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畢業成績表

x7

這天終於完成了最後一堂的健身課程 , 亦為六個月來的修身工程來一個成績總結。

體重總共減了22  , 現在體重維持在 166 – 168 之間 , 脂肪比例由 24.3% 跌到 18.5% (以我高度體重正常為 18%) , Body Fat Mass 20.5kg 去到 14.3 kg (即減了 6.2kg 純脂肪大家若有睇報紙某消脂廣告的可以知道那件脂肪你幾大舊) 新陳代謝率依然保持在未減肥前的水平 1650kcal 左右 , 即意謂我有更佳的消脂能力。  

衭頭由 35+ 跌到落 31左右 , 所有衫衭全部要買過晒!!! (有女性朋友說我的腰比她還細) ; 豬腩肉消失 , 前腹回復平坦 , 兩邊側腹肌 (士啤呔) 還有少少可再修緊。

原本之前的高血壓變回正常 , 整個人感覺 Young & Energetic , 我真正如我所願做到個 “可樂樽” , 如此成績可說是十分嬌人 , 真係可以去做代言人。

數字上當然最理想還可減多 3 – 5 lb , 純以減磅來講這個不算太難 , 但我寧願將它這幾磅轉化為肌肉。

身體是均衡了 , 結實了 , 但自己的胸、膊、手臂肌肉仍未算十分 “發達” 與 “健磊大隻佬” 仍有一段大距離 其實大家在健身室見到果啲大隻佬 , 佢哋起碼玩咗 幾年至十幾年 , 我目的只想 Drop Fat , 肌肉結實小小 , 等着衫好睇啲唔使鬆透透 , 並非要練大隻 , 所以現階段只須 Keep Fit 。

有此成績當然魔鬼教練居功不少 , 佢令我對運動有新認識及感受 , 從懶做運動到現在上咗癮 , 都係拜佢所賜 佢成日有句口頭禪透過健身改變人生”  , 我聽親都”爆笑” , 笑佢呢句十足平覇廣告” 一樣咁鬼老土及 Hard Sell

不過玩咗咁耐真係有啲上癮 , 尤其享受 Weight Training 後那種肌肉冤痛感 , 感覺非常實在 (可能我真有點自虐狂) 有時三兩日唔做運動總係週身唔聚財。 老實講訓練期間真的頗為艱苦 , 但我知我就是缺少了這些肉體上的磨練。

x8

玩咗咁耐明白到一個好教練同一個普通教練 , 同無教練分別在於二個字 “ Effective & Result”  。我雖無試過其他教練唔敢亂講 , 但我好相信魔鬼教練真係十分有料到 , 佢對每一部機佢都瞭如指掌。 你諗住自己睇圖自己玩 , 無錯係做到少少 , 但原來隻腳放高放低 , 坐高三幾寸出來的效果會完全唔同 , 有幾次自己玩 , 玩完幾組都覺得無吔料到 , 走去問魔鬼教練 , 佢依我身裁少少調教真係當堂唔同晒 , 啲力”應”在瞓練的肌肉上而非去晒啲關節。  

前排我心急想收腰兩傍的 Call 機肉 , 見啲師兄攞住啞鈴做 Side Crunch 自己又跟住做 , 之後俾魔鬼教練”串” , 佢話千祈唔好練大果兩舊肉 , 佢話除非你好似啲男摸咁長期收到好乾身無吔脂肪就得 , 否則一有脂肪就成舊突晒出嚟 , 仲現仲難睇 , 而且舊肌肉好難會消失 , 到時真有排搞 , 所以佢一路都無教我做就係咁解。 佢解釋 男 Model 果啲六舊腹肌係要將身體脂肪降到好低好低 , 戒食糖、油、澱粉一段長時間 , 是地獄式非人生活 , 好似玩比賽咁 , 犧牲好大 , 所以一般正常人跟本無須要。

x10 

魔鬼教練話男人要有肌肉女人要有線條 , 唔一定要大隻 , 但肌肉一這要夠強度 , 瘦猛猛骨慘慘並非好事 , 因無肌肉 Support 所有重量或受力落晒啲骨度, 會出現好多關節問題出現而且肌肉弱 , 失去控制力就會更容易扭傷或有腰酸背痛 , 骨刺神經痛等都是肌肉太弱的後遺症。 

好多人運動受傷都係用錯力 , 用晒關節的力而非肌肉的力 , 我自己都領過嘢 , 有幾次自己心急 , 操啲教練冇教過嘢 , 方法用錯攞得太盡拉傷了少少關節 , 痛咗成個星期。  事後當然比魔鬼教練” 少炳” 話跟佢咁耐都吸收唔到佢啲精粹 , 而一些 Program 並不是個個人都啱玩的 , 如果個個自己都玩到練到亦跟本無須要俾錢揾教練 …………咁我都相信佢吔呢科真係好有學問 , 而且理論加實際經驗 , 能夠一矢中的才顯得佢哋有身價。

同魔鬼教練一個鐘頭 Training 無吔吹水 Dum , 別人玩四組動作我玩五六組動作 , 真係絕無冷場 , 人都散 佢最憎人Hea 嘥佢時間 , 你有無心玩佢 三兩 吓就知 , 你有心玩佢一定操到你當然做人要實際你要佢六個月內將你由肥佬滔操到變尚格雲頓咁 , 這些天方夜談的事跟本無可能 , 佢會叫你唔好發夢 , 唔會你點你 , 得就得 , 唔得就係唔得 , 無把握的事佢唔會應承你。 因為減得太快身體跟本適應唔到

魔鬼教練相對這段日子我們亦建立了友誼 , 加上我人緣好 , 又幫佢影果輯靚靚比賽相 , 同佢真係幾好朋友 , 無疑魔鬼教練外表真的有很 Cool , 有啲似賭神呀 “龍五” 咁唔係點笑 , 但係其實個人好 Nice , 同佢熟咗真係有講有笑 , 而且好肯教人 , 會解釋清楚原因及理論 。 而且我這個常客亦同健身會的一些教練混熟了 , 有吔問題隨時可請教佢哋 , 有了這班專業朋友做支援 Support 真係無得頂。

我整個過程 40 堂埋單計數都要二皮幾嘢” , 老實講一啲都唔平 , 真係成套 Nikon D3 都買到 , 問我當然係肉痛 , 所以一定要有成績才對得住自己。 大家唔好睇得咁過癮 , 人去你去 , 去之前要諗清楚 , 要有此心理準備 , 除非你淨係自己只 Joint 個會藉 DIY 都一樣得。 Trainer DIY 分別只是二個字 Effective & Result 一掂親 Trainer 都要 $500 – $700 一堂咁上下 大家按自己的經濟狀況買 Plan 如果有心玩以我個人親身經驗 , 因身體要時間適應調節 , 六個月四十堂左右這個比例其實較好 , 玩完唔夠先再加 , 起碼自己多點彈性。

當然我亦知道很多關於健身會的負面報道 , 我都覺得對一些未有很大決心、對運動健身毫無概念或意志薄弱的人 , 一吓子 Sell 佢幾皮嘢一個 Plan , 真係會好難接受 , 有點迷債 Feel’ 。 大家成年人都要時間適應及建立互信。 正如我第一次去看個新醫生 , 醫生就要幫我開刀 , 病人未對醫生有信心點肯俾你開刀?  道理一樣 ? 設個冷靜期係件好事 , 或有些十二個月供款 Easy Plan 會較好 , 反正有質素有口啤生意自然找上門。 我亦都同相熟教練反映了 , 但基於公司制度佢哋都係打工 ,  只能將訊息上傳。

講開醫生 , 我上星期見番幫我年初做體檢個醫生朋友 , 佢見我 Fit 咗咁多佢都嚇咗一跳 , 佢都話健康無價” 呢筆錢非常有價值 這位醫生老友知我喜歡品酒又玩影相百足咁多爪 , 佢話我身體唔好就可以收山吔都唔使玩 , 試想有吔病痛入一入廠或食藥補救都唔止呢個價錢 , 又或者去一次旅行都無咗 , 佢仲講一句好鬼到肉呢個跟本唔係錢嘅問題 , 而係恆心同時間問題” , 咁又係真。

AM 嫂同格格暑假前都 Joint 埋健身會 Members , 雖然冇揾 Trainer , 但呢 一兩個月跟我 Set 俾佢哋嘅 Program 晚晚去踩機 , 做啲最基本嘅 Weight Training , 體重都明顯有下降及身型有所改善 , 佢哋都好開心 , 我相信她們目標一定能達到。

AM的攝影裝備:

x1

上次有網友問我去拍攝時會用什麼背囊或手提袋?

這個其實等於問裝備配套問題 , 答案好個人化 , 各人喜嗜不同、體力及裝備各有不同 , 要影什麼主題亦有分別 , 加上每人都會因情況不斷去 Upgrade 自己器材 , 越買越多 , 配套亦隨之而變。  可以說是各施各法 , 所以這篇文章只能作個參考用太過認真 , 首先聲明這並非什麼標準 , 亦並非要曬自己的裝備。

自己拍攝都是以實用夠用為原則 , 暫時還沒有什麼魚眼鏡 , 移軸鏡 , 波波鏡 , 打雀專用的大口徑大炮 , 亦未上 Full Frame 我都知道果啲係好嘢 , 但慾望無限 , 銀紙有限 , 只能一步步來 , 將來玩到有須要才添置 , 反正時常都有新嘢出 , 不愁無藉口。

出外影相最好一定係吔都帶晒去 , 但現實上跟本無可能。 雖然我年青時酷愛户外遠足行山 , 40 – 50 l bs背囊行 6 – 7個鐘基本上無吔問題。 但今時唔同往日亦不復當年神勇 , 有氣有力都使做”牛牛”  況且有啲拍攝地方跟本唔俾你開大個壇 , 所以我一切以輕量化、機動性為大原則。

“一入泥坑 (Nikon) , 永不番生"  – 器材咁多 , 希望無嚇親大家。

器材:

Nikon D300

Nikon D50 (己改紅外線)

鏡頭:

Tokina AT-X124 AF Pro DX AF 12 -24mm F4 超廣角鏡

AFS DX VR 18 -200mm F3.5 – 5.6 G IF-ED 天涯鏡

AFS DX18 -135mm F3.5 -5.6G IF-ED (D50) 影紅外線專用

AF 35mm F2D標準鏡

AF 60mm F2.8D Micro 微距鏡

AF 85mm F1.4D IF 人像鏡

AFS 80 -200mm F2.8D ED 中距鏡

AFS 300mm F4 IF-ED 長距鏡

AFS TC14EII 增距接環

閃燈:

SB400 , SB600 , SB800三支燈火力唔同

x2

腳架

Cuffmann 1747 單腳

Slik Pro 614 CF + Giottos MH1201 超輕但承托力不算强 , 旅行用

Feisol CT-3441S + PhotoClam PC-33NS + PC-D300-UP2 主力腳 + 波頭 + 快拆

Gitzo GT2541EX 重型裝備專用

 

