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的突襲

t75

在一個風和日麗悠閒的下午 ………….

我在家中發着白日夢 , 突然分體冷氣機傳來幾聲 “啪” “啪” 的嚮聲  ………

我頓覺奇怪 , 因天氣清涼我跟本沒有開動任何冷暖氣空調 , 但肉眼驗查又一切正常 , 不以為意 , 就此了事 ………

不經不覺過了個多星期 ………..

這天氣温漸降 , 打算開開暖氣 , 發覺冷氣機完全沒有反應 , 心知不妙 , 因上年亦有類似情況 ………….

當時部用了一年左右嘅分體機在户外機部份 , 俾幾條唔生性的四脚蛇在上面取暖建安樂窩 , 撞到燒咗塊 Control 底板 , 換咗 四千蚊 …………….

估唔到咁快就歷史重演 ………..

無計唯有叫代理來修理 ………. 一打開部機 , 就見到呀名附其實 “板燒貝貝” ………..

唉 , 真估唔到上次是室外機 , 今次輪到室內機 , 三年中兩 , 真係禍不單行 ……….

今次又唔見千幾 , 加埋上次真係等如一套新分體冷暖機 , 真係欲哭無淚。

我屋企好近花草樹木 ,  虫仔、四腳蛇成日有 , 修理好隔幾日班貝貝又返來築大本營咁就真係伸請定破產、賣血都吾掂 …………..

今次之後就真的要認真去做一做防治工程 ……….

                                   *************

 

曾 Sir 教授 驅 除 壁 虎 方 法

據 悉 用 廣 東 昆 蟲 研 究 所 研 製 的 一 種 呈 粗 粒 淺 啡 粉 狀 的 藥 餌 , 以 紙 咭 屈 摺 成 小 托 盤 將 藥粉 盛 載 , 入 夜 後 才 將 藥 餌 放 在 壁 虎 出 沒 的 角 落 ( 不 能 沾 濕 藥 餌 ) , 其 散 發 的 氣 味 足 以 引 誘 壁 虎 進 食 , 便 可 令 其 中 毒 身 亡 。

有 關 驅 除 壁 虎 的 方 法 , 我 經 常 介 紹 的 方 法 便 是 以 澳 洲 出 品 的 一 種 集 殺 菌 、 消 毒 、 僻 味功 能 的 Spectrum 清 潔 劑 , 每 週 拭 抹 於 壁 虎 曾 經 出 沒 的 位 置 , 把 牠們 留 下 的 氣 味 加 以 清 除 , 同 時 亦 應 細 心 查 檢 陰 暗 的 角 落 , 有 沒 有 如 尾 指 頭 般 大 小 的 白 色 珠 粒, 那 是 壁 虎 的 卵 , 若 任 由 不 覺 , 半 個 月 左 右 便 會 孵 出 壁 虎 仔 了 。 一 旦 發 現 即 予 掃 除 , 便 可 以根 除 繁 殖 了 。

另 一 個 曾 提 及 的 方 法 是 洗 淨 一 個 高 身 玻 璃 樽 , 夜 間 放 入 數 粒 冰 糖 , 打 開 細 半 樽 蓋 , 以誘 使 壁 虎 入 內 進 食 , 足 部 受 糖 沾 染 , 便 很 難 再 爬 出 樽 外 了 , 屆 時 再 連 樽 丟 棄 便 是 了 。

上 述 的 Spectrum 清 潔 劑 , 可 多 問 一 些 藥 房 洽 購 , 或 可 到曾 Sir 專 門 店 購 買 亦 可 。

 

昂貴的葡萄酒修練工具 – Le Nez du Vin

u5

唔經唔覺自己學葡萄酒都有四、五年了有關葡萄酒的工具書 , 参考書 , 用具真係無兩打都有打半 , 而最昂貴的莫過於這兩套 Le Nez du Vin 酒鼻子的訓練工具。54 種葡萄酒常出現的不同香味 Master Kit 及 12 種劣化酒 Corked 酒應有氣味 Fault Wine Kit。

u6

買這兩套酒鼻子都掙扎咗好耐 , 因為真係一啲都唔平。 要貴買平用就唯有多啲用 , 平日得閒無嘢做就攞出來嗅吓 , 練習一吓對不同香味的特性 , 並將那感覺記下 ………….

u7

經三個月的初步訓練 , 總算對一些難分的味道摸出條理 , 但亦有不少自己經帶混淆 , 竹蔗水原來叫 Cauliflower ; 臭蛋原來等如洋葱 ; Cream Soda 原來是 Sulphur ; Nail Polish 原來叫 Rotten Apple ………死未? 只好繼續努力。 而每種香味都有詳細解釋及一般出現什麼國家什麼葡萄酒中 , 資料十分詳盡 , 要記都幾攞命。

我計劃在熟識及完全分得出單一味道後 , 下一個 Level 就是同類型葡萄兩種 , 三種香味的混合訓練 ………..

兩套 Training Kits 有無用 , 值不值得投資就真係見人見智 我只能說要學酒未必一定要買套 Kit , 買咗並會令你立刻變大師 , 它只是一件工具 , 一切都要使用者下一番苦功才可以成事 , 而自己仍在努力中。

古語話 : 書中自有黄金屋 , 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葡萄酒世界則有一句 : 買酒令你瞓木屋 , 飲酒送你豬腩肉 …………..

我不中亦相差不遠了 ………..

u8

 

http://www.nezduvin.com/site_anglais/54.html

佳客蒙瓶嚐珍品 , 聖精點暖心頭

u80

酒海無涯 , 蒙瓶測試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遊戲 , 它的好玩之處在於挑戰自己的對葡萄酒的認識及了解 , 從酒的風格 , 年份 , 成熟度 , 元素強弱 , 表達方法去推搞它的出處 , 可謂大海撈針 , 是極難的一件事。 每次都要習中精神及專注力去玩這遊戲 。 最初玩一定估錯 , 但從每次錯誤中學習 , 再而增加葡萄酒的了解 , 這亦是提昇自己品酒功力最佳辦法之一。 蒙瓶測試應當是一項自我修練 , 就算連 Robert Parker 等這些級數的大師都會估錯 , 估中並不代表什麼 , 仲錯亦沒有什麼大不了 , 不必太過認真 , 只當是一項十分好玩的遊戲就可以。

蒙瓶品試亦免去了品牌效應 , 真的可從酒的品質表現方面去評定優劣高低 ,其實我自己飲怎麼酒都當是蒙瓶咁飲 , 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 這可能是我進步得快其中一個原因。

在佳節辛勞之餘AM 亦偷空安排了這個好玩酒聚 , 相約幾位道行高深的長老會成員在光明頂來個”假日閒情午間品試” , 大家晚間可繼續下場。

我們的玩法是每人帶一支酒作蒙瓶測試 , 大家事前將葡萄酒處理好 , 一同分享之餘 , 亦讓大家腦筋急轉彎 , 增加樂趣。

所有酒在 1230 – 1300 hrs 開瓶 , 有些落 decanter , 有些原瓶透氣 , 所有處理由酒主辟室進行 , 而光明頂最好的地方是地方大 , 夠靜 , 架生齊全。

a1

第一支酒在 Decanter 內透氣一小時落杯 , 濃密而深沉的酒色少許啡邊 , 香氣帶黑梅 , 淡淡甘草 , Mint 。 從酒色的暗啞及啡色邊提示這是一支熟酒。 香氣是柔和而成熟 , 我相信這酒在初開瓶時應有皮革、茹類、Gamey 等釀藏類香氣 , 現在的梅子及其他的只是她的第二層果香。

在這裏要一提在蒙瓶測試中 , 大家不要太專注在香氣方面表現 , 因不同大小杯形、酒温會對香氣做成不同程度的影嚮 , 香氣只可作一個參考 , 反而留意酒體內容的訊息 , 會更容易掌握関鍵所在。

這酒入口酒體温柔成熟 , 所有元素果味、單寧、果酸、木桶 ……溶和互扣難分彼此 , 內容細緻而具規模 , 單寧及果酸只能在餘韻中稍微顯露 , 亦夾雜少許蘋果的餘香。 我第一個印象立即令我聯想起是法國 Bordeaux 左岸區的出產 , 因為只有這地區才有如此均衡 , 規模 , 平衡及結構變化。

u82

再細心品嚐覺得她有點像 Burgundy 的細緻温柔 , 但酒色密度不像 Burgundy 的清透及欠缺 Burgundy 的果酸 Backbone ; 而這酒令人有種 ”甜美” 的感覺 , 表示這是葡萄非常成熟的好年份 , 但從酒體的成熟度來說己算是中成熟期 。 而在餘韻方面 Sweet單寧比例比果的鮮甜味多 , 屬上品級數 , 餘韻的果甜美告訴這應有 Merlot , 而單寧結構 Format 則是 Cabernet Sauvignon 風格。 這兩種葡萄更令我肯定她是一支左岸 Bordeaux。 

我與另一酒友開始進行第一輪猜估 , 大家說是 60 年代產品 , 而 61 會較 Powerful , 這酒的規模元素比例不像 61 這偉大年份的宏偉 。我直覺上估會是 64 , 66 。 但酒主說不對 , 如此線索就要將範圍縮窄到 70 年代。

再試多一杯 , 這次比較多花香及展露了較柔的一面 , 但平衡性及結構 , 酒味曲線如此平順優美 , 如行雲流水的緊密的連性 , 而內涵有點文藝古樸氣息 , 就像一位極有女人味充滿愛心的中年美婦一樣。

歸納上面總總 , 能有如比這表現的 71 , 76 , 78, 79機會是中等 , 以酒的果甜成熟度來說70 , 75 機會較大 , 同酒友各押 70 , 75 , Pauillac , 我還推多一層押 Pichon Longueville 。

