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照片如何拍

c1

有朋友見我影啲食物相十分誘人 , 叫我分享一吓拍攝心得。

這個題目真的可以用一本書的去解釋 , 而坊間亦有不少書籍教人如何拍攝 , 既然有如此資源途徑我亦無須重複。 太深的 AM不懂而且亦未學過 , 下面這些只是一些貼士供大家參考。

攝影最基本就要一部相機 , 若對質素有要求的話入門級的 DC及手機我就不太建議 , 最好用部 Prosumer半專業級甚至單鏡反光機去拍攝 , 原因是大機的感光元件比一般的 DC及手機大 , 同一情況下感光能力強很多 , 點與點的密度較高 , 拍出來的畫質可以更細緻不要誤信像素越高越好 , 這只表示了相片可放大的尺吋 , 與相片影得靚唔靚無關係。

户外光線充足的環境拍攝分別可能不大 , 但遇到光線足現埸氣氛情調較暗的環境 , 兩者的分別就會好大。

當然我並不鼓摧昂貴器材就等於一定出到靚相 , 只是想强調每種產品都有它的能力極限 , 而這極限就及質素就是價錢的分別 , 一般 DC能否拍到大機的質素 , 不是不可能只是你用 M Mode 將大機的光圈、快門、ISO、白平衡 配搭 Setting套用 , 加上超級人肉防震技術或小腳架 , 閃光燈配合及良好的攝影構圖觀念 , 用盡部 DC一樣可出到不錯的照片。  這答案可能令人嗤之以鼻 , 但到底這是事實。

當然用 DC 始終貪佢輕巧方便 , 影得唔理想係情有可原 , 但見到人用大機都影得唔理想就真係有點難過。下面的內容只是我個人的做法 , 並非什麼金料玉律 , 純粹一個分享。

首先聲明我本身都好怕重 , 所以一切以最簡單為大原則, 而且我影親相閒閒地幾百幅 , 我都好怕事後執相太費時失事 , 所以免得過我都係 Set好部機就影 , 影完用相片管理軟件 , 篩選 , 裁相 , 分門別類就算 , 隨非有些特別效果要用軟件執理之外 , 好多都係直影直出。

我自己出席 Wine Dinner , 一般都係一機一鏡一閃殺晒  , 若有大型酒局要影團體照就會帶多支 Kit 鏡。 鏡頭我一般會用支 35m m F2 , 因用落部 DX 單反度就等於 50mm 即人眼視角一樣 , 大光圈對暗環境絕對有利 , 而且安全快門可用到 1/30  , 增加成功率 , 否則一般 Kit 鏡都可以收貨。

c7

一般鏡頭都有個最近拍攝距離 , 有時離食物太近好易對唔到焦 , 唔可以支支當微距鏡咁用 , 所以要睇番每支鏡的說明書。 很多時以為大光就一定好 , 但切記每支鏡並非開盡光圈就係最 Sharp , 反而是收細一級至級半的成像最好 , 而且吓吓開盡光圈使景深就會好短 , 變相 Sharp 的範圍亦短了 , 容易變成 Out Focus , 所以最好影幾張在 Mon度放大睇睇 , 滿意才繼續。

c8

影食物相若有自然光則最為理想 , 但一般都無咁好條件 , 就要用閃光燈補光。 有人問一般單鏡機都有內置閃光燈為何我仍要帶閃光燈 , 原因內置閃光燈的光線是直打 , 光線會較生硬及平面 , 啲相會好”實”。  所以我一般都唔用 , 我會選擇燈頭可以轉角度的外置閃光燈 , 將燈射向天花或側牆 , 利用天花 , 側牆做成反散射光 , 令拍攝的菜式受光更為自然。 若用閃燈能做到唔覺有用燈的效果 , 那就是用燈的最高境界。

c9

一般室內燈光多點會偏黄及偏白 , 這就是所謂色温 ; 很多時我們影相多數會 Set Auto 但咁其實唔係咁好 , 尤其你唔用閃光燈的話 , 啲相會黄擒擒一 Pat Pat 好難睇 , 當然某些人會用軟件補救 , 但始終會有偏色效果並不太理想 ; 白平衡其實好好用 , 相機內本身巳 Pre Set 咗幾組不同 Setting , 我強列建議真係調教一吓  

c10

一般燈光的 K 數如下 , 只要調到對應白平衡 K 數就可以。

1000K 燭光
2000K
日出前
2500K
室內燈光(舊燈泡)
3000K
室內燈光(新燈泡)
40005000K 螢光燈
5000
5500K 閃光燈
5500
6000K 工作室閃光燈