相機袋及背囊

x3

Crumpler Six Million Dollars Bag

Crumpler Seven Million Dollars Bag

x4

Kata DR-467BG; Digital Rucksack

http://www.kata-bags.com/productFRM2HS.asp?p_Id=508&Version=Photo

Kata 3N1-20; Sling & Torso Pack Backpack Rolling Bag

http://www.kata-bags.com/productFRM2HS.asp?p_Id=432&Version=Photo

x5

Filter:

 Filter – ND2, ND4, ND8, Yellow, Blue, Purple

全色 Filter – ND4, ND8 

放大 , 偏光鏡 , 米字鏡 

其他:

GPS-1 , Shutter Cable , Remote Control

x6

一般 Wine Dinner

Nikon D300 

AF 35mm F2 D

SB400 

Crumpler Six Million Dollars Bag

 

大型宴會

Nikon D300 

AF 85mm F1.4D IF

AFS DX VR 18 -200mm F3.5 – 5.6 G IF-ED (有錢會換支 AF 17 – 55 F 2.8)

AFS 80 -200mm F2.8D ED

SB800 

Crumpler Seven Million Dollars Bag

 

出外影風景

Nikon D300

Tokina AT-X124 AF Pro DX AF 12 -24mm F4

AFS DX VR 18 -200mm F3.5 – 5.6 G IF-ED

AFS 80 -200mm F2.8D ED

SB400

Kata 3N1-20;

夜景就唔帶 AFS – 80 -200m m F 2.8 L B 3 改帶AF 35m m F2

Feisol CT-3441S + PhotoClam PC-33NS

Filter – ND2, ND4, ND8, Yellow, Blue, Purple, ND4, ND8 

 

打雀

Nikon D300

AFS 300mm F4 IF-ED

AFS TC14EII增距鏡

Kata 3N1-20;

 

户外影花及蝴蝶

Nikon D300

AF 60mm F2.8 Micro

AFS 80 -200mm F2.8D ED

Kata 3N1-20;

 

演唱會或室內比賽

Nikon D300

AFS 300mm F4 IF-ED

增距鏡14EII

Kata 3N1-20;

單腳

 

外遊

Nikon D300 ,

D50紅外線 (option)

AFS DX VR 18 -200mm F3.5 – 5.6 G IF-ED

(攝影團加多支 AFS 80 -200mm F2.8D ED )

AF 85mm F1.4D IF

SB400

GPS-1 (作衛星定位) , Shutter Cable

Filter – ND2, ND4, ND8, Yellow, Blue, Purple, ND4, ND8 CPL

Kata DR-467BG;

Netbook (3天以上才帶Option)

 

黄昏隨影科學園

t1

收到影友的通知有一個有關於夜間拍攝活動的講座及實習在大埔科學園內進行

http://photocontest.hkstp.org/cworkshop.html

平時隨了偷得浮生去踩單車經過科學園之外 , 山長水遠很少過來這邊 。據了解平時很多室內地方都只可 Snap Shot 不可 Set 腳拍照 , 而外圍建築物亦不會長期亮燈 , 大會在這日舉行這類活動必有特別安排 , 雖然我並不打算參加什麼比賽 , 只是隨心隨意咁去影 , 反正自己都很久沒去影夜境了 , 於是就執齊架生起行。

科學園在新界東面 , 坐西向東面對吐露港與地處西邊的白泥 , 南生圍一帶黄昏景很不同 , 在地理條件下並非一個拍攝日落的好地方當天天氣酷熱多雲亦有煙霞 , 天色不算清

大約六時左右到達會場 , 先進行些 Snap Shot 。

影建築物的夜景不算太難 , 只須一支穩定的腳架 , 快門線 , 一些 Filters 基本巳足夠。 前輩教落若有防震鏡頭要関上防震功能 , 否則影像不會 Sharp , 鏡頭轉為手動對焦去無限遠 , 相機要使用手動模式 , 光圈收到 F11 以上 , ISO 調到最細 , 用慢快門長曝 , 基本上就係咁影。

大家看到第一幅就是正常模式拍攝 , 是幾咁平淡無趣 , 所以要用些調控 , 加些 Filters 去增加少少氣氛變化。 

這次用了塊藍色 Filter

t3

這次用了塊紫色 Filter

t4

這次用了塊紫色 Filter 但 -EV , WB 調至 3500k 左右 , 當堂唔同晒 , 要聲明一點全輯相我沒有任何事後調色加工 , 只有裁相。

上次在影白泥的文章中提過運用白平衡去增加氣氛 , 今次再引用網上一段有関白平衡的理念去進一步說明 :

“白平衡的主要目的是在校正顏色,設定合適的色溫度(°K)來拍攝,就可以拍到大部份近似正確 (現場) 的顏色。但在相機上setk數,是「以幾多度(k)=白色」這個概念set 2000k為例,如果你set 2000k,即係話「2000k=白色」,相機會將日落日出呢隻橙黃色設定成為白色,影執出黎既相上既顏色如果本身色溫係2000k既就會變成白色,如果本身色溫低過2000k既會變成偏紅,如果色溫高過2000k既會變成偏藍。

相反,如果你將相機色溫set高,例如6500k,佢會將呢個色溫設定成白色,咁只要色溫低過呢個度數既顏色都會變得偏暖的黄色。

t5

上圖 WB set 10000k

t6

而這張做上面用了藍色 Filter 去增加天上的藍色 , 而將 WB Set 8000k右右 , 兩種效果相加就出了這幅戲劇性的效果。

t7

太陽巳全落山亦不見到什麽真正的 Magic Hour 的出現 , 稍為休息就上去聽講座。

講座完畢就有專人帶領去幾個景點拍攝。

t8

老實講科學園這些現代建築, 而拍攝地點來來去去都只是一些硬態建築 , 沒多大趣味 , 隨便拍攝一些作個記錄便算。

t9t11

這張用了多重曝光將上圖兩個建築物景像重叠 , 感覺尚算自然。

最近有很多朋友詢問我關於選購腳架的事 , 對於腳架我自己多年來花了很多冤枉錢貪平買了很多品質不佳的”水雷貨” , 到臨場使用時 Ball 頭唔夠力 Dup 頭  , 好鬼激氣 , 到頭來都要死死地氣買支名牌 , 用落唔到你唔服又真係兩回事 ,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 , 真係無講錯。

我在這裏引用一篇文章供大家參巧:http://www.fotobeginner.com/659/introduction-to-tripod/

其他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1995120981/

歌者的風采 – Etienne Sauzet Puligny Montrachet Les Combettes

w1

酒友從法國運了這幾支逸品回來 , 相約三、兩酒友一同品嚐作個比較 。原本是四個年份 86, 89, 92, 95 Vertical Tasting , 但酒主好像為了朋友的事而神不守舍 , 竟帶了兩支 92 無帶到支 89 赴會 , 想拍照相機又無電又無帶 Spare , 顯得失魂落魄 , 要我們用靚酒幫他元神歸位”。向來相信飲酒講緣份 , 既然時辰未到 , 亦既來之亦安之。 

這三支酒可算做 Aged White Wine , 若非釀酒師功力有番咁上下 , 可能早巳變醋。 品嚐這些 Aged White 真係唔好好似普通白葡萄酒雪到凍一凍 ; 因為這類 Aged White 唔係飲酒個新鮮 ,而係品嚐酒的層次、結構、平衡及複雜性雪得過凍係會直接影響酒這方面的表現個人覺得將支酒雪凍後取出放在冷氣室温 , 等酒瓶上的倒汗水出晒即大約 13 – 14 ‘C 微涼飲就最啱。

理論上同莊唔同年 Vertical Tasting  , 酒味元素應該有六七分相似 , 若一晚只飲一款 , 連飲四、五支 其實真的會幾悶 。但對這三支嚟講真係唔多啱用 , 以初段來看 , 表現真係一啲都唔似 , 老實講同場連我在內 , 個個品酒功力都不弱 , 但四人一致認為若玩 Blind Tasting , 都會以為是三支不同莊的出品。 究竟點解支酒會有咁表現 , 在文章尾段會作分解。

w2

1992

乳果 , 花香 , 柚子 , 橙皮 , 熟蘋果 , 香味變化豐富優雅迷人 ; 入口先感到這酒有一種頗具規模的複雜性 , 口感有如蜜糖般圓潤 , 綿綿密度下包含果酸、礦物、果仁 , 元素就像大小均稱的組件中後段味道有點乾身 , 餘韻帶丁點的微苦 , 感覺悠長 , 到未段則有少許水淡由入口到餘韻整個味道曲線工整及富有層次深度 ………………

他表現一種謹慎兼有規律的絕佳平衡性 , 而且頗有深度及修為 , 功力不凡 。 酒年過十七亦能展示這種鮮味十分難得 , 以他的質感、平衡、層次及深度 , 現在飲用可算踏入最佳時期 , 但耐力無限。這支酒就像年輕意大利男高音 Andrea Bocelli 的歌聲一樣 , 綿中帶勁 , 深不可測 , 由頭至尾都咁舒服及有味道。

w3

1995 新酒標

酒液呈略淺的金黃色。 這支酒初落杯時帶有如新波鞋的厚重膠味 , 有點 Oxidized  , 香味令人有點抗拒 。 92 那支完全時另一回事 , 要到半小時唞氣才能散去 入口是三支之中最複雜 , 最有力度及爆炸力的一支 , 非常圓滑而勁力內藏 , 只能說深如黑洞 , 非一般人能理解。

直到酒宴後期 , 他才開始解封 , 他圓潤酒體下爆出兩度彩虹那是酸度及菓味 Flavor ; 果味如夏雨般灑下 , 胡桃、杏仁、菠蘿、礦石、火石 , 略帶一些煙燻及花香 。 酒體馬步沉穩 , 畜力待發 , 酸度流雲清脆 , 口中有著奶油、煙燻、果仁的味道 , 餘韻帶有一絲杏桃苦味。酒味曲線呈現如心跳頻率般的起伏 , 功力與 86不皇多樣 , 相差的只是時間 , 這支酒不嗚則巳 , 一嗚驚人 , 非常利害 , 不能輕視。若上一支是Andrea Bocelli 的話這酒就如 Paul Potts  一樣 , 平凡外表下那一顆一嗚驚人的歌聲。

w4

1986

對一支廿三年的白葡萄酒 , 只能用驚喜來形容。

雖然落杯初段仍有少許膠味 , 但消散過後散發陣陣花香 , Truffle、菇類、芝士、果仁、熟蘋果、蜜糖香氣 , 非常優雅及複雜入口酒味强韌有力 , 元素混然 , 而果鮮、果酸穿插在柔和的酒體之中 , 如袖中拳如棉裏針 , 柔中帶剛平衡性、結構、餘韻三者火候皆屬上乘 , 互相輝映 , 精彩又各領風騷。  他無疑比 92 , 95 更成熟 , 而且當中表現了一種爐火純青的修為或是智慧的沉澱三支之中最搶眼的一支 ; 若要我比喻這酒他就像世界三大男高音 Three Tenors 的合唱。

三支酒的共通點在於其濃郁、均衡、比例均稱” , 不同的是他什麼時候發功 , 而他的功力是何等層次、級數吧了。若大家喜歡一些果味鮮爽 , 清新怡人的 Puligny Montrachat 風格 ,  這幾支厚重、強勁、均衡是亦 Puligny Montrachet 可以耐久的條件及另一形態 , 這未必會是你心中的一杯茶。

其實 Domaine Etienne Sauzet Burgundy中是位嚮當當的人物 , Burgundy 愛嚐者對他的酒可謂趨之若慕。 酒莊現由Gerard Boudot打理 , 他釀製的 Puligny Montrachet 可說是濃郁、均衡、比例均稱的一個典範 , 由於 Gerard Boudot 釀酒時在葡萄發酵過程期間以搞桶方法以榨盡酵母的能量及質感 , 所以他能釀出如此風格的酒 , 但在 1995 , 1996 , 1999三個年份中 , 有報告指出他的酒有很多支出現 Oxidized 的現像 , 是否因為搞桶原因定細菌入侵就真係不得而知。  這亦可以解釋之酒為何有如此的表現。

我在今年三月飲過佢支 2006 , 表現相當出色 , 今日我再飲這幾個年份的酒 , 我更同意我自己當日所作的一段評語及自己的眼光 ………….