酒主說年份是 75 是對但產區則不是 Pauillac。 這範圍又細了很多 , 憑花香及甜美感覺我第一反應猜是 Margaux 。 估中真的是 Margaux 區 。 這一吓突破真不得了 , 自己有限的經驗中在 Margaux 區能有如此 “母愛” 表現的就只有 “蒙羅麗紗的微笑” Chateau Palmer 1975。  

Bingo 開估真的是 Palmer 接着是一輪歡呼喝釆聲。

u83

對比之前飲過的 1970 , 此 1975 竟是如此自然大方 ,柔和成熟 , 從容風韻 …………

 

 a2

第二支酒主不作換瓶 , 只作原瓶透氣 , 開瓶小時才落杯。一睇紅寶石的通透酒色帶磚黃邊 , 再加上肉味 , 煙燻及 Farm Yard 氣息 , 九成九是一支 Burgundy再留意到瓶口的白色錫片 , 就知道這必定是支 Leroy

須知道是 Leroy 但要你估年份及產區, Village Wine, 1er Cru, Grand Cru 真係極難 , 所以 Burgundy Blind Tasting Bordeaux 難估十倍以上。

初嚐入口酒味柔順 , 依然感覺到少許酒精感 , 只好在 Burgundy 杯中讓她抖抖氣。一支 Burgundy 原瓶透氣三小時仍有如此力度 , 但他無疑是一支熟酒 , 可想而知他年青時是何等力勁 , 這吓真是夠挑戰性。

u85

透氣後他的果味開始散發 , 車尼子 , 士多啤梨 ; 入口感覺他充滿複雜內涵 , 平和的酸度帶點粗線條的單寧 , 收結餘韻有點葡萄皮的單寧。  我感到他的力度但暫時分不開究竟這酒屬陽性陰性” ? 我初步推測他是一支 Gevrey Chambertin 的出產。但答案並非 Gevrey Chambertin

無計 , Refill 從新再來 , 再從整所有蛛絲馬跡再猜估。這酒在開瓶四小時越見成熟 , 我感到是不同成熟度的士多啤梨 , 花香 , 爽身粉 ……… 酒展示了女性陰柔的一面 , 原來不是而是” , 這時她告訴我她內心充滿難解心事 ………. 我心裏覺得她是支 Vosne Romanee , 但她好像多了點霸氣缺少了一份嬌羞 , 温柔 ; 而之前的酒精力度及在餘韻的單寧令我覺得她有如貝隆夫人般的硬朗 , 於是猜估是一支 Vougeot ………. 結果又一次落空。

a4

大家無計可施只好棄械投降 , 開估竟然是支白頭 Leroy Vosne Romanee 1er Cru 1976 , 而個 Label 仲係新嘅一樣添 , 問你死未大家又一片嘩然 , 還好果然是支 Vosne Romanee , 不中亦不會相差太遠。

 

 a6

第三支酒最過癮 , 支酒在 1230 hrs 在酒主家中換瓶 , 然後酒主帶住個 decanter 長途飛的士來到我光明頂。

落杯時己是 1600 hrs , 一落杯酒色有如 Burgundy 般通透淺色帶橙紅的色邊 , 又是一支熟酒香氣散發熟果的甜美氣息 , 淡淡的玫瑰露酒 , 煙草 ; 入口果味甜美 , 酒體濃密而細緻 , 元素混合得難解難分 , 中段展露一些木桶風格 ; 這應是一支混合多種葡萄釀製的酒 , 因主力葡萄個性並不明顯 , 而他甜美的果味相信是 Grenache 葡萄較多的一支酒 , 我嚐了幾口就隨口噏說這是支 Rhone Chateau du Pape, 可能是 Beaucastel Clos des Pagau ………其中之一酒主呆了一呆又回復平靜。

u89

再試第二杯 , 其他酒友說這酒又像 Bordeaux 又似 Burgundy ………真是帶一眾酒友遊花園 , 這酒的表現曾一度令我有點迷惑但呷幾口後 , 這酒的輪廓越來越明顯 ,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平衡結構 , 收結餘韻是一種 Clean Flavour 我下意識地說了一句這支酒是見山不是山 , 見水不是水的境界

到猜迷時間 , 四位酒友選 Northern Rhone 而我是唯一選 Southern Rhone 而且仲指定支是1983 Chateau de Beaucastel Chateauneuf de Pape ………

u90

結果我是真是 100% 全中 , 真係開心到彈起 !!!!  眾人目定口呆 , 酒主邊飲邊驚因保密功夫咁好無理由俾我一估就中 , 亦估不到我功力能達到這水平。  這只是撞彩而巳 , 他們較忙亦少上我 Blog 不知我上星期剛飲過這支酒 , 這支見山不是山 , 見水不是水的風格令我印象太深 , 所以第一輪就可以認出

  u91

最後一支是我自己的鎮宅珍藏 , 大家一睇樽形及是一支甜酒就根本唔使問呀貴是支德國甜酒。德國甜酒大家不太熟 , 所以無謂估什麼莊 , 什麼地區 , 只估年份就夠 。 酒友們也真夠厲害 , 他們飲過 1928  197x 年的德國甜酒 , 而憑着甜酸度、酒體、成熟度猜到這酒是 50 年代產物 , 這種分晰力及判斷力真令我五體投地。真希望十年八年後有他們的功力。

u93

Hermannshof Rheinhessen Riesling Beerenauslese 1953

講返支酒 , 一落杯酒色金黄明媚尤如琥珀 , 香味並非一般 Sauterne 那種杏甫 , 蜜棧 , 而是茉莉花茶的幽香 , 芳香而不濃烈 , 清甜而不聚喉 , 優雅而不俗艷 ………. 她的柔潤就如情人的摧抱一樣 , 温暖而發自內心的一種甜蜜 , 是實體昇華上意識形態的美 。

作為今次蒙瓶品試的壓軸 , 希望酒友們留着一個甜蜜的回憶。

u94

平安夜照光明頂 , 殘紅暮白煙如夢

v1

年紀大了 , 平安夜真不願出去人山人海同人迫 , 留在家中靜靜渡過反更覺平安自在。AM 嫂同格格晚上要去聖堂做祟拜服務 , 而我這個塵世人多數選擇留在家聽歌飲酒   之前酒聚中同酒友講起這佳節安排 , 幾日後酒友 Offer 帶兩支酒同男朋友上我光明頂一齊飲酒。有靚酒飲更係求之不得啦 , 如此這般就有了這小型三人對酌。

v2

Domaine Michel Juillot Corton Charlemagne Grand Cru 1997 

一支有十年的 Corton Charlemagne 酒色有如甜酒般金黄明亮 ; 開瓶落杯的一剎那真是香氣奪人 , 淡淡的 Tropical Fruit 果味夾着圓潤的木桶及果仁的香氣 , 香氣並非那種年青 Young Wine 那種新鮮Primary Aroma , 而是Secondary Aroma (釀製香氣) 及Tertiary Aroma (醞藏香氣) 兩種成熟香 , 大方優美得令人迷醉 ; 入口質感柔潤圓滑 , 果味表現利落 , 酸度流暢 , 唯獨餘韻較短。

她的內容大約只有四五個元素變化層次較為簡單 , 雖然每個元素的質素不俗 , 但十一年的風霜對她來說真的太嚴柯。我呷了幾口之後就知道她耐力不繼 , 不能持久。 原本我打算用坐冰法想將支酒慢慢變暖來飲 , 但我知道她是冰山美人 , 室温只會令她煙消魂散 , 所以立即將冰桶加水轉用浸冷法侍候 , 以保鮮吊命 , 我亦叫酒友去留意酒的冷暖表現。

不出所料 , 酒暖化後香氣變得很椰子 , 奶油 , 入口時果的酸味開始降低 , 更突出了酒体 , 木桶及其 Nutty 果仁 , 合桃這等味道 , 酒味末段亦出現少許苦澀 , 餘韻亦覺得有點水淡淡 , 她巳不像冷凍時的清爽活力。幸好我將瓶酒用浸冰法保鮮 , 一經 Refill , 她又再次回復生機。 這證明不是所有葡萄酒都可以 Ageing , 某些白葡萄酒尤其要小心 , 而侍酒温度真的要對正下藥方能對將葡萄酒的過性表現發。

v3

Leroy Gevrey Chambertin 1967

一支四十年的 Burgundy 究竟是什麼模樣?  這酒水位極靚而且 Wine Label 出奇的新淨 , 印刷精美完整無缺一點不像經驗四十年的時間蒼桑 。 酒主其實十分擔心亦有懷疑他的真偽 , 於是揾我幫手”驗明正身” 亦同時作 ”導航” 及分析 , 這個當然義不容辭。

v4

為求測試公平準確 , 這酒三天前巳送上我光明頂上酒架靜坐。 我亦為他準備Decanter , Burgundy 杯 , 呀蘇 , Filter Paper一切配套。

v6

在開瓶時我見到酒塞充滿酒泥 , 我就叫朋友不用再擔心 , 這些酒泥不會是假的。 刮去這些酒泥 , 見到酒塞離瓶口下陷了二分 , 我用呀蘇小心地將酒塞用陰力慢慢地轉拔出來 , 一看酒塞全個巳被浸透 , 而且整個酒塞頭中尾三部份的軟硬回彈性都很平均 , 這證明這酒是極佳存放條件下才有這樣結果 , 我再一次叫朋友放心 , 這絕不會是假酒。

