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區域內 , 以單一品種Pinot Noir葡萄 , 就能幻化出許多充滿個性 , 又難於明白的葡萄酒 , 就是 Burgundy 迷人之處 。
眾所週知 Burgundy 從來都是地雷陣 – 年份 , 酒區 , 酒田 , 釀酒師 , 村級酒 , 一級田 , 特級田 , Burgundy 的分級制叫人摸不着頭腦及眼花撩亂 , 加上水準參差 , Bottle Variation 不穩定 , 難處理 , 要尋找珍品真不是一件易事。 那些質素有保證的酒莊 , 由於產量少 , 香港未必有引入 ,價格每每高昂 ,甚至是天文數字 , 叫人只有膜拜的份兒 , 分分鐘係酒玩人唔係人玩酒 , 玩到破產都未必能修成果。
但人總有種劣根性 , 越難玩反越覺挑戰性 , 基於一份好奇及執迷不悔 , 甚至連喜歡它甚麼也攪不清楚 , 就一廂情願的迷戀上了 ……… AM 一界凡夫俗子 , 六根未淨亦自認犯賤非常 , AM 亦喜歡 Burgundy , 正是因為以前飲過幾支好嘢之後不能自拔 , 從此沉淪地獄十八層 , 祈望上天救贖 , 只望屢敗屢戰 ,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酒友上年去品酒團時購回來一系列Burgundy , 由兩個 Wine Maker 由南至北幾條村的一級田出品。 年份雖未能夠做到同年 , 撇除兩個 Wine Maker 的共通性剩餘的有機會了解到不同地區的 Wine Style 。
當然針然兩頭利 , 要有質素 , 好飲又能反映到 Terroir 特性 Wine Style , 又價格相宜的 , 我相信若有的話會是自己呃自己居多。

以往自己玩 Burgundy 多數由北至南 , 今次酒友提議由南至北逆流而上 , 原因是 Cote de Nuits 的質素比 Cote de Beaune 複雜、強勁及較高 , 尤其是 Gevrey Chambertin , Morey St Denis , Vosne Romanee 這三區 , 由北至南玩啲酒會越飲越差 , 由南至北就相反越飲越好 , 由淺入深 , 由簡入繁。
由於酒全部屬較新年份 , 酒價大約由 3xx 到 6xx , 這級別的新酒中單寧特別強橫會易喝 , 加上用 ISO細杯又有九支酒品試 , 條件許可的話我會在 3 小時將酒開瓶作原瓶透氣 , 但時間緊迫 1400 hrs 開瓶並要在 1430 hrs 開始品試差不多是即開即飲 , 好可能支酒全部未 Ready 就要出場 , 而且亦沒有可能有 9 個 Decanters 供使用 。 明知風險高亦要一搏 , 反正呢批唔係什麼超班 Wine Maker。唔錯唔知邊樣好 , 唔試唔知酒質高 , 與酒友相討決定在 1400 hrs 全部開瓶並進行 Double Decant 過一過氣 , 將酒倒回樽內使酒味開放 , 並在1445 hrs 開始分批落杯品試。
試完九支酒可說是有點失望 , 以酒質而言真的與自己印像中那些有頗大出入。 要我在九支中揀 一兩支真的有點吃力及挽强。
當回家整理筆記時 , 我反問了一句 , 這就是結局嗎? 今次的品試我得到些什麼? 我有點心有不甘, 我摒除了一些主觀因素 , 翻查書藉嘗試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 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答案。 我在林裕森”酒瓶裡的風景” 一書中得到了一些頭緒。
這是一篇頗深的筆記 , 只能作為一個記錄 , 藍色字部份節錄書中對地域風格的特性評解 , 以便自己印證及思考。

Moillard Grivot Santenay 1er Cru Beaurepaire 2005
這酒帶花香 , 薄渮 , 車尼子 , 酸度頗高 , 乾身 , 單寧明顯在脷上及牙縫中張狂 , 內容簡單 , 尾段感到小許 Mineral , 收結是果酸為主 , 2005 好年份因素在這酒中未能反映 , 酒在杯中不用半小時巳變一杯酸水。
書中對 Santenay區的描述 : “地下土質與 Cote de Nuits 相近同屬侏羅紀中期的岩層 , 岩層內混著牡蠣的藍色石灰岩及高比例的泥灰岩 , 與Gevrey Chambertin村相同 , 由於地質活動關係反而不似 Cote de Beaune的地質 , 因此 Santenay的紅葡萄酒口感比較緊澀 , 粗獷。”
