 , 一級級咁上 , 除閃光燈 Output , 光圈大少及ISO 都可以 Adjust 去達至夠光的效果

 

AM 祝福您 ……….

祝各位酒友、影友 、Blog 友、好友、同道之友新的一年 :

虎進金來 , 金牛常袋 ;

心想事成 , 優哉悠哉 ;

吉星拱照 , 好運常在 ;

神功護體 , 百邪不害 ;

事業順利 , 升官發財 ;

越食越瘦 , 大碼不再 ;

男型女索 , 車見車載 ;

一團和氣 , 笑口常開。

米埔打雀行

d1

上星期一位師兄因要入米埔禁區內做 Job 須要揾個幫手 , 但聲明會幾辛苦 , 我一聽即自告奮勇舉手參加 , 一於掹車去影吓生態

今次隨了要背負自己器材外 , 更要負責一支 600mm 大炮及重型腳架 , 拍攝地點距停車位置頗遠 , 而且途經一條頗長而窄窄的浮橋 , 水波盪漾浮橋搖盪 , 而木橋只得一邊扶手 , 一個唔覺意平衡力差少少跌落水就真係死得。

行了差不多半小時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岸边的鳥屋 我們要在鳥屋耐心等候潮漲 , 因為潮漲啲雀就會飛近我們一啲 , 咁可以影到啲生態特寫。鳥屋只是吉屋一間 , 要自帶糧水亦無 Toilet , 所以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我們在那裏由 1100 – 1500 hrs 四小時直到水全漲才離開。

d2

我所用的是 AFS 600mm F4 , 是 N 記的打雀皇牌 , (因為要做 Job 這支鏡是師兄問 Nikon 借的)  , 但凡呢類大炮一定要配用韆鞦架才能夠力承托及運動自如地去追雀。

影生態要自然為求原汁原味 , 今次無用特別技巧 , 只是收細光圈 F8 – F11 取其景深 ,  ISO 400 提供多啲空間俾快門 , 快門由 1/250 – 1/1000 , 日光白平衡 , 減些 EV  ; 當然一定用動態追焦及連環快拍去捕捉

全日只有一段時間雀鳥飛得較近可影到的大特寫 影靜態的雀鳥不難 , 最難是捕捉飛翔中的雀鳥 , 有些飛得太近會影唔晒 , 太遠隻雀又細 , 而且定焦鏡冇得 Zoom , 好難話咁啱 Fit 晒 , 所以全部相都要裁切。 而像素越高畫質越乾淨連拍越快的高階機就越着數。

d3

d6
難得捕捉到白露揾到食物的一刻 ………

d9d8

像連環圖般的海鷗三級跳

野鳥會在淺水區集結 , 數量會越來越多 , 當潮漲時群鳥就會連群飛起移後 , 這時過萬隻雀鳥會同一時間起飛尢如舖天蓋地 , 場面極之震憾壯觀 而全香港亦只有米埔有此數量雀鳥及如此震憾壯觀的場面。

d17
這張相目標與我們的距離足有一個足球埸咁遠。像 Wall Paper 一樣 , 邊個可以數到相中有幾多隻雀???

影完一天雀 , 真的膊頭酸軟週身骨痛 ……………

影生態絕對不是舒服的一件事 ……………..

全輯拙作。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368394990/

團年酒局意尋歡 , 名廚重現八份半

e1

這間《8½》(Otto e Mezzo)意大利餐廳以意大利導演費德里柯·費里尼的一套電影命名 , 由於自己並不是那年代的人亦不是電影發燒友 , 未能領略當中含意不過這間餐廳的大廚卻是前 Ritz Carton Toscana的總廚 , 我相信單以這個品牌效應就巳足夠理由去幫襯

這晚酒聚的主題是意大利酒 , 在如此高級地方自携美酒 , 少不免要收取昂貴的開瓶費 , 但這餐廳的收費卻相當合理 開瓶費為$100/per head , 但這個費可作餐廳點酒之用 , 再看餐廳的Wine List 頗具水準 , 酒牌價錢 Marked Up 亦屬好合理 , 加上酒具配套齊全 , 侍酒服務亦有板有眼 這個費用算是物有所值 , 而這安排亦平衡到顧客的須求 , 餐廳亦保障到酒水方面的收入倒是不錯的平衡點。