酒在開瓶後我試了一小杯 ………. Hmmmm , Very Nice , 我心中已有個方案。 先將酒原瓶透氣一小時再落杯吧 。

我建議用 Mikasa Open Series 隻紅酒杯唔用 Riedel Burgundy 杯 , 原因是我不想用 Burgundy 濶口平底會太快扯散支酒 。

v7

http://www.decanter.com/news/85329.html?aff=rss

酒在一小時後落杯 , 酒色如紅寶石般通透一點老酒的磚黃都冇。 香味散發淡淡肉香 , 煙肉 , 在肉味下層是車尼子 , 藍莓 …….. 香氣散發自然柔和 , 入口感到少許酒精感輕輕扣着酒的複雜內容。

半小時後 , 酒的香味更覺自然 , 肉味巳漸散去果味亦開始散發 , 車尼子 , 藍莓 , 士多啤梨 , 紅蘋果 , 花香 ; 入口時酒體屬中輕 , 但一點也不覺得薄削 , 中段流露一股複雜性 , 是木桶 , 果肉 , 單寧 , 酸度 , mineral 的混合體 , 這後是淡淡的餘韻 , 那不是 Fine Acidity 的津液 , 是少許單寧在顎邊浮遊 , 在喉底有少許如幽靈般虛緲而無實的果味 。他明顯較剛陽 , 沒有 Vosne Romanee 的 silky女性温柔 , 而中段的複雜性是其賣點所在。

如此這般這酒就嘆了兩小時多。飲到最尾只剩下酒渣 , 我須用 Filter Paper 亦不能將如粉沬的酒渣完全隔去 , 酒尾真的像紅豆沙。

v9

一支四十一年的村級Burgundy 要原瓶透氣 1.5小時才可完全開放 , 香味酒體仍有如此結構及功架 , 試想他年青時會是如此的雄偉強橫?  整体來說他並非無缺 , 須然他仍有酒精及複雜性 , 但其他元素如果味 , 酸度 , 單寧 的力度巳近尾聲 , 再 Aged 的話只會變得更蒼老失衡。 畢竟他只是一支村級酒 , 若沒有 Leroy 的釀酒功力 , 恐怕老早巳投胎幾代了。

這支成熟的 Leroy Gevrey Chambertin 表達了 Burgundy 的精髓 , 那是地域性 Terrior  , 那一份Gevrey Chambertin 的土壤 Limestone Gravels, Clayey Limestone 剛陽的寫照。 若是 Leroy 自己田出產在中後段及餘韻必定更細緻及礦物感。

這是自己飲的最舊一支 Burgundy , 這次經驗絕對珍貴 , 再一次多謝酒友給我一份如此好的聖禮物 ,  I really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成熟隆河考和諧 , 甜美世故看安排

v10

有人問我 Bordeaux 飲範模 , Burgundy 飲細緻 , 咁 Rhone 飲什麼 ? 我會答“和諧”。 年輕的 Rhone 甜美和諧 ; 成熟的 Rhone 世故和諧是兩種不同風格。

Rhone 分南北兩區 , 北隆河區 Cotes du Rhone Septentrionales 多數是山區 , 谷地狹窄 , Syrah , Viognier , Marsanne , Roussanne 四種葡萄為主。較多人認識的產區有 Cote Rotie 而其中包括着名的 La Landonne, La Turquue, La Mouline (即人稱 La La La) 都是這區的精華所在。其他產區還有 Condrieu , Chateau Grillet , Saint Joseph , Hermitage , Crozes Hermitage , Cornas , Saint Peray。

而南隆河區 Cotes du Rhone meridionales 地形開濶 , 陽光充足 , 温暖而乾燥 , 而葡萄除了北隆河區的四種外亦加上 Grenache, Carignan, Cinsault, Mourvedre, Grenache Blanc ,  Clariette, Bourboulenc, Muscat, Ugni Blanc 共十三種。而較有代表性的是 Chateau du Pape 教皇新堡 , Gigondas 兩個產區。 Vacqueyras , Lirac , Tavel 三個區則較少人認識。

北隆河區多以單一或一加 一兩 種葡萄釀酒 , 南隆河區一般都會用五隻甚至多至十多隻葡萄釀製。要令十幾種不同成熟度、甜酸度、性格的葡萄一同混合而產生一種平衡和諧 , 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單要分辨這麼多種葡萄都巳頭痛 , 更何況將它們依比例和諧地混合變成一種獨有格調 , 就有如交響樂團樂章一樣複雜。 好容易”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 所以葡萄園經理及釀酒師的功力真是十分關鍵 , 少些功力經驗都不可成事。

在市場中較難找成熟的 Rhone ,  Rhone 不似 Bordeaux Cabernet Sauvignon 有堅實的單寧做骨幹 ; 亦不似 Burgundy Pinot Noir 有纖巧的果酸做骨幹而 Rhone 的葡萄中 Grenache, Syrah , Mouredre 三種成份比例較多為主 , Syrah 提供的單寧雖可以但當然不及 CS 般強勁硬淨 , 北隆河區以 Syrah 為主 , 所以此區的酒某程度上比南區較有條件作 Ageing 。以 La La La 為例 , 無十年八載 Ageing 真係未必好飲 ,  而且價錢唔平。

而南隆河區中 Grenache 是一隻較容易氧化適合早飲的葡萄 , 因此大多數的 Rhone 都是 made to drink young , 很多酒在年青時可能巳被飲用。 另一原因若將 Grenache 比例較多的葡萄酒作 Ageing 的話 , 有可能某些元素會較早流失 , 引致失衡及持久力不足現像 , 所以要多花工夫做好平衡結構 , 才有 Good Ageing Potential

在上述種種理由下 , 投資成熟 Rhone 酒的風險相對上比 Bordeaux Burgundy 為高 , 所以一聽到酒友搞隆河熟酒宴 , 真係 “飯應” 立即報名 , 因這是一個極具價值的一課 , 加上價錢不貴 , 正好用來增加 “經驗值”。

這晚有一檳一白七紅兩支 Port ; 所有紅葡萄酒約在 1930 hrs 開瓶先原瓶透氣到飲時才過 Decanters 即落杯 , 以年份分為三組以 89 , 83 , 90 這個次序落杯。

v11

Delas Condrieu La Galopine 2006 ~ $2xx

首先出場是屬 Northern Rhone 的一支 Condrieu , 落杯時酒色有點混濁 , 香氣中散發杏花 , 新鮮杏仁 , 溝淡了茉莉的花香 , 酸度低 , 餘韻帶點微苦 , 口感並不太均衡 , 這些酒要襯新鮮飲或用來配有芝士汁茨的頭盤 , 否則淨飲非常膠口及不討好。

v12

第一回合:

1989 Domaine De Marcoux Chateauneuf de Pape ~$6xx

80% Grenache, 10% Mourvedre, 5% Syrah and 5% other

濃密的木桶果味中滲出甘草 , 焦油 , 泥土的氣息 , 有種 Dusty Fruit 的感覺 ; 入口時單寧巳然醇化 , 仍然感到 Grenache 的絲絲甜味及朱古力的微苦 , 中段酒味曲線跌了一跌 , 餘韻以微苦帶動。

1989 Vincent Avril Clos des Papes Chateauneuf de Pape ~ $14xx

果香帶藍梅 , 少許車尼子香草 , 薄渮 , 入口感到她的柔和及平衡 , 果味、單寧、酸度三者和諧而互扣 , 仍感到有少許酒精 , 若透氣多一小時會更好 , 她的餘韻悠長而帶葡萄的Spicy 及鮮甜 , 一支前後均衡質素不俗的熟酒。

v13

這一對來說以 Vincent Avril Clos des Papes 無疑變化較多而酒的果味亦做得平衡均稱 , 但價錢卻相差一倍 , 這酒的 2005 年份更被選為 Wine Spectator Top 100 中的 Wine of the Year , 酒莊質素有如此功力成就 , 表現拋離 Domaine De Marcoux 亦無可厚非。

http://www.winespectator.com/Wine/Images/Graphics/Redesign/images/Top100-2007awards.pdf

v14

第二回合:

1983 Paul Jaboulet Aine Hermitage La Chapelle ~$9xx

酒落杯時較緊 , 香氣中帶着少許石墨 , 泥土 , 果味有點布冧及車尼子 , 較為 Jammy ; 入口酒身較重 , 果味濃郁 , Syrah 應有的 Spicy 及胡椒味並不太明顯。厚重酒體過後與收結及餘韻之間酒味曲線出現少許下墮 , 餘韻頗長而帶少許較 Dry 的果單寧

v15

這酒的沉殿物很非常多  , 看看 Label 對上一大片就是酒渣。

1983 Chateau de Beaucastel Chateauneuf de Pape ~$9xx

這支酒的酒色有如 Burgundy 般通透淺色 , 非常肉味 , 皮革 , Gamey , (這是 Mourvedre Character) , 淡淡的玫瑰露酒 (Cinsault Character) , 煙草 , 香味充滿原野感 ; 入口果酸柔美 , 濃密而細緻 , 元素混合得難解難分 , 展露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和諧平衡結構 , 收結餘韻是一種 Clean 的 Flavour 。

她真十分像一支成熟 Burgundy , 一支由十幾種葡萄混合而成的酒竟似一支純以 Pinot Noir 單一葡萄釀製的葡萄酒 , 那表示什麽? 是工藝 , 是和諧 , 是殊路同歸 , 萬法歸宗??  這支酒巳有屬見山不是山 , 見水不是水的高層境界

v16

兩支酒比較 Paul Jaboulet Aine Hermitage La Chapelle 個人感覺上巳有點下坡 , Chateau de Beaucastel 仍可多放兩年

v17

第三回合

1990 Paul Jaboulet Aine Crozes Hermitage Domaine de Thalabert ~$7xx

100% Syrah.