Domaine Charles Thomas Volnay 1er Cru Clos des Chenes 2005
除了花香 , 車尼子 , 莓子 , 薄渮外 , 這支多了點甜味 , 肉味 , 香味隱晦 , 未 Ready ; 酒體上亦較綿密 , 單寧是九支之中最 Silky最平衡的一支 , 有點女性化的感覺 ; 但中後段有點乾削 , 礦物感明顯 , 有點弱不襟風。 就算到了最後雖然開放了 , 但始終太陰柔而沒有個性。 以 2005 年的好年份來說果味及酒體有點偏薄及內斂平凡。
對照書中這區的描述 “Volnay可說是 Cote de Beaune中較女性化的一區 , 而Clos des Chenes這區的地層是巴通階魚卵狀石灰岩 (Oolithe Blanche) 是碳酸鈣粒間雜著其他化石 , 形成了温柔中帶點嚴密緊澀正是這區風格。”
Domaine Charles Thomas Pommard Rugiens 1er Cru 2002
甜美熟果 , 午餐肉的香味 , 雲尼那 , 小許鐵銹味 , 入口是中厚有密度的酒體 , 單寧頗 Chewy但並不粗獷 , 餘韻的果韻在喉底中浮現 , 開頭看似頗有格式但可惜外强中乾。 2002 是不錯年份 , 這支理應有條件做得不錯 , 偏偏那酒味曲線表現得斷斷續續 , 時有時無 , 我只覺得有點 Artificial。
書中對這區的描述 :” Pommard成為 Cote de Beaune最受歡迎的村完全是因為名字易記 , Pommard村的紅葡萄酒其實亦不太討人喜歡 , 緊澀的口感比起大部份 Cote de Beaune的 Burgundy來得方正嚴肅 , 單寧重 , 結構嚴謹 , 比較適合長時間儲存。 而 Les Rugiens的名字是來自葡萄園中常見的紅土 , 而泥土中有許多鐵質結核 , 這成鐵紅色的土壤 , 亦是Pommard村中最佳的葡萄園 “
我記得我在 Tasting時亦講過支酒好像有點鐵銹味 , 而這瓶酒的水松塞中亦出現閃爍結晶粒 , 原來就是這個原因。
Moillard Grivot Beaune 1er Cru Clos Du Roi 2003
這支紅果之餘在香味中多草菁 , 而酒味多了明顯的枝梗味 , 酸味較偏平 , 單寧強而帶點嚡 , 亦多了點礦物感。 2003 同 2002 同是靚年 , 但葡萄的熟果、豐滿感、力度都未見表達出來。
因為海拔較高 , Cote de Beaune的温度稍微寒冷一點 , 葡萄酒的口感較清淡 , 地層下不同岩層分佈複雜 ; Clos du Roi位於中坡段 , 以淺色泥灰岩和泥灰質石灰為主。
這支酒香味中出現的草菁可能由於葡萄連枝梗一起壓窄的大路產品有關。
Moillard Grivot Pernand Vergelesses 1er Cru Les Fichots 2005
玫瑰花香 , Cooked Vegetable , 成熟紅果 , 來自Mineral的墨汁香味 , 表現到2005靚年的成熟果香 , 但酒體的薄與香味的比例有點不附。 入口酒體較薄 , 酸味突出而且乾身 , 內容簡單 , 中後段酒味曲線下墮而帶點水淡 , 餘韻亦同樣帶可惡的微苦。
書中對這區的抽描述 ,”村莊地形狹迫 , 位於兩個山谷交替的陡坡上 , 氣候較冷 , 所以這區的紅酒常被視為清淡類型 , 事實上口感來得緊澀 , 有時甚至嶙瘦。”
真的十分吻合 , 若非 2005的好年份可能更簡單及緊澀。
Domaine Charles Thomas Vosne Romanee 1er Cru Les Malconsorts 2003
這支香味帶肉味 , 午餐肉 , 香草 , 豉油 , Truffle , 薄菏 , 花香 , 以 2005 年來說香味尚算 To Style , 一心以為終於有支似樣 , 但一入口又即失望 , 柔和熟果及酒體下包藏着又是那討厭的微苦 , 明顯的單寧 …………
Burgundy咁多個區中 , 我最喜歡 Vosne Romanee 的那份女性嬌柔 , 而這酒真的 Not To Style 而令人傷心 …………
書中對這區是這樣描述的 “Vosne Romanee 是 Cote de Nuits 最精華地帶亦是 Burgundy 中的明珠 , 這地區的風格以温柔迷人 , 純美深厚 , 均衡協調 , 滑肉均稱聞。”
Domaine Charles Thomas Nuits St George 1er Cru Les Richemones 2001
熟果 , 豉油 , 車尼子 , 薄渮 , 花香 , 甘草 ; 入口酒體比上一支 VR濃密及有力 , 味覺中多了點八角一類的香料 , 其他的亦是差不多都是那些例牌元素。
