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前當 AM 初初學習葡萄酒的時候曾有過一個問題 , 究竟葡萄酒有無一些 Text Book Style 去做 Reference 呢?
有沒有方法或捷徑去認出某些酒的產地、年份、葡萄成份呢?
現實生活上有否可能像神之水滴的兩位主角一樣 , 能夠靠 Blind Tasting甚至一段 Description 去認出一支酒的來歴出處呢?
最後一條答案當然最簡單 , 漫畫始終是漫畫 , 現實始終是現實 , AM 當然不會天真無知到將超人怪獸當真。
但對於第一二條問題 , 我到現在仍未有一個答案。
葡萄酒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就這它往往令人 “出人意表”。 我只能說 葡萄酒是一項 “越學越不懂的學問” 我自己覺得越飲得多、越飲得耐、越發覺自身的渺少及足。
一隻葡萄由於出產地區氣候、環境、土壤、耕種方法、成熟態況、釀酒方法、釀酒師的風格理念、所針對市場、貯存條件、Serving Temperature , 這一連串的變數都會影一支酒的表現及風格 , 而且有些 Wine Maker 特別要做一些出人意表的東西出來以增加其特別性及賣點 , 加上葡萄酒是有生命及變化的 , 試問在這樣多變數的條件下 , 大家有數得計能夠認出一支葡萄酒的機會可能是幾千份之幾 ??
而我覺得玩 Blind Tasting 最大的挑戰不是估出之酒的來歴 , 而是推翻自己對葡萄酒的固有認知 , 跳出自己的框框 , 從幻變中去找出自己所喜歡的風格及酒質。從出人意表中找到驚喜、失望、滿足的樂趣。
那麼我們大費週章去學習葡萄酒為的是什麼? 我自己的答案倒很簡單 , 去找令自己開心的葡萄酒。 我以前講過但凡啱場合、啱 Budget 、啱口味的就是好酒。 平有平飲 , 貴有貴品 , 良朋共敍 , 輕鬆自在 , 樂得消遙 , 這才叫享受生活。
這日我就參與了一個充滿樂趣又富啓發性的 Blind Tasting。 Chardonnay 是葡萄酒中的魔術師 , 它可以變化出很多不同風格的東西。 今次的品試搞手費盡心思在市面上找到一些價錢不貴 , 而又有趣的酒款 , 可以說是癲覆了我們對 Chardonnay 的認知 , 結果及過程非常有趣 , 我不打算像寫推理小說般去詳述 , 只將某些重點指出作個分享。

由左至右 1 – 4
由左至右 5 – 7
葡葡酒的顏色可以察覺支酒的成熟度 , 當中 (1) 最黄 2 – 6都算正常 (7) 最奇怪有少少瑩光 , 靠肉眼跟本看不出什變頭緒。
(1) Les Domaines Brocard Chablis (France)
柚子、杏仁、烚糉的水草香、Honey、重 Mineral 味 , 支酒好甜好熟 , 層次簡單 , 只有头段、中尾段酒味曲線下跌 , 收結餘韻平淡如水 , 以這種頭重尾輕斷尾的表現 , 我以為是新世界如南非、智利一類 , 但開估其實是支 Chablis , 仲要係 Chablis的著名釀酒師 Jean Marc Brocard 的 Organic 系列出品 , 當堂成個撻低。一開場就俾支咁古怪的 Chardonnay你 , 問你死未?

(2) Casa Lapostolle Cuvee Alefandre Chardonnay 2007 Casablanca Valley ( Chile )
第二支好 Buttery , 熟果 , Tropical Fruit 及 Nutty, 少許橙皮、柑皮 。中厚酒體 , 味覺元素的出現次序為微苦、果酸、酒精 , 有點另類及亂。以中尾段的風格表現肯定是新世界 , 賣是南非、智利、亞洲 , 開估厚來是支智利。

(3) Glen Carlou Quartz Stone Chardonnay 2007 ( South Africa )
第三支香氣帶 Nutty , 牛油忌廉 , 花香、煙燻 ; 柔入口滑如脂 , 體形略肥而成熟 , 酸度在中後段較明顯 , 表現乾淨利落 , Mineral 礦物感覺輕柔; 是第一輪四支之中最工整平衡 , 甚為可口值得細賞的一支。由於酒身較重可與中菜擦出火花。感覺很 French Style 甚至接近 Burgundy 唯一是唔夠纖巧及酸度未夠細緻 , 押去法國怎知原來自南非 , 今次滿地又一大片碎片…….
這酒價錢貴 , 若不帶品牌眼光 , 這支真的不錯。

這支酒初落杯時有種腥味、鐵銹的 Rusty 味 , 之後果香柔和清爽 , 優雅溜麗 , 加上少許礦物感 , 木桶運用得恰到好處果味酸度平衡 , 質素令人着迷。 我反會覺得這支酒似一支 Burgundy Chablis Pre Cru , 開估竟然是支 Australia Chardonnay , 又再一次瞓低。

(5) Cavallotto Langhe Chardonnay 2006 ( Italy )
這支酒不論香氣酒味都很 Young , 花香幽幽 , 酸度由始至終貫徹 , 木桶風味較少 , 內容簡單 , 好飲好嗅 , 收結有點乾身 , 以 Wine Style由於之前認定 (6) 是意大利 , 所以這支放在 NZ , 怎料這支真的是支意大利。

(6) Chateau Montelena Chardonnay 2007 Napa Valley ( USA )
果味最初較為隱晦及薄弱, 只有少許花生、木桶、柑皮、但表現清爽自然 , 酸度細緻 , 骨肉均稱 , 平衡性及餘韻俱佳 , 只是體形清瘦 , 無吔霸氣做作 , 酸度尤其亮麗悅目。 第二 Round 中一面倒得票最多 , 以它的清爽自然及高酸 , 我最初估這是一支意大利 Chardonnay怎知原來是 Bottle Shock 的主角 Chateau Montelena。 難怪這酒在當年能力壓法國 , 揚名立萬於國際。

(7) Grace Vineyard Chardonnay 2003 ( China )
這支就是顏色帶瑩光黄的一支 ,楱子、柚子、燈籠椒 , 入口成熟但內容直接及簡單 , 有點蔗水 Feel , 酒味元素失衡曲線並不自然 , 好像有點加糖的感覺 , 表現有點下坡 。
在眾人一片劣評聲中開估原來是偉大的祖國特產。老實講水準真有點令人失望 , 同志還須努力。
以當日 7支表現 , 自己喜歡的名次為:
(6) Chateau Montelena Chardonnay 2007 Napa Valley ( USA )
(3) Glen Carlou Quartz Stone Chardonnay 2007 ( South Africa )
(4) Shaw & Smith M3 Chardonnay Adelaide Hills 2007 ( Australia )
(5) Cavallotto Langhe Chardonnay 2006 ( Italy )
(2) Casa Lapostolle Cuvee Alefandre Chardonnay 2007 Casablanca Valley ( Chile )
(1) Les Domaines Brocard Chablis (France)
(7) Grace Vineyard Chardonnay 2003 (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