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茶議趣 – 器皿篇

接上回………

今天襯放假 , 將置於高閣的 “架生” 取下 , 心中不免一句 “老朋友 , 我們又見面了!” 洗擦淨 , 一面單手沖茶 , 一面單手拍照……….. 心想 , 若要講茶真係有排講 , 又怕悶親讀者 , 心中十五吊桶 , 七上八落 , 十分難為 。 最後決定以簡單實用為原則 , 不搞高深但求傳真 , 將一些生活藝術 , 生活情趣向網友推介 , 他日去到茶舖唔使俾人當”水魚” , 若要深入研究 , 坊間大把好書茶藝班以供參考學習。

言歸正傳……………

泡好茶要訣 

茶同酒一樣 隨著天、地、人等因素而變異,茶品質即使有某程度的固定性,然而仍有難以捉摸之處。儘管難有固定原則可依行,但亦有基本常識可參考,而這些要領亦必須配合,才能泡出好茶。

茶意

有人把茶道說得很玄、很高深莫測似的,然而品茗最直接的作用乃在於「茶趣」的享受與欣賞。 泡茶者在泡茶前應抱著一顆泡好茶的心,並了解茶的特性,再融入自己的泡茶經驗,掌握適當的泡茶方法,便能泡出一壺好茶來細心品茗,盡享茶趣。

茶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用一組好茶具方能使泡茶時揮灑自如。今回先講茶具………

a1

茶壺

主要用來泡茶,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 , 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茶壺不需太大 越大用茶葉越多 , 一般吋朱泥壺己足夠杯用 。茶壺選擇 能以滿足基本須要為大前題 , 只要大少合用 , 外形簡單實用 , 水流表現好 , 夠平打爛唔會肉痛為原則 。

飲不同茶如烏龍 、鐵觀音、水仙、普洱 最好分開不同茶壺使用 , 避免茶味混淆。新壺買回來要先「開壺」方可使用 , 如何開壺則遲些再講 。 另外亦有人養壺 , 將茶壺由 “瓦色” 養到油潤光澤 , 此仍高班課程 , 容後再談。

 

茶盅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盞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茶盅通常有蓋、碗、托三件套組成,多用瓷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瓷茶盅主要用作品嘗淡香 , 淡味的茶種如 香片 、壽眉 、龍井、碧螺春等茶種。 若不想投資買壺 , 茶盅是一個又平又方便的解決方法 , 不好之處是茶盅倒茶對初學者會較難操作。

a2

茶杯

 作為盛茶用具,分大小兩種:小杯主要用於烏龍茶的品啜;大杯用於普洱,茶杯最好由瓷器製作 ,因紫砂杯會影嚮茶味。

a3

公道杯

又稱茶海。它是均勻茶湯濃度而設的過渡性用具,因倒茶時 , 第一杯至第四杯因時間關係會引至濃淡不同 , 所以茶先倒入公道杯內再平均分出就會使每杯的水準統一。公道杯通常由瓷器或玻璃製作,大小根據茶壺或茶盞的配套。

a4

 

茶盤茶池
它主要用來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其上層為有孔的盤,下層為貯水的容器,主要用來盛接漏出或溢出的水滴,多用竹、木、金屬、陶瓷等製作。

a5

由左至右

茶斗 

又稱茶漏,常在用小壺時,置於壺口,方便於將茶葉倒入茶壺內。

茶夾

無味的竹或木製成 , 用來洗杯及一般操作用。

茶叉

用無味的竹或木製成 , 當茶壺嘴被茶葉阻塞, 用尖尾部從壺嘴插入 , 調整茶壺出水時使用。

茶荷 

又稱茶則,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常用無味的竹或木製成。此可避免用手抓取茶葉時,將手中異味留在茶葉當中而導致變質。

毛筆

個人喜歡用來掃乾茶壺上漬水用 , 讓壺身能平均吸收茶油 , 避免茶漬停留。

茶巾 

用麻、棉等纖維製造,通常用來擦抹泡茶時溢濺出的茶水及清潔茶具,如欲用在保養茶壼時,必須與其茶巾分開使用,並應避免沾染油污。

煮水器 / 水煲

玻璃壺好處在於能清楚看見沸水情況 , 易於控制水溫 , 壞處因用酒精為原料所以較慢及玻璃壺易打爛。電壺組 最方便快捷 ,初學者易於使用。瓷壺美觀但同樣因用酒精為原料所以較慢及玻璃壺易打爛。

a8

佈局

茶般放置正中 (即茶夾位置) ;

左面 9 點鐘位置 放茶缸 , 以左手作洗杯用 ;

右面 3 點鐘位置放茶壼、茶巾 , 1 點鐘位置放公道杯及煮水器 , 2 點鐘位置於茶斗等工具。

 a9

茶高度最好不要太高 , 一般咖啡就可以。

下回再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