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排酒聚一個接一個欲罷不能 ………..
這晚出席了一個極具教育意義的蒙瓶品試 , 試了一白十七紅 (是否有點震驚?)
除了支白酒外其餘全部用黑膠袋蒙瓶寫上白色數字以作識別 , 黑袋白字酒陣一字排開 , 好有警署認犯 Feel。
我們事前只知今晚所試的是市面上容易買到 , 價錢在二百左右的意大利葡萄酒 , 全不知是什麼葡萄 , 什麼牌子 , 什麼年份 , 而品試的目的只有一個 : “以這樣的價錢你會買嗎?”
品試員共有十四位 , 全是經驗豐富的飲家 , 除白酒外其餘十七支分三批品試。
由於酒太多的關係不能全部格落肚 , 所以採取專業品酒 Taste & Split方法 , 試完就吐 , 只有好的才回頭 “翻綽”
以 $2xx 這 Price Range的意大利酒 , 當然不能要求有 Appreciation Wine 的內涵 , 但果香怡人 , 有果有酸 , 有前有後 , 飲落舒服 , 作為日常 Daily Wine 這個評分標準理應合理 。
十七支紅葡萄酒來說都乏善足陳 , 除了三幾支勉强叫做較香 , 易飲 , 平順之外 , 大部份都會令你 “不吐不快” 。 整體來講離不開 酒體濃厚 , 但果味相對薄弱 , 高酸 , 乾身 , 高單寧 , 嚡口帶苦澀 , (酸苦嚡澀的味覺比例竟佔整個味度層次的1/3 – 1/2)。 有些果味重的就So4高 , 一係就好 Artificial , 頭重尾輕 ; 有幾支較工整的但又英雄氣短 , …….. 總之心情越試越沉重 , 越試越無心機 , 真的試到個個嚡口嚡面果隻。 大家亦要期望我嘥心機時間去為每支酒寫酒評。
受靶三月 , 豬乸變貂嬋 , 同場唯一的一支 Gavi真的十分可愛。
幾經艱苦終於捱完十七支 , 最後開估 , 大家都大跌眼鏡 , 原來是意大利 Dolcetto , 有好多仲熟口熟面 , 經常在酒舖會見到 , 而且當中有少出名酒莊出品 , 但水準反不及幾支平價貨 , 可見名牌與質素未必成正比。
左至右
1) 2007 Fontanafredda Dolcetto d’Alba le Lepre $160
2) 2007 Bruno Giacosa Dolcetto d’Alba Falletto $220
3) 2007 Armando Parusso Dolcetto d’Alba Pian Noce $200
4) 2007 Luciano Sandrone Dolcetto d’Alba $200
5) 2007 Rizzi Dolcetto D’Alba $120 ***
6) 2007 Massolino Dolicetto d’Alba $210 **1/2
左至右
7) 2006 Elio Altare Dolcetto d’Alba $200 ***
8) 2006 Paolo Scavino Dolcetto d’Alba $250
9) 2006 Beni Di Batasiolo Dolcetto D’Alba Bricco Vergne $170
10) 2005 Giacomo Grimaldi Dolcetto d’Alba $180
11) 2005 Alario Claudio Dolcetto di Diano d Alba Montagrillo $190
12) 2005 Azelia Dolcetto d’ Alba Bricco dell’Oriolo $250
左至右
13) 2004 Mauro Molino Dolcetto d’Alba $190**
14) 2004 Albino Rocca Dolcetto d’Alba Vignalunga $190 (Corked)
15) 2004 Domenico Clerico Dolcetto Langhe Visati $230
16) 2002 Giovanni Manzone Dolcetto d’Alba la Serra $140
17) 2000 Aldo Centerno Masante Dolcetto d’Alba $230
紅色的是較為似樣的 , 其餘的巳完全忘記了………
翻查有關 Dolcetto 這隻葡萄的資料:
http://www.answers.com/topic/dolcetto
Dolcetto wines have high acidity and are usually deep purple in color. They have perfume bouquets and rich, fruity, ripe-berry flavors, sometimes with a slightly bitter aftertaste. They should be drunk young before the fruit starts to fade.
Most Dolcetto is found in the Piedmont region of northwest Italy, where many of the top estates produce Dolcetto on less favoured sites as an “early to market wine” to generate some income for the winery while the Nebbiolo and Barbera are being matured.
再印證所試的十七支 , 無可否認有很多又真的頗 To Style。 而因為 Dolcetto 這葡萄較早熟 , 酒莊以多產來增加酒莊的現金流 , 在市場角度上又無可厚非 , 亦有其存在需要。
亦因為成本問題 , 酒莊不會花太多人力去為葡萄除梗、挑選葡萄 , 甚至遲擇 , 而且大多用不銹鋼桶發酵而亦不會用昂貴的木桶釀藏 , 加上壓汁時會攞得幾盡 , 可能因為咁原因令葡萄酒的果味薄弱 , 高酸、單寧及苦味較多。
我最多只會買 Dolcetto 來襯意大利菜用 , 淨飲會是頗辛苦無趣的一件事 。
Wine Tasting 唔使多 , 唔使貴 , 但係就要有所得着 , 即俗稱 ”應” 。 今次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及 “應” 的品酒經驗 , 令我知道什麼適合自己 , 真要多謝一聲搞手。
對於 Dolcetto 我會說 ”只可一、不可再” , 自己 Quota有限 , 寧願俾多少少飲好啲。除非有朝一日 Dolcetto 能有進化突破 , 由青蛙變成王子 , 否則 Dolcetto 都不會在我心水選擇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