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晚出席了一個無名酒局 , 主辦者的邀請只列出了以下的一段文字。
“如果我唔俾個 WINE LIST 你睇, 只話你知每位要收 $$$ , 但保證啲酒嘅巿價絕對高過呢個價頗多, 而且款款飲得落口之餘, 仲有少少教育義意, 咁你會唔會落搭呢 !?”
自己對主辦單位的信譽有 200% 的信任 , 難得佢肯搞局 , 面對這樣一個 “姜太公釣魚 , 願者上釣” 的邀請 , 雖然這個星期自己的 Quota 已滿瀉 , 亦情不自禁的畫押赴約。
以下酒價全以大約市價作參考 , 並非當晚我們真正所付的友情價。

2000 hrs 第一場香檳之對決:
1A) 酒色清淡 , 氣泡幼細, 青檸、鮮柚、柑、非常果實 , 少許 Yeasty , 質感清新酸度如果汁般鮮嫩 , 只覺它太斯文及 Shuttle , 未夠 Elegant。
1B) 酒色較金黃 , 果味鮮甜 , 氣泡幼細豐富 , 質感 Creamy 而不厚重 , 中段出棒子、杏仁香味 , 酒味曲線流暢順滑餘韻悠長 , 歡愉中流露華麗 , 非常正斗。
香檳當然要令人飲得歡愉 , 感到一份活力及 Passion 而又帶點 Elegant 為首要 。 相比兩支香檳 A 比較青嫩幼細 , B 無論在氣泡、果味、酒味、餘韻各方面都充滿活力及極之討好 , 當兩支香檳放到暖晒 A 才散發 B 初段的質感及份雍容 , A 可算是 “遲來的春天”。
投票結果全體 13 人都一至選擇 B 。

揭盅
1A ) 2002 Louis Roederer Cristal ~$2,000
1B) 2002 Drappier Grande Sendree Brut ~$400
A 的價錢是 B 的 5 倍 , 在這回合 2002 Louis Roederer Cristal 竟連 1 票都攞唔到 , 這結果可說是非常殘酷 , 尤其擁有 Cristal 的人士可以喊得一句句。 以 7 年來說對一支 Vintage Champagne 絕對不算短 , 我以前飲過支1989 Louis Roederer Cristal , 我亦講過呢支香檳生命週期很長 , 是支 “長青不老” 的香檳 , 當 10 – 20年後當大家變成老檳 Cristal 就好大機會可以收復今天的失地 , 但人生又有幾多個十年呢? 一支來價不菲的酒儲存咁耐 , 成本及風險又會是多少呢? 香檳是否像人一樣 “老而不化” 是好事呢?
2002 Drappier Grande Sendree Brut 這支酒以不到 $4xx 的價錢擊倒了香檳中的巨人 , 質素令人驚歎。 正如早幾日英國消費者協會《Which》雜誌舉行香檳品酒測試不是說出名牌未必一定贏晒 , 平嘢未必等於差的道理嗎?

第二場白酒之對決:
2030 hrs 落杯 , 酒已唞氣 2.5 hrs
2A) 青黄酒色 , 柚子 , 栗末 , 薏米 , 芝士 , Almond 感覺成熟而糖份頗高 , 入口柔和而濃郁 , 中段有點空洞 , 收結頗短而帶點微苦。
2B) 菊花茶色 , 有點蔗水 , 煮蘋果的感覺支酒有點 Cooked (非 Corked)
這一輪由於支 B 表現有點失準未能表現到那種分別 , B 雖然 Cooked 咗 , 但隱約都感覺到它的密度、層次。 但感覺上 A 太熟 , 欠缺細緻及層次 , 並非自己喜歡的那杯茶 , 老實講我自己頂多肯出二三百蚊買佢 , 就算靚酒都係咁話。

揭盅
2A) 2004 Penfolds Wines Chardonnay Yattarna South Eastern Australia ~$950
2B) 2000 Verget Corton Charlemagne (Cooked) ~$500
Penfold Chardonnay Yattarna 屬澳洲最貴的幾支 Chardonnay之一 , 以此價錢我真的會感到有點失望。相比之下澳洲的 Leeuwin Estate 的 Art Series 就比它精彩。
葡萄酒的世界裹一支酒的質量與其價錢及名氣有時真的非成正比例的。

第三回合紅酒的對決:
2050 hrs 酒已唞氣差不多 3 hrs
3A) 深紅酒色, 黑加侖子的熟果味 , 蜜棗 , 薄渮 , 朱古力 , 感到它的果甜及少許酒精 , 亦感到美國桶那種朱古力、拖肥那種帶甜木味 , 酒體較重 , 收結依然是甜美果味 , 風格似一支 Syrah。 全支酒感覺非常濃密大件 , 有點 Artificial。
3B) 試完 A 再試 B , 立即感到 B 很菁很酸 , 而且帶點鐵銹味 , 唯有清清個口再試。 這支帶酸車尼子 , 輕盈柔弱的酒體帶明顯的酸度 , 這支酒太纖細 , 收結較短而帶點水淡。
這一回合 13 個人都投了空票 , 因為都兩支都不喜歡。

