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晚出席了朋友搞的一個 Causal 品試會。
今次只集中玩Bordeaux Medoc 區中的St Estephe, Pauillac, St Julien, Margaux 四個區 , 用意是想嘗試以平常級數的酒看看能否反映該區的葡萄酒 Wine Style 特性。
玩法每區出兩支不同年份 , 不同級數的兩枝酒, 分兩批落杯 , 頭一批 Open Up 作 Bench Marking , 第二批作蒙瓶品試 , 看能否憑 Wine Style 將它們區分地域出處。
朋友將四個區葡萄酒的 Wine Style 列出作為參考引導。
第一輪:
Marquis de Calon 2004 – Saint Estephe
Chateau Bellegrave 2004 – Pauillac
Clos Du Marquis 2000 – Saint Julien
Chateau Dauzac 2003 – Margaux
第二輪蒙瓶
Tour De Pez Cru Bourgeois 2005 – Saint Estephe
Les Tourelles de Longueville 2004 – Pauillac
Chateau Ducru Beaucaillou 1999 – Saint Julien
Chateau Cantenac Brown 2002 – Margaux
今次的品試目的未算成功 , 法國酒對年份地域風格相當挑剔嚴格 , 而兩批酒的水準參差 , 涵蓋極好及好年份 , 酒莊風格迴異 , 變數太多 , 很難真正去捉摸到核心用神 , 所得結果當然不能作為參考。我相信若可能找到同年同級 (3rd Growth, 4th Growth , 5th Growth) 這樣比較出來的結果可能較易掌握。
究竟有否一些 Text Book Style 嘅 Wine Style 可做 Reference? 究竟我們能否憑着酒的 Wine Style 或 Terroir 認出它們呢?
上述這兩個問題真的非常難答 , 一來葡萄酒本身是有變化的 , 二來全球氣候暖化對葡萄酒的風格有很大影嚮 , 三來加上近年釀酒技術的進步及近十年間出現很多迎合隨”潮流口味” ” PR 分數” 取向的釀酒風格, 種種因素真很不容易去找出每區的 Text Book Reference 。
對於分辨 Bordeaux 幾個區的酒 , 我自己現時慣用的一套分辨方法:
首先要講講 Terroir , Bordeaux 區的土壤以礫石為主 , 而 Medoc 區位於 Gironde 河的低地 , 而 Cabernet Sauvignon 最喜歡在這種貧瘠 , 排水性好 , 反射陽光 , 儲存熱能的礫石上生長。這地區的 Wine Style 特色是結構、規模、比例準確 , 方正嚴肅得有點不帶感情 , 高質的逸品有些會像氣勢磅礡的交響樂。 這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外 , 與它的傳統釀酒技術亦有關係。
Saint Estephe
除礫石外也常混有高比例的黏土及石灰質 , 石灰質是 Cabernet Sauvignon的死對頭 , 在這地方的Cabernet Sauvignon 較難成熟 , 釀成的酒較瘦削 , 單寧亦較粗。 加上位置較北 , Cabernet Sauvignon 較難達至完全成熟 , 果味多數帶點草菁 , 青椒 , 胡椒味 , 使得葡萄酒的 Wine Style 較為緊澀、剛硬、粗礦 , 有時帶少許泥味的風格。
Pauillac
Pauillac 區的礫石比例及陽光坐向條件使 Cabernet Sauvignon達到葡萄成熟的極限 , 所以這區的 Wine Style 是果味充沛口感圓潤, Body 較重充滿肌肉感 , 單寧有如骨格般堅實 , 整體顯得雄壯強勁 , 威武得不帶感情 , 複雜性及變化豐富 , 特顯一派貴族氣息 , 有些逸品氣度高雅 , 充滿皇者霸氣 。而香味中的鉛筆、雪松、甘草較明顯易認。 Pauillac 出產的葡萄酒算是全 Bordeaux 區中最可耐久保存的一區 , 年青的 Pauillac 真的很硬很難親近 。 相對 Saint Estephe 較粗嚡的單寧 , Pauillac 的單寧比較整齊及工整 , 果味豐厚圓潤。
Saint Julien
Saint Julien 界乎 Pauillac 及 Margaux 之間 , 它身兼 Pauillac 的雄渾及 Margaux 的優雅 , Wine Style 比較上是協調而且比例均衡 , 是堅實中帶點温和 , 而葡萄的酸度相對較易察覺 。不像 Pauillac 的剛陽 , 亦不像 Marguax 的女性陰柔 , 較為中性不温不火 ,有點像玉樹臨風的翩翩紳士 , 高傲而貴氣 , 修養典雅。
Margaux
礫石加上黏土使喜好黏土的 Merlot 表現更覺柔美 , 由於 Merlot 成份較多 , Wine Style 不像 Pauillac 的厚實豐盈及濃郁口感 , Body 表現較勻稱輕盈 , 而且有更多細節 , 果味甜美 , 口感較滑 ; 香氣除了熟布冧、梅子的果香外 , 通常略帶明顯的花香 , 有時初開瓶時會略帶一種異味 , 整體感覺就像一種女性的嬌美 。 獨自品嚐 Margaux不易察覺 , 但一與 Pauillac 相比就很容易找出差異 。
Graves
Graves 位於 Bordeaux 的南部 , 這裏的土質是細小礫石混合着砂子 , 亦是 Merlot 喜愛的土壤 , 酒的果味表現較自然 , 不會很 Powerful , 單寧幼細及密度較高 , 酒體中型 , 變化相比其他區域少。 Wine Style 沒有 Pauillac 的霸氣 , 不像 Margaux 的嬌柔 , 卻表現另一種柔和厚實 , 平易近人 , 不會太突出自我 , 可以說是平凡亦可以說與世無爭。但亦能令人有種平靜祥和舒服的感覺。
葡萄酒中 Mineral並可以說是 Terroir 風味的一種表達 , 而這種特有味道較幼細在白葡萄酒中較易察覺 , 而紅葡萄酒的濃郁果味、酒體、單寧好容易會完全覆蓋這種細微味覺元素 , 有時只能在 After Taste 中隱約出現。 而 Terroir 這個字在廣義來說包括天氣、土壤特性、土壤成份及微細的生態環境因素 , 範圍包含極為廣濶, 並非單指土壤特性。 不要天真地去尋找酒中的土壤味道 , 那是沒有特有味道的 , 否則在釀酒過程中放些泥土入去調味就得 , 慳水又慳力 , 所以大家要清楚以 Terroir 作買點的葡萄酒的真正含意 , 不要有誤解。
上述只是一些Wine Style , 老實講若支支酒跟傳统 Wine Style 一樣就絕對不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 況且近年 Bordeaux 的葡萄酒釀有點傾向新世界酒般 Nice to drink young , 順應潮流及 PR 的取向而釀造 , 各區或個別酒莊的 Wine Style 可能會因應市場而改變 , 所以沒有必然或肯定的鐵規 , 大家一定要識得調節。
AM 寄語 :「不是要喝世上最好的酒 , 而是如何去喝手上的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