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需公生日的酒宴上試過這支酒的 2001 版本 , 結局頗為耐人尋味。 剛巧自己之前亦買了支 2005 一直未有時間試 , 就趁這個長假期 , 反正家中無事又不想外出 , 就來個馬拉松式品嚐。
當晚需公將支酒 Decant 過樽 , 然後封口等了廿四小時才給我們品嚐 , 今次我想用正常方法將支酒只作原瓶透氣去看看他的耐力。 話明馬拉松式基本上每一小時倒一小杯觀察變化 , 品試橫跨兩天 , 但不想長篇大論的報告 , 所以只節錄當中幾個重要變化環節來寫。
開瓶半小時 , 酒色有如紅宝石般深紅 , 搖晃杯時掛杯淚痕緩慢 , 感覺到支酒很厚重 。 將杯酒放一傍 , 酒杯離開一呎亦聞到他頗為誘惑性的香味 , 香味帶深沉而濃密的車尼子 , 莓子 ; 將酒杯靠近 , 香氣中夾着少許酒精有點攻鼻 ; 入口酒體豐厚 , 很 Rich , 正如所料酒精感將酒的輪廓封印了。 若非要看他的自然發展 , 我真的會用闊口 Decanter 將他來個 Double Decant , 甚至運用武力將他搖一搖 , 以便解開他的枷鎖。
開瓶二小時 , 香味中多了些半甜帶酸的黑果香氣 , 香氣開始有些 Dimension 及深度 ; 入口感覺上無之前咁緊扣 , 但亦未算開放 , 酒身不像之前般厚重 , 而且酒的酸度 , 單寧亦開始浮現 , 初段感到他有相當的複雜性。
開瓶四小時 , 狀態依然 , 酒發展很慢 , 以這種速度發展真的要十個八個鐘唞氣。 真有點衡動將支酒 Decant , 但不想影嚮結果唯有强忍。
開瓶六小時 , 完全感覺他像一支新酒一樣 , 非常 Youthful ; 入口感覺較乾 , 一種果味 , 木桶及 Spice 混合的複雜性 , 只感到他的古典 , 宏大 , 複雜 , 深奥 , 難明 , 但並不覺得他好飲。若非之前飲過他的最終變化 , 我相信一般人都會不喜歡而放棄 , 這也難怪。
開瓶十小時 , 香味漸漸入佳境 , 非常芳香 , 鮮車尼子 , 薄菏 , 紫色花香 , 中段發覺有少許肉味承托 , 變化到這時才覺似番啲樣。 入口感覺他有一份成熟的甜果 , 複雜性依然 , 酸度開始浮現 , 單寧在脷面及齒間出現 , 感覺有如食香口膠的 Chewy , 中後段他開始展露的 Mineral 及 Herbal Flavour , 餘韻不算太長 。這時支酒才算晨光第一線 , 真的何其遙遠漫長。
夜巳深 , 周公竉召唯有將支酒靜放一角 , 繼續讓他發展。
第二天中午離開瓶約二十小時 , 香味依然 , 意大利酒的香草 , 薄菏味夾雜着鮮甜車尼子 , 蕃茄 , 士多啤梨 , 但出奇地仍然覺得有股酒精感 , 可想而知他的酣油成份的耐勁 ; 入口酒體變得中厚而非開瓶時 Full Body 的厚重 , 酒味曲線巳變得自然平順 , 複雜性依然深奧 , 結構性經廿小時洗禮後依然硬淨 , 但這時支酒開始變得有點人氣 , 而有更多的線條細節 , 單寧細而精煉 , 在齒間遊走 , 隱約感到礦物的鹹味及滑脷感及 Spice 的有形無實的辣味 , 而餘韻亦是複雜而耐人尋味的 Herbal Finish 。原瓶唞氣廿小時才可見到他的輪廓 , 這支酒的 Ageing Potential 我估無十年都有八年。
開瓶二十五小時 , 這時支酒好像變了支 Rhone 酒一樣 , 有點似一支新年份的 Chateau du Pape Beaucastel。 這時的香氣可以說最迷人的時刻 , 成熟甜美的果味 , 整齊而複雜的內容 , 具有氣派內涵的風格 , 而經過一天的原瓶透氣 , 這時才進入頂峰狀態 , 香味、酒味達到最佳的平衡點 , 而且輪廓清晰 , 不論結構性 , 平衡性跟開瓶時簡直是脫胎換骨 , 判若兩人。
開瓶二十五至三十四小時 , 這九小時中 , 我慢慢的將餘下半支清酒走了 , 而支酒在三十二小時後開始失衡 , 酸度變得凌厲 Finish 亦變得淡了。
一支酒飲了三十多小時對人對酒都可算是一場耐力賽 , 而我經驗之中另一支 IGT 亦玩了差不多兩天 , 真的非一般人能有如此時間及耐力肯去體驗一支酒的變化。 我十分同意需公將支酒 24小時前開瓶及 Decant 回原瓶的做法 , 基本上支酒可承受得起。這支酒最好用來襯樟茶鴨 , 北京烤肉一類複雜性相若 , 味道强弱接近的菜式。
傳统意大利酒中以 Barolo 為酒中皇者 , 皇者之酒 , 那是强烈、雄渾及充滿覇氣。而這支 Moccagatta Barbaresco 則是豐厚、雅緻、細膩亦是頗具層次的。 Nebbiolo 的甜美花香 , Tar , Spice , 高酸 , 甜果在這酒中表現了 , 强單寧則被柔化。 而土地風格的 Calcareous Marl 那種高 Calcium , Limestone & Chalky 成份反映在酒味較 Dry 及 Lean 的酸度表現上。
他甚具規模結構 , 每樣元素都很工整整齊 , 不會有任何一方突出 , 甚至沒有感情起伏的拘謹方正執着。 他給我的印象是 Classic , Consistence , Clean , Uniform。
這支酒令在最初支酒未 Ready 時 , 就像煙雨迷霧一樣看不清 , 摸不透 ……….
當迷霧散去後 , 我見到的竟是舉世聞名的翡冷翠 – 佛羅倫斯 …………..
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
而文藝復興的多元性中尤以的建築風格最能表達 , 那是一種强調完美比例 , 對稱形狀 , 精密色彩及構圖來襯托它複雜的設計 ……………..
工整而別具匠心 , 集中式恢復「自然」的風格 , 從而反映了宇宙的和諧和規律 ………..
這切切實實就像這支酒的核心風格一樣 Classic, Consistence, Clean, Uniform & Reflect the Nature Terrior.
我亦要強調一點 , 他並不是一支容易讓人明白, 了解 , 接受及親近的一支酒 。
但世事總是奇怪的 , 越是自己不明白 , 不了解 , 不接受的東西 , 人卻總是越喜歡追求着 …………
是喜歡迷霧 , 定是執迷 …………….
這個我真的不知道 ………….
酒莊資料
http://www.skurnikwines.com/prospects.cgi?rm=view_prospect_detail&prospect_id=371
Supplier:
Wine Culture Ltd. Tel: 281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