揭盅
3A) 2004 Sea Smoke Cellars Pinot Noir Ten Santa Rita Hills ~$1,200
3B) 2006 Domaine Bernard Serveau Chambolle Musigny Les Amoureuses ~$ 900
A 是美國出名的一支 Pinot Noir http://www.seasmokecellars.com/ 難怪做到如此厚重強勁 , 但我覺得它大而無盪 , Pinot Noir 做到成支 Syrah 咁 , 什麼線條、幼細、纖巧、自然完全被埋沒 , 而且非常人工化 , 就像整容的人工美女一樣點靚都係假。
B 是我喜歡 Burgundy 中的 Chambolle Musigny 的愛侶田 Les Amoureuses , Chambolle Musigny 的 Pinot Noir 是最温婉的窈窕美女 , 但這支表現得頗青及酸淡 , 表現不出應有的迷人美態 , 可能它經不起 Decant 或釀酒師功力有關。

第四回合紅酒的對決:
2120 hrs 酒已唞氣差不多 3.5 hrs
4A) 酒色深紅近乎紫 , 熟果 , 黑加侖子 , 花香 , 香料 , 雪茄盒 , 雲尼那 ; 入口酒體濃郁 , 複雜性平衡性不錯 , 酒味曲線順暢自然 , 單寧細密 , 酸度較短及粗線條 , 餘韻帶少許黑朱古力的微苦 , 這酒甜美均衡展現了一種大酒的氣派。
4B) 同 A 有八成相似 , 除了A 所提及的香氣外亦多了石墨、濃郁的泥土氣息 , 而果味亦融匯在複雜的木桶及 Mineral中 ; 酒味曲線比 A 來得自然而有更多細節 , 而餘韻亦較長及多些細微元素。 以我自己推算這是支新年份的優質 Bordeaux。
這回合中以A : B 比例是1:12 , 竟然如此一面倒選 B。

揭盅
4A) 2001 Tenuta dell’Ornellaia Ornellaia ~$1,700
4B) 2001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Pauillac ~$4,300
2001 Bordeaux 只是個一般年份 , 而相反在意大利則是個極佳年份 , 但在這回合意大利取不到天時的優勢依然敗陣 , 這個結果值得深思。
這個結果非常有趣 Tenuta dell’Ornellaia Ornellaia 模仿法國酒可說是十分到家 , 若將這酒混入一堆法國酒中比較好多人都會覺得是支三四級莊 Bordeaux , 只是在中尾段酸度的表達露出了馬腳。 以 Super IGT 的名聲打嚮市埸 , 但一支 Clone Bordeaux 買到同一支二三級莊的價錢 , 價錢真有點貴 , 老實講我不如買支之真正的 Bordeaux 二三級莊一般年份飲好過。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Pauillac 這支酒價錢被炒到不合常理 , 除了那份 “我飲得起” 的虛榮心外 , 以酒質而言當然有它獨到之處 , 它頭段澎湃有力之前奏過後 , 發展到中後段那種 Integration 複雜性及那優雅的酸度 , 亦未必個個可以模仿或做到。
我有一次機會試過支 1955 年的 Lafite 那種 Integration 真的依然美麗。 可惜的是 AM 懂酒太遲 , 人又老又窮 , 買唔起舊年份 , 又無咁長命等新年份成熟 , 所以我打算慳番無謂浪費金錢。
第五回合紅酒的對決:
2150 hrs 酒已唞氣差不多 4 hrs
5A) 酒色濃密深黑 , 酒帶藍莓 , 黑果 , 雲尼那 , Mocha , 香料 , 香味非常之深沉; 入口酒味豐富濃郁厚重甚至有點漿口 ; 質感柔滑 , 酒精感經歷四小時 Decant 依然强靭攻鼻及感到那份力量 , 可推算到這酒在初開瓶時是何等強悍 , 厚重酒體佈滿了味蕾所以單寧及酸度因而變得温醇可人 , 骨架平衡性只隱約感到有不錯的質量 , 餘韻悠長而帶點咖啡的微苦。
5B) 第二支帶車尼子 , Raspberry, 梅子 , 花香 , 布冧的果味 , 而當中有些煙燻感 , 入口體型中厚 , 柔和酒味中帶 Juicy Acidity 及黑朱古力或黑咖啡的火炭味 , 複雜性及平衡性尚算雅緻 , 收結不算太長。
在這個回合中兩支酒我都不太喜歡 , A) 這酒就像首航空母艦般體型及規模 , 年青之餘亦太霸道 , 欠缺温柔細緻 , 無可否認這一定是支大酒 , 而且價格不菲 , 理應相當 Enjoy 可惜我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對於 B 我只覺它比 A 略好 , 成熟豐滿中沒有 A 的厚重 , 起碼還有些酸度及線條 , 但頭尾起伏太大 , 它的酸度乾到有點削並不柔美 , 以大酒的標準而言令我扣了不少分 , 所以我兩支都投了白票。
揭盅
5A) 2004 Tenuta dell’Ornellaia Masseto Toscana Rosso ~$4,200
5B) 2001 Chateau Ausone Saint Emilion ~$6,800
這結果依然驚心動魄 , 兩支酒的市價都相當昂貴 , 無可否認 A 未 Ready , 我相信很少人會將支酒 Decant 超過 4小時才飲 , 更何况就算 4 小時並不等於它好飲只是無咁難飲罷了 。試問這飲法我們看到支酒潛質的幾成? 與我們所付出的是否同獲得的等值? 至於同樣以 Merlot 為主的 Chateau Ausone Saint Emilion 如此價錢真的不會賺到我 AM 的錢。

