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酒人仕一睇標題一定 “媽”聲四起 , AM 竟然如此 ”殘忍” 會 ” Kill the baby” ………..
大家先冷靜 請聽我解釋。 其實我同大家一樣感到心痛及無奈, 話說當日我接到這支 Mouton 2000 時 , 酒巳被人開瓶了 , 未飲過而即時塞番酒塞 , 一切不在我控制範圍 (不知是開多了定還是開錯了 , 我當然不會多問詳情為何 ) , 我心中只計算如何處理及盡快飲了這支酒 。 看看 Schedule 最快要第二天中午才有 “Proper Situation ” 可以用 , 於是將酒放上酒架 , 放入低温房以減慢氧化速度及等酒靜一靜先算。
Mouton Rothschild 2000 適飲期為 2012 – 2050+ 心想一支如此生嫩的酒 , 又被破封了 , 應如何處理 ?? 到時支酒會否己變質呢 ? 當天的場合一支酒一定唔夠分 , 冇理由一錯再錯再開多支 2000 ? 加上自己酒倉亦無此年份 …………… 一連串的問題 , 真係幾頭痕……….. 心生一計 ………….. 挑了支適飲期的 Mouton 1999 同 2000 拍住上 , 進可攻 , 退可守。
問題又來啦 …………. 要兩支不同年份的酒能在同一時間內達到理想表現 , 而兩支不會有太大差距 , 又是另一個極大挑戰 , 萬一失手 , 又有什應變方法 ????
以下只屬個人的處理手法 , 只供參考 。

Mouton Rothschild 2000
0830 hrs 開瓶 , 透氣 15 分鐘後試第一杯 , 入口感覺非常 Harsh , 酒精感強 , 很 Close , 決定稍後作細流 decant 。
0900 hrs Decant 時果香淡淡散發。
1000 hrs (開瓶 1.5 小時) 酒色深紅近乎紫黑 , 玫瑰色邊 , 掛杯緩慢。 香味慢慢散發 , 較含蓄 , 帶少許 truffle , 熟果 , 松木 , 燒烤肉味。
1100 hrs (開瓶 2.5 小時) 第二次入口 , 酒體厚重濃密 , 酸度明顯較高 , 仍然很生 , 未飲得。
1130 hrs (開瓶 3小時) 果香仍然含蓄 , 而香氣發展出一些豉油、香菇、肉味等釀藏香味。
1230 hrs (開瓶 4小時) 香味開始綻放 , 開始踏入高峰期 , 熟果 , 黑加侖子 , Cherry , 鉛筆 , 少許皮革 , 咖啡 , 感覺是豐富及華麗的 ; 入口酸度依然較高 (我懷疑是酒本身的性格還是支酒己變酸 ?? ) , 酒精已很平順 , 具複雜性 , 那是木桶及 mineral 的混合感覺 , 單寧尚算平順 , 骨肉均稱 , 木桶單寧及果單寧分別在上顎、中、牙縫間穿梭 , 口腔內果味細長而好像葡萄皮及烤多士味 , 收結有點朱古力的微苦 , 而且維持頗長時間。
1330 hrs (開瓶 5 小時) 酒開始進入橫向狀態。
1430 hrs (開瓶 6 小時) 酒開始下坡 , 酸度令酒變得難飲。比我想像中短命!! 當然今次結果不能作準。
酒始終是 young , 感覺 harsh & green 是絕對正常 , 我當然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 將酒變到成熟 , 極其量只能令她無咁難飲 , 但今次我亦可以初了解到這支酒的少許潛質。
今天的她稱不上是典雅柔和、不算是華麗高貴 , 她的酸度始終令人有種較瘦削的感覺 , 但在一切負面的背後我一種很奇怪感覺 , 那是是一種 ” Sexy 性感” , 不是那種買弄纖薄衣 ,豐滿身材 , 曲線玲瓏 , 只有外在的女性胴體性感 ;反而是一種有點專業模特儀的適中甚至較瘦身材 , 令人暇想 , 非筆墨所能形容的一種發自內裏的性感氣質 , 對一支酒有如此的聯想亦是我的第一次。

Mouthon Rothschild 1999
1000 hrs 開瓶 , 透氣 15 分鐘後試第一杯 , 酒體中厚綿密 , 酸度、單寧平衡 , 果味濃郁而酒表現成熟飲 , 應該不用 Decant 太久。
1030 hrs酒色深紅帶紫 , 三文魚色邊 , 掛杯緩慢。 香味散發自然 , 熱情奔放 , 熟果 , 黑加侖子, 松香, 香菇 ; 試第二口 , 酒體同半小時前一樣 , 發展較慢 , 若原瓶透氣估計要 3 小時 , 若 decant 估計大約要 1.5 至 2 小時達頂峰 。
1100 hrs (開瓶 1小時) 果香開始發展花香 , 如紅玫瑰 , 香味令人有一種甜的感覺。 心想支酒頂峰橫向應該可以維持 2 小時 , 決定將酒Decant 加速氧化 , Decant 時香氣澎湃有勁 , 果香四溢 , 與 2000 的含蓄成強烈對比。
1230 hrs (開瓶 2.5 小時) 香味綻放 , 開始踏入高峰期 , 熟果 , 黑加侖子 , 少許布冧 , 鉛筆 , 松柏 , 咖啡 , 感覺是層次豐富及熱情 , 入口質感柔和 , 酸度平順 , 單寧線條較粗 , 在上顎、中、牙縫間停留 , 收結同樣有點朱古力的微苦 , 維持時間頗短 。複雜性少許 , 最難得是她的潤及滑 , 感覺非常易飲及討人喜歡。
1330 hrs (開瓶 3.5 小時) 酒開始進入橫向狀態。
1430 hrs (開瓶 4.5 小時) 酒開始跌 walt, 後勁不繼 。
此酒前段表現很好 , 但中後段果味急轉直下 , 並不是 Classic Bordeaux 應有的細長、涼快、 Elegant 的感覺 , 反而有點 American Style 。 個人睇法此酒不宜 Aging 太久 。 此酒給我的感覺是梅艷芳的一首歌 – 烈焰紅唇。
上述是兩支酒分開的各自獨白 。
當天我先倒 1999 , 而然後 refill with 2000 , 兩支酒相同款色 Decanters, 在場人仕除了酒主外 , 沒有多少人能察覺兩支酒是不同年份 , 尚算順利過關 , 當然遇正識飲之人 , 一試就知兩支分別。
兩支姊妹酒本是同根生 , 香味、酒體、性格同出一徹 , 兩者混合出來的效果很好 , 起碼比淨飲 2000 好 , 兩者產生了互補作用 , 99 亦平衡了 00 的酸味 , 00 亦加入了 99 的滑及潤 , 果味、深度、層次變得更豐富 ,但 A B 的分量不同 , 效果亦不同 , 所以不可一概而論 , 或仔細描述到好到怎麼程度 , 只能說是絕對可行 , 負負得正 , 包你有意想不到的過癮 。
這就是我的後着及大膽嘗試 , 下次玩 Vertical Tasting , 不妨咁玩 , 可能對葡萄酒有新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