e3

Champagne Paul Bara Brut Reserve NV

這支是在酒牌上的一支 House Champagne , 質素相當不錯 , 清怡的柚子夾雜餅乾麵包的 Yeasty , 加上少許棒子果仁 , 酸度線條幼細 , 氣泡活潑靈動 Chardonnay, Pinot Meunier , Pinot Noir 三者的比例配搭得非常平衡及自然 , 可以說是渾然天成的佳美 , 令人有種雅緻晶瑩的華美質感 , 這支香檳精彩不容錯過。

http://www.bbr.com/list-pdf.lml?pg=1&pdf_option=prod&file=bbr-wine-list.pdf

e4

Barolo Villero Riserva Vietti 1985

100% Nebbiolo, Michet clone

深黑酒色 , 優美的花香, 橄欖 , Truffle及豉油的土壤香氣從杯中散發 ; 入口醇和的酒體帶着黑梅及橄欖的果味 , 溶化於無形的單寧 , 少許 Spice及冬菇的感覺 , 富礦物感及複雜性 , 骨架平實帶乾身 , 餘韻帶少許微苦 , 顯出了傳統 Barolo 的酸度主調風格及深沉隽永。

e5

Michele Chiarlo Criumviratum Barolo Riserva 1997

回到一支年青的 Barolo , 明顯感到櫻桃 , 士多啤梨的新鮮感及活力 , 花香之後散發有如腊腸的甜肉味 , 入口感覺柔和而有種粉茉般的質感 , 酒味曲線平直而充滿微小細節 , 鮮活感十足而略帶斯文

e6

Antinori Tignanello 2000

80% Sangiovese, 15% Cabernet Sauvignon and 5% Cabernet Franc

一支廣為人熟識的意大利酒 , 酒主巳在四小前開瓶及唞氣 , 濃郁果味而帶討人喜歡的甜美 , 厚重實在的質感令人感到一種穩重 , 皮單寧給予適當的複雜性及骨架功架 , 微微的酸度使其更為立體 , 餘韻悠長。 對不太熟識意大利酒的朋友 , 這是一個非常穩陣的選擇。

e7

Gaja Marcanda – CaMarcanda 2003 – Bolgheri DOC

50% Merlot, 40% Cabernet Sauvignon and 10% Cabernet Franc.

成熟的黑果、梅子、 Spice , 豐富而滑溜的質感令人一試難忘 , 甜美的果味中夾雜煙草 , 杉木、皮革的韻味 , 單寧表現含畜 , 使它不流於膚淺 , 整體展露一種柔美的平衡性而。這支酒的表現似曾相識 , 它真有幾分似我所迷戀的 Palazzi Rosso Di Toscana …………..

e8

2004 Arnaldo-Caprai Sagrantino di Montefalco 25 Anni

酒色深如墨 , 散發着熟果 , 黑梅 , 石墨、乾果、青蘋果的香味 , 濃郁豐滿的酒體 , 木桶的黑朱古力味 , 肌肉感重骨格實在 , 幼細的酸度 , 皮單寧穿梳遊走 , 那種質感令人着迷 , 潛力深厚內勁十足但絕不粗獷 , 反而有種強靱感 , 雖己 Decant 幾小時但仍然感覺到支酒未完全展露 , 這支 25 年紀念板我睇起碼要到 2018 – 2020 才入高峰。

e9

Ceretto Bricco Rocche Barolo 2004

100%  Nebbiolo

這支年輕的 Barolo 又是另一種情趣 , 淺而通透如紅宝石的酒色 , 濃郁而深度的花香 , 輕柔的朱古力香氣 , 成熟甜美的果味 , 酸甜融的酒味 , 帶點乾身的口感 , 單寧挺拔而不刺口 , 加上精練的礦物訊息 , 木桶運用恰當 , 非常 Delicate 及和諧 , 新派得嚟亦能保留到傳統韻味而不致迷失於潮流 , 自覺是天地人和諧配合的一支逸品。

e10

Chateau Climens Haut Barsac 1er Cru 1969

磚黃如 Brandy 的酒色 , 石果 , 蜜糖 , 花香 , 少許 Rubbery ; 入口細緻輕盈而絕不厚重封喉 , 那士多啤梨或櫻桃的果酸 , 柑皮的微苦 , 41年的Dessert Wine 難得表現如此 Crispy 。

e11

當晚菜式:

e12

Scampi Salad

e13

Homemade Tagliolini w fresh lobster

e14

Bollito Misto

e15

Roast Turbot

e16

Coffee Duo / Vanilla Mielle Feuille

 