這酒帶點煙肉 , 香料 , 甘草 , , 胡椒 , 花香味 , , 泥土 ; 入口果味豐富年青有勁 , 但同樣地在豐厚酒體後曲線出現一種下墮現像 , 而餘韻有點 Olive 的味道及有點淡。

我自覺她香味比酒味優勝。

1990 Jacques Mestre Chateauneuf de Pape Cuvee des Sommelier ~$5xx

60% Grenache, 10% Syrah, 10% Mourvedre and 5% Cinsault

這酒的香味與其他兩支很似 , 而她的表達是濃郁文化中流露一點輕柔細緻及含蓄 , 亦帶種神秘的性感 , 是楚楚可人但可惜卻嬌花易拆 , 不可耐久。

1990 E. Guigal Chateau de Pape ~$8xx

70% old Grenache, 20% syrah, 5% mourvèdre 5% others

這酒亦大至上是煙草 , 熟布霖 , 香料 , 泥土一類的香氣 , 但明顯比其他兩支收儉 , 中段酒精感亦强 , 某些元素未能盡展 , 而且耐力並不長久及水般淡淡的 finish 雖然她樣樣元素齊全但我自己反而覺得她比較普通 , 有點 “見山是山 , 見水是水”的工整 , 流於普通的境界

v18

1980 Maizon Chapoutier Banyuls ~$3xx

先講這酒的資料 : Banyuls區位於法國南部 Languedoc-Roussillon 區內。這區比較出名的酒有 vin doux naturel (VDN) 天然甜葡萄酒。葡萄生長在陡峭的山坡地上,採摘不易,產量稀少,但是葡萄成熟度極佳。此酒的製造方法跟葡萄牙的 Port 製造方法類似,都是取用熟成度較高、甜份較高的葡萄,在發酵過程中加入酒精,使發酵停止,保留一部份糖份在酒中。這一區另有一種酒 Rancio 採當地古法釀製,它的作法是將VDN存放置在陽光下曝曬至少兩年的橡木桶中陳年。

特級 Banyuls 酒則一定要使用75%以上的 Grenache。葡萄榨汁前要先除梗,而且葡萄皮一定要浸在葡萄汁最少五天,並在橡木桶內存放30月以上。其他方面則與普通 Banyuls 酒一樣。

這酒色深黑如 Port , 非常濃密的布 , 熟李子 , 葡萄乾 , 櫻桃 , 糖果 ; 但這酒較為大開大合略欠個性 , 雖然易飲 , 但會令人隨飲隨忘

v19

後記:

l         試完三對酒後又有個有趣問題? 上文提過 Syrah 某程度上較有條件作 Ageing 而若將 Grenache 比例較多的葡萄酒作 Ageing 的話 , 有可能某些元素會較早流失 , 引致失衡。這不是有點矛盾當然若以葡萄質素來說屬無可厚非 , 但一隻葡萄可以 Aged 並不表示它釀出來的酒好喝或表現平衡 , 而評價一支熟酒優劣 , 平衡性是十分關鍵的因素 , 而平衡性這條件亦是在釀酒時的先決條件 , 而在 Drink Young 時亦可感覺到 , 所以兩者並無矛盾。

l         這一晚難得嚐了幾個舊年份的 Rhone , 七支紅葡萄酒加支甜酒表現上都相當滿意 , 體驗了她們成熟的姿態風貌 , 當然有人喜歡飲年青時 Rhone Grenache Syrah 葡萄的鮮甜味 , 而太成熟的 Rhone 酒缺少了這份特色就失去風格一樣 , 這論點亦未常不是道理 , 年輕的 Rhone 甜美和諧 , 還是成熟的 Rhone 世故和諧 , 怎樣取捨就大家要自己決定了。

l         全晚三個回合中自己較喜歡的次序是

1) 1983 Chateau de Beaucastel Chateauneuf de Pape

2) 1989 Vincent Avril Clos des Papes Chateauneuf de Pape

3) 1990 Jacques Mestre Chateauneuf de Pape Cuvee des Sommelier

l         這晚食物水準尚算滿意其他酒及花絮就要留給其他酒友報道。

南生圍的偶遇

w1

有緣千里能相會 , 凡事無心便有緣 , 這日又再一次應驗了。

這日我偷得浮生一日閒 , 原本又想去踩單車 , 但心中有種奇怪感覺好想去影相 , 於是摷摷一些拍友常去而自己又未去過的地方 , 找到了元朗南生圍 , 於是一早就帶少許裝備獨自出發。

南生圍點去:

http://www.dchome.net/viewthread.php?tid=422269&highlight

依網友指示在毫無難度下就到了元朗南生圍 , 去到渡口正要乘橫水渡過河 , 在艇上竟撞上了兩位同事 , 他們連朋友一行五人放假來南生觀鳥 , 這真是約都約唔到的巧合 。 鬧市碰面不為奇 , 但在鄉郊地方碰面 , 就真係講都無人信 , 但這都未算經典 ………..

與他們行的朋友中有對夫婦竟是我的小學同學 , 小學同學即彼此認識時間長到手指加脚指都唔夠數咁耐 ……………..幾年前大家撞返後間中亦都有聯絡 , 大家都有幾年冇見 , 但誓估唔到竟然在這裏碰到他們夫婦 而且他們竟與我的同事經常一起行山 …………. 一連串的巧合 , 真令我目定口呆 , 不知所措 , 真係只差一分鐘就錯過了這次偶遇 , 就真是上天安排 。

既然如此有緣於是大家便結伴同行。

 

w2w3

我對觀鳥真是門外漢 , 朋友中有位是觀鳥會的義工 , 他邊行邊解釋這是什麼品種 , 跟着他們一起學習發覺真的十分有趣

原來每年十一月到三月都是觀鳥季節 , 觀鳥要在潮退時最好 , 因水淺了雀鳥可更容易找到魚兒。

 

而觀鳥亦有特別服飾 , 不要穿太鮮艷顏色及”扮到隻雀” 咁靚 , 因會由獵人變成別人的獵物 , 最好穿着沉色衣服 。

要盡量保持安靜及慢慢行動 , 因怕會驚動某些雀鳥 , 萬一嚇走晒啲雀鳥時 , 班影友雀友一定唔放過你。最好帶備望遠鏡方便觀察 , 亦有些小冊子去認識不同雀鳥 , 聽落倒有導理 , 今次又學到嘢。

w4w5w6w7

當日亦認識了池鷺 ,小白鷺 , 鸕鷀 , 蒼鷺 , 赤頸鴨 , 綠翅鴨 ………..一些野生雀鳥。

這日自己只帶了些影風影的基本裝備 , 打雀屬動態遠距攝影 , 有特別裝備如長炮大脚架 , 我就一樣都無帶 , 只好將就將就 , 有吔影吔 。 加上第一次打雀 , 真是手忙腳亂 , 相機 Setting 仍要摸素 , 所以相片質素只屬滿意 。

但觀察雀鳥飛翔的姿態 , 起飛及降落 , 捕食的一刻 , 一切動態有如體操般自然 , 流暢 ……… 真是說不出的優美及令人着迷。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sets/72157611334101661/

相片較多大家可用 Slide 方法觀看 , 而中後段較多精彩一刻 , 有時間慢慢欣賞飛鳥的動態。

四百回望

t73

唔經唔覺由22 Feb 2007 開始 , 短短不到兩年期間竟寫了四百篇綱誌 ………

當然對於一些喜歡寫作的朋友來說 , 這並不算是什麼回事 , 但對我這個閒雲野鶴的人來說 , 要坐定幾小時用手寫板逐隻字寫來說 , 寫一篇文章真有如千斥般重真是發夢都估不到自己有此能力 , 耐力完成一篇又一篇 …. 年初的時候因為寫得太瘋狂而感到壓力沉重 , 曾經有段時間想過减產

但一眾熱情的朋友、酒友、支持者的讙阻下閣置了 , 又在偶然機會下看到上圖的訊息 , 它給了我一些啓示。原來我的文章竟能有如此多讀者 , 而他們能在我綱誌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

t74

 

自那次之後 , 我對寫綱誌的心情改變了 , 我作了些取捨調整 , 決定拋開某些枷鎖 , 正如第二幅 Message 一樣 , 更隨心所慾的去寫 ……….

希望分享之餘亦想將一些實用的知識經驗分享出去 , 希望令多些人得益受惠。因此亦多了職、戒品酒基本功兩大新系列的出現

品酒基本功” 當然是寫給一眾酒友看 , 讓大家清楚某些重要理論 , 打好基礎 , 用正確的心態去欣賞及品嚐葡萄酒。

職、戒系列其實原意是想寫給我的女兒看的 , 她現在才十多歲 , 年紀還少 , 要十年八載後才會投身社會工作 , 但到時我都不知什麼機會或有沒有機會、情況許可下去教她這些道理?  反正現在有能力就現在就一篇篇慢慢寫吧 。當寫完第一二篇後 , 得到很多朋友支持及回應 , 甚至要求我寫一兩個專題 , 於是寫吓寫吓 , 就寫了十幾篇 …………..

有些事你真不知播種後有什麼結果 , 但我相信若每件都只着眼結果才去做 , 似乎有點太勢利了 , 我認為生命是一個因果遁環 , 可能今天我幫到的人 , 他日這人可能幫到我自己或身邊的人一樣。

凡事無心便是 – “緣” , 就樣我將這個緣”延續下去吧。

美酒自遊行

u1

荒野中的寶石 …………..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相約了兩位具有 Sommelier 水準的朋友 , 在中環區造訪了幾間 Wine Suppliers Wine Shops  , 與負責人互相認識之餘亦順便尋尋寶。

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間樓上酒舖兼 Supplier , 老闆是一個對葡萄酒熱誠而又懂酒識貨之人 , 大家同是有 Passion愛酒 , 可謂識英雄重英雄 , 談得非常投契

u2

這位老闆選的酒很多是香港人不太認識而極具質素的 Hidden Jewels , 那並不是那些 Parker 多少分 , WS 多少分那些佳釀 , 而是以質素為主 , 有特式 , 能反映 Wine Maker 風格的佳釀。  碰巧我在這拜訪前幾天在偶然機会下 , 在一本叫 1001 wines should try before you die 中就見到幾支酒都不約而同在這裏出現 , 而老闆更詳細說出酒的特色 , 心中更確認了老闆的選酒功力

是由於某些是明日之星 , 所以價錢全屬射程範圍的精品因美酒太多 , 我自己選了八支心水 , 在未來日子分段品試及向大家分享。

u3

(上圖兩支 La Lagune 水位好靚 , 這相片是我開瓶後試了第一杯之後才影的 , 要誤會。)

熟酒令人迷 ………..