老實講我飲咁耐 , 真係唔係好多支 Puligny Montrachet 能有如此表現。 這樣有深度的一支酒絕對有發展潛質 , 我很相信 3 – 5 年後 , 當元素融和後將會是一支很有氣派風範的一支逸品。  請酒主務必保留一支 , 我們相約五年後一起再品試 , 我都好想考考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確。”  

唯一要更正的是支酒可能要等 10 – 15 年而非 3 – 5  , 到時要揾定間可以品酒的老人院品嚐 …………..

酒莊資料:

http://www.etienne-sauzet.com/#

Oxidized 的報告

http://oxidised-burgs.wikispaces.com/Sauzet?f=print

講咗耐忘記了最重要的一環 , 這餐晚飯在 Twyst 內進行 , 當晚由一位我的小Fans 負責招呼我們這一枱 , 希望我們沒嚇親這位小 Fans

w5

Indian Wild King Prawn & Mango Salad with Jura Vin Infusion

w6

Avocado & Crabmeat Rice Paper Roll & Scallop Carpaccio with Mint, Papaya Salad

w7

Squid Risotto with Cuttlefish Ink & White Wine Sauce

w8

Fettuccine with Australian Wagyu Oxtail, Red Wine Reduction

w9

King Prawn Thermidor

w10

Baked Chilean Sea Bass in Crispy Potato, Gypsy Sauce

w11

Char Grilled US Kurobuta Pork Stuffed with Wild Mushroom, Truffle and Mozzarella Cheese, Red Wine Reduction

神水門徒風采現 , 名酒失魂自黯然

q1
這兩星期難得沒有參加任何酒局 , 可以操練操練 , 燒燒多星期以來可能增持的”脂” , 但世事往往因為一個電話而改變 …………

一天 , 朋友來電問有冇時間出席一個神水門徒的酒局 ? 雖然對這漫畫的熱情因為出版等得太耐而逐漸減退 , 但朋友盛情 , 加上又可見見遠遊回來的”旅”作家 , 又有機會飲到靚酒 , 真的騷着 AM 的癢處 , 自知不去的話會寑食難安 , 於是就報名參加。

這晚去的仍是老地方 Le Mieux Bistro , 並由老板 Ricky 親自設計好味特色菜單招待真是一個好酒 , 好肉 , 好朋友 , 一生 , 一世 , 一難求的晚上。

言歸正傳先講酒評:

q2

Champagne, Pol Roger Cuvee Sir Winston Churchill 1993 

這是 Pol Roger 的一個特別版本 , 有關這支酒的資料可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polroger.com/english/img_dyn/vins/4_21_2.pdf

這支香檳金黄酒色 , 氣泡幼細 , 香氣有點芝士及奶油香 , 少許水蜜桃 , 果香較淡 ; 入口質感幼細 , 泡沬温柔 , 年過十六酒味依然保持鮮爽活躍 , 線條清雅 , 不很 Dry , 中尾般的酒味及酸度表現尤佳 , 以這種尾段比前段感覺强烈的香檳表現 , 我相信當中 Pinot Noir 的成份比例應該比 Chardonnay 為高。

成熟香檳要欣賞她的內容有幾點要留意:  第一切記隻香檳杯不可太凍 , 否則香味會完全唔出 , 最好用白酒杯當佢白酒咁飲 ; 第二不要期望會有很新鮮果味 , 反而是一些拖肥 , 奶油 , 杏仁 , 這些複雜性的味道 ; 第三熟檳講酒味層次、線條、結構及餘韻 , 其實原理同欣賞一支 Burgundy White 冇吔大分別。

這  Pol Roger 均衡 , 亮麗 , 明艶 , 性感 , 有如女明星般耀目 , 若要比喻那就像周迢 , 范冰冰一類的美人。

q3

Champagne, Dom Perignon 1992 

Dom Perignon 是較有氣派的一支香檳 , 她的色水近似淡色檸檬茶比 Pol Roger 還要深色 , 香氣帶咖啡 , 蘋果乾 , 麵包 , 焦糖感覺熟而帶甜 ; 氣泡幼細綿密 , 入口前段酒味像鮮花般在口中橫向擴散 , 這種橫向擴散的表現與上一支 Pol Roger 後段悠長有很大分別 , 我相信是 Dom 有較多成份的 Chardonnay 這原因。  她的果味依然生動 , 有少許 Nutty , 香梨及橙皮的果味 ,平衡性極佳 , 酸度工整 , Toasty 質感細膩 , 餘韻的果味淡淡而悠長。

雖然成熟但完全沒有任何老態 ,  這支 Dom Pol Roger更雍容、典雅、沉厚 , 氣質及有氣派。若要用女明星去比喻她就如張曼玉 , 林青霞般的成熟女性。

q4

Domaine Francois Raveneau Chablis Premier Cru 2002 Montee de Tonnerre

自己幾年前入了幾支 , 前陣了無意中發覺這支酒被選入 “1001 Wines You Must Taste Before You Die” by Neil Beckett / Hugh Johnson 一書當中 , 此酒能入選感覺一點不出奇 , 我之前亦飲過幾次 , 感覺非常不錯 , 很少 Chablis 能做到如它般柔滑及礦物感

但奇怪的是這支酒當晚好像瞓咗覺咁 , 香味完全唔出 ; 我又放暖又等又搖 , 始終沉睡不醒我以為她巳是明日黃花 , 但入口酒體如絲幼滑 , 幼細酸度包容在柔和之中 , 骨架又夠平衡 , 飲韻亦夠果味及礦物 , 又真係唔似 , 但始終香味點搞都唔開 , 真係俾佢玩死 , 她的今晚表現令人大失所望。

q5

Mouchao, Alentejano , Portugal 1998 

較少接觸葡萄牙酒, 這支酒濃郁 , 甜美 , 帶車尼子的鮮味 , 少許煙薰及香料 ; 入口 Full body , 單寧圓滑 , 結構工整 , 一支錯的 Daily Wine。

酒莊資料:

http://www.mouchaowine.pt/#/home/

q6

Domaine G. Roumier / Christophe Roumier Chambolle-Musigny 1er Cru Les Amoureuses 1993

這支酒就是神之水滴第一門徒 1993 版本。

由於這支酒屬纖細型 , 天氣咁熱支酒到埗時樽身頗暖 , 所以先行 Light Chilled 半小時才落杯 , 支酒只作原瓶唞氣。

落杯後香味微涼而漸漸開放 , 那先來誘人甜美的櫻桃 , 車尼子 , 花香 , 有如香水般温柔甜美 , 之後漸漸帶點樹木的芳香 , 有點像雨後樹林的一種清新潔淨感。 入口美酒像一道流水般柔和斷的流向口腔深處 , 同樣是甜美 , 温柔 , 而帶淡淡的晨光的一種陽光活力 , 而酒體温柔得就像少女的胴體般滑溜及軟若無骨 , 那並沒什麽華衣輕紗的阻隔 , 那是赤裸般性感誘人 ; 這境像令人迷醉及很想擁抱及親吻 ……那一吻就像情人的一吻般温暖、甜美、羞怯、浪漫 ………..

可惜一切來得快去得亦快 , 夢一樣的影像開始變得模糊 , 有點乾澀及退色 , 一切只剩下那甜美的回憶及一絲遺憾 ……..

若說 Gevrey Chambertin 是豪氣的英雄的話 , Chambolle Musigny 就是温柔婉約的窈窕淑女 , 她表現了 Pinot Noir 柔美甜美細膩的一面 , 而當中 Les Amoureuses 就是出名的面積只有0.4公畝的愛侶 Chambolle Musigny Vosne Romanee 都屬於陰性 Pinot Noir , 兩者的分別在於 Chambolle Musigny 風格上較輕巧、清新、清純、而 Vosne Romanee 則更柔潤、細緻、複雜、多層次及內容。

大家會問這支 1993 同漫畫中那支 2001有感覺上有甚麼分別?  我自己未飲過支 2001 不知是何質素不能斷言 , 但這支 1993 若套用在漫畫上的描述的話 , 這支 1993 較熟及甜美 , 2001是寧靜帶神秘的原始樹林那 1993 就是陽光樹林 ; 2001 是寧靜湖面而 1993 是流動的溪水較生動及有活力 ;  漫畫中的蝴蝶就是酒體輕盈的一個比喻 , 陽光及閃閃發光的水面是暗示這支酒有近似Gevrey Chambertin 血源的陽性 ; 兩支酒在甜美度應該頗為近似的 , 而漫畫中形容 Bonnes Mares 有荊棘的玫瑰那就是單寧 , 而在這支酒中並沒有太着默描寫 , 那是因為酒的單寧包圍在甜美柔和之中 , 1993 的收結較為乾身及帶點淡 , 這是由於年份又酒本身的成熟度不同的原因。

我是個喜歡 Burgundy 的人 試過這支門徒的人我相信沒有人會不愛上她 …………

q7

Chateau Palmer 1999 

這支是神之水滴中的第二門徒 –”蒙羅麗莎的微笑”

不用多說她是全晚的焦點所在 , 同樣是1930 hrs 開瓶 , 透氣至 2200 hrs 落杯 ; 我飲過這酒莊 70 , 75 , 81 , 82 , 83 , 86, 89 幾個年份 , 大家可在 Search 中找尋到其他年份 Palmer Tasting Notes對她的風格可說是十分熟識 , 今次飲一個較新年份 , 心中己大概猜估到她理應有何表現。

當晚這支酒比我想像中早熟 , 布冧, 黑加侖子 , 黑咖啡 , 烤木 , 甘草 , 香料 ; 酒味風格完全 To style , 元素亦齊全 , 但奇怪在她的柔和及細緻度未及水準 , 酒味曲線有點窒夠順 , 而她的餘韻有點水淡 , 我感受不到 Palmer 應有的溫柔、慈愛、緊密細致及餘韻的甜美 , 她表現有點恍惚及迷失 , 總覺得她欠缺一種魅力神彩 , 好似老咗幾年咁 , 我只能說她是蒙羅麗莎的矛盾”……….