這個位 Nuits St George 城北的 Les Richemone 地勢高陡的高坡上 , 而土壤是褐色石灰土混合一些石塊及河積黏土所以比其地區來得柔和細膩 , 與較南面的紅色褐色石灰土為主間雜一些石塊 所表現的那種堅固 , 重單寧及粗獷有所不同。2001 年天氣穩定 Cote du Nuits 比 Cote du Beaune 好 , 但質素參差很大。
Moillard Morey St Denis 1er Cru Monts Luisants 2002
又是熟口熟面的薄渮 , 花香 , 蜜糖 , 車尼子 ………, 2002 是靚年 , 這支酒的勁度開始感覺到加强了 , 而單寧的比例亦變得細了 , 開始感到小許興趣時 , 但可惜那可恨的微苦又在喉底出現了 ……………
Morey St Denis這地區是新一代的明星地 , 它的土壤是泥灰質石灰岩為主 , 質地軟具透水性與DRC Romanee Conti , Musigny 相同 ; 風格介乎 Geverey Chambertin 的強勁豐厚及 Chambolle Musingny的温和細膩 , 身具強勁及優雅的特點。
Moillard Gevrey Chambertin 1er Cru Combe Aux Moines 2003
充滿密度 , 熟果 , 果香及味算是頗似樣的東西 , 帶點牙膏味 , 質素算是中規中距 , 有前有後 , 但剛碩有餘 , 細緻不足 , 內容平淡 。
Gevrey Chambertin 表現 Pinot Noir 雄偉壯濶的深度 , 比野性粗獷的 Corton 多了許多細緻 ; 比優雅的 Musigny 更強勁堅實 ; 比豐厚飽滿的 Richbourg 更壯碩。而其中 La Combe Aux Moines是其中較好的一塊田 , 亦算是首選强硬緊澀中亦多了細膩變化 , 質素好的水準甚至接近 Chambolle Musigny 的愛侶田 Les Amoureuses。
2003 這個史無前例的天氣使 Pinot Noir 出現了奇異風格 , 有許多甜熟濃郁的果味 , 口感非常圓潤豐滿 , 熟透的單寧有時非常柔和 , 整體而言 , 酒精品 , 酸味低 , 釀成很多粗壯而特別細緻的 Pinot Noir 。
總結:
l 當然我很明白新年份 Young Burgundy 未必好飲 , 而這個 Price Range 的 Burgundy 亦不太有什麼大期望 , 但新酒與質素上的分別 , 自己倒分得出。 酒中內容複雜性亦屬簡單一類 , 畢竟這都是 Pre Cur 不是 Grand Cru……….
l 今次酒的質素雖未算精彩 , 但亦由於它的簡單 , 反而更容易反映一些隱藏訊息。 當我的 Tasting Note 與書中所講的印證時又頗為接近 , 這是否就是 Burgundy Terroir 的真面目? 我們想要的答案? Terroir 是否真的如我們想像中的容易察覺 ? 察覺了真相又是否我們會接受呢? 我越想越迷惘 ………
l 同一 Wine Maker 旗下幾個區的出品中 , 元素在口中出場的次序跟本會有七八成相似 , 除了 Pinot Noir 因年份成熟度不同出現熟果 , 紅果 , 菁草的不同表現外 , 以酒的果味標準來說未算豐滿 , 有早知無乞兒 , 有可能因 Decant 而令酒體流失 , 對這個處理上可能引起的失誤 , 小弟深表遺憾。 大部份的酒在中後段一般都感覺到乾身 , 酒體瘦削 , 元素的線條頗粗 , 欠缺 Burgundy 迷人的那種精緻細膩 , 單寧緊澀及帶微苦的餘韻 , 不同的只是元素的大小强弱或比例吧了。
l 單寧緊澀有機會來自枝梗、葡萄皮、核及木桶的可溶性單寧 , 其中 一兩 支酒味中亦出現一種枝梗味 , 在 Burgundy 釀酒過程中有些 Wine Maker 如 DRC, Leroy 會將整串葡萄來發酵 , 但處理不當會有反效果 , 梗中的鉀會降低葡萄酒的酸味 , 而且未完全成熟的枝梗帶來粗糙的單寧及草味 , 有別於葡萄皮那種單寧的細緻 。
l 而餘韻的微苦我相信來自將葡萄過份壓窄 , 令葡萄核被壓碎而苦味亦進入酒中。
l 今次以南至北的品試次序 , 我自己的一套見解是由於酒多 , 好的酒要趁自己最清醒、集中力最强、味覺最敏感時先飲 , 將靚酒放最尾 , 啲味蕾被質素差的酒 “勞役” 一輪後未必再有餘力去應乎 , 尤奇對 Burgundy 那強調纖細表現的酒風更非有利 , 老實講我自己試到第六杯巳開始 Out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