例如環境幽暗的餐廳 , 我會用手動去 Set 3200k – 3800k之間試幾張 , 甚至揾啲白色的枱布餐巾去 “自訂白平衡” 對準色温後咁其他食物的色水就會變得好自然, 這是玩單反必須要玩熟的一個功能 , 我告訴你效果會差好遠。

相機內有 Raw format 這是最原汁原味的相片質素 , 我一般都好少用一來要用特別軟件去開啓及修改 , Size 又大 , 除非非常特別情況而自己又無吔信心 , 機會可一不可再時 , 才考慮去用。

c13

一般人會將相機作平均測光 , 即是相機將所要影的範圍作一個平均數去拍攝 , 效果安全但同樣地較平面 , 我有時會轉用點測光 , 尤其在黑暗環境而餐廳又不方便使用閃光燈時 , 我就會以自己要拍攝的主體為測光標準 , 其他以外的不理 , 這出來主體會更突出效果會更好。

至於光圈、快門、 ISO 就好多人都唔清楚三者關係 , 我作一例子作解釋 :

光圈係水喉 + ISO 係第二條水喉 + 快門係時間 =  Z 係一個桶  , Z 水桶大小不變水喉大啲自然可以用小啲時間去裝滿個桶 , 兩條水喉開盡快門時間又可短啲 , 相反水喉細自然要長啲時間。 同一個 若果光圈保持不變 , 就要用 ISO 及快門 , 去將 Z 水桶填滿 , 三者關係就係咁簡單。

好多時環境黑暗我們會自然提高 ISO  , ISO 高張相微粒變粗 , 而且好多細節會流失 , 相係影到但效果未必滿意  雖然有些大機可去到 1600 甚至 3200, 但我都好少 set 到咁高 , 平時一般都係 set 400 – 800 巳經好夠 。

c14

至於構圖 , 一般人都喜歡高角度鳥瞰式拍攝 , 老實講出來效果影像呆板平面 , 好似上面塊魚咁就好似個人中槍瞓低咁 , 我覺得似影印多些 。

c15

攝影是減去的藝術 , 是令人一眼就知到拍攝者想表達的是什麼

一般食物相最好是來個低角度 45’C 加 Close Up , 有時真係唔使將菜式影晒 , 留返啲想像空間俾觀賞者反而更有趣味。

c17

有時某些街坊小菜 , 不像高級飯店咁講求 Presentation , 賣相真的十分雜亂 , 為了 “避亂 ” 亦最好用 Close Up 咁影。

c18c19

某些菜式有煙有火熱氣滚動等特別效果 , 又可用 Close Up去表達。

c21

第二種是有前有後杜丹綠葉的構圖 , 主體後邊加杯酒或少許餐枱佈置或餐廳環境 , 增加趣味性。

 

下列連結的一篇文章亦是有關這題目, 內容可謂非常專業及詳盡 , 當然我去食飯無可能咁玩 , 亦不想對其他顧客有太大騷擾。這個只供大家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6930

現在去食飯 , 一上菜就成班人圍住影相巳是很平常的事 , 但大家都想影出嚟張相靚靚 , 若餐廳見到相靚亦等於幫佢宣傳 , 顧客餐廳兩得益。 我相信上述文章能給予大家一些 Idea , 希望大家可以更 Happy Shooting 。

切記不用太迷信器材 , 只能用熟部機 , 做到人機合一 , 影吔有吔巳經好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