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見到一些師兄影這翠鳥 , 覺得牠們相當可愛 ,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小鳥相當難影 , 原因牠們身型細少 (大約三隻手指咁大) , 生長野外 , 行動快捷 , 神出鬼沒 , 好多師兄捕足成日都食白果而回 , 俾佢玩死。
聽講有些師兄揾過靚位直呈插條木在水中 , 然後像打野戰咁一身迷彩在草堆中忍受蚊虰蟲咬潛藏伏擊 , 為求近距離影張靚相真係令人佩服。
這日天朗氣清心血來潮走想去碰碰運氣 , 雖然自己最長支鏡只得 300mm , 用來影嬌少的翠鳥真的是 “極其勉強” 相對那些師兄打雀全都是用 400mm – 600mm 的大炮 , 而這些大炮的市價夠買部好企理的日本二手車有餘 , 而且一支大炮約 3.5 – 5kg 咁重跟本手托唔起 , 要用大腳架才影到 , 一濶三大。為影雀而買支大炮及炮架自問未發燒或富貴到如此境界 , 所以對今次行動不寄予厚望 , 都係一句有乜影乜盡盡人事。
影小翠有分靜態及動態 , 靜態唔使多講。
動態就是影翠鳥插水捉魚 , 定翼及飛翔的姿態。 翠鳥覓食時會較高的石上樹枝像高枱跳水般高空插入水中捉小魚 , 然後飛回石上享用大餐 , 有時一擊不中就會來回多次 , 但一食飽就唔會再跳 , 所以首要條件是附近有啱大少的魚仔及未食飽。
當天到場已見班師兄响度影緊 “插水”, 連忙開壇機都未 Set好 , 只影到幾張隻翠鳥就飛走了 , 效果不算太理想。
這幾張相我與小翠的距離大約有 15 meter (即有2/3個橫池咁遠) Setting: A Mode, Matrix Metering, F7.1, ISO400, 1/320 – 1/800 , -0.3EV
經漫長的耐心等待 , 好不容易等牠飛到一個較近位置 (約 10 – 15呎) , 心中說了句 “感謝上天” , 唔理三七廿一連環快拍 …………
A Mode, Matrix Metering, F6.3, ISO800 , 1/400, -0.7EV
終影到啲質素 OK 的靜態相 ………..
如是者影吓等吓 , 但始終等不到翠鳥再次插水捉魚 , 可能之前食飽咗 ……..
無計 , 影生態就要有耐性 , 唔同影 Model 可以隨心所欲任你擺位。
影到太陽光開始衰減到推高 ISO 都做唔到個理想快門速度 1/125 , 1/250 , 快門太慢影來無用啲師兄就開始執野走人………..
今次算做有啲收獲 , 下次早啲再玩過 ………..
翠鳥資料:
翠鳥科(學名Alcedinidae)「釣魚郎」其實是俗名,這種雀鳥統稱「翠鳥」,全球有近90種,亞太區是全球最多翠鳥品種出沒的地點。翠鳥大多顏色艷麗,頭大腳短,身形肥胖,有一副粗壯的嘴喙,一眼就可以辨認出來。香港有6種翠鳥,在香港濕地公園可找到其中4種,包括普通翠鳥、白胸翡翠、藍翡翠和斑魚狗。翠鳥科的分佈很廣,從非洲到南亞和東亞一直到澳洲。普通翠鳥也生活在歐洲和亞洲北部。翠鳥科的科學分類還不十分確定,一般包含2至4個屬和22至24個種。
翠鳥的捕魚過程僅 2、3 秒,當牠們看準獵物位置,便會馬上俯衝入水,飛起時口中已咬着一尾魚。翠鳥可以衝進水中捕魚,秘訣在於眼睛擁有一層「瞬膜」,在水中將雙眼蓋起保護,靠着靈敏的觸覺,追蹤獵物。
唐代詩人錢起的《銜魚翠鳥》以「擘波得潛魚,一點翠光去」形容翠鳥的美及敏捷的身手,當中的「一點翠光」指翠鳥背部的藍綠色,快速飛行時只看到一抹藍影在空中掠過。
可看到翠鳥的地方:九龍公園、香港公園、城門谷公園 , 濕地公園、米埔濕地保護區、將軍澳海岸。在冬、春兩季,香港濕地公園保育區的「泥灘觀鳥屋」和「河畔觀鳥屋」,都很容易找到上述4種翠鳥。
全輯相少少哋得 30 張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28216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