年近歲晚要清倉 , 龍皇酒友聚一堂

f1

年近歲晚大家少不免來個大掃除 , 酒友家中存酒亦遭同樣命運 , 而一班酒友當然舉無反悔 , 張口義助。這晚一行十四人酒卻有十六七支 , 場面相當嚇人。當然無可能支支落肚只好擇美而噬”,  亦無可能支支詳寫分析 , 只能作個精簡短評。

f2

2006 Kendall Jackson Grand Reserve Chardonnay

果味充盈花香送 , 礦物圓潤在其中 ,

均衡易飲酸不重 , 若嚐真味唞夠鐘。

f3

2005 Nicolas Poel Volnay V V

紅花車尼知如此 , 酸度單寧堅如刺 ,

骨感硬朗非我意 , 野性馴服要須時。

f4

NV Egly Ouriet Pere et Fils Extra Brut Grand Cru Vieillissement Prolonge $6xx ***

熱情芒果加椰絲 , 質感清怡透雅致 ,

泡沬不斷細如詩 , 價啱掃貨莫遲宜。

f5

2003 Moutard Pere & Fils Cuvee des 6 Cepages Brut $6xx ***

六合葡萄釀此檳 , 花香果鮮味帶柑 ,

元素精緻兼均衡 , 餘韻雖淡卻開心。

f6

1999 Domaine Michel Voarick Corton Charlemagne Grand Cru $6xx **

甘油圓厚密如臘 , 果味不揚難合格 ,

潛力深藏不輕發 , 須知霸王未缷甲。

f7

2002 Domaine Geantet Pansiot Gevrey Camberine Les Poissenots $8xx ***

泥土鹹菜搶出頭 , 車尼黑棗隨其後 ,

乾身骨格礦物夠 , 甜美餘韻口中留。

f8

2002 Domaine Humbert Freres Gevrey Chambertin Estournelles St Jacques $6xx ***

成熟車尼鮮明透 , 花香青蘋蛋白柔 ,

鳥結糖味齒頰留 , 收結綿綿若溪流。

f9

2002 Domaine Fourrier Gevrey Chambertin Cherbaudes $5xx ****

鮮花肉味芝麻香 , 細節豐富韻綿長 ,

嬌柔優美如樂章 , 如馨如蘭暖心窗。

f10

2002 Domaine Pascal Lachaux Chapelle Chambertin $7xx  ****

矇矓果味花隱現 , 複雜內容不易見 ,

深如幽谷伴輕煙 , 不群氣度是傲然。

f11

2002 Domaine Pierre Damoy Chambertin Clos de Beze $1xxx ***

農村氣息野味香 , 肉味棗泥輕飄揚 ,

功架單寧兩皆强 , 尤如名將戰沙場。

f12

1998 Domaine Fourrier Gevrey Chambertin Combe Zux Moines $7xx

紙皮濁臭初乳現 , 果如輕煙不復見 ,

平淡如水不自然 , 柳斷飛花已升仙。

f13

1998 Domaine Trapet Chambertin $7xx

果味渺渺如殘燭 , 空洞乾澀容顏濁 ,

夕陽遲暮難收復 , 靜候時晨等入木。

f14

2002 Domaine David Duband Echexeaux $6xx

大村名氣頗誘人 , 花香散亂如自困 ,

單寧酸度皆强靱 , 柔美不足欠元神。

f15

1999 Domaine Robert Arnoux Echezeaux  $1xxx ***

柔美花香盪心頭 , 緊緻結構不虛浮 ,

濃果平衡內容厚, 成熟君子人好逑。

f16

2006 Domaine Guffens Heynen Macon Pierreclos Pierreclos Premier Jus de Chavigne ***

怱然一白頓醒神 , 果味鮮美兼怡人,

木桶酸度皆均衡 , 尾段水淡略失分。

f17

Chateau De Chamboureau Savennieres  Doux 2006 ***

羅雅甜酒質輕怡 , 花香柑甜柔若詩 ,

清爽流暢顯風姿 , 此時此刻最合時。

f18

NV Emillio Lustau Pedro Ximenez San Emilio Sherry ***

些尼果甜如琼漿 , 香味豐富冲鼻樑 ,

濃郁柔美韻悠揚 , 甜美滿足到完場。

f19

 