熟酒是葡萄酒的另一美態 , AM 自己喜歡成熟的美酒” , 可恨的是自己起步太遲 , 銀紙有限 , 而香港的大部份酒舖多數只入一些新年份的 Quality Wines , 要等這些新酒變成熟 , 真係要等到 AM 六十大壽才可品嘗 , 到時真係佢得我唔得有時要揾一啲舊年份的佳釀真的要從海外入手 , 非常不便。

認識的酒友中有些是開酒舖的 , 最近亦探訪了他在尖東南洋中心的舖頭 , 發覺他同我一樣心態 , 而亦襯葡萄酒零稅 , 最近歐羅及運費樣樣下調的利好因素下 , 入了些舊年份 60 – 80 年代的佳釀 , 當中不乏 Bordeaux 二至五級莊的逸品 , 而且價錢非常合理及抵飲

這一發現真的令我樂不可支我高興的是真的酒舖能切合我這類飲家的喜嗜引入一些熟酒 , 亦為葡萄酒愛嗜者提供多一些選擇 , 可以用合理價錢 , 飲到 Ready to drink 的酒 , 免去 Kill the babies 一些罪惡感。

當然喜歡與否就真的要睇個人口味了 , 不過我自己飲過幾次熟酒後真係返唔到轉頭  , 倒是事實。

 

u4

天、地、人之登陸 ……….

上次 Project Burgundy II AM 介紹過天、地、人這酒莊 , 我自己十分喜歡亦從日本訂回了幾支旗下產品 , 以便他日品嚐某日酒友通知這品牌巳登陸香港並在某酒舖發售 , 這真的是值得雀躍而高興的事。這晚到酒舖品嚐了 2005 年的幾支佳釀 , 小時透氣後表現真的不錯 , 以後入貨又可以更方便了。

酒友經常叫我有好嘢要報料 , 首先我與酒商酒舖並無利益関係 , 全部真金白銀自費購買 , 有時報一報料反而連自己都買唔到貨 , 陰公到暈 , 不過本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好嘢就齊齊分享的心態 , 介紹俾大家

當然酒海無崖 , 唯窮是岸 , 面對這些魔鬼誘惑 , 大家要懂得把持 , 凡事要量力而為切勿玩物喪志 , 令自己債台高築 , 落得要揾 X信兄弟就無謂 , 我真的不想醒您變成害您。

職、戒 (十三) – 衝突管理

q1

Blaming isn’t changing ……… Robert M. Bramson

Conflict – 可解作 衝突、矛盾。 我相信無人會喜歡衝突、矛盾 ,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充滿着大大小小 , 不同類型的衝突、矛盾 , 不論大家喜歡與否 , 它都是不能避免的存在着。 衝突可能意味着一些負面的東西 , 一但發生衝突最常聽到的是 “Don’t Fight” “Love Another” “Be Nice” 好像有人做了什麼壞事或搞壞了一些東西一樣 。

很多人以為 Conflict 是件壞事會令關係破裂 , 以為" 零衝突" 就是件好事 , 我們都慣性地選擇去避免 Conflict , 多數會啞忍或採取鴕烏政策 , 放任手法 , 拖字訣等等類似的態度去迴避 , 美其名為包容 , 可是這些手法只是暫時壓抑 Conflict 非但無法真正化解問題核心 , 而這種心態其實反而是關係破裂的主因而非 Conflict 本身 。拖延及迴避只會引發更多、更大的衝突、矛盾 , 到頭來適得其反 , 導致關係破裂收場 。

衝突、矛盾多數是痛楚難以接受的 , 若想深一層莫非 Conflict 是否只有破壞性Negative 的一面而沒有正面 Positive 的一面呢? 

 

無可否認某些人的性格或心態較容易惹起 Conflict 的 , 如果自己覺得身邊只有敵人沒有朋友 , 或惡性遁還重覆着一些不幸事 , 咁可能是自己的問題 , 要照照鏡好好反省一吓。 日常生活中有些衝突是很少甚至微不足道的 , 不是所有衝突都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 但某些衝突若處理不當能引至隔膜、誤解 , 甚至怨恨 ………久而久之影響雙方關係 , 殺傷力是漫性的 , 所以絕不容怱視或掉以輕心。

大家亦要理解處理 Conflict 並不是一場比賽或一場戰爭 , 一定要分出勝敗輸贏 , 一個 “零和遊戲” , 若真的要分 , 我只能告訴你其實大家到頭來都是輸家。  Conflict 最大的目的並不是打倒另一方而是尋求了解 , 增加共識 , 建立互信及助長默契 , 是妥協在 “有共識下的包容” , 兩者都有得益的雙贏局面 Win Win 。

無可否認某些情況下一方可能要作出某些犧牲 , 奉獻 …… 但一定間接換來某些未必即時看到的可觀回報。

今次我就想同大家分享一吓在生活及工作環境中如何做衝突管理 , 如何減少阻力 , 甚至將阻力變為助力………..

無人會預先知道 Conflict 幾時會發生 , 但若是真的發生了須要處理時要留意下列事項。

q3

1) Choose Time & Place Carefully

大家都一定見過父母在大庭廣眾當街教訓小孩 , 請問大家感覺如何? 我想說的是很不論工作或私人事件上 , 若 Conflict 真的發生了 , 要避免在公眾場所中處理。 有吔事 , 最好找個合適地方關埋門慢慢斟 , 一來顧全大家面子 , 二來避免情緒爆發或理性反應引發的後果 , 三來潑婦罵街 , 哭哭啼啼真的十分失禮難着 , 四來亦避免將不必要的人捲入兩人的衝突中 , 除非想衝突升級或被視作挑釁行為除外 , 這是對雙方的一份尊重及禮貌 , 否則不論結果如何 , 彼此都一定是輸家。

化解 Conflict 亦要揀啱時間 , 要避免在對方一輪苦戰疲倦萬分 , 急不及待去對質檢討過失 , 一來對方跟本不能轉 Mode , 用理性角度去正視問題 , 講咗等於無講。 亦要避免在對方忙到失魂或準備某重要事情時去找人討論大家的 Conflict 這會打擾對方精神情緒 , 十分不智。 處理 Conflict 要 Find Time 去認真處理 , 就像危機處理一樣 , 切不可掉以輕心。

2) Change Behaviors, not people

處理 Conflict 有兩個大方向Fix the Problem or Fix the Blame , 即我們常講的對事不對人 , 我以前寫過一篇 “誰之過” 分享咗如何分辨錯誤的責任誰屬 :

Fix the Problem 當然是針對問題核心建設性地去解決 , 若是 Fix the Blame 就是針對人的行為而作出批判 , 很多時我們都慣性地採用 Fix the Blame 這方法 , 這是現時很傳媒社會流行的有錯就要人頭落地的責怪文化 , 無助真正化解 Conflict 。

切記我們不是神 , 不要妄想改變或改造別人 , 我們能做的是了解別人須求 , 再調整手法或行為去協調及配合別人 , 把事情辦妥 , Turn Heat into Light 將衝突 , 矛盾化為詳和合作 , 令衝突不再重演 , 這樣才可長遠地 Fix the Problem 。 有些事不是可以次次 Alt+Crl+Del 話 Reset 就可當無事發生從新再開始的。

q12

3)Agree on something

當開始處理 Conflict 時 , 雙方一般都會採取 Defence 防禦狀態 , 劍拔弦張 , 壁壘分明 , 而在這樣的攻守的心理狀態下 , 形勢上非常不利 , 萬一有一方擦鎗走火就只會挑起更大衝突。  所以首先要要軟化雙方情緒 , 切勿用輕佻開玩笑的手法 , 因這樣只會令對方覺得不被重視 , 要用認真及誠懇態度 。 在開場白中重伸一些大家的共同目標或價值觀 ………..