若神水中蒙羅麗莎是懷着胎兒面泛幸福的微笑的話 , 那 “蒙羅麗莎的矛盾”就是不知胎兒的父親是誰或不知將來如何面對的一種心理矛盾 ………

我相信這支酒儲存有點問題 , 可能是支酒曾經 Heat Storage 或熱過 , 令支酒的部份果味流失了。

q8

Domaine Du Pegau “Chateauneuf-du-Pape” Cuvee Laurence 2004

這是神之水滴第三門徒 Châteauneuf-du-Pape, Cuvée da Capo, Domaine du Pégaü 2000 的一個入門板。

我之前飲過兩個年份一次是真正門徒 2000 , 一次是 2003 ;我深知真正的門徒的複雜性跟本未到飲用時  

這支酒由1930 hrs 開瓶 , 透氣至 2200 hrs 落杯 , 酒十分年青 , 就算 Decant 2.5 小時依然未 Ready ; 黑加侖子 , 熟布冧 , 藍莓 , 紫籮蘭、玫瑰花、青椒 甜美的果實中帶着香料的微辣 , 夾雜着丁香、松香及泥土感 , 酒的表現仍然被酒精封印 , 單寧堅實 , 餘韻緊閉 , 絕對要多幾小時的唞氣 , 以當晚情況只能淺嚐其到此。

q9

Robert Weil Riesling Auslese Kiedrich Grafenberg 2006 

淺黃酒色 , 蜜糖 , 焦糖 , 蘋果 , 菠蘿 , 柚子 ; 質感中厚 , 入口充滿熱帶水果如芒果、菠蘿、檸檬、柚子的味道 , 果味鮮甜 , 甜酸平衡而流暢 , 收結有少 Herbal Mineral 的感覺 , 餘韻極之悠張 , 一支非常典雅的德國甜酒。

當晚美味菜式 ………….

q10

Japanese Pea Cold Soup with Fresh Crab Meat ,Caviar

q11

Roasted Termite Mushroom & Sea Scallop

q12

Seafood Ravioli with Wild Mushroom,Foie Gras Sauce

q13

Spaghettini Tossed with Garlic,Tomato and Basil

q14

Roasted Noisette of Lamb with Morel Sauce Confit of Young Pigeon with Sarcodon Aspratus Mushroom Sauce

q15

Dessert Du Jour

彩霞斜照映白泥

h1

上星期某天溜覽攝影討論區 , 見到有師兄搞白泥日落攝影團 , 自己未去過白泥 亦唔知點去於是膽粗粗報名 , 有伴之餘順便探探路。

路線:

當日下午四時在元朗西鐵站集合 , 一行十四人步行去元朗 (泰豐街) 33號乘專線小巴去下白泥 , 車程約 20分鐘。

h2

由元朗入白泥路線圖

http://maps.google.com.hk/maps/ms?hl=zh-TW&gl=hk&ptab=2&ie=UTF8&view=map&msa=0&msid=103404368025421161556.0004714dd44391ca29664&z=13

白泥分為上白泥、白泥及下白泥 : 搭車最先經過的是上白泥 , 然後是白泥 , 終點站才是下白泥 。白泥的景色最美 , 亦是最多拍友拍攝的地方。

h3

唔識路可叫司機在波叔鴨仔坑釣魚場落車 ……………..

h4

路旁有靚靚公厠先行方便 ……………..

h5

駕車的路旁有少許空地可停泊 ………….. 

h6

再由路旁小路過一段草叢路 ……….

h7

步行分鐘就見到一廣濶淺灘 , 若天氣好去到就會見到一大堆人。

入白泥一啲都唔難 , 但離開白泥就最大鑊 , 因一影完日落差不多所有遊人同時間離開 , 雖然有多部專線小巴在等候 , 但耐何三四百人僧多粥少始終唔夠 ; Van 仔一來一回要三四十分鐘 , 而且白泥是中途站 , 真係幾難上車 , 影完相成八點 , 又餓又倦大家可以想像會幾惡劣。有拍友試過等了兩小時才返回元朗。  

若想 Call 的士台由於地近邊境 , 許多電話收不到又或轉為漫遊 , 要用漫遊 Call 的士唔係呀。諗住走去附近釣魚埸 Call , 若目的地是去流浮山或天水圍 , 司機無肉食就算加三四十都無人會啋你 , 所以起碼目的地是元朗才有司機會應你 , 其實五個人 Share 都係一人廿蚊 , 係俾 Van 仔貴多十元 , 但要我等兩個鐘車就真係唔好搞我 , 我好彩撞到架俾人放咗飛機嘅的士 , 我釣埋其他影友出玩朗 , 總知出到市區就係神仙。

若夠十多人我建議租架十六人 Van 去埋南生圍 , 白泥一天攝影團流浮山晚飯都唔使好多 , 人少就最好有個有車人士咁就方便啲。

 

h8

裝備:

白泥是潮退淺灘 , 要澗水 , 最好着短衭、水鞋、涼鞋或甚至赤腳 , 若真係要着鞋最好用膠袋包住 , 否則就會成鞋黑泥。

近出口地方多樹多草會多蚊 , 最好帶支蚊怕水。

去影日落 Magic Hour 一定要帶腳架、快門線、漸變灰、漸變黄、偏光鏡、黑咭 , 腳架腳亦可用膠袋套一套方便事後清理。

h16

鏡頭方面若影景就帶支 Wide Angel 用大光圈 , 若影人就要帶中距長鏡及閃光燈常用的焦段有 : 12 -24mm, 18 -70mm, 80 – 200mm ,  大家若使用 10.5mm fisheye 超廣角鏡頭時要注意不可使用太厚的濾鏡 , 以免在畫面邊緣造成黑邊。  此外 , 太過接近畫面邊緣的物件會被拉闊或拉長 , 大家要小心留意畫面的物件位置及比例是否理想。

不要以為影風景相用長鏡是無用 , 用長鏡頭拍攝到一個很大的「鹹蛋黃」 , 來一個夕陽的大特寫。 但切記若只有一個夕陽 , 沒有其他前景襯托的話 , 基本上幾乎每個人在任何一個地方拍攝到的日落都是一樣的﹗因此 , 使用長鏡來拍攝時 , 記得要在前景交代環境﹗

構圖要留意水平線 , 而且利用水的反光去營做氣氛。

h11

相機設定:

影日落時, 我會把鏡頭 Set MF 對焦及無限遠 , 只會用 Zoom Ring 去轉焦距 , 我 98% 用天涯鏡 AFS 18-200 mm VR , 其餘 2% 用 Tokina 12-24mm F4,  收細光圈 F16 – F22 , 收 ISO100 – 200 ,  光圈先決及全手動 , 全幅測光 , 減 0.7 – 2 EV , 影黃昏日落講氣氛所以寧願 Under 都不要 Over 曝光。

h12

假如大家習慣使用自動白平衡的話 , 拍攝這類題材時就一定要戒掉﹗因為相機的自動白平衝原意是幫助大家糾正光源色溫問題 , 如果拍攝日落、晚霞時使用自動白平衝的話 , 天空的漂亮色彩就會反而被調較得平淡無味﹗這次我用日光 , 光管 , 閃燈甚至由 3000K 10000K 中自由選擇去試影 , 你會發覺色彩會豐富好多好多。

 

h13

對於控制反差就有幾種方:

1) 偏光鏡多數用來減水面、玻璃反光 ; 偏光鏡 CPL 詳細啲資料: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readarticle.php?id=318  偏光鏡一般用在太陽未下山天色仍然泛藍時使用 , 咁可以影到個天藍啲。

2) 因為日出日落時天同地的光暗反差好大 , 有時會相差幾級光圈 , 若平常咁影光位會曝晒 , 暗位又冇晒 Detail ; 這時候就要用漸變灰。 漸變灰是一塊上灰下透明的 Filters , 一般用於影日出或日落用 , 將灰的地方放在太陽的位置減減光 , 咁影出嚟副相反差就會無咁大而且雲的細節會靚好多 ; 漸變灰有 ND2 , ND4, ND8 , 那是減不同級光的意思 , ND8 最黑 , 好似級光 ; 有時反差太大會兩塊 Filters 叠埋用。 漸變灰在太陽未下 , 山陽光較猛時用 ;

h14

而另一種叫漸變黄 漸變黄則在太陽快下山的一剎用 , 用來增加色彩氣氛加强效果。

呢種 Filters 一塊由平到四五十 , 中價約二百幾到八九百蚊一塊都有 , 一塊會括花的膠片值唔值咁貴就見人見志。

http://www.cokin.co.uk/pages/filters3.htm

影到差多晚上八時 , 天色巳剩下少許顏色 , 肉眼睇落好似好暗其實對單鏡機敏感的感光單元來說 , 一啲都無問題 , 有的人喜歡太陽落山後才開始影 , 因為個天會開始爆色”, 用唔同色溫影相 , 就算不加後製 , 色彩會變得很美。這時就要用快門線用 Manual 手動 , 收細光圈 , ISO 長時間曝光 20 – 30 秒及黑咭來影。 

3) 而黑咭係一張黑色咭紙 , 作用同漸變灰一樣用來減光 , 用黑咭蓋着陽光光位 作局部曝光 , 多數用在天空很暗 , 曝光時間要 10 秒以上才有機會用到 , 自己看情況計算要蓋幾耐 , 非常難玩 , 係高攝影技巧 , 自己仍未練成 , 暫且作分享。

由於當日八時天巳全黑 , 大家又一早約定離開 , 所以無玩爆色 Part , 就留下次吧 , 反正就算玩亦無須在這邊玩 , 趕車歸家要緊。

花絮:

由於水退我行出較遠位置 , 啲泥好鬼跣要小心行 , 行行吓點知一腳踩入鬆泥 , 成隻腳沉到上五吋下五吋位置 , 好彩馬步穩無跌低 (否則就變成芋泥鴨) , 幾經辛苦才將隻泥腳拔番出來 , 成腳灰色海底泥 , 好在準備充足短衭 Crocs , 回去溪水一冲就淨晒 , 否則真係大件事。

 

h17

大家在相片中見到有位女子 , 她並非什麼特約 Model , 只是其中一位路人甲 , 拍攝期間她碰巧走入我鏡頭內被我拍攝了 , 拍攝出來效果又頗有味道 , 於是冒昧請女士義助影了幾幅剪影 , 可惜自己當天無帶閃光燈 , 否則又可以影多一輯用彩霞做背境的靚靚人像相。