户外攝影實習

g1

上個週末節目可謂十分豐富 , Sir 安排了三個户外攝影練習給同學們實踐所學 , 先有星期六晚有黃昏攝影練習 , 接着星期日早上有微距攝影 , 下午則有黑白攝影練習。  雖然有些環節並非屬於我們那一班的活動 , 但馮 Sir 亦無所謂來者不拒大家一齊玩。

大家可能會覺得 AM 你唔使啦嘩? 其實攝影除了影像外 , 相片中的佈局構圖亦十分重要 , 而佈局構圖這一環自己較弱的 , 所以亦趁機作個練習。

星期六當天天色陰晴不定 , 灰矇有雲 , 拍黃昏日落不太理想 , 但我覺得不同環境條件有不同的拍法 , 出來效果未必一定會差。

一到埗巳見到有幾十位同學已開始 Set , 場面十分熱鬧 , 大家傾傾講講 , 影影看看 , 互相交流 , 倒也開心愉快。

以下全部相只有裁切全無後製

g2

攝景口訣中有句大景靠勤跑” , 面對日落大景我不會心急埋位 , 我會四週走走再決定擺位。 因有大船停泊 , 我利用了船頭作為一個切入點 , 將船頭對着夕陽方向引導目光指向夕陽 , 而因為當日的霞氣 , 太陽的光線在樓與樓之間出現了散射將建築物的深度突顯出來 , 亦變成了無形的線 , 同船頭方向呼應  為免晝面太吉 , 我再等一些船隻駛入海面的金光位作為剪影時才按快門。

g3

這幅相近境的遊輪燈光是明 , IFC 那邊天氣灰矇只有點點燈影是暗 , 一明一暗作為對比船頭的方向與港島區的水平線接合形成一個三角形 , 而左下角的小船的浪花亦向同一方向前往 , 使畫面有個方向性 , 而碼頭上的兩個行人與遊輪是作一個大小的對比 , 對比出隻遊輪的龐大。

g4

利用 多重曝光 先影一張 Out Focus 再影一張 In Focus 製造出來的特別效果 , 有點像在室內隔着玻璃影相的反射效果。

AM 當晚有局所以只影了上半場就要離開。

g6

星期日早上在香港公園的微距實習

我住得近所以早到咗 , 早晨的斜光從樹縫中透出形成耶蘇光 , 光影直照水草的頂部令黃綠色的樹葉兩色感覺鮮明 , 於是走走位攞少少紅花作前景 影了這張相。事後自我檢討覺得個花色太搶 , 應找一些平淡的東西作前景。

g7

同樣想影耶蘇光 , 我特別將色温調到 8000k 這樣出來的顏色帶黃 , 令相有種黃昏温暖感覺。 我踎在路边等一些路人進入耶蘇光所照光位置 , 而利用地上的投影使畫面無咁單調。

g8

然後是微距練習 , 60mm 微距鏡影花瓣的紋理質感。

g11

之後再玩動態微距 – 追蜂

這幅相我是用300mm 長鏡拍攝然後裁切而出 , 隻蜜蜂只有大約1.5cm 咁大 , 而我與蜜蜂的距離差不多有呎咁遠 , 這張相出來有咁效果都算是驚喜。

g13

我特別選一個逆光的位置去拍攝 , 一來令陽光能穿透花瓣做出透明感 , 而當蜜蜂飛過來時 , 陽光就會將蜜蜂的輪廓及身上的細毛 Highlight 出來

 

今次無用閃光燈 , 只利用現場逆光將飛行中蜜蜂對翼凝固展現出來。

g12

這張相將蜜蜂放在黃金點 , 少少側光將蜜蜂的翼 Outline 出動感。 前面白花清楚 , 後面粉紅花因景深而柔化但亦能看到花形 , 一清一矇襯托 , 黃色的花蕊將相片連貫 , 背景簡潔乾淨令人一睇就知我想表達什麼。全用了馮 Sir 所教的構圖要點。