第六回合甜酒的對決:
2240 hrs 酒已唞氣差不多 4 hrs
經過上面五個回合好自然會估到兩支之中一定有支 “滴金” …………
6A) 菊花茶色 ,芒果 , 杏甫 , 白花甜而濃厚 , 口感豐滿而聚 , 雖不至 “封喉” , 酸度算是平衡但仍嫌不足 , 餘韻悠長 , 算是不錯。
6B) 這支酒充滿菊花香氣 , 蜜糖 , 梨子 , 清爽而芳香 , 入口清潤如酣 , 酸度線條柔美流暢 , 頭中尾段完全技術性擊倒 A。
大家都非常 Enjoy , 在場又是 13 票全投這支酒身上 , 而且更榮登為當晚最佳的一支酒。

揭盅
6A) 1999 Chateau d’Yquem Sauternes ~$1,100
6B) 1999 Georg Breuer Riesling Rudesheimer Berg Rottland Beerenauslese ~$600
又是一個令人心碎的結果 , 大家心中都好想 6B 係dYquem , 但偏偏做化弄人 。很多人都只知飲甜酒就要飲 “滴金” , 但”滴金”卻非最好飲的甜酒 ………..

後記:
蒙瓶品試的結果永遠最忠實 , 今次品試的結果無疑非常殘酷及令人心碎的 , 這晚” 票皇票后”是 6B 及 1B , 兩支都是幾百蚊貨仔的東西 , 那些大酒全部敗陣 , 大家心中的神話一個一個被擊倒 , 而且並非輸個馬鼻而是大比數的被拋離或技術性擊倒。 我相信會有人質疑這賽果 , 但我可以保證我們的 Serving Skill 及品試人員的品試功力絕不在我 AM 之下。
在寫這篇酒評之時我心情倒是矛盾的 , 我擔心這篇文章出街後可能引起的震盪 , 亦擔心以後可能再無人敢揾我 AM 試些名酒 , 若他日我試一些名酒時說到天花亂墮會否被人說自打嘴巴 ? ……. 我要如實反影定含糊其辭的隱劣揚善? ………?
哈哈 , 可能我想得太多 , 亦看得自己太重要了 , 反正我只是千億個葡萄酒愛嗜者之中一個評語 , 根本微不足道 , 而且真正喜歡一樣東西亦不會因一兩個人的評語而信心動搖 , 所以我最後決定 Tell The Truth & Fact , 啱聽就聽 , 唔啱聽就當我傻就得 , This is my style & I do it my way!
究竟酒的價值何在?
我自己一向都認為好飲的酒未必一定會貴 , 貴的酒未必等於一定好飲。 當然無可否認某些酒 Too Young To Drink , 但當我買入它們時有無想過要像 “童養媳” 般養支酒十年廿年才可用? 當我們生劏一支大酒時 , 有否俾足時間去看清楚支酒的真正潛質? 品牌名氣佔一支酒的價值是多少? 我們滿足於”名酒”的質素還是那份虛榮心?
我相信對一些坐擁不少文中佳釀的朋友來說上迹結果無疑是個如受到 “偷襲珍珠港” 般打擊重創 , 我不想說什麼風涼話去剌激他們 , 卻希望他們好好將佳釀收藏 , 到支酒真正成熟的一天才飲用 , 不要枉送它們。
我有時試酒在所難免要生劏一些 Young Wine , 但我都盡量用長啲時間 (一晚或一個下午甚至更長時間) 去觀察多一點酒的潛質變化 , 希望能了解多一點它的訊息或去用不同角度去欣賞葡萄酒 。
老實講我覺得 Parker 這班酒評家其實幾痛苦 , 因為每日要做如當天我們所做的蒙瓶品試去飲一些完全未 Ready To Drink 三尖八角的酒 , 呢啖飯真係唔易啃。
無可否認品牌有它的攝人魅力 , 加上好奇心及廣告的吹噓 , 很多人都願意豪花千上金去一親芳澤看個究竟 , 老實講我自己亦經歷這一個階段。
在現今先敬羅衣後敬人的社會裡 , 無可避免有些場合要借品牌去提昇自我形像或打入某個圈子 。而一些新手亦要借助品牌作為品質的保證或保險 , 這是絕對可理解的。
但千萬不要太迷信牌子的神話 , 更不要盲目的追求 , 變成了品牌的奴隸 , 更不要 “先敬牌子後敬人” 的心態去看別人 , 因為”波係圓嘅” 我怕大家可能跌到成地眼鏡碎 , 賠了靚酒又拆兵 …………
這次蒙瓶品試雖蒙敝了我們雙眼 , 卻打開了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