下次出發前可看看天文台網頁有關日落及潮久漲退時間 , 以便計算拍攝時間。

所有相片只作裁切 , 某些用 Software 作暗位反差微調推光少少 , 盡量保持原相色水 。

全輯相片請看以下連結: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1930183155/

異國風味新體驗 , 奧匈小品有距離 – Shi Da Casha

g1

上月食完呀黄工房日本菜後眨眼又到八月酒聚的日子 , 今次酒友找來了一所開業兩月的餐廳 , 這所餐廳地方不算很大 , 裝飾簡約新派

g2

這晚我們一行又十九人 , 一張長枱要對角斜放才夠 ; 我們坐大堂中央傍边有另一長枱及幾張散坐 一班酒友當然無所謂 , 只怕嘈到傍邊其他客人 , 這也無計唯有自律一點 , 唔好枱頭叫枱尾

g3

不過餐廳食物水準唔錯 , 那並非什麼宮廷名菜 , 菜的款色亦不算很多 , 但勝在平易近人 , 菜價亦合理每人約 $350 , 小本經營算做唔錯。

g4

有牛肝 , 蘑菇 , 薯仔不同餡料的麵包

g5

Borsch 正宗俄羅斯湯

Beetroots & Cabbage Soup w/ Garlic & Veal Meat Serve w/ Sour Cream

g6

 Salyanka  鮮檸水欖湯

Pickles, Variety w/ Smoked Sausage & Ham, Olives, lemon Serve w/ Sour Cream 

g7

Russian Salad ‘ Olivier ‘ 俄羅斯沙律

Potatoes Salad w/ Ham, Carrots, Green Pea, & Egg Serve w/ Mayonnaise

g8

Vinaigrette ‘油醋雜菜沙律

Vegetables Salad Beetroots, Pickles, Carrots, Green Pea, Onion, White Beans in a Tangy Vinaigrette Dressing

g9

Beef Stroganoff 燴牛仔柳洋蔥黃汁配飯或薯蓉

Tender Filet Tips in Mushroom, Onion, & Sour Cream in Zesty Brown Sauce Serve w/ Rice or Potatoes

g10

Salmon Steak Filet in Champagne & Caviar Sauce

香煎三文魚柳配香檳伴三文魚子醬

g11

Chicken ‘ Tabaca ‘燒焗香蒜洋蔥春雞

Grilled Chicken Stuffed Garlic & Onion Fried

g12

Lula ~ Kebab 烤俄羅斯式羊仔肉串燒配洋蔥,雜椒伴自家制他他汁

Minced Mutton Chop w/ Grilled Onion , Garlic & Pepper Serve w/ Tartar Sauce

g13

P raga’ 俄羅斯朱古力蛋糕Cake w/Chocolate

當晚選了兩個較少有的產區的葡萄酒匈牙利及奧地利 ; 這兩個國家的酒在香港不易找 , 幸好酒友多門路 , 找來了幾對作為品嚐。 酒的水準只能說一般 , 屬飲完大家唔會去記亦唔會記得果類 , 與我要推介的標準有距離 , 所以不想費我心神作詳評

g14

Apatsagi Hemina 2006 Hungary (White)

g15

Domaine Muller Chardonnay 2005 Austria (White)

g16

Vesztergombi Kekfrankos 2004 Hungray (Red)

g17

Gere Cabernet Sauvignon 2004 Hungary (Red)  

g18

Demeter Egri Bikaver 2003 Hungray (Red)

g19

Belvedere IX Vodka

g20

Domaine Muller Traminer Beernauselese 1969  Austria

AM這班酒友圈子巳認識了差不多四年 , 大家由一起上堂學葡萄酒到一起飲酒實習發展到其他活動 , 一起去旅行 , Pair 仲結埋婚 , 有對又有埋小朋友 ……….巳是非常熟絡友好。 我們每月的例聚同樣亦是酒友的生日會 , 由於會計方式是圍內自己一套方法 , 為免賬目混亂所以極少加入外人 , 而且由專題品試慢慢亦淡化為開心飯局 , 奉行朋友無事時相見的原則。

遇到酒友有煩惱時 , 亦會相約出來傾吐心事 , 分享感受 , 有問題時有人分享及關心總是種福份 , 酒友對AM 這位大哥亦視如姊妹” , 無所不談。 這晚一位女酒友為了可能離港工作及前途問題而面對人生交义點的煩惱 , 當然眾人意見未必等於本人意願 , 最重要是 “Follow Her Heart”  , 希望她能在交叉口中作出無悔及安心的決定

餐廳地址 :Ground Floor.21 – 23A Prat Avenue (Tsim Sha Tsui)
寶勒巷21 -23A寶利商業大廈地下 Tel: 2368 8976

文武廟隨影

f1

這天偷得浮生放假一天 , 原本相約大隻佬去郊外影相 , 可惜天不做美 , 晨早雷曝加大雨 , 唯有同大隻佬上茶樓嘆早茶兼分享吓攝影心得。

大隻佬靚機靚鏡 , 點知攝影概念近乎 “零” , 唯有由基本講解 ……

理論講了差不多兩個多小時 , 一次塞咁多棧唔消化 , 隨後出外實習

於是去了上環荷李活道文武廟內練習。文武廟仍著名旅遊境點 , 碰巧今天好像什麼節日 , 香火頗旺

 

而廟內煙火 , 燈光 , 日光 有不同色温變化 , 可練習不同白平衡的處理效果 , 亦可以用相機內不同測光模式去處理光暗人像 , 加上神像 , 佛具 , 善信 , 題材可說是極之豐富 ; 是個練習攝影的好地方。

不過入屋叫人 , 入廟拜神 , 影還影都要遵重地方 , 不要打擾其他善信參拜上香正常活動。

而文武廟的天井向西 , 有陽光透入 , 在天氣好陽光夠的下午三、四點鐘 , 陽光以硬光姿態經天井斜斜透入 , 做成耶蘇光的效果 , 加上屋簷及某些支架做成陰影會好靚 , 下列幾幅就是一個例子 , 大家可以玩玩。

 

廟內大煙又熱 , 所以今天影得不多 , 其他相片在此: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22035241890/

Nikon D300

場境 – AFS 18-200mm VR F3.5 – 5.6 ; 人物 -AF 80-200mm F2.8 LB3

ISO 400 – 800;

White Balance : Incandescent, Fluorescent, Direct Sunlight

EV -0.3 – 0.7

文武廟的資料

http://www.hkpjpc.org.hk/~c/ming/central-2.htm

http://www.hkpjpc.org.hk/~c/ming/central-2.htm

盛會再來鮑魚宴 , 籌備試菜力寶軒

e1

上年因工作關係自己錯過了這個十全十美鮑魚宴 , 據酒友回報那次宴會搞得有聲有色 , 好評如潮 , 非常成功 ; 酒商及酒樓在群眾要求的壓力下決定今年再接再厲 , 以餉知音。

有了上次的經驗 , 酒商朋友及酒樓方面大可照版煮碗 , 將食物及酒單全盤套用 , 慳水慳力 。 但這並無新意亦非酒食配好玩之處 , 酒商朋友今次為這次宴會又找來了另一批酒 , 看看所擦出的火花有什麼不同 , 可算是有心有力 , 難得的認真。

為求效果理想 , 這日酒商朋友及幾位負責高層在力寶軒內進行一次試菜 。碰巧自己當日放假 , 無所事事 , 當然電召即到樂於奉陪做其搭單和尚俾俾意見。

e2

我好幾次在力寶軒酒宴 , 深知力寶軒的菜式水準 , 近年為配合葡萄酒發展 , 更買了大批酒杯 , 想起那滿枱酒杯的氣勢真的沒有太多食肆有此氣魄。

上次一人十隻杯 , 杯陣強大容易攞錯、斟錯、飲錯 , 所以最好有 Colour Labels 以便識別 。其實一人四五隻杯輪流使用我自覺足夠有餘 , 枱細杯多亦容易打爛 , 十多圍待應亦未必能照顧週全 , 放些杯在 Side Table 有須要自取未嘗一個可行方案。

e3

今次Little James Blanc NV 作為開場 Cocktail 之用 , 之前飲過 , 是一支平靚有趣的 Food Wines , 酒評可參照舊文 

言歸正傳 , 當日試菜及酒食配筆記一一奉上

e4

鹵水南非鮑 / Mestres Visol Cava 2004

這支西班牙的氣酒帶清新花香 , 有少許 Yeasty 及如淡玉泉忌廉汽水或啫哩糖的甜美 , 質感中等不算乾身 , 鮮爽中帶有足夠酸度及礦物感。

這氣泡酒清爽清新 , 活力十足 , 又不至簡單流俗 , 用意是先清清口中雜味 , 令口腔降降温 , 同時用清怡的酒味喚醒味蕾 , 為菜式作個準備 , 可說是相當合適。

配襯冷盤類的鹵水南非鮑 , 首先温度上兩者接近巳然合襯 , 第二當口腔被清爽而帶微酸的氣泡酒冲擊完之後 , 口腔環境亦變得帶微酸 , 這種味覺歸零的方法令人更能感受到鹵水及鮑魚中的鮮味 鹵水汁中的花椒、八角、南薑的 Favor 變得更細緻及立體 , 而鮑魚本身的糖心甜味及鹵水的甜味亦變得明顯。

大家若然不信即本找杯熱茶來配襯比較一吓就知道兩者的明顯分別。

e5

鴛鴦鮑魚棗

一個用蝦膠一個用芋容炸釀鮑魚 , 蝦膠芋蓉屬兩個不同質感 , 而今次亦用之前的西班牙氣酒及 Rhone 的一支白酒去配襯。 有一點要注意的這味菜式最好不加任何醬料 , 因為不論甜酸或辣醬都會騎劫所有味道及搞亂配襯平衡。

e6

Little James Blance NV

e7

Mestres Visol Cava 2004

個人認為 Little James Blance 較襯蝦膠鮑魚棗 , 因為酒的質感夠份量去均衡蝦膠的油份 , Little James 的柚子果香及酸度亦能吊起蝦膠的鮮味 , 感覺良好 當與芋蓉鮑魚棗配襯時 , 由於芋蓉質感較重身 , Little James 的果味覆蓋了只剩下礦物味及微苦 ; 反而 Cava 的氣泡加上輕盈的酸度能中和芋蓉的厚重黏口質感 , 不至越食越重 , 感覺更為合襯。

e8

西紅柿鮑魚

很難想像中式食肆會加入如此元素 , 力寶軒將傳统酒席中一些菜蔬為主的菜式變成一個意大利菜的菜式而且還用來襯托鮑魚 , 做法頗為新穎大膽。而中國人一般對酸的菜式的接受程度亦不及西方人 , 這味菜式用新鮮蕃茄為主味配以鮑魚 , 配襯的是隆河區的紅葡萄酒 Chateau de St. Cosme Gigondas 2007

配襯的效果頗為有趣 , 蕃茄的質感能與酒體重量平衡互通 , 將蕃茄的鮮味溶入了酒中增加了酒的層次變化 , 而蕃茄的酸味甚至延長了酒的餘韻 , 而酒原本所隱藏的 Spice 及古樸木桶風格亦得到解放 , 令菜色多添色彩 , 可算是互相輝映的精彩配襯 , 而鮑魚在這味菜式中所擔當的角色是它的軟韌實在感 , 如中流砥柱沒有它就真的失色不少了。

e9

青欖炖鮑魚

今次力寶軒用青欖炖鮑魚一個帶點酸味的湯而用一些傳统的濃郁炖湯的究竟原因何在呢? 