g14

這是趣味拍攝 – 這隻李寧龜手掌咁大扒到上一舊大石的頂尖處 , 昂首之餘三肢離地做出單手支撐平衡的高難度動作 , 十分頂癮 , 牠一定是體操皇子托世 。

下午是黑白攝影班的户外實習 , 我哋彩色班亦搭單一齊玩玩。

g15

手崎嶇路

拍攝這張相的時間是正午 1350 hrs , 所謂正午無靚光 , 我將色温調到 10000k , 營做出黃昏那種温暖感覺 , 攞個低角度利用陽光去 Outline 石板街的石板做成線條 , 踎在路邊一路等目標經過 , 終於等到一對外藉男女手牽手經過 , 逆光在他們頭頂打出金色髮光 , 再等佢兩對腳動作鮮明無重疊才按快門。 事受自我檢討缺點是背景太雜亂令人分散注意力 , 下次要開大少少光圈利用散景去將背影柔化 。而地上兩個人的身影無重疊若再長一點會更好。這張相只有裁切完全無添加。

g16

傾斜的十字架這其實是舊中區警署門口鐵閘的扣 , 利用背景鐵閘作交待。

g17

在中環某條後巷的一角重拾舊時回憶 , (AM不太細個時就因為貪睇一本買不到的中華X雄漫晝書去幫襯街邊髮型師 , 剪咗個俾人笑咗一個月的髮型 ……. )

這張相棄用長鏡而用廣角鏡因想景埋左上角小童剪髮三十那些字 , 亦刻意要埋個日曆作為此時此刻的記錄 , 用了慢快門搏捉老師傳的少少動感。

g18

下一站是文武廟 , 這日不知是什麼寶所以香火頂盛 , 人流頗多 。 文武廟的耶蘇光時段是頗出名的 , 但那段光因太陽角度問題只在夏天出現 , 所以今天靈光欠奉

文武廟自己影過多次加上影咗成日都有點倦 , 所以到此為止無再繼續。

夕陽海運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318954790/

遊園追蜂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194506739/

中區隨影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3319040372/

 

馮 Sir 的個人網站

http://www.alexfungmy.com/Home.html

 

質優價廉兼用心 , 美食旅程樂繽紛

h1

“一個成功的酒宴給人帶走的不是吃了什麼或喝了什麼 , 而是一段寶貴的味覺經歷旅程。” – AM 

搞一個有 Wine Dinner 不太難 , 簡簡單單揾間食肆大家 BYOB , 豐儉由人乾手淨腳 , 隨時隨地可以吹雞跟本不用太傷腦筋。 要搞一個有 Theme Wine Dinner 難度會高一點 , 因為重點在品酒 , 要揾間餐廳環境架生配套齊備 , 能夠讓我們專心品嚐酒質及酒的變化過程 , 食物質素倒變成了次要 Wine Dinner 中最難搞的可算是 Food & Wine Pairing Dinner AM 以前都有搞過呢類活動 , 深深了解當中的種種難題及其複雜性 , 若人少少五六個還容易控制 , 但一上到幾十人的大型酒宴 , 就非同小可 , 真的是吃力不討好。 

試想同一味菜間間餐廳出來的效果都不會一樣 , Food & Wine Pairing 要對食物質素、酒的質素都要有充足的了解才能懂得取捨選擇 , 才能平衡兩者而達到理想效果 , 不能單靠理論 , 而搞手真的要親自落場去試才能掌握得到要點所在。

就算廚房出品方面搞掂了 , 餐廳樓面服務水準、設備、配套、人手若不能達到要求 , 到頭來往往會功虧一簣 , 前功盡廢  所以一個成功的 Food & Wine Pairing Dinner 背後是充滿着汗水、努力及無數次失敗所換來的結果 ,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 當自己享受一頓成功而又豐富的酒宴時 , 其實幕後功夫辛勞真的不容怱視。

由袁 Sir 伙拍 Cottage Vineyards 與美心集團合辦的美酒美食巡禮系列是我 09 年中參加得最多次數的酒宴 , 原因好簡單 –“抵食” ,  用一個合理的價錢我得到的不單是一頓豐富的晚宴 , 而是一班有心人辛勞的成果。

當然每個人口味不同要求不同 , 好難話次次都一定啱食 , 一定滿意 , 酒的質素亦未必支支啱 Feel , 但勝在有機會去試 , “試過有五成 , 唔試得個零”  我認為學習葡萄酒最好的方法是要邊試邊學 , 親身去感受才能明白的一門學問