如 : 我們重視及珍惜大家共同利益或長久合作関係 , 我相信大家有共同目標是……..”It seems we agree that we need to get this done…….這樣立即可將大家由對立的層面軟化或轉變成合作層面 , 將焦點放在 Fix the Problem but Not Fix the Blame 上 。 而且亦為大家的関係加上一道保護盾 , 免去了關係破裂那種不安全感 Insecurity , 就算第一輪談判不成功 , 彼此関係依然不太受影響 , 這樣才可有第二 , 三輪返回談判桌的轉機。

4) Use I Language

在處理 Conflict 時盡量被免用 “你吔吔 , 你勿勿……” 因這種說話方法帶少許指責性、攻擊性 , 顯得拙拙迫人 , 就如無形的拳頭發向對方一樣 , 這樣對方一定會採取 Defence 防衛策略 ; 相反若收用 “我”來做主導 , 一來會減少壓迫感緩和氣氛 , 二來避免將衝突升級及惡化 , 三來大家談不合籠亦不太傷和氣 。

當然語氣上最好平和一點 , 不要加添太多非必要的情緒發洩 , 因這些情緒會淹蓋真正的 Message 訊息。若害怕難以控制情緒的話 Put it in writing , 寫個 Email 一封信給對方 , 怎樣寫下文有分解。

5) Figure our where we went wrong

要知道很多事都是雙對的 , 在 Conflict 中未必有一方可以完全啱晒 , 所以若錯在己方就要承認 , 不要死雞撐飯蓋 , 借解釋去掩飾 , 千萬不要當對方是傻瓜 , 反而一句 “這件事我都有部份責任” , 坦坦白白 , 落落大方。

就算明知對方不對 , 有些時候你來這一招”自責” , 反而是以退為進 “破冰”消除彼此間的隔膜的妙法 , 可以問對方在這問題上自己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忙 , 協助來配合對方 ?  這樣直接了當跳去 Find Solution 方面 , 一來避免令對方認錯尷尬 , 二來更能顯出自己的寬弘量度及解決問題的誠意 , 嬴取人心。

q6

6) Criticize with precision

在處理 Conflict 時經常聽到許多流於空泛的批評 , 令人摸不着頭腦…. You are unprofessional….You had a bad working attitude …..Your performance is not up to standard ……

每人對這些字眼的尺度準則都不同 , 聽完跟本不明白對方所講的是什麼 , 那又怎能做出什麼相應行動去改善。這類言辭只會帶來更多迷惑 , 迷惘 , 間接增加怨恨, 及對你產生敵意 ………所以要避免這類模糊其辭的批評。

作為投訴人自己亦要搞清楚自己想對方怎樣做才叫滿意 , 若連自己都不知自己所須 , 又怎能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所以一定要越具體越好 , 例如 You should be do items A, B, C & D ……  You have to be punctual.  You have to improve your sales by X% this year. 這些都是一些明確而又實體的例子。

7) Turn Complaint into Request

在處理 Conflict 時我們很多時都聚焦在投訴對方不是或錯誤上 , 不論自己理據多強 , 多麽有理 , 對方聽在耳裏一定不會舒服。 人多數受軟唔受硬 , 相反若將投訴轉化為一個要求 , 一來對方較易接受及落台 , 二來可以避免將事情變得情緒化。 只要用之時加點 Pressure 壓力 , 一定較硬碰來得易令人接受。

作一個例子 : 父親向夜歸的兒子大發雷霆 , 責罵兒子沒有事先交待去向 , 兒子 OT 巳十分疲倦 , 心中不好受而作出反擊 ……… 同樣情況若父親換個方法 “呀仔 , 我同呀媽好擔心你咁夜未返 , 怕你出了意外 , 你可否下次過夜歸給我們來個电話?? “  同一情況兩種演繹 , 聽落去順耳好多。

8) When someone attack ……….agree

在某些處理 Conflict情况下你會發覺對方主的目的是對你進行攻擊 , 不是來解決問題 , 他們的動機是在公眾場所中傷害你 , 落你面 , 打擊你的威信 , 對方的策略是 “缸瓦砸瓷器” , 正所謂來者不善 , 善者不來 , 對方一定計算你如何還擊作出部署 , 而攻擊行動一定有第二,三波攻勢 , 你若硬碰、逃避就中正對方圈套 。

在這種情況下先要沉得住氣 , 千萬別動怒或不耐煩。 切記自己身在戰場而要某定後動。 最好先來個 “奇招” ………先 agree , 引對手使出所有招數 , 露出破綻才作還擊也不遲 , 要守着令自己不敗才有機會取勝 。 盡量運用對方論點去回擊對方 , 這招叫以彼之茅攻彼之盾 , 善用對方的不合邏輯作為破綻還擊 , 對方勢估不到你會用他的招數回敬 , 趁對方陣勢一鬆就是你逃走之時 , 君子不立危牆 , 切不可小勝不知輸 , 好勝戀戰 。 對方裝你唔到 , 下次你就有了防範就要揾有利形勢才可再作相討 。

第二種戰術是運用 (2) – (7) 的方法去防圍 , 甚至來一個 ”易地而處你又如何?”反問對方 , 再加個 (1) 相約某時某地來個單獨詳談 , 用時間換取空間 , 這樣才可將對方的圍剿突擊瓦解。

在公眾場合中要顧及自己的權威 , 不亢不卑 , 不要争一時之氣 , 輸了旁觀者的支持。大家亦要分清楚什麼是合作伙伴 , 什麼是敵人 , 對付敵人就不用留手了 , 反正你都不打算與他們維持什麼關係。

9) Bow out for a while

在處理 Conflict時 , 無可避免會有情緒因素存在 , 當感性情緒超越警戒線或步向失控前 ,就要大家先來一個休會 , 大家分開一吓 , 冷靜一段時間 。 對於對方不合理的批評要跟自己講 “我聽到他/她的訊息 , 但我未必要完全同意所有訊息的內容及價值觀” 先作一個抽離。 再找方法消消氣 , 下下火。

切勿在情緒不穩時作出任何決定 !!

當下啖氣才再思考吓對方的要求論點 , 易地而處 , 想想對方的出發點及手法 , 知己知彼 , 才擇日再作談判。

10)  Find the third option

當局者迷 , 傍觀者清 , 有時第三者用另一角度去睇件事又有另一番意見睇法 ,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一個朱葛亮 , 集思廣益絕對無壞 , 不要以為一些有經驗人仕的意見才有價值 , 有時傍觀者的簡單提示往往點石成金。

舉個簡單的例子 , 太太工作太累不想做飯 , 先生不願做飯而提議不如外出用膳 , 太太只想休息而拒絕 , 雙方開始有小衝突 ………什麽自私 ….. 什麽不顧別人感受 …..之類之類 ;  而四歲的女兒則提出不如叫 Pizza 外賣 ……… Problem Solve, end of argument!! 

我想指出的是有時將件事加少少創意來思考 , 往往是解決彊局的神來之筆。

11)  Work it out on paper

接上文 (4) , 我分享一個幫助大家去解决 Conflict 的方法 , 先要大家做一個小實驗 , 用心想想 A , B , C 三個英文字母共有多少個組合? ………… ABC , BCA, CBA , ACB……… 你會覺得好亂 , 都唔知邊個數咗 , 邊個未數 , Right?  我的意思是簡單如 ABC 三個字母都咁難只憑腦去分清 , 更何况一些複雜的問題? 所以我提議將你的 idea 用紙寫低佢 。

一來當你將問題寫在紙上時 , 你會同時將煩惱download 落張紙度 , 使煩惱不再繫繞在腦中 , 你亦會由第一身變為第三身 , 這樣可避免鑽到牛角尖 , 你甚至可將情緒感覺寫得越細微越好 , 你會令自己的感性情緒轉化成理性字句 , 這樣有助清一清自己的思路 , 勾畫出問題核心及讓自己理性的看整件事。

這個思考方式簡單而有效 , 不單在工作 , 家庭 , 關係都用得着上 , 我將這 Conflict Worksheet 的英文版節錄下來給大家分享。大家可以 Copy 下來放在電話及 PDA 內 , 你一定有用得着的時候。

q13

Conflict Worksheet

A)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the others persons negative behavior. Either describe your feelings or bottom-line effect in terms of time, money, moral.

I (or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Describe the other persons negative behavior. Remember to focus on the behavior, not the person. Be specific and non-judgmental.

When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Make a request Identify the preferred behavior and ask the person to use it.

Would you plea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Describ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o-operation.  This is the benefit to the person if he/she changes the negative behavior.

If you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Describ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ot co-operating.  Be specific about the follow-through, then do it. 

If you don’t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n’t make promises you can’t keep)

 

12) Agree on the future

化解衝突除了要靠上述的方法外 , 最大的元素就是行動的決心 , 要講完就算 , 一兩天後打回原形 , 白廢一番努力之外 , 亦失去改善 / 修補關係的誠意及機會。 若到下次雙方再有衝突的話 , 能解決的可能性將會難上加難 。

而在改善期間, 我建議雙方應訂下一段試用期 , 試用期中列明某些 Benchmark , 以便大家客觀改善進度 , 之後再作檢討。

大家要明白一點 , 世上沒有完美 , 凡事只要合理就可以。

13) Have more conflict

Conflict 其實是自然界的一項法則。 Conflict 並不可怕 , 它是一項令人成長的考驗 , 當你化解了某些 Conflict 後 , 你會覺得自己突破了自己能力 , 對別人的了解 , 人生的意義 , 是進步了 。

就正如飛機逆風而行 , 逆風越大越飛得高。 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刀是用火 , 水 , 不斷錘打 , 長時間去 “精煉”出來的 , 同樣一段關係亦要經過不斷的考驗煉出來 , 若雙方的合作若經不起考驗 , 那來恆久 。

逃避非善法 , 面對是修行 , 面對 Conflict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我覺得最重要是 “誠實” 地將件事攤出來 , 免去感性元素 , 在不損害彼此關係的大前題下 , 理性地面對 , 尋求共識 , 互相協調配合。

當然大家價值觀 , 原則 , 理想 , 環境條件都不同 , 不是所有 Conflict 都能完全化解 , 但起碼自己嘗試過努力過 , 給了機會大家 , 試過有五成 , 唔試得個零 …………

放下執着 , 難得糊塗 ; 有時輸了不重要 , 但不要輸埋經驗。

僅將這篇文章送給所有面對 Conflict 而不所措的人。

 

不是那個她 – Domaine Rodet Chateau de Rully 2005

u1

上次與她一別後 , 我對她始終念念忘 , 我去遍了她有可能出現的地方 , 但始終芳踪緲緲 , 伊人再 , 只能輕歎 “不知何日君再來” ………….

這天當我遇見妳時 , 我不其然地又再想她 ………

我一廂情願以為妳會像她一樣 , 我心中知道這太可能 , 我只是天真地想騙一騙自己 , 可能我心中着實太想她吧 , 我心裏明白但卻不敢承認………….

這晚妳和我一開始 , 我的美夢就消散了 ……….

在微黄的燈影下 , 妳坐在我身邊 , 我嗅到妳那青蘋果、奇異果般的髮香 ……….