夏日炎炎 , 一些太濃郁厚重的湯水會令人吃得混身發熱 , 火上加油 , 滿頭冒汗 , 食嘢講”不時不食” 違者並非理想飲之道。  這個湯濃淡適中帶青欖的微酸 , 入口順喉而回味生津醒胃 , 鮑魚本身較難消化 , 若用十道厚重菜式轟炸 , 食家未必覺得會是種享受 , 少少酸味正好用來調和厚重感。  作為承上 (涵接上一道菜式蕃茄的鮮酸味道) 接下的連貫性 , 令口腔味覺略為休息歸零 , 舖排合理 , 為下一味菜埋下準備伏筆。

e10

三十五頭吉品扣鵝掌

這是全個 Menu 中的高潮 , 這味菜的味道我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 , 鮑魚的糖心、鵝掌的軟滑是兩種不同質感層次 , 而這個菜式的汁茨就是整個味道靈魂所在。 今次試菜找了兩支風格不同的酒去配襯 , 看看那支的配襯效果較佳。

e11

Chanson Gevrey Chambertine 2006

一支典型的 Burgundy , 玫瑰花香、嬌柔甜美的果實 , 酒體輕盈柔和 , 酸度較高 , 與鵝掌鮑魚配襯時 , 突出了酒的柔和 , 而酒的酸度延長了鮑魚的鮮味 。 Burgundy 一向頗蝦人飲 , 若來襯菜的茨汁不能太厚 , 否則會覆蓋了酒的層次。

e12

Chateau Monbousuet Saint Emilion Grand Cru 1999

60% Merlot, 30% Cabernet Franc, 10% Cabernet Sauvignon

深紅成熟 , 濃郁有如 Port 酒的黑加侖子 , 夾雜咖啡、雲尼那及煙草的香味 ; 入口質感濃厚 , 帶布冧的甜味 , 單寧大少比例恰當 ; 當與鵝掌鮑魚配襯時 , 由於鮑汁、鵝掌、鮑魚、酒體體型較近感覺上比較和諧统一 , 而且酒的熟果甜味 , 咖啡、雲尼那及煙草的香味更覺明顯。

比較兩支酒更考慮到當日十多圍的大場面及食物控制下 , Chateau Monbousuet Saint Emilion 來配襯此菜較易掌握。

我自己亦留下了一點 Chateau de St. Cosme Gigondas 2007來配襯 , 感覺又是另一種刺激。相襯之餘 Gigondas Spice , 木桶古樸風格亦能擦出有趣火花。

e13

年年鮑有魚

e14

 鹽焗大連鮑

食完鮑魚鵝掌 , 轉一轉兩個較清新的烹調方法 ,

年年鮑有魚是鮑魚捲着魚肉以滑溜蒸蛋底托 , 另一味是將大連鮑用薑葱鹽焗 ; 今次用一支 Burgundy White Chanson Mersault 2006 去襯托 ; Chanson Mersault 2006 優雅的香氣 , 圓潤帶牛油、雲尼那的酒質感 , 足夠的酸度絕對有能力與菜式溶合。

年年鮑有魚的蒸蛋及薄茨令 Mersault 的果味更為突出 , 而鹽焗大連鮑的陳皮薑葱絲為 Mersault 加入了更豐富的 Flavor , 配襯結果相當精彩。

e15

年年鮑有魚 / 鹽焗大連鮑

食完鮑魚鵝掌 , 轉一轉兩個較清新的烹調方法

年年鮑有魚是鮑魚捲着魚肉以滑溜蒸蛋底托 , 另一味是將大連鮑用薑葱鹽焗 ; 今次用一支 Burgundy White Chanson Mersault 2006 去襯托 ; Chanson Mersault 2006 優雅的香氣 , 圓潤帶牛油、雲尼那、Nutty 的酒味質感 , 足夠的酸度絕對有能力與菜式溶合。

年年鮑有魚的蒸蛋及薄茨令 Mersault 的果味更為突出 , 而鹽焗大連鮑的陳皮薑葱絲為 Mersault 加入了更豐富的 Flavor , 配襯結果相當精彩。

e16

咖哩鮑魚酥 (掛住食忘了拍照 , 抵打)

到了尾聲亦毫不馬虎 , 為了配襯咖喱鮑魚酥準備了兩款甜酒。

e17

Chateau Rieussec Sauternes 2002  Sauternes 無欵比較重身柔潤及帶果仁 Nutty , 亦較 , 酸度比例上比 Carmen 少。

咖哩香而微辣酥皮鬆化 , 配襯兩支甜酒各具特色 , 兩支酒皆有支持者 , 我個人覺得 Sauternes 夠厚夠甜 , 能突出了 Sauternes 的焦糖 , Nutty , 拖肥香味 , 但同時少許 “撲熄” 了咖哩的香辣特色 , 加上酥皮油份加上 Sauternes 的厚重 , 多食會幾 Heavy 及漿口 , 當食完這味一拼落下一味糖心清甜湯時 , 清甜湯頓變得淡而無味 , 顧此失彼。

e18

Carmen Late Harvest 時由於甜酒中仍有足夠酸度 , 對咖哩的微辣有降温但不至撲熄的美妙平衡 , 甜辣交替又有甜酒的果味襯托 , 會有更多變化及火花 , 加上甜酒的酸度亦中和了酥皮的厚重感 , 味道亦與下一味糖心清甜湯接近 , 感覺和諧 。 種種因素下我建議選用 Carmen Late Harvest Moscatel作為配襯之選。

e19

富貴糖心清甜湯

點到你唔服 , 糖水內都有一片鮑魚 ……….

十味菜 , 味味有鮑魚 , 真的名符其實十全十美鮑魚宴!

結語

飲食配並非算術題 , 喜好全憑個人感覺 , 並無絕對 , 上述就是我個人對整個 Menu 的配襯睇法 , 當然每人口味不同 , 我覺得好的未必等於別人亦會喜歡欣賞 , 所以只能作個參考。 

從來我講酒食評都是事後評論 , 只有少部份同 AM 一齊用餐的才能感受 , 其他讀者只有邊看邊想像邊吞口水 , 到AM 有否胡說八道 , 有否亂噏當秘笈亦未可知二。  今次大家終有個機會在未發生之前得到一些答案 , 大家若有興趣可以報名參加 , 並即場引證感受一吓 , Feel What I Feel , 比較一吓 , 亦未嘗為一個學習機會 。

當然十多圍酒百幾人餐 , 我亦不能完全保證每一位的水準會同我試菜當日一模一樣 , 世事無 100% , 我只能做到咁多 , 總之平常心對待去享受 。

訂坐資料。

e20

攝影實例 48 條口訣

d44

在攝影中有所謂〔攝影口訣〕,加起來共 48 條!!

雖然口訣並不順口 , 有些可能未必用到 , 但前輩的經驗心法必定有其原因 , 看不懂只是自己功力未夠未能參透箇中玄妙而巳 , 老實講我自己仍在摸索中 , 不過亦轉載出來同大家分享!

d45

風景攝影口訣
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氣象
正午沒好光,好光在晨昏
奇景重氣氛,雨霧不放過
天雨帶相機,傍晚等放晴
大底加慢片,腳架快門線
變焦易耀光,儘量用定焦
取下保護鏡,裝上遮光罩
腳架要鎖緊,預鎖反光鏡
風景測中灰,白加黑要減
長曝勤測光,上下包幾張
負片宜稍加,正片可略減
廣角重主題,長焦壓縮景
小光圈景深,全開糊背景
拍花側逆光,慢門顯動感
溪流宜長曝,綿綿又密密
見山尋側光,見水拍倒影
對焦對主題,水平要抓平
偏光去反光,漸變平反差
反差如過大,黑卡效果佳
長曝避車燈,岩石要潑濕
有雲天要多,無雲地為主
前景位關鍵,三分九宮格
人物增趣味,畫龍要點睛
觀景去雜物,拍前撿垃圾

d46

街拍攝影口訣
街拍宜低調,別帶大包包
輕裝相機小,逢人面帶笑
高感黑白片,旁軸大光圈
預先測好光,善用景深表
預想下一步,位置先佔好
環境多交代,善用大廣角
相機對張三,李四別想跑
腳架路邊架,慢門等人過
轉頭望旁邊,手握快門線
大衣蓋相機,抬頭裝悠閑
一見好瞬間,連拍莫等閑
腰平觀景器,妙用也不小
相機掛胸前,低頭向下望
行人匆匆過,從容慢慢拍
若要機會多,都會是塊寶
火車或捷運,題材真不少
平日多打聽,全年活動表
看到人擠人,趕緊湊熱鬧
背心識別證,唬唬鄉巴佬
察言又觀色,確認心情好
預思彼立場,願不願曝光
疑議隱私照,千萬別發表
若遇不開心,道歉不可少
鞠躬又哈腰,裝作日本佬

 

資料源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72810689

 

七友重逢風雨中 , 風雲濟會在香宮

d1

自上次意大利奇珍之夜後 , 幾位天涯刀客又天南地北各散東西。

近日萬酒山莊莊主南下約局 , 一眾刀客當然瞓身出席 , 日子選定碰巧遇上飄怱颱風 , 在一個風雨飄搖的一個晚上 , 七友(偏偏撇甩所有雪姑, Men Only ) 又再次在香格里拉酒店的香宮重會 , 這晚的主題十分簡單 90年代法國酒 , 其實什麼主題並不太重要 , 因為大家都會帶啲好嘢同大家分享互相切磋交流。

d2

眾人準時到埸 , 各人取出所帶來的酒 , 七個人九支酒 , (兩檳、一白、五紅、一甜) , 真是一個令人滴汗心跳的陣容。

每支都非一般凡品而且 , 每一支都可以獨立寫篇 Tasting Notes , 對 AM 來說這並不可能 , 只能在所限時間中來個精簡評語 , 留個美好回憶。

未入正題前先來個熱身以這支香檳打頭陣。

d3

Perrier Jouet Grand Brut Champagne

淡黄酒色中泡沬幼細而豐富 , 先來蘭花、茉梨的淡香 , 再而青檸皮 , 柚子 , 青蘋果的芬芳 , 中後段多點蜜糖 , 果仁及奶油香 ; 入口是一陣歡愉的泡沬在口腔中跳躍舞動 , 果味充盈 , Yeast 的感覺較輕略帶少許榛子的果仁味道 , 酸度清爽 , 味道曲線柔和順 , 骨架纖巧工整 , 餘韻是鮮果味中帶輕輕的微苦 。這支是 Ex Chateau 出品 , 果味份外鮮美。

這香檳好像將 Chardonnay, Pinot Noir, Pinot Meunier 三種葡萄最細緻的精華部份取出並完美地結合一樣而且難得做到非常幼細及 Elegant , 那是集輕靈、溜麗、典雅、芬芳、Classic 於一身的最佳演繹。

