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 Part 1
Clos du Marquis 1996 (Leoville Las Cases St.Julien.) ~$550
酒色深玫瑰紅 , 如寶石般明亮光澤 , 香氣自然誘人 , 皮革味、櫻桃、藍梅 , 後段有如甜五花茶 ; 入口非常舒服 , 酸度柔順 , 酒體中厚圓潤 , 單寧為酒的支架 , 須然比前幾支較多 , 在牙縫及面游走 , 但整體感覺上比前幾支舒服 , 原因在於此酒甘油成份比較多 ,平衡緩和整個畫面; 結構及平衡性細緻工整 , 餘韻維持約 6 – 7 秒左右。
個人非常喜歡Leoville Las Cases , 並用”母親的擁抱”來形容一支好年份及陳年的佳釀 。
比對以前試過的 97 年 Leoville Las Cases 在口感質感上亦有八成半相似 , 風格一致 , 和諧、自然、溫柔,憐愛 , 非常討人喜歡。
此酒當選為最喜歡的第一位。
Les Pagodes de Cos 1998 (Chateau Cos d’Estournel St.Estephe) ~400
酒色深紅 , 粉紅邊 , 香氣如墨汁、豉油、煙草、木、香草、布;入口較乾身 , 單寧實在 , 酸度中高 , 酒體中厚 , 口味濃密 , 酒的結構緊密而複雜是此酒的一大特式 , 感覺好像一座古老大宅一樣。很有風格及個性。
未試過正莊酒所以不敢罔下評語。
此酒當選為最喜歡的第二位。
Bahans Haut Brion 1998 (Ch Haut Brion Graves) ~$800
此酒表現耐人尋味:
在開瓶 decant後初試第一支期間 , 感覺一片空白 , 不論在香氣及Palate 方面都偏向平面 2D , 過了一小時候表現依然 , 它好像封閉了 ? 亦好像走了? 感覺如在五里霧中 , 它沒有 cork的異味但感覺總是虛蕪漂渺。 過了三小時 , 在decanter中的第一支香味有少許展現 , 杉木 , 石頭。 勢色有點不妥 , 立即移情別戀去試原瓶透氣的一支 , 當堂一天光晒 , 酒色深紅帶紫 , 香氣如煙草 , 蛋白 , 松木 , 濕石 , 朱古力 , 黑加侖子; 入口酒體豐滿厚重 , 酸度中高 , 單寧實在 , 礦物感 , 收結較短 。須然第二支都有一種霧的感覺 , 但碼感覺到主體形像 , 色彩平衡。
Bottle variation 真可令酒有如此極端表現。幸之前沒有將 2 支酒倒進同一decanter 內。
總結 :
· 試幾支酒當然可能有什麼結論。我個人相信一個成熟市場會汰弱留強 , 2nd label 若不是有它的生存之道 , 否則早就被市場淹沒淘汰 。市場定位 , 價格及質素比率 , 品牌效應此等因素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太複雜艱深。只能以個人喜好去評定喜歡與不喜歡。
· 有酒友提出汝其買 2nd label 不如買一些不太出名的二至五級酒莊佳釀。我睇法就係一字咁淺 – 質素。
· 今次揀酒時有一個有趣現像 , 當大家湧躍地提供自己珍藏時 , 16人竟有25支選擇 , 平均每人碼可提供1.5支, 其中以一、二級大莊的 2nd label 出現最多 。由此可見 2nd label 在酒友心中的地位。
· 當然如果有無限金錢 , 以下真本是問題 , 我會以另一角度去思考 2nd label.
· 2nd label 是否可以用一個較入門價錢去評估正莊的風格是否屬自己喜歡?
· 我可以用一個較平的價格去品嘗70% – 80%品牌酒莊的風格。
· 那 20% – 30%分別對我重要嗎? 付出的差價是否同質素成正比? 我能分得出那 20% – 30%的質素分別嗎?
· 若一個好年份是否可借用 2nd label 的表現中去推算正莊表現來作投資、存放、飲用步署?
· 當晚以酒的質素而言 – 合格但並非精彩 , 沒有太大驚喜。宏觀整體酒的表現有點”夕陽遲暮” , 下次再玩 2nd label 時會用 vertical tasting 方法去品評 , 揀二支品牌如Clos du Marquis , Carruades de Lafit品試, 以5-10年間的表現去評估。