妳温柔如脂的玉手輕撫着我 ………..

妳沒有太多說話 , 甚至好像重覆某段說話………

但妳令我有種酸溜溜的幽怨感覺 ………….

u2

妳倆須有近似的背境 , 相似的容貌 , 而妳甚至比她更温柔 ……….

無可否認 , 妳同是年青貌美 , 充滿活力 , 温柔體貼 ……

妳不是不美, 但是妳那沒有變化的笑容 , 沒有起伏的情緒 妳就像 Answering Machine 一段重覆地說着同樣的話 …….

我不介意妳沒變化 , 但我倆不能存在沒有共嗚的溝通……….
妳須有美麗的軀殼但內裏好像缺少靈魂的機器一樣 ………..

u3

當然妳仍是妳 , 她還是她 , 妳倆是完全不同的 ……….

就算沒有她亦不等於我會喜歡妳 , 但亦正因為妳的出現 , 卻令我更喜歡她 ………..

u4

回歸現實 , 這酒由開瓶至三小時內表現變化較少 , 全程青蘋果 , 點點奇異果、少許青菜 ; 入口果味圓潤柔滑 , 中後段至餘韻以果酸帶動 , 結構及平衡感不俗 , 屬有前有後 ,  非常流暢 , 餘韻較短及帶青蘋果皮的微苦 , 三小時後更覺空泛。 整體不算差 , 只是起落變化較少 , 幼細感及內涵亦略遜 。

她不是不美 , 只是相比之前那支 Rully 較啱我口味 。以大約三百的價錢 , 咁 Consistance 及 Long Lasting 的風格 , 最適合高級餐廳用作 By Glass , 起碼容易控制 , 始終如一。

葡葡酒温度的迷思

u40

上回分享咗葡萄酒透氣的一點個人經驗 , 今次繼續分享另一要素 : 温度

相信大家都有這個最基本的概念 :  香檳越凍越好 , 白酒要凍飲 , 紅酒就要室温 ………… 可能大家都有一些疑問為何有些白酒雪得太凍時會冇晒香味?  或者酒味只得個酸字冇晒 Character? 為何有些人會將支紅酒雪一雪才飲?  概念似乎有些情況又未必 100% 全對或通用 , 究竟背後有什麼準則?

首先大家要留意一點 , 一般書本中所指 “室溫” 是指什麼地方或季節的室温”  一般來說這是以歐洲等地區室温約 20’ C 為基礎 , 但香港屬亞熱帶地區室温一詞有多少須要上下調節。

u41

未入題之前我想同大家分享一個小小實驗 , 將一個橙放雪柜雪凍 , 取出切開一半 , 一半放番入雪拒 , 另一半揾個保鮮袋裝住放入一杯暖水中 (~ 40’ C) 來個浸暖 , 20 分鐘後將兩者 AB 比較 , 你會發覺在雪柜果半邊會較酸 , 而浸暖咗果半邊比較上會無咁酸。可能大家會話感覺未必能作準 , 我自己就真的揾 PH 試筆去考證 , 兩者的 PH Value 分別是 3.7  4.2 

u44 u42

背後理論是: Lower temperature enhance acidity, warm temperature will break up the acidity。 知道這個原理後 , 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可以利用温度去提升或壓制酒中的酸度。

另一方面若將一支酒精度高及單寧硬的紅葡萄酒雪凍 , 大家會發覺低温有壓低酒精及單寧的强度的功效 , 大家若發覺支酒有如此問題 , 可倒一杯雪凍佢同一杯未雪凍的比較一吓就會明白。

u43

實例:

1.    一般甜酒如 Sauternes, Tokay, Eiswein, Beerenauslese 因較厚身而濃郁 , 若放暖飲就好像飲糖漿一樣 , 將甜酒雪凍有助提昇甜酒中的酸度及涼快口感 , 入口較平衡及舒服。

2.    以一些屬於果味鮮爽型 的 Sparkling Champagne ,就可以雪凍些 , 利用其氣泡及酸度切合其 refreshing 風格。但一些 Vintage Champagne 或雍容華麗型的就千萬要雪得太凍 , 否則香味只有 Citrus 之類而沒有 Nutty , Creamy, Toasty 其他釀藏香氣的發展而評定香檳的質素高低除了在適當的冷凍温度外 , 一支靚 Champagne 放暖後會變成一支有骨架清麗的靚 Burgundy White 而一支普通的只會變成酸水。

3.    一般輕巧、酒體較瘦的白葡萄酒如 Sauvignon Blanc , Alsace, Riesling, Gewürztraminer, Rose, Chablis 一都是較鮮爽 Refreshing , 這類葡萄酒可雪凍小許 , 以提昇酒的酸度用來配搭菜式。

u44

4.    一些酒體中厚優雅的白葡萄酒如 Bordeaux White, Rhone White, Burgundy, New World Chardonnay , Auslese 就不應雪得過凍 , 否則香味會變得很內儉最好是比室温稍凍 , 入口感到微涼為佳 , 這類酒在微涼至室温的變化是最美麗的。

u45

5.    一些果味鮮甜及 Light to Medium Body 的紅葡萄酒如 Beaujolaize Nouveau, Cotes Du Rhone Red, Bull’s Blood, Light Zinfandels. 就最好 Light Chilled 10 – 15’ C 之間來飲 , 以突出其鮮果味道。

u46

6.    其他 Full Body Red 就最好以 15 – 20’ C 之間來飲 , 有助香氣內容變化表現。

以上幾點可歸納於第三個因素 – 酒體Body的大小 ,

一些 Light Body 的酒一般較 refreshing 適合較凍的温度去飲;

一些 Medium Body 的一般較適合較微涼去飲 ;

一些 Full Body 的酒較厚重豐滿 , 室温能令酒的香味及內容發揮 , 所以適合室温去飲。

u47

香港夏天氣温有成 30’ C 冷氣房室温都有 23 – 24’ C 大熱天時去飲一啲 Full Body Red 厚叠叠真係幾辛苦 , 有得揀都會揀些白葡萄酒或 Light – Medium 的紅葡萄酒 Light Chilled 之後飲會舒服啲。真係無辦法要飲就最好飲之前 Chilled 吓支酒 , 這樣對香氣 , 果味 , 內涵都會變得好發揮一啲。

有時自己出席 BYOB酒局 , 我都會將自己支酒雪定 , 揾保温套包好才取去食肆。有幾次出席酒局 , 朋友帶支香檳出來 , 但完全無雪定 , 去到食肆才浸冰水急雪 , 支香檳因為樽厚 , 食肆配套又單薄 , 支香檳雪咗好耐都未夠凍 , 但唔飲又唔係 , 終於飲咗支暖嘅 Champagne , 浪費咗支靚酒

慣常做法若冰夠水夠 , 一般會可 15 分鐘內將酒降低 4 – 5 ‘C , 半個小時至一小時通常支酒會夠凍。但有一點我想大家留意就是當然一支酒在短時間內急速降温有機會將支葡萄酒  “冷窒”  , 香味及酒味會打拆扣 , 對一些纖巧幼細的 Burgundy White , Biodynamic 釀做的白葡萄酒 , 舊酒會有較大影嚮。

所以一些有 Sommelier 的高級食肆會有幾個不同 “適飲温度” 的酒柜存放 Sparkling , White Wines & Red Wines , 就是盡量避免 Temperature Drop 這個環節。

我自己 Wine Group 搞酒局好多時我會叫酒友預早一天將酒送去食肆 , 一來起碼酒在冷氣環境靜止 , 二來可以吩咐食肆預先將某些放入雪柜 , 等酒可慢慢雪凍 , 而自己早一小時到就有充足時間去準備。

除將酒放雪柜外亦有二種浸冷法供大家參考:

u48

浸冰法:

用雪桶四成冰四成水 (二成係支酒的容量) – 全支酒浸在冰水中 , 冰水温度為 4’C 。這種可方法令酒保持在 6’C – 10’C 。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切記咁上吓要將支酒取出 , 否則會 Over Chilled , 又要等一排等支酒暖返。

u49

坐冰法

用雪桶放四成冰加水 , 將支酒放在冰面。這方法用雪氣讓酒慢慢轉為微凉  。 

上述三种方法可以連環使用 , 即雪後浸 , 先浸冰後坐冰 , 或先雪柜後坐冰 , 當一支酒到了適當温度後就要取出 , 讓酒慢慢回暖 , 視乎不同的葡萄酒而定。

u50

餐廳用膳一酒兩用法:

有時 一兩 個人 Causal Dinner 可能只會帶一支葡萄酒 , 我多數會選一支中較性的 Rhone , Pinot Noir 喜歡她們的寬濶層面 。 我會將一半落 Decanter 放室温 , 一半原瓶用浸冰法放冰桶內稍微 Light Chilled (由於得半支酒所以 15 – 20 分鐘就夠凍) , 我會利用温度的差異 , 將一支葡萄酒的泠、暖 兩個 Character 變化帶出來 , 用低温去提升酒中的酸度亦有壓低酒精及單寧的强度 , 室温將酒的香味酒体內容展現 。 因應兩種表現而配搭食物這個方法其實在神之水滴第三期中亦有提過。

當然另一個識做方法可以在餐廳內 order wine by glass , 一般 by glass 的酒都幾大杯 , 一開二 , 二開三都無吔問題 , 這樣就可以經濟實惠的方法去佐餐。

u51

上圖出自 Hugh Johnson – The World Atlas of Wine  , 列出不同酒的最佳 Serving Temperature , 大家有興趣可在以下連結取出原圖作參考 , 當然最好買埋本書慢慢研究。

http://www.flickr.com/photos/amoksf108/3088587049/

葡萄酒的温度要旨在於帶出葡萄酒最美的一面 , 我成日同酒友講盡信書不如無書” , 世上沒有完美 , 理論是死人是生 , 不要死守一些理論 , 一切都要活學活用 , 靈活變通 , 在嘗試中尋找箇中樂趣 , 才是欣賞葡萄酒之正確之道 。

