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ing Date – 20 Sept 2007
大家千祈唔好唸去唔應該去地方 , AM唔會有任何家長指引類別以上的內容! 只是酒友去完Alsace 回來帶了幾支較甜的白酒想搵機會試 , 有人提出不如試襯辣 , 講講就去印度遊樂會搞個 wine dinner。
我以前講過每個人接受辣的程度都不同 , 而辣亦分多種 , 而自己所知的有: 火辣(辣椒) , 麻辣(辣椒) , 香辣(咖喱) , 暖辣 (咖喱) , 銳辣 (山葵) , 不辣 (日本咖喱) 。 而今次揀印度菜配襯取其中庸, 辣性較和及有其他香料混和 , 變化較大。
咖喱源於印度,其香濃的味道受各國歡迎。傳至今天,已經演變成不同各有各特色的咖喱。
印度– 在印度咖喱有很多的選擇。其中, Masala 較溫和, Vindaloo 則勁辣。也因為氣候不同,南北印度的咖喱也有分別。南印度較熱,當地人愛吃較辣的咖喱驅暑;北印度則愛較溫和的。
巴基斯坦 – 因為鄰接印度,巴基斯坦的咖喱,很有前者的風味。
馬來亞 – 馬來亞的咖喱,泛指馬來西亞的和鄰接的新加坡的咖喱。其特色就是用當地盛產的椰子入饌,混入椰汁。港式茶餐廳的咖喱,跟馬來亞風味最接近。
泰國 – 喜歡泰國咖喱,由喜歡她獨有的青咖喱開始;較之其紅咖喱,青咖喱味較溫和,適合香港人如我的口味。吃泰國咖喱,留意到廚師用很多油烹調。原本,他們用的是咖喱膏,要油炒才可散發其香味。紅咖喱膏製紅咖喱,青咖喱膏製青咖喱;兩者的分別在於其成份,前者用紅辣椒,後者用青辣椒。
日本 – 在日本咖喱是甜的。日本咖喱的特色,混入了蘋果味。除了本身的果香,甜味更進一步中和了辣味。
今次所揀選的酒由淡至甜分次排列次序如下:
1. VCP Yellow Label Champagne NV
2. Dr Burklin Wolf Riesling Spatlese 1997
3. Alsace Riesling late harvest 2004
4. Alsace Gewurtztraminer late harvest
5. Alsace Pinot Gris late harvest 1999
6. Chateau Haut Marsalet Monbazilla 1992
接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