感覺有如一頭金髮身材高挑 , 身穿着晚裝準備出席首影禮的高貴女士般令人賞心悅目。

這支香檳感覺較新 , 若存放一至二年會更加優美動人。

酒莊資料

http://www.perrier-jouet.com/

d4

Dom Perignon 2000

第二支輪到香檳中皇者 Dom Perignon 2000 出場。

淡金色的酒色在燈光照亮下更覺晶瑩 , 泡沬極之幼細如細線般不徐不疾地上升 , 優美典雅 ; 酒香清新 , 很清爽乾淨 , 香氣是清幽的花香中夾着淡淡的忌廉及奶油香氣 , 少許麵包的 Yeasty , 之後是香梨、Apricot , 薑及淡淡的薄渮葉 , 變化層次豐富 ;  呷一口 , 那幼細的泡沬加上鮮美的果味 , 味道有形有實 , 仿如花蕊放在脷上而果味像花瓣般向口腔四邊綻放擴散 , 就像一朶鮮花在口中慢慢開放一樣美妙 ;酸度工整而具氣派 , Toasty 質感細膩 ,餘韻的果味鮮甜而悠長。由流自然的酒味曲線中我感覺到酒的甜味 , 我相信這年份應該沒有經過 Disgorge

Dom Perignon 表現一派雍容、典雅、沉厚中顯露層次變化 , 甚有氣派 , 不愧為香檳中的皇者

d5

Etienne Lauzet Montrachet Grand Cru 1998

金黄有如甜酒的顏色 , 成熟甜美的啤梨 , 百合花 , 蜜糖烤果仁 , 雲尼那 , 忌廉芝士 , 焦糖; 入口奶油感十足 , 柔潤幼滑的酒體中包着中等線條的酸度 , 酒味曲線平順悠長 , 餘韻是青蘋果及少許玉桂的回酣 , 感覺漫妙柔美。一支非常成熟 To Style 的 Montrachet。

d6

Chateau Rayas Châteauneuf-du-Pape Reserve 1997

這支酒可能由於儲存不善關係 , 支酒有些過熟 , 酒在1900 hrs 開瓶並放冰桶中稍作冷凍在 1.5 小時後落杯。

酒香初時帶點有如 Oxidized 的混濁氣息 , 異味散後開始散發皮革、糖果、豆、松香、亞洲香料的香氣。入口豐厚沉實 , 少許白胡椒混合車尼子的果味 , 內容複雜 , 結構及平衡性不錯 , 唯獨餘韻的果鮮甜味盪然無幾。這支酒與我上次所飲那支感覺差好遠 , 自覺有點失望。

d7

Paolo Cordero Di Monfalletto Barolo 1978

這可算是我品試過最老舊的一支意大利酒 ; 1800 hrs 開瓶到 1900hrs Decanter , 並在 2030 hrs 落杯。

深紅如血的酒色 , 帶點鐵鏽味 , 泥土 , 花香 , 熟車尼子 , 草藥味 ; 入口質感濃密但並不厚重 , 少許乾身 , 酸度及單寧巳然溶化 , 中段帶薄渮 , 香草的味感 , 餘韻難得仍有絲絲的果甜及細微乾身酸度。

酒的元素表現成熟 , 雖過了卅一年它的平衡性及生命力依然不錯 , 甚至比同年的波爾多酒更具活力及 Dimension , 意大利酒的大補跌打酒風格明顯 , 不難推算它年青時會多麼强勁 , 這次真是一個有趣經驗。

d8

席間有酒友問意大利酒的欣賞及品評準則 , 我才疏學淺對意大利酒認識不深不想胡亂吹噓 , 我個人感覺是意大利酒在濃郁的酒味中內容上有更多線條細節 , 而且保留着較多葡萄風格。

d9

Leroy Maranges 1er Cru 1999

這是 Leroy Cote de Beaune 南端的一個細少產區 , 土壤以 Chalk & Clay 為主 , 保温及疏水條件不錯 ; 1900 hrs 開瓶並在 2100 hrs 左右落杯 ; 一貫 Burgundy 那桃紅色的酒色 , 有如香水般的芬芳花香 , 極似一些名牌香梘 , 花香之下是車尼子 , 櫻桃的果味 ; 入口酒體濃密而不算厚重 , 唞氣兩小時仍覺得有點酒精 , 乾身 , 酒味曲線前段理想中後段酒的影像有些模糊及斷斷續續 , 顯得有點迷失。

酒主覺得可能因為支酒冷凍後放暖一刻再冷凍 , 一冷一暖令纖細的酒味顯得有點不暢。

d10

Domaine Ponsot Clos De La Roche Cuvee Vieilles Vignes 1997

另一著名酒莊 Ponsot 由老樹葡萄釀製的 Clos De La Roche , 上篇我講過 這產區位於 Burgundy Cote de Nuits Morey Saint Denis 附近 , 風格較接近 Morey Saint Denis 以堅强的單寧撐起結實的骨架 , 充滿力度及粗獷。  Roche 一字是指岩石 , Close de la Roche 可以叫做岩石上的葡萄園 , 除了土少石多外 , 表土亦十分淺 , 底下是堅硬的岩層 , 所以令到酒的味道表現較瘦削

這酒色較 Maranges 略淺 , 香味帶肉味 , 泥土 , 花香 , 紅棗。入口酒體較瘦 , 果味甜美 , 酸度線條較大 , 餘韻中帶有較乾身的果酸 , 而脷上有少少滑滑的 Coating , 這可能就是礦物感的一個表述 , 這表現亦十分 To Style 酒仍然較 Young 要多三幾年時間才能熟成踏入另一境界。

d11

Bouchard Pere & Fils La Romanee Grand Cru 1997

La Romanée 是一個很小的地區 , 只有0.85 公頃位於 Burgundy 中最貴的 Romanée-Conti 的上方 , Liger-Belair 家族所獨有 , 釀造後酒莊和 Bouchard 對分進行培養 , 年產只得 300 箱非常罕有。 九八年之後風格變得更加濃郁 , 水準接近 Richebourg 。今晚有幸試到一支如此背景的酒大家都感覺異常興奮。

酒在 1900 hrs 開瓶 , 原瓶唞氣到 2200 hrs 落杯 , 這時巳知道八號風線高懸 , 但正值高潮之際大家都一於少理繼續品試。

紅寶石般的酒色 , 明亮乾淨 , 香味奇異那是一種成熟芳香有如水仙芒混合香蕉的香氣 , 果香之後是淡淡桂花、夜來香的花香 , 入口是帶紅豆沙般的櫻桃 , 少許煙肉及一些不知名中東香料 , 酸度有點乾身 , 單寧如絲幼細 , 酒味曲線柔和、均衡、細膩、協調、深不可測 , 中尾有點霧化不清的神秘感覺 , 餘韻帶着甜美的果實令人回味。酒很年青 , 再過三五年將會是位迷一般的佳人。

d12

她的奧妙之處在於成熟甜美背後那份神秘、性感、迷人 不知何解 , 當時我腦中泛起了一幅照片 , 這支酒令我想起刊登於1985 6月號的 National Geographic 雜誌經典封面, Steve McCurry 在巴基斯坦難民營內的12 歲阿富汗小女孩. ……….

d13

Weingut Robert Well Riesling Auslese 1996

這支甜酒相當有趣 , 初頭第一層少少 Rubber 的怪味 , 過去後就展現了麥芽花生糖的香氣 ,蜜糖、花生、菊花 , 非常成熟甜美 ; 入口酒味輕柔 , 甜酸兩種味道極之平衡 , 可說是一種分庭抗儷 , 由頭帶到落尾 , 感覺華麗奪目 , 加上那金黃的酒色 , 菊花的香氣 , 不知何解令我想起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皇上皇后寫字的一幕 ……..

d14

大家別想得過火當然這甜酒沒有什麼謀朝散位的陰謀 , 只是 AM帶醉下一個感覺而己。

當晚菜式

d15
椒鹽田雞
d16

焗釀蟹蓋

d17

鹽焗雞

d18

咖喱牛腩

d19

片皮鴨

d20

芥菜豆腐鴨殼湯

d21

肉絲炒麵

d22

香宮炒飯

d23

咖啡糕

d24

煎堆仔

今晚大家都極之痛快及滿足 , AM 亦有些醉意 , 在橫風橫雨中帶着醉步 , 随風飄然歸家…….

車莎小聚添暖意 , 一檳三紅不逢時

c1

這晚與幾位友人去了半島酒店的瑞士餐廳Chesa晚飯 , 這餐廳是自己擘愛之一 , 影相無數亦分享過多次 , 不再重覆 , 今次沒有帶大機只帶了部 DC 仔影相 , 只作簡單酒評及記錄。

c2

Krug Burt 1982

一支廿七年的香檳 , 金黄色中滲出微紅色調 , 氣泡不是太多只有殘存少量在落杯一刻出現 , 不消一刻巳差不多耗盡 初落杯時香氣較淡及隱晦 , 15 分鐘後開始散發一種帶輕微甜麵包 , 提子餅 , 白朱古力 , 橙皮的香氣 , 入口質感如 Mousse 輕柔 , 酸度平靜 , 楱子杏仁的酒味中帶少許新鮮Mushroom 的聯想, 餘韻是熟蘋果及水蜜桃的餘甜在牛酒感的酒體中隱伏 ; 平衡性層次尚算不錯。

這支酒與我幾年前飲的一支 Krug 1989 有所不同 , 這支 1982 感覺靜態 , 略欠應有的活力及生命力 , 少了 Krug 應有的一份氣派 , 感覺似一支成熟 Chardonnay 多過一支香檳。

Domaine Dujac Clos De La Roche Grand Cru 2000

淡紅酒色 , 一落杯就急不及待展露它如香水般的香氣玫瑰、熟車尼子 , 午餐肉 , Farmyard 香氣如流水 , 水銀泄地般發放 , 非常性感誘人。入口酒味柔和有少許如紅豆沙的質感, 口腔充滿 strawberry , raspberry fruit 那甜美果實 , ,之後是帶 Spice 的餘韻 , 單寧及酸度線條隱藏在甜美柔和酒體之後 , 平衡做得不錯 , 唯酒味曲線較短 , 中尾段欠缺一種深度及令人懷念的餘韻 ………. 就好像正當享受及陶醉於夢幻  Magic 甜美之際 , 一切影像突然變得模糊及消失 , 只留絲絲回憶 , 就像時光倒流七十年中男主角看到銀仔回到現實中一樣 , 心情有點大上大落及無限稀噓

有點不解為何支酒有如此表現 , 查了一輪終找到答案: 首先Clos De La Roche位於 Burgundy Cote de Nuits中 Morey Saint Denis附近 , 風格較接近 Morey Saint Denis。 2000年是好年份 , 葡萄很容易得到足夠成熟變得甜美可口 , 但同樣地果實酸度顯得較低 , Dujac在 2000年減少產量並刻意去梗 , 因為梗存在時會讓鉀釋放出來 , 會進一步降低酒的酸度 。另一方面 Dujac 酒莊自行選購橡木桶並風乾兩年半之後才作低烘焙火 , 讓酒有太多新桶味 , 與一般 Grand Cru 採用 100% 新橡木桶在釀酒有很大分別 , 比一般 Morey Saint Denis 堅實多單寧的來得温和及細緻。這可解釋為何支酒缺乏中段的複雜性及酸度不足的原因。

 

Chateau Pavie 1982

60% Merlot, 30% Cabert Franc 10% Cabernet Sauvignon

Chateau Pavie St Emillion 中出名的大莊 , 但由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直水準平平。 1998 年酒莊轉手後進行大規模改革 , 幾年間質素直逼左岸一級大莊 Lafite Rothschild  非常利害。