言歸正傳一般飲 Burgundy 的人都偏重於 Cote de Nuits 這兩區 Cote de Beaune , 而買不起這兩區的就會在 Cote Charlonnaise 中找些 Rully 的酒及 Mercurey 紅酒來解饞 , 老實講這種觀念不太正確 , 在價錢昂貴及難玩被諭為地雷陣 Burgundy , Cote Charlonnaise 這區其實有好多物超所值的珍品 , 若玩 Blind Tasting 同場比拼真的一點都唔會輸蝕 , 輸的只是無咁出名吧了 , 大家千萬不要輕視。

h3

Frederic Lornet Cremant du Jura Rose (95% Ploussard, 5% Pinot Noir) ~$198

Rose 那新鮮的車尼子、櫻桃 , 少許的 Nutty , 輕盈而有質感 , 流暢而充滿活力 ,酸度及平衡性 , 果味及餘韻頭尾兼備 , 更沒有那種討厭的咳藥水味 , 淨飲已然不錯。

h4

法式鮮魚餃子

Pike Dumplings with Jumbo Shrimp, Asparagus, Sugar Peas and Sorrel Sauce

當與蝦球及魚餃子配襯時 ,  Rose 會將蝦的味道及魚餃子像放大鏡般一層層展現出來 , 為蝦球及魚餃子添加了酸度及果味層次。

h5

Domaine Michel Juillot Mercurey Blanc 2003 ~$298

很喜歡這支酒的香味 , 柔和如夕陽的白花、成熟甜美的蘋果 , 令人有種温暖感 , 適當的 Creamy 質感夾雜着果仁及榛子的微苦 , 酸度線條流暢平衡 , 豐富的礦物感在口中擴散 , 而餘韻在口中竟有秒之久 這支酒處理得恰到好處 , 它沒有深奧難明的內容 , 雖然簡單但平衡性做得細膩動人令我一試傾心。

再一看價錢 ,  !! 不得了真的抵飲到極 , 不過我相信經我這一講 , 這支酒就會像風一樣俾人掃清。

h6

香草蒜茸焗田螺

Escargots in Garlic Parsley Butter

香草汁輕盈加上牛油及少許蒜頭 Flavor 作吊味 , 田螺的鹹味更提昇了酒的成熟果甜味 , 而酒的 Nutty 微苦缺點亦被肉汁淡化 , 兩者產生不錯的互補效果。 這味菜聰明之處是沒有用薯蓉作塾底 , 因為薯蓉的密度會吸收酒的果味而突出了酒的酸苦 , 亦會破壞整個配襯的和諧性。

h7

Domaine Michel Juillot Mercurey Blanc ‘Les Vignes de Maillonge 2004 ~$318

這支與 Mercurey Blanc 2003 的性格十分近似 , 而這支酒更為清爽 , 酸度亦比較鮮明 , 礦物及葡萄的個性訊息因單一葡萄田的原因更為明顯突出 , 餘韻略為乾身延至 2 – 3  , 這支酒活潑生動得像蹦蹦跳的小女孩。

h8

黑松露釀春雞

Poached Chicken Stuffed with Black Truffles

這酒配以這個黑松露釀春雞自覺真的是非常正斗的配搭 , 新鮮雞肉加上黑松露的獨特香味 , 餡料的濃郁味道屬三種不同層次組合 , 由淡轉濃而偏向下沉。Mercurey Blanc ‘Les Vignes de Maillonge 鮮明而富活力的酸度對雞肉、黑松露及餡料的味道向上拉起 , 作出間隔及分離點 , 成功地令人更加容易感受三種食物層次 葡萄酒中的成熟果甜味因食物的鹹味更覺提昇 , 同時亦平衡了食物本身的重量 , 使整個味覺旅程更為完美 , 是一個 Good Marriage

h9

Domaine Michel Juillor Corton Charlemagne 2004 ~$1288

這支是當晚的主角 , 初入杯時酒雪得略凍 , 香味要等到杯酒回復室温才縱放 , 柚子 , 雪梨 , 白花 , 蜜糖 , Nutty , 忌廉 , 牛油 , 果香甜美細緻而有種迷人的吸引力 ; 質感圓潤口感緊密 , 豐富果味中暗藏綿綿內勁 , 酸度在圓滑質感中滲透 , 餘韻極之悠長而充滿礦物感。

這支酒柔和中顯出一份嚴肅方正 , 深度中僥有韻味 , 變化非出於做作而出於自然 ,。再加上一隻如此專業的一隻酒杯 , Corton Charlemange 的美態得以如實展現。 當然若真的要展露 Corton Charlemagne 的最佳風味 , 真的要一段長時間的釀藏熟成 , 今晚只是美人半掩面的露一露。

