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岩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 , 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爲石英班岩,中部爲礫岩、紅沙岩、葉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 , 造就出岩茶的優良內質及特有 ”岩韻”。 加上武夷岩茶製造方法獨特,兼有紅,綠茶製造原理的精華 , 配合精湛細致的焙製技術 , 做就岩茶獨到品質。
著名的武夷岩茶品種﹐除原有的奇種之外﹐又先後引進和培育了若干珍貴品種﹐最出名的莫過於 “大紅袍” (亦有人叫馬騮搣), “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半天腰”﹑“白牡丹”﹑“金鑰匙”﹑“不知春”﹑“不見天”﹑“雀舌”﹑“老叢水仙” 以及 “武夷十二金釵” 等等好幾十個品種 ﹐以這些名叢製成的茶葉﹐無論香氣﹑滋味﹑湯色都各具風韻。
屬半發酵茶類,可用較高的水溫來沖泡。忌長時間浸泡,否則苦澀味重。
紫砂茶具沖泡,建議沖法如下:
1. 份 量:置放相對於茶壺三份之一的茶量
2. 水 溫:95℃~100℃
3. 浸泡時間:約三十秒 , 四十秒 , 五十秒 …………….
4. 沖泡次數:約七次 (視茶葉質素及泡茶者手藝而定)
岩茶神功要訣 (與鐵觀音有九成近似)。
水溫熱、茶量足、時間準
1) 參考用具擺法如上圖。
2) 水準則 – 茶葉一般較褐色可用較高水溫 (~95 – 100’C)
3) 水溫太熱可以先行洗杯 , 將熱水倒人大茶碗中 , 用左手用茶夾洗杯 。
4) 為免茶杯變 , 影嚮茶味發揮 , 從注入熱水進行暖杯。
5) 同樣在茶壺中注入熱水以作洗壺暖壺之用。
6) 暖壺後將熱水倒去。
7) 用茶斗將茶葉置入杯中 , 茶葉份量按個人口味或茶葉質素決定。
8) 提煲沖水 , 用慢水流高沖法 , 將水慢慢沖入茶盅內 。
9) 用茶刮將泡沫刮走 。
10) 蓋 ,盡快 將茶即時倒出 , 此步驟叫開茶 , 一般都不會飲用 , 養壺玩家會將 “開茶” 的茶水留作養壺之用。
11) 重覆步驟 (8) – (10)
12) 今次再開茶水倒在壺身 , 用意是利用壺內溫度將養茶水吸收 。
13) 將用茶巾將茶壺底先行印乾。
14) 將茶倒入公道杯中 , 一定要連最後一滴都倒盡為止。
15) 將暖水用的水從杯中倒出 , 從公道杯中將茶倒入茶杯奉客。
15) 奉茶前用茶巾印乾茶杯底才奉客 。
欣賞角度 :
岩茶湯色橙紅明艷,杯邊有黃光層 , 茶湯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味,並有弱果酸味 , 很容易分別獨有的岩韻。
武夷岩茶的泡飲,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噱咽,先嗅其香,再試其香,徐徐咀嚼而體貼之」(《隨園食單》)。開湯第二泡香才顯露。茶湯的香氣自口入,從咽喉經鼻孔呼出,連續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鑒別岩茶的上品的香氣。更有上者「七泡有餘香」。
武夷岩茶風格鮮明 – 香氣 , 茶味 , 岩韻 , 茶味變化多端 , 表現剛勁有力 , 較男性化 , 加上品種繁多 , 各有獨門絕技真有如梁山一百零八好漢般精彩。
優質岩茶品種亦具大師功架 , 亦講求質感及平性 , 結構均稱 , 餘韻悠長 , 與葡萄酒的 Cabernet Sauvignon 風格非常近似 , 亦是個人最迷的茶種。
下回講茶中 Merlot –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