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剛飲完支 Haut Brion 1970 , 今晚再飲 Mouton Rothschild 1970, 我在之前朋友酒聚中飲過呢支酒 , 對她多小有些了解 , 這夜一連開了兩支 Mouton Rothschild 1970 , 真的可以對這酒有些定論。
兩支水位一樣 , 好明顯經歷有所同 , 網上有人將她長時間透氣及 decant (9 hours in the decanter and 3 hours in the bottle) 而 Robert Parker 亦對這酒處理方法有多方討論。
其實冇話與錯 , 只係你要 , 而我好清楚答案 , 因知支酒捱唔得耐所以打算早開及兩支一齊開 , 就決定用 ”即開接力法” 去處理。
1900 hrs 先開高水位的一支 , 酒塞好梅 , 就算用呀蘇去開都碎晒 , 搞十分鐘有多才完全將散 cork 取出 , 過 decanter , 酒渣如粉般細。
1920 hrs 試第一口初驗 , 入口第一印像是 “果酸” , 但並非壞酒的酸 , 一種熟識的感覺 , 表現如我所料。
1930 hrs 落杯 , 並刻意地倒大杯一點 , 因杯大酒少支酒表現會跌得更快。
酒色暗啞磚紅 , 初段是熟車尼子 , 藍莓 , 紫蘿蘭 ; 入口時先出現葡萄的果酸 , 柔和酒體密度下包含一種複雜性 , 單寧巳化於虛蕪 , 柔和舒服 , 果味在前反而在餘韻中出現 , 而幼細的酸斷在口中伸延。
2000 hrs 香氣變成煙草 , 香料 , 甘草 , earthy , mineral。 (在這時開第二支 , 用同樣方法 decant)
2025 hrs 第一支香味乃有變化 – 皮革、布、煙草、朱古力 ; 入口但酒味巳開始散。隨即用第二支接力。
2100 hrs 第一支巳完全下坡 , 酸而失 , 內容一片空白 , 俗講死死。第二支重覆近似的舖排 , 同的是果酸無咁重 , 較圓潤。
2200 hrs 第二支又完全下坡。
兩支 Mouton Rothschild 1970 感覺是完一至 , 須然香味仍有變化但酒味真的與香味耐力表現脫 , 可說是平淡如水 , 沒有曲線伏 。
她 , 歲月無情 , 滿頭白髮 , 面容蒼白 , 心境無奈 , 腦中空白 , 一切光輝巳成過去 ………
她 低聲細訴往事 , 帶一種無奈滄桑…………. 回憶逝去的往事 , 充滿悽酸 , 捨 , 真擘而盪氣迴腸 …………
她 , 給我一種悽酸離別的感覺 , 就如這歌 ………….
趁熄滅前還可一見 , 蠟成了灰沾污了我的臉 , 眾生蔓延淚海被填 , 浪漫擱淺舊歡不變 ……………..
三千年前Three Thousand Years Before.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