葡萄酒透氣的迷思

u21

如何決定葡萄酒是否須要透氣 , 用什麼方法透氣 , 要透氣多久 ……………這是一個經常有人問我而又非常難答的問題

我相信大家都同意處理一支葡萄酒目的是讓葡萄酒能展現最美的一面 , 說來簡單 , 但實行起上來談何容易葡萄酒是有變化及有個性的東西 ,  年份、成熟度、元素組合强弱支支不同 , 每人審美角度不同 , 口味又未必一樣 , 究竟什麼時候叫最美?  這不是有一條數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來的 ,  有時處理不當會弄巧反拙 , 錯手將支酒 Over Breath 咗就真係神仙難救

我在這個問題上都經過一輪的摸索、實驗 , 亦請教過很多做 Wine Serving 的朋友及資深酒友 , 屢試屢敗 , 屢敗屢試 , 總算歸納了一些經驗 , 我不敢說整理出一個清楚而有條理的法則 , 只能分享點滴經驗以供大家參考。

u22

葡萄酒之美在於其變化 , 相信一支由頭到尾都一模一樣無變化的酒未必得到鑑賞家的好評以一支新年份葡萄酒為例 , 由開瓶到下坡期間 , 酒味元素(果味 , 單寧 , 酸度) 有類似山丘的走勢變化 , 當然最佳的品嚐時刻當然是在圖中灰色範圍之內 , 亦是果味最頂峰而各樣元素比列正常的情况之下而當果味退化而酸度開始增加就會轉入下坡的情況 , 質素的好的就會一個美麗的黄昏 , 質素較差的就會表現解體失衡。正如人一樣每支酒都有自己獨突的酒味曲線 , 處理方案就等如提供一個平台讓酒去盡量表現真我’ 美態。

當然鹹魚青菜 , 有人喜歡霎眼嬌 , 青春無敵 , 艷麗逼人 , 氣質內涵 , 風華韻味 …….. 可謂各有各愛 ,  大家只會依喜不喜歡去評分。

要透氣換瓶的情況:

1) 一支 Ready to Drink 嘅酒應該有芳香的果味 , 入口時味覺應感受到幾種元素出現 , 正常次序大約是果味 , 酒體複雜性 , 酒精 , 單寧 , 餘韻 (有時元素會不分先後咁出現)………正如人的五官一樣 , 每樣元素理應平衡 , 大小比例正確才稱得上一支佳釀 (酒精的表現應在口中唔係好覺 , 而在喉底微暖為之正常) 若發覺入口時只感到強烈的酒精或單寧 , 就表示酒精 “封印” 了其他元素令酒表現一種失衡現像 , 而透氣可讓酒精揮發掉 , 使其他完素解放開來。

2) 要品嚐一些有 Ageing Potential 的酒當然最好梗係等到支酒 Mature 先去飲 , 但作為愛嚐者無可避免有時會 Drink Young 去試支酒的潛質。 一支有質素而可耐久的紅葡萄酒 , 一般須要較強的單寧作骨架支撐 , 有時真的粗嚡苦難飲之極 。 唯有借助透氣換瓶 , 使單寧氧化而變得柔和易飲一點。相信大家亦有此經驗發覺某些酒在第二天會好飲咗。

當然要透多久才可飲用就真係好睇支酒質素及單寧、酒精力度而定 , 急唔嚟 。 我曾經玩過將一支酒透氣了 72 小時 , 這次真是一個很深的體驗。 而一支好年份而可以久存 20 – 30 年的 young wine 絕對可以放心作 8 – 10 小時長時間原瓶透氣 , 跟本用太擔心 。有質素的新酒一定經得起考驗 , 若過不了這關跟本不能存放 20 – 30 年。

http://hk.myblog.yahoo.com/amoksf108/article?mid=12

3) 一支陳年的紅葡萄酒因瓶中會有很多沉澱物 , 飲前必須直立靜止一天以上 , 使沉澱物沉底 , 而透氣與否就要睇年份及酒表現。 一般陳年舊酒一開瓶時可能會有些怪味 , Earthy , Mud 或暗啞肉味 , 我會預早少少開瓶 , 將酒原瓶透氣一段時間 , 到差不多飲前才過 decanter 隔渣即刻落杯 , 寧願酒在杯中慢慢欣賞葡萄酒的變化。

u23

4) 有時一些白酒 (Rhone , Bordeaux 的白酒 ) 開瓶時香味十分緊閉 , 我都會將它們換瓶透氣 , 當然温度亦是十分関鍵的元素 , 將來有機會再作詳解。

http://hk.myblog.yahoo.com/amoksf108/article?mid=4580

5) 我有一班喜歡飲舊酒的酒友 , 他們很喜歡酒的成熟柔和風格 , 所以他們會將酒透氣較長時間。而我另一班酒友 , 他們則喜歡一些豐厚澎湃 , 力度雄渾的風格 , 他們喜歡將酒稍作透氣就直接落杯而我喜歡觀察酒的變化 , 我會原瓶透氣用長時間去品嚐一支酒 。 我想指出是要因應品嚐者的喜嗜去決定如何處理一支酒 , 要大膽定保守沒有一定的法則 , 這亦是一般 Sommelier 會考慮的重要因素

6) 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是 ‘時間’ , 我會俾多少時間去品嚐一支酒? 一晚一支定一晚七八支酒的出場次序是什麼?  再決定原瓶透氣或換瓶醒酒 , 好多時一支處理妥當的酒隨時可打高一兩班 , 在云云眾生中突圍而出

不建議換瓶的情況:

7) 以紅葡萄酒為例 , 當一開瓶時香氣巳十分自然舒暢 , 入囗樣樣元素都有出現 , 而酒精多或在中段隱隱約約出現 , 我會揾酒塞塞翻支酒 , 差唔多到飲先開。

8) 對一些纖巧幼細或脆弱的 Burgundy Red, 我不會主張作換瓶透氣 , 最好原瓶直出 , 因為換瓶隨時會整 “散” 支酒 , 反正 Burgundy 杯夠大隻 , 可以讓酒在杯中變化。

u26

9) 一些 Party Wines & Food Wines , 我都不會太花時間去搞 , 一般來說原瓶透氣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 , 反正這類酒變化不會太大 , 頭中尾段都大同小異 , 輕鬆一點不用費神

10) 一般鮮爽 Refreshing 的白葡萄酒及香檳當然唔會玩透氣 , 我只會用温度去將酒的最佳一面表達。

 

 

u27

Audouze Method 透氣的方法:

– 在釀酒的過程中 , 為了讓酒更圓熟可口 , 在浸皮時灌入細微的氧氣泡沫進入酒中 , 稱為 Micro Oxygenation , 這種方法雖然有讓酒氧化早熟的危險 , 但卻可讓新酒變得更加圓潤好飲。而在透氣方法中亦有一種類似的方法叫 Audouze Method , 主張將酒預早 4 – 5 小時開瓶作原瓶透氣 , 之後吔都唔搞 , 直至飲前才過 Decanter 再落杯。這種叫 Slow Oxidation 的過程對舊酒的表現比將支酒 直接 Decant 解釋是若一個在沙漠中渴死的人 , 太快飲水反會令他加速死亡 , 反而慢慢將水給他 , 會救他一命 , 這個解釋亦不無道理。

– 這派學說亦主張與其用 Decanter 加大空氣接觸範圍 , 倒及加長原瓶透氣時間來得有效。這個倒有待印證。

– 不要幻想「透氣」能代替天然醞藏令酒變得成熟而富內函 , 否則將所有靚酒來個長時間”天體行動”即可;正確比喻「透氣」只能當作一幅 Snap Shot“即影即有的照片”它不能改變照片的內容 , 只能讓時間令照片中影像慢慢顯現於人眼前

u29

– 坊間有些器材稱能令葡萄酒加速成熟 , 據我有限的知識得知其實原理是利用正負離子的分子活動去令葡萄酒內的離子交換而產生變化。要知道在釀葡萄酒的過程中不能有銅 Copper 這種活躍物質 , 因與產生化學變化影嚮酒味 , 某些坊間器材就有這種物質存在。而另一種器材是利用磁力去改變葡萄酒內的離子分佈排列 , 這就像幾年前盛行的汽車用的節油裝置一樣 , 無可否認每樣東西都有它的獨門之處’或理論技持 ,  是好是壞 , 如何取捨就由自己去決定 。  而我只會當酒在 ‘沉睡不醒’ 的情況下才會考慮使用這類器材 , 畢竟我始終喜歡原汁原味 , 真我贏掌聲。

– 在香港講求效率 , 樣樣即食的快餐文化中 , 很難有人願意去花三四小將支酒透氣咁耐才飲。這是自己覺得遺憾的事。

若可以的話 , 找一些很有經驗 Sommelier 的高級食肆 , 預先 Credit Card 俾晒支酒錢 , 請佢預先 4 – 5 小時幫你將支酒開瓶透氣 , 咁你就真正享受到支酒的美態。

能對酒有如此了解 , 對食肆又能如此信任唔怕俾人偷龍轉鳳的 , 又有知識技術做到的 , 就真係一個理想 , 畢竟夢想與現實仍有一定距離。

針無兩頭利退而求其次 , 另一個可行方法就在酒友家中開壇 , 但架生配套地方又是另一頭痕地方。

Simple is always the Best , 其實俾足夠時間支酒慢慢發展就係最簡單的一個方法 , 一支有質素的葡萄酒同真正朋友一樣 , 是要尊重、用心及時間去慢慢欣賞、體會、細心品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