這無疑是一支高班的靚酒 , 而且更不應出現在這個價錢的一個酒宴之上 , 老實講食到這處飲埋這杯酒 , 基本上已值回票價 , 可以講聲歡樂今宵 さようなら (sa yo na ra)” 之後的菜式基本上的賺的。

h10

龍蝦伴白蘆荀配香檳汁

Lobster with White Asparagus Spears, Champagne Morel Sauce and Cognac Reduction

恕我真的不太捨得用如此一支高質的 Corton Charlemagne 去襯這個菜 , 但安排如此亦必有其原因 , 這味菜的主味在用香檳及干邑去烹調羊肚菌 Morel 的汁上 , 若非有圓潤及緊密的質感作溝通平台兩者跟本難作溝通。在龍蝦及白蘆筍的配襯下 Corton Charlemagne 的生果味及礦物感更見突出。

h11

Domaine Michel Juillot Mercurey 1er Cru Rouge Clos Tonnerre 2005 ~$378

輪到紅酒出埸 ,  香味是 Berries , 黑櫻桃 , 李子一類的果香 , 濃郁厚實的口感 , 酸度及單寧線條均衡 , 淡淡的木桶及 Spice 的托底下複雜性雖然並不太多 , 但勝在易飲及自然 , 麻雀雖少但五臟俱全。

h12

燒法式豬肉香腸 , 煎蘋果 , 合桃沙律

Roast Pork Andouillette Wholegrain Mustard Crust Served with Pan-fried Apples and Walnut Salad

法式豬肉香腸其實是豬大腸, 講起豬大腸大家一定想起街邊的炸大腸 , 大家嘅是同根生就必定有其特有風味質感。 對某些不吃內臟的朋友或女士 , 這味菜無疑是個挑戰。我覺得豬大腸淨食的確有點羶味 , 要加少許芥辣進食僻僻味倒是不錯 , 再呷一口酒 , 豬大腸的 After Taste 又再出現 , 當然喜歡的會好喜歡 , 不喜歡的會頗受罪。

h13

Domaine Michel Juillot Mercurey 1er Cru Rouge Clos des Barraults 2004 ~$408

這支酒與上一支感覺相似 , 酒的感覺温柔而線條更為幼細 , 表現更均衡及有個性 , 尤其香味中那股鹹菜般的泥土感覺更為强烈。

h14

紅酒燉牛肉

Beef Braised with Onions Mushrooms and other Vegetables in Red Wine

Pinot Noir 配以炆牛肉 , 一個無難度的配搭。

h15

Frederic Lornet Vin de Paille 2003 (50%Savagnin, 30% Poulsard, 20% Chard) ~$558

Vin de Paille 是法文麥稈酒的意思 , 麥稈酒先將葡萄採收後放在麥稈堆上風乾兩工個月 , 使水份蒸發再將濃縮後的葡萄糖份榨汁發酵 , 香味同法國甜酒近似蜜糖 , 杏甫 , 蜜餞乾果 , 無花果 , 但由於沒有 Botrytis 及葡萄品種不同的原固 , 這支甜的質感較為輕盈及簡單 , 而亦因為風乾的關係 , 酒味帶點葡萄乾的感覺 , 飲落有點像梅子酒。

h16

傳統法式薑餅配果醬

Traditional French Ginger bread Dessert Served with a Seasonal Fruit Coulis

有跟我玩過 Food & Wine Pairing 的朋友都試過我加薑絲入甜品內這種 Adding Flavor 的玩法 , 這個酒食配的原理基本上一樣。

h17後話:

這一晚這個美食旅程大家都應該十分滿足 , Sir , Cottage Vineyards Ada Leung 與美心集團一班參與的同事廚司的努力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他們真的 ”敢試敢做及肯用心去做”。 我感受到他們的團隊在進步 , 而參加人數亦不斷加 , 我想他們這股實際行動真的切切實實能推動本地葡萄酒文化的普及。
認識我的人都知我絕少在公眾酒宴中說話 , 但這晚我特別破例 , 我亦情不自禁的搶咪說了自己的一番感受 , 而那段說話大約就是我文章開頭的一段話我想我只是將一眾參加者的心聲說出來吧了 。 而我更希望未來日子裏他們這個組合能再接再厲 , 為葡萄酒愛嗜者提供更多葡萄酒美食配的美妙旅程

Wine Supplier:

http://cottagevineyards.com/index.files/Page3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