要了解一個酒莊 , 最佳方法是多飲它的新舊不同年份 , 1982 不用多說是八十年代中的一個極佳年份 , 真係呀茂呀壽都能釀出好酒。 因此我自己特意買了這支好年份的來了解它在改革之前是什麼模樣。 

酒只作原瓶透氣約 1.5 小時落杯。初落杯的半小時散發着蘊藏香氣 , 皮革、泥土、Truffle , 之後是一堆不知名的 Spice ; 入口平和果味盪然無幾 , 木桶味較多 , 酸度比例不夠 ; 骨架單寧像骨質疏鬆的老人一樣 , 顯得骨肉分離 , 只覺支酒十分老態 , 內容脆弱 , 可以說是毫無生氣 , 半條人命 ,感覺比一支七十年代的酒還要陳舊 , 心中頓時明白難怪酒莊落得如此評價。

在晚飯尾段 , 須然酒的果味多了些熟布冧 , 車尼子 , 香草味 , 而果酸亦變得明顯 , 但始終對它有點失望。

c7

Opus One 2002

輪到這晚的壓軸 Opus One 2002 , 很久之前飲過了它的 1997 版本令我一試難忘。  這支酒只作原瓶唞氣 1.5 小時 , 可算是未夠時間發揮 , 在初落杯的時段會有很重的焦糖、朱古力、咖啡 , 煙燻 , 皮革香氣 ; 入口非常順滑 , 酒雖然新但並不會硬到難飲 , 果味濃郁、元素工整排列 , 單寧及酸度適中 , 味覺表現層次有條不紊。  雖然每樣元素都表現規舉 , 但味道曲線中段開始淡化滑落 , 餘韻亦未算精彩。

整體表現可說是欠缺一種神釆 , 像一位退色二三線明星 , 相比印像記憶中一些澳洲酒 , 與它風格十分接近。 以這酒在香港的市面售價真係要好好三思。

c8

Craggy Range ‘Noble 06’ Te Muna Road 2006

大家若講開紐西蘭酒一定會講起 Cloudy Bay 這較多人認識的酒莊 , 其實 Craggy Range 的全線系列酒是以 Cloudy Bay 作假想敵藍本去釀製 , 某些出品水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加上價錢大眾化真係平時晚飯的一個不錯選擇。

今次試的 Noble 06 Te Muna Road 66% Sauvignon Blance 34% Riesling 釀製 ;花香 , 菠蘿 , 水蜜桃 , 淡蜜糖 , 碌柚 , 檸檬茶 ; 體態輕巧甜美 , 酸度充足 , 頗具層次 , 沒有法國甜酒的厚重 , 近似德國甜酒的風味 , Cloudy Bay Late Harvest Riesling 真係有得 Fight

八月雙星聚富瑤 , 叠影佳釀增迷思

八月份有兩位好友汪笑年及 2L 生日 , 於是一眾友好為他們搞了個小型中菜飯局預早慶祝生辰 , 而當晚大會的選酒主題一定要同個字有關。

這晚良朋共聚 , 佳餚美酒 , 風花雪月 , 無所不談 , 話題天南地北 , 上至靚模下至腳毛 , 施文而不露骨 , 大家妙語如珠連環發放 , 比喻令人暇想失笑 , 感覺何其快哉。

這班友好只能引用兜仔老餅名曲 “人生有個真正朋友 , 的確好極!” 去比喻。

未講酒評之前先分享一些個人品評香檳的標準 , 一般香檳或氣酒都離不開三個類型:

A) 舒暢清爽型

B) 柔和水果型

C) 量感十足型

簡單的香檳或氣酒一般只會有一種形態 , 較高質的就會同時有兩種形態 , 而極高質的就三個形態都能兼備而當中取得一個平衡。而一支高質香檳除了在冷凍時飲用外 , 亦可以將它放暖到氣泡完全釋放後品嚐 , 那將是一支優質的白葡萄酒。

b1

Veuve Clicquot Ponsardin Burt Vintage Gold Label 2002

淡黄色酒體 , 青檸、蘋果 Nutty芳香怡人 , 入口清爽輕盈 , 氣泡温柔 , 果味充 , 酸度足夠帶少許火石感 , 深度不算多 , 屬 AB 混合型 , 一支頗為 ClassicVCP

b2

Veuve Clicquot Ponsardin Rare Vintage 1988 

色澤比上一支 VCP更金黄 , 氣泡平靜細緻 ,青蘋果皮 , 檸檬果香較淡 , 取而代之是拖肥糖 , 少許 Oxidized的感覺令我聯想起 Sherry , 及後散發新鮮麵包的 Yeasty , 烤果仁香氣 , 酸度相對較明顯 , Good label 2002更有結構及複雜性 , 餘韻是不錯的礦物感 , 這一支是 BC 混合型香檳。 以一支廿一年的香檳來說水準不過不失 , 未算精彩。

b3

Veuve Clicquot Ponsardin La Grande Dame 1998

這是Veuve Clicquot 釀造的經典香檳 , 一般香檳是用三種葡萄混合而成ChardonnayPinot NoirPinot Meunier , La Grande Dame只用 Chardonnay & Pinot Noir兩種 , 選用之優質葡萄來自八個不同的頂级葡萄園(Verzy, Verzenay, Ambonnay ,Bouzy, Ay, Avize ,Oger, Mesnil-sur-Oger ) 只有上佳葡萄收成的年份才會有La Grande Dame的出現 , 全部窖藏79年才推出市場 。以前的10年內,只有888990919395年才有La Grande Dame

這支 La Grande Dame , 散發一種優雅花香 , 清新的蜜梨 , 蘋果 , 青檸 , 雲尼那 , 車尼子 , 入口果味濃郁鮮甜 , 果味在口中擴散 , 細緻氣泡在口腔中歡愉地跳動  ,如絲般的幼滑口感及清新而恰當的酸度 , 圓醇中展現完美的美學平衡及層次 , 有如美麗樂章般令人迷醉不巳 , 餘味悠長而芳香 , 在口中久久不散。 這是一支 ABC 兼備而取得美妙平衡的一個典範。它沒有 Krug的皇者霸氣 , Dom Perignon的複雜氣派 , La Grande Dame所表現的是一種華麗温婉的女性嬌柔 ; 品酒界普遍公認Krug Dom Perignon為「香檳之王」﹔而La Grande Dame可以算是「香檳之后」。

b4

Eight Riesling Australia 2004 

Kahurang Estate Pinot Gris NZ 2008

兩支 New World的白葡萄酒表現成熟果實的甜美及中厚質感 , Hot Environment 出產的Riesling帶電油味可能未必個個人都喜歡 , 同樣地Hot Environment Pinot Gris 亦是較甜美柔潤 , 這種 Wine Style配襯中菜如炒魚球蝦球一類有少許薄茨汁的菜式最為適合不過。

b5

Chateau Beychevelle Saint Julien 1970

酒主臨急打爛了支八字主題酒 , 唯有用這支替代。反正所有列級酒莊都在 1855 年訂立 , 都算同個字有關 , 符合大會規定。

酒巳完全成熟 , 我開瓶手勢巳算不錯但亦難逃酒塞粉碎的命運 , 要用酒格去 filter 酒塞碎。它帶淡淡紫羅蘭及玫瑰花香 , 少許 Port 酒的質感 , 所有果味 , 單寧 , 酸度巳完全水乳交溶 , 分不出你我 , 温柔和中充滿內容智慧 , 甜美中顯露不屈風骨 , 綿綿如潮水不絕的餘韻 , 充滿夕陽無限好的美態 , 物似主人型可堪細味。

b6

Chateau Montrose 1985

陳舊黑加侖子 , 布冧熟果 , 少許朱古力 , 松木 , 鉛筆 , 泥土 , 蘊藏風格明顯 , 成熟酒味中流露了 St Estephe 的鹹味特質 , 口感帶點乾身 , 單寧及酸度仍未衰老仍可多陳放三幾年。

Chateau Pape Clement 1988

香氣帶皮革 , 泥土 , 煙燻 , 煙草 , 石墨 , 甜果。 感覺上同支 85 M ontrose 有七成相似 , 不同之處在於 Pape Clement 年份較年輕果味的比例較多 , 酒體較流暢及平衡像 St Estephe的鹹味 , 餘韻表現亦較平均細緻 , 一支正值盛年頗為 Sexy的酒。

b7

Chateau La Lagune 1998

Chateau Leoville Barton 1998

兩支同年的酒一齊開瓶 , 原瓶唞氣 2小時然後一齊作 Decant處理 , Decanter 30分鐘同一時間落杯 黑車尼子 , 黑加侖子 , 紫羅蘭 , 青椒 , 泥土 ; 入口質感豐滿 , 具結構及複雜性 , 單寧較多 , 而餘韻悠長。La Lagune 花香沿沿湧現 , 非常誘人 , Barton 則較內儉害羞 , Barton 鉛筆味及皮革香味較明顯。 感覺它倆表現尤如一對孖生兄弟酒一樣。

Léoville Barton 2nd Growth La Lagune 3rd Growth 這以同場短兵相接正面交鋒下 前段 La Lagune 快步彈出 , 表現討好令人喜歡 , Barton 則主力在尾段 , 酒仍在磨劍待發 , 並未出鞘 , 一比之下顯得處處受制 , 這一結果令一眾酒友惑然 。二三級莊同年兩支酒的價錢及名氣有一級差別 , 但表現竟是如此接近 , 好酒的物值又再一次使人迷惑。

無他只是一個原因 – Timing ”時不與我因為正常來說 Barton 要唞氣三小時才可進入狀態及綻放 , 反而 La Lagune 就屬短跑手 , 一開始就快放彈出。 在酒體表現上 La Lagune 較輕柔及薄弱 , Barton 則有較多的木桶元素 , 所以 Barton 在力度均衡及架構上, 無疑稍勝少許 , 但這些微細分別若非 Tasting 方面功力深厚的酒友或專心留意 , 我相信未必能人人察覺得到。當然若要玩耐力持久戰 (6 – 8 小時)  Barton 這馬拉松跑手的優點才會壓倒另一方

所以 Timing 只要運用得當 , 真係有機會以弱勝强。

b8

Chateau Bastor Lamontagne Seuternes 1982

一支名氣不大但酒質不壞的 Sauternes ; 豐滿柔潤的蜜糖 , 梨子 , Pipeapple ; 不太甜 , 酸度細緻平衡 , 而有不錯的層次內容 , 巳踏入成熟期 , 比起一些出名甜酒出產酒莊 , 須然分數不高但更覺抵飲。

當晚豐富菜式:

b9

話梅豬手

b10

金錢雞肥人摧命之作

b11

鴻運片皮乳豬

b12

蕃茄豆腐肉片烏魚湯正到痺

b13

姜葱鮑魚煲

b14

乾坤富貴蝦

b15

雞油花刁蒸肉蚧好味到汁都撈埋

b16

富瑤燒鵝

b17

上湯勝瓜莧菜

b18

豉油皇炒麵

b19

九層咖啡糕咖啡味濃而不甜